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体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体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类与管理

(一)本节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管理的起源及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理解管理的概念及要素。

(二)本节教学重点: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

(三)本节教学难点:各阶段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四)本节教学内容:

开课引言

●提问:

1、你所理解的管理是什么涵义?

2、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体育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伦理的、说服的、科学的和实证的等管理方法,来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职能,创造和谐的、易于发挥集体力量的环境,完成即定目标的过程。

人、财、物、时间和信息是管理的五个要素,其中人是管理的核心,人的能动性资源在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它要素是非能动性资源。管理的过程,就是科学处理和有效利用五大资源的过程。

(二)管理的属性与特征

管理两重性原理。一方面,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属性。管理即是科学又是艺术。

(三)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体育管理:是指体育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管理和体育的方法,以实现体育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体育资源的合力作用,实现既定体育目标的过程。

体育管理学:是研究体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体育管理学是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体育内容和管理难度的不断加大,体育管理学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明显,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学习体育管理学,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尤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学习体育管理学,有利于普及体育管理科学,加强理论对体育实践的指导, 并通过实践不断充实、完善体育管理理论体系。

2、学习体育管理学,有利于促进体育改革的深化,使体育工作的更为科学化、 有序化。

3、学习体育管理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综合效率,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4、学习体育管理学,有利于提高干部的素质和水平,加强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

(四)教学内容体系

本教材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

“一条主线”: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

这种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是指基层的体育工作者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

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既区别于以宏观管理、概念技能为主的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又区别于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生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能。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体育管理的主要业务工作,即学校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信息等工作的综合管理技能过为主线进行设计。

●“两大基础”: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

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

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这是课程第一、二章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这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与前提。

●“四大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

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

管理的四大职能反映了各级管理者的共通作用与程序。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四大职

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基层管理者所需的实用技能上。本课程的第三-九章分别是研究与培养这四大关键能力。这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与重心。

本教材共分概括起来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管理与体育管理的概念、形成与发展、体育管理学

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和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第二部分: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主要职能及方法。

第三章。主要阐述了体育管理体制及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三部分:第四—九章。主要阐述了体育管理的主要业务工作,即学校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信息等工作的组织管理。

◆课程特点:

实用性强:大至体育主要业务工作的管理,小至管理自己的时间,都有个管理问题。 科学性强:管理要跟人、财、物打交道,须讲究科学。

艺术性强:管理离不开与人打交道,艺术性强。

●事例:王业震与步鑫生:管6千人与6百人,“闲可钓鱼”与“无暇吃鱼”为什么?

◆教学特点

精讲多练:课堂练,更重平时课外练。

多触实际:调查与案例分析。

◆学习要求

1、掌握原理,接触实际。

2、分析案例,提高能力。

一、管理的起源

1.管理的实践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生活在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尔人的原始记

录。

2.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3.管理活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与完善。

4.失去管理的人类社会,无法想象其存在的状况。(因为人类活动都具有:目的性、依

存性和知识性)

5.人类历史上的管理活动所创造的奇迹分布在各个领域,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雅典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历届的奥运会、残酷的伊拉克战争等等。

总之,人类的管理活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管理既是成功的要素,也是失败的根源;在管理实践中可以总结出成功的管理规律、创造出艺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可以让后人不重蹈失败的覆辙,保证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管理思想是对管理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和概括总结,它随着管理实践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一般认为,管理科学的创立是以1911年F.W. 泰罗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作为标志的。从此以后,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法约尔)

第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梅奥、马斯洛)

第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巴纳德、西蒙、系统管理学派)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是现代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位将管理行为系统化、科学化、体系化的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是:

① 任务管理

泰罗指出,要使工人在工作中不遗余力,必须给他们适当的工作压力,即工作定额。泰罗的工作定额,是在对工时和工时利用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的,是切合实际

的。为使工人消除顾虑,使他们能够全力以赴地完成工作定额,泰罗主张制定具有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对于完成工作定额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按高工资率计算工资,而对于达不到工作定额的工人则按低工资率计算工资,以此来督促和鼓励工人完成工作定额。

