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

中 国 环 境 统 计

2010

环境保护部

2012年1月

年 报

综 述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环境保护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环境质量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比上年增加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2亿吨,比上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4亿吨,比上年增加14.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亿吨,比上年增加20.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上年减少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国共统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2881座,比上年增加689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9%,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

1.1 统计企业基本情况

2010年,发表调查了112799家工业企业,对其他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量按比率进行估算。

1.1.1工业企业污染物治理情况

发表调查的企业中,共有15635套废水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80332套废水治理设施,共投入运行费545.3亿元。共去除化学需氧量1415.4万吨,氨氮82.6万吨,石油类35.4万吨,挥发酚7.3万吨,氰化物0.7万吨。

企业在用的工业锅炉和炉窑数分别为8.5和8.3万台,共安装10227套废气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18.7万套废气治理设施(其中,脱硫设施26611套),投入运行费1054.5亿元。共去除二氧化硫3304.0万吨(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去除2231.3万吨),烟尘3894.1万吨,粉尘9501.7万吨。

1.1.2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2010年,调查工业企业中,共实施工业污染治理项目6597个,其中废水治理项目2942个,废气治理项目2519个,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372个。当年竣工的项目数5866个,其中废水治理项目2575个,废气治理项目2294个,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330个。 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总额为397.0亿元,其中,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30.1亿元,新增设计处理能力907.2万吨/日。工业废气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88.8亿元,新增设计处理能力29028万标立方米/时。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新增设计处理能力24.7万吨/日。

1.2 废水

1.2.1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废水排放情况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

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有所降低。

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上年增加7.0%;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高于上年。

自2001年以来,废水排放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始终呈增长趋势,而工业废水排放量近年来总体上稳中有降。

表1 全国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对比

注:增长率指2010年与2009年相比,下同。

图1 全国废水排放量年际对比

(2)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2010年,全国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5.1%。

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4.9%。

“十一五”期间,全国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较2005年下降了12.5%,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总量减排任务。

图2 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年际对比

(3)氨氮排放情况

2010年,全国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工业氨氮占氨氮排放总量的22.7%。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生活氨氮占氨氮排放总量的77.3%。

“十一五”期间,全国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和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工业氨氮排放量下降较快。

图3 全国废水中氨氮排放量年际对比

(4)废水中其他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0年,全国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排放量1.01万吨,比上年减少6.6%;挥发酚排放量966.0吨,比上年减少7.5%;氰化物排放量241.8吨,比上年减少3.4%。工业废水中五项重金属(汞、镉、六价铬、铅、砷)排放量自“十一五”以来总体呈下降趋势。

表2 全国废水中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对比 单位:吨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增长率(%)

汞 5.6 4.8 5.5 3.0 2.7 2.6 1.2 1.36 1.39 1.05 -24.5

镉 110.5 105.6 84.5 56.3 62.1 49.4 39.3 39.5 32.3 30.1 -6.8

六价铬 121.4 111.1 103.1 150.8 105.6 96.4 69.0 75.3 55.4 54.8 -1.1

铅 489.9 484.8 568.5 366.2 378.3 339.1 319.7 240.9 182.2 140.8 -22.7

砷 408.4 346.2 373.7 306.1 453.2 245.2 187.4 215.0 197.3 118.1 -40.1

图4 工业废水中五项重金属历年排放趋势

1.2.2 各地区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各地区废水排放情况

2010年,废水排放量大于30亿吨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广西,6个省份废水排放总量为278.1亿吨,占全国废水排放量的45.1%。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的是江苏,生活污水排放量最大的是广东,与上年相同。

图5 各地区废水排放情况

(2)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前10位的省份依次为广西、广东、湖南、江苏、四川、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和辽宁,10个省份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702.3万吨,占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56.7%。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大的是广西,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大的是广东。

图6 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3)各地区氨氮排放情况

氨氮排放量前10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湖南、河南、山东、江苏、四川、湖北、辽宁、河北和广西,10个省份的氨氮排放量为66.3万吨,占全国氨氮排放量的55.1%。工业氨氮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南,生活氨氮排放量最大的是广东。

