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公共管理复习整理

第一章 公共管理学导论

第一节 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的含义——研究公共组织依法运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

准确把握公共管理的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政府是当然的主体,且居

与核心地位,但政府不是唯一的主体。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各种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指那些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要

求的实务。

3、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

4、 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使公共组织具备了影响和支配社会成员行为

的强制性力量。

5、 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二、公共管理的特征?

1、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利益取向的公共性。二是公共参与性。

2、公共管理本质的服务性;公共管理的服务性就是,公共管理所有活动的价值取向都是服务与整合和优化一个社会中的资源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的这样的目标。

3、公共管理的合作共治性。公共管理推动治理就是要推进和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

三、公共管理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私人管理与公共管理;

相似点:都属于管理的范畴,构成要素的和职能基本相同。

两者差别主要表现在:1、管理的目标不同;2、资源基础不同;3、责任机制不同;4、人事管理制度不同;5、受政治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

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在西方,最早对“行政”做出解释的是美国第28人总统的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论文《行政学研究》,1925年法国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约尔在其论著《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中从一般管理的角度对“行政管理”做了介绍。(一般管理学派)。

公共管理与政府管理;政府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强调的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管理,可

以称之为政府管理。

四、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主体就是社会公共组织。

社会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公法人组织。公共组织主要有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的公共组织两种类型。

政府组织;——是典型的公共组织,现代政府作为全体公民共同利益的代表,是通过法定的公共程序产生的,其权力来源于人民,并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同,因此,政府管理具有合法性。 政府的管理职能:政府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非政府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组织。其特点: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

五、公共管理职能?

1、进行社会管理;2、保持经济稳定与发展;3、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4、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5、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

六、公共管理过程

公共管理过程的主要内容;管理职能。

公共管理划分为六项职能,即四个过程职能——计划、领导、组织、控制,两个综合职能——决策与创新。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公共管理学在西方的兴起

西方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美国第28人总统的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论文《行政学研究》一文,提出许多重要观点,建立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行政学。威尔逊也因此被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和鼻祖。在百余年的发展、演变历程中,作为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行政学经历了三次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再到公共管理学的三次重大突破。

公共行政学;1、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基础是由威尔逊和马克斯·韦伯奠定的。公共行政学的传统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2、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度(科层制)理论构成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另一个思想基础。《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3、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形成的标志是1926年在美国出版的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怀特的《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威洛比的《公共行政学原则》

新公共行政学;20世纪60年代,由沃多尔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派,提出了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强调好的管理、效率、经济和社会公平,认为民主和公平彩是公共行政真正的

价值规范基础。主张研究与社会环境、公众、政策、政府及其官员相关的问题,并要求采用新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学。生产于20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是有特定的社会背景的。(公共管理学的兴起的社会因素:1、公共财政的压力。2、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全球化带来的压力。3、公共物品品质的压力。4、社会管理的压力。)

二、西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1、研究领域的加深与拓宽;2、研究重点的转移;3、新策略、新方法的不断引进;4、在争论中不断发展。

三、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在中国公共管理学是在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发展而来的。

第三节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征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别在于它的特殊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2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二、公共管理学与主要相关学科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公共管理学与政治学的管理;公共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公共管理学与公共政策学的关系;公共管理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关系。

三、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把握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适当平衡;2、有助于推动政治体制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进程;3、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 案例分析法;——最早应用与医学教学。

2、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比较,找出其中

的共同点、本质或者规律性的东西。

3、 系统分析法;——是指它根据客观事务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

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结构与功能、整体与环境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

作用,最终求得优化整体目标。

4、 试验分析法;——是指通过设计模拟试验,将事物的各种因素、发展过程再现出来,以

找到这种事物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有用数据及面貌。最早来源于自然科学。

5、 实践抽象法。——是指对公共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些较为定型化的操作程式或思考方

式加以总结、概括和抽象,最终形成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论的方法。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

第一节 当代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背景

一、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发展的动因?

