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归纳与练习

【单元网络】

【单元总结】

一、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

1.两极格局

(1)形成:从雅尔塔体系形成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以美苏两极为基础。5 O年代前后发展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动摇: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两极格局的动摇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美苏争霸,双方实力相对削弱。6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资本主义阵营中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两大阵营分化与重新合。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进一步改变了大国间力量的对比。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世界格局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七八十年代,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它改变了联合国成立之初由一两个超级大国控制的局面,并开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3)结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多极化趋势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

(2)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俄罗斯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日本提出以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建立政治大国;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欧洲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例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解析:多极化是指欧洲、中国、俄罗斯等力量的兴起,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形成制约,多种力量共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答案:C

二、冷战时期,中美苏“三角”关系的阶段特征及成因

1.第一阶段(50、60年代)

(1)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

(2)中苏由友好到关系恶化。建国初期,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方针,《中美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署。后来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的进步恶化。原因是双方意识方面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

2.第二阶段(70年代)

(1)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原因是这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2)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如珍宝岛事件),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3.第三阶段(80年代后)

(1)美国同中国时好时坏,特别是美国在售台武器等问题上矛盾突出。其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

(2)苏联同中国改善关系。其原因是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80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放弃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由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

【例2】1960 年,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六亿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承认的态度。”1968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来到,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 这两段话说明( )

①尼克松有了结束同中国对抗的想法

②美国统治阶级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经出现分歧

③尼克松想通过改善美中关系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

④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20世纪 60年代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美国想改变与中国的关系,以此牵制苏联,尼克松上台后,中美关系正常化,故③的说法错误,排除即可。

答案:C

三、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综合认识

1.外交政策的本质及决定因素

(1)本质: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看都是国内政策的延伸。

(2)决定因素: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的阶级属性、民族利益(民族利益包含着一定的阶级利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

2.新中国的外交

(1)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谋求对外扩张的霸权。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面临着改变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争取一个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在和平、平等的基础上与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体现了这个外交目标和思想。

3.启示

(1)外交工作出发点。应该明确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

(2)“弱国无外交”。也就是说,一个贫弱的国家是没有平等外交可言的。

(3)尊严来自实力。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有雄厚的综合国力作为外交的后盾,否则,尊严无从谈起。

(4)外交政策的变化都是以本国利益为转移的;外交政策也是以本国实力做后盾;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例3】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已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

国领导人关于“和平崛起”的表述向国际社会传递的信息是 ( )

①“冷战”后传统不安全因素不再对和平构成主要威胁

②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社会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优势明显,和平崛起成为可能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解析:要深入理解和平崛起的内涵。中国整体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更应该集中力量发展自己,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答案:D

必修一第七单元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小题,共72分)

1.据说德黑兰会议期间,在一次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的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的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

A.苏联实力强大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三国争霸的意图显现

2. 二战后期的雅尔塔会议上,当讨论波兰问题时,斯大林明确指出:“波兰问题对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此语表明苏联的根本意图是( )

A.对于波兰安全的关注 B.力图控制东欧的野心

C.确保自身的安全问题 D.对抗美国的重要战略

3.观察右面一幅漫画(图中英文意为“杜鲁门主义”),若为该

漫画拟定标题,较为合适的是( )

A.反目成仇,势成水火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D.冰释前嫌,共克时艰

4.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

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②越南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柏林

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柏林墙树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

A.“柏林危机”的产物 B.“冷战”时代的产物

C.西德对峙的产物 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

6. 1945年10月,日本政府颁布“男女同权与妇女解放、对劳动者团结与组织的支持、教育的自由化、废除专制与国民解放、经济的民主化”等五大政策;1945年11月,对15个财阀集团实行资产冻结,此后又发出解体的指令与天皇财产冻结的指令。上述政策( )

①是日本政府推行的民主化改革 ②在美国的支持下得以顺利实行

③为日后的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 ④导致了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崩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美国解禁的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 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这是因为日本的做法( )

A.导致美日关系破裂 B.对外政策不再追随美国

C.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D.使美国开始改变对华政策

8.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日本、西欧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不结盟运动形成,第三世界兴起 D.中苏同盟牢固,美国力图分化

A.推进区域性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D.真正实行不结盟政策

10. 右图是新中国的一幅宣传画,图中的文字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

来,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

它最有可能出现于( )

A.五十年代末 B.六十年代末

C.七十年代末

D.八十年代末

11.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压力下成长,首先是获得国际承认的压力,

其次是经济发展的压力,最近是让国际社会放心的压力,这些压力造就了

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潜台词。导致上述压力的因素有( )

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②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和模仿

③中国的复兴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冲击 ④国际格局演变导致的国际关系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1970年代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曾出现“小球”推动“大球”的情形,中国能以“小球” 撬起“大球”的原因是( )

A.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第三世界的支持 D.改革开放的实行

13.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表明( )

A.美国由遏制中国转为承认中国 B.中国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果

C.多极化格局在曲折中发展 D.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形成.