图7 各地区氨氮排放情况

1.2.3 工业行业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行业废水排放情况

2010年,在统计的39个工业行业中,废水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造纸与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4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为109.1亿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废水排放量的51.5%。

图8 工业行业废水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2)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造纸与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4个行业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19.5万吨,污染贡献率占60.0%。

表3 重点行业化学需氧量污染贡献率变化趋势 单位:%

行业 造纸业

2003年 34.5

2004年 33.0 13.3 11.2 6.7 64.2

2005年 32.4 13.7 11.5 6.1 63.7

2006年 33.6 12.8 11.7 6.8 64.9

2007年 34.7 12.8 10.3 7.6 65.4

2008年 32.8 14.9 10.6 8.0 66.3

2009年 28.9 13.9 11.3

8.3 62.3

2010年 26.0 13.6 12.2 8.2 60.0

农副食品

14.4

加工业

化学原料

10.8

及制品业 纺织业 累计

5.6 65.3

注:污染贡献率指该行业某种污染物排放量与所有统计行业中此污染物排放总量之比下同。

因2002年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执行GB/T4754-2002,行业分类有所变化,故本表起始年份为2003年。

与2009年相比,2010年造纸与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及纺织业的污染贡献率均有所下降,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污染贡献率不降反升。2010年造纸与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三个行业的经济贡献率均变化不大,但纺织业经济贡献率下降较快。 (3)行业氨氮排放情况

2010年,氨氮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与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4个行业氨氮排放量为14.0万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氨氮排放量的56.9%。

图9 工业行业氨氮排放情况

(4)行业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0年,重金属(汞、镉、六价铬、铅、砷)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及金属制品业,4个行业重金属排放量为291.9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排放量的84.6%。

图10 工业行业重金属排放情况

(5)行业石油类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0年,石油类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个行业石油类排放量为5725.9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石油类排放量的56.5%。

图11 工业行业石油类污染物排放情况

1.2.4 七大流域接纳废水及污染治理情况 1.2.4.1 接纳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情况

2010年,辽河、海河、淮河、长江、黄河、松花江和珠江七大流域共有88608家工业企业纳入重点调查统计范围,占全部重点调查统计企业数的78.6%。 (1)废水

七大流域共接纳废水514.6亿吨,比上年增加6.7%,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83.4%;接纳工业废水190.3亿吨,比上年增加3.2%,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80.1%;接纳生活污水324.3亿吨,比上年增加8.8%,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量的85.4%。

表4 七大流域废水及污染物接纳情况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废水(亿吨) 总计 379.3 412.0 433.6 447.3 482.5 514.6

工业 172.5 180.8 191.0 185.3 184.4 190.3 3.2

生活 206.8 231.2 242.6 262.0 298.1 324.3 8.8

化学需氧量(万吨) 总计 1059.8 1136.4 1114.1 1070.0 1053.4 1025.3 -2.7

工业 406.3 422.5 410.5 365.6 356.5 350.8 -1.6

生活 653.6 713.9 703.6 704.4 696.9 674.5 -3.2

氨氮(万吨) 总计 110.9 113.0 107.1 103.1 102.1 100.6 -1.5

工业 40.4

36.2 28.9 24.9 23.4 23.0 -1.7

生活 70.5 76.8 78.2 78.2 78.7 77.6 -1.4

增长率(%) 6.7

注:从2004年起,本年报中松花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统计范围较往年有所扩大。其中,松花江流域包括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包括珠江流域和粤桂琼沿海诸河流域。 从2006年起,本年报中流域数据的汇总方法有所变化,流域规划所含区县的全部数据,不再沿用以前的按“排水去向”汇总数据的方法,汇总的区县数有所减少。以下湖泊数据同。

图12 七大流域废水接纳情况

长江接纳的废水量占七大流域接纳总量的41.0%,列第一位;其次是珠江,占17.9%;第三位是海河,占12.8%。 (2)化学需氧量

七大流域接纳化学需氧量1025.3万吨,比上年降低2.7%,占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82.8%;接纳工业化学需氧量350.8万吨,比上年降低1.6%,占全国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80.7%;接纳生活化学需氧量674.5万吨,比上降低3.2%,占全国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84.0%。