1、 西方国家陷入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经济滞胀、严重的福利病、政府失灵

2、 科层制陷入严重困境;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是一种被马克斯·韦伯称之为科层制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有:权力集中,层级分明;官员照章办事、循规而行;官员行为标准化、非人格化;运用相对固定的行政程序来实现既定目标。

3、 社会问题与政府失灵。

二、我国公共管理发展的深层因素?

1、利益结构多元化;2、经济生活市场化;3、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

第二节 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变迁

一、早期公共行政管理思想

西方早期公共管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公共管理思想;马基雅弗利的公共管理思想;洛克的公共管理思想;卢梭的公共管理思想;密尔的公共管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西方第一位研究行政管理,代表作>被称为“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07/04单选

马基雅弗利--------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代表作>,认为国家的职能有政治实

利、国家安全、社会福利三个方面。

洛克-------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鼻祖和近代分权学说的创始作者,代表作有>。首

次将行政权与立法权区分开来。

卢梭-------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和平等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代表作>。 密尔-------是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

二、传统行政管理理论

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1、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来自于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他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即靠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的传统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的超凡权力和理性——法律规定的法定权力。

2、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

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他于1887年发表了《行政学研究》一文,明确提出了应该将政治与行政分开,把政策的制定与严格执行政策的行政任务分离。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威尔逊也因此被后人认为是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形成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也被称为科学管理时期,主要特征就是运用

企业管理的理论来研究公共行政问题。

2、 成长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也被称为行为科学时期,是运用管理中的行为

科学理论来研究公共行政问题。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出版了《人类动机理论》,提出了需要层次论。麦格雷戈从人性评价角度提出了X 、Y 理论。

3、 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也被称为现代管理时期,主要特征是,大量新流派、

新理论和新方法出现,围绕政府管理问题的解决而交叉融合,为政府管理研究的突破奠定了基础。综合发展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演变,又可以将其划分三个阶段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

三、当代公共管理学发展的主导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以人的自利作为出发点,来解释政府部门普遍存在的官僚作风、政府管理出现偏差以及由政府行为导致社会资源浪费的原因,公共选择理论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詹姆斯·布坎南是创建人,并于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2、政府失效论——政府失效论认为,政府失效既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从需求方面看,对政府提供服务的需求存在被夸大的状况。从供给方面看,政府活动的供给也受制于确定和度量产出的困难,单一的生产来源,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终止政府活动不成功的机制等,导致政府失效。寻租活动就是现实中政府失效的具体表现

3、交易费用理论、

4、 新管理主义理论:包括(1)企业再造理论;1993年,美国迈克尔·哈默和杰姆斯·钱

辟《再造企业——工商管理革命宣言》一书,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是指为了

取得业绩的革命性进步,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

(2)虚拟企业;——是指不同地区的现有资源迅速组合成为一

种没有围墙、超越空间约束的企业模式,它是依靠电子网络手段的联系,实现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并能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

(3)团队精神——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二相互协作、

尽心尽力的意志。

(4)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营造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

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有机的、扁平化的组织。这类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精神,是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组织成员拥有共同的愿景。2、组织是由多个创造性团队组成的。3、组织的边界被重新界定。4、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5、成员家庭与失业之间的平衡。6、领导者角色更换。

第三节 公共管理的实务发展

一、公共管理在英国的实践探索

英国的行政改革;雷纳评审;部长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新方案;下一步行动方案;公民宪章运动;竞争求质量运动;英国公共管理实践探索的方向。

二、公共管理在美国的实践探索

奥斯本和盖布勒的《改革政府》;政府改革计划。

三、公共管理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实践探索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政府改革的共同特征;新西兰改革的原则和做法。

四、公共管理的实务特征

第四节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

公共管理社会化;公共管理国际化;公共管理政策化;公共管理可持续发展化。

社会化:表现为公共管理将主体中心主义转化为客体中心主义,把权力中心主义转化为服务中心主义,把效率中心主义转化为成本中心主义,把个体利益中心主义转化为公共利益中心主义。