② 标准化

为使工人顺利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泰罗提出了标准化管理的概念。就是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③ 职能化

泰罗提出要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管理部门承担计划职能,工人只是依照计划承担所属的职能。

在组织形式方面,泰罗提倡用职能式结构来取代当时工厂普遍采用的直线式结构。后来,职能式组织与直线式组织相互结合,发展成为一种直线职能制。它即吸收了直线式的优点,也结合了职能式的长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职能化管理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泰罗还提出了“例外原则”,要求主管人员不去直接处理下级工作中的细小问题和常规性工作,而应把这些问题交由专门人员去处理,主管人员只须关心“例外的问题”,即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这一原则是泰罗的重大贡献之一,并逐渐发展成为设置组织机构,实行分级管理,处理集权与分权体系的重要组织原则。

2.法约尔的管理思想

法约尔被认为与泰罗齐名的管理理论的先驱。代表作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

法约尔管理思想:

① 管理一般原则。法约尔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总结提出了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限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和领导

5)等级链

6)人员稳定

7)首创精神

8)团结

② 管理职能

法约尔把管理职能分为五个部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任何管理过程都是在一定的计划下进行的,一个好的计划应该具有统一性、持续性、灵活性与准确性。

2)组织

组织的任务主要有: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配备和安排人员,建立和健全各级领导机构,制定和执行规章和纪律等。

3)指挥

组织建立之后,为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指挥。

4)协调

协调就是要使企业中的一切工作和谐配合,以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5)控制

控制就是要检查各项工作是否与已定的计划相符合,是否与下达的指示以及已定原则相符合。

3.古典管理理论(泰罗、法约尔)的弊端

(1) 无论是泰罗还是法约尔,都没有把管理中的两种对象---人和物,加以明显的区分。

(2) 在对人的刺激手段上,古典管理理论过于强调人的经济性,把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把经济手段视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唯一手段。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1.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际关系”理论的要点是:

(1)人不仅是“经济人”,而且是“社会人”;人不仅有经济需要,还有社会需要。

(2)情绪决定劳动态度,劳动态度决定劳动生产率。

(3)非正式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4)使正式组织的效率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需要平衡起来。

人际关系理论是管理理论的发展由过去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管理科学领域。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发生先后”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的需要。在这一层次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前,其它需要不会发挥作用。

(2)安全的需要。

(3)感情和归属的需要。

(4)社会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有多种需要,需要与需要之间是有层次的,人的行为是出于对某种没有满足需要的追求。一旦这种需求被满足后,就没有了动力,也就不

需要激励了,就应该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要。

3.麦格雷戈的“X ——Y 理论”

麦格雷戈1957年提出了“X 理论——Y 理论”。

“X 理论”认为一般人的本性都是懒惰的,不愿工作,没有进取心。

“Y 理论”认为,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工作,也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他们在组织内的经历和遭遇所造成的。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工作努力的唯一方法,只要管理得当,员工就会接受组织的要求,主动承担起责任。

因此“Y 理论”与“X 理论”主张的管理行为截然不同,主张企业管理者要安排好生产作业的条件,在注重满足员工物质需要的同时,重视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使人们的智慧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4.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进步之处

(1)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儒家的感应观)(君君臣臣)

(2)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激励人们采取行动)

(3)群体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行为科学理论尤为重视群体人的研

究: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积极与消极群体,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人际关系)

(4)领导行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现代管理理论学派

1.巴纳德和社会系统管理学派

巴纳德的主要管理思想表现在: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强调组织是人的行为,是活动和相互作用的系统。组织内

必须依靠主管人员的协调。

(2)组织存在需要明确的目标、协作意愿和意见交流三个基本要素。

(3)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是组织发展的两项重要原则。

(4)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下级的认可。

2.西蒙和决策理论学派

他的主要思想是:

(1)管理就是决策(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2)管理过程是通过组织对个人的决策施加影响的过程。

3.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指由两个以上各不相同的要素为达到同一目的按一定程序和内部联系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管理学派主张:

(1)管理人员要把事情内外环境、各种因素作为整体进行考虑。

(2)要考虑事情的内部联系,而不能孤立。

(3)系统都是开放的,不能忘掉与外界联系。

4.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HRM)把公司人力资源视为一种资源或投资,在适当管理下,他们可以为公司和个人创造财富。HRM 理念的执行为员工创造了提升机会和有计划的职业经历。这些措施试图充分满足员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力以及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

HRW的方法与行政科学管理时代形成强烈对比,那时管理者把员工视为生产的一个要素和事先计划工作的一部分,从而尽可能简单和公式化地之获得最大限度的产品。

5. 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主要考虑工作的形式和环境。权变理论声称管理结构、方法和局势特点要结合起来。为了理解这个理论.你必须把权像常变之物看作能影响到想要的结果的局势

的一部分,而管理者又必须决定哪种因素能够产生想要的变化。假设工作结构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者的工作表现,但也会影响到员工工作的满意度。通过改变工作结构,管理者可以改进管理风格和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每一个因素、工作结构和管理风格是相互依存分不开的。

6. 总体质量管理

总体质量管理(TOM)在过去40年内,被爱德华·达蒙用来在美国作为介绍的典范。

TOM 思想认为顾客的满意程度是公司每位成员的责任,只有通过不断地击发掘提高质量和服务的过程才能达到满足顾客的需要。TOM 模式是一种折衷的思想,它其中的理论与管理学中的四大学派不无关系。TOM 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强调了要不断提高国内外顾客的满意度,并降低成本。它在公司内部的每个职员和部分部发挥着横向作用,并牵涉到所有层次的员工。

7.透明管理

透明管理(或者开放书目管理)(OBM)把现代管理学派应用于三个主要方面。

(1)员工要学着去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并要接受教育去关注公司的业绩。

(2)员工要对他们组的工作成果互相负责。

(3)员工是公司成功和幸存的赎金保管者,OBM 让员工认为自己是老板而非雇员。

透明管理是在—个开放的系统中执行操作的,与员工共同分享财务资料,让他们完令了解公司内情。

三、管理的概念和要素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伦理的、说服的、科学的和实证的等管理方法,来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职能,创造和谐的、易于发挥集体力量的环境,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管理的方法是中西管理方法的融合

(2)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协调、决策和创新等。

(3)管理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和谐的、易于发挥集体力量的环境。

(4)要正确理解管理的二重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

(二)管理的要素

管理的要素是指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对象。管理的要素是什么,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国内大部分学者赞同将管理要素分为人、财、物、时间和信息五类。

(1) 人的管理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既是管理活动的实施者,又是管理

活动的承载者,是管理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人力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对整个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和利用,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日本第四届世界管理咨询大会对21世纪的企业管理进行展望,认为21世纪的企业经营管理要做到6S ,即CS:顾客满意;ES:企业职工满意;MS:经营者满意;SS:社会满意;IS:世界满意;SNS:地球满意。这六大满意始终贯穿着一个宗旨,即全方位的人本管理,在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主体之间寻求一种和谐。

(2)财的管理

财的管理是指一个管理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占有的物质和产品的价值表现,即

指拥有的资金。财的管理实际上是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财的资源即包括现有的财力,也包括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被利用的潜在资金。财力管理的任务是合理用财、广泛开辟财源和积累聚集资金。

(3)物的管理

所谓物的管理,是指对管理系统内物的因素进行有效调控。物力管理的具体

任务是: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有计划分配物力,组织好物力流通;有效利用物力资源等。物力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物尽其用”。

(4)时间的管理

时间是指物质本身的顺序性和持续性。“时间就是金钱”,表明时间是一种

重要的物质资源。“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表明时间有不同于普通物质的单向性和不可逆性。时间管理就是充分利用时间,尽量节约时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