图13 七大流域化学需氧量接纳情况

(3)氨氮

七大流域接纳氨氮100.6万吨,比上年减少1.5%,占全国氨氮排放量的83.6%;接纳工业氨氮23.0万吨,比上年减少1.7%,占全国工业氨氮排放量的84.2%;接纳生活氨氮77.6万吨,与上年减少1.4%,占全国生活氨氮排放量的83.4%。

图14 七大流域氨氮接纳情况

1.2.4.2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治理与投资情况

2010年,七大流域共有废水治理设施65093套,年运行费用446.2亿元,共去除化学需氧量1108.1万吨,氨氮63.5万吨,石油类31.0万吨,挥发酚6.7万吨,氰化物0.5万吨。 七大流域实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1935个,竣工1666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00.2亿元,占全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的77.0%。

七大流域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为510.6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1%。纳入统计的污水处理厂2543座,比上年增加649座,共形成10633万吨/日的处理能力,处理生活污水242.8亿吨/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7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图15 七大流域工业废水治理投资情况

1.2.5 五大湖泊接纳废水及污染治理情况 1.2.5.1接纳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情况

2010年,滇池、巢湖、太湖、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重点调查统计企业7131家,接纳废水排放量45.8亿吨,比上年增加9.3%;其中工业废水21.8亿吨,比上年增加7.9%;生活污水24.0亿吨,比上年增加10.6%。接纳化学需氧量51.2万吨,比上年减少6.6%;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23.2万吨,比上年增加0.9%;生活化学需氧量28.0万吨,比上年减少11.9%。接纳氨氮4.4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氨氮1.2万吨,比上年减少14.3%;生活氨氮3.2万吨,比上年增加3.2%。

表5 五大湖泊废水及污染物接纳情况

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增长率(%)

废水(亿吨) 总计 41.0 41.1 40.6 41.9 45.8 9.3

工业 22.7 21.5 20.2 20.2 21.8 7.9

生活 18.3 19.6 20.4 21.7 24.0 10.6

化学需氧量(万吨) 总计 66.4 60.5 57.1 54.8 51.2 -6.6

工业 29.6 25.6 23.7 23.0 23.2 0.9

生活 36.8 34.9 33.4 31.8 28.0 -11.9

氨氮(万吨) 总计 5.7 5.7 5.1 4.5 4.4 -2.2

工业 2.2 2.1 1.6 1.4 1.2 -14.3

生活 3.5 3.6 3.5 3.1 3.2 3.2

图16 五大湖泊化学需氧量接纳情况

1.2.5.2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治理与投资情况

2010年,五大湖泊流域共有废水治理设施5735套,年运行费用37.5亿元,共去除化学需氧量107.7万吨、氨氮3.2万吨、石油类0.8万吨、挥发酚815.3吨、氰化物52.1吨。 五大湖泊流域工业废水施工治理项目数157个,竣工项目数140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占全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的4.7%。工业废水治理竣工项目新增设计处理能力24.4万吨/日。

图17 五大湖泊工业废水治理投资情况

五大湖泊流域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为26.6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5%。纳入统计的污水处理厂共281座,比上年增加13座,共形成1074万吨/日的处理能力,处理生活污水20.9亿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2个百分点。 1.2.6三峡库区接纳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情况 (1)废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0年,重点调查了三峡库区(含库区、影响区及上游区共314个区县)11764家企业。 三峡库区共排放废水48.2亿吨,比上年减少3.8%。其中,工业废水16.1亿吨,比上年减少16.3%;生活污水32.1亿吨,比上年增加4.0%。

三峡库区排放化学需氧量为118.9万吨,比上年减少1.6%。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为36.2万吨,比上年减少1.6%;生活化学需氧量为82.7万吨,比上年减少1.6%。

