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定义界定问题分析

恐怖主义定义界定问题分析

作者:田溪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5期

【摘要】如何给恐怖主义下定义是一个困扰国际社会几十年的问题,其成因复杂,很难把握其特点,所以不容易被人们正确认识。本文首先对恐怖主义的一些经典定义进行考察研究,把握其总体特点,而后对恐怖主义的本质进行抽象概括,总结出恐怖主义的核心三要素,最终得出恐怖主义的定义以及界定恐怖主义的方法。

【关键词】恐怖主义;核心三要素;界定

一、对恐怖主义定义的总体认识

定义是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特点的精确表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联合国就陆续制定一系列专门惩治恐怖主义暴力的公约和议定书,这些公约和议定书都没有对恐怖主义下一个完整的定义。2000年,联合国大会设立的特设委员会开始草拟《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恐怖主义局势。可是特委会仍旧面对了一个困扰国际社会几十年的问题——如何给恐怖主义下定义。对恐怖主义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国际反恐合作便无从谈起。以下是对一些恐怖主义定义的考察研究:

美国学者Walter Laqueur 认为:“恐怖主义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对无辜人们非法使用暴力。”[1]

著名的荷兰学者艾利克斯.斯基米德(Alex Schmid)在研究了109个定义之后将其中16个要点概况出一个非常详尽的定义。这16个要点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暴力(83.5%)、政治性(65%)、对恐惧感的强调(51%),最终他认为:恐怖主义是(半)秘密的个人、集团或国家行为者,出于特殊的或犯罪的或政治的原因,通过反复的暴力行为导致忧虑的方法。同暗杀相对照,它实施暴力的直接目标并不是它的主要目标。暴力的直接牺牲者通常是任意选择的目标(机会目标),或者是从目标人群中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或先祖能够学的目标。这些目标成了信息的发生器。在恐怖主义者(组织)、收到危害的牺牲者和主要目标之间,以恐吓和暴力为基础传达信息的过程,是要操纵主要目标(观众),使之成为恐怖的目标、要求的目标或注意的目标,而这些取决于它的主要要求是胁迫、强制还是宣传。

英国1974年的反恐怖法案是这样说明恐怖主义的:基于政治目的使用暴力,旨在使公众或公众的一部分处于恐怖之中。[2]

国际联盟1937年制定的《防止和惩罚国际恐怖主义公约》,该公约第1条第2款规定:“„恐怖主义‟一词是指直接反对一个国家,而其目的和性质是在个别人士、个人团体或公众中制造恐怖的犯罪行为。”[3]通过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对恐怖主义下定义,从方法上看,可

以有两种:一种是学者们的定义;一种是法律定义。学者们在学术上对恐怖主义进行探讨时,通常带有学者们的学术观点,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这些观点通常都很严谨客观,并且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恐怖主义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的。法律定义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点、内涵和外延等全部特点进行精确的界定和作出最基本的法律规范。目前统一的法律定义还没有出台,各国的国内法还有一些部门性法规在对恐怖主义进行界定时都是站在本国国家的立场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的。二、恐怖主义定义的核心构成要素

通过以上定义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法律定义还是学者们的定义,其中都包含一些共同的要素,在此称之为核心构成要素,这些要素是构成恐怖主义的基础,是已经达成国际社会共识的。这些核心要素包括:暴力性、政治性、袭击对象的无选择性。(一)暴力性 暴力是恐怖主义的最基本特点,没有暴力就没有恐怖,也就不能将之定义为恐怖主义。荷兰学者施密德在研究恐怖主义时,将暴力性排在了构成恐怖主义各种要素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暴力性在构成恐怖主义中的重要性。暴力贯穿着人类历史的始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暴力都属于恐怖主义。首先不带有政治性的暴力就不属于恐怖主义。例如为泄私愤而发生的暴力行为,我们就不能将其认定为恐怖主义。成都发生的公共汽车爆炸案就属于一例,虽然暴力行为虽然十分严重,甚至危及到人们生命安全,但它并不是恐怖主义。

还有另一种情况,是作为政治的继续的战争,西方很多学者将恐怖主义纳入它的范畴,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战争的公认规则是:打击对象是军事人员和军事设施。而恐怖主义打击的对象没有选择,他们主要是袭击普通公民。当然,以打击对象作为标准来区分恐怖主义行为与战争,我们只能进行大概的判断,因为任何一次战争都不可能不伤害平民。(二)政治性

恐怖主义是一种政治现象和非理性的政治斗争、社会斗争的手段。恐怖主义者为了达到民族分裂,变更政权,或改变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政策等政治目的,往往借助于恐怖手段,如暗杀、绑架、爆炸、空中劫持等来达到政治目的。20世纪90年代,北非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为了要挟外国政府停止对本国政府的支持,他们常常不择手段的使用暴力。政治目的是恐怖主义的一大特点,没有政治目的的行为,就不能被定义为恐怖主义。如黑社会组织、单纯的邪教组织。一般来说,他们的行为并非基于政治目的而是为了贪利或者满足其个人其他目的。[4]强调这一点,便可以将恐怖性犯罪与恐怖主义区分开来。而当有的黑社会组织、邪教组织参与或者渗透到政治领域,这个时候其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三)袭击对象的无选择性 恐怖主义袭击对象的无选择性是出于这样的一种心理:扩大恐惧范围,造成公开的社会影响。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他们主要的袭击对象是政府领导人、王公贵族等。因为袭击这样的人可以进行社会变革。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媒的轰动效应越发显著,因此,当代恐怖主义行动扩大了袭击对象的范围,他们开始对袭击目标不加选择和区分,不仅袭击政府要人和王公贵族,而且还袭击无辜平民和非战斗人员,因为袭击无辜平民不但可以在社会中制造恐怖气氛,还可以给政府施加压力,要挟政府作出妥协。这一行为一方面的确产生了极其轰动的效果,但从另一方面也将恐怖主义推上了道德的被告席。对无辜平民和非战斗人员不加选择和区分的袭击成为了当代恐怖主义的重要特征。[5]