国际化:表现为管理思想、管理文化、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国际化。

政策化:表现为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放宽管制、公共服务社会化

可持续发展化:首先体现在政府决策上,促进公共决策的前瞻性

其次是在公共组织的权力真空和职责真空将会有效地避免

最后还体现在生态环境的变化上

第三章 公共部门的角色

第一节 公共管理者角色

公共管理者的一般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维护者的角色、代理者的角色、治理者的角色、关爱者的角色、模范者的角色、平衡者的角色。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

第二节 政府的角色

一、政府部门及其角色

政府部门的含义——狭义的政府部门主要是指中央和地方行政部门,也称为行政机关;而广义的政府部门则是指包括行政部门、立法部门、司法部门在内的一切政府机构。

政府的角色:1、自由放任主义--------亚当·斯密认为越小的政府越是好政府 主张政府少干预,让市场机制自身去干预

2、国家干预主义--------强烈反对自由放任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出现,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

3、新古典主义-----------重视市场的作用 市场力量的角色应最大化,政府角色应最小化。

二、市场缺陷与政府的经济作用?1、市场失灵问题;2、社会公平问题;3、经济稳定与发展问题。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运行成本较低的制度,可以较好地完成大部分社会资源的配置。但是,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在有些情况下,它也会丧失社会资源的配置功能,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市场失灵。

三、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职能:1、纠正市场失灵、2、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促进社会公平、4、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

1、 提供经济运行的基础框架;

2、 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

3、 协同和解决团体冲突;

4、 维护竞争;

5、 保护自然资源;

6、 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

7、 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8、 促进社会公平;

9、 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

三、政府功能定位的变革与履行职能的方式的选择

政府功能定位的变革;

政府履行职能的方式选择:——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履行职能的方式主要靠计划和命令,在转型发展时期依靠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

传统类、创新类、先锋派类。

四、政府失灵与应对政府失灵现象;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行动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者政府不公正地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行为。 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应对措施: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1) 公共决策失误

2) 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3) 公共政策的失效

4) 政府部门扩张的内在动力

5) 政府的寻租活动

应对措施:1) 通过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

2) 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

3) 进行宪制改革等办法来限制国家权力的增长

4) 通过税制选择、平衡预算、税收支出的限制和货币政策办法来减少福利国家的损失

政府失灵理论与我国政府角色的选择?

政府失灵现象在我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改革,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首先,要转变观念,市场会失灵;政府同样会失灵,政府不是全能政府,而是有限政府。其次,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打破垄断,

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政府管理改革,提高政府机构的运作效率。最后,还要加强政府法治及监督制度建设,使政府行为法制化,实行决策、执行和监督的职能分离,形成新的权利制衡制,遏制寻租行为。

第三节 公共企业的角色

一、公共企业概述

公共企业的含义——指政府凭借所有权、财政参与或管理条例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施加支配影响的企业。

公共企业存在的原因(建立公共企业的原因)

1、维护国家利益、2、纠正市场失灵、3、促进公平与福利、4、推动经济发展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公共企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大都奉行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国家干预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二、公共企业的弊端和民营化背景

公共企业的弊端;——由于经营目标的多元化,经济效率低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共企业的通病。

公共企业民营化的历史背景

三、公共企业改革探索

民营化改革有三种主要方式:第一种是以产权改革为主,把公共企业全部转让给私人企业;第二种是产权与经营机制改革相结合,通过股权多元化和社会化,改变经营机制;第三种是以经营机制改革为主,在不改变产权性质的前提下,大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以法国为例。1、政府对公共企业的监督;——(多选)在法国,政府对公共企业的监督是全方位的,通过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会议监督等。2、政府与公共企业关系合同化。

第四节 非政府公共部门的角色

一、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含义;——指政府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并向社会提出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部门。(“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免税组织”“民间组织”“公民社会组织”)

非政府公共部门的特征?

