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1.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1)用向量解决常见平面几何问题的技巧:

平面几何问题――→向量问题――→解决向量问题――→解决几何问题 2.平面向量与其他数学知识的交汇

平面向量作为一个运算工具,经常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结合,当平面向量给出的形式中含有未知数时,由向量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可以得到关于该未知数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可以求解有关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数列的综合问题. 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转化为代数运算,其转化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平面向量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二是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公式和性质. 【思考辨析】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

(1)若AB∥AC,则A,B,C三点共线.( √ )

(2)解析几何中的坐标、直线平行、垂直、长度等问题都可以用向量解决.( √ ) (3)实现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之间的转化的主要手段是向量的坐标运算.( √ )

→→

(4)在△ABC中,若AB·BC

→(5)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三个定点A(-2,-1),B(0,10),C(8,0),若动点P满足:OP=

设向量

运算

还原

→→→

OA+t(AB+AC),tR,则点P的轨迹方程是x-y+1=0.( √

)

1.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4),B(5,2),C(-1,-4),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答案 B

→→

解析 ∵AB=(2,-2),CB=(6,6), →→∴AB·CB=12-12=0,

→→

∴AB⊥CB,∴△ABC为直角三角形.

π

2.(2014·山东)已知向量a=(13),b=(3,m).若向量a,b的夹角为则实数m等于( )

6A.23 3 C.0 D.-3 答案 B

解析 ∵a·b=(13)·(3,m)=3+m, π又a·b12+32×3+m×cos ,

∴33m12+32×3+m×cos ,

6∴m=3.

y→→0,,3.平面上有三个点A(-2,y),BC(x,y),若AB⊥BC,则动点C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 2答案 y2=8x (x≠0)

yy→→

2,-,BC=x,, 解析 由题意得AB=22→→→→

又AB⊥BC,∴AB·BC=0,

yy2,-·x,=0,化简得y2=8x (x≠0). 即22

4.已知平面向量a=(1,cos θ),b=(1,3sin θ),若a与b共线,则tan 2θ的值为________. 3答案 4

解析 由a∥b得3sin θ-cos θ=0, 1

∴tan θtan 2θ=

3

3141-923

B.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题型一 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例1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是对角线DB上的一点(不包括端点),E,F分别在边BC,DC上,且四边形PFCE是矩形,试用向量法证明:PA=EF.

思维点拨 正方形中有垂直关系,因此考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所求线段对应的向量,根据向量知识证明.

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DP=λ(0

,λ), 22

22

λ),Fλ,0), 22

2222→→

∴PA=(-λ,1-),EF=λ-1,-λ),

2222→

∴|PA|= →|EF|=

222

λ+1λ2=λ2-2λ+1, 22

22

-12+-λ2=λ2-2λ+1, 22

→→

∴|PA|=|EF|,即PA=EF.

思维升华 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可分三步: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

(1)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BAD=60°,E是BC的中点,则AC·AE等于

( ) 3+3

A.

33

9B.294

→→

→→

(2)在△ABC所在平面上有一点P,满足PA+PB

+PC=AB,则△PAB与△ABC的面积的比值是( )

1123A. B. 3234答案 (1)D (2)A

解析 (1)建立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1-). 2∴E点坐标为31,-, 44

33

,0),C,0),B(0,22

1→→3∴AC=(3,0),AE=(),

44339→→

∴AC·AE=3×44→→

(2)由已知可得PC=2AP,

∴P是线段AC的三等分点(靠近点A), 1

易知S△PAB=S△ABC,即S△PAB∶S△ABC=1∶3.

3题型二 向量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例2 已知在锐角△ABC中,两向量p=(2-2sin A,cos A+sin A),q=(sin A-cos A,1+sin A),且p与q是共线向量. (1)求A的大小; (2)求函数y=2sin2B+cos解 (1)∵p∥q,

∴(2-2sin A)(1+sin A)-(cos A+sin A)(sin A-cos A) =0,

33∴sin2A=,sin A=

42

∵△ABC为锐角三角形,∴A=60°. (2)y=2sin2B+cos=2sin2B+cos

C-3B

2

C-3B

2取最大值时,B的大小.

