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_教师培训新模式

电化教育研究 2002年第3期(总第107期)

[文章编号] 1003-1553(2002) 03-0069-04

教师培训

校本培训:教师培训新模

李(, )

, 分析指出我国中小学在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

, 并提出实施校本培训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在职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培训现状; 校本培训[中图分类号]G 451. 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实践的发展, 传统培训模式的弊端愈加突出, 改革呼声日益高涨。20世纪90年代以来, 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师资培训模式首先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即培训的重心开始下移, 由以大学或专门培训机构为基地转向以教师所在的学校为基地, 出现了校本培训(Schoo l -based In -service Educati on ) 。

一、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内涵

以教师任职的中小学作为在职进修机构的作

用被人们认识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当时英国正处于教育的大变革时期, 变革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迫使教师要对未来具备一种应变能力。这使得以大学为主体的师范教育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些右翼议员和教育大臣公开提出, 教师是在中小学课堂而非大学讲堂内学会怎样教学的, 要求在教师进修制度方面改革原有的“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师进修体系, 在教师、学校以及校外教师进修机构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更亲密的伙伴关系, 发展一种合作解决问题的在职进修新体系, 强化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于是便有了“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进修模式的雏形。这种模式以教师任职的中小学为基地, 由校内的同事组成进修小组, 通过诊断、讨论来解决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与之相结合进行进修学习。它完全围绕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展开, 可

以请校内外的学科专家来学校讲学, 也可以由校外进修机构提供课程学习。有的学校还设有“专业辅导教师”专门负责该校教师的进修。这种模式后来发展成为80年代以来英国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教育的主要模式, 并得到了美国、德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的响应。

1989年在美国全美教师联合会发表的《着眼于未来的师资教育》报告中指出, 教师培训从根本上要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 如果把师资培训形式和内容仅仅局限在大学或地方教育机构中, 就会出现令人欣喜的假象, 因此在未来的师资培训探索中, 应当淡化把教师集中起来, 让他们成为“学生”而加以培训的理念, 而是要把培训送上门去, 把培训随时随地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中去。此后, 美国中小学纷纷要求与当地的大学或教师中心合作, 许多大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专业团体也积极尝试在中小学开展师资培训活动, 逐步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学校本位”师资培训模式(Schoo l -based In -service Educati on M odel ) 。

法国和德国的中小学对新任教师实习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日本的“新任教师研修制度”也是以校内进修为主, 并为新任教师配备指导教师。俄罗斯亦重视教师的校内进修活动, 有独自的也有几所学校合作举办的各种学术研讨会。葡萄牙也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师教育制度——在职专业训练

69

(O n -the -j ob P rofessi onal T rain ing ) , 由委派教师(D elegated T eacher ) 指导新任教师接受在职培

式(Coach ing ) 、课堂研究(C lassroom research ) 、教师及学校评价等。

训。

各国开展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的在职进修教育的实践证明, 这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改以前在人们心目中普遍以为教师培训只是大学、教师进修机构的事情的观念, 使教师任职学校在师资培训中的作用得到了确认。

那么, 什么是校本培训呢? 所谓校本培训, 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 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元, 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 把培训与教育教学:

1. , 政部门负责, , 故此培训多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切合教师的实际需要, 而且培训活动多在校外进行, 参加者必须离开本职岗位, 故不利于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 而校本师资培训是以校内教师为主导, 内容是依据教师和内部需要而设计的, 而且培训活动多在校内进行, 教师无需离开工作岗位就可即时实习, 将所学到的理论迅速融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2. 传统培训是一种补救式的培训方式, 培训活动一般是基于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安排补救方法而规划的, 所提供的培训可能应付一般性的需要, 未必能针对不同学校的特殊问题; 而校本培训是一种发展式的培训方式, 培训活动是为学校内教师各方面发展需要而策划, 通过识别学校、小组及个人需要而设计活动, 而且每年总结交流, 因需求而改进。

3. 传统培训是一个临时、非系统的培训方式; 而校本培训是一个连续、有系统规划的培训方式。培训被纳入全年学校方案内, 每年推行, 得到行政人员的全力支持, 并由专人负责策划、执行及评估, 且培训的内容系统连贯。

4. 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中教师处于被动地位, 缺乏动机和投入感; 而在校本培训模式中, 培训内容是针对教师的需要, 策划和管理都是由教师主动参与的, 所以他们的角色主动, 有较强的动机和投入感。

