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美学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美学价值

季秀云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鹤岗154100)

摘要:中国山水诗不仅再现了中国历史发展变化的脉络,而且再现了时代、社会变迁投射在人的性格和心理上的印记,同时反映出人的价值观和精神形式随着人化自然而发展,人的审美感觉越来越敏锐。只有从“自然人化”的高度考察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贡献,才能深刻地认识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山水诗;大自然;再现;审美本质;美学价值中图分类号:眨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69(2009)02—0081—03

一、山水诗是诗人对自然美的咏赞与艺术表现就是大自然的主人。从他的诗中我们能欣赏到祖国山川的壮美,也最能开阔自己的心胸。壮美的河山影映着盛唐时大自然在人看来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构成自然界代健美的生活情趣和民族兴盛的景象。壮阔的意境所表现的美是使我们想起人来(或者预示人格)的东西,自然界的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

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11自然盛唐山水诗传达的纯然是盛唐之音。虽然盛唐山水诗美是体现了人的本质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也时时流露出超然世外的隐逸思想(这是时代社会意识的力量对象化的结果。马克思说:“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另一侧面),但无论是烟波浩渺的洞庭、波涛激荡的大江、一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口】一句话,自然之所以是美的,是泻千里的黄河,还是雄伟峻拔的岱岳,无不雄浑磅礴,颇有由于人从自然现象中体会到某种精神意义,“发现他自己盛唐的胸襟和气象。

的性格在这些事物中复现了”。【3’这个时候,情境中的自然但是曾经反映“盛唐气象”、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重现象就从自然之物转化为我之物。从实际本质转化为神圣要方面的山水诗,在有些盛唐诗人的暮年之作中,却发生了本质,从有限转化为元限,这就是英国诗人勃莱克所吟的深刻的变化。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出蜀飘泊到了湖南,登。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岳阳楼,望洞庭湖,唱出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感中国古代山水诗再现了大自然的美,相当纯熟地抓住受。然而,宏伟壮丽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眼中和笔下,却是了自然美的审美特质。以曹操的《观沧海》为例。它既是一幅动乱的景象。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安史之乱结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缘情写景,寓情于景。束了大唐帝国的鼎盛时代,诗人对国家分裂动荡的形势深通过对浩大汹涌的大海的描写,抒发了他决心消除边患、统感忧虑。

一祖国、创建丰功伟业的远大抱负。同样是面对大海,文天到了中唐,这种深沉的忧虑又进而发展为对无情现实祥却在“零丁洋里叹零丁”,唱出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的失望了。大诗人刘长卿,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非但无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之歌。

豪情壮志,反而格外忧伤、凄迷了:“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秋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二、唐代山水诗的美学体现

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浩淼的洞庭竟然是诗人满怀苍写山水诗,作者不同,诗亦不同。盛唐诗人孟浩然、王茫愁绪的外化。“叠浪”二句显然是国家动荡、盛世衰落的维、常建、储光羲等的许多作品,都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形象写照。在这里,孟浩然那种“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色,借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宁静。这些诗虽然脱离了现实城”的气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杜甫那样的深沉忧虑和斗争,缺少向上精神,但相比那些攀龙附凤、趋炎附势之流无可奈何。,

的诗词,能让人倍感清爽,尤其诗中所表现出的自然美更是盛世山水壮丽雄夸,乱世山水往往笼罩着愁云惨雾,国任何作品都不可替代的。和前辈陶渊明、谢灵运相比,他们破家亡时的山水则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了。

的山水诗虽然气象的恢宏有所不及,但措词却精深华妙、新三、唐代山水诗的美学价值

颖别致。其后的追随者有柳宗元、范成大、韦应物等。

盛唐诗人李白笔下的自然景色,总是让人感到有一种艺术是时代意识的反映。自然美是“自然提供材料、精冲破束缚、追求精神解放的热情流溢其中,充塞着迎接和征神提供形式”的人的作品,是该时代人征服自然的客观程服自然艰险的豪气:“西岳峰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度的一种微妙而可靠的标记。