(5)信息的管理

信息是指管理活动中可通信的各种消息和知识,一般通过数据、图纸、规章

制度、指令或情报资料反映出来。在管理活动中,信息是管理的基础,是进行控制的工具,是管理各层次进行沟通联络和交往的手段。信息已成为现代管理系统不可少的“特殊的资源”。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现代企业也将发生一系列的深刻转变。企业的生存将由以物质设备为基础转变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四、管理的伦理学分析

(一) 伦理学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1、伦理学的概念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问题的科学,它以人类的道德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调整个人、集体、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2、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1)人类的伦理观念源远流长,因此伦理学也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古老科学。

(2)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认识

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演变、综合与提炼,伦理学也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

(3)随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的出现,社会主义管理伦理学开始出现,同志式的合作友爱关系是社会主义时期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

(4)我国在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开放中正在孕育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管理伦理,随着对管理伦理研究的越来越深入,我国的管理伦理必将逐渐趋向成熟与完善,并在管理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 管理的伦理学分析的必要性

1、人是管理的核心,做好人的工作,达到“仁治”和“德治”的最高境界,就必须充分考虑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准则、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心理意志等种种伦理要素。

2、管理手段的使用和规章制度的实行,只有通过伦理对人们的引导、约束和教育作用,才能得到最有效地落实,管理只有和伦理相辅相成,互为交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 管理学的伦理学内容

管理与伦理观念息息相关,任何一位管理者的伦理观念都会在管理的行为中反映出来,在管理活动中,最能体现管理者伦理观念的问题共有三类:

(1)决策过程

管理中的决策问题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对结构化问题的决策。

第二类决策问题是半结构化问题的决策。

第三类决策问题是非结构化问题的决策。

因此,现代管理者要做出完善的决策必须首先提高自己的伦理道德水平,以免做出非伦理的决策。

(2)人的两面性

人是矛盾的综合体,在很多事情上会表现出两面性甚至是多面性的特点。一个人在两面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

来的行为,则往往取决于个人的伦理价值观念。关注人的两面性,注重伦理在人的两面性中的重要作用,加

强管理者的伦理修养以使其做出符合伦理的行为,是管理伦理关注的焦点之

一。

(3)人际关系的处理过程

人际关系的处理过程是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影响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决定了管理的成功与否。

(四) 管理伦理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共有五项:

1、领导人的个人品德

2、监督人员的行为

3、政策

4、社会气氛

5、同事的行为

案例分析:NBA 走向世界(书P23)

分析与讨论

1、分析哪种管理思想体现在戴维的NBA 经营中,对现代体育管理有哪些启示? 本章节小结:

在介绍管理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管理概念和要素,让学生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复习思考题:

1、管理的起源是什么?

2、试述管理思想的发展?

3、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管理伦理的作用

第二节 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本节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体育管理与体育管理学的概念,了解其形成与演变的过程

(二)本节教学重点:体育管理与体育管理学的概念

(三)本节教学难点:对体育管理与体育管理学含义的理解

(四)本节教学内容:

一、体育管理与体育管理学的概念

体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进行研究,50年代正式列入大学课程。我国正式建立体育管理学是80年代初。山东大学体育学院自成立之日起,《体育管理学》就作为2002级本科社会体育专业主干理论课程之一开设。其后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生的教育过程中也列入专业学位必修课程之一。

(一)体育管理的演变

(1)从应用的角度看,体育管理自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2)体育管理不仅是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同时也是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而逐渐形成了。

(3)体育管理包括并代表了所有与体育相关的领域。

(4)体育管理这门学科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体育和经营管理。

(二)体育管理与体育管理学的概念

1、体育管理:是指体育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管理和体育的方法,以实现体

育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体育资源的合力作用,实现既定体育目标的过程。

2、体育管理学:是研究体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二、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演变

(一)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一,体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是体育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二是体育系统内部之间的关系。

