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

一、简介

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三、禁忌症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

五、操作步骤

(一)施术前准备

1、药物:

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 验和地域的特点在

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二)施术方法

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 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 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 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

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三)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四)贴敷时间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2、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3、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4、贴敷部位: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5、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 的脱敏胶布固定。

六、施术后处理

1、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 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2、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七、注意事项

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孕妇、幼儿慎用。

3、颜面部慎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4、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5、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

6、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C ,以免烫伤。

7、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8、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9、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10、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八、其他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对贴敷期间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并应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同时,此疗法的使用要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流程图


相关文章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嗽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 发表时间:2014-6-26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4期供稿   作者:徐静 热沙来提 [导读] 中医认为,小儿咳嗽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正气不足,感受外邪,侵犯肺脏,导致肺失宣降,发生咳嗽,因此治疗时也当扶正与祛邪同时兼顾. 徐静  热沙来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科大学附属中医 ...

  • 针灸治疗学论文
  • 浅析穴位敷贴疗法 摘要:穴位敷贴疗法是结合穴位与药物作用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它是将中药配制成丸.散.膏等剂型,直接贴敷于穴位,利用中药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该疗法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防治肺系疾病的"三伏灸".中医学认为,各种 ...

  • 中医适宜技术
  • 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quo ...

  • 护理方案附录2
  • 附录2: 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 1. 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 2. 护理评估 (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 3. 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 4. 耳部75 ...

  •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
  •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简介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是针灸推拿科下设的治疗室,采用中医特色治疗,坚持以针刺.推拿传统技术优势为基础,结合现代间断医学的发展,通过各种非药物疗法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失眠症.肩周炎膝关节炎等进行治疗,中医综合治疗 ...

  • 浙江省中山医院五大科室联合推出特色疗法优惠活动·都市快报
  • 浙江省中山医院五大科室联合推出特色疗法优惠活动 2016-11-24 铺灸 穴位注射 本版图片由省中山医院提供 治疗效果到底好不好?请你自己去体验 今起可通过"浙医在线"公众号或快报健康热线报名 记者 谢谨忆 通讯员 汤婕 中医博大精深,除了中药汤剂之外,还有很多特色疗法,但是很 ...

  • 肺癌的治疗与护理
  • 肺癌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主讲人:陈美玲 常见证候要点 一.肺脾气虚证:久咳痰稀,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腹胀纳呆,浮肿便溏.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 二.肺阴虚证:咳嗽气短,干咳痰少,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口渴.舌赤少苔,或舌体瘦小.苔薄. 三.气滞血瘀证:咳嗽气短而不爽,气促胸闷,心胸刺痛或胀痛,痞块疼 ...

  • 1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舌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 ...

  • 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
  • 中 医 药学报2013年第41卷第5期 V01.41,No.5,2013 Acta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ology 痛苦和经济负担.中医采用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疗法,使用舒筋健骨汤熏洗,通过温热刺激使腠理开放,患部血管扩张,使药物被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吸收分布至全身,从而 ...

  • 胃脘痛不同证型的中医辩证施护
  • 胃脘痛不同证型的中医辩证施护 张 瑶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730020 [摘 要]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中医胃脘痛可见于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系统疾病.是一种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胃脘痛常容易因受凉.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因此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