5. 传统培训的形式比较单一, 多为讲授; 而在校本培训模式中, 可以以不同的形式灵活进行, 实现培训活动多元化。如研讨会、短讲、工作坊、教练70

二、校本培训的特点

校本培训强调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的培训,

从规划、实施、管理直至评估, 均在教师的直接参与下在校内进行, 扬弃了传统的外控式观念, 进入由教师主体运用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能随时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境和过程中, 能为教师提供随时性服务。培训重心下移, , 。它的推广应, , 具有四个显著特:

1. 校本培训是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它关注中小学的实际需要, 以任职教师所在的学校为培训基地, 使教师所学到的教学技能理论迅速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 针对性和实效性强, 培训的成果可迅速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直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有助于学用结合。

2. 校本培训是最为经常的培训方式。它把培训工作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与教育、教学相伴进行, 实现了培训的经常化与长期化, 可以真正落实全员可持续性培训任务, 是实施继续教育工程的一种有效形式。同时可以解决学校管理中的矛盾。

3. 校本培训是更为灵活的培训方式。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采取适当的方式, 选取适合需要的内容, 有的放矢, 机动灵活地完成培训任务。

4. 校本培训是更为经济的培训方式。重新配置了教师在职培训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 既节省了经费又有效地缓解了进修与工作的矛盾, 解决了大面积培训带来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足的问题。

三、校本培训的实施

前文分析了校本师资培训的意义, 介绍了什么是校本师资培训, 使我们对“校本师资培训”的内涵、特点、实施的必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下面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以“校”为“本”对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培训。在国外, 校本师资培训的做法有很多, 在这里列举几种以作借鉴:

・在学校中指定专人负责新任教师的入职训

练;

・指配师资培训联系人, 定期收集教师信息, 与教师教育机构沟通;

・设立中心学校, 为邻近中小学提供各种进修服务;

・吸收资深中小学老师担任专职培训人员, 与师训机构共同设计计划;

・在中小学设立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小组, 收集反馈, 交流教学教改信息, 组织校内教师教学观摩和研讨;

・由师训机构定期在中小学或中心学校开展专题研讨;

, ; , 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为中小学老师提供良好的进修机会和条件。

在我国, 校本培训还无丰富的经验可依, 在实施过程中要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 结合教育技术学科的特点, 参考其他国家的做法, 选择具体形式。我们认为, 不论采用何种形式, 最好要有三方的参与。即在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配合下, 有关教育技术专家的指导下, 全体受训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开展校本培训。其好处在于使得现代教育技术专家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得以结合,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样既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也有利于实践对理论的检验, 可谓一举双得。教育行政部门的参与以便协调工作, 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校本培训是一种具有全新教育理念的培训模式。在中小学在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过程中, 要本着“转变教育观念, 扩充现代教育技术知识, 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育教学能力兼备科研”的思想来开展工作。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状况, 选聘合适的专家, 确定合理的培训内容。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依据目标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性内容; 二是以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为目标的科研性内容; 三是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为目标的理念性内容。不同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

况, 确定培训内容的重点, 制订恰当的校本培训方案。

第二, 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切实抓好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明确划分各自的职责; 二要制定科学详尽的培训计划; 三要按计划扎实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四要严格进行考核检查; 五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第三, 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创设自由表达思想、积极参与讨论的培训氛围, 注重培训工作的总结交流, 。

. , 实施校本培训可以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改革。政策科学是专门研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即研究改革的一门科学, 因此, 我们可以应用政策科学的理论方法来简单分析校本培训的实施前景。政策科学的理论方法、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这里从规模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处理。

政策科学认为, 改革的规模是制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改革的规模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度、广度、层次。深度指改革目标与当前的价值观及实践相背离的程度; 广度指要改革领域的数量; 层次的含义是指改革是指向整个系统, 还是某一类部门、还是某一所学校? 三个维度整合的结果决定了改革的规模, 从而基本决定了改革的类型。如图所示:

        改革规模层次图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 对整个系统的大多数领域进行与传统价值相去甚远的改革最难实施[1]。同样, 小范围、低层次、表面的改革也难以实施。因此, 图中第1种类型和第8种类型的改革的困难最大。西方学者波尔・菲巴特(Pau l Sabatier ) 和拉蒂拉夫・克里奇(L adislav Cerych ) 的“适中理论”指出, 改革的规模不能太大或太小, 适中规模的改革最容易成功。应用波—拉理论来分析:对小学在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推广和实施校本培训, 其前景应该说还不很明朗。对照当前的培训形式, 实