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可能。

应用其它学科的理论,解决体育中的问题。所以,促成了体育管理科学的发展。 第三,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体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科学管理理论引进到体育管理中,促进了体育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二)体育管理学的演变过程

1.萌芽时期(20世纪30——50年代初)

体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

2.创立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

体育管理学理论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3.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期)

体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逐渐丰富

4.成熟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认识逐渐深入,内容不断细化,不断涉及体育的各个领域。

5. 体育管理学的国际化趋势

国际管理的知识只是一个人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一个方面,罗伯特哈维进一步描述了国际化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领域:

A .认知意识——对世界的异同的感知

B .星球意识——对全球星球意识问题的理解

C .跨文化意识——对于人们有不同于他人方式的了解。

D .系统意识——对国际组织处理事物的规范方式的理解。

E .参与倾向——通过国际性知识和参与倾向对它的理解,管理人员(在我们这种情况下)能够找到推进事业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加上政治意识,即理解一定范围内的国家和国际政治。尽管我们建议所有体育管理人员理解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管理体育,但是我们认识到,并非每位体育管理人员都会是一个国际管理人员。约翰·杰·麦克阿伦提出他用以确定国际体育管理人员的分类,在五年以上时期内:

A .其大部分职业行为和收入来自体育运动。

B .而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国际体育运动。

C .再其中的绝大部分来自本国之外或由本国外组织授权的体育运动。

6. 现代体育管理学需要跨越的拦路障

第一,虽然观代体育管理正被接受为一门职业,但当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能在市场证明他们有促使成功的知识,并能胜任经营的工作,有在组织中晋升的素质时,这门课才合法化。

第二,现代体育管理学的潜力受教工素质影响,今天的博士毕业生将成为明天边门课的教员。需要更多的天分、精力旺盛的学生输入到博士学位项目点,以充当后备军,对这个专业的200多个项目点是势在必行的。

第三,现代体育管理学应保持作为学术来发展。大量研究预计现代体育这方面的理论急待发展。这此理论的发展程度将决定这门课是否能成为普遍被接受的专业或降格为无甚实质的学科。

历史上,现代体育管理有很强的现代体育倾向。如今重点却在基础学习,并强调商业课程,和怎样应用建立在基础上的知识。这是一门多学科交汇的学科,需要几门学科的合作,特别是工商管理、现代体育。

7、有关体育管理学科发展的一些见解

(1)体育管理已经为自己建立了稳固的地位。

现在它已经具有了明确的社会性,并充分地与体育、经营科学以及体育教育等学科结合在一起。

(2)从专业人员的实际情况看,体育管理人员从过去自愿的和兼职的管理者已经变为专职的、受过大学教育的专业人士。

不但体育管理成为一种特有的专业性职业,而且拥有有效专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也接管了实际的工作。

(3)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体育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已经得到确立。

(4)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现在一些优秀的体育管理杂志已定期出版。

体育管理取得了许多进步,但还有许多挑战需要去面对。能够提高体育管理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的质量:

①更进一步强调课程中的体育研究部分;

②在国家运动和体育协会——北美体育管理协会认定的课程体系中增如合格教师的数量;

③继续进行研究探索,建立独特的知识体系。

未来体育管理的重任将落在你们身上,我希望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你得到的众多刊物中了解这个学科的历史,以便决定为体育管理的继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并为此奉献你的智慧和力量,你的生活和体育管理都将因你的努力而更美好。

在20世纪的后半叶,体育管理“非常有魄力地兴盛”起来。之所以这么说,我只是

想证明人们对这一未知领域所产生的极大兴趣,使得仅在北美一个地区就建立起了数百个体育管理专业。而此刻,正当这门专业力争越过所谓的后现代分界线,从一个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时代的时候,我们却发现有必要辩证地分析一下我们所说的体育管理的“困境”,或许这种提法有些不合时宜。

然而,后现代者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独立的少数派,他们支持一种更为人性化的、实际的、自由的舆论环境。这种情况明显地表明了目前体育管理要跨越后现代分界线将会遇到困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今竞技体育似乎成了具有某种隐含理论的社会机制,这种理论始终无法做到与他们看似明确而实际含糊的主张一致。