非政府公共部门存在的依据?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必要条件;

3、解决和弥补市场和政府的双失灵问题;4、有效弥补契约失灵现象;5、强化社会的监督管理。

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分类。

二、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兴起和发展

非政府公共部门兴起的原因;

非政府公共部门作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组织体系,为什么能得以兴起并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呢?原因组要有以下:1、历史渊源;2、法律基础;3、“失灵”问题;4、社会的多元化。

非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优势。1、创新能力强;2、弥补“公正的遗憾”;3、风险承受能力强;

4、便于社会沟通。

三、非政府公共部门与政府的关系

由于各国政权性质、法律制度、分权程度、发展状况、社会异质程度等方面不同,非政府公共部门与政府的关系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地讲,非政府公共部门同政府的关系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1、对立的,互不信任的关系;2、是非政府公共部门自行其是,不与政府发生关系;3、非政府公共部门对政府有依赖关系;4、二者为合作伙伴关系。

非政府公共部门方面;1、直接提供公共服务。2、监督政府。3、监督市场。4、促进公共政策的发展。5、维护良好的价值取向。6、促进积极的公民精神和扩大社会参与。

政府方面;1、委托公共事务。2、提供经费资助。3、税收减免。4、法律约束。5、监督管理。

四、非政府公共部门的营运管理体系

非政府公共部门营运管理体系的构成(体系); 1、使命确定与战略规划管理;2、组织与决策管理;3、营销管理;4、经费管理;5、人力资源管理;6、绩效评估。

五、我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

我国非政府公共部门的界定;

我们根据组织性、非营利性、公益性这三大特征,把中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划分为五大类:

1、 政治团体组织。

2、 准行政组织。指由政府设立,虽不属行政序列但却拥有行政职能。在国外被称为“第四

政府”。在我国准行政组织主要包括三种:一是隶属国务院的准行政机构,如中国纺织总会、国家气象局、地震局、证监会等。二是隶属部门的准行政机构,如隶属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国家专利局”、隶属国家工商总局的“国家商标局”等;三是行政性行业组

织。如中国贸促会等。

3、 非营利性事业单位。

4、 各种官办或民办的具有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和社会中介。

5、 各种官办或民办的、为城市和农村社区提供各种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组织。

我国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基本特征:我国非政府公共部门具有半民半官性,如果用更直接的话去表述的话,就是“政府领导的非政府公共部门”。这一特点突出地体现在它的双重管理体制上。(双重管理,就是说我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有两个“婆婆”,即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机关。

我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分类;我国非政府公共部门的活动及其作用;我国非政府公共部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四章 公共管理的责任与伦理(不是重点)

第一节 公共管理责任

一、公共责任的界定——所谓公共责任主要是指政府及官员对普遍公众及社会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公共责任本身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公共部门对社会的责任。二是指公共部门内部的责任。

二、公共责任的内涵

一般来说,百姓心中对政府的要求至少包含六个含义:回应;灵活;能力;公正;负责任;诚实。它们构成公共责任的主要内容。

回应——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众的需求做出反应的速度与程度。

灵活——灵活性也是有一个度,这个度是财政与公众多样化需求间的一种平衡。 能力——制度创新是提高政府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标志。

公正——是指公共部门的行为要遵守正当的法律程序。

许多国家用行政程序来明确规定政府运作的流程。在我国政府的实际工作中有:第一,告知程序。第二,异议程序。第三,期限程序。第四,政府内部程序。

负责任——公共部门要对公众负有责任。

诚实——诚实的含义之一就是诚实守信。另外一层含义是廉洁自律。

三、公共责任保护机制存在的根源;

公共责任保障机制——通过各种力量与制度来监督、控制政府及雇员,确保政府的行为有利于普遍大众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少数人利益或牺牲大多数公民的权益,确保政府回应、公正、

灵活、诚实、负责和能力的要素实现。

公共责任保障机制可以划分为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两种形式。

四、实施公共责任保障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通过在政府内部建立机制实现公共行政责任的监督。

内部监督机制有三种形式:1、官僚制与规则程序;2、专职监督机构,如审计监督、财务监督等;3、部门间的监督,主要指立法、司法、行政三者的互相监督。

外部监督机制——是指通过公民与政府的互动过程来实现公共行政责任的监督。 公民的监督权主要有选举权、批评建议权和举报申诉权等。

第二节 公共管理伦理

一、公共管理伦理概述

公共管理伦理——就是用以规范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以保障公共管理事业的公共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事业目标的价值准则体系。

