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桩合一的杨氏太极拳

“步”“桩”合一的杨氏太极拳

来源: 作者: 点击: 406 发布时间:2007-06-07 双击鼠标滚 字体:[大 中 小]

经典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由此可见,走步是太极拳运动的基础和先导。杨式太极拳先师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练习谈”说”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走步的脚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传统杨式太极拳在盘拳时脚步走弧形,忌直来直去、走直线步。弧形步由曲而伸,缓缓踏出,足尖由下垂渐渐变动上翘,脚跟先落地,然后足掌和脚尖落地,全面落实(左右横行须先落脚尖,然后脚掌、脚跟全面落实)。当年我的老师金锡武先生曾说过:老架杨式太极拳是承重型,体重加压在一足上碾转(实碾)。其内涵是“步”“桩”合一,“势中有桩,桩中含势”,不许移动重心上步。金锡武、崔毅士二师教我拳时说:杨式太极拳每式都含碾步,走步要分清阴阳,两脚要虚实分明,这既是太极拳运动中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对步型、步法的一个基本要求。拳论云:“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不要让步不分虚实的“双重”现象和拖泥带水的散步模式混在练拳中。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功夫不上身,主要是没练下肢的脚(步法)。脚下不练功,周身不易松。太极拳练掌、练拳、不练脚是半截拳。传统杨式太极拳脚步的运用离不开方向和方位,因为脚是定向的根。盘拳离不开跟,“丢跟”就不称为传统杨式太极拳了。练拳先练脚,是传统杨式太极拳首先训练的科目。拳谚说:“七分看下,三分看上”“一步走错,步步歪”“步不稳由拳乱”,可见脚功是传统杨式太极步法的基础功夫,毫厘也差之不得。杨式太极拳有老架、大架、小架(低架)之分,其步法、步型也各有不同。

过去,拳师不轻易教弟子步法,有“传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的说法。传统杨式太极拳盘拳、推手、散打对练,最注重脚的运用,凡太极拳虚步都暗含着各种脚法。以当今杨式太极拳新架的弓步为例说明如下:新架上步(前进),身体后坐、重心后移、前脚外撇、脚掌踏实、脚前弓、体重前移,后脚再上步踏实,体前移。简言之,即前后“移动体重”。杨式传统太极拳老架、大架、小架盘拳上步,不倒体重,因此拳是承重型。据测算,新架前进一步为8.5秒,老架前进一步为5秒。显然老架比新架上步速度快三分之二,即3.5秒,在技击上,新架不如老架应急。当今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弓步,在老架杨式太极拳中,称为斜步(前进步)。该步功量大,走三至五步,热感从脚底串到腰脊之上。斜步(即弓步)迈步,要突出五个字——“曲、碾、弧、伸、抓”;歌诀为“曲腿碾步体侧移,弧行曲伸跟着地,落胯圆裆趾抓地,气沉凝神体前移”。该步前后两脚跟形成一直角形,两脚跟相距长度为70厘米,宽度(底边为长度)是自身脚长的1.5倍至2倍(体形高大者,两脚跟相距要75~80厘米)。走该步,步幅大小要恰到好处。步过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过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内气下沉和重心稳定。无论步幅大小,都不能踏成两足跟(底边)相距小于自身脚长的一脚之内、成为直线步。有部分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弓步、虚步、仆步等步型的两脚误站在一条横线上,这样因底面积过窄而容易产生重心不稳的现象。

传统杨式太极拳老架的斜步,在其套路中的棚、挤、按、搂膝拗步、搬拦捶、栽捶、指裆捶等式迈的都是直角步型,即当今弓步。斜步要求:前腿膝尖与足尖须成为一条垂直线,且支持全身体重。内含“曲、碾、弧、伸、抓”步型,其中“碾”为碾步,是杨家拳中的重要步法。据说杨家前三代特别重视碾步,碾步排在传统杨式拳步法中第四位。在杨式太极拳老架中,几乎每式都含有碾步,碾步步型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深厚,具有以下作用。

(1)使习练者体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太极拳运动不论变换哪种步法,都要“立如秤准,活似车轮”。运动变换中,上身始终保持中正安舒。俗语说:低头弯腰,有本事也不高;前倾后仰,难以升堂。习练者作碾步时,头部百会穴上领,头容正直,神贯于顶,有虚灵自然之意。还能使肢体尽量地放松,平心静气地用意识消除运动中的僵劲。又因其腰部的沉劲使脊椎松开拉长,保持躯体正直,不致前俯后仰,左右歪斜。

(2)使习练者旋转髁、膝,旋转腰脊,在肩胯相随的螺旋运转带动下肢顺逆缠绕,使传统杨式太极拳形成螺旋运动。所以肩随腰胯的转动而转动,并终使两肩齐平、上下相随、节节贯穿的腰身边转动边平直前送,完成传统杨式太极拳斜步,即弓步。

(3)使习练者的脚掌左碾右碾,有利于活动脚部关节。在两脚踝关节以下,分布着与全身健康有密切联系的四十一腧穴,联系着头颈、躯干、四肢的一些组织器官,这些组织与器官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都受脚部的经脉支配,即“一脉不和,周身不适”。在足底有三十六个病理反映区,这些反映区受到脚部碾转的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预防和矫正扁平足和八字脚。

(4)碾步都由大拇趾领劲,有方向、有角度,虚实分明地以脚领膝,以膝领股,既能做到“完整一气”,也能达到“周身一家”。

(5)碾步不仅为传统杨式太极拳重视,甚至军队基本训练的步法,也以碾步为重。如向后转身,则有倒插步,先碾左脚跟,再碾右脚根。目的在于求灵求活。灵活在于步法,步法在于步型,而其变则在碾步,其用则在应敌之变而变。

