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讲义

第一章立体构成的概述

第一节立体构成的概念及起源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在立体造型中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即形态与形状的区别。平面造型中我们称平面的行为形状,这个形状是物象的外轮廓。在立体造型中形状是指立体物在某一距离、角度、环境条件下所呈现的外貌,而形态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即形状是形态的诸多面向中的一个面向,形态则是诸多形状构成的统和体。形态是立体造型全方位的印象,是形与神的统一。

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所涉及的学科有建筑、室内、工业造型、雕塑、广告等设计行业。除在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二、立体构成的起源

??在现代设计史上,包豪斯构成理论及其教育体系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成立于1919年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不仅有在建筑史上被称为设计经典的校舍,更有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思想。它奠定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成为现代设计师的摇篮.以至有人评价它是现代设计真正的开端。

??包豪斯构成理论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欧洲的产业革命为它的产生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社会变革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催生婆,英国的产业革命在由手工转向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产品外观设计与产品的材料、工艺、结构、功能的矛盾急剧加深,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包豪斯以它敏锐的视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 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 三、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规律进行;

??这些无疑体现出现代设计的观念和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对当时设计思潮的批判和否定。包豪斯构成理论是美学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包豪斯构成理论教育的成功在于它的教育思想、教育审美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吸引了许多在艺术上卓有建树的大师加盟,使包豪斯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在校长格罗佩斯旗下,先后有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杜斯伯格.现代抽象派大师康定斯基、保罗·克利、霍利·纳克、阿尔巴斯任教。他们高举反传统的旗帜,与传统派代表人物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建立了崭新的教学体系、其思想内涵诠释出划时代的意义,折射出包豪斯构成理论教育的光彩,体现出教育思想的经典。

??包豪斯在教育的实践中强调教育的主体(即学生)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实践能力强弱的问题,将动手和动脑的训练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在构成学框架内确定这些目的和任务,

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它还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坚持不懈的努力确立了构成理论在包豪斯的主导地位,以建筑为主干,然后扩展到工业设计。真正体现包豪斯价值和成就感的是构成.这在那些充满强烈构成形式感的作品中得到了印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构成学莫定了包豪斯的历史地位,而立体构成更是在包豪斯的成就中锦上添花,体现得更为集中、典型。例如阿尔巴斯在“纸造型”、“纸切割造型”,莫霍利·纳古在体积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取得了令人折服的成就。一旦重新认识在纸上的构成艺术和形式美的艺术感染力,就会对他们所奠定的立体构成基础,更对他们充满激情的创造情有独钟。

??包豪斯对构成研究的成功还得益于它将材料作为创造形态的基础。产品不单要造型美,还要材质美.二者有机的统一和协调才产生了设计的活力.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产品的美感。莫霍利·纳吉就是通过发现材料自身的美感,然后将它们重新组合设计的。无论是废弃的金属零件、机器还是其他,他都会从中寻找出客体的美。通过主观的创造实现主客体的统一,并创造出真正的空间语言。马塞尔·布罗伊尔对材料的性能有着独到的研究、在材料的替代方面不断探索,并获得成功。他以钢管代替木材应用于家具,既能进行大批量生产,又能体现现代设计理念,不能不承认他的探索精神。正是他的成功开创了现代设计的道路,在材料与设计的结合上深刻地影响着设计师的观念,对传统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另一位教育家伊顿致力于材料、肌理的研究,并运用于教学中。他让学生从形形色色的材料中通过视觉和触觉的亲身体验,加强对材料的感性认识和运用。

??在造型的表现上,包豪斯构成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出荷兰风格派的主张。 “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立方体、圆锥体、球体、长方体,或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进行实践,这种以几何形体构建的结构具有理性的逻辑思维,加上标准化的色彩,使人容易学习抽象造型,并掌握其规律、原理,进而通过不同的设计将其体现出来。如灯具、家具、染织品与建筑、广告等都惟有强烈的几何形式感,特别是建筑与工业设计以追求简洁为时尚,更体现出构成的科学性、合理性。”

??包豪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它是完美无缺的,它的理性化思维恰恰成为它的局限性,并对工业设计造成负面影响。在艺术中忽视“有机生命”,在设计中过于理性而缺乏人性,产品设计不考虑人性化,使设计走上了形式主义退路。但它却给现代的设计师以启示,那就是光有理性创造还不够,一个具有现代设计理念的设计者更需要情感的创造力,当理性与情感的创造力结合,才会产生巨大的效应。

包豪斯展览会的招贴画

朱斯特·史密特(德)

第二节学习立体构成的目的与意义

??? 立体构成是以纯粹的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探讨更合理,更完美的纯形态构成。它把感性的与理性的统一结合起来,按视觉效果,进行设想来构成理想的形态。

??? 学习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形态、提高造型能力,同时掌握形态的分解、对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为积累更多的形象资料,从中选优创造条件。

??? 我们掌握构成形态的认识是由浅到深,从自然形、变形、夸张到装饰形象,从提炼归纳到抽象形态的复杂过程。立体构成也是以自然生活为源泉,它可分解为点(块)、线(条)、面(板),作为形态要求的形体,可在自然形态中找到根据。天、地、日、月、山川、湖泊、花草„„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具备特有的物象形态而无所不在。

??? 立体构成的学习作为基本素质和技能训练,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必不可少。它的训练过程讲究眼睛(观察)、头脑(理解、构思)和手(表现)协调并用,根据不同的视觉形态元素、成型材料、构造方式和造型法则,展开对立体构成的学习与探讨,对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在创作过程中了解立体空间的形态美和创造美的规律有着重要作用。 ??? 立体构成从设计到形成,是一门科学。让形态在大小、比例、方向和面积上起变化,并按形式美的法则去创造,其目的是培养我们创造和发掘形态的思维方法。因此立体构成是一门具有创造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学科,同时提出学习的基本要求和要达到的目的:??? ??? (1)扎实学好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

??? (2)摆脱习惯性的各种造型(具象干扰)的影响,站在全新的自由的角度去探讨,培养对事物的感受、直观能力;

??? (3)掌握立体构成思维方法,提供构思思路和方案。在对材料、结构、制作的认知上接受严格的训练,遵循基本法则,完成每项设计作品。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基础特性(知识点四)

??人们生活在各种三维的形态环境中,从日常使用的各种物品,到所居住的环境,乃至人类自身和整个宇宙,无一不是三维形态。因此,与二维空间相比,三维空间与人类更加息息相关。人们虽然生活在三维形态中,但常常习惯于从平面的角度去思考、在平面上表现造型,无形中具有平面的造型观念和意识。因此,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必须要有立体的空间意识和观念,掌握三维造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作为艺术设计基础之一的立体构成,就是培养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意识,研究和探讨在三维空间中如何用立体造型要素和语言,按照形式美的原理创造出富有个性和审美价值的立体空间形态的学科。通过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掌握立体造型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手法,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

??立体构成由于自身的构成性,因而具有极强的理性特征,并运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予以体现。所谓分解就是将一个完整的造型对象分解为若干个基本造型要素,实际上是将形态还原到最原始的基本状态;而组合则是直接将最基本的造型要素按照立体造型原理重新组合成新的形态的设计。

??抽象性是立体构成的又一显著特征。抽象对于立体形态的表现有着积极的意义,它通过理性构成展示形态的风采。尽管抽象形态与具象形态有区别,但是体现在抽象形态中的形式美原理,特别是来自设计者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艺术感受,必然给人们的感官带来艺术的感受。而抽象并不是完全排斥具象,具象形态中许多新奇的造型可以成为立体造型的借鉴和抽象的启示。

??系统性对于立体构成的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立体构成的表现不是单一的,它涉及许多其他综合性问题,例如建筑的立体构成,涉及机械、工艺、技术,材料等诸多因素。因此,在研究造型、制作形态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问题。不同的材料都要有其相应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同种形态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会具有不同的效果,而且材料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也会由于加工机械的性能不同对形态产生影响(如图)。要使立体构成具有理想的形态表现,就必须进行周密的思考,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控制,才能创造出新颖的形态。

?