公共管理伦理与个人伦理的不同性质。

公共伦理与个人伦理的区别:

1、主体不同——公共管理伦理的主体是公共管理系统或是公共管理者,而个人伦理的主体则是个人。

2、影响不同——公共管理伦理的影响力比个人伦理大。

3、评价标准不同——公共管理伦理是看公共管理系统的实际功能和作用,而个人伦理评价主要看其行为的动机与效果的善恶。

二、公共管理伦理的取向

公共管理伦理的取向(遵守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名公共管理者有哪些伦理的原则应当遵守呢?美国公共行政学在1994年修订的《公务伦理法》中提供了一个名群众的界定。

1、 为公共利益服务

2、 尊重宪法与法律

3、 树立社会典范

4、 促进组织的伦理化建设

5、 追求卓越的专业能力

三、理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要素

四、伦理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1、 伦理的管理导向功能;—是指伦理对组织整体和组织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

作用。

2、 伦理的管理凝聚功能;

3、 伦理的管理激励功能。

第三节 权力与责任的平衡是公共管理中最重要的伦理

一、权力和责任的界定

权力的含义——就是权力主体凭借利用一定的资源对整体进行价值控制而使客体服从主体,以实现主体意志、目标或利益的能力及影响力。

权力的特点;——1、服务性;2、社会性;3、约束性;4、政治性;5、独立性;6、综合性;

7、工具性。

二、责任的含义;公共责任的分类;1、客观责任。2、主观责任。

三、权力与责任平衡中的伦理

公共权力的“悖论”;——1、是指公共权力“公属”和“私掌”的分离。2、是指公共权力“善”的目的和“恶”的可能的矛盾。

权力和责任的平衡——悖论的解决。

对公共权力的一种最基础性的控制与约束就是对其课以相应的责任,使得权利与责任达到平衡。

三、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弱化及其救济

公共管理中伦理弱化的表现;1、组织结构的非理性和官僚主义。2、腐败的存在。 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影响;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影响:

1、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表现在政策执行走样、行政效率缓、政府陷入权威危机、公众对政府越来越不信任

2、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对社会道德风气、经济建设、社会安定都有极大的影响

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根源;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救济。

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根源及救济对策?

根源:理论导向的错误 实践轨道的偏离

救济:(1) 加强公共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2) 强调公共管理的伦理立法

(3) 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力度(主要包括:加强和改善法律监督,加强公共管理监督和党内监督,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道德建设。)

第五章 公共政策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述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公共政策的概念——可以被理解为国家机关、政党和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的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方法、办法、条例的总称。

“公共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

公共政策的特征;——政治性(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合法性、强制性、民主性。

公共政策的分类:1、按政策制定的主体划分: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

2、按政策对社会和人们的影响划分: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再分配政策。

3、按内容划分: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4、按领域划分: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政策、对外政策。

二、公共政策体系

公共政策体系的含义——是指政策元素之间以及不同政策单元之间相互联系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公共政策体系的特征: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开放性(是政策体系运行状态的基本特征。)

公共政策体系的功能;1、自我维护功能;2、综合治理功能;3、整体功能最大化。

公共政策运作规律——是指公共政策在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公共政策的运作规律包括:

1、 公共政策 (正效力作用规律、负效力作用规律、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化规律)

2、 公共政策 (主导群体优先规律、损益补偿规律、多数满意规律)

3、 公共政策生命周期规律

三、中国公共政策的发展

中国公共政策产生的历史渊源;市场经济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公共政策从政治学和公共行政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时期。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一、公共政策的主体

官方的公共政策的主体;非官方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的主体包括:

1、官方的公共政策的主体:1、立法机关(在我国主要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记忆常务委员会)、2、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各国的政策执行机关。)、3、法院、4、政党(我国实行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2、非官方公共政策主体:非官方:利益集团、个人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

