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豆词]的音乐美学

毕 业 设 计(论 文)

论文题目:

浅析《红豆词》的音乐美学

姓 名___________

学 院_______

专 业________

年 级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

目录

1 引言 ............................................................. 4

2 《红豆词》的创作 ................................................. 4

2.1 作者简介 .................................................... 4

2.2 创作背景 .................................................... 5

2.3 创作特点 .................................................... 5

3 《红豆词》的词之美 ............................................... 6

3.1 《红豆词》全词.................................................. 6

3.2 《红豆词》的文学性 .......................................... 6

3.3 词的音乐性 .................................................. 7

3.3.1词的韵脚 ............................................... 7

3.3.2 词的节奏............................................... 7

3.3.3 词的平仄............................................... 8

4 《红豆词》的曲之美 ............................................... 8

4.1 《红豆词》的旋律美 .......................................... 8

4.1.1 旋律构成............................................... 8

4.1.2 抒情性................................................. 9

4.2 《红豆词》的节奏美 .......................................... 9

4.3 《红豆词》的曲式美 .......................................... 9

5 《红豆词》的词曲结合之美 ........................................ 10

5.1 词曲结构上的完美结合 ....................................... 10

5.2 词曲情感节奏的完美统一 ..................................... 10

5.3 旋律音调与歌词四声走向上的紧密结合 ......................... 11

6 《红豆词》的演唱之美 ............................................ 12

6.1 音质美 ..................................................... 12

6.2 咬字美 ..................................................... 12

6.3 行腔美 ..................................................... 13

7 结语 ............................................................ 13

参考文献 .......................................................... 14

摘要

歌曲《红豆词》是刘雪庵根据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宝玉与朋友喝酒行令时所作的词而谱的曲。刘雪庵(1905—1985),四川铜梁县人,师从黄自,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作曲家,曾在少儿歌曲、艺术歌曲、电影歌曲、钢琴音乐等领域都创作过大量的优秀作品。《红豆词》是他创作的一首优美的艺术歌曲,其旋律优美、深情,节奏简洁、凝练,感情真挚、深沉。音乐与诗词结合完美,表达了一种深远的意境,是中国艺术歌曲中非常重要的一首作品。《红豆词》以诗词为基调,音乐与词紧密结合、相互渲染,共同创造一种真挚、深沉的感情和意境。《红豆词》是一部重要的艺术作品,体现了很大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红豆词》;刘雪庵;美学;音乐

1 引言

从古至今,无数痴男怨女为了“爱情”两字肝肠寸断,矢志不渝,歌颂爱情也一直是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我国唐代诗人王维的《红豆》诗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更是成为千古佳句,从此红豆便成为恋人相思的一个极具浪漫色彩的代名词,从而也出现了历代文人墨客咏颂红豆的无数佳作。

《红豆词》由现代著名作曲家刘雪庵先生谱曲,并由我国声乐界泰斗周小燕先生早年首唱。于1 9 4 7年由百代公司出版、灌制成唱片。此曲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久唱不衰,成为极富艺术特色与感染力、并具有世界影响的经典艺术歌曲。许多著名歌唱家都录有不同版本。1 9 9 9年,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录制了《激情再起》这张唱片,共收录了十三首歌曲,其压轴曲即为这首《红豆词》,卡雷拉斯的完美演绎无疑增添了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也佐证了这首歌曲具有的极高艺术价值。本文将浅析该曲所体现的音乐美学。

2 《红豆词》的创作

2.1 作者简介

刘雪庵(1905—1985),别名虽如,笔名晏青、苏崖等,四川铜梁人。自幼随长兄学习昆曲,在私塾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918年小学毕业后入铜梁县中读书,17岁时辍学担任县立高等小学音乐教员。1924年考入成都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同时学习钢琴与小提琴。1927年春美专停办,回铜梁养圣学校任音乐、图画教员、校长。1929年春赴上海,就读于私立中华艺术大学,1930年秋考入国立音专,师从萦友梅、黄自学习理论作曲,同时学习钢琴,选修琵琶。并学中国诗词、韵文,学习指挥赋格与自由作曲。在音乐专业领域和文学艺术修养方面打下了全面基础和功底。1936年6月在本科师范组毕业。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1939年在重庆任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音

