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小说中的童年母题

  摘 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萧红无疑是一个具有独特文体意义与表现领域的作家。本文以萧红小说中的童年母题为研究对象,认为萧红童年母题作品的产生不仅有社会现实的外在因素,更与萧红内在心理不可分割。

  关键词:萧红小说;外在社会;内在心态

  作者简介:郭文婷(1986-),女,汉族,吉林省松原市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中国现代小说方向硕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01

  萧红一生命运多舛,情感饱受折磨,可她却用自己充满诗意的童心,表现着呼兰河的民情风俗和自然景物。萧红及其作品的恒久艺术魅力,使其被鲁迅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这足以看出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地位。

  萧红的创作始于20世纪前半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一个作家,萧红是孤独的。萧红的一生经历了各种折磨:有疾病,有贫穷,有背叛……这一切苦难给她的身心都带来了重压,然而这些不幸并没有击倒她,她凭借自己女性细腻的感情、独特的写作角度超越了世俗文学的框架,在她的作品中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纯真的童话王国。在萧红的作品中,能够真正归属童年母题的作品有5部,它们分别是:写于1934年的《蹲在洋车上》,写于1936年的三部作品,《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和写于1940年的《呼兰河传》。萧红童年母题作品的产生不仅有社会现实的外在因素,更与萧红内在心理不可分割。

  一、现实生活的压抑与宣泄

  萧红的一生经历了各种磨难和挫折,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使她痛苦地挣扎着。她先是勇敢地反抗家中包办的婚姻并离家出走沦为一个流浪人,在哈尔滨积雪的街头,她孤独饥饿的徘徊着;在东兴旅馆的杂物间里,她孤注无援的等待着;在和萧军一起生活时,虽然生活贫穷,但是情感生活最初是幸福的,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后,物质生活刚有了保障,她和萧军在感情上又出现了危机,最后分手;后又与端木蕻良结婚,但一切并没有因此改变,端木的无情与冷淡,带给萧红的只有痛苦和绝望;特别是到了香港,没有朋友的温暖与关心,没有爱情的美好与甜蜜,有的只是疾病,烦恼和苦难。这就是萧红的一生,渴望友情, 向往爱情, 希望身体健康, 但这些对于她来说都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这种生存的压制正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让萧红看到了现实狰狞的面目,体味到童年天真纯洁的本质。现实是残酷的,而童年的生活则是美好的,在儿童的眼里,只有无忧无虑的玩耍和天真烂漫的幻想,现实的一切与他们无关,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纯洁的天地里。童年母题的运用,不仅使萧红一生被压制的情感得到了宣泄,也使创作的审美过程得以呈现。透过儿童的眼睛,把神圣和权威消除,把谎言和残酷的现实揭开,以此实现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呈现。

  二、思乡与幻灭夹杂的心态

  在《呼兰河传·序》中,茅盾先生对萧红的创作心态是这样说的:“对于生活曾经寄以美好希望但又屡次‘幻灭’了的人, 是寂寞的”。[1]萧红的一生是寂寞的,从她抗婚离家出走后,寂寞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她。她最寂寞的时候应该追溯到她旅居日本之时,身在异国,她深切的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在那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随后,鲁迅先生的逝世,更加刺激了她。疾病、孤独、饱经忧患的她承受着怀乡、幻灭的双重折磨。这时,作为作家的她,只有创作能解救她,“靠这种方法,他才可以抛弃生活强加在他身上的过分沉重的负担,获得幽默提供的大量快乐。”[2]对于一个作家,“幻灭”多来源于残酷的现实,“思乡”更倾向旧时美好的记忆, 这两种纠结的心态碰撞到一起, 使萧红更倾向了“旧时的记忆”。童年的生活没有现实的寂寞,也没有现实的残酷,童年的一切对于萧红来说都是那么的纯洁与干净,自由与放松。在描绘童年旧事中,萧红描绘的是沉浸在大自然游戏中的童年。我在后花园中学着祖父铲地、浇水,我摘黄瓜吃,我给白头发的爷爷戴花……“我和小朋友们,捉着甲虫,捕着蜻蜓,我们做这种事情,永不会厌倦。野草、野花、野的虫子,它们完全经营在我们的手里,从早晨到黄昏。”(《家族以外的人》)在灰暗的现实社会环境中,为了摆脱寂寞的心态,为了逃离现实的幻灭感,萧红回归到了童年的世界。因为在那里,有萧红向往的生活和幸福;因为在那里,萧红的幻灭感已经消失,在萧红的童话王国里,寂寞的她似乎不再那么寂寞了。

