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调研报告

民间借贷调研报告

作者:周继鹏

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年第10期

前言

作为A市的主城区,B区的民间资本市场十分活跃。近几年B区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数量较多,在各类民事案件中占比较大,涉案金额巨大。民间借贷案件涉及金融秩序、社会诚信、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民生利益和社会稳定。为此,本文以B区法院近5年的民间借贷案件为样本,对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难点及审理做法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民间借贷案件的主要特点

(一)总体情况

1、数量保持高位。从5年案件数量走势看,2008年至2010年案件数量呈增长之势,均达700件以上。2011年和2012年虽略有下降,但仍接近700件。

在民事案件中占较大比例。2008年全院受理民事案件3408件,民间借贷案件所占比例20.5%;2009年受理民事案件4055件,民间借贷案件所占18%;2010年受理民事案件4567件,民间借贷案件所占比例16.5%;2011年受理民事案件4298件,民间借贷案件所占比例16%;2012年受理民事案件5012件,民间借贷案件所占比例13.4%。

2、涉案金额巨大。2008年为1.61亿元,2009年、2010年和2012年突破2亿元,尤其是2012年案件数量为5年最少,较2010减少近80件,但涉案金额则为5年来最高,达2.3亿元,反映了近年来巨额民间借贷呈增长之势,单案金额数百万元的案件较为常见。

3、调解相对较难。2008-2012年,民间借贷案件调解撤诉率

均低于当年的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均落后近10个百分点以上。5年中民间借贷案件、民商事案件的调解撤诉率:2008年分别为52%与60.95%;2009年分别为69%与

82.32%;2010年民间借贷案件调解撤诉率5年中最高,为72.98%,但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83.18%;2011年分别为69%与78.82%;2012年分别为60.77%与69.61%,一审服判息诉效果也明显劣于其他类型的民商事案件。

(二)主要特点

1、“高利贷”现象常现。据人行A市分行的统计,民间借贷约定的利率大部分为月息5%,高的多达20%月息,如逾期不还,可能要面对更高的罚息。如原告张某诉被告王某民间

借贷纠纷一案,原告主张借款本金为120万,而审理查明被告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为40万元,借款到期后被告无力还款,重新出具借条,将80万元利息计入本金。

2、当扣利息争议常现。以现金给付的借贷案件中时常出现当事人双方当扣利息和借款本金的争议,事实往往很难还原。如原告朱某诉被告李某、王某民间借贷一案,原告起诉主张借款本金为70万,其实际出借金额62万元,其余均为当扣利息。后法院根据原告认可的通话记录,通话显示其实际收到的金额为62万元,按照62万元本金做出判决。若没有录音证据,被告关于原告当扣利息的抗辩无法获得法院采信。

3、借贷手续简单、不完善。除“职业放贷”以外,普通民间借贷形式多样、手续便捷,甚至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口头协议而产生,形成诉讼后容易产生争议。如原告谢某诉被告汤某民间借贷一案,借款金额为100万元,原告持有的证据为一份借款合同,合同中仅有被告在借款人一栏签名,未载明出借人,导致双方对原告是否为适格的权利人产生分歧。

4、“职业放贷”现象严重。不少出借人以放贷为业,其民间借贷案件在法院多见。典当行、投资公司、担保公司、中介等也从事放贷业务。职业放贷人往往以自己或他人名义吸收“存款”, 有的还公然打出吸储广告,通过吸储、放贷从中攫取高额的息差,不仅使“高利贷”频发,一旦应收借款出现问题,涉及面广,甚至还掺杂着暴力、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行为,危害极大。

5、权利行使忽视时效。出借人对借款的催收偏好以口头通知的方式,以书面形式催收债权的意识不强,导致因未能及时保留证据而无法证明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很有可能丧失法律保护。对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的概念区分不清,对保证期间的不重视,出借人超过诉讼时效起诉保证人,从而丧失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权利,增加争议,影响裁判效果。

二、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难点

(一)债务人送达难

出于逃避债务、无力偿付或者消极应诉等原因,债务人经法院合法传唤拒不出庭应诉、巨额借款的借款人下落不明的情况较为常见,影响法院对借贷关系有关事实的审查,造成法院送达法律文书难,需要法官花费大量精力穷尽各种送达方式,不得以采取公告送达,部分案件审理期限延长,影响诉讼效率,徒增债权人诉讼成本;另一方面还造成执行难、担保人争议大、不配合甚至缠诉缠访等,影响审判效果、权利实现和司法公信力。

