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精神对当代的意义

鲁迅精神对当代的意义

鲁迅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近年来,有关鲁迅的作品是否过时的争议不绝于耳,一部分人认为鲁迅的文章读起来过于刺耳,已经与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必定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也正因为此,鲁迅的文章正在悄悄的淡出我们的教科书,似乎鲁迅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应该被彻底清除。我认为,如果真正理解了鲁迅,理解了鲁迅精神,那么我们一定会坚信,鲁迅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我认为,鲁迅精神对当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警醒民族的责任感

鲁迅出生在十九世纪后期,那时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意识形态统治民众二千多年, 长期淤积下来的毒素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形成一种历史的惰力和社会改革发展的阻力。鲁迅曾经说过 “凡是愚弱的国民, 无论身体怎样的强壮, 都只是示众的材料和无聊的看客。” 正因如此, 鲁迅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愿望, 改学文学, 认为对于 “愚弱的国民我们的第一要着, 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 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由此看出,鲁迅是怀着深厚的对祖国的爱和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来从事文学创作的。

从他的众多小说中,我们也可以看见他对当时中国人身上存在的种种劣根性的详实的刻画,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最犀利的嘲讽。例如《阿Q正传》里的阿Q, 既有农民式的质朴、愚念, 又有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在主子面前是奴才, 在奴才面前是暴君, 挨别人打, 说成“终于被儿子打了”; 失掉了土地, 却还常常夸耀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既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通过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 深刻揭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人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特征, 烙上了鲜明的民族耻辱的烙印。

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长,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可是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必须得到保留并发扬。中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我们的人民身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好的性格。比如,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一些同学,生活颓废,其表现形式基本是胡吃海喝、上网游戏、凌晨睡觉,上课补觉等。他们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辜负了父母,老师,社会对他的期望,更辜负了自己。我们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来到大学,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明确做人的根本。我们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这些问题的答案都由我们的理想给出。想当年周恩来的那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多少热血青年的人生追求,而现在,一个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大学生何以扛得起建设祖国的大任呢?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脊梁。没有中国少年,就没有少年中国,如果想要中国像少年一样蓬勃发展下去,我们的年轻人就必须朝气四溢,蓬勃向上。我们必须学习并发扬鲁迅先生身上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树立远大的目标与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鲁迅精神的一部分,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二. 不惧强权的批判精神

鲁迅说过,他所写的文字遵奉的是革命前驱者的将令,而不是权势和金钱的指挥刀。在我看来,鲁迅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身上这种不畏权势,不受政治浪潮的影响,保持独立的思考,勇于揭发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下面谈一谈鲁迅不畏强权的精神以及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启示。中国共产党对鲁迅一直有着高度评价,鲁迅的文学地位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肯定。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将鲁迅评价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并将中共在延安创办的文学院取名鲁迅文学院,后改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种种这些事实给我们一种误解,认为鲁迅是拥护共产党的,是一个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创作的战士。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鲁迅不是共产党员,从他的作品里也没有一点歌颂共产党的文字,他只是单纯的在批判当时军阀和国民政府统治下的社会,而与他的政治立场毫无关系。据2001年出版的周海婴著《鲁迅与我七十年》记载,1957年毛泽东在回答罗稷南的问题时表示,如果鲁迅仍然活着,“以我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作声”。1950年曾有读者向《人民日报》提问:“如果鲁迅活着,党会如何看待他?”当时任国务院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亲自回信答复“鲁迅和大家一样,要接受思想改造,根据改造的实际情况分配适当工作。”这些事例表明,鲁迅并不是共产党的写手,事实上,鲁迅从不支持或否定某个政党,或者说某个流派,无论是新文化运动, 还是左翼文学、文化运动, 他都是既支持、参加, 又投以怀疑的眼光。可以说,鲁迅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坏公民”,因为他总是在不断的怀疑,不停的给当权者找麻烦,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一定程度上说,对鲁迅这类文人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这个政府的繁荣程度,因为只有繁荣的社会,自信的政府才能容忍鲁迅们的存在。批判对于落后封闭的政府的打击是致命的。

反观当今社会,敢于批判社会黑暗面的作家越来越少,或者说,这些反对声音被主流的媒体,主流的价值观所埋没,使我们普通民众听不到这些批判的声音,可以说,这个社会越来越容不下持有反对意见的人,只有歌颂和赞扬才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声音统一的背后,是声音被压制的愤怒,我们需要一个敢说真话,敢于批判的领袖,带领我们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只有批判,只有争论,才能帮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走向辉煌。

三.求真务实的现实主义

深切关注现实, 求真务实, 客观全面反映现实问题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是贯穿鲁迅作品以及鲁迅一生的又一精神特征。鲁迅在一篇文章里说到, “为什么做小说吧, 我认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在鲁迅的作品里, 无论是鞭挞还是鼓励, 是唾弃还是赞扬, 他的笔墨始终没有离开社会现实。他一贯主张“ 写出实情”,“因为真实, 所以有力” 。他所捕捉和描写的生活细节总是真实的、常见的、客观的。比如《故乡》里少年闰土的纯朴、健康, 老年闰土的木呐、守旧“豆腐西施”贪小便宜拿了东西“ 飞也似跑了”的可笑;孔

