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与[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他自幼喜爱艺术,15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后来转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他于1900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此时,他的作品充满悲剧性。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孤独和绝望、灾难与不幸的感觉。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其创作的“蓝色时期”(1900—1904年)。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粉红色时期”。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却并不孤寂。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于是,他画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的少女》。

《亚威农少女》中女人的脸部造型像是带了面具,或许毕加索是受了非洲的和古埃及艺术的影响。而他要用这种木雕式的造型来表达这群女人们的恐怖处境。当毕加索在巴塞罗那时,他曾经一度创作一系列关于妓女的作品,这些妓女处于社会最底层,身染性病,她们的未来是黑暗的。而这幅作品使人想到的就是亚威农街的一家妓女院里的女人。这可能也是这幅作品以后以这个名字命名的原因。这幅作品用几何式的造型,而平面化的线条分割画面,使人感到画中的人物既在一个空间中,似乎又不是在一个空间中,毕加索的朋友认为他在创造四维空间,技法的创新和人物丑恶的面部使得毕加索的朋友对这幅作品全盘否定,甚至原来的收藏家也不再购买毕加索以后的作品。人们对于这新的事物还不能一时转变观点,而很多新事物都要经过一个过程才能为人广泛的接受,这幅作品创作30年后,人们才认可它,毕加索的天才远远超越同时代人的审美,当这幅画在小宫展出后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购去,人们才认识到它的意义。毕加索在这幅作品里利用几何的手段把人物的各个部分分割重组,试图在一张平面下表达人物不同的侧面。在形式上做到了绝对的创新。在这幅作品中原来传统的光影色调和三维的透视在幅作品中完全被打破,人物开始变成以线造型,而我们知道东方的绘画是以线造型的,最明显的是这幅作品最前面的水果,用线条勾勒出水果的外形,平涂颜色来区分不同的质地。

毕加索把与古典主义美学观念有关的一切都打乱了,确定了一种新的组织画面的形式。这种新创造的造型原理,成为立体派及以后的现代绘画所追求的对象。《亚威农少女》不仅是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也是艺术史上的巨大突破。要是没有这幅画,立体主义也许不会诞生。所以人们称呼它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从这幅画上,可看出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这种手法早在塞尚的画中就已采用了。我们看见,画面中央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被更加明显地用在了画面右边那个蹲着的形象上。这个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由于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的延伸;而那头部也被拧了过来,直楞楞地对着观者。毕加索似乎是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这一形象的。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毕加索力求使画面保持平面的效果。虽然画上的诸多块面皆具有凹凸感,但它们并不凹得很深或凸很高。画面显示的空间其实非常浅,以致该画看起来好象表现的是一个浮雕的图像。画家有意地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距离,力图使画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个面上显示。假

如我们对右边背景的那些蓝色块面稍加注意,便可发现画家的匠心独具。蓝色,通常在视觉上具有后退的效果。毕加索为了消除这种效果,便将这些蓝色块勾上耀眼的白边,于是,它们看上去就拼命地向前凸现了。

实际上,《亚维农的少女》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它并不关照外在的世界。它所关照的,是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它脱胎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它以某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

正当人们在期待毕加索以“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为起点而迈出新的探索阶段时,1907年,他画出了这一幅《亚威农少女》。这是一幅与以往的艺术方法彻底决裂的立体主义作品,当时不免要遭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嘲讽和指责。毕加索的朋友们对这一突变也纷纷议论,最后的评语是全盘否定:奥列-斯泰因说,他想创造四度空间。马蒂斯说,这是一种暴行,是企图嘲笑现代运动,发誓要让毕加索“沉下去”。他的好友乔治·勃拉克也不给予一句赞语,第一次评论时,只淡淡说了一句:“这好象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一位俄国收藏家感慨地说:“这对法国艺术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以表现妓女为主题的《亚威农少女》,在当时的艺术界所引起的反应极为强烈。这主要不是因为绘画的主题过于粗俗,而是因为人们在这幅作品中看到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方式——空间和形体被扭曲了,人物被分解为一些小块面,画面右边的那两个人物形象像是土著的面具,并且不是在单一视点上观察到的,而是把几个视点的印象综合在一起;古典主义画家笔下的空间感消失了,人物的背景与人物一起拥塞住了画面,完全没有远近的透视关系。这幅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野蛮”的感觉不仅令那些传统的艺术家们感到难于接受,甚至连当时的一些前卫艺术家都感到震惊,毕加索把与古典主义美学观念有关的一切都打乱了,确定了一种新的组织画面的形式。这种新创造的造型原理,成为立体派及以后的现代绘画所追求的对象。《亚威农少女》不仅是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也是艺术史上的巨大突破。要是没有这幅画,立体主义也许不会诞生。所以人们称呼它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相关文章