暴力性、政治性、袭击对象的无选择性,这三个核心要素构成了恐怖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恐怖主义概念的界定范围不可随意扩大

在对恐怖主义概念界定方面,国际社会主要存在这三个方面的分歧:(一)定义是否应该包含国家恐怖主义的概念;(二)定义是否应区分恐怖主义行为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

(三)国家武装部队在武装冲突和执行公务中的行动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模糊界定,容易扩大或者缩小恐怖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不利于国际社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作为恐怖主义的定义,在界定恐怖主义概念时,不能随意扩大它的内涵和外延,把不是恐怖主义的行为当做恐怖主义;也不能把它的范围缩小,把真正是恐怖主义的行为又划在恐怖主义范围之外。对恐怖主义的界定应该根据国际法的相关条款以及国际惯例,抛弃狭隘、偏激的价值观点,对其范围进行合理的界定。四、对如何界定恐怖主义的思考

通过对恐怖主义概念界定的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在对恐怖主义概念进行界定时,存在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个方面。确定性方面即恐怖主义的三大核心要素:暴力性、政治性、袭击对象的无选择性。这三大核心要素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在进行界定恐怖主义时,我们可以先从这三大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判断。这三大核心要素也是确定某一行为是否是恐怖主义的最终依据。

综上所述,恐怖主义是暴力实施者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所进行的非法斗争行为。它采用隐蔽的暴力手段,一般包括暗杀、绑架、爆炸、偷袭等。其袭击对象是不加选择的,非战斗人员和无辜平民是往往它的主要攻击对象。主要目的是在社会中散布恐怖,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标。这个定义体现了恐怖主义是一种非法的暴力斗争行为,它的暴力性、政治性和袭击对象不加选择性是是相互影响的。我们在界定一个行为是否是恐怖主义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三个要素进行深入分析,不要被表面现在所蒙蔽。一些行为由于不同的价值判断(不确定性),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要结合国际准则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何秉松,廖斌.恐怖主义概念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4).

[2]转引自 Walter Laqueur, The Age of Terrorism,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87,p.145.

[3]黄瑶.联合国全面反恐公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48.

[4]白桂梅.从国际法角度看国际恐怖主义的界定问题[J].现代国际关系,2002(10). [5]李建平.恐怖主义的界定与解读[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6).

(作者单位:武警工程大学研究生管理大队)


相关文章

  • 对恐怖主义概念的分析
  • 摘 要:"概念"是研究中的根本起点,"概念"规范性和描述性的分野会导致"概念"争论,这种争论会导致概念混乱与不精确.而"恐怖主义"就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概念,学术.政治和公众认知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认识了"恐怖主义 ...

  • 制度与公共政策内涵之比较分析
  • 管理研究 (, 江苏 南京 210093) [作者简介]宁晓玲(1976-) , 女(汉) , 湖南省隆回县人, 南京大学 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硕士研究生.[摘 要]公共政策科学与制度新经济学均是当前的热门学科, 正日益受到学术界与政界的关注.然而作为这两大学科核心概念的公共政策与制度的内涵, 仁者见 ...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一)文章开头部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特点: (1)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 这个理论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个理论批判旧世界,开创新世界,因此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的仇视和憎恨. (2)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的理 ...

  • 债的本质研究:以债务人关系为起点(上)
  • 文/龙卫球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法学院院长.出处:<中国法学>2005年第6期.本文转载自爱思想网. 一.引言:澄清债的更为本质的知识 '债'亦称'债的关系'(德文Schuldverhaeltnis),是民法法系国家通行使用的一个法律概念,作为以某种方式(债的方式)相关联的诸具体法律现象的共 ...

  • 国家利益概念的变化及其对国家安全和外交决策的影响
  • 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2期 国家利益概念的变化及其 要流派,.现实主义学派和国际主义学派有关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导致相关概念及内涵变化的动因,并对中国学术界研究国家利益的动态作了简要的论述.本文还分析了冷战后国家利益实质的变化,论述了国家利益对国家安全和外交决策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科斯定理的质疑
  • 科斯定理的质疑.txt师太,你是我心中的魔,贫僧离你越近,就离佛越远„„初中的体育老师说:谁敢再穿裙子上我的课,就罚她倒立.张五常:科斯定理的谬误 1999年10月12日,世界著名华裔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应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邀请在北京大学电教报告厅作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张五常教授是香港大学经济 ...

  •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历史地位
  • 作者:何天立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9年02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中的里程碑.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思想,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在全会的正确思想方针指导下,经过近20年的艰辛探索,终于形成了建设 ...

  •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刘文亮 摘 要:青少年价值观是青少年评判是非.荣耻.优劣的尺度与准则, 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实践.通过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可以看到青少年价值观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

  • 当代西方经济全球化理论解读
  • 作者:张谊浩陈柳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年02期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04)06-0032-0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大和深化,理论界对其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刻.本文首先对当代西方各种经济全球化理论进行综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