公共政策制定的含义和特征;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制定者根据国家和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使其转化为政策规范的过程。特征——权威性、选择性、主导性。

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1、议程设立。2、方案设计。3、方案选择。4、政策合法化。 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模式;★

1、 公共政策决策 :(1)经验决策模式、

(2)理性决策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

(4)渐进决策模式、

(5)综视决策模式

2、公共政策决策模式 :政治系统决策模式、功能过程决策模式、制度程序决策模式、公共选

择决策模式、追踪决策模式)

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公共政策的制定规则。

一、 公共政策的实施

政策执行;政策评估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

一、 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和意义

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公共政策分析要素;公共政策分析的意义。

二、 公共政策的原因和效果

公共政策的原因;

公共政策的效果: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主要效果与从属效果,显性效果与潜在效果。

三、 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系统分析模式;内容——过程分析模式;信息转换分析模式。

四、 政策分析的过程与方法

政策分析的过程;政策分析的方法。

第六章 计划与决策

第一节 公共计划

一、 公共计划概述

计划的含义;计划的类型;计划的作用;公共计划的任务。

二、 公共计划的程序和原理

公共计划的程序;公共计划的方法;公共计划的原理

三、 计划目标

计划目标的含义与性质;目标的作用

第二节 决策

一、 公共决策的概述

公共决策基本含义和意义;公共决策的类型;公共决策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二、 现代公共决策组织体系的架构

公共决策中枢系统;公共决策咨询系统;公共决策信息系统;公共决策的审批控制系统。

三、 公共决策过程

决策原则;决策过程;决策方法。

第三节 战略管理

一、 战略与战略管理

战略的概念和特征;战略管理的概念和特征;公共组织战略的特殊性。

二、 公共部门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三、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的一般过程;公共部门战略计划制定;公共部门战略框架。

四、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主要过程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过程;战略实施的原则;战略实施的内容;战略评价。

五、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与改进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中的问题;公共部门战略问题的改进。

第七章 领导与激励(不是重点)

第一节 公共部门的领导即素质

一、 领导的概述

领导的含义;领导者职能;领导的权力;领导者的形象;领导者的修养;未来的领导者。

二、 公共领导的含义及类型

公共领导的含义;公共领导的类型。

三、 公共领导体制

公共领导体制的类型;行政首长的领导方式;中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四、 公共领导者的素质

政治思想;品格作风;专业知识;管理能力。

第二节 公共部门中的领导理论

一、 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者与非领导者;有效的领导者和无效的领导者;领导者的六种特质。

二、 领导行为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挫折理论;强化理论;不成熟——成熟理论;冲突调节理论;行为效果理论。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第三节 公共部门领导的沟通与激励 领导权变理论 途径—目标领导理论 赫塞-布兰查领导模型 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 支持关系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一、 沟通概述

沟通及沟通的类型;沟通的渠道;沟通的过程;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沟通方法。 二、

三、 公共部门领导的沟通 公共部门领导的激励

激励的概念;激励的原则;激励的方式。

四、

第八章 组织和控制

第一节 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概述

组织的含义;组织的职能;公共组织及类型;公共组织的特性;

二、组织结构及其设计

组织设计的要素;传统组织设计;

现代组织设计:团队型组织,矩阵(项目)型组织,内部自治单位,无边界组织,网络型组织,学习型组织。

三、政府再造

政府再造;政府再造的战略;创建高绩效公共组织;构建无缝隙组织,提供无缝隙服务。

第二节 公共管理控制

一、 控制概述 公共部门领导的用人艺术

控制的含义;控制的必要性;控制工作的原理。

二、 控制的类型与要求

控制的类型;有效控制的要求。

三、

四、 拟定控制标准;评定管理成效;采取纠正措施。 控制方法

预算控制;比率分析;审计控制;统计控制。

第三节 公共管理协调和监督

一、 公共管理协调

公共管理协调的含义;公共管理协调的作用;公共管理协调的类型;公共管理协调的机制;