  • [美术鉴赏]论文亚威农少女
  • <美术鉴赏>论文 --<亚威农少女> 系部: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亚威农少女> - 毕加索 引言: 本学期我选修了美术鉴赏这门课程,学习了这门课程让我对美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其中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给我很深的印象, ...

  • 立体主义你只知道毕加索吗?
  • 周章科2017-06-02 全部 地图 网页 应用 更多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Cubism)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的前卫艺术运动的一个流派.当时一批不"安分"的以布拉克和毕加索为代表的艺术家,不断在寻找新的画中主题及空间的表达模式. 打响"立体主义第一枪" ...

  • 讲堂直击|刘鸿武:毕加索"发现"了非洲,酿成了立体主义画派
  • 文/文汇讲堂 高烨 毕加索曾对充满野性的非洲雕塑痴迷不已,并将那种野性的元素引入其名作<亚威农少女>,少女棱形的身体和面具似的面庞都给人支离破碎的印象,有艺术家形容这幅画像是"碎了一地的玻璃".人们在感叹现代艺术的瑰奇之时,很少想到这幅开创立体主义先风的画作得益于非洲 ...

  • 毕加索的奥尔迦
  • 生命历程92年的西班牙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其近乎80年的艺术活动中,以大约5万件各种不同类型作品,表明他即使到了晚年,依然是且始终是一位艺术的创新者,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与他同时代和他身后的艺术家,几乎没有哪一个不受他的影响.他无疑是一位天才. 天才总是与一般的常人不同,像 ...

  • 美术鉴赏论文
  • 对于毕加索,不仅仅是爱. 毕加索的画浮现在我面前 平铺无解的图案 表达一言难尽的抽象 所谓印象,不过是些调不出的颜色,被断章取义地拼凑组成仅有的记忆. 他不属于写实主义,属于意识流,我不爱达芬奇,我爱毕加索, 至爱自由----毕加索 自由艺术家 第一段 1900-1903年是他的"蓝色时期 ...

  • 法国象征主义画家:皮维?德?夏凡纳Puvis de Chavannes
  • 皮维·德·夏凡纳(Puvis de Chavannes,1824--1898)的艺术活动主要是给许多公共建筑作装饰壁画,因此他的油画也具有湿壁画的特点.他创造了一种淡色平涂.简练单纯.气氛恬静.节奏分明的装饰风格,描绘寓意性的情节和源自古代的题材,表现出学院派的特点.他的画面总是带有一种稍显粉气的色 ...

  • 绘画是如何改变我们观看的方式的
  • 读<美术鉴赏>有感 绘画传递的是一种感受,看画者正是通过对画的作者的背景的理解和他想表达的事物的理解,深入体会这种感受,从而进行初识此画到熟识此画的改变. "观看"首先是一个知识论隐喻.知识的本性被认为是"看"世界,是去看出事物的本质和真相.但是平 ...

  • 从塞尚看现代艺术中的美学精神
  • >摘要: 现代艺术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审美标准.但是,我们还是有迹可循.就西方绘画而言,从传统到现代的过度是从印象派开始的,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为现代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美学精神提供了两条深刻的启示:一是强化个性,二是简化形式.这不仅是西方现代艺术的 ...

  • 公开课| 油画临摹,画毕加索的[梦]!
  • 1.55亿 美  元 长啥样? 除了换算成小山一样的rmb 也可以是幅美妙的世界名画 <梦> 毕加索 1932年创作 美国顶级艺术藏家史蒂夫-科恩(Steve A. Cohen )从拉斯维加斯大富豪.赌场大亨史蒂夫-韦恩( Steve Wynn)那购买了毕加索1932年创作的情人肖像画&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