(二)审查确认事实难

1、“高利贷”查实难。高利放贷者、职业放贷者明知超过法律规定最高标准的利率部分不受保护,通常采取把借款本金与一定期间高利混同具写借条、当扣利息、收取高利时不出具收条或者约定高额违约金、逾期利息、罚息等种种手段规避法律,债务人难以举证证明高利贷事实,造成法院认定难。

2、借贷事实查实难。对双方当事人“手拉手”到法院要求调解;夫妻离婚诉讼中或离婚后,“债权人”以原配偶一方举债为由,起诉原配偶双方偿还共同债务,原配偶另一方不承认债务存在等案件,法院考虑可能会存在虚假诉讼、恶意诉讼问题,即使强化主张发生借贷关系的双方就资金交付事实的举证责任,但因欠缺足以与借款凭证证明力抗衡的证据,很难固定客观事实,依法律事实做出裁判影响定分止争效果,不能完全堵住当事人恶意诉讼以转移资产、逃避债务、损害他人利益的漏洞。

(三)借款关系定性难

民间借贷案件并非 “欠债不还钱”就足以概括,有些形似民间借贷案件实际隐藏着其他法律关系甚至不受法律保护的关系,一起看似简单的民间借贷案件可能会演变为复杂的合同纠纷、合伙纠纷、违法或违反道德伦理的债务纠纷,给法院准确定性和正确适用法律造成难度。如原告王某诉被告李某民间借贷一案,被告证明了与案外人周某之间发生合伙关系,后因无法合作而解除合伙关系,被告就周某已投入资金出具借条,周某将借条上的权利转让给本案原告而形成本案诉讼。此外,民事纠纷与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限不清。

(四)借贷法律适用难

民间借贷纠纷虽是传统性纠纷,但是相关法律规范还有不完善之处,审判实务中也有突出的争议问题。例如,关于复利应否保护问题,有观点认为应予严格禁止;相反观点则认为,债务人迟延偿付利息,影响出借人到期利息部分的再投资、再收益,如果当事人同意迟延偿付利息纳入借贷本金重新计息,或者迟延偿付利息部分加付利息,应予保护。关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借贷应否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相关司法解释虽有规定,但在审判实务中观点不一。认识不一致造成了裁判不统一,增加了当事人争议和处理难度。

三、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主要做法

围绕公正效率、维护权利、案结事了和保障稳定的总体要求,B区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主要做法。

(一)提升小额借贷案件审理效率,及时保障权利

小额借贷案件通常涉及寻常百姓,借款一般用于日常生活、解决燃眉之急,事实亦相对清楚、争议较小。B区法院依托社会工作科和两个基层法庭,大力实施小额借贷案件诉前调解,对符合《民事诉讼法》和省高级法院规定条件的小额借贷案件实施小额速裁、一裁终审,减少当事人诉讼成本,追求便捷高效。

(二)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保障债权兑现

判决再公正,关键能得到全面执行,使债权人的权利从“纸面上”落实到位。B区法院将诉前保全与诉讼保全相结合,降低申请保全的担保“门槛”,确定专门人员从事财产线索查询与实施保全措施,尽最大可能查控债务人财产,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债权人权利救济。

(三)坚持调解优先,兼顾各方利益

民间借贷案件中多存在债务人偿付能力不足的情形,调解虽然会“牺牲”债权人一些权利,但通过调解就本金或利息作出一些让步,换得兑现部分或大部分债权或者制定还款方案,对债权人来说并非不利,反过来也可视为债务人增强了一些偿付能力、获得一丝喘息空间。特别是在审理涉嫌但并无直接证据证明的“高利贷”案件中,采取着重调解的工作方法,尽量挤出过高利息的“水分”,平衡借贷双方利益。

(四)从严审查借贷事实,促进诚信诉讼

对涉及金额巨大、现金交付存疑的案件,在审查借款凭证真实性的基础上,强化借贷双方对资金流转、交付事实的举证责任,结合支付能力、交易习惯、借贷金额、当事人关系等诸多因素综合判断,尽最大程度防范虚假诉讼、恶意诉讼。

四、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民间借贷案件反映出的特点与问题,提升民间借贷案件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当事人的合法诉求,B区法院在坚持已有好的做法基础上,还将着重开展以下四大方面工作。

(一)加强诚信法制宣教工作

以全社会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新《民事诉讼法》确定诚实信用原则为契机,深化诚信诉讼建设,积极参与社会诚信法治建设。