乐教官。1941年应聘至国立音乐院作曲理论教师。1942年秋到四川壁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系音乐科任教。1947年随学院迁往至苏州。建国后,先后在苏州、无锡、上海、北京等高校任教授。1957年划为右派.,剥夺教学资格,调图书馆当资料员。“文革“中备受磨难双目失明,中风瘫痪,于1985年逝世。

2.2 创作背景

《红豆词》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贾宝玉与众朋友饮酒叙谈,行令唱曲,于是有了该曲。按书中主人翁的话,该曲应该属于“新鲜时样的曲子”。贾宝玉本是一个随性灵所之而不拘成法的人,其演唱曲子也应该很少受到现成音乐形式的约束,所以作者安排的曲风是率性而且自然大方的。

2.3 创作特点

在刘雪庵的歌曲创作中他坚持用最简单、最明了的方式来表现歌曲,以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从歌曲整体表现手法来看,他擅长选用简约的音乐主题和规模适中的一段体曲式和二段体曲式结构来展现作品的整体形象,方便歌唱记忆和内在情感的表达,尤其是使用起承转合性质的乐段。刘雪庵创作的歌曲大都以短小的篇幅为主,演唱的音域也不宽。在这样的基础上谱写旋律,他除了用平进、级进型旋法设计音调,还常常用跳进型旋法来加强歌曲情感和风格的表现。

歌曲《红豆词》采用简单的单二部曲式与诗词巧妙的结合,在音调的创作上采用模进、模仿、多用小的跳进与大的跳进的结合,以及装饰音等手法,和声上采用民族化的和声手法,调式上运用我国传统的五声民族调式,这些手法在今天看来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在当时,作曲家的这些手法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也正是这些创作手法铸就了首经典的艺术歌曲。

3《红豆词》的词之美

3.1 《红豆词》全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瞧不尽镜里花容瘦。

展不开眉头,捱不明更漏,呀!

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3.2 《红豆词》的文学性

《红豆词》的词无疑是凝练的,这里从凝意和凝神两个方面来解析它凝练的特征。“血泪”与“相思”两相纠缠,典故屡屡见于历代史籍和文人著述之中。一个是物象,一个是心象,两者又交融在“红豆”这个蕴含了千古幽思的意象之内,一时间层次无穷、意蕴深远却又浑化无迹。不仅如此,该曲凝意手法之妙,尤其得益于修辞的巧夺天工。形容词“滴不尽”,把“相思”物态化为细如串珠的“血泪”,既将可感之情点化为可触之物,又将心绪描摹得绵长悠远。其二,拈连手法的奇妙运用。“血泪”与“红豆”,两者性状得其神思,而“滴”与“抛”两个动词看似将二者隔开,实际上是互相映衬彼此圆融,有了两者的拈连,“红豆”与“血泪”结合得才自然而别致,突现出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幽怨。末尾“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以比喻结束,不着痕迹,白描手法写“青山隐隐”、“绿水悠悠”,又以“遮不住”、“流不断”来形容,偏偏找不到忧思情愁的字眼,却又无处不是情愁,这思绪又不是枯燥单一的,偏偏有了“青山”、“绿水”的远致,真正做到了“景语皆情语”。人的心绪本不可捉摸、不可书写,而此曲通过罗列意象,把不可言传的心绪写得酣畅淋漓却又含蓄优美。情最难写,这首《红豆词》状情摹物,便是师法“自然”,是性情语,亦是真情语。

“神”相对于“意”来说,是更为高远的境界,是所有文学形式及作品所应追求的最高层次,也是艺术作品能打动欣赏者以至于永垂不朽的灵魂所在。《红

豆词》长传不衰,如果单把原因归结为文辞优美,恐怕还站不住脚。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诗意,《红豆词》是堪受此誉的,它将人类的忧伤、缠绵的心境状态写到了极致,因为到了极致,故而每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可以借以自鉴,而这个过程不是在紧张思辨的状态下完成的,它是审美的,是诗意的,是通“神”的。