第四节立体构成的设计理念(重点)

??? 设计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创造性行为,是对其生活各层面进行规划和提升的思考与表现过程。设计不仅涉及到生产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研究,还涉及到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它包括环境与建筑、工业与产品、视传与展示等,小到纽扣、别针,大到宇宙飞船。设计涉及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是人类从事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生产的综合性科学。

??? 构成教育是以20世纪40年代德国包毫斯(Hansbau)学院开设“三大构成”全新课程为起点,依照荷兰风格派所主张的“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立方体、圆锥体 、球体、长方体或是正方体、三角形、矩形等等”的观点来展开教学的,以此把几何形的表达形式推广到专业设计中。

????立体形态的生成本质是透过外力作用和内力的运动变化所构筑的,形态构成就是以形态要素或材料为素材,按照视觉效果力学或精神力学原理进行组合,进行立体创造的设计构想。是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的移动、旋转、摆动、扩大及扭曲、弯曲、切割、展开、折叠、穿透、膨胀、混合等运动形式之空间构成。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重点、难点)

构成要素概述

??? 构成是指一种造型概念,它可以是平面构成也可以是立体构成;可以是光的构成也可以是色的构成。就设计造型而言.就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更新组合成为新的单元并赋予生命力。

??? 在构成的学习内容上,强调系统性、科学性、研究性,并有严格的学习步骤和方法,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都有明显的设计专业特征。构成要素在物体的外形、轮廓、形体、结构上有简单、有复杂,但都是以点、线、面、体的基本形组合而成的。这些基本形与几何学的意义是不同的。造型上的点、线、面、体是一种能通过视觉而引起某种心理意识的艺术形态。 ??? 同样,形态要求的运动变化和表现形式有下列几种:

??? (1)线面块的空间运动。射、旋转、扩大及混合。

??? (2)线面块的空间变动。包括卷曲、扭曲、折叠、切割、展开、穿孔等。块本身就是立体的,其空间变动指块的分割、削减、错位等。

??? (3)线面块的空间组合。包括同质单体和异质单体的组合。

??? 对于未来的设计师,要具备抽象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抽象思维的训练,是掌握构成要素的重要条件之一。

??

立体构成中点的运用

立体构成中线的运用

?立体构成中面的运用

立体构成中体的运用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点、线、面、体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

??点,几何学上的点被定义为“只具有其位置,而无其面积大小”,是属于零次元无实质的单位。

??点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其多样性使它呈现为明确表现和隐蔽表现。圆的圆心和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的中心是明确的点的存在形式。而在线、面、体上,点的存在是通过隐蔽的形式表现的,比如一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直线转折处、两线相交处、圆锥体的顶端等。 ??几何学上的点是无形态的。但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造型表现中,点具有空间位置并需按照一定的尺度来界定。与它所处的环境空间、面积形状和其他造型要素比较时产生对比,具有视觉力场和触觉力场作用的都称之为点。

??对点不能以绝对的标准来界定,而只能以相对的标准来界定。像宇宙中的许多星体,虽然

其体积比地球大得多,可在夜晚,群星璀璨形成无数点的感觉;万吨巨轮在浩翰的海洋中犹如一叶小舟.眺望过去仍有点的感觉。可见大与小的尺度是相对于一定的环境空间而言的,点的存在同环境空间有着密切联系。

??点的凝聚会产生视觉引力,而点的量变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引力,一个点所具有的紧张性是求心的。当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到“点”上面。当有两个相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在两点之间移动.且产生线的感觉。当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首先集小到大点上,然后转移到小点上。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视觉方向常常带有秩序性,即由大到小、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内近到远的顺序。当有三个性质相同的点.则

会产生虚面的感觉,倘若是多点,则虚而感觉更强,且形的特征可按人的意图表达出来。点的凸凹变化在人们的心理上能产生不同的感觉,凸点有扩张感、力量感,而凹点则有收缩感、压迫感。

??点的排列和距离的不同使点在视觉上产生线面形态的变化。造型上点的线化主要由距离和方向所决定。如将相同的点连接可构成虚线,其距离越近,线的感觉越强。但将点作等距离的排列.显得规范工整合顺序。美中不足的是略显机械而呆板;如果有计划、有规律地作间距处理.可以产生节奏感;如果改变点的方向,并有计划进行大小变化排列,则可表现出跳跃性的韵律,也可表现出曲线的流畅感。点的面化是内点的聚集产生面的感觉,通过点的大小变化或排列上疏密的变化产生立体感、层次感,并给面带来凹凸的感觉。点的面化运用得巧妙,可产生二次元的视觉效果。

??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中.与其他造型要素相比.点是最小的视觉元素,但它的地位是其他要素所不能取代的。点在造型中具有特殊的、积极的意义,并与形的表现有着实质的关联作用。

??点在造型中的整体与局部关系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运用得当、巧妙,可画龙点睛,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相反,运用不当,则会对整体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和负面效应。在各种艺术设计中.点以它独特的作用折射出艺术的光彩。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线

??几何学上这样定义线: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只具有位置及长度,而没有宽度和厚度。从造型要素来讲,线是具有长度的一次元要素,它的特征是以长度来表现的,与其他造型元素相比具有连续的性质,粗细与长度有着极端的比例就成为线。

??线分为直观线和非直观线。直观线是概念线,即面和形的边缘。极薄的平面与平面相交部位便形成线。曲面相交则形成曲线。可以说,线是面与面的分界,起到分割作用,但线也可以起到结合作用。非直观线具有隐蔽性,它在两面交接处隐蔽存在。

??线按形态可分为:直线、折线和曲线。

??(1)直线。直线是最基本的线的形态之一。直线包括水平线、斜线、垂直线等形式。将直线通过垂直、水平方向的组合变化可构成二次元空间和三次元空间,表现出强烈的力度感。现代高层建筑大多采用直线形态构建,用直线形态构建的斜拉桥承载力更大。尽管直线易使人的视觉产生疲劳,但从视觉感知的效果来看,用直线构建的形态更容易感知。

??水平线有安定、平衡、开阔的感觉,使人联想到海平面、地平线、大地,并产生平静、安静、抑制等心理感受。

??垂直线有坚实、稳定、向上的感觉,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意义,象征对未来的理想和希望。