三峡库区排放氨氮为10.6万吨,比上年增加0.7%。其中,工业氨氮为2.4万吨,比上年增加5.3%;生活氨氮为8.2万吨,比上年减少0.6%。

表6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废水排

放量(亿吨) 合计 35.7 34.3 38.0 46.5 47.0 49.1 50.1 48.2

生活 15.6 15.7 18.8 25.1 26.6 29.7 30.9 32.1 4.0

化学需氧量排氨氮排放量(万吨) 合计 123.8 103.3 104.1 127.1 125.5 121.8 120.8 118.9 -1.6

工业 55.4 34.2 33.8 43.8 41.5 37.3 36.8 36.2 -1.6

生活 68.3 69.1 70.4 83.4 84.0 84.5 84.0 82.7 -1.6

合计 8.5 8.6 8.8 11.1 10.5 10.5 10.5 10.6 0.7

工业 2.6 2.7 2.4 3.6 3.1 2.7 2.3 2.4 5.3

生活 5.9 6.0 6.5 7.5 7.4 7.8 8.3 8.2 -0.6

增长率(%)-3.8

图18 三峡库区省市废水及化学需氧量排放构成情况

三峡库区排放废水量最大的是四川,其次为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化学需氧量排放最大的是四川,其次为重庆、贵州、云南、湖北。 (2)废水及污染物治理与投资情况

2010年,三峡地区工业废水治理施工项目数264个,竣工项目数231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1.2亿元,占全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的8.6%。工业废水治理竣工项目新增设计处理能力52.8万吨/日。

三峡地区共处理工业废水33.3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4%。纳入统计的污水处理厂338座,比上年增加98座,共形成897万吨/日的处理能力,处理生活污水22.8亿吨/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1.0%。

1.2.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地区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经6个地区的23个市(地级市)、105个县(县级市、县城和区)。 2010年,沿线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数8570家,排放工业废水21.5亿吨,排放工业化学需

氧量35.1万吨、工业氨氮2.7万吨。沿线各地区工业废水平均排放达标率为97.4%。 沿线工业废水治理施工项目191个,竣工项目166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10.4亿元,新增工业废水治理能力135.1万吨/日。

沿线生活污水排放30.3亿吨,生活化学需氧量为55.1万吨,生活氨氮为7.8万吨。沿线地区统计了污水处理厂222座,污水处理能力1095万吨/日,处理生活污水量24.7亿吨。生活污水平均处理率为8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 1.2.8入海陆源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0年,入海陆源的统计范围为我国沿海11个地区的163个县(区、市)。四大海域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数为21539家,占全国重点调查统计工业企业数的19.1%。

表7 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接纳情况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增长率(%)

废水(亿吨) 总计 74.6 85.3 91.7 100.4 97.2 106.4 109.3 121.7 11.3

工业 34.4 37.5 40.3 43.1 42.6 44.7 41.9 43.6 4.1

生活 40.2 47.8 51.4 57.3 54.6 61.7 67.4 78.1 15.9

化学需氧量(万吨) 总计 168.4 166.8 179.9 196.1 180.5 175.4 171.2 173.0 1.1

工业 56.4 53.4 63.4 61.5 62.7 54.2 52.1 55.6 6.7

生活 112.0 113.4 116.5 134.6 117.8 121.2 119.1 117.4 -1.4

氨氮(万吨) 总计 16.4 16.6 18.6 19.5 17.0 17.4 16.6 16.8 1.2

工业 3.9 3.6 4.5 4.2 3.6 3.2 2.7 3.0 11.1

生活 12.5 13.0 14.1 15.3 13.4 14.2 13.9 13.8 -0.7

四大海域入海陆源的废水排放总量为121.7亿吨,比上年增加11.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3.6亿吨,比上年增加4.1%,占入海陆源废水排放总量的35.8%;直排入海的工业废水量为11.8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78.1亿吨,比上年增加15.9%,占入海陆源废水排放总量的64.2%。工业废水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东海,生活污水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南海。 四大海域入海陆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173.0万吨,比上年增加1.1%。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55.6万吨,比上年增加6.7%,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32.1%;生活化学需氧量117.4万吨,比上年减少1.4%,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67.9%。工业化学需氧量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东海,生活化学需氧量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南海。

图19 四大海域入海陆源废水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四大海域入海陆源排放的氨氮16.8万吨,比上年增加1.2%。其中,工业氨氮为3.0万吨,比上年增加11.1%;生活氨氮为13.8万吨,比上年减少0.7%。工业氨氮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东海,生活氨氮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南海。