180°-B-A-3B2

=2sin2B+cos(2B-60°) =1-cos 2B+cos(2B-60°)

=1-cos 2B+cos 2Bcos 60°+sin 2Bsin 60° 13

=1B+sin 2B=1+sin(2

B-30°),

22

当2B-30°=90°,即B=60°时,函数取最大值2.

思维升华 解决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交汇问题的关键:准确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化简已知条件,将其转化为三角函数中的有关问题解决.

(1)已知a,b,c为△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向量m=(3,-1),n

=(cos A,sin A).若m⊥n,且acos B+bcos A=csin C,则角A,B的大小分别为( ) ππA. 63ππ 36

2ππB.36ππ33

(2)△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是a,b,c,设向量m=(a+b,sin C),n=(3a+c,sin B-sin A),若m∥n,则角B的大小为________. 5π

答案 (1)C (2)

6

解析 (1)由m⊥n得m·n=0, 即3cos A-sin A=0, π

A+=0, 即2cos6ππ7π

又acos B+bcos A=2Rsin Acos B+2Rsin Bcos A =2Rsin(A+B)=2Rsin C=c=csin C, π∴sin C=1,C=

2πππ

∴B=π--.

326(2)∵m∥n,

∴(a+b)(sin B-sin A)-sin C3a+c)=0, abc=

sin Asin Bsin C则化简得a2+c2-b23ac,

a2+c2-b235π

∴cos B=,∵0

→→→

例3 (1)已知向量OA=(k,12),OB=(4,5),OC=(10,k),且A、B、C三点共线,当k

当2B-30°=90°,即B=60°时,函数取最大值2.

思维升华 解决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交汇问题的关键:准确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化简已知条件,将其转化为三角函数中的有关问题解决.

(1)已知a,b,c为△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向量m=(3,-1),n

=(cos A,sin A).若m⊥n,且acos B+bcos A=csin C,则角A,B的大小分别为( ) ππA. 63

ππ 362ππB.36ππ33

(2)△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是a,b,c,设向量m=(a+b,sin C),n=(3a+c,sin B-sin A),若m∥n,则角B的大小为________.

5π答案 (1)C (2) 6

解析 (1)由m⊥n得m·n=0, 即3cos A-sin A=0,

πA+=0, 即2cos6ππ7π∵

πππ∴A+=,即A623

又acos B+bcos A=2Rsin Acos B+2Rsin Bcos A

=2Rsin(A+B)=2Rsin C=c=csin C,

π∴sin C=1,C= 2

πππ∴B=π--. 326

(2)∵m∥n,

∴(a+b)(sin B-sin A)-sin C3a+c)=0,

abc= sin Asin Bsin C

则化简得a2+c2-b23ac,

a2+c2-b235π∴cos B=,∵0

题型三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例3 (1)已知向量OA=(k,12),OB=(4,5),OC=(10,k),且A、B、C三点共线,当k

若k为直线的斜率,则过点(2,-1)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

→→(2)设O为坐标原点,C为圆(x-2)2+y2=3的圆心,且圆上有一点M(x,y)满足OM·CM=0,

y则=________. x

答案 (1)2x+y-3=0 3

→→→解析 (1)∵AB=OB-OA=(4-k,-7),

→→→→→BC=OC-OB=(6,k-5),且AB∥BC,

∴(4-k)(k-5)+6×7=0,

解得k=-2或k=11.

当k

→→(2)∵OM·CM=0,∴OM⊥CM,

∴OM是圆的切线,设OM的方程为y=kx, 由|2k|y,得k=,即=x1+k思维升华 向量的共线和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可以解决一些平行、共线、垂直、夹角及最值问题,在解题中要充分重视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的作用.

跟踪训练3 (2013·湖南改编)已知a,b是单位向量,a·b=0.若向量c满足|c-a-b|=1,则|c|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2+1

解析 方法一 ∵a,b是单位向量,∴|a|=|b|=1.

又a·b=0,∴a⊥b,∴|a+b|=2.

∴|c-a-b|2=c2-2c·(a+b)+2a·b+a2+b2=1.

∴c2-2c·(a+b)+1=0.

∴2c·(a+b)=c2+1.

∴c2+1=2|c||a+b|cos θ(θ是c与a+b的夹角).

∴c2+1=22|c|cos θ≤22|c|.

∴c2-2|c|+1≤0. ∴2-1≤|c|≤2+1.

∴|c|2+1.