3.3 词的音乐性

词本身和音乐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它的最开始,是用来配合乐曲演唱的,因而也被称为曲子词。古人所谓“依声填词”,就是先有乐曲,然后根据乐曲的节奏、长短填上词句。词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红豆词》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3.1词的韵脚

按照现代汉语拼音的标准,我们可以看出《红豆词》通压“ou”韵,压的是“敛唇之韵”。一个“敛”字,描摹的不止是口形,它与人内敛、不明朗、不舒展的心理状态是相通的。曲的韵脚平声、仄声相错,起伏有致,更使整个曲子的情调婉转缠绵,使人柔肠转动。整首词审音用字,用文字的声调来传递另一种音乐性,整体上表现出格律协调、吟咏动听。

《红豆词》句式两两相对,前四句韵脚先仄后平,出句以仄声煞尾,对句用平声平伏之,显得幽怨之气虽促,尚可以见到平静转缓之机;但到了后四句,平声韵脚归结出句,但用仄声韵脚作为对句的结尾,显然情绪见涨,此情此意深入骨髓而隐隐作痛,而且不可排遣不可慰解。《乐记》中载:“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体现了汉字声韵和人的情感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对应关系。

3.3.2 词的节奏

《红豆词》前面三句,句式整齐,皆为十字句,断句均是“三四三”型。三组句子之后,以一组六字句按住,使节奏为之一变。一个叹词过后,又用基本为“四二二”的两个句子作为结尾,句式不似前面三组那么复杂,又改去了中间一组的简洁,使尾声有了欲尽不尽,悠远绵长的效果。这样安排很为巧妙。

前面三句,以十字之繁曲写怨诉之情。中间一组,六字成句,相对简单,但放在此恰到好处,它按住了前面跌宕直下的节奏,留给了乐曲舒展安适的一刻。紧接着,一个叹词,再度收节前篇,转变节律开创另一个层次。末尾两句,前句多达十一字,是曲子不甘以疏散的形体告终,而在此形成颈口,既是收束,又是蓄势。末尾一句,紧而不乱,慢而不散,收束在平静与不平静之间。

3.3.3 词的平仄

《红豆词》全曲,每一句平仄相错,与格律诗的音韵规范完全符合。如首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滴不尽”以仄声收尾,紧接其后的是“相思”两个平声字,而“相思血泪抛红豆”符合七言律诗“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正格格律;第二句,“开不完”以平声字作为韵尾,接在后面的是“春柳”这一仄声词,而“春柳春花满画楼”的用韵正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两句从音韵上正好相对,余下的曲词皆以此类推,这正是诗歌格律稍作演变所产生的新物事。

《红豆词》能较严格地按照平仄声调规律谱写,因此字声能和乐谱紧密配合,以文字本身的音乐性加强乐曲的音乐性,由于配合恰当,这使得该词在演唱时不会发生滞涩之感,以致影响美感的产生和传达。

4 《红豆词》的曲之美

4.1 《红豆词》的旋律美

4.1.1 旋律构成

《红豆词》的旋律优美,环绕式的旋律进行使得音乐具有朴实、舒缓的艺术特点。起音以小字二组降e开头,音程多用级进与小跳,这种不太强调音乐内在动力性发展因素的曲调正好与唱词的幽怨融为一体。乐曲的高潮部分(23-30小节),用连续两句的两拍附点音符,围绕着高音区主音小字二组降e进行,音韵悠长,充分表达了作者思念的情感。黑格尔在

《美学》一文中指出:“在音乐领域里,灵魂的自由的音响才是旋律„„因为旋律是音乐的最高的一个方面,即诗的方面„„只有这样,音乐才能通过它所

特有的内心生活活动因素里,使内在的东西表现为外在的,而这外在的对象又成为直接内在的东西,获得观念性和解放。这种运动过程既要服从和音的必然规律,又要把灵魂移置到一种较高的领会境界。”

4.1.2 抒情性

首句点出全曲的爱情主题,整句述说,旋律变化不不,大都是围绕着小字二组降e进行,速度舒缓,节律整齐,但情绪确是饱满充实的。以下用一连串排比句表现热恋中的青年人为爱情而苦恼的情景。“开不完”“、睡不稳”二句以春秋景色的代换写痛苦的年复一年“;忘不了”等五句详写因爱而引起新仇旧恨,食不下咽,镜容消瘦。