图20 四大海域入海陆源氨氮排放情况

四大海域入海陆源共有废水治理设施15727套,年运行费用98.6亿元,共去除化学需氧量296.5万吨,氨氮16.6万吨,石油类7.2万吨,挥发酚2929吨,氰化物1559吨。四大海域入海陆源工业废水治理施工项目数678个,竣工项目数613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22.7亿元,占全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的17.5%。工业废水治理竣工项目新增设计处理能力130.9万吨/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2%。

四大海域入海陆源纳入统计的污水处理厂424座,新增113座,共形成2833.3万吨/日的处理能力,处理生活污水59.4亿吨/年。生活污水处理率为7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

1.3 废气

1.3.1废气及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煤炭及燃料油使用情况

2010年,全国环境统计的煤炭消费总量35.6亿吨,比上年增加13.3%。

工业煤炭消费量33.8亿吨,比上年增加14.5%。其中,工业煤耗中燃料煤消费量为24.1亿吨,原料煤消费量为9.7亿吨。生活煤炭消费量1.8亿吨,比上年减少5.7%。

工业(不含车船用)燃料油消费量2087万吨,比上年增加3.5%。其中,重油1159万吨,柴油885万吨。

表8 全国环境统计煤炭、燃料油消耗量 单位:万吨

项目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煤炭消耗量 合计 142217 152812 172430 195611 226164 250452 285377 297663 314687 356368

工业 燃料煤 91234 97264 110728 125972 143627 162089 187815 199862 210140 240534 14.5

原料煤 30571 36524 42624 50026 60796 67987 78642 80307 85081 97465 14.6

生活 20412 19024 19078 19613 21741 20376 18920 19328 19466 18369 -5.7

燃料油消费量(不含车船用) 合计 2646 2773 2624 2734 3447 2666 3207 2335 2016 2087 3.5

重油 2034 2043 2141 2295 2412 2049 2613 1850 1585 1159 -26.9

柴油 387 495 343 365 383 571 557 475 406 885 118.0

增长率(%) 13.3 (2)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2010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519168亿立方米(标态),比上年增加19.1%。 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64.4万吨,基本与上年持平,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5.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比上年减少7.9%,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14.7%。

“十一五”期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生活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2005年下降了14.3%,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总量减排任务。

表9 全国近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单位:万吨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二氧化硫 合计

工业

生活

烟尘 合计

工业

生活

工业 粉尘

氮氧化物

合计 - - - - -

工业 - - - - -

生活 - - - - - 387.8

1947.8 1566.6 381.2 1069.8 851.9 217.9 990.6 1926.6 1562

364.6 1012.7 804.2 208.5 941

2158.7 1791.4 367.3 1048.7 846.2 202.5 1021 2254.9 1891.4 363.5 1094.9 886.5 208.4 904.8 2549.3 2168.4 380.9 1182.5 948.9 233.6 911.2 2588.8 2237.6 351.2 1088.8 864.5 224.3 808.4 2468.1 2140

328.1 986.6

771.1 215.5 698.7 670.7 230.9 584.9 604.4 243.3 523.6 603.2 225.9 448.7 -0.1

-7.2

-14.3

2321.2 1991.3 329.9 901.6 2214.4 1865.9 348.5 847.7 2185.1 1864.4 320.7 829.1

-0.1

-7.9

-2.2

1523.8 1136

1643.4 1261.3 382 1624.5 1250.5 374 1692.7 1284.8 407.9 1852.4 1465.6 386.8 9.4

14.1

-5.2

增长

-1.3

率(%)

注:我国从2006年开始统计氮氧化物排放量,生活排放量中含交通源排放的氮氧化物。

图21 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年际变化

(3)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2010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852.4万吨,比上年增加9.4%。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465.6万吨,比上年增加14.1%,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9.1%;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86.8万吨,比上年减少5.2%,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20.9%;其中交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90.6万吨,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5.7%。

图22 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年际变化

(4)烟尘及工业粉尘排放情况

2010年,烟尘排放量为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1%。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603.2万吨,基本与上年持平,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2.8%;生活烟尘排放量为225.9万吨,比上年减少7.2%,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27.2%。