1、实施诚信诉讼告知与承诺制度。随案发放“诚信诉讼告知书”,并要求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作出承诺,通过9项倡议、5大责任,呼吁当事人及代理人依法行使诉权和其他诉讼权利,理性参与诉讼程序,明确因不诚信行为可能承担信用状况贬损及其他法律责任,引导当事人诚实守信地主张和行使权利,不实施虚假诉讼、恶意诉讼、诉讼中弄虚作假、妨碍诉讼秩序、拒不履行法院裁判等违法失信行为。

2、加大诉讼失信行为的制裁和披露。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伪造证据、妨碍诉讼秩序行为、拒不履行法院裁判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予以法律制裁,并通过司法建议、信息通报等方式向社会和有关征信机构公开,加强建设弘扬诚信、制裁失信的法制氛围与舆论氛围。

3、开展典型案例宣传教育活动。整理真实鲜活的民间借贷典型案例,采取媒体宣传、案例巡展,加强民间借贷案件公开审判、巡回审判,教育引导社会群众理性认识民间借贷尤其是

“高利贷”的巨大风险,教育帮助社会群众加强权利救济意识、证据完善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源头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与纠纷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多方协作机制

依靠党委统揽全局的政治优势,加强民间借贷领域公安、金融、工商、征信、信访等参与的多方协作解决机制,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强虚假诉讼、恶意诉讼、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加强民间借贷案件涉诉涉法上访信访的处置,促进民间借贷案件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扩大司法公开与民主

民间借贷案件属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件,关系普通群众切身利益,金额较大的案件利益争执亦较大,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社会人士旁听庭审过程、表达解决意见,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加强对民间借贷案件审理过程的监督,审判与民意对接,保证案件审判公正,增强裁判的民意基础和社会认同,提升司法公信。

(四)加强疑难问题分析研究

加强对民间借贷案件事实认定、关系定性、法律适用及审判方法等疑难问题的分析研究,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审判实践,确保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的统一,进一步提升审判质量、效率与效果。

(作者单位: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


相关文章

  • 民间借贷平均利率27.14% 山东最高北京最低
  • 2014-11-08 11:22:00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姜樊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说起民间贷款利率,不少人会自然想到高利贷,P2P行业让原本处于暗处的民间借贷逐渐阳光化.报告指出,随着近一年来民间借贷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地区的市场利率差异 ...

  • 关于民间高利贷现状问题的调查报告
  • 关于民间高利贷现状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我国民间借贷无论像"合会"这样有组织的活动,还是互助性质的自由借贷,一直非常活跃,是广大农民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民间高利贷被我们称为"驴打滚",因为高利贷开始在我们农村不断显现,农民因为生活所迫而借高利贷,偿还高利贷 ...

  • 民间借贷的现状和原因分析1
  • 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民间借贷作为一种方便灵活的直接融资手段,在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不足.缓解资金供需矛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是,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民间借贷是资金供需双方的自发行为,缺乏监管性,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不 ...

  • 论文题目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 论文题目 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本题的根据: 民间借贷是一种传统的借贷方式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民间借贷的规模逐渐扩大 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 但是我国一直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监管使其在对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时也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 ...

  • 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
  • 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 <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是中国第一部民间借贷的地方法律,是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法制化的重大突破,并且能极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民间融资服务 第三章 民间借贷 第四章 定向债券融资和定向集合资金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 ...

  • 最高法院关于民间借贷最新消息
  • 最高法院: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2011年12月07日 02:30 来源:证券时报 据新华社电 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与民间借贷相关的债务不能及时清偿.债务人出逃.中小企业倒闭等事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大冲击,相关纠纷案件在短期内大量增加.为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最高人民 ...

  • 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
  • 摘 要:民间借贷在我国历史已久,但是限于我国垄断金融体制的影响,民间借贷一直处于灰色边缘,不被法律所认可与保护,但民间借贷的先天优势的存在让其发展势不可挡,关于民间借贷的合法化阳光化的呼吁声也越来越高,本文就民间借贷的合法发展前景予以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列对民间借贷合法化的法律规制的建议. 关键词 ...

  • 民间借贷服务中介的法律治理探讨
  • 民间借贷服务中介的法律治理探讨 发布日期:2013-10-2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学科分类]民商法学 [出处]<法治研究>2013年第6期 [摘要]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活跃,民间借贷服务中介机构和P2P 网贷中介服务迅速兴起,民间借贷服务中介在发挥促进借贷信息对称.借贷规范化作用的同时, ...

  • 民间借贷审判实践
  • <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12年第1辑(总第49辑) <人民司法•应用>2012年第9期 公检法办案指南2012年第8辑 第四部分 构建民间借贷综合监管休系 四.立足审判职能,能动司法保障民生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法院应当从自身审判职能出发,强化大局意识,及时创新金融司法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