再如高潮部分:“展不开眉头,捱不明更漏。”仅仅十个字,却是把全曲推向高潮的关键;节奏型也很简单,但曲调上步步推进,气势磅礴,激情高昂。结句又用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比喻爱情之难以割舍。

4.2 《红豆词》的节奏美

本曲的开头主要运用了XX节奏型,句尾均用二分音符结束。这种短加长的节奏格式使得该曲性格温和,绵长的二分音符带来一种哀叹的气息感,二八节奏的均匀使用与二分音符长节奏的深刻对比,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一种诗词的韵律,似吟似诵地表达了含蓄的情感。又如“豆”和“楼”两个二分音符的运用,表现出作者平实的心境,也抒发了他深切的思念之情。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此句节奏增添运用了一拍附点及休止符,这种短促紧凑的节奏型,音符时值较短促,单位节拍有较多和复杂的紧促变化,使得全曲情绪更加激动,更加推进了作者的情绪变化。

4.3 《红豆词》的曲式美

全曲为非再现的单三部结构,共30小节(前奏6小节,主部24小节),分为A、B、C三大部分,都为方整形乐句;其调式为降e小调。结构图示为:

A

前奏

1—6 a+b 4+4 7—10 11—14 B c+d 4+4 15—18 19—22 C e 8 23—30

5 《红豆词》的词曲结合之美

刘雪庵的歌曲创作,词曲的结合要求极为严谨,其曾在论文《作曲与配词》中说:“《义勇军进行曲》的昂扬高亢、《松花江上》的哭啼泣诉、《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离思怨慕、《飘零的落花》的缠绵悱恻、《渔父辞》的清空绝俗,词曲都是异常吻合的正是这种词曲的自然搭配,使刘雪庵的歌唱起来上口顺畅。

5.1 词曲结构上的完美结合

本曲前两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写出全曲的爱情主题,确定了全曲的情感基调。紧接着睡不稳、忘不了、咽不下、瞧不尽几句情感略显激动,进一步倾诉了愁思不断寝食难安、镜容消瘦的悲伤与惨状。展不开、捱不明两句描写,把主人公愁苦万分悲愤欲绝的情感推到极至,进而呀呀一声长叹。结句又用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比喻爱情之难以割舍。歌词在情感意境上层层叠叠、渐浓渐强,一贯到底,满腔愁绪如一江春水绵绵不断。所以作者在谱曲时采取了浑然一体的多句段乐段结构,并且歌曲最后两乐句与开始两乐句旋律相同,前后呼应增强了全曲的统一性,进一步深化了乐曲浓浓的相思情感。

5.2 词曲情感节奏的完美统一

歌词本身看似倾诉绵绵不尽的相思之苦,但在平静的倾诉中却蕴含着翻江倒海的内在情感,浓烈的情绪由最初压抑的倾诉,经过数板式的节奏积累进而一浪

高过一浪,最后在无尽的愁绪中达到顶峰。因此曲作者开始以平稳的节奏、对称方整的乐句来结构主题乐句。例:6 3 5 6 5 2 3 5 | 3 1 2 3 2—| 3 1 2 3 2 6 1 2 | 7 5 7 6—|紧接着以附点音型节奏,并以同样节奏型乐句积累的方式来表现越来越激动的情感。例:6. 1 2 0 | 5. 3 5 0 | 6. 3 6 |几句,在经过以上几句的感情积淀后,作者运用了一小节的休止,之后,情感到达一个新的高点。在这个阶段,作者运用节奏完全相同的四小句反复咏唱,压抑的情感在此已不可遏制,因悲而愤,对命运发出呼喊,呀呀一行方式是构建在歌词的抒情、婉转、平和与伤感的基调之上的。本曲的旋律音调柔婉细腻,情真意切,成功地表达了曹雪芹的歌词内容。如歌曲开始的两句旋律是全曲的主题,第一乐句的前两拍从主音开始下行四度又上行过渡到主音,形成一个沉浮式的曲线,表现出忐忑不宁的情绪,它是主题的一个核心乐节。紧接着,这一乐节作连续两次下行模进后停留在下属音上。这里所采用的音乐素材和发展手法非常简约,旋律音调与歌词本身的四声走向结合的非常贴切,形象而准确的表达了“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的悲哀与惆怅。第二句基本上是第一乐句的下四度模仿。这样,核心乐节在两个乐句中,紧贴歌词的四声走向及情感起伏,进行了一连串的下行模进。下沉起伏给主题以愁苦而又思绪绵绵的感情形象。旋律音调与歌词情绪及四声走向的巧妙结合是本曲成功的关键所在。