71

施校本培训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制度, 改革的深度比较大。但是, 实施校本培训其意义在于变革中小学在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传统方式, 与学生、课程体系等其他方面联系不大, 改革的领域十分有限, 因此是一种窄广度的变革。同时它是针对学校层次的改革, 综合这三个方面的认识, 实施校本培训提高中小学在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改革应属图中第5种类型, 根据波—拉理论, 改革是容易成功的, 但也存在不少困难, 其前景可以说困难与希望并存。

2. 从基础教育实际认识校本培训

具体到我国的基础教育实际, 本培训有其必要性, , 第一。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 虽未达成共识, 但人们的思维方式却在讨论中发生了变化。开始从一定的理论出发, 针对具体的学校实践, 于一般理论与丰富实践的结合中去探寻学校的作用及理论重构的途径, 以此来填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这个转变是在讨论中人们达成的共识, 对“校本”的关注, 既是教育实践者的渴求, 更是教育理论研究者的自觉转向。

第二, 学校在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使得“校本”逐渐纳入人们的视野。教育法令的规定、教育政策的实行、教育方针的贯彻都离不开学校的实践, 没有学校践其言, 成其行,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忽视课堂, 忽视教学, 忽视师生关系的调整, 再好的教育主张都只能是外在于学校, 对学校的发展毫无意义可言。此外, 相对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言, 学校是教育中正规的、独特的机构, 突出学校在各类教育中的作用, 关注具体的、特殊的学校实践也势在必然。

第三, 学校的独特性使得“校本”层面日益凸现出来。按照以往的思维方式或研究逻辑, 常常是先由某种理论作先导, 然后在学校中应用。其结果, 并不尽如人意。因为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 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它学校的经验所不能说明的, 是理论所不能充分验证、诠释的。只有在这所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起来的“个别化理论”才是最适宜、最确切的, 而这只有深入这所学校具体的生活场景, 在了解其运作机制, 认识其人际关系、规范、制度等前提下才可能实现。

第四, 教育中对人的个性的张扬以及对激发人72

的创新精神的高度关注, 使得对“校本”的关注成为可能。“校本”突出的不是统一性、一致性, 而是基于学校的现实和存在的特定问题而进行的。对“校本”的关注, 就是对个性的关注, 对差异性的关注, 惟有如此, 创新才有可能。

第五, 教育管理体制的变化与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 也使“校本”成为可能。它使学校从原来的“国本、官本”僵化的管理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对自身的发展问题有了更多的发言权, 办学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为“校本”。同时。

, 实施校本培训较之以往传统的培训模式有其必要性和优越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由于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而开展各项培训活动的, 直接利用任职学校提供的各种信息来做培训的决策, 从而能够保证在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具有针对性, 符合教师的需要, 适应不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 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与结合中得到提高。

第二, 校本培训使教师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更具指导性。由于在校本培训实施过程中, 一般需要得到大学或其他师资培训机构的人员、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这就使得现代教育技术专家的丰富理论知识与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的丰富实践经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得以整合,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既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对实践指导, 也有利于实践对理论的发展。

第三, 培训活动的涉及面广。由于任职学校积极参与培训的全过程, 使全体教师经常处于一种终身教育的氛围之中, 从而使教师, 甚至校内的职工受益。

第四, 培训活动的收益好。通过任职学校的有效组织, 促使受训教师积极参与, 并将培训所获及时地加以应用发挥, 同时能使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解决了教师的工学及管理中的矛盾。

第五,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将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探索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模式。

(下转80页)

用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设计、课堂的效果等方面制定出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学科, 对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过程进行检查、督导和评价。并对有示范性的教学过程进行演示或组织相应学科教师观摩学习。对教学中有突出表现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多给学科教师提供学习媒体教学的机会、参加有关学术交流的机会。开展试点学科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媒体的运用上互通有无, 在教学的方法上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这样从一两个学科入手进行多媒体教学评估, 从人力物力方面较容易作到, 也为全面开展多媒体教学积累经验, 更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7. 统, , 为人类获取、处理大量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我们必须会使用这种工具, 有灵活应用这种工具的能力, 它是我们在信息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目前甘肃省有关中小学信息技术“校校通”工程已开始启动, 中师应在现有教育技术环境基础上, 先建立校园计算机网络, 将学校行政、教学、图书、电教资料等内容联网, 建立校园教育信息发布系统并在服务器上向广大教师开放, 教师可以从中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 不断充实和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 也可以了解到学校各方面工作进展情况。以这种方式开创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氛围, 并应尽快接通国际互联网, 为了节省费用可灵活采用一些上网管理办法, 如:定期

定时开放, 包月交费等方式。学校还可以在总服务器上建立素材库、积件库、课件库, 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图片、动画、声音素材, 方便教师制作课件。更可以让教师在互联网上开阔视野, 领略学科最前沿的知识, 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为了使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 建立教师专用的电子备课室, 将录像机、计算机、电视机等设备及软件资料放到教师最方便选取的地方, 使备课这一环节达到最优化和信息化的程度, 使广大[]

[1]南国农. 电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J ]. 电化教育

研究, 1997, (1) .