  三、回归自然的情怀与宗教体验

  “童年快乐的终结使童年情绪成为成年人最发自内心的宗教情绪, 追忆童梦则成为成年人寻找精神家园的基本内容之一。”[3]在萧红短暂的一生里,最美好的回忆应该就是童年这段时光。所以在萧红一系列儿童题材的作品中,都是通过儿童的眼睛和感受呈现给我们的。在萧红的童年生活中,没有道德化的议论,也没有严厉的说教,更难看到宏大场景的出现。童年的“我”,是一个观察者,“我”观察着复杂的生活流态;是一个叙述的控制者,控制着作品语态上的呈现。萧红作为一个成年人经过儿童的特殊视角,将儿童单纯幼稚的经验世界,未经道德规范加工的原生态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呼兰河传》)在萧红的小说中,这种自然与人的和谐随处可见,这种不加修饰的写作手法,似乎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在眼前。童年的回归,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更体味到了萧红的一份宗教超脱, 萧红通过寥寥数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她童年与自然和谐画面,这是萧红语言魅力所在,更是她内心释放的一种呈现。

  鲁迅先生曾这样赞誉萧红:“她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她很可能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就像丁玲取代冰心一样。”这就是30年代文坛上独具个性和才情的女作家萧红。她用童真为我们描绘了儿童那方美丽的土地,萧红通过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体验,对所有经历过的事物独特的发现,为我们呈现出一部又一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注释:

  [1]萧红.萧红全集(下)[M].哈尔滨出版社,1991:699.

  [2]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143.

  [3]汤锐.儿童文学文体论[M].南京:江苏少儿出版社,1995:41.


相关文章

  • 读呼兰河传后感
  • 读呼兰河传后感(一) 终于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不长的小说,我整整读了有半年的时间,不是不用功,作品所流露出的"孤寂与苦闷"情怀,让我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 茅盾先生说:"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呼兰河传>)不完全像自传,所以 ...

  • 儿童视角观照下[城南旧事]与[呼兰河传]的书写
  • 儿童视角观照下<城南旧事>与<呼兰河传>的书写 ◎刘秀珍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儿童视角书写是在现代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才开始获得足够重视的,它所产生的特殊魅力使今天的作家仍然把它当作重要叙事角度A.--.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1日事> ...

  • 从童年体验探析萧红的创作动机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童年体验探析萧红的创作动机 作者:段琴琴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9期 摘 ; 要: 萧红是一位自传型作家,对她来说,童年体验是追溯一生的重要途径.她在童年回忆中得到情感宣泄,得到心灵慰籍,从童年体验审视自己一生对爱的 ...

  •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跟祖父学诗1
  • 跟祖父学诗 教材分析: <跟祖父学诗>是一篇回忆性小说,作者以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之口讲述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故事.作者童年的天真可爱在跟祖父学诗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流淌着祖父对"我"的宽容和疼爱之情. 该小说文字简单,全文没有抒情的笔墨,仅仅用孩子的心灵去回顾自 ...

  • 呼兰河传的阅读答案
  • 内容提要:<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描写的是东北哈尔滨的小镇<呼兰>,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 ...

  • 祖父的园子教案(1)
  • <祖父的园子>教案 青州市试验区小学李秀燕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 ...

  • 民国四大才女
  • 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哥伦比亚大学之吕碧城 吕碧城 吕碧城(1883年-1943年),行名贤锡,后更名碧城,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后改号圣因,晚号宝莲居士,法号曼智.安徽旌德人,中国作家.词人. ...

  • 虞大明[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 虞大明<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设计.执教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虞大明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或许印象模糊,或者压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说,这个园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让她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园子带给她快乐,带给她自由,带给她美好 ...

  • 三言两语评论中国近现代作家(鲁迅.周作人.胡兰成.张爱玲--)
  • 一.鲁迅 鲁迅先生之文章,质地坚硬,故最能给人以力量.若以色彩论,乃是伸手不见五指之黑色, 故又最能给人以光明. 二.周作人 周作人之文章,最是"淡而有味",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世人多喜欢周作人之文章, 然而却都不及他自家喜欢. 三.胡兰成 胡兰成之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