??斜线是直线形态中动感最强烈的、最有活力的线型.充满运动感和速度感。斜线也最易使人产生不安定感。斜线可产生巨大的拉力作用,斜拉桥就是根据力学原理利用对称斜拉索增强桥梁结构的稳定性。

斜拉桥夜景

斜拉桥全景

??(2)折线。折线是按几何角度转折的线。每一段都是直线,两条直线间有折点(折点具有点的性质,起着联系两条线段的作用)。折线有刚劲、跃动的感觉。由于折线的方向具有可随意变化的特点,在造型中常常利用折线增强视觉引力。

??(3)曲线。曲线是柔韧而有转折的线,它的转折是平滑的。曲线有规则曲线和自由曲线两大形态。曲线优美、流动感强、充满运动感,运用得好.可产生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线的表现中,不可忽视的还有消极之线。所谓消极之线,就是不直接画线,仍有线的感觉。像平面边缘或立方体棱线就属于消极之线。线在造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线的活力和动感使得它存在于任何形态中。在许多艺术设计和形态构成中都留下了线的艺术魅力。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面

??几何学上将面定义为线的移动轨迹。几何学上的面只具有位置、长度和宽度,而无厚度。但在二次元空间里,无论是内点还是出线移动构成的面就成为形。面分消极的面和积极的面。消极的面由点的集合群化、线的集合群化构成;积极的面可由扩大点的面积,扩大线的宽度,对线进行密集移动构成。

??面具有几何形、非几何形两大形态。几何形是规则的,它的基本形态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由直线和几何形曲线构成。正方形的特点是垂直与水平;三角形的特点是斜向与角度;圆形的特点是外轮廓的曲线。非几何形是不规则的,是由自由曲线结合直线构成的自由形,实际上也是自由曲线组合各种变相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几何形给人理性、明确的感觉,产生简洁、抽象、秩序之美,但易产生呆板的感觉;非几何形虽然活泼、生动、富于感性,但易产生不端正、杂乱的感觉。

??立体构成中的面具有比线明确,比块稍弱的空间占有感,因为它是由面来限定空间的。 ??(1)层面构成

??它的排列指若干直面(或少量柱面、锥面)在同一个面上进行各种有秩序的连续排列。基本面型简洁、丰富有变化。面型变化形式有重复、交替、渐变、近似等。排列方式有直线、曲线、折线、分组、错位、倾斜、渐变、放射、旋转等。

学生作品

?? (2)嵌合的构成

???用一个基本形为单元或几个基本形为单元,做上、下、左、右相互连接或展开的 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构成方式:

???a.屏障式? 以基本形态上下、左右互相嵌合连接、平面展开,组成一个大的屏障结构。 ???b.重叠式? 以基本形前后、左右、上下连接,按照同一种规律和方式立体地展 开,形成一个大的体块。

???c自由式的堆积? 以基本形相互间作无规律无秩序的排列,以视觉规律和空间虚 实效果的疏密关系来构成一个大的体块。

学生作品

(3)框形、块形组合造型

?a、基本的框形与块形

?框形:空心的正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

?块形:实心的正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

?b、变框与变块

?在基本的框形与块形上作规则的变形。

?c、插接

?同一造型的框形或块形,用插接可塑造出多样的近似于球体的形态。

学生作品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体

??体在几何学上被定义为“面的移动轨迹”。几何学上的体具有位置、长度、宽度、厚度,但无重量。立体构成中的体既是三次元空间,无形中就占有实质的空间,具有体积、容量、重量特征,正量感表现实体,负量感表现虚体。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从视觉上感知它的客体性,使人产生强烈的空间感。

??体有多种形式,如正方体、锥体、杜体、球体以及这些体相互组合构成的形体等。在立体构成中又可以分为点立体、线立体、面立体、块立体以及半立体等主要类型。

??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形体,尽管形态上有差异,但都是由相应的元素构成。如平面几何形体由棱角、棱线和立体表面构成。差别仅仅是元素在数量上的增或减;几何曲面立体则是由几何曲面所构成的方块体或回转体;自由曲面立体是以自由曲面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的形体;点立体、线立体同样是以点、线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的形体。

??半立体在浮雕和纤维艺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主要利用层次感和凸凹高低的变化,造成起伏错落,并充分利用光影作用。形成阴阳虚实的效果。自然形体是形体中最富有魅力的形体,大自然给人类留下了无数奇妙的形体。这些形体天然浑成,令人惊叹不已,有的小巧玲珑,有的气势宏大、多姿多彩.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自然界的矿物、植物、动物,从陆地到海洋,形体的奇异和内部组织排列的有序,都体现了天然形体的装饰性、抽象性和艺术性。

鹅卵石(自然形体)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色彩、肌理、空间

在立体构成中,色彩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因为每种材料都有色彩,而且它和相邻的材料有内在的联系。立体构成的效果与材料色彩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在形态的表现中,色彩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 “远看颜色近看花”,深刻地反映出色与形的关系。它们的相互关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色彩决定形态的总体效果,形态的整体面貌是由色彩表现的;

??? 二是从视觉传达的速度来讲,色比形快,色彩是人的感官第一印象;从视觉流程看是从色到形的过程。色优先于形作用于人的感官视觉;

??? 三是色与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色附于形,同时色彩也表现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形也不能离开色。

??? 色彩作用于形态具有神奇的魅力。一件平淡甚至是平庸的形态设计可以利用色彩来加以改进;而造型生动、构思巧妙的构成形态施以最宜于表现它的形态特征和肌理的色彩,则可获得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相反,不经过深思熟虑的色彩设计会损害本来经过认真推敲的形态形象。形并非不重要,但为了表现形,必须要借助于色,使形与色融为一个整体。事实上有经验的设计师常常把色彩当做一种不可缺少的整体设计因素来考虑。经验表明,一旦形与色相辅相成,就能获得艺术上的成功。毫无疑问,在立体构成中色彩主要包含形体材料的自然色彩(也称本色)和经人为处理过的色彩两大部分。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设

计意图,决定是利用本色表现还是人为施色表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为采用何种色彩表现,包含了设计师对形体的理解、对环境空间的认识,并包含了设计师的艺术修养以及审美意识。如何施色成为检验形体色彩表现的重要标准。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用天然石块的本色;中国万里长城的城墙也是用青灰色表现,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利用天然色彩的典范;北京颐和园的长廊和楼台亭阁的柱子用红色表现,这人为施色虽然纯度极高,却不显造作,与环境相得益彰。可见,无论是利用天然色还是人为施色,关键是要运用巧妙。在建筑设计和家具设计中利用天然色彩和人为色彩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古罗马柱子的斑岩、蛇纹岩有着自然迷人的色彩;北京紫禁城的红搞和黄色琉璃瓦的人为色彩显示出皇宫的金碧辉煌。在建筑设计中也有天然色与人为色并用的典范,如希腊人用色彩去加强他们的大理石神庙的视觉效果,强调天然色彩与人为色彩的和谐与统一;伊瑞克神庙的爱奥尼克柱头的盘蜗被涂上红色加上金边,强调的是色彩对建筑的表现;欧洲拱顶及哥特式线脚上丰富多彩的装饰无一不是对形体的绝妙施色。