2010年,工业粉尘排放量为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

图23 全国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年际变化

1.3.2各地区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依次为山东、内蒙古、河南、山西、河北、贵州、四川、广东、江苏和辽宁,10个省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55.6%。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是山东,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7.4%;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是贵州,占全国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的15.9%。

图24 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2)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氮氧化物排放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依次为山东、广东、内蒙古、江苏、河南和河北,6个省份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41.0%。工业和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最大的分别是山东和广东,分别占全国工业和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的8.0%和12.0%。

图25 各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3)烟尘排放情况

烟尘排放量超过50万吨的省份依次为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南和河北,5个省份烟尘排放量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35.6%。工业和生活烟尘排放量最大的分别是内蒙古和辽宁,分别占全国工业和生活烟尘排放量的7.9%和10.4%。

图26 各地区烟尘排放情况

(4)工业粉尘排放情况

工业粉尘排放量超过30万吨的省份依次为湖南、山西、河北和广西,4个省份工业粉尘排放量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31.2%。

图27 各地区工业粉尘排放情况

1.3.3工业行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排行前三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类行业共排放二氧化硫1245.1万吨,占统计工业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73.0%。

与上年相比,3类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二氧化硫污染贡献率有所升高,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略有下降。近几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污染贡献率持续升高。

表10 重点行业二氧化硫污染贡献率年际变化 单位:%

行业 电力、热力业

黑色金属冶炼业 总计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53.5 5.4 70.5

54.9 5.9 11.4 72.2

61.7 5.1 9.5 76.3

57.1 6.5 9.8 73.4

58.9 7.2 9.0 75.1

59.0 7.3 9.1 75.4

58.2 8.2 9.3 75.7

57.8 8.8 9.2 75.8

55.1 10.0 9.5 74.6

52.8 10.4

9.9 73.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1.6

(2)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2010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位于排名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类行业占统计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83.5%,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65.1%。

图28 工业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图29 工业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3)烟尘排放情况

2010年,烟尘排放量位于排名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与上年相同,3类行业占统计行业烟尘排放量的65.9%,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36.2%。

图30 工业行业烟尘排放情况 图31 工业行业粉尘排放情况

(4)工业粉尘排放情况

2010年,工业粉尘排放量位于排名前2位的行业依次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两个行业占统计行业工业粉尘排放量的79.7%。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

业占56.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22.9%。 1.3.4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2010年,纳入重点调查统计范围的电力企业2386家。其中,独立火电厂1642家,自备电厂744家。

独立火电厂共消耗燃料煤16.6亿吨,占全国工业煤炭消耗量的49.2%。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35万吨,比上年减少4.8%,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44.8%。独立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大于50万吨的省份依次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南和江苏,占全国独立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的37.3%。

独立火电厂共安装了3266套脱硫设施,比上年增加134套。去除二氧化硫1900万吨,比上年增加35.0%;二氧化硫去除率达到69.5%,比上年升高7.9个百分点。

图32 各地区独立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1.4工业固体废物

1.4.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放及利用情况

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0944万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上年减少30.0%。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1587万吨,比上年增加11.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1772万吨,比上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3918万吨,比上年增加14.5%。其中危险废物贮存量166万吨,比上年减少24.2%;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264万吨,比上年增加20.5%,其中危险废物处置量513万吨,比上年增加19.9%。 “十一五”期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和处置量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贮存量基本持平,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表11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单位:万吨 产生量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计

排放量

综合利用量 合计 47290 50061 56040 67796 76993 92601

危险废物 442 392 427 403 496 566

贮存量 合计 30183 30040 27667 26012 27876 22398 24119 21883 20929 23918 14.5

危险废物 307 383 423 343 337 267 154 196 219 166 -24.2

处置量 合计 14491 16618 17751 26635 31259 42883 41350 48291 47488 57264 20.5

危险废物 229 242 375 275 339 289 346 389 428 513 19.9

危险危险

合计

废物 废物

2894

2.1 1.7 0.3 1.1 0.6 0.1 … … 0

88746 952

94509 1000 2635 100428 1170 1941 120030 995

1762

134449 1162 1655 175632 1079 1197 190127 1357 203943 1430 240944 1587

782 710 498

151541 1084 1302 20.0

110311 650 138186 831 161772 977 16.9

17.6

0.07 123482 819

增长率18.1 11.0 -30.0

注:1.“综合利用量”和“处置量”指标中含有综合利用和处置往年贮存量。

2.“…”表示数字小于规定单位。

图33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处理及排放量年际变化

1.4.2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及处理情况

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超过50万吨的省份有重庆、山西、新疆和贵州。这4个省份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70.6%。

