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是历史(1)

南京大屠杀只是历史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政史分离

内容摘要:南京大屠杀可以说是中国和日本友好交往的拦路虎。本文

倡导仅以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南京大屠杀,不掺杂任何的政治成分。其

原因有七:一是南京大屠杀所背负的使命不是证明日本如何的丧尽天

良;二是中国的历史上也有大屠杀,应以对待自己历史的态度去对待

日本所犯下的恶行;三是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人物所犯的罪,应随历史

人物而去,不应与现在的日本“挂钩”;四是历史本就和政治无关;

五是战争才是造成大屠杀的罪恶之源;六是由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决

定;七是还历史一个清净。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民国首都

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

行。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

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

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

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中国人提起南京大屠杀,恐怕大多数都是咬牙切齿的,以至于将

这种痛恨放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使之成为两国之间和平交往的拦路

虎。也就是说当历史掺杂了政治的成分,南京大屠杀也已不再仅是历

史。但是,不管日本怎样向他的民众解释南京大屠杀,我认为,南京

大屠杀也只能是历史,不能掺杂任何的政治成分。

可以说,人们不能仅以“历史”的身份来看待南京大屠杀,是因为

他们认为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丧尽天良的“证据 ”,它是具有使命

的,所以这段历史不能随着岁月而过去。的确,南京大屠杀确实是有

着使命的,但它的使命不是让我们记住“刽子手”是谁,而是让我们

记得在某一天要为那些无辜丧失的生命哀悼,祈福。 况且,纵观中国的历史,比南京大屠杀更残忍的大屠杀也并不少见。

蛮族入侵,行军作战不带粮草,以人为食;满清入关大屠杀数以亿计: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济南之屠等等;蒙古帝国大屠杀“空

前绝后”,已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中国人给中国人留下的伤可以说

是比外国人留的重得多,多得多,也深得多。但是,我们并没有揪着

那一段历史不放,认为它既是历史,那么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同样

惨绝人寰的行为,我们却有不同的态度,这未免说不过去。其实说到

底,这只是身份的问题,因为你是日本人,你的先辈杀了我们的同胞,

我们就是要痛恨你,永远的记住你们所犯下的罪行;因为你是中国人,

即使你的先辈犯下了滔天大罪,我也不会掘了他的坟墓去吐他一口唾

沫,相反,他已成了历史,成为了文物。而所谓的日本人,中国人,

也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所加上的身份,如果本就没有日本中国之分,

那我们该去痛恨谁呢。所以,南京大屠杀不是谁丧尽天良的证据,仅

仅只是一段历史。

再者,仅以历史的角度看待南京大屠杀,也是因为这本就是一件

历史人物所做的事,这些历史人物决不能代表现在的日本,因为她们

先辈所做的错事而将我们的愤怒,情绪全都抛洒在他们的身上,这是

一件并不理智的事情,而他们也没有必要去蒙受“丧尽天良”的耻辱。

历史不是给外国人看的,它只是记录一个文明的发展历程,不予褒贬,不需要其他人来指手画脚。它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以前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怎样在历史中寻找教义,少走弯路,以找寻一条通往美好的道路。就如同中国的历史一样,中国是在一段腥风血雨中走过来的,哪一次改朝换代不是死伤过半。如果这时,有外国人指着我们的历史说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残暴的,你看他们对待自己同胞尚且如此残忍,更何况若让他强大起来,那世界岂不是就不得安宁。那么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人简直就是无理取闹。所以,南京大屠杀只是中国的历史,只是日本的历史,不是谁侵略了谁的历史,这才是单纯的历史。 而且,我想,即使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凶手曾经是怎样的无恶不作,他们也并不是什么坏人,一切,只是源于战争,战争是催生邪恶的根源,它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蒙蔽,他让我们在我们的信念里竖起了一个敌人,信念告诉我们敌人不是人,敌人痛苦了,我们就快乐了,所以,人性的恶才得以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我们后来想想都觉得不可能,人类这一理性的动物怎么可能做出那些令人发指的事情。就让一切随着历史而去,日本只是现在的日本。

以历史的角度看南京大屠杀,这不仅是我们所应选择的正确角度,也是由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所决定的。自由主义告诉我们,人类都持有进步的信念,所以,和平是我们的最终追求。仅以历史的角度看南京大屠杀,这是有利于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的。从现实来看,我们总是把现在的日本政府与二战期间的政府联系起来,总是把日本的人民与二战期间日本的士兵联系起来,我们在根本的观念上认为日本还是