中国古代山水诗作为自然美的艺术表现和时代意识的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反映,其美学价值在于:它是一定历史阶段人的本质的外天。”气魄何等豪迈!读李白的山水诗,我们常常会感到:他

化。它在中国繁荣发展了一千余年,通过种种曲折的途径

收稿日期:2008—11—14

作者简介:季秀云(1963一),女,山东莒县人,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万 

方数据8l

来。’’“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人胸怀间。~登高壮观天地

弹奏着社会历史变迁的乐曲。作为历史变迁的音响.对诸如盛唐气象、安史离乱、宋元之际国土沦丧的忧愤、明清之际的民族浩气、各时代各阶层从仕隐到闺情的思想意绪,山水诗都有或婉曲或淋漓的弹唱。

中国山水诗不仅再现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脉络,而且生动地再现了时代、社会变迁投射在人的性格和心理上的印记,折射出人的价值观和精神形式的变化,体现了人的自由本质和民族精神的审美本质。艺术作为精神的创造物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H3他既是“这一个”,又是时代、社会、历史的代表。

当然,山水诗作为自然美的艺术表现,也必然要遵循艺术的审美规律。美是通过个体的感性形象表现一般,显示无限。别林斯基说:“每个伟大诗人的创作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创世界。"【纠这个“完全特殊的独创世界”,既是社会思想、时代意识的投影,又表现着作家的个性和风格,渗透着作家个人和民族的审荚珲想。曹操诗的阔大雄浑、李白诗的豪放不羁、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王维诗的空寂静远、苏轼诗的超旷空灵、在山水诗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汉民族对自然美的欣赏一向重在把握自然美意蕴中的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的意义,充满着个性色彩。中国诗歌有比兴传统,对大自然从来不刻意描摹,追求其真,而只把它作为社会理想的寄托,人格、心境、胸襟的写照,哲理思索的借体,内心经历的外化和忧国之思的载体。客观景物成为主观情意的表征,山川草木具有人的灵气。这与我们以“天地为庐”的自然生命哲学有关:天地万物为我所用,我借自然“养吾浩然之气”。表现在艺术上,是既“万取一收”,又“乘一总万”。因此,这个“一”就具有“以有限者为无限者的感情”“以一定的实际本质为最高的神圣本质的热情”¨。那种意义。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凝聚:“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它网罗天地于门户,融合无限时空于顷刻。诗人把全部热情和体验倾泻在一个自然物上,“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一幅超象虚灵的诗情画境”。【_¨于是,一个极其有限、平常的自然物,便转化为无限,升华为神圣本质,所谓“一花一天国”。这个“天国”,是一个独创、完整的世界,既包涵社会人生的理想,又包括诗人的艺术追求。

。时穷节乃现,忧愤出诗人。”艺术是诗人思想性格的外化,审美理想的特化。中国诗人从对大自然的欣赏、观照中积淀着执着人生、忧国忧民、自尊自爱、独立不改的内在人格以及天人合一、以一贯之的美学理想。山水诗作为艺术的一块肥壤沃土,培育了像陶渊明、李白、王维、范成大、杨万里、陆游、辛弃疾这样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大师。他们在塑造人的灵魂、高扬自己的艺术风格、发展民族的艺术传统、完善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等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山水诗作为文艺的一个门类,意识形态的一个种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积极能动作用。其美学价值在于:通过个体感性形象表现了理想人格的神圣,显示了艺术的无限价值。作为精神素养和艺术追求的体现,它塑造中国人的灵魂,熔铸中华民族性格,形成中国的美学理想和艺术传统,促进审美心理发展,其贡献是巨大的。

