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

在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呼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就像那首歌 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是我难以再回去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做一段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沓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如同一张白纸起步书写,前程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抒发“过来人”心动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咳痰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学弟学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入表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

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时我们喜欢在三角在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乙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在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形”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愽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我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起点上,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诗词,构马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自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害怕的,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四月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

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们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社会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20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哪一代一个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远地你们踏入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心灰意冷随波逐流,变成钱理成先生所言的“精致的利已主义者”——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 ,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

荒“的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建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乙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有,但缺少人信仰的人。也正顺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

论中国怎样,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在怀疑的时代不必悲哀
  • 2014年07月16日 18:05:48 来源: 求是理论网 作者: 刘帅 是知识的发达增加了人们的怀疑思想?又或是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人们的怀疑感官?一篇<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的演讲稿在无数人的指尖和屏幕前滑过,留下一声声感慨,既励志又有些沉重. "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 ...

  • 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
  • 作者:邓晓芒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11期 [中图分类号]B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03)04-0036-10 一.西方的启蒙概念 "启蒙运动",在中文中是一个由西文翻译而出现的概念.因此,要了解"启蒙运动 "这个概念的 ...

  • 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透视
  • 第7卷 第4期2005年7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IT(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7No.4Jul.,2005 文章编号:1009 1971(2005)04-0036-04 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透视 王秋梅(南京大学,江苏南京 210093 ...

  • 休谟基于怀疑论立场反思宗教
  • 2016年03月08日 08: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3月8日第920期 作者:骆长捷 访问量: 0 如同17.18世纪的大多数启蒙思想家一样,休谟对宗教持一种理性而审慎的态度.如果说洛克.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人主要从实践层面抨击教会腐败,呼吁宗教宽容,那么休谟则主要从理论 ...

  • 董仲舒重构"天人合一"信仰的背后
  • 汉儒董仲舒 与前诸子时代不同的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以"天人感应"为基础,建基于阴阳五行宇宙图式,没了上古先人的天真烂漫和混沌厚朴,多了些认知理趣上的牵强附会. 事实确实如此.在董子这里,"天人合一"说,是所谓"事各顺于名, ...

  • 20**年校区西方文化概论复习题JX
  • 2014西方文化概论复习题(软件) 英语名称: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Culture 课程目的: 在共同了解西方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力求以客观积极的态度对东西文化进行思索.参照.评析,增强思辨能力. 课程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按时上课,积极参与,课下研习所推荐的相关资料:老师 ...

  • 苦难的象征
  • 摘 要: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的作品之一,它为作家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在<罪与罚>中作者广泛地描绘了俄国人民当时的悲惨境遇.本文选取卡捷琳娜这个形象进行分析,通过描述她的苦难生活,她对苦难的态度,以及将她和另外一个苦难的象征索菲娅进行对比,最后透析出作者的苦难观. ...

  • 西方哲学智慧
  • 西方哲学智慧作业 8.1信仰的时代(一)已完成 1 构成中世纪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A.罗马帝国 B.日耳曼民族 C.基督教 D.以上都正确 我的答案:D 2 罗马帝国分列于哪一年? A.公元395年 B.公元396年 C.公元397年 D.公元398年 我的答案:A 3 西方哲学的源头是? A.希腊 ...

  • 07中国传道人的十大危机
  • 中国传道人的十大危机 中国教会(本文特指大陆教会)有其独特的历史处境与文化背景,这种独特性和其教会性造就了中国教会在世界教会传统中的殊性与共性.就共性而言,她具有普世教会的信仰性特征:就殊性而言,她形成了自己个性明显的教会文化.生态环境及发展方式.本文仅尝试就这种殊性来看看中国传道人所由此面对的特殊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