??? 色彩对形体的表现可分为强烈的、鲜明的表现、中性的表现和隐性的表现。例如希腊的奥林匹亚柱式结构中的多立克柱式色彩表现,用红色表现水平构件,蓝色表现垂直构件,分界线则用黄色,具有极强的装饰性。许多天然色彩则表现出中性;在大自然的形体中有一部分动物的色彩表现出极隐蔽的效果,它们的色彩与周围环境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具有很好的自我保护作用,生物上称这种颜色叫“保护色”。

??? 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要尽量表现形体色彩的自然美。例如.云灰岩地质条件形成的天然溶洞里的各种形体。色彩斑澜,如果用油漆或是彩色照明光源占施色.很可能适得其反,破坏它的形态美,甚至会起到破坏形体的作用,而这种形态一旦遭到破坏,则是对大自然的破坏。 ??? 色彩不仅作用于形体的表现,还与形体表面的肌理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一色彩作用于同一形体表面不同的肌理上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色彩感觉,因为不同肌理对色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是不同的,表面肌理的凹凸变化往往会造成表面的明暗差别扩大,即使是同一形体、同一材料用同一色彩表现,如果材质表面的肌那差异大,也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我们在对色彩进行探讨时,除了关心形体的表面色之外,还应该重视色彩与空间的关系.这不紧是因为色彩有前进、后退、虚实的表现,而且从深层次来讲,它是整体与局部的问题。我们所看到的形体往往是局部的,而更大范围的色彩环境却能创造出一种氛围和空间,达到色彩融合的效果。氛围色往往显得柔和,富有温馨感。就像在建筑中出现的乱石墙,尽管砌体在色相和明度上保持对比,但建成之后.形成的整体视觉效果没有给人不愉快的感觉。许多成功的石砌体充分说明利用色彩可以创造新的空间,而新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改变人的心态,使人惬意。

??? 形体的色彩设计关键是把握好主导色,即色彩基调。主导色面积大且纯度较低,而点缀色则是面积小且纯度最高,调节色是处于二者之中的色彩。之所以这样处理设计,是因为人的眼睛总是喜欢少色相结合而不喜欢多色相结合。在进行形体色彩设计时一般不超过三个基本色相,就像人穿服装,其色相变化基本上控制在三个色相内.色相太多就没有整体感。此外,形体的色彩设计还应十分注意色彩心理、情感和联想的作用,这对于形体的表现也是特别重要的。

立体构成中色彩的运用

第三章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一、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以对比方式各自展示其面貌和特点,以“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效果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使原有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同时也增强了形体对人的感官的刺激.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形怂的呆板,造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在对比中原有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要素间的差异性。可以说,形态构成缺乏对比就没有活力,失去运动感。对比在立体构成中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表现形式,既有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对比,也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等。

??调和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以求获得统一。形态构成一味强调对比,势必走向认识上的绝对化,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控制造型表现,构成的作品从整体上看是杂乱无章、矛盾重重、支离破碎、毫无整体性的,不可能把人的视觉和触觉带到引人入胜的境地。这就是说,艺术作品的表现不仅需要量,也需要质才能实现形态构成的价值,需要设计师协调统一形态构成的各个要素。

??事实上,方体形态的构成往往包含着不同的要素。根据一个立体形态的实际有目的性地去创造,其多元化的要素必须体现形式上的统一,既要设计新颖的外观,又要将形态的外观与内部结构、空间、形状、体积统一。如同建筑一样,要体现平面与立面的统一。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是矛盾的统一、辩证的统一,立体构成从许多方面体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 万神庙(罗马)

大角斗场(罗马)

???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上、高的形体比低的形体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圆的比直的更令人注目,因此对比手法的运用能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的视线也会因动静对比而产生趣味感。建筑设计师有意将楼梯的尺寸做大,其实质就是让暗示运动的要素充满趣味。

??? 利用形状来协调形体使之形成统一感在形体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如果大的形体中所有小形体的尺寸和体量是一样的,这些小形体排列的距离也一样。无形中这些形体会呈现出一种几何美感,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感。一旦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同形体的细小部位结合,那么这种由外及里的协调则会表现出形体的整体性,是对比与调和的高度体现。

?? 线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2.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研究形体的色彩具有积极的意义。构成形体的天然色彩材料与经过施色的材料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关系。它们相互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以紧张感和刺激感,一旦它们形成调和关系则给人以色彩的秩序感。形体材料表面的色彩在各种光线照射下会构成不同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且由于这些形体材料表面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不同构成色彩形象对比,同时人在感觉色彩的过程中伴随着心理活动,导致出现冷暖、进迟、轻重、厚薄、扩张与收缩、动与静等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 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也是进行变化的重要方法。任何对比色相都可以通过改变纯度、明度、面积、比例取得对比与调和。

??? 在建筑中,利用材质和色彩达到形体的统一是有力的手段和方法。建筑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材料上。相同材料的质地和色彩是一样的,能够将不同的建筑结构和形式统一起来,不会显得与其他建筑结构形式格格不入。在雕塑中,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也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奥登伯格、范布拉根合作创作的《汤匙桥和樱桃》中,汤匙桥极富动感的曲线与樱桃球体构成的方向对比,给人极大的视觉刺激和趣味,特别是蓝色的天空,蓝灰色的汤匙桥及其在水中的倒影,勺红色樱桃球体形成强烈的对比,不能不说是色彩的神奇力量。

3.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

??? 实体与空间的关系是辩证的,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示各自的存在。实体是客观的,它存在于空间中;空间是出现的,没有具体的实体很难感觉到空间。实体是由二度空间的体量构成的,并通过对不同形态的塑造表达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和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空间情绪。英国著名雕塑家亨利·穆尔认为,“形体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连续体,它们在一起反映了空间是一个可塑的物质元素”。

??? 人们既可从立体的角度去欣赏形体,又可从理性和情感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实体与空间的关系。在中国的民居建筑中,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升华到无与伦比的程度。位于安徽黄山脚下的牛村,依山傍水闹建。一幢幢保留完好的古民居以黑白为主要色.造型精巧,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从牛村的建筑布局来看,古人非常懂得在人居住的地方预先进行规划,而规划的核心不外乎是建筑实体本身的空间处理和建筑实体与环境的空间关系处理。在黄土高原,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建造窑洞,而且十分注意窑洞的朝向和角度的选择,既是为了提高室内湿度,又是为了避免雨水的冲刷对窑洞的侵蚀和破坏。在黄土的选材上,往往选择石英砂极细的黄土。建造的窑洞结实牢同,又可防压。窑洞所形成的空间艺术可谓是洞空间艺术,实体与山的空间挥然一体,构成人居文化中的独特景观。

二、对称与平衡

在立体构成中,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形体,如果以形体的垂直或水平线为轴,当它的形态呈现为上下、左右或多面均齐就称之为对称。因为均齐所分割的分量是相等的。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对称的现象,例如人体、飞电的双翼、植物的叶子等。人们在观看这类形体时,对称形式美感往往会给人带来审美趣味的满足。人在观察对称的形体时感觉两边产生的魅力一样大。视线在两边之间来回游动,最终视点落在形体的中间点亡,获得视觉上的愉快和享受。对称形式的特点是整齐、统一,具有极强的规律性。