碾步之功用在传统杨式太极拳老架中的斜步还包括出腿、迈步走弧形,老架大架拳形象地说是圆形的运动。手、脚都是呈弧线运动,肢体上的圆形才能产生栅劲,才有弹性。脚走曲线弧形产生抽丝劲,胯圆、膝圆、踝圆形成一条根在脚、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的空间旋转曲线。传统杨式太极拳老架无论盘拳、推手、散手都强调螺旋抽丝劲的圆的要领,无圆无弧就不像传统杨式太极拳。注意:手、脚的走弧、画圆、转圈要在腰胯的带领之下,功效才会大。

杨澄甫先师的“起落犹似猫行”,说明猫行步(即太极步)练法是太极拳走步的核心。猫行步含在弓步中,即弓步内蕴涵着猫之行走,猫迈步举步轻灵,落步轻又稳。传统杨式太极拳老架要求形神兼备,“形如缚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形与神都应具有猫形的身灵、爪利、气实、步稳健的体态。既要把握猫行步中轻灵、柔软、敏捷、无声无息、“软着陆”的特点,又要领会“如履薄冰”“迈步如临渊”时思想高度集中、谨慎小心、轻缓、窥探,随意收回、迈出的灵气。

猫行步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主要的基本步型,运动量大,久练能使腿部肌肉发达,且下肢有力,还能防治常见的腰椎骨质增生和跟骨骨质增生及变形性膝关节病。传统杨式太极拳难练之处,不在上肢的掌、拳、勾的手,而是在下肢的腿和脚的步法和步型。

总之,太极拳的根基在于脚,“先有好脚,才有好拳”。只有充分认识脚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打好步型、步法基础,加强腿部支撑力和柔韧性,做好在意念引导下的姿势开

合、重心移换、呼吸配合,才能尽快提高拳技水平。


相关文章

  • 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
  • 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 --李和生(转载) 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因为太极拳 (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不言而喻.内家拳 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 功"呢?对此,我在& ...

  • [分解教学视频]杨氏太极拳大师傅声远示范精编杨氏太极拳28式(下)
  • 传统杨式太极拳28式拳谱 1.起 势  2.揽雀尾 3.单 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肘底捶 9.倒撵猴  10.高探马 11.右分脚,左蹬脚 12.左右打虎式 13.云手  14.玉女穿梭 15.野马分鬃  16.指裆锤 17.上步揽雀尾 18.单 鞭 ...

  • 杨氏太极拳简介
  • 杨氏太极拳简介 杨氏太极拳式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师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怀着为人类造福的理想,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苦心钻研在不违背武术本能的基础上,保留了技击与攻防内容,创造了一套缓慢柔和.式式均匀.姿势舒展.劲在内涵.形象优美的动作,并具有淳朴.独特. ...

  • 太极拳视频 杨式85式太极拳起势要领(一)
  • 养生堂 > 太极 > 太极拳视频 来源:三九养生堂 责编:葛红 发表时间:2013-11-28 14:56 太极拳主要可分为六个六流派,其中杨式太极拳是流派之一,那么,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杨式太极拳起势动作的练习方法以及其要领,大家一起跟着小编往下学习一下吧! 杨式太极拳起势动 ...

  • 李雅轩有哪些徒弟
  • 主要有周子能.栗子宜.林墨根.张义敬及女儿李敏弟.女婿陈龙骧.郭勋祺.徐俊等几人. 王明伦 1919年3月出生,别名,王策.王云伦.重庆合川人.1945年在重庆陆军大学拜杨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为师,为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1986.1988先后两次代表四川参加全国太极拳名家研讨会,发表论文有<太 ...

  • 十三势行功歌诀概论
  • 十三势行功歌诀为清王宗岳所著,相传王宗岳着之太极拳经共有四篇,除十三势行功歌诀外,尚有太极拳论.太极拳释名及打手歌.民初中央国术馆唐豪考证陈家沟后,推翻此一说法,认为此乃王宗岳根据前人所著润改而来.后杨氏名家顾留馨,在引言修定为王宗岳修订,本文以前人所言为主. 十三势行功歌诀释义字义:十三总势莫轻视 ...

  • 杨氏传统封唇诗词养生18式太极拳拳谱
  • 杨氏传统封唇诗词养生18式太极拳 1.起势 1.屈蹲开步 2.坠骶绷臂 2.揽雀尾 1.左弓步按 2.虚步双绷 3.右弓步按 4.弓虚捋挤 3.单鞭 1.转体绷臂 2.并步收掌 3.上步绷臂 4.弓步推绷 4.提手上势 1.转体合臂 2.虚步合掌 5.白鹤亮翅 1.撤步採挒 2.倒桩换势 3.虚步拖 ...

  • 我依然依恋着"二十四势太极拳"
  • 我依然依恋着 "二十四势太极拳" 杨氏简化二十四势太极拳是我的启蒙之拳,迄今我依旧不离不弃,并且温故而知新.日前,看了永年曲陌秘传杨班侯太极拳第六代嫡系传人李占英大师演练的太极拳,令我眼界一开,原来杨氏在套路演练中也是可以穿插着进行发劲的. 于是,近日我尝试着在习练杨氏简化二十四 ...

  • 太极拳练错了伤膝盖 练对了保护膝盖
  • 因为发现很多人不知道练传统武术养生的弊端,以及有些外行网友就弊端以偏概全,所以用陈氏.杨氏这两个极端为例做个说明 陈氏太极是俗世太极的鼻祖,因为杀人而创立,故为满足重心稳.自身受攻击面积小.下潜闪躲余地大.钻敌小空档.发力大等等实战搏杀要求,设计了低拳架,低到几乎屁股贴地,可在八仙桌下打拳,而且对移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