不友好的,总是以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观念去揣测日本的行为,以至于两国到现在都还不能完全的冰释前嫌。

历史只能是历史,如果掺杂了政治因素,那么历史将不能安静地长眠。最近,我国提出了一个12*13国家公祭日,既是公祭,其本意自然是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无辜死去的亡灵,但是,这种政治性的纪念还代表着提醒世界人民,提醒日本政府,不要忘记了日本的罪行,历史是不能遗忘的,不能被更改的。历史已不仅是历史,它已成为了政治上的一种工具,甚至已经盖过我们只想为无辜亡灵祈福哀悼的意愿。所以,让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单纯些吧,好还他们一个清静。 所谓以史为鉴,不忘国耻,既是历史,就已是过去,我们所要记住的是历史所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而历史所要教导我们的不是要记住日本曾经的行为,而是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得强大。其实放在世界历史上来看,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就如同中国历史中的改朝换代之间的战争,我们能以完全历史的态度看待我们的历史,那我们怎么就不能以完全历史的态度看待这部世界史呢。历史问题就是历史问题,历史问题就应以历史的方式解决,就如同日本修改教科书一样,就如同中国历史上的战胜国写的自己的历史一样,自然是需要美化的。所以,我们不是应该在政治上抗议,而是应该在学术上抗议,要求尊重历史,还历史一个真相。

其实,南京大屠杀就是一段历史,无关于现在,他所告诉我们的无非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以及战争的可怕性,告诉我们即使在战争的背景下,我们也要保持内心的善。


相关文章

  • 南京旅游口号2篇
  • 01:国际青奥城,智慧新南京 评:不像旅游口号,倒可以参加青奥会口号,南京的领导,专家们太有大智慧了。 02:郑和下西洋的起点,民歌茉莉花的故乡 评:南京还要拿郑和和茉莉花来吸引游客吗?不觉得过时了,难道到南京来寻找起点和听茉莉花歌吗? 03:桨声灯影秦淮梦,虎踞龙蟠帝王州 评:与江南佳丽地,金陵帝 ...

  •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讲话稿
  •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讲话稿 各位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的目的什么呢?梁启超先生说: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就是将过去的真事赋予新价值新意义,以供现代人之资鉴.我们接受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了解过去,把握现在,以史 ...

  • 历史八上第15课人教版
  •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设计人]:马晨 胡方正 [学习重点]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学习难点]通过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险恶用心 [学习方法] 1.整合教材,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理清线索,形成认知历史的方法 ...

  • 有关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近代史报告
  • 2013-2014年<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课程小组学习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 勿忘国耻 和平永存 小组名单 教师评语 内容摘要 活动记录 活动感悟 资料搜集 附录 勿忘国耻,和平永存 ----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活动报告 一. 二. 三. 四. 五. 一.内容摘要:  题目的确立 ...

  • 抗日救亡运动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 抗日救亡运动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㈠记住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和制造者:概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探究 东三省迅速沦亡的主要原因. ㈡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记住事变发生的时间和发动事变的两位爱国 将领:概述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认识事变的性质:概述中共为和平解决西安 ...

  • 南京江东门纪念馆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 志愿者正在给参观者讲解. "欢迎大家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下面由我来给大家讲解--"昨天下午两点,纪念馆讲解志愿者宁伟恒在史料陈列厅大厅迎接下午的第一批观众.在纪念馆,这样的志愿者有290多名,他们当中有的是馆内工作人员,更多的是来自社会的力量.他们的辛勤付出 ...

  • 南京大屠杀有感
  •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观<南京!南京!>有感 没有逼真的立体环绕声,也没有巨大的荧屏,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电脑桌前,静静地看完了<南京!南京!>这部影片,眼睛里充斥着愤怒,同时也不禁泛起了泪水.日本人那如野兽般的魔鬼般的邪恶一面暴露无遗,残忍的杀戮,违背人性的强奸,还有那南京 ...

  • 南京城历史文化经典导游讲解
  • 南京 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 ...

  • 富有历史温度的南京曾用名
  • 本书讲述的是南京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名称和称号. 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1988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南京有着6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近2500年的建城史,约450年的建都史,享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在中国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