??? 历代宫廷建筑、纪念馆等庄重建筑可以说是对称建筑的杰作。这是因为对称这一形式是最完美、最好的表现形式,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在对称形式中,建筑物中心轴线两边的形和体量完全一样,当把对称的中心加以强调,安定之感就会油然而生。为了从功能上体现庄重,形体越是复杂的建筑越是要强调对称性,防止视线的动荡产生不安定感。世界

上许多国家的议会大厦之所以采用对称形式,就是为了体现庄重之感。这不仅是功能的需要,而且因为它是功能与表现形式的最完美和恰当的结合。

??? 基于审美的视觉需要,即使是简单的形体同样也要强调视线的稳定,这在建筑物体上最能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希腊雅典的帕提农神庙,尽管形体并不复杂,从正面看门前的八根立柱数量是偶数,但端部要有一定的体量。通过连接将两个端部组合在一起,获得了对称的效果。

?????????????帕提农神庙(希腊)

??? 倘若是复杂的形体,可以运用综合方法体现对称性。通过不同形体的组合和连接、并将其中某些部位形体加以变化和强调可获得丰富的对称效果,这在建筑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许多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都可以说是对称性建筑的典型。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建筑在风格上各异,其设计思想和文化内涵也不同,但在对于对称性形式美感上的认识和表现上是殊途同归。

??

国会大厦(美国)

??? 平衡是指形体的左右两部分形不同而量相同或相近。由于它不失重心,形成势均力敌的感觉,因此不会轻重失调。平衡原理建立在力学基础上,因而视觉平衡力学不仅体现在形态的各种要素上,同时也体现在物理重量感上,并不单纯是指地球对物理形态的引力作用。它往往以同量式或异量式表达平衡的美感。

??? 同量式即异形同量的形式,形体左右两部分形不同而量相同,从而产生形体左右之间的平衡。同量式与对称形式一样,具有稳定性:另一方而由于形的差异性,同量式又比对称形式富有变化。

??? 异量式是形异而量相近的形式,形体左右两部分形不同,且量有差异。同时又不失重心,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体量上的均势。异量式具有变化性,体现出生动、活泼、自由感,但也会呈现出不规则性,在这类形式表现中特别要防止出现杂乱感。在立体设计中巧妙而恰当地运用平衡形式是获得形体表现的重要法则。

??? 与对称形体相比,平衡的形体更加强调平衡中心。这是因为不规则的形体组合更为复杂,更加需要确定形体的构图中心,倘若这个中心不明确,必将造成形体组织的混乱。例如法国亚眠大教堂和英格兰的林肯大教堂平衡的力量来自哥特式塔尖或中心大塔,它们是对平衡中心的有力强调。

?亚眠大教堂(法国)

林肯大教堂(苏格兰)

??? 不规则的形体常常会利用力学上的杠杆原理来达到平衡。一个距离视觉中心较远、意义次要的小形体可以借助距离视觉中心近而意义较重要的大形体达到平衡,这是不规则形体获得美感的另一个原则。例如荷兰的希尔维瑟哑市政厅,设计师将塔楼作为杠杆支点,通过垂直线和水平线与面的巧妙结合达到平衡。

??? 在立体设计中,不仅外部形态要以平衡体现,内部设计中也要以平衡作为原则,这是因为任何立体形态的表现都要以平面为支撑点、面,且平面决定了视觉感知的先后秩序。换句话说,内部平衡实际上是平面的平衡。在室内设计中,平面设计实际上是决定人行走的路线和方向,人行走时所看到的任何场景应具有视觉上的平衡,同时平衡中心应在行程的自然流线上。因此,平衡不仅从外部吸引人的视线产生美感,而且它具有内部的导向

性。这种特性特别是在弯曲和折轴线的不对称平面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比例与尺度

??? 比例一词源自数学上的定义,在立体构成中它是指形体部分与部分、局部与整体数量上的比率关系,体现出形态的美感。古希腊神庙建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非常关键的原因是它有一个模度系统控制着设计。

??? 形体的比例是可以从视觉上直接认识和感知的,以至法国建筑学家法兰梭亚·布龙认为,“建筑上整体的美观来自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识的数字上的比例”。而比例的秘密后来被学者朱里安·加代破译,他认为“优美的比例是纯理性的,而不是直觉的产物,每一个对象都潜在于它本身的比例之中”。

??? 在自然界中许多物体和人造之物自身存在着比例,如不同肤色的人种人体比例不同;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与成人的人体比例也不同;工业产品的造型是否优美,常常以比例为标准,因为产品的各个局部中,如果所有的主要尺寸中都存在相同的比,就会产生好的比例效果。 一般来说,比例越简单就越容易被人接受,越实用,复杂的比例作用不大。具有简单的比例关系的形态往往是优美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西方.古典建筑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的设计基础是一个正方形系列,表现出比例关系,即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前一个正方形面积的二分之一或两倍。

??? 形体的比例不单存在于外部形态,而且存在于内部空间。在人们生活的居室环境中,人的身高与空间高度有比例,门的高度与宽度也有比例。这种比例只有科学、合理才能满足人的需求。而比例是否科学、合理需要从生理、心理上充分考虑。比例只有符合人的审美要求,才能创造出令人愉悦的氛围。

??? 优秀的形体设计,其整体的比例关系甚至要在细小的单元中体现出来,要将相对独立的次要部分归纳到总体尺度中,各单元之间要相互完善并融于整体中。

金分割比矩形:以正方形ABCD的底边DC的中点M为圆心,以MB的连线为半径画弧,交于DC延长线上得F,并作垂直线交于AB延长线上得E,则矩形AEFD为黄金矩形如图。

??? 数理几何上的黄金比不仅体现在建筑上,而且它与人的视圈也非常和谐。究其原因是人体的结构比例接近于黄金比的缘故,以至于有人将黄金比称为“人体功能的尺”。

??? 尺度与比例有着有机的相关性,它是指人们以尺度为标准衡量立体形态呈现出预想的某种尺寸。每种形态自身都有着相应的尺寸,人们从物理上、生理上接受和认识大小不同的形体时都会产生心理上的反映.既喜欢大的形体,也乐于接受小的形体,只要它体现出尺寸的合理性并富有美感,就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愉悦,这已经成为人们审美的共识。早在人类发展的初期,人们就对此有所察觉并在对事物的认识中逐渐完善尺度的标准。一般来说,人们对物体尺寸的认识标准有恒常性,一旦某种形体的尺寸与实际应有的尺寸不符,人们就会迷惑不解。事实上各种形态的尺寸是内各种因素决定的。自然同性的形态的尺寸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人为形态的尺寸是由人与白然、环境、社会、产品所决定的,归根到底它要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出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因此,人们常常选择最适宜表现形态的尺寸作为尺度标准。

