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史铁生

期末复习之人物传记(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5分)

他代表了一代人的理想

1月4日,是作家史铁生的六十岁生日。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一天。在2010年的最后一

天,史铁生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朋友与读者。

4日下午3点,他的亲人、朋友、同学在北京的798“时态空间”为他举行追思会。“请

各位亲朋好友不要带花圈、挽联,而是带着回忆与鲜花,在我们准备好的留言卡上写下对铁生的追忆和思念。”这是大家与史铁生的最后一次聚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越聚越多,上千人在凛冽的寒风中缅怀一位伟大的作家。

同一天,上海也在复旦大学举行了史铁生追思会,由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担任主持人,

纪念这位“用生命书写生命”的作家。曾与史铁生有过多次合作的《天涯》杂志社也宣布,将举行“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以表达对他的深切缅怀,学习他一生追求文学理想的崇高精神。

早在二十年前,史铁生就在《我与地坛》中平静地叙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但这个“节日”真的来临时,不少人依然泪如雨下。

按照史铁生的遗愿,他的心脏在去世当天便紧急送往天津,大脑和腰椎也捐献给了武警总医院,不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史铁生的夫人陈希米说,以前家住地坛公园附近,他一直很喜欢那里,“所以我想应该

有所表达”。据悉,陈希米目前正与有关方面商量,有意将史铁生的骨灰撒在地坛的树林里,不过不留任何的地上标志。

说起地坛,人们总会想起那篇著名的《我与地坛》。正如韩少功所言:“《我与地坛》

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1991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事实上,不仅是那一年,《我与地坛》已成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而其影响也不限于“文坛”。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参加了北京的追思会。他说,在两个半小时的追思

活动中,每一个场面都很感人。大家对史铁生的所有热爱,都是因为读了他的作品而产生的。很少有人意识到,史铁生是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京,这一时间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还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史铁生是用了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对生命进行了循环反复的思考咀嚼和叩问,才变得平静从容。

在他看来,史铁生以自己的苦难为我们这些健全人背负了“生与死”的沉重答案,他用

自己的苦难提升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而我们没用任何成本地享受了他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在这个意义上,史铁生堪称当代文化英雄。

“史铁生的意义在于他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作为史铁生的好朋友,王安忆用

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痛切之情。

史铁生的去世,引发了读者对他作品无限的怀念与记忆,《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

隙碎笔》《命若琴弦》等名作被频繁提起。在某购书网站上,很快推出了史铁生专题,他的作品的重新出版也被提上了日程。

北京追思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感慨地说:“能在过去五年间每年都与铁生见面,是

我的荣幸。铁生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一个真正坚持精神高度的写作者,淳厚,坦然,诚朴,有尊严。他那么多年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看得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很多游走四方的人拥有更辽阔的心。在这个不轻言‘伟大’的时代,铁生也无愧于‘伟大的生命’这样的评价。无论是作为人,还是作为作家,他对中国文学而言都是有着非凡重量的宝贵财富。他个人和文学作品的深厚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充分地彰显出来。”

史铁生去世了,不少人都在哀悼。他是最纯粹的写作者,其想象力与思辨力代表了我们

当代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他沿着悬崖行走,一次次以生命的名义对抗死亡卷土重来的生命奇迹,留给人们更多生活的勇气。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韩少功说《我与地坛》的发表在当年(1991年)的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虽是唯一的一篇,但其价值仍使那一年的文坛收获颇丰。

B .“用生命书写生命”,第一个“生命”指的是史铁生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

第二个“生命”指的是其作品中对生命意义和张力的探索。

C .史铁生的去世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如为其举行追思会、其作品被频

繁提起、某购书网站推出其专题、其作品被重新出版等。

D .文中大量引用了史铁生本人以及亲属、朋友的言论,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

涵,显得生动、真实,使情感抒发也更含蓄、真挚。

E .在史铁生追思会上,评论者们从史铁生用苦难提升人们的生命意识以及对中

国当代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方面,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2)文章开头交代了北京、上海两地同一天为史铁生举行追思会,及《天涯》

将举行的“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3)史铁生具有哪些宝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4)在史铁生追思会上,陈福民评价他“堪称当代文化英雄”,铁凝评价他“无愧于‘伟大的生命’”,你更倾向于哪种评价?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8分)

二.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对于央视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革命性的改革来说应该被给予掌声和鼓励,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B .最近一段时间,社会各界“向雷锋学习”的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然而有一

