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非语言符号运用及其浅析

记者招待会中新闻发言人非语言符号运用及其浅析

前语:

我以为凡是要浅析的东西不建立在你对他的深解之前,是没资格去谈论的。所以我也是没有资格的人,因为我毕竟没做过新闻发言人。但是我乐于去了解,无论如何。所以才有了以下一番拙见。

正文: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有发言人,而许多职业运动员及艺人常由其经纪人兼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我们要明确的是,在如此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需要一个权威的信息来源,阻止杂乱信息搅乱人们的思想。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人们看到权威性的言论,避免小道消息影响社会公众正确判断力。设置新闻发言人的初衷是要增强权力与大众的沟通,发言人背倚公共部门而面向社会,要披露政府信息,形成互动。

而诚如题目所言,我们要说的又不是普通的新闻发言人,尤其是记者招待会中的新闻发言人。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是社会组织或个人,根据自身的某种需要,邀请有关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以及社会听众,宣布某一消息,并接受参加者提问的一种特殊会议。它是公关人员与新闻界联络的重要形式,是一种极具影响的公共关系活动。

如此一来,新闻发言人是具有了公关的职能的。当一个具象化的人去代表社会组织传播一种信息时,作为一个高度抽象物,它是通过各种符号来表现的。传播是人与人关系成立和发展的机制,这种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得到保存的手段。因此失去了符号,也就失去了信息。符号是信息的表现物,人们是通过符号来描述信息所表达的内容的。我们只有使用符号序列来表达信息,信息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

在这其中,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是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 虽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但是非语言符号同样在日常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美国学者L.伯德惠斯特尔估计,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

非语言符号,顾名思义,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递信息的符号。虽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但是语言符号不能替代其他符号。因此,除过语言符号外,其他的符号就用非语言符号来表示、补充和承载。非语言符号本身在日常传播过程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这方面,艾伯顿·梅热比提出公式:

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大脑思考,理性)

↑(听觉的符号) ↑(动态与静态,视觉上的符号)

-----------------------------------←感性,非语言符号给予的信息

更有《传播学总论》(胡正荣)、《传播学》(邵培仁)、《传播学引论》(李彬)中提到非语言符号大体可分为:一、体语(又包括①表情与眼神;②姿态动作;③触摸行为);二、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又分静态与动态);三、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又分类语言和其他声音符号)。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当记者招待会召开过程中,新闻发言人所面向的受众,是现场的记者也好,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好,比起他的语言,非语言符号造成的印象分,错觉感成为练就受众脑内信息流的主要途径。比起理性地判断内容的适当性,一种感性的直觉给人的判断带来的影响更大。因此我们才需要也有必要去关注,当下的记者招待会中,新闻发言人非语言符号的运用问题。

在2003年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专家对新闻发言人给出了一个量化标准:发言台50厘米高,眼睛望5排;70-100厘米高,眼望7排;100厘米以上,望十排。我看到这条消息时实际上是不敢苟同的,所有的硬性定量对于所有受众的印象标准来说实际上是不确定的,尤其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大家可见度越来越高的道德素质,值得我们去好好思考怎样的非语言符号对于记者发布会的新闻发言人来说,才是真正得体的存在。

我们从公式来看,按比例大小依次来小谈:

首先是表情,又分为静态与动态。静态的衣着打扮我就不多说了,我认为但凡是在公共场合作为形象代言出现的存在,仪表整洁庄重严肃是常识。服饰偏深色,表示严肃的话题。女同志发型整洁不拖沓,男同志领带衣领整齐有条。

动态又分表情(面部)与身体语言。我们常言“察言观色”、“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都说明了面部表情与人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古代的“相术”、“观人术”,也主要是通过观察人的面相、表情等,对人的品质作出判断。面孔体现着我们的情绪和思想的变化。静态的往往体现为面部瞬间表情,在眼中的定格画面。新闻发言人作为权威的代表,在媒体上呈现的第一画面就是这份具象化图像。

人们在关注新闻发言人时,虽然往往是聚焦在他的脸部,但是焦点周围的背景也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受众的判断。因此肢体语言,或者说身姿也会有不小的作用。