??? 不可否认的是,在艺术和设计中形体的尺寸常常被夸张,但人们从心理上还是能接受它。譬如中外艺术家将佛像和人头橡雕刻在山石上,这些雕像比真人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但人们以脑海中的尺寸标淮对其进行衡量时,并不认为它违反常理。

??? 任何—个形态都要有合理的尺度,这是需要设计师认真思考的,因为好的尺度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的,而是要在设计的整个环节和过程中经过仔细推敲。造型需要尺度,为了使形体有尺度并体现其特征,在造型时要依据两个原则进行。一是引入一单位并产生尺度,如将一艘小拖轮与一艘几十万吨巨轮并置在一起。小拖轮就成为一个尺度标准。如果这个单位看起来小,那么形体自然就会大,反之亦然。由此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导

出这样的结论:母题多、细部划分多的形体要比少的显得大。例如电子计算机中的巨型机与PC机,人们对其大小的判别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最简单的尺度标准。二是以人体功能和人活

动的需要考虑造型尺度。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大量尺寸判别的经验,往往会从某一物体联想到它的尺寸,直至与人体自身尺寸的关系.人自身就成为一种尺度标志。

??? 在立体形态尺度中,对比有着显著的作用。形状和造型相同、体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会由于对比使大物体的尺寸显得更大。因此在建筑设计表现中,对比可以从整体上获得增加巨大尺度的效果。

??? 由于物体形态涉及空间环境因素,同一物体从外空间看总是比从内空间看显得小一些,因此外空间与内空间的尺度感是不同的,这就像雕塑一样,同样形态体量的雕塑从外空间看显得小,而从内空间看显得大。相同的道理,建筑中高度相同的柱体,室内感觉雄伟高大.室外则是相反的。

??? 形体尺度的把握和选择往往与人对尺度的印象有关。尺度印象分为三种类型,即自然的尺度、超人的尺度、亲切的尺度。自然的尺度是指物体表现它自身的自然尺寸,让观者能度量出他本身正常的存在。超人的尺度就是将形体显得尽可能大,比个人本身更有威力。例如寺庙中的如来佛形象就是以超人的尺度塑造的。但超人的尺度绝不是随意的,它必须要以宜人的尺度来控制。亲切的尺度是指形体造型比它的实际尺寸明显小一些。事实上一个恰到好处的亲切尺度,并不是简单地把构件尺寸综合到比通常的尺寸还小,因为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纽约中心剧院时利用超尺寸装饰与十分简洁的安排相结合,成功地体现了亲切尺度感。

四、节奏与韵律

??? 节奏与韵律是指同一现象有规律地周期反复或交替。它原本是构成音乐的重要要素,也是音乐产生美感的主要形式。从一定意义上讲,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是内节奏和韵律产生的。这种形式美感在视觉艺术、设计艺术、立体构成中也得到了充分表现。从形式上讲造型艺术与听觉艺术有区别.但从本质上看两者是一致的,节奏与韵律是它们的共性,其差异仅仅是个性。

??? 节奏在艺术中通过音、形、色诸元素以时间性、变化性来体现。时间性是音的运动过程。变化性则是指运动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音乐是以乐音的强弱、反复、交替进行系统有序的变化而产生优美的旋律。许多古典音乐形式的交响乐和奏鸣曲之所以经典、久远流传,其原因就在于此。而视觉艺术、设计艺术和立体构成是以形和色有规律的连续不断的交替和重复产生美感的。节奏感的强弱与构成元素有关,元素复杂,节奏感就强烈、丰富,反之亦然。表现节奏感的关键是控制度,度恰到好处才不会显得杂乱。

??? 与节奏省密切关系的是韵律。韵律是诗歌和音乐的美感形式,它是指诗歌、音乐中的声韵和节律。无论是诗歌还是音乐都讲究音的和谐,表达出有规律的节奏感.这是由诗歌和音乐的特征所决定的。在艺术中,韵律越强烈.其作品越具有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具有强烈韵律的现象.如植物叫片的排列变化、叶片的大小变化、叶脉的渐变、大海波涛的反复、行星运行的轨迹,这些现象从宏观到微观印证着韵律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

??? 节奏和韵律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又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许多建筑形态是以重复形式表现美感的,如哥特式教堂尖供和垂直线的重复,现代城市广场的重复。体现形体韵律美的重复方式有两种,即形状的重复和尺寸的重复。在建筑中重复的形状是门、宙、墙面等形状元案,通过改变间距保留韵律的特点,如果间距尺寸一样,则改变其人小和形状。通过人们有意识的设计可以体现出形体的韵律美。

??? 以渐变构成节奏韵律美是更为强烈鲜明的形式,与重复有规律的间隔韵律相比,其丰富和耐看的程度是不容怀疑的。它通过物体的形、色、材、肌理进行强弱、大小的渐变。渐变形式是以数理原理为依据进行有序的组织变化,以获得优美的形式感。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元素,通过渐变也可获得丰富的效果。例如,改变一根线的方向,可以产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

渐变,渐变的过程实际上是量的递增和递减,可形成规律性极强的韵律感。

????????????????????????????????????????渐变韵律

??? 不单是抽象的元素可以通过渐变获得韵律美,就连复杂的植物生长过程也体现着渐变规律。这个过程表现以的形态渐变是出简单到复杂、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在每一阶段巾通过叶、花、果实体现出节奏韵律美。

??? 在空间环境中,韵律既存在于外部空间,又存在于内部空间。当它以线条韵律表现于建筑和工业产品外部形态空间时,人们不得不惊叹它的魅力;当人们将日光投向内部空间时,发现内部空间的韵律同样是不能低估的,甚至更加重要和突出。一般来说,外部韵律的美来自它自身户大的体量,内部韵律的美则会通过许多不同要素的交错组合表现出来。??? ??? 节奏和韵律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如果从一个点可以看到两个视野,其中只有一个有韵律而另一个没有,那么观者的日光会自然地转向前者。

??? 尽管节奏和韵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体态和线条的韵律在建筑和工业造型中仍然是产生紧凑感和趣味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对设计的形态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体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手法,并满足结构和功能的需要,成为构成美感的重要形式。

节奏与韵律

第四章 立体感觉要素

立体感觉要素——量感

??? 量感分为两种类型,即物理量和心理量。人们对物理量的认识是通过测量的方法获得的,比如通过量测体积的大小、容积的多少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对象的物理量;而由物理量所产生的心理上的量,则是无法用物理方法去获得的,因为它所体现的是物理量到精神量的转化。事实上,心理量是指人的心理对物体重量的一种感觉,衡量心理量的多少主要依赖于心理判断。当人们面对巍巍群山的巨大形体时.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它的宏伟壮观,而这只能是人们心理上的感觉。可见,心理量是可以感受而不能测量的。物理量与心理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一般情况下,大的形体产生强壮有力的感觉,小的形体产生轻巧秀丽的感觉。内此可见,量决定形体的艺术感染力。但物理量与心理量不是成正比的,而是与线型的力度感表现有关。