14. 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边倒”的政策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企图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C.新中国以安理会五个成员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15. 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以下一组握手照片中不反映外交礼仪的是( )

A.毛泽东与田中角荣 B.周恩来与尼克松 C.邓小平与欧共体主席 D.胡锦涛与连战

16.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何时( )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两极格局的确立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17.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多极化是半个多世纪来国际形势合乎逻辑的发展,是长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关系累积嬗变的必然结果。你认为,推动多极化的因素有( )

①世界文明的多样化 ②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③大国外交的自主化 ④大国实力的均衡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 2007年4月,普京在一次公共场合抨击美国“几乎是毫无节制地”滥用武力。并且称美国所倡导 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这段材料表明( )

①美国今天仍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美国的目的是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 ③这反映了今天世界的政治格局为“一超多强” ④美俄两国仍然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分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 2003年美国高盛公司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国的英文首字母连缀起来,创造了一个响亮的名称BRIC(与砖的英文“Brick”发音相同),“金砖四国”之名随之流行,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力量

B.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将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C.俄罗斯正走出低谷,其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D.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20. 2009年7月4日,朝鲜连续发射7枚导弹。右图是一幅反对朝鲜导

弹发射的漫画。韩国舆论认为,从4日是美国独立纪念日来看,导弹发射更

可能是出于政治目的,是对美国的挑衅。这表明( )

A.朝鲜是危害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罪魁祸首

B.对抗仍然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C.世界整体趋于缓和,但局部动荡仍然存在

D.朝鲜希望通过重启核计划赢得国际社会尊重

21.当代知名学者和作家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写道:“在今天,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耶路撒冷,我实在无法描述走近你时的心情。”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

A.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关键问题是巴以冲突 B.两极格局已结束

C.作者反对宗教信仰 D.紧张与动荡仍是当今的主题

22.2009年4月12日,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圆满完成了联合国安理会打击海盗、对此海域实施护航的任务。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

A.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支持非洲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23.2009年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专机抵达泰国,出席即将在帕塔亚举行的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向东盟国家介绍中方对加强中国一东盟合作的设想和建议。这充分表明( ) ①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

②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

③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强大,已经担当起领导亚洲的重任

④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放眼未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4.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提出了对当前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的主张,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400亿美元。这些外交活动体现的是( )

A.经济外交,表明中国要与世界共度危机

B.大国外交,在世界面前展示大国的风范

C.政治外交,表现出中国争霸世界的豪气

D.全面外交,确立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25小题14分,26小题14分,共28分)

25. 有“世界历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材料一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右图),

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1)据材料一,《时代》周刊为什么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你怎样理解图中的“民

主统一”?其实现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

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2)材料二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分)

材料三 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

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

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四 2005年6月,《时代》周刊以“中国的新革命”为题,用20多个版面做了一组有关中国崛起的特别报道,导语则为“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谅解才是出路”。

(4)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四中“导语”的认识。(2分)

26.阅读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回答问题:

①美、欧、日△是基础

②美、俄、中△是关键

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

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

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请回答:

(1)上图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一超多强”世界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6分)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对的外交政策。中国是如何突破美国孤立、封锁的?(5分)

第七单元单元检测答案

一、选择题

1.D 材料表明,英国希望维持大战前的世界地位,美国希望成为新的世界霸主,而苏联希望参与到世界争霸之中。

2.C 苏联希望通过波兰问题的解决,在其西部边界制造出一条“安全带”,达到维护自身安全的目的。

3.A 杜鲁门主义出台的大背景,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美苏两大国由战时同盟成为争霸世界的两大对手。故A项正确。

4.B 对抗与妥协,处于战争边缘而不爆发战争,这是冷战的基本特点,③④体现了这一特点。越南战争是热战不是冷战,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体现不出材料信息所要传达的内容,故①②不选。

5.B 冷战开始后,为了防止东柏林人逃向西柏林,苏联指使东德政府修建了柏林墙,所以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6.B 题干中所述政策即日本按照美国的授意进行的民主化改革。这些改革为日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④说法不正确。

7.B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同年9月,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日本在经济崛起后开始改变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8.D 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也处于僵化、对抗之中,故D项错误。其余诸项都是当时的世界格局发展趋势。

9.C 注意表格所列各个方面都明确提及了联合国,这就说明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强调的是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10.B 材料体现出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是既反美又反苏,只有在六十年代末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11.A 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造成了获得国际认可的压力;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和模仿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压力;中国的独立、改革开放后的崛起都对当时的国际格局形成了冲击;而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瓦解,都对中国的对外关系产生了重大冲击。