部分网友却对雷锋及雷锋精神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所谓质疑。

C .韩白之争、韩高之争、现代诗歌之争等网络事件之后,作家韩寒的博客赢得

了大量的网络点击率,成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博客名人。

D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强烈谴责美军对《古兰经》的

亵渎行为,并要求美方将巴格拉姆监狱交由阿富汗政府管理。

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的社会性。 。 。 。 。 。可见,道德不是天生的,人

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①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要对他人及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②就是说,任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社会为前提。

③离开了社会,人们不仅无法从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而且也无法取得赖于生存的生活资料。

④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

⑤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A .③②⑤①④ B.③⑤①②④ C.②④③⑤① D.②⑤①④③


相关文章

  • 史铁生与"地坛"同在 回顾其各时期代表作
  • 史铁生与"地坛"同在 回顾其各时期代表作 2011年01月02日 10:4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7) [字体:↑大 ↓小] 史铁生走了,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坐在轮椅上的他,曾以一支笔教会我们思考.他留下了厚厚一叠著作,包含着思想的火花.这用汗水和心血凝成的文字,并未因 ...

  • 史铁生百日祭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一18题.(15分) 史铁生百日祭 何立伟 铁生去世百日了,但我仍不相信他走了,就像他曾经说过的,死亡是一个谣言. 回想铁生去世的当天,韩少功给我发来了铁生的一张照片和一组诗,还有蒋子丹多年前写的一篇关于铁生的印象记.其实我20多年前也写过铁生,主要是记那次海南笔会上铁生给我 ...

  • 20**年.5.29史铁生
  • 史铁生 1.时间:2015.4.29,19:00-21:15 2.地点:图书馆本部312室 3.参与人员:办公室 书友部 4.读书会纪实 "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面前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一.作者简介: 主讲人首先简要介绍了史铁生的 ...

  • 论史铁生散文里的生死哲学
  • 论史铁生散文里的生死哲学 黄英蕾发表于:2010-7-27 9:32:18,点击:360,评论(0) [摘 要] 残疾作家史铁生在轮椅上用笔思考生命之义,用笔撞击生命之门.经过漫长的心路历程,他终于鼓起勇气承受苦难,接受现实,理解生命.挣扎过后,感喟出了:人生来就是走向死亡的,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个体 ...

  • 读史铁生[病隙碎笔]
  • 读史铁生<病隙碎笔>(2011-02-12 20:24:32) 转载 标签: 史铁生 杂谈 按:下面是我读史铁生<病隙碎笔>的感想,写于2002年1月. 智慧和信仰 --读史铁生<病隙碎笔> 三年前,在轮椅上坐了三十个年头的史铁生的生活中没有出现奇迹,反而又有新的 ...

  • 史铁生[我与地坛]对生命的追问及反思
  •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为核心,分析<我与地坛>中对生命的追问与反思,挖掘史铁生对生命的态度,明确作品核心要义,进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史铁生:生命:追问:反思 史铁生<我与地坛>作品中饱含了对生命的理解与思考,并加 ...

  • [人为什么活着]作业] (2)
  • 史铁生存在状态及为什么活着的思考 摘要:史铁生是一位思考型作家.在纸与笔的世界里, 他从个体出发构建了人本困境下的精神家园, 历经精神炼狱, 从容地完成了形而上的艰难求索, 从而以理性与智慧发掘出"过程即目的"的哲学蕴涵, 探寻到突破生存困境的精神之路.作为启蒙者, 史铁生的生命 ...

  • [病隙碎笔]读书报告
  • 对命运和信仰的诘问 致奋斗的所有人 --<病隙碎笔>浅论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史铁生对命运与信仰的反思,浅析史铁生的人生观和我们对生命.命运和信仰的态度. 关键词:史铁生.命运.信仰.人生.生死 "铁生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他幻想脚 ...

  • _有_无_之间_论史铁生创作的精神矛盾
  • 第28卷 第4期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年12月JOURNAL OF E AST CH I N A I N STI T UTE OF TECHNOLOGY Vol 128 No 14 Dec . 2009 "有""无"之间 ---论史铁生创作 ...

  • 人物素材积累--史铁生
  • 人物素材积累 一.姓名及身份 史铁生--名作家.残疾人 二.人物生平(人物熟悉度较高略写) 早年失双腿,郁郁寡欢.喜怒无常.常迁怒于亲人:同期,母丧,悲痛万分:地坛数年,苦思,走向豁达:致力于写作:后得尿毒症等重病,常常昏迷,但笔耕不辍:散文与小说广受好评,<务虚笔记>颇有争议:临终各项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