??? 由于心理活动是极复杂的过程,因此心理判断是从多方面展开的。如色彩上的轻重感、强弱感.材质上的光滑感、粗糙感,视觉上的结实感、紧张感。而最为重要的是对形态本质的判断,这种感觉是来自于力感对形态的心理判断。因此,心理量既是对形的本质的感受,又充满内力的运动变化。内力是指来自于自然与科学的结构力和心理的力。正是自然力对心理的作用,才会产生心灵的震撼,才有可能创造充满艺术活力的形体。书面对泰山雄姿,谁能不感受到物理量对心理量的刺激和诱惑?形体所释放出的这种无形的、神秘的力量,即由内力的运动变化所感受的量,完全是由人具有的知觉特性而感知到的。人的知觉一旦发生,无论是客观事物还是过去的生活经验,都会使人产生情感色彩,体现为情感的物化。在对自然和艺术的表现上,力的运动有不同的方式和方向性,但最主要的还是力的运动和能量。无论是内力的运动和变化还是外力的作用,都要以最恰当的运动方式体现不同的能量。实际上力的运动本身就产生视觉感知并在心理上产生量感。

??? 量感是影响人心理的最重要的出素,它对形态与人的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把握好形态的量感对形态的构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对自身,同时对与它相邻的形体产生影响。因此创造巨大的量感可以超越形体,给形体赋予生命力。也只有当形体富有弹性和张力时,

形体才能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人们常常寄情于物,将形体的内力感悟为生命,生命的活力使形体更加精彩迷人。

??????????????????????????????????????? 构成的量感

??? 有多种方法可以创造量感,简述如下:

??? 1.创造力感与动感

??? 根据视觉原理,人在观察自然物体时视觉上会产生运动感和方向感,随着视线的移动,形成力感与动感,并受心理的诱导产生力度。如果人的视线在不断移动的过程中停留在一个目标上,形成视觉中心,就体现为视觉力能性。

??? 用人眼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视线是动态的,视点是静态的,它们之间包含着不同的构成因素,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空间中聚集的不同形体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所产生的力构成了虚中心,或者构成形体的新中心,而通过对形体距离的调整、疏密的变化,可以使之平衡、协调,这就是通过视觉力能性达到统一的效果。

??? 2.创造对外力的反抗感

??? 形体的内力具有对外力的反抗作用。它使形体潜在的内力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形成量感。当物理量与反抗感结合在一起,就能创造出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形体,产生更大的“场”效应。如果基本几何形体变形能让人产生是因外力作用而呈现的反抗的联想,那么形态就会具有生命力的量感。量感的强弱表现与形态的单纯和复杂有着直接的联系。越单纯的形体量感越强,而过于复杂的形体必然会削弱量感的表现。

????3.创造生长感

??? 生长对生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任何生命体如果没有生长便暗示着它生命的结束,因此生长既是生命的象征,又是生命力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生命力内力运动变化的过程和阶段。生长的形式非常复杂.在细胞的诞生、裂变、生长等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初级、中级、高级阶段的不同生长形式都是形态构成可借鉴的形式,它们中有的形式带有单纯性、抽象性和装饰性,有的则是复杂的自然形态。如果将生长的各种形式加以变化,就会使形态产生活力,使创造的形态有上升的力量感,从而体现形体内力运动变化的形式和奥妙。

立体感觉要素——肌理

?????立体构成的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组织结构传达给人的视觉质感和触觉质感。材料表现肌理从两个方面获得,一是材质自身的肌理,二是人为加工后形成的肌理。平面构成的肌理是视觉肌理,而立体构成的肌理体现出视觉、触觉的综合性。在感觉上立体构成的肌理分为触觉优先型和视觉优先型。如火山喷发时所产生的肌理是通过视觉观察到的,而不可能通过手触摸感觉;服装面料的肌理需通过手的触摸后,才能判定它的厚薄、轻重和质地。

触觉优先型

??? 肌理体现出一种材质美,材料是体现立体构成的物质载体。因此,探寻材质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对此进行着研究和探讨。远在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就对彩色织物上的肌理产生了兴趣,并把肌理作为造型冈素,这对人类后来的造型产生了深刻影响。1921年未来派导师马利内奇(F.T.Marinetti)发表的触觉主义宣言以新的观念评价触觉,成为现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划时代变革。将触觉感练习引入设计基础教育课程的是包豪斯。21世纪材料科学已成为全球三大高科技发展的学科前沿,足见材料科学的深奥。

??? 材料是形态构成的物质基础,材料表面的肌理不仅对造型有着积极的意义,还能表现形态的表情,具有装饰功能和实用性。如故宫博物院,作为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皇宫的建筑,它的大门上铆着一排排整齐的铆钉,既是为了大门的坚固,更是为了炫耀帝王的威言,象征封

建社会皇权的至高无上。

??? 材料的肌理不仅在设计中有独特的作用,在艺术作品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雕塑中,雕塑家会根据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材料,如粘土、木材、花岗岩、大理石、青铜、石膏、铁、不锈钢、玻璃钢等。在艺术中,材料与材料之间、材料与主题的表现、材料与环境之间只有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表现材质和主题。在纤维艺术世界中,许多艺术家对村料的选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和创作。如日本艺术家Marigo Yagi的《青草时代》是以波罗麻绳索与钢板结合的作品,作者在角度的选择上颇具匠心,选择45度倾斜的绳索呈现出力度感,与钢板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再如加拿大艺术家道恩创作的《族魂》恰似雕刻的俑像,将人的思绪带回到了遥远的时代,呈现出一种朦胧、神秘、古远的艺术氛围。

??? 材料的肌理形态体积非常细小,结构紧密、数量繁多,其基本形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数理的、逻辑的、有序的组织结构;另一种是情态的、非逻辑的、无序的组织结构。植物的肌理多为有序的组织结构,但干枯的稻田的肌理则呈现出情态的组织结构。

木材的各种自然纹理

立体感觉要素——空间感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它分为两类,即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它们分别体现出动的运动和静的运动特征。物理空间是被实体所包围的、可测量的空间,是实体所限定的空间,是空隙或消极的形体。而心理空间并非指空隙和空虚,即使没有明确的边界也可以感受到空间的存在,它来自形态对周围的扩张。信息和条件的刺激使人感受到空间,使人产生知觉的实际效果。因而心理空间比物理空间更具有艺术效果。但人们总是以自己所认知的标准和范围去界定心理空间的存在,超越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认识就不会接受。比方说热气球在长江大桥上空飞行,并非指空间的高度是多少,而是指大桥两端的长度和宽度的空间范围。长江大桥上空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心理空间。

??? 心理空间即空间感,它的本质是形体向周围的扩张,其原因主要来自实体的内力运动变化的“势”,“势”即张力。这种空间张力既是凭借实体而产生,又存在于空虚之中,形成虚运动之势。势是随空间变化的能量,其作用是创造一种不可视的运动,是创造—种“场”,即知觉力场。

??? 在空间中知觉力场包括空间紧张感、空间进深感和空间流动感。

??? 空间紧张感体现的是力的扩张。在围棋比赛中,一个棋子决定全局的胜利和失败,这就是点在全局中所具有的影响力,形成点的紧张感。闪电则是以线的形式表现出紧张感,线的紧张感与线的方向性、作用力、粗细、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