12.B 所谓的大球指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其关键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这才是根本原因,A、C都是外因。改革开放的实行在1978年,而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

13.C 1971年的美国还没有承认新中国,排除A,中国与许多国家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还谈不上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果,排除B,国际政治新秩序到现在还没有形成,排除D。

14.C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0年,故C的说法错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分参加日内瓦会议。

15.D连战代表台湾,台湾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能叫外交。

16.D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美苏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冷战结束。A项是在1688年,B项是在二战后。

17.D 多极化的因素,主要是涉及到当今时代大国之间的关系。多样的文明、民主的国际关系、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相对均衡的实力都是推动多极化的因素。

18.A 本题可用排除法。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已经基本消失,两国的冲突更多的表现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故排除④。

19.D可以采用排除法,这个命名体现出这四个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看不出“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这一信息。

20.C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但冷战时代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局部动荡仍然存在。

21.A 根据材料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2.D 从题干来看,中国舰队的护航是响应联合国而进行的,这体现了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进行的外交活动。

23.C 中国总理应邀参加东盟会议无法说明已经担当起领导亚洲的重任,况且,中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和多个国家的平等友好关系,根本没有领导亚洲的计划,因此可以排除③。

24.A 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外交,表明了中国与世界人民共度危机的态度,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非选择题

25. 解析:(1)问,注意1949年2月这个时间信息,当时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即将崩溃,中共领导的新中国即将诞生;(2)问,注意红色的含义即指共产党统治的中国,蝗虫的缠绕说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诬蔑;(3)问,其实就是回答尼克松访华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就可;(4)问,属于开放型题目,注意紧扣中美关系这个主题回答。

参考答案:

(1)原因: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即将崩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理解:建立统一的民主联合政府。影响:美国对华奉行全面遏制政策,中美全面对抗。(4分)

(2)原因: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2分)

(3)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6分)

(4)中美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2分)

26. 解析:本题是考查大国关系及新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自苏联解体以来,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存在着五大力量。“一超多强”的局面的形成,是经济多极化发展的体现,要注意多种力量发展的经过。至于第三问,实际上考查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联系所学知识就可。

参考答案:

(1)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五大力量相互制衡。(3分)

(2)70年代以来西欧、日本崛起,资本主义阵营分化;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新兴民族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美国一强独霸,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俄罗斯致力于恢复大国地位。(6分)

(3)建国初,实行“一边倒”,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的封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亚非拉新独立国家建立广泛的外交关系;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0年代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与世界上绝大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5分)


相关文章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上)教学目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上)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并参照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不是单一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而是多元的教学目标,既包括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也包括思想品德 ...

  • 中国社会学的当代使命
  • [摘要]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社会学发展必然经历材料积累――范畴归纳――理论建构三个必经环节.这三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基础,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自然延伸.总体上而言,当代中国的社会学发展仍处于材料积累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上,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使命是认真做好材料积累工作.遵循必要的 ...

  •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教学建议 (转载)
  • 一.理论依据 (一)关于文明史学派的基本观点 目前,史学理论体系主要有两种学派的观点: ★(1)五种社会形态更替说. 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社会按照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在中国,表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依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应该以社会 ...

  •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的特点及存在问
  •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蚌埠慕远学校 于畅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现行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在选文.单元编排.课时安排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课后练习设计"探究"练习"也是如此. ...

  • 地理学方法论
  • 地理学方法论 将学科和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更加有利于人类的生活是任何学科都在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地理学也不例外.地理学不仅关注学术前沿和国家需求,也关注生活世界.这就导致地理学研究的领域极其广泛,其主题.所用方法.所持哲学及理论立场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地理学者在解释和理解自然世界与人文世界 ...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 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教科书从内容安排.编排体系到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的设计等方面都努力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

  •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计划
  •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以教材.会考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2.通过复习,处理好教材,揭示单点知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三个层次的内涵及逻辑联系. 3.以夯实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融为一 ...

  • 笔墨书香02
  • 笔 墨 书 香 芦台农场经济开发区领头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以中国的汉字书法为背景,依托领头村人善学书法为前提,"传承中国书法.领略书法之精髓".融合当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伟大中国梦构想,承接现代教育理念,利用古典元素与现代装饰有机结合,通过彰显浓厚的古典.传统气息来展现书法艺术的魅力 ...

  • 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
  • 钟志贤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南昌江西  330027 [摘要]本文针对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宗旨,提出了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相关教学设计假设.文章从基本假设.高阶学习.知识建构和问题/任务设计等四大方面论述了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 [关键词]高阶思维:假设: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