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哲顾炎武[日知录]

顾炎武《日知录》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课本230页

补充:顾炎武是明清之际与王夫之、黄宗羲齐名的爱国学者,有屈原式的民族

气节,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屈指可数的“通儒”之一,其学术宗旨是“明道、救世”,

哲学思想以“实学”为主,崇实致用。

二、关于《日知录》

1、《日知录》的撰修

顾炎武,称亭林先生。六岁在家随母读《大学》,七岁入塾读书,后学识广博。

五十八岁时,《日知录》八卷本初刻,六十岁时商订《日知录》。《日知录》比较

集中表达了顾炎武的哲学思想,它是一种经世致用的书,顾炎武曾多次谈及《日知

录》的编撰是为了“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世”。在给友人杨瑀的信中,

说的就更为明白:“向者《日知录》之刻,谬承许可,比来学业稍进,亦多刊改。意

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也正因此,顾炎武把著《思

辨录》的陆世仪和著《明夷待访录》的黄宗羲引为同志。

2、《日知录》选(课本231页)部分译文及各段落思想观点

第一、二段

刘石乱华:刘渊与石勒在西晋末期八王之乱后起兵反叛。 清谈:不切实际

的谈论。 王衍:字夷甫,名衍,晋太尉兼晋军元帅,喜谈老庄,推崇何晏和王弼等人的玄学,

在他的倡导下,使当时浮诞之风越来越严重。后晋军大败,为石勒所杀,至死方悟“祖

尚浮虚”之祸国殃民。正是王衍所说的“吾曹虽不如古人,何若不祖尚虚无,戮力以

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矣”即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提倡浮华虚无,

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不至于弄到今天这步田地 。

樊迟: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中的重要人物,资质愚钝。司马牛:孔子弟子,多言而噪。

曹:辈。

顾炎武顺应了批判整个宋明理学的历史趋势,他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是以总结明

亡历史教训为出发点的。第一段话直指王阳明心学,顾炎武从根本上否定了心学,

认为心学“空谈误国”,而且把心学同魏晋清谈并提,认为其罪“深于桀纣”。于是顾

炎武着力剥下它的神圣外衣,指出心性之学过于茫昧,难于理解,有时可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甚至被导向神秘主义;而且讲心性之学往往追求一种空寂之境,堕入佛禅之学,于儒家明道、淑世的宗旨相去甚远。所以,心学是内释外儒之学,即心学并非儒学正统,它不符合孔孟之论,实际上就是老庄之学,是禅学,所以心学应当予以摒弃。第二段话,在顾炎武看来,不惟心学是内向的禅学,而且以“性与天道”为研究对象的整个宋明理学也不免流于禅释。

第三段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保卫国家,是君和臣这些吃肉的人谋划的事情;保卫天下,即使是处于低贱地位的一介匹夫也是有责任的。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亭林先生以亡一姓为亡国,亡礼教为亡天下,而放纵清谈之学便为亡天下之举,也应对亡国负责任。顾炎武一生始终以“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际”为怀,以“救民水火”为己任,这对一个地主阶级思想家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更迭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此段结论,后世学者将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四段

继续批判宋明清谈误国。

第五、六段

君子博学于文:君子应该广博地学习和研究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知识成果。 冯道(882-954),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五代四朝宰相,好学能文,主持校订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

第六段除前两句翻译: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

顾炎武主张博览群书,且关注社会现实,注重实地考察与社会交往。顾炎武学风为崇实致用。崇实即摒弃“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之以“修己治人之实学”;致用即不惟学以修身,而且更要经世治民。并且需要处理好充实与致用的关系,顾炎武强

调“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圣人之道”。

课本233页讲得很清楚,“学”不仅是博览群书,还包括实地考察与社会交往;“文”不仅仅指文献,还可是古今各种制度、文献、各地风俗、人情、天文、地理等等。在礼、义、廉、耻的国之四维中,顾炎武尤其看重“耻”德为立身处世之本。在他看来,人之堕落、人性的异化主要是因为人不能守住“耻”德,一个人没有了廉耻之心便不可能做到礼让、行义和廉洁,“耻”是“礼”、“义”、“廉”的基础和前提,是低限度的德性。而且,当时王学末流空谈玄虚而不实践,一些人连最基本的德性也不能坚守,社会风气败坏不堪。顾炎武尤其主张“行己有耻”,试图让人们守住底线道德,改善社会风气,也就是救民、救世。

三、顾炎武《日知录》之评述

顾炎武一生重实学,致救世,不仅学问广博,而且人格高尚。其《日知录》更是以“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世”为要求,集社会政治思想、经学思想、史学思想、文学思想、务实学风为一身的巨著,影响深远。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