这样的图像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受众的心理。我举几个小例子:一是瘪嘴角,这是经典犯错的表情,表现对自己的话没信心,同时会让受众会有想一探究竟与质疑的欲望;而这样的画面曾在温家宝总理谈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形式时出现过。

第二个个例子是把手放于裤兜里,或者不断抚摸双手,这是一种对自己不自信时紧张的状态;想想为什么在大型记者招待会上,国家领导人之类的人物都绝不会有这样的表现,而这样的图像反倒常出现于些娱乐发布会现场。相反地,如果将手固定,甚至搭成尖塔状,表示其深具自信,也代表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这是美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常有的姿态。

再有的是大家最关注的,眼神接触。眼为人心,人眼中映出的是他心中的世界。我们不要求一个新闻发言者完全脱稿发言,但是要做到的是,要注意在关键词句处停止与受众进行眼神的交流。因为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之类,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是新闻发言者的单向传播时间,在这样的时间段里,新闻发言者若是能进行无声的“双向传播”,这种眼神的互动,那么其发布会的效果必定是有所提高的。

然后是语调,并不只是指声调。声调是对内容的强调,而我们所提的语调,是一种结合声调的语气,它凝聚的是新闻发言人的气质与其公布内容的渴求认可性。

奥巴马的助手说,新总统研究了罗斯福度过任期前100天的方法,特别注意到罗斯福“与美国公众进行了一次对话”,为了表达希望美国人准备好迎接困难时期的美好祝愿,奥巴马甚至琢磨了罗斯福讲话中所用的词语以及他讲话时的语调。

奥巴马在寻求一种平衡:既要强调问题的严重性,营造一种政治迫切性,让国会迅速行动起来;同时又要避免显得过于悲观,以免刺激已经脆弱不堪的金融市场或给自己的任期蒙上一层能力和希望不足的阴影。因此他研究了罗斯福如何向焦躁不安的公众提供信息和安抚,甚至读了一本有关那个时代的书—乔纳森·奥尔特写的《定义时刻》。

即使是总统也是需要针对不同的时期,去学习不同的非语言符号的。

而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家最近在新闻发言人行业发生的“糗事”:

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自己制造新闻历史,发言格调超出了新闻发言人的职责范围,把自己当作新闻中心了。比如他的强调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而在新闻发布会上抛出“大学生养猪论”;宣传国家资助困难学生政策抛出“媒体无知论”;批范跑跑“人可以不崇高,但不可以无耻”。这已经不是发布新闻,新闻发言的本义,应该是带着目的向媒体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以及对事实真相的陈述,如果超出了这个范畴,他的实际上已不是新闻发言人,

而成为媒体评论人员了。这就告诉我们新闻发言人到底要向媒体“发言”什么?

同样的,王勇平,对于“7·23”动车事故的发言,其实重滔王旭明的覆辙。“反正我信了”、“生命奇迹”种种言论,也不是发言新闻,而是评论新闻,由此导致了有史以来最广泛的媒体问责和议论,最终,王勇平悲呛远走波兰华沙任职。

一个合格新闻发言人首先是要弄明白为谁说话,其次是要努力怎么说好话。总统奥巴马和以上两位反面教材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当下我国实际上有许多需要新闻发言人出面的地方,比如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问题,传闻的发酵,让我们必须思考怎样去安抚民众。

结合以上两点,不得不提一个非常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傅莹——3月4日,当满头银发、身着蓝色职业装的傅莹走进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时,满场响起掌声。

“欢迎大家采访这次大会,也感谢你们这么关注我们这次的发布会。刚才来得稍微晚了一点,我这个新手要找到路也不是那么容易,抱歉。”标准的普通话,语调平稳,温和的话语略带诙谐。这位全国人代会第七任新闻发言人,也是该职位上的第一位女性。

在一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期间,傅莹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关于大会会期、预算报告、反腐败、国防支出、代表结构、领土问题、环境问题、对港政策等9个问题。

台风清新,自然亲切,让人心生好感。当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发起了一项调查:用一个词形容傅莹,你会选哪个?在网友们的众多留言中,“知性”、“从容”、“温文尔雅”出现的频率最高。