公共管理运作过程的协调关键是沟通。

二、 公共管理监督

公共管理监督的含义;监督的种类;监督要素;依法监督的重要意义;公共管理监督的方式。

第九章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第一节 绩效评估与公共管理

一、 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绩效评估

二、 绩效管理

公共绩效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绩效管理的含义。

三、

第二节 绩效评估的价值标准和方法

一、 公共部门绩效价值标准体系 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4E 标准体系;综合平衡计分卡;最佳实践的标杆比较。

二、 公共管理评估的指标

量的指标;质的指标;绩效指标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三、 绩效评估的方法

公共绩效测量;公共绩效的评估方法。

四、

第三节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实践与发展

一、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公共部门绩效考评实施

美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实践;英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二、 成功绩效管理的制度安排

分权化;责任机制;公民(顾客)导向;结果导向;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电子化政府。

三、 中国公共管理活动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公共管理绩效评估困难的原因;解决公共管理绩效评估问

题的对策。

第十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及其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性质。

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福利人事阶段,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比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四、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五、 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

外部因素;内部因素。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公共特征。

二、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特征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三、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特征

国家公务员的管理机制;国家公务员的保障机制;国家公务员的监督机制。

四、 加强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

加快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和科学化;合理计划各级党委与政府的人员管理权限;转变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本位观念;健全公务员制度运行机制,提高公务员素质;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

第三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 公共人力资源开发

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及其特点;公共人力资源开发新观念的树立。

二、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人力资源规划;选拔与使用;激励与保障;教育与培训;配置与管理。

三、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新走向

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化走向;人性化管理;分权式管理;公共人力资源使用和增值并进;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

四、 公共组织创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公共组织创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公共组织需要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组织需要创造性的人力资源管理

五、 建立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公共组织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国产畅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策略;建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责任制和绩效测量制。

第十一章 公共财政管理(不是重点)

第一节 公共财政管理概述

一、 公共财政的含义与特征

公共财政的含义;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财政管理的特征

二、 社会公共需要层次与公共财政

社会公共需要的需要

三、 公共财政的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第二节 公共财政管理

一、 公共财政管理的内涵

公共财政管理的含义;公共财政管理的任务和原则;公共财政管理的内容;公共财政管理的手段。

二、 公共财政管理的目标

构建良性循环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建立有效保障公共财政收入合理增长的机制。

三、 公共财政管理内容

国家预算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税收管理;公共财政投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

理。

第三节 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设

一、

二、 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发展的改革历程

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改革阶段;分税制改革;分税制的含义,分税制的基本内容。

三、 我国公共财政改革与建设构想

公共财政理论对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启示;我国公共财政改革与建设要解决好几个问题;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

四、 公共财政应急机制的构建

公共财政应急职级的构建目标;构建公共财政应急机制应采取的措施;公共财政应急机制能力建设应考虑的方面。

第四节 政府采购

一、 政府采购的含义与特征

政府采购的含义;政府采购的特征

二、 政府采购原则

公开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效率性原则;适度集权的原则

三、

四、 政府采购的现实意义 政府采购的方式

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其他采购方式。

五、 政府采购程序

采购需求的确定;采购活动的准备过程;政府采购的执行过程;政府采购的结果与反馈。

六、 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对策。

第十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政府

第一节 公共信息概述

一、 信息的基本知识

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形态;信息的特征;信息的功能;信息处理。

二、 公共信息的含义与特征

公共信息的含义;公共信息的特征

三、 公共信息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公共信息管理的任务;公共信息管理的内容;公共部门加强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四、 公共部门加强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措施

公共部门加强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技术方法;公共部门加强信息资源管理的措施。

五、 信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信息对公共管理者的影响;信息技术对公共组织的影响;信息对公共对策的影响;信息对公共管理方法的影响;信息对公共管理公文的影响。

第二节 互联网技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一、 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的冲击

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信息化对传统意义的国家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 互联网技术为公共管理变革提供新契机