四、“人化自然”对唐代山水诗的意义

草木山石本无情。大自然在原始人的眼里,非但不美,

万 

方数据而且还是可怖的。可是在今人看来,大自然非但充满情意,而且简直成为“人类非有机的身体”,成为民族文化血脉的组成部分了。杜鹃泣血、寒蝉悲秋,山容水态、鸟语花香.大自然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是人的情意的象征、思想性格的外化。山可以喻其巍仪.石可以喻其坚定,松可以喻其忠贞,竹可以喻其洒脱,兰可以喻其芳洁,莲可以喻其清正……追本溯源,大自然由人的对立物转变为人的审美对象,正是“人化自然”的结果。

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历史原为自然史的一部分,自然人化使自然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整个自然界也因之成了人生的历史。所谓“人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人的意志、目的在对象上实现。由于自然人化,自然成了人的创造物。

自然入化可以是物质生产,也可以是精神生产。自然界可以是科学和艺术的对象、人的精神食粮,也可以是生产和生活的对象、人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人靠自然生活,“把整个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s。作为生活和生产资料,作为对象和工具,自然充实了人的生命,在物质和精神形式中复现人自身,表现和确证了人的本质力量。

人的审美感觉和审美力是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广泛对象化活动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自然向人生成的过程中,人不仅改造了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了人自身。一方面,随着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上的逐步展开和实现,自然日益成为美的对象;另一方面,逐渐被人认识了的对象世界的丰富性又促使人的感觉更为丰富,使人的感觉日益成为人的社会感觉,进而形成美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单凭审美感觉是不会在意识中构成这种艺术境界的,只有具有审美本质力量的耳朵,才能从单调的蝉噪和唯一的鸟呜声响中感觉到山林的幽深和寂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境界;“直”字在平面构图上给人以立体感,表现了初到边塞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增添了构图的活泼感;“落日圆”又给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气势浑然一体。这全是艺术感觉,一种艺术生产的本质力量。艺术是人的审美心理的对应物,我们可以从艺术窥见人的审美本质。正如费尔巴哈说:“我们用耳朵不只听到流水潺潺和树叶瑟瑟的声音,而且还听到爱情和智慧的热情的单调。”人的眼睛和耳朵不仅看到和听到一个实用的物质的自然,而且从中发现了某种精神意义,发现了美。

“人化的自然”,即社会化的自然,一方面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现实,一方面创造着具有深刻感受力的丰富的全面的人。这种丰富的感受力中的审美能力对象化,就是艺术。艺术一旦产生,又促使人的审美能力向更高阶段发展。例如,读过唐诗宋词和观赏过宋元山水画的人,游黄山、桂林会感到诗情画意扑面而来;而没有这些艺术素养的人,眼中所见,只是某块石头像公鸡,某个山头像猴子等等。艺术生产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又外化为艺术。随着人化自然的发展,人不但审美感觉越来越敏锐、审美素质越来越高,而且审美范围越来越大。只有从“自然人化”的高度,即用马克思“人化自然”的思想观察中国古代山水

诗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贡献,才能深刻

地认识其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牛宏宝.美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cr7.

[2]汤文曙.马克思走近马克思主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的当代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3]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

社。2008.

[5]王生平.李泽厚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97.[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7]王斯德.世界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1.

[8](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OntheAestheticVaIueofAncientCllineseLandscapePoetry

JIXiu—vun

(Heg蛐gTe∞her’sCollege,HegBrIg,Hedon舀iarIg154100)

Abst瑚ct:Chine辩l如dscapepoetry

buf8lso订订d】y他prDducestheshowsthat

era

not

oIlly

represen协Chine∞developmemaIldclIangesinthesocial蛐dhj8t丽calc0叽Ixt,

ofsocjalchaflgeinthepmjecti∞0fhum曲pe塔onali£y锄dpsycholo百caj

mafkme鲫wllile矗

ll啪an词ues

andspiritual

fomsch肌ge试th

thedeveloprnent0fnaturearld

huJr姗bein铲havebec锄e

II・or}e蛐dI∞∞

辩nsitive

tD

to

a瞄thetics.0nly

byinVestigatingthehi8toricsi印ificaneeofancientChine∞l蚰dscapepotryarIdi协historiccontribution

hum蜘i】【ati∞”c朗werealizeits髓slheticvalu船.