乙己落魄后仍舍不得脱下长袍, 及拿出茴香豆请小孩吃的迂腐善良等等。鲁迅一生都在用他那深切敏锐的眼光来关注现实生活, 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深刻的时代主题。可能正是因为他写的作品太犀利,太真实,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个浅薄的激进主义者,是一个只会破坏不会建设的人,对任何现实永远不会满意,是一个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反对者。而我认为,这是鲁迅能正视一切, 无所畏惧, 慷慨大义的体现, 他不愿陶醉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中不思进取,而是直面现实,发现问题。这种敢于批判自己的勇气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总的来说,鲁迅作品是深刻的、哲理的、思辨的, 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即使是在最简短的文章里,最平凡的问题里, 也可见到他活生生的精辟无比的见解, 表现了明确、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和高深透彻的理论造诣, 使人产生一种回肠荡气、回味无穷的美感。鲁迅是伟大的,鲁迅的作品以及鲁迅的精神到今天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如今这个“另类文学”,“网络文学”大行其道的社会,细细品读鲁迅的作品,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这是民族团结的力量,是爱国的力量,是关注现实,认真为文的力量,是不畏强权,敢于批判的力量。当今社会,最缺乏的就是这种精神力量,我们需要一大批真正为人生、为社会、为人民从事文艺创作的文学工作者, 需要深入生活实际, 认真去观察描写那些中国的脊梁, 同时, 不惧邪恶, 勇于揭露生活中的腐败现象和丑恶现象,用诙谐幽默的文字去武装人们的思想, 振奋国人的精神,实现民族的复兴!


相关文章

  • 鲁迅社会认知调研报告
  • "鲁迅社会认知调研报告"表明鲁迅精神仍具有当代性 2011-09-23 23:11 来源: 晶报 作者: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上海鲁迅纪念馆筹划三年的"鲁迅生平"陈列展今日揭幕.与此同时,上海鲁迅纪念馆也公布&quo ...

  • 鲁迅精神的当代意义
  • 内容摘要:针对当今学生与鲁迅的距离感,作者指出,鲁迅的"立人"思想.创新精神.爱国精神和高度责任感是新世纪素质教育要力争实现的,所以应该鼓励今天的学生去读鲁迅的作品,去和鲁迅对话,去理解鲁迅精神. 关键词:鲁迅 精神 意义 时光的流逝让今天的学生同鲁迅有了距离感.那么是不是如有人 ...

  • 论鲁迅与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命运_李徽昭
  • 论鲁迅与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命运 李徽昭 李继凯 内容提要:本文尝试将叙事学与社会学紧密结合起来,对鲁迅与莫言小说中的女性书写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鲁.莫作为中国现当代两位杰出作家,先后塑造了诸多值得深思与探究的女性形象:在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生产生活.身体与性表达三方面,鲁.莫深刻书写了男权社会女性的艰难处 ...

  • 独语的,世界的
  • 鲁迅可以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最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根据笔者的调查,其作品在海外传播的时间.范围.规模.影响,都是目前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很难超越的.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资源中心为例,在约有四百多人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群中(包括港台.海外华人作家),唯有鲁迅是以专辑 ...

  • 鲁迅身后不寂寞
  • 作者:孙伟科 文艺报 2000年09期 鲁迅研究中对于政治模式分析疏离 八十年代以来,鲁迅研究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领域,形成新见迭出.争论激烈的局面.在众多学术问题上所产生的分歧,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相适应,显现出向前发展.无比活跃的势头. 八十年代鲁迅研究最响亮的口号是"回 ...

  • 创作与解读的冲突_重读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
  • 第10卷第1期2008年1月 石家庄学院学报 JournalofShijiazhuangUniversity Vol.10,No.1Jan.2008 创作与解读的冲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重读 张占杰 (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摘 050035) 要:<从百草 ...

  •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 选题 一.本选题主要是有关现代文学方向 的 1. 鲁迅<人之历史>解读 2. 鲁迅<文化偏至论>的精神要义 3. 鲁迅<摩罗诗力说>中对有关诗人及作品的评论 4. 鲁迅<野草>中的战士形象简析 5. 论<野草> ...

  • 高考作文素材:中学教材减少鲁迅作品
  •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引争议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 ...

  • 探询中国现当代作家的道家文化气质
  • 摘要在中国本土思想资源中,道家文化与中国现当代作家是否有契合性,这从他们的作品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文学观上可以略有体会.而道家文化的深潜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文化气质.道家文化为中国现当代作家探索个体生命自由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能量,道家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学观念.文学精神及审美形态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