方法二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由题意知a⊥b,且a与b是单

→→→位向量,∴可设OA=a=(1,0),OB=b=(0,1),OC=c=(x,y).

∴c-a-b=(x-1,y-1),

∵|

c-a-b|=1,

∴(x-1)2+(y-1)2=1,

即点C(x,y)的轨迹是以M(1,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

而|c|x+y,

∴|c|的最大值为|OM|+1,

即|c|max2+

1.

三审图形抓特点

→→典例:如图所示,把两块斜边长相等的直角三角板拼在一起,若AD=xAB

→+yAC,则x=________,y=________.

审题路线图

图形由一副三角板构成

↓(注意一副三角板的特点)

令|AB|=1,|AC|=1

↓(一副三角板的两斜边等长)

|DE|=|BC|=2

↓(非等腰三角板的特点)

|BD|=|DE|sin 60°=236= 22

↓(注意∠ABD=45°+90°=135°)

→→AD在AB上的投影即为x

↓x=|AB|+|BD|cos 45°=1+

→→↓AD在AC上的投影即为y

↓y=|BD|·sin 45°=63222623=1+222

→→→→→解析 方法一 结合图形特点,设向量AB,AC为单位向量,由AD=xAB+yAC知,x,y分别

→→→为AD在AB,AC上的投影.又|BC|=|DE|=2,

6→→∴|BD|=|DE|·sin 60°=. 2

→→∴AD在AB上的投影

x=1+6623

cos 45°=1+×1, 2222

→→AD在AC上的投影ysin 45°=22

→→→→→→方法二 ∵AD=xAB+yAC,又AD=AB+BD,

→→→→∴AB+BD=xAB+yAC,

→→→∴BD=(x-1)AB+yAC.

→→→→→又AC⊥AB,∴BD·AB=(x-1)AB2.

→→→设|AB|=1,则由题意|DE|=|BC|=2.

又∠BED=60°,

6→→→∴|BD|=显然BD与AB的夹角为45°. 2

→→→∴由BD·AB=(x-1)AB2, 得61×cos 45°=(x-1)×12. 2

3+1. 2∴x3→→→同理,在BD=(x-1)AB+yAC两边取数量积可得y=. 2

答案 1+33 22

温馨提醒 突破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图形的特点(图形由一副三角板构成)

.根据图形的特点,利用向量分解的几何意义,求解方便快捷.方法二较方法一略显繁杂.

方法与技巧

1.向量的坐标运算将向量与代数有机结合起来,这就为向量和函数的结合提供了前提,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可以解决某些函数问题.

2.以向量为载体求相关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向量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相结合的一类综合问题.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将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或求函数值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失误与防范

1.注意向量夹角和三角形内角的关系,两者并不等价.

2.注意向量共线和两直线平行的关系.

3.利用向量解决解析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可有效解决因斜率不存在使问题漏解的情况.

A组 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45分钟)

1.(2014·福建)设M为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为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内

→→→→任意一点,则OA+OB+OC+OD等于( )

→A.OM

→C.3OM

答案 D

解析 因为点M为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所以点M是AC和BD的中点,由平行

→→→→→→→→→→→四边形法则知OA+OC=2OM,OB+OD=2OM,故OA+OC+OB+OD=4OM.

→→→→→2.平面四边形ABCD中,AB+CD=0,(AB-AD)·AC=0,则四边形ABCD是( )

A.矩形

C.正方形

答案 D

→→→→→→→→→→解析 AB+CD=0⇒AB=-CD=D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AD)·AC=DB·AC→→=0⇒DB⊥AC,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23.在△ABC中,(BC+BA)·AC=|A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

A.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答案 C

→→→→2解析 由(BC+BA)·AC=|AC|,

→→→→得AC·(BC+BA-AC)=0,

→→→→→→即AC·(BC+BA+CA)=0,2AC·BA=0,

→→∴AC⊥BA,∴A=90°.

→→又根据已知条件不能得到|AB|=|AC|,

故△AB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4.已知点A(-2,0)、B(3,0),动点P(x,y)满足PA·PB=x2-6,则点P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B.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B.梯形 D.菱形 →B.2OM →D.4OM

C.双曲线

答案 D D.抛物线

→→解析 PA=(-2-x,-y),PB=(3-x,-y),

→→∴PA·PB=(-2-x)(3-x)+y2=x2-6,

∴y2=x.