[2]南国农, 李运林主编. 电化教育学[M ].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8.

[3]钟志贤. 创新是理论研究发展的生命力[M ]. 教育现代

化的必由之路[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高利明. 现代教育技术——通向未来教育之桥[M ]. 北

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7.

[5]乌美娜. 教学设计[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6]周君达. 关于学校电教教材的建设与应用[M ]. 北京:中

央广播电视大学, 1998.

[7]周红, 董志澄等. 对掌握教学技能现状的调查与改革培

养师范生的模式[J ]. 中国电化教育, 2000, (4) .

[8]刘彩霞. 有关中小学教学软件现状与构想的研究[J ]. 中

国电化教育, 2000, (4) .

(上接72页)

训源于对已有的各种师资培训模式进行反思后提出来的, 它并不否定大学或其他师资培训机构的作用, 而是从另一种视角上探讨师资培训的方向, 扩大师资培训的职能, 挖掘师资培训的内在资源, 促使师资培训更加科学。虽然传统培训模式的弊端有目共睹, 但要使校本培训在我国真正发挥其理想的作用, 还有一个创造性地实施过程, 甚至需要与其他培训形式共同发展, 实现功能互补。

[参考文献]

[1]赵蒙成. 校本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创新[J ]. 教育

校本培训模式可以说是这一探索的成果, 其在实践中的实施, 完全可以实现“四性”。即全员性、可持续

性、长期性、系统性。总之, 校本培训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教师培训新思路, 是一种适合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培训方式。它的推广和应用将会实现四个观念转变:(1) 继续教育的目的:从补救型教育向提高教职素质型教育转变; (2) 继续教育的性质:从外控型教育向内控型教育转变; (3) 继续教育的形式:从单一、封闭型教育向多样、开放型教育转变; (4) 继续教育的主体:从被动型进修向积极主动参与型进修转变。需要指出的是, 校本师资培80

与职业, 2000, (3) .


相关文章

  • 对教师校本培训的反思
  • 作者:代蕊华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3年06期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111(2003)0-2-0055-04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培训模式正在成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发展方向,不少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在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做法的基础上,开展了校本 ...

  • 中小学校长"案例教学"培训模式的价值解析与实践范式
  • 摘要: 中小学校长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校长培训的发展趋势, 而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进行有效的专业化培训.在总结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经历了从单一培训模式到多元化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中小学校长"案例教学"培训模式的实践范式,会更加有效地提升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质效性. ...

  • 校本师训经验总结及反思:创新校本培训模式,提高校本师训效益
  • 校本师训经验总结及反思:创新校本培训模式,提高校本师训效益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化潮流,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核心途径的教师继续教育也逐渐从机构培训走向校本培训。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 ...

  • 20**年德阳市中江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 2013年德阳市中江县中小学教师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及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等文件要求,为探索网络研修与校本 ...

  • 初中年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加强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面向全体教师,以信息技术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新课程改革和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实效为目的,以新课 ...

  • 打造校本培训特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 打造校本培训特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进一步的提高,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发现,新课程自由度较大的空间与教师创新实施能力不足的矛盾,已成为制约新课程实施的"瓶颈",每一位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如何促进教师更有效地学习,引导教师走上& ...

  • 中学校本培训工作汇报
  • 中学校本培训工作汇报 -探寻校本培训新途径 打造澄中教学新模式 习生元 我校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堂高效为突破口的工作思路,20XX年以来进行了教学大改革,推出了我校特色的“1+1”教学模式。现就构建“1+1”教学模式所进行的培训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要教好,先“洗脑” 首先我校要求教师敢 ...

  • 教师成长(发展)记录手册
  • 使用导航 校本研修给1.本手册集政策宣传.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教师培训档案.定格式化作业.培训学习记录为一体,请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使用. 2.<关于安徽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主要宣传本周期培训政策,请各位教师认真自学. 不做回答.3.<教师职业生涯 ...

  • xx中学校本研修自查报告
  • XX中学 2012年度校本研修自查报告 一年来,我校在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领导部门的悉心指导下,突出两条主线(质量与发展),着力做好七项工作(推进高效课堂.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提升队伍素质.促进均衡发展.抓好项目建设.确保安全稳定)"的工作思路,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各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