图34 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1.4.3工业行业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超过60万吨的行业依次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个行业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占统计工业行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60.7%。 1.4.4各地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情况

2010年,纳入统计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共546座。除西藏外,其余省份均建成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运行费用为38.9亿元,比上年增加21.0%;危险废物日处置能力17795吨。其中,焚烧处置能力为13147吨,填埋处置能力为3768吨;危险废物实际处置量为181.2万吨,比上年减少8.2%。其中,焚烧量134.4万吨,比上年减少13.6%,填埋量42.1万吨,比上年增加24.6%;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50.1万吨,比上年减少3.2%。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的1.6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47.0%。

表12 全国近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增长率(%

城市环境基础设

施建设投资

595.7 785.3 1072.4 1141.2 1289.7 1314.9 1467.8 1801.0 2512.0 4224.2 68.2

工业污染源治理

投资

174.5 188.4 221.8 308.1 458.2 483.9 552.4 542.6 442.5 397.0 -10.3

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

336.4 389.7 333.5 460.5 640.1 767.2 1367.4 2146.7 1570.7 2033.0 29.4

投资总额 1106.6 1363.4 1627.3 1909.8 2388.0 2566.0 3387.6 4490.3 4525.2 6654.2 47.0

1.5.1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燃气工程建设投资290.8亿元,比上年增加59.6%;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投资433.2亿元,比上年增加17.5%;排水工程建设投资901.6亿元,比上年增加23.5%;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投资2297.0亿元,比上年增加151.1%;市容环境卫生工程建设投资301.6亿元,比上年减少4.7%。

燃气、集中供热、排水、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境卫生投资分别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的6.9%、10.3%、21.3%、54.4%和7.1%,排水设施和园林绿化投资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

表13 全国近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构成 单位:亿元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投资总额 595.7 789.1 1072.4 1141.2 1289.7 1314.9 1467.8 1801.2 2512 4224.2

燃气 75.5 88.4 133.5 148.3 142.4 155.1 160.4 163.5 182.2 290.8

集中供热

82 121.4 145.8 173.4 220.2 223.6 230 269.7 368.7 433.2

排水 224.5 275 375.2 352.3 368 331.5 410 496 729.8 901.6

园林绿化 163.2 239.5 321.9 359.5 411.3 429 525.6 649.9 914.9 2297

市容环境卫生 50.6 64.8 96 107.8 147.8 175.8 141.8 222 316.5 301.6

1.5.2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

2010年,在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中,废水治理资金130.1亿元,比上年减少12.9%;废气治理资金188.8亿元,比上年减少18.8%;工业固体废物治理资金14.3亿元,比上年减

少34.7%;噪声治理资金1.5亿元,比上年增加7.8%。

废水、废气、固废、噪声以及其它污染要素治理投资,分别占工业源治理总投资的32.8%、47.6%、3.6%、0.4%和15.7%,废水和废气仍是工业污染治理的重点。

表14 全国近年工业源污染治理投资构成 单位:万元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废水 729214.3 714935.1 873747.7 1055868.1 1337146.9 1511164.5 1960721.8 1945977.4 1494606.0 1301148.7

废气 657940.4 697864.3 921222.4 1427974.9 2129571.3 2332697.1 2752642.2 2656986.8 2324616.0 1888456.5

固废 186967.2 161287.3 161763.4 226464.8 274181.3 182630.5 182531.9 196850.6 218535.7 142692.2

噪声 6424.4 10463.5 10139.2 13416.1 30613.3 30145.1 18278.6 28382.9 14100.0 15193.2

其它 164733.7 299112.6 251408.3 357335.6 810395.9 782847.9 606837.9 597746.7 372664.2 621777.6