公共管理环境的优化;公共管理价值观的重塑;公共管理技术的创新。

三、

四、

第三节 电子政府

一、 电子政府的概念及发展 网络社会公共管理发展的条件和对策 中国公共管理迎接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电子政府的概念;电子政府概念的发展

二、 建立电子政府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政府信息化的发展阶段与过程;世界各国政府信息化发展过程;建设电子政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四节 中国实施电子政府的策略选择

一、

二、 中国实施电子政府战略的急迫性 中国电子政府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子政府发展概况;中国电子政府必须改善的地方。

三、

四、 在中国实施电子政府的先决条件 中国实施电子政府的策略选择

中国电子政府的公共管理目标;实施电子政府的计划安排;电子政府的工程规划;构建我国电子政府的对策。


相关文章

  • 自考专科需要多久?自考大专零基础能过吗?
  • 自考专科需要多久?自考大专零基础能过吗? 自考专科需要多久?自考专大专零基础能通过吗?很多准备报名自考的学生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担心自己花了时间却没有得到任何收获,但其实真正了解过会发现自考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难. 一.完全自学时间久 如果你是纯粹自学,根据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对于自考政策了解程度以 ...

  •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一)]总复习一
  •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一)>总复习一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信息.财务信息.财务报表 一.财务报表-提供财务信息的重要工具 1.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编制财务报表是其最终程序.(单选) 2.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主要原因 二.信息 (一)信息的定义及三个要点(一般了解) (二)数据的含义.数据和信息的 ...

  • 自学考试个人鉴定范文
  • 我觉得,自学考试的文凭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终点,而是我们走向新生活,寻求更高发展的新的起点.我们应该以自考文凭为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知识境界继续攀登,并以此作为回报社会的资本和依据,为维护公平与正义做出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贡献! 通过这几年认真学习自考课程,我开始更加关心时事政治,对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 ...

  • 自考毕业生自我鉴定
  • 自我鉴定:   你哪年开始自学考试学习的?遇到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特别可以详细写一下你如果碰上了学习与工作,或学习与家庭的矛盾时你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学业的.通过这个过程你的体会是什么?比如锻炼了自己的意志,获得了知识,学到了学习的方法,结识了朋友,对工作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等等. 自我鉴定 ...

  • 自考-儿童发展理论复习整理(陈老师)
  • 儿童发展理论复习提纲和练习 第一章 绪论 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变化的关系: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 发展理论的任务: ...

  • 自考人力资源本科--高级实验复习资料20**年.1
  • 1高级实验答题攻略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过程模型 1. 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整体规划. (明确企业的战略决策,是什么样的产品组合.市场组 合.竞争重点在哪儿,市场区域范围) 2. 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评估.主要对人员的数量.质量.层次.结构进行评估. 3. 在 对人力资源进行评估的基础上 ...

  • 20**年考研:自考生考研需要注意的事项
  • 2017考研:自考生考研需要注意的事项 自考生就是参加自学考试,按照所规定的大纲要求进行自学,然后参加国家教育部自考委进行命题统考的学生.自考生考研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大家来跟小编了解一下吧! 一.自考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有两种情况: 本科毕业和专科毕业.自考本科毕业生不论是否取得学位都能报考研究生 ...

  • 福建自考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二
  • 福建自考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二 21.ISO9000族:由ISO/TC176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TCl76指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目前,这些标准包括:IS09000至IS09004的所有国际标准和各分标准:ISO10001至ISO10020 ...

  • &#215;&#215;自修大学招收高教自考大学本专科生招生简章
  • 受中共××省委表彰的专门从事自考教学的大学,历次均获省教委、省考委表彰的“先进集体”从全川主考院校中精选具有丰富自考教学经验的教师优化组合成最佳师资阵容,切实帮助学员在学好的基础上考好,有志青年“自学成才的摇篮”已培养高教自考生三十多万名。 ××自修大学是专门从事高教自考教学的高等学校。创办历史长、 ...

  • 函授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 通过三年的函授学习和社会实践是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个过程,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思想认识方面:本人在函授期间,能认真学习学院开设的《人格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对各种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有了较系统的了解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