有必要回答如下问题:(1)体育原来在哪里?(2)它现在在哪里?(3)它的未来在哪里?(4)它的未来应该在哪里? 更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是:(5)竞技体育的主要意图是什么,(6)众多体育形式有哪些现在仍然可行?(7)体育融入生活的益处和弊端是什么,(8)体育残留的影响是什么?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体育可能会被假定为“破坏者”、“救世主”、被“技术和科学”所诱惑的公共机构、既创造英雄也产生恶棍的社会现象,以及在以信仰真空为特点的时代中幸存下来的机制。我们坚信,21世纪的体育管理者需要充分地了解竞技体育进退两难的处境,因为他或她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后现代分界线的问题。为了跨越这个界线,我们不得不做出许多令人烦恼并难以做出的决定,通常它们在实质上也是道德的决定,因为体育管理专业力求培养出具有远见卓识的专业人士,而他们有能力引导体育成为真正负责任的社会机制。

本章节小结:

对体育管理和体育管理学概念的理解,分析体育管理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演变的过程。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体育管理和体育管理学?

2、体育管理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简述体育管理学演变的过程。

第三节 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

(一)本节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掌握体育管理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思考体育管理学的发展方向。

(二)本节教学重点: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性质

(三)本节教学难点: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位置与体系

(四)本节教学内容:

一、体育管理学的性质

(一)体育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双重性的交叉性边缘学科

体育管理学是用管理科学的知识来观察和解决体育领域的问题,表现为管理科学与体育科学的交叉。因此具有管理科学与体育科学的双重属性。

1、就其方法论而言,现代管理科学体系中不同层次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都可以为体育管理学所借鉴,它们构成了体育管理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学基础。因此,在方法学上,体育管理学同样表现为管理科学与体育科学的有机交叉融合。

2、就其认识论而言,体育科学体系中各个层次的众多科学理论,是构筑体育管理学的认识论的主要基础。

3、体育管理学是现代管理科学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学科,是部门管理学。

(二)体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体育管理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心理科学和系统科

学等众多学科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体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三)体育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体育管理学研究的是体育系统的运行和演化规律,它研究如何协调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硬件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力,以便创造和谐的管理气氛和发挥集体力量的问题,取得最大效果和效率。因此,体育管理学应该从属于软科学的范畴。

二、体育管理学科的学科位置与体系

(一)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位置

体育管理学以体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包括体育行政管理、体育社会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和体育信息管理等多项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体育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和人体科学等多学科为理论基础,运用控制论、运筹学、模式识别等多种技术科学,对体育实践进行管理,是承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

(二)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结构

和其它任何一门学科相类似,体育管理学也有自身的学科结构。这一结构形成了体育管理学

图1-3 体育管理学学科结构

这一三维图表示,体育管理的每一项职能,均贯穿于体育管理的每一项分支内容之中,体育管理的理论、方法等,均是为了实现这一三维结构中不同层次的体育管理的某一内容的职能而服务的。

三、体育管理学与其它学科间的关系

(一)与行为科学的关系

1、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

2、人的行为同样是体育管理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3、在行为科学的影响下,必须采用行为科学的观点:

第一,注重人的因素;

第二,注重和谐环境的创造;

第三,注重激励的方法;

第四,注重人的需要满足(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观众)

(二)与现代数学的关系

1、现代数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一。

2、数学为体育管理学提供了必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支持。

3、在体育管理学的研究中,运用现代数学的方法是必然的和极其重要的。

(三)与系统科学的关系

1、系统科学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 系统是指两个以上各不相同的元素为达到共同目的,按一定秩序和内部联系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集合性

(2)相关性

(3)整体性

(4)有序性

(5)目的性

2、系统科学是体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石之一。其原因是:

(1)“系统”是体育管理的基础

“系统”构成了体育管理的现实存在,是体育管理的实践基础,是综合不同性质的研究所必需的共同讨论场所和共同语言。要想对体育管理进行研究,揭示体育管理活动的规律,就必需把握这一基础。

(2)系统科学是体育管理研究的必然选择(提供分解与综合的方法)

体育管理研究与实践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也就是要以系统科学为指导。从这一点而言,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思想来分析和处理问题,是我国体育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应是毫无疑问的。

另外一个方面,从具体的实践方法而言,系统科学也为体育管理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力工具。因此作为方法来说,系统理论是最为有效的。

(3)时代与改革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的情况下,需求更多、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也就对体育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系统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对体育系统的管理也就应该随着这一变化而变化,才能符合时代与改革的需求。

体育管理者要把体育工作看成一个整体,对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有效地协调以给人们一个综合全面的影响。系统科学的思想与方法恰好为体育管理者满足这一新要求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四、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体育管理学以体育管理的实施过程、体育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及体育管理的本质和结构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是体育事业不断进步的动力所在。

(二)常用的研究方法

1.科学实验和调查统计的方法

2.比较法

3.数理统计法

4. 历史的研究方法

5. 理论的研究方法

五、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1、学习体育管理学,有利于普及体育管理科学,加强理论对体育实践的指导,并通过实践不断充实、完善体育管理理论体系。

2、学习体育管理学,有利于促进体育改革的深化,使体育工作的更为科学化、有序化。

3、学习体育管理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综合效率,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4、学习体育管理学,有利于提高干部的素质和水平,加强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 案例分析:两位体育管理老师的不同观点(书P36)

分析与讨论

1、你如何评价两个人的观点?你认为学校开设体育管理学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应该是什么?

2、应该如何学习和研究体育管理学?

本章节小结:

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系统地研究体育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科学。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运用系统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等基本方法,并通过实践不断充实、完善体育管理理论体系,使体育工作的更为科学化、有序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综合效率,提高干部的素质和水平,加强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体育管理学?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你认为学习体育管理学应运用哪些方法?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相关文章

  • 21世纪初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格局及趋向的思考
  • 作者:王长生王智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12期 中图分类号:G80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7X(2003)04-0110-05 1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分类定型 在我国体育科学体系中,体育运动心理学还是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涌现出大批本 ...

  •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规划
  •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体育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体育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社会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据调查,现阶段,相对于其他行业,无论是体育行政管理机构还是 ...

  • 20**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成绩比较分析
  • ●博士(生)论坛[:k)ctorForum 2009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成绩比较分析 金宗强 摘要:运用统计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对2009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项目设置及比赛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基本功大赛项目设置经过探索.逐步完善.相对成熟3个阶段.目前已较为完善 ̄厶理.( ...

  • 体育局党组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 根据省委对全省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局在前一阶段认真开展学习调研活动的基础上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局党组认为这一阶段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先后组织召开全省市州体育局长座谈会,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和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代表座 ...

  • 中图分类号查询
  • 中图分类号查询 •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B 哲学.宗教 • C 社会科学总论 • D 政治.法律 • E 军事 • F 经济 •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H 语言.文字 • I 文学 • J 艺术 • K 历史.地理 • N 自然科学总论 • O 数理科学和 ...

  •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42512004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型:课程实验 开课学期:4 总学时数:54 实验学时:6 总学分数:3 面向专业:体育教育 二.课程目标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1998年颁布的 ...

  • 实用体育管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 理 论 基 础 篇 第一章 绪论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协调管理客体的活动,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06真题:"体育管理是一定体育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协调体育管理客体的活动,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qu ...

  •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 <教学与管理>2008年5月20日 中 国传统养生理论 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河南黄淮学院 田兰波 一.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养生学以古代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思想为基础,是具有浓郁东方色彩及独特效果的健身延年理论和方法.中医养生学萌芽于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随着人们 ...

  • 体育考研-[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
  • <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西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有关规定而制定. 一.课程目标与任务 (一)课程目标 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