π5.若函数y=Asin(ωx+φ)(A>0,ω>0,|φ|

→→M,N分别是这段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且OM·ON=0(O为坐标原点),

则A等于( )

π777A. π C.π D. 61263

答案 B

π7解析 由题意知MA),N(,-A), 1212

→→π7又OM·ON=×π-A2=0, 1212

∴A=7 12

15→→6.已知在△ABC中,AB=a,AC=b,a·b

答案 150°

→→解析 ∵AB·AC

115又S△ABC=a||b|sin∠BAC=. 24

1∴sin∠BACBAC=150°. 2

7.已知|a|=2|b|,|b|≠0且关于x的方程x2+|a|x-a·b=0有两相等实根,则向量a与b的夹角是________.

答案 2π3

解析 设向量a与b的夹角为θ,

由已知可得Δ=|a|2+4a·b=0,

即4|b|2+4·2|b|·|b|cos θ=0,

12π∴cos θ=-,又∵0≤θ≤π,∴θ=23

8.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0,0),M(1,1),N(0,1),Q(2,3),动点P(x,y)满足不等式0→→→→→→≤OP·OM≤1,0≤OP·ON≤1,则z=OQ·OP的最大值为

________.

答案 3

→→→解析 ∵OP=(x,y),OM=(1,1),ON=(0,1),

→→→→∴OP·OM=x+y,OP·ON=y,

0≤x+y≤1,即在条件下,求z=2x+3y的最大值,由线性规划知识,当x=0,y=1时,0≤y≤1

zmax=3.

9.已知△ABC中,∠C是直角,CA=CB,D是CB的中点,E是AB上一点,且AE=2EB,求证:AD⊥CE.

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设A(a,0),则B(0,a),E(x,y).

a∵D是BC的中点,∴D(0,). 2

→→又∵AE=2EB,

即(x-a,y)=2(-x,a-y),

x-a=-2x,a2∴解得x=y. 33y=2a-2y,

aa→∵AD=(0,-(a,0)=(-a,), 22

→→a2OE=CE=(a), 33

a2a→→∴AD·CE=-a×a× 332

112+a2=0. 33

→→∴AD⊥CE,即AD⊥CE.

π3π10.已知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3,0),B(0,3),C(cos α,sin α),其中α(). 22

→→(1)若|AC|=|BC|,求角α的值.

π→→(2)若AC·BC=-1,求tan(α+)的值. 4

→解 (1)∵AC=(cos α-3,sin α),

→BC=(cos α,sin α-3),

→∴|AC|=cos α-3+sinα =10-6cos α,

→|BC|=10-6sin α.

→→由|AC|=|BC|得sin α=cos α,

π3π5又α∈(,,∴α=π. 224

→→(2)由AC·BC=-1,

得(cos α-3)cos α+sin α(sin α-3)=-1,

2π2∴sin α+cos α=,∴sin(α+=343

π3πα 22

3πππ7∴

π14故tan(α+=-. 47

B组 专项能力提升

(时间:20分钟)

x,x≥y,y,x≥y,11.(2014·浙江)记max{x,y}=min{x,y}=设a,b为平面向量,y,x

则( )

A.min{|a+b|,|a-b|}≤min{|a|,|b|}

B.min{|a+b|,|a-b|}≥min{|a|,|b|}

C.max{|a+b|2,|a-b|2}≤|a|2+|b|2

D.max{|a+b|2,|a-b|2}≥|a|2+|b|2

答案 D

解析 由于|a+b|,|a-b|与|a|,|b|的大小关系与夹角大小有关,故A,B错.当a,b夹角为锐角时,|a+b|>|a-b|,此时,|a+b|2>|a|2+|b|2;当a,b夹角为钝角时,|a+b||a|2+|b|2;当a⊥b时,|a+b|2=|a-b|2=|a|2+|b|2,故选D.

112.(2013·浙江)设△ABC,P0是边AB上一定点,满足P0B=AB,且对于边AB上任一点P,4

→→→→恒有PB·PC≥P0B·P0C,则( )

A.∠ABC=90°

C.AB=AC

答案 D

解析 设BC中点为M, B.∠BAC=90° D.AC=BC

→→→→→→PB则PB·PC=+PC2-PB-PC2 22

1→→=PM2-2, 4

1→→→→同理P0B·P0C=P0M2-2, 4

→→→→∵PB·PC≥P0B·P0C恒成立,

→→∴|PM|≥|P0M|恒成立.

