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5 [人教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难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述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地震灾害

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 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8.6级地震。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探究问题:

①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

②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通过读图分析,了解以下内容:

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 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通过分析图2.8,可以发现: (1949 —2000年) 人口密度≥400人的地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的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地区的100倍。

结论: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在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

探究活动:结合图2.7和图2.8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中人口、经济、财产有什么不同。如有同级地震,灾情会有什么不同?

(提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经济发达,西部人烟稀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

探究活动:

①结合第20页案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和阅读第76页“日本的地震防灾计划”,分析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试想,如果唐山有周密的地震减灾预案,会有如此严重的灾情吗?

②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

③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差异。

④分析唐山和南投地震的灾情中,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资产密度、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人的防震意识等) 。

通过案例的阅读及探究活动能够了解到:

①我国地震的强度大;

②唐山灾情严重,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

①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②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

③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④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⑤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③唐山和南投地震震级相差不大,灾情不同,唐山地震受灾死亡人口多,而南投地震死亡人口大大下降,经济损失很大。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通过阅读图2.11可以发现:自1949年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发展变化,表现出死亡人口总体下降,而经济损失迅速上升的趋势。

探究:分析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

(3)地震灾情隐患严重

我国地震震源浅,烈度较高。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他省区均遭受过6级以上地震

的袭击。中国地震烈度区划表明,地震烈度Ⅷ级及以上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2;位于这个烈度区域内的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6%,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占70%;从受地震威胁的人口来看,在广阔的高烈度区生活的人口已接近9亿。可见地震灾情隐患的严重程度。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承转:地震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和地面裂缝等地质灾害是人为因素致灾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2、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通过阅读表2、3,能够了解以下内容:

①因水动力的性质与地表物质的组合不同,我国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②了解不同区域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和特点。

图2.12表明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生成条件。

5、灾害的严重后果

通过对案例③的学习,让我们了解:泥石流灾害给我国带来了严重后果,如摧毁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及矿山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合理的开发将会使我国泥石流灾害日趋严重。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通过读图2.13,掌握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

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通过对案例④的学习了解四川省、重庆市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严重区。结合图2、15分析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原因为:(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1 000米左右,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又是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地表结构不稳。

(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雨量丰沛,而且盆地边缘植被破坏严重。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了解以下知识:

(1)地质灾害不是单一发生的,前灾往往是后灾的诱发因素。小江流域的灾害链通常表现为地震—水土流失—泥石流的模式。

(2)地质灾害的链发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地震和暴雨会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②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

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

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

③摧毁耕地和建筑物

通过阅读图片,进一步了解以下内容:

滑坡、泥石流能摧毁交通干线、耕地和建筑物等,给人们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课下探究: ①如果你是一位筑路工程师,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修筑铁路和公路,简述为防止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要注意哪些因素?

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为山区制定一份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报告。

板书设计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2、时间分布特点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5、灾害的严重后果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关文章

  • 关于地质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探究
  • [摘 要] 近年来,地质灾害以其多样性.危害性和广泛性而逐渐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经过近几年来国家对于地质灾害的大力投入,在其防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想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还需要在许多方面付出积极地努力.笔者在此对地质灾害做出以下浅析. [关键词] 地质灾 ...

  • 超深基坑施工技术
  •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1.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 ...

  • 浅谈矿山常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 [摘要]由于我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个体非法.违规采矿现象依然存在,造成的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十分严重,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威胁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我国矿山常见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并建议性的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 前言 由于我国地 ...

  • 灾害地质学读书报告封面
  • 昆 明 理 工 大 学 读 书 报 告 学院 专业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2012年 11 月 <灾害地质学> 矿山常见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国土资源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将地质灾害分为12类.4 ...

  • 广西边坡变形观测报告
  • 2011 20 1370R 四四九厂2008年暴雨灾害恢复重建项目 (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 边坡稳定性监测报告 报告编号:结构(07)2011-009 南宁品新工程检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注 意 事 项 1.报告未盖本公司"检测试验专用章"无效. 2 ...

  • 马宏涛,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 甘 肃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论 文 题目: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形式与防治措施 学生姓名: 马宏涛 学 号:12312225 专 业:水文与工程地质 班 级:水文1231 指导教师:钱玲玲 2015 年 6 月 9 日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形式与防治措施 [摘要]我国矿山开采,由于开采技术 ...

  •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云国损坏[2003]292号 1. 适用范围 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和不同级别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在建和闭坑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3 本技术要 ...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 摘要: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的应用到社会生产中,人们改造自然能力日益增强.矿山开采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而矿山开采所造成的各种地质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浅析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提出明确的整改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Abstra ...

  • 小论文:浅谈地震灾害
  • 梁飘 学号:3120104320 地学院地质学12-1班 浅谈地震灾害 摘要: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地震对人类,对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本文主要介绍了地震的成因.类型.分布及地震所带来的危害,同时就地震的前兆和目前在地震的预测方面的努力表达了对未来可观前景的希冀.了解地震有关知识,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损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