这样的新闻发言人,我们不说长远,至少在初期,她是成功的。因为她同时赢得了组织与民众的心,信源与信宿的信赖,这样的新闻发言人会让人安心地将信息交予她来传递,这才也达到了新闻发言人的母的。信息公开法规定了政府义务,新闻发言人是主动达成这一愿景的法定中介。他们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尽可能多地挣脱部门束缚,尽可能深切地投向公共性。这是新闻发言人必须要选择的左右之境,它们对应于可能获致的职业境界。

结语:

非语言符号辅助主流符号,主流信息传递,非语言符号运用妥当,可以减小噪音,达到双赢;反之,不妥的话,会加剧噪音,造成组织与公众间的误解,导致信息的扭曲传译。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非语言符号的善用,更要重视记者招待会中新闻发言人,如何妥善地用非语言符号严肃地善用。


相关文章

  •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如何在广告文案中进行创意 2.城市户外儿童广告创新研究 3.公共汽车广告客户定位研究 4.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研究 5.医药广告公司客户管理策略探析 6.国际化广告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7.食品广告公司生态环境研究 8.楼宇新媒体的广告客户开发策略分析 9.广告媒体与民族文化 ...

  • 公共关系之传播要素研究
  • 公共关系之传播要素研究 摘要: 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分别是主体.客体和传播,传播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重要桥梁,也是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和活动方式.它强调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为实现组织目标创造和谐的内外环境,有效的传播是各类社会关系得以协调的唯一途径和手段.而把握拉斯韦尔的5W模 ...

  • 浅析知识的可视化表征
  • 浅析知识的可视化表征 [摘要]知识的可视化表征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通过探讨可视化表征的由来,研究学习者如何解读图像表征的规律,以及图像表征的一些原则来指导我们对知识进行表征的过程,以提高图像对知识的表征效果. [关键字]可视化:视觉思维:图像:知识表征 传统的知识表征方式是用文字来表征 ...

  • [ 人际沟通技巧 ]课程教学大纲
  • < 人际沟通技巧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60751 课程名称:人际沟通技巧 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时: 36 学 分:2.0 适用对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公共关系学.社会 ...

  •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在保险品牌中的关系--以上海平安保险销售模式为例
  •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在保险品牌中的关系 --以上海平安保险销售模式为例 摘 要 在品牌营销过程中,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是两种重要传播形式.本文就两种传播形式各自的概述.异同点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然后以上海平安车险销售模式下为例,针对品牌营销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影响力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分为以下几个方 ...

  • 非语言沟通的含义
  • 一. 非语言沟通的含义 非语言是相对于语言而言的,非语言沟通是人类在语言之外进行沟通时的所有符号.非语言信息是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仪表服饰.语音语调等产生而传递出去的 二.非语言沟通内容 (一)体态语言 也称作身势语.是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沟通形式.人们见面相互点头.握手或拥抱,就是用体语向对方 ...

  •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 教育传播学 知识要点 第一章 传播: 信息在时空中的移动. 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的内在传播 传播的功能: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教育传播的功能:在沟通.协调.教育.娱乐的基础上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教育传播四要素: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 教育传播学(15 ...

  • 商品推销过程中的沟通技巧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浅析商品推销过程中的沟通技巧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系 别: 专 业: 指导教师: 日 期: 刘朋帅 10220515 市场营销 李国颜 目 录 一.沟通及沟通技巧 ............................................. ...

  • 报纸编辑学
  • 报纸编辑学复习提纲 题型:名词解释 简答以及综合运用 综合运用包括:报纸设计:新闻报道策划.综合稿件的处理[修改稿件:修改导语的方法(改结构):制作标题(标题的结构样式.主题与引题的关系.小标题 的位置)] 一.概论 第一节.报纸编辑工作 1.21世纪的报纸编辑环境(当代新闻编辑的工作环境): P1 ...

  • 浅析网络文学的语言特点
  • 浅析网络文学的语言特点 韦海成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伴随着各种网络终端设备的大量普及,网络文学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正悄然进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文学相比, 网络文学有其独特的特点,网络文学的语言更灵活.更生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