CllinesecllltIlmlthoughtsKey

f洒tIIeperspective

of“natural

Wo“Is:Ⅷscape

poetry;nature;r印roducdon;∞stIletices跎nce;a幅tlleticvalue

[责任编辑:胡伟】

(上接第69页)

拥有自己的组织和管理机构,有独立的

参考文献[1][5]The

Theoriesof

经济来源。这种社会参与的自愿化是以高度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为前提的,并有助于社会成员个体责任观念的强化和自我管理习惯的形成。对于政府而言,应当在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对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态度,对社会给以正确的定位和合理的分类,加强公共道德建设,增强道德调控机制,同时完善关于民间组织的法律、规章和政策,践行公共服务的理念,在公共事务上尊重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积极动员与吸纳最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到公共行政过程中,在开放性参与、商谈、对话与争论中培育和弘扬公共精神,营造一个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使社会成员更好地与政府合作,齐心协力建设一个民主、高效、正义、宽容的现代和谐社会。

Society,F.oundatio鹏“Modemsocio.

of

姆cal‰ory[M].‰№№s

196l:192.201.

Gle脚,I眦,

[2]李建华.法治社会中的伦理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4:256.

[3]韦政通.伦理思想的突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1988:15.

[4]郑杭生.现代性过程中“个人”的创生与集体化[J].

社会,2006。(02).

[6]兰秀良.改革时代的伦理思考[M].长春:吉林人民出

版社,2004:112.

Onthe

Dimrences

(Sch00l

0f

Between

Traditi伽al

WANG

ChiIlese

Ethics锄dModem

Etllics

He—feng

Educalion鲫dScie∞e,xuchaIlg

UIIiv蛹ity,Xuchang,He瑚461000)

clla仉gilIg稍tIIthe

Abst姻ct:EtK∞i8

not

a珊岫ral柚d

et哪alooncept0f伽mllIIit)r,蚰ditis

develop啦Ilt0flli80Dry.Illdif.

fe呦tperiods肌ddi矗.erentcIlltumlbackFounds,etbi璐show8itsw∞fe砒ur髓inm∞JIirlg,啪p∞id∞,fhnc6∞册dmtu地.Mod-绷lI£IH∞IlioIlssocietyi8based∞Inod咖ethics,wIIichi8ilItI把b唾IckFourld0fmodemmaterialism锄dcultIl陀.Thema陀删Iy

diflb陀nces

Key

between

Chinese缸diti伽Ial

ethic8andmodemetllicsin

ec∞砸c

f(mndation.、脚ueod∞tation锄dbeha’ri('l亭.

Words:etllics:di&删1ce

[责任编辑:刘济远】

83

万方数据 

浅谈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美学价值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季秀云, JI Xiu-yun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鹤岗,154100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MAL COLLEGE2009,9(2)

参考文献(8条)

1. 牛宏宝 美学概论 2007

2. 汤文曙 马克思走近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研究 20043. 黑格尔 美学 19824. 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 20085. 王生平 李泽厚美学思想研究 19976. 宗白华 美学散步 20057. 王斯德 世界文学史 1991

8.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 1984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杨灿. YANG Can 生态审美视野中的中国古典诗歌[期刊论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3)2. 顾敏. Gu Min 论《古诗十九首》的美学价值与意义[期刊论文]-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1)3. 张继娥. Zhang Ji'e 晋宋山水诗兴起的成因探究[期刊论文]-丽水学院学报2006,28(4)

4. 王蓓. Wang Bei 借鉴中国传统审美思想走出旅游审美误区[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