??? 构成中间紧张感是有条件的。? 一个形态要素不可能产生紧张感,只有当形体具有两个以上的形态要素时,它们之间产生关联并成为知觉的作用状态才能产生紧张感,或者说一个形态具备脱离原有状态的倾向,有一种动的或启动的可能。

??? 分离布置的紧张感是指两个分离的形态构成一个整体的最大距离。超越这一最大距离就不能构成一个整体,过于分散使人感到松散、零乱,没有整体感;小于这个最大距离,构成整体虽然没有问题,但它失去分离的意义,并使人感到堵塞、拥挤。从效果上讲.造成紧张感的距离是分离布置中的最恰当距离。

??? 所谓进深是指空间前后的距离。通过强调进深可以在有限的深度内创造出超越有限距离的进深效果。在西方的建筑中许多教堂的空间充分强调空间进深。以体现其神秘感,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长廊也是将空间进深强调到无可挑剔的程度。

??? 对空间进深的强调主要是利用视觉经验获得的。例如直线透视可获得近大远小的效果,形的大小渐变也可获得进深的效果。在建筑中如果一部分形体遮挡了另一部分形体,必然形成形体的前后关系,在观察时就会感到前面人些,被挡的部分小些。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大

小变化或中心偏移,那么进深感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阴影也是对距离和深度的表现,对构成立体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形体表面的明暗或阴影的分布是产生立体感的重要因素。产生最为强烈立体感效果的做法是将视平线及灭点遮挡起来,它可以使人产生悬念,将空间由有限引向无限。

??? 空间因时间而产生变化,成为运动的空间,就具有了流动感。它兼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两个特征,且以时间性为主导,向某一方面扩张。物理空间具有明显的轨迹,它主要是通过“分隔和联系”、“引导和暗示”创造出空间的渗透性和层次,使其流动而得以扩展空间。引导和暗示在建筑形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人进入一座建筑物时,其正常活动路线是一条径直向前的直线,除非有某种暗示或外力迫使他改变路线。建筑中都存在着一条自然的流线,世界上优秀的建筑只需要很少的导向标志。而在分隔和联系的表现上,中国园林建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作品.其“对景”、“借景”表现得妙不可言,扩大空间的手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第五章立体构成中的材料

??? 材料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又是形态、色彩、肌理的载体。能够使人产生视觉上的审美心理效应。材料对形态的力学强度、加工性能等理化性能表现也起着决定性作用。毫无疑问,材料对立体构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形态是由材料构成的,不同材料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构成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材料的原始属性上,而是要通过艺术手段,选择最恰当的材料和加工方法,赋予材质和作品艺术生命力,从而获得最佳的视觉和触觉艺术效果。

??? 追求材质美是构成艺术的升华,是不断认识、不断飞跃的过程。而对于材质的理解和认识需要从视觉、触觉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才能真正获得。

? 一、材料分类

??? 1. 按质地可将材料分为木材、石材、金属、陶瓷、塑料、玻璃等。

??? 2.按属性分类:按属性可将材料分为自然属性材料和人工属性材料。具有自然属性的材料包括泥土、木、石块等;具有人工属性的材料也括水泥、纸张、化纤、陶瓷、玻璃等。 ???3.按视觉形态分类:按视觉形态可将材料分为有形材料和无形材料。有形材料包括石、木、布匹、金属等;无形材料包括沙、水泥。

4.按物理性能分类:有形材料包括石膏粉等。

??按物理性能可将材料分为弹性材料(如钢球等)、塑性材料(如粘土等)及粘性材料(如胶水等)。

??上述分类是以物质的客观属性为依据的,实际上,根据艺术的特性.通常是以视觉形态为基础将材料根据形态分为点材、线材和面材,这样有助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 点状材料——能在视觉上产生感觉的小形体,加植物种子,小钢球等。

??? 线状材料——由各种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制成的线型材料,包括金属和竹、木等制成的线状材料。

片状材料——以金属和其他材料制成的呈片状的材料,如铜片、竹片、铁片等。

??块状材料——天然存在或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呈块状的材料,如石块、木块、金属块、塑料块等。

保护套管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家族中又出现了新的材料,即复合材料,它是由两种以上材料所组成的新型材料。由于它集合了各种材料的优点,因而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互补性,对于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满足立体构成设计的需要具有极大的作用。复合材料显著的特点是多功能,且在物理、化学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关文章

  • 七年级数学 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讲义
  • 七年级数学 第2讲:丰富的图形世界 知识点一.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一四一型 二三一型 3-3型 2-2-2 型 总结: 中间四个面,上下各一面:中间三个面,一二隔河见:中间两个面,楼梯天天见:中间没有面,三三连一线 知识点二:其他常见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侧面可以展开成长方形的是:圆柱和棱柱 ...

  •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讲义 (1)
  •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讲义 2010.8 (草稿) 实验室功能介绍 本实验室将全面支持同学们的大学物理课学习: 本实验室为同学们提供了数十个定性或半定量实验. 本实验室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大量的趣味物理展品. 实验和资料将帮助你理解物理概念, 帮助你体会实验构思的巧妙, 帮助你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 帮 ...

  • 立体几何的表面积与体积
  • 个性化辅导讲义 学生: 管笑澜 科目: 数学 第 1 阶段第 3 次课 针对性练习 个性化辅导讲义 基础热身 1.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K36-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80+7π B .96+7π C .96+8π D .96+9π 图K36-1 图K36-2 2.一个空间几何体的 ...

  • 初中物理磁学部分讲义
  • 电与磁辅导讲义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磁性材料:铁.钴.镍等物质,或含有铁.钴.镍的合金 定义:具有磁性的物体 2.磁体分类:①软磁体:铁棒被磁化后其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②硬磁体:钢棒被磁化后其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永磁体或硬磁体 定义:磁体上各 ...

  •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2013年司法考试已经结束,很多考生开始了2014年司法考试的复习.在司法考试复习初期,主要复习刑法和民法部分,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刑法总则部分的名师讲义,本文主要讲解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精彩链接: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 ...

  • 20**年司法考试民法讲义: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
  • 2015年司法考试民法讲义: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 2015年司法考试民法讲义: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2015年司法考试复习已经开始,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法律教育网的小编为考生整理了司法考试基础讲义,作为考生复习的参考资料. 一.行为的违法性 1.概念 所谓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 ...

  • 20**年司法考试民法讲义: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 2015年司法考试民法讲义: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2015年司法考试民法讲义: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2015年司法考试复习之初,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司法考试名师讲义,希望能够给考生带来一些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 1.正当理由 (1)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执 ...

  • [存在与时间]讲义·时间观
  • Logos:<存在与时间>讲义·时间观 --------------------------------------------------------------------------------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是<存在与时间>中最难理解的内容,我不揣冒昧,把我的< ...

  • 司法考试经济法讲义:竞争法
  • 司法考试经济法讲义:竞争法 司法考试经济法讲义:竞争法.2014年司法考试复习已经开始,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竞争法的讲义,希望能够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精彩链接: 2014年司考经济法:食品安全控制 2014年司考经济法:增值税法 2014年司考经济法:企业所得税法 2014年司考经济法:税收征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