5.3 旋律音调与歌词四声走向上的紧密结合

本曲环绕型的音调,吟诵式的旋律进行方式是构建在歌词的抒情、婉转、平和与伤感的基调之上的。本曲的旋律音调柔婉细腻,情真意切,成功地表达了曹雪芹的歌词内容。如歌曲开始的两句旋律是全曲的主题,第一乐句的前两拍从主音开始下行四度又上行过渡到主音,形成一个沉浮式的曲线,表现出忐忑不宁的情绪,它是主题的一个核心乐节。紧接着,这一乐节作连续两次下行模进后停留在下属音上。这里所采用的音乐素材和发展手法非常简约,旋律音调与歌词本身的四声走向结合的非常贴切,形象而准确的表达了“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的悲哀与惆怅。第二句基本上是第一乐句的下四度模仿。这样,核心乐节在两个乐句中,紧贴歌词的四声走向及情感起伏,进行了一连串的下行模进。下沉起伏给主题以愁苦而又思绪绵绵的感情形象。旋律音调与歌词情绪及四声走向的巧妙结

合是本曲成功的关键所在。

6 《红豆词》的演唱之美

由于汉字的发声特点和词曲的格律规定,中国古代诗词的演唱(古诗词原本就可唱)就有自己的规律。早在宋朝时期,沈括于《梦溪笔谈·声律》中就指出:“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萦缕耳,字则有喉、唇、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举本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此谓‘声中无字’,古人谓之‘如贯珠’,今谓之‘善过度’是也。如宫声字而曲合用商声,则能转宫为商歌之,此‘字中有声’也,善歌者谓之‘内里声’。不善歌者,声无抑扬,谓之‘念曲’;声无含韫,谓之‘叫曲’。”这也就是我国古代声乐演唱的一个基本法则,即“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6.1 音质美

《红豆词》是一首以古诗词为词,由受过传统中国音乐教育的作曲家所谱曲的,极具中国民族特色。所以从声音上来说不太适合用演唱外国歌剧的那种纯美声的声音来演唱。但是纯民族的声音又过于靠前明亮,古诗词的含畜意境会有所减弱。如果使用民族化的美声,将更能体现这首歌曲的特点和韵味。歌唱中的字腔是音乐化的字腔,这个音乐化的字腔运动便是形成歌唱语言的本质,决定歌唱艺术的第一感情需要。所以我们要以字行腔,字正方可腔圆。

6.2 咬字美

声乐演唱中,在依字行腔的过程中,要求“腔随字走”“、字领腔行”,这也就是说,字的成分都有不同的要求,《红豆词》第一乐段歌词是具有抒情性很强的描述性唱段,旋律比较舒展,所以字头的力度显然要“咬”得轻柔些,但不等于没有弹性,只不过它的力度要求更适应曲调的感情表现,这样才能深刻表达作者含蓄的思念之情。

再如第二乐段,它的演唱就要根据乐曲情绪的发展、节奏以及歌词与音乐结合中的强弱要求,每个字都“咬”得很紧,并且有不同的力度变化,这样才能表

现出作者内心复杂的情绪变化,把全曲推向高潮。

6.3 行腔美

“依字行腔”“、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美的声腔造型要求,也是声乐艺术的创造原则,实际上它也是人类不同民族的一切声乐艺术的创造特征,虽然说法各有特点,但根据各自民族语言的特质去进行声乐艺术的创造与表现是一致的。

《红豆词》中为了突出作者更加激昂的情绪,编曲者运用了语句的重复来进行强调。同一句“展不开眉头,捱不明更漏”的连续反复,通过音区对比,使逐渐上升到音势,加强了思念及悲痛的情感抒发,演唱时通过句句渐强的语势突出语句的抒情作用。