5. 林朝辉 中国传统自然意识与山水诗[期刊论文]-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z1)6. 顿德华 人生境界至美的审美表达[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2009(5)7. 朱海燕 价值论美学范畴及体系研究[学位论文]2008

8. 杨钒 新世纪审美价值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22(1)9. 朱凤华 谈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审美情趣[期刊论文]-理论界2005(9)

引用本文格式:季秀云. JI Xiu-yun 浅谈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美学价值[期刊论文]-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2)


相关文章

  •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天人合一
  •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天人合一 摘要:书法,绘画,园林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优秀遗产和典型代表,它们的形式和内涵的发展演化过程能够客观地体现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取向发展.通过对书法,绘画,园林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 书法 山水画 园林 中华文化博大精 ...

  • 中华五岳的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 需要相关学科的专家参与研究,培养人才.包括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工作人才,并通过媒体向广大公众宣传风景遗产科学知识和保护意识.学习风景遗产科学,既要向各专业的老师学习,更要向大登山如读自然之师学习.古人云:"游山如观画,"史.今天,不仅要入景入情观赏自然之大美,还.要入理入化研读地 ...

  • 毕业论文选题册
  • 湖南师范大学 院 文 学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 计) 选 题 册 文 学院教务办(公 章) 二○○九年八月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序号 论文(设计)方向 1 中国现代文学 2 中国现代文学 3 中国现代文学 4 中国现代文学 5 中国现代文学 6 中国现代文学 7 中国现代文学 8 中国现代 ...

  • 传统聚落与民居中的道家美学观
  • 硕士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传统聚落与民居中的道家美学观 课程名称: 传统聚落与民居 年 级: 2012级 专 业: 建筑学一级学科 姓 名:蒋一力 学 号: 12081007 指导老师: 周 觅 传统聚落与民居中的道家美学观 (蒋一力 12081007建筑学院) 摘要:道家"天人合一&quo ...

  • 信口长歌君莫笑共与诸君乐陶然
  • 摘要 孙颖先生编创的古典舞<谢公屐>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生命境界与审美情态,以谢公屐这个形象隐喻中国文人的气度风骨,给观者带来了无限广阔的意蕴和意境.该作品以一幅风格浓郁的山水画作为创作背景,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游山乐水.吟诗谈玄的生活.在舞蹈中通过诗词的借喻来展现魏晋时期哲学重 ...

  • 景观文化与美学
  • 苏州城市景观美学的思考与研究 --以园林景观为例 摘要:苏州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经过调查,对对象的组成要素.属性特征.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及关注了园林景观对人的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距离的影响. 关键词:苏州园林,景观创作,美学价值,造园手法 ...

  • 浅析中西园林差异
  • 目 录 摘要„„„„„„„„„„„„„„„„„„„„„„„„„„2 一.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共通性„„„„„„„„„„„„„„3 二. 中西古典园林的思想差异„„„„„„„„„„„„„„3 1. 思维方式 „„„„„„„„„„„„„„„„„„„„„„3 2. 造园思想 „„„„„„„„„„„„„„„„ ...

  • 中国园林与意大利园林的比较
  • 39・中国园林13卷(5)1997・ 中国园林与意大利园林的比较 冯四清 同年分配到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系任教. [提 要]本文着重从中国和意大利人的自然观.美学观,园林发展简史,造园思想及园林的具体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 TU986.6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系(230009) [作者简介]硕士.讲师 ...

  • 中西方诗歌文化差异
  • 东西方诗歌文化差异 会计学院 Z1006 1143100603 侯文君 东西方诗歌文化差异 摘要:诗歌作为一种自我表达和表现诗人对世界的诗性理解,在形式上分行排列,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的文体,在各种文体中出现的最早,主要有叙事诗和抒情诗.限于课时的有限,这里只讨论中西抒情诗的异同. 关键词:诗歌,中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