1.5.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

2010年,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29.4%。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比例为30.6%,占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的4.1%。

表15 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情况

年 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环保投资额 (亿元) 336.4 389.7 333.5 460.5 640.1 767.2 1367.4 2146.7 1570.7 2033.0

占建设项目 投资总额(%)

3.6 5.2 3.9 3.9 4.0 1.0 5.0 6.4 3.2 4.1

占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总额(%)

0.9 0.9 0.6 0.7 0.7 0.7 1.0 1.3 0.7 0.7

占环境治理投 资总额(%)

30.4 28.6 20.5 24.1 26.8 29.9 40.4 47.8 34.7 30.6


相关文章

  • XX市20**年度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总结
  •   20XX年,XX核算工作在省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以提高核算数据质量为中心,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苦练内功,建一支高素质的核算专业队伍   "新速度、新体系、新普查"是国家统计局提出的近期统计部门的工作重点。"新体系"就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说明核算工作是各级统计部门工作重点之一。同时 ...

  • 职业病报告办法
  • 职业病报告办法[1988] [颁布单位]卫生部 [发 文 号][88]卫防字第70号 [颁布日期]1988-08-20 [实施日期]1989-01-01 第一条 为掌握劳动卫生职业病发病情况,制定防治措施,保护职工健康,提高生产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防治职业病工作法规,特 ...

  • (I)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 (I)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2003年统计年报和2004年定期报表) 北京市统计局 2003年10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 ...

  • 在全省党内统计工作培训暨布置会议上的讲话
  • 同志们:   按照中组部的部署并经报xx同志同意,我们召开这次全省党内统计工作培训暨布置会。省委组织部直接对21个市州、180个县(市、区)委组织部和省直有关单位党内统计干部进行培训,近几年还是第一次。对举办这次大规模培训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XXX同志十分重视,召集党管处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具体要 ...

  • 全国饲料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 全国饲料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 2006年9月 目 录 一. 总说明---------------------.. 二. 报表目录--------------------... 三. 调查表式--------------------.. 四. 主要指标解释------------ ...

  • 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报告20**年
  • 目次Contents 1背景2项目进展情况2.1完成叶肿瘤登记管理办法曳编写2.1.1肿瘤登记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适用范围2援1援2各级组织机构和职责2.1.3登记内容和工作流程2援1援4质量控制尧考核评价和保障措施2援2完成叶肿瘤随访方案曳编写2援32014年肿瘤登记项目点建设情况2.4经费情况2.5 ...

  • 什么是金融资产
  • 案例1:金融资产缩水百亿 浙江人对于雅戈尔的最初印象是从服装开始的,然而近几年它却因为在证券金融领域的成功投资而迅速走红全国.一时间,雅戈尔成了国内民营企业涉足金融投资领域的典范.然而股市风云突变,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从美洲.欧洲到亚洲,无一不受波及.事实证明,此次风暴来袭,首当其冲的就是金融资产,其 ...

  •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典型案例六:机构编制统计违纪问题典型案例
  •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典型案例六:机构编制统计违纪问题典型案例 时间:2011-01-06 六.机构编制统计违纪问题典型案例 (一)伪造机构编制统计资料案 [案情介绍] J省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但南.北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南部的市县经济发达,财政收入较高:北部的大部分市县则经济发展较慢,有的县财政困难,机 ...

  • 全省统计局长.经济普查办公室主任会议传达提纲
  • □月□至□日,全省统计局长、经济普查办公室主任会议在□□大厦召开。现将会议精神作简要传达。一、会议概况会议由省统计局副局长、普查办主任□□□主持。省统计局长□□□、省局总统计师□□□出席会议。各市及□□示范区统计局长、普查办主任和省局相关处室领导共30余人参加会议。我市杨□□、刘□□同志参加了会议。 ...

  • 企业特征与对印花税调整事件的反应
  • 摘要:利用规模.经营绩效.资本结构和成长性四个企业特征,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了分组研究,以考察具有不同特征的企业是否对2007年5月30日发生的印花税税率调整事件有不同的反应.研究表明,除了资本结构特征之外,具有不同企业特征的上市公司对事件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提出,在分析中国资本市场.考察上市公司以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