在此句的演唱中,还应注意到的是句中的休止。每句的末尾有规律地休止间歇,加强了顿挫的节奏感,丰富了作者叙述感情的表现;节奏上的停顿与呼吸,也更便于体现《红豆词》整体曲调的层次和表情达意的逻辑,更加突出全曲思潮的表达。

7 结语

《红豆词》堪称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古典诗词与旋律完美结合的一首经典力作,全曲架构在抒情、婉转、规整、平和与伤感的气氛上。歌词意境深远,情感真实,对歌词的理解与把握也体现了曲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古诗词功底。好词好曲,容易上口,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在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中,蕴涵着美的各种因素,既具有综合体中的个性美,也具有将个性美融合为一体的综合美。上述从词章的语言美、曲作的旋律美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析。对于音乐美学的研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是一个很深奥的课题,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周箐 《名作欣赏—文艺论坛》 2009 139~141 蔡仲德 《中国音乐美学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匡惠 《刘雪庵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 第三期 [德]黑格尔 《美学》 朱光潜译 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曹辛华、张幼良 《中国词学研究》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于润洋 《西方音乐与美学问题的文化阐释》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沈轶刘、富寿荪 《清词菁华》 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贺新辉 《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 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版 龚妮丽 《音乐美学论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文章

  • 豆丁网 论文 艺术论文大全
  • 当前位置:全部 >  论文  > 艺术论文 上传文档到此分类 豆丁阅读指数 1 朗诵艺术的技巧与赏析 2 人际交往的艺术 3 文艺人类学 4 [硕士论文精品]当下时尚.. 5 [硕士论文精品]Q 时尚广.. 6 传奇 故事 7 浅谈钢琴学习中的慢速练.. 8 当代戏曲发展学 本分类社区团 ...

  • 动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312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动画毕业论文选题(131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 ...

  • 电影音乐相关文献
  • 论文文献摘录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2008914084 陆长新 1.<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方式分析> 沛华 P119 <电影文学>2011年 第21期 2.<电影声乐经典引发的伴乐理论分析> 刘艺华 P121 <电影文学>2011年 第21期 3.& ...

  • 浅析人文主义对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影响
  • 摘要: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这场变革的核心思想,在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体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开始重视人.肯定人.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而此刻,人文主义在西方音乐的发展方面也起到了弥足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了音乐的创作理念.表现手法.表达内容中强烈的人文关怀和 ...

  •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64个) ★汉字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研究 ★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汉字构成法对图形设计的启示研究 ★汉字字体设计的时代特征和审美风格研究 ★汉字字体图形设计研究 ★民间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设 ...

  •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如何在广告文案中进行创意 2.城市户外儿童广告创新研究 3.公共汽车广告客户定位研究 4.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研究 5.医药广告公司客户管理策略探析 6.国际化广告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7.食品广告公司生态环境研究 8.楼宇新媒体的广告客户开发策略分析 9.广告媒体与民族文化 ...

  • 动画专业论文选题
  • 1. 面部角色动画在三维动画短片中的重要性 2. 论国外大型动画制作公司的流水线应用 3. 重拾东方帝国的星辉--论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的独创性 4. 电脑技术带给动画的可能性 5. 二维动画的三维情结--结合创作浅谈三维技术在二维动画中的应用 6. 浅谈中国符号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7. 探索幻想的王 ...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中国文学网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 梁艳丹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张爱玲小说中比喻的艺术特色在于:比喻中一种意象可以牵活其他的意象,联成完整的形象世界:喻体通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使比喻雅俗共赏,趣味盎然.通感的大量渗入,使得比喻富有感染力:比喻中的意象"道是无情却有 ...

  • 浅析电影的长镜头
  • 摘 要:电影中的长镜头指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长镜头的出现,不仅是摄影技巧的发展与成熟,也是电影美学的突出成就,被巴赞赞誉为:唯有冷眼旁观的长镜头才能真正还原世界真实的原貌.长镜头在电影中主要表现为时空的完整性.表意的丰富性.构图的开放性. 关键词:长镜头:时空的完整性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