即P0M⊥AB,

1取AB的中点N,又P0B=AB, 4

则CN⊥AB,∴AC=BC.故选D.

→→→13.已知向量OA=(3,-4),OB=(6,-3),OC=(5-m,-3-m),若∠ABC为锐角,则

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11答案 (-,)∪(,+∞) 422

→→→解析 由已知得AB=OB-OA=(3,1),

→→→AC=OC-OA=(2-m,1-m).

→→若AB∥AC,则有3(1-m)=2-m,

1解得m=2

→→由题设知,BA=(-3,-1),BC=(-1-m,-m).

∵∠ABC为锐角,

→→∴BA·BC=3+3m+m>0,

3可得m>4

1→→由题意知,当m=AB∥AC. 2

311故当∠ABC为锐角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422

14.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ADC=90°,AD=2,BC=1,P是腰DC上的动点,→→则|PA+3PB|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5

解析 方法一 以D为原点,分别以DA、DC所在直线为x、y轴建立如图

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DC=a,DP=x

.

∴D(0,0),A(2,0),C(0,a),B(1,a),P(0,x),

→→PA=(2,-x),PB=(1,a-x),

→→∴PA+3PB=(5,3a-4x),

→→|PA+3PB|2=25+(3a-4x)2≥25,

→→∴|PA+3PB|的最小值为5.

→→方法二 设DP=xDC(0

→→∴PC=(1-x)DC,

→→→→→PA=DA-DP=DA-xDC,

→→→→1→PB=PC+CB=(1-x)DC. 2

→→5→→∴PA+3PB+(3-4x)DC, 2

25→5→→→→→|PA+3PB|2=2+2×(3-4x)DA·DC+(3-4x)2·DC2 42

→=25+(3-4x)2DC2≥25,

→→∴|PA+3PB|的最小值为5.

15.在△ABC中,设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向量m=(cos A,sin A),向量n=(2-sin A,cos A),若|m+n|=2.

(1)求内角A的大小;

(2)若b=2,且c=2a,求△ABC的面积.

π解 (1)|m+n|2=(cos A2-sin A)2+(sin A+cos A)2=4+2(cos A-sin A)=4+4cos(4

A).

π∵4+A)=4, 4

π∴cos(+A)=0. 4

πππ∵A∈(0,π),∴+A=,A=. 424

(2)由余弦定理知:a2=b2+c2-2bccos A,

π即a2=2)2+(2a)2-2×42×2acos, 4

解得a=42,∴c=8.

12∴S△ABC=42×8=16. 22


相关文章

  • 高中数学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学设计
  •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会用平面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的两种方法-----向量法和坐 标法,可以用向量知识研究物理中的相关问题的"四环节"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向量在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工 ...

  • 人教版高中数学章教材目录章节摘要
  • 人教版高中数学章节摘要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 空 ...

  • 广东省高中数学课本及目录
  •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阅读与思考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2 函数及其表示 阅读与思考 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 实习作业 小结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信息技术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2.2 对 ...

  • 人教版高中数学目录表
  • 人教版高中数学目录表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 ...

  • 高中数学文科总目录
  • 高中数学文科总目录 必修一(A 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2 1.2 函数及其表示--------------------------17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32 实习作 ...

  • 高中数学各章节
  • 高中数学目录 此文为人教必修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 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1.1.1集合的概念 1.1.2集合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 2.1函数 2.1.1函数 2.1.2函数的表示方法 2.1.3函数的单调性 2.1.4函数的奇偶性 2.1.5用计算机作函数图像(选学) 2.2一次 ...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目录
  • 必修一.二.三.四.五章节内容 必修一 必修四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 集合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2.2对数函数 1.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1 指 ...

  • 北京市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 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第二章 函数 2.1函数 ∙ 2.1.1函数 ∙ 2.1.2函数的表示方法 ∙ 2.1.3函数的单调性 ∙ 2.1.4函数的奇偶性 2.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 2.2.1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 2.2.2二次函数的性质 ...

  •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上海教育出版社)
  •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上海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 第一章 数的整除 第一节 整数和整除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2 因数和倍数 1.3 能被2.5整除的数 第二节 分解质因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6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 分数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