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高考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6.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 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 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 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 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B

解答:解: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只要关注时事,平时注意积累,能轻松简答.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史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侧重于考查我国科学家在化学领域中的重大研究成果,主要是与诺贝尔化学奖有关的判断,学生只要平时注意稍加留意即可得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7.

C

解析: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A 错误;B 、加热煎制属于加热,B 错误;C 、箅渣取液属于过 滤操作,C 正确;D 、灌装保存是液体转移,D 错误。答案选C 。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操作装置判断

名师点晴:该题以我国中草药煎制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对物质分离与提纯操作装置图的熟练掌握程度,题目难度不大,明确过滤的含义、适用范围以及主要装置是解答的关键。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主要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 、烧杯、玻璃棒和漏斗,主要用品是滤纸。另外还需要注意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密切联系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8.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 抗氧化剂 B. 调味剂 C. 着色剂 D. 增稠剂

A

分析: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A 正确;

B. 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B 错误;

C. 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C 错误;

D. 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食品的添加剂,与化学反应速率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双基以及分析能力,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食品添加剂的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食品添加剂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了解食品添加剂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了解抗氧化剂、调味剂、着色剂、增稠剂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9.

A. 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 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

C. 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D. 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B

解析:A、甲苯变二甲苯是甲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甲基代替,属于取代反应,A 正确;B 、甲苯的相对 分子质量比二甲苯小,故沸点比二甲苯低,B 错误;C 、苯的沸点与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 正确;D 、因为对二甲苯的熔点较高,冷却后容易形成固体,所以能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出来,D 正确。答案选B 。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有机物的反应类型判断等

名师点晴:掌握取代反应的含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以及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时注意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本题难点是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的选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

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归纳如下: ①分离提纯物是固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 ,溶解,过滤(洗涤沉淀) ,蒸发,结晶(重结晶) ;②分离提纯物是液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分液,萃取,蒸馏;③分离提纯物是胶体:盐析或渗析;④分离提纯物是气体:洗气。答题时注意灵活应用。

10.K 2Cr 2O 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 72-(橙色)+H2O 2CrO 42-(黄色)+2H+。用K 2Cr 2O 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 ②中Cr 2O 72-被C 2H 5OH 还原

C. 对比②和④可知K 2Cr 2O 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 若向④中加入70%H2SO 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D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K 2Cr 2O 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 72-(橙色)+H2O ⇌2CrO 42-(黄色)+2H+,加入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由实验②、④可知Cr 2O 7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氧化乙醇,而CrO 42-不能,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故A 正确;

B. ②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重铬酸钾被还原,故B 正确;

C. 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故B 正确;

D. 若向④溶液中加入70%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色,故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题给信息,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易错点为D ,注意Cr 2O 72-、CrO 42-氧化性的比较,难度不大.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平衡移动、氧化还原反应判断

名师点晴:明确溶液中的反应特点,并能灵活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是解答的关键,解答时要注意通过对比实验的分析得出在酸性溶液中重铬酸钾的氧化性强,能把乙醇氧化。易错选项

是D ,注意④中的实验环境,不要忽视了溶液中还存在乙醇,而不能单纯的考虑平衡的移动方向。

11. 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 2SO 4、NaHSO 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①代表滴加H 2SO 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 +、OH –

C.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 D.a 、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C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 专题.

分析:A.Ba(OH)2溶液和H 2SO 4、NaHSO 4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 2SO 4+Ba(OH)2=BaSO4↓+2H2O 、NaHSO 4+Ba(OH)2=BaSO4↓+NaOH+H2O ,2NaHSO 4+Ba(OH)2=BaSO4↓+Na2SO 4+2H2O ,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 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溶液和H 2SO 4的反应,则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NaHSO 4溶液的反应;

B. 根据图知,a 点为Ba(OH)2溶液和H 2

SO 4恰好反应,H 2SO 4、NaHSO 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 点溶液溶质为NaOH ;

C.c 点,①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②中硫酸氢钠过量,则溶质为NaOH 、Na 2SO 4;

D.a 点①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水;d 点②中溶质为Na 2SO 4.

解答:解:A.Ba(OH)2溶液和H 2SO 4、NaHSO 4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 2SO 4+Ba(OH)2=BaSO4↓+2H2O 、NaHSO 4+Ba(OH)2=BaSO4↓+NaOH+H2O ,2NaHSO 4+Ba(OH)2=BaSO4↓+Na2SO 4+2H2O ,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 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溶液和H 2SO 4的反应,则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NaHSO 4溶液的反应,即①代表滴加H 2SO 4溶液的变化曲线,故A 正确;

B. 根据图知,a 点为Ba(OH)2溶液和H 2SO 4恰好反应,H 2SO 4、NaHSO 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 点溶液溶质为NaOH ,所以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 +、OH -,故B 正确;

C.c 点,①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②中硫酸氢钠过量,则溶质为NaOH 、Na 2SO 4,因为硫酸根离子浓度相同,②中钠离子浓度大于①中氢离子浓度,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同,故C 错误;

D.a 点①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水;d 点②中溶质为Na 2SO 4,水和硫酸钠溶液都呈中性,故D 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识图能力,明确发生的反应及各点溶液中溶质成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题目难度中等.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溶液混合时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以及图像分析等

名师点睛:该题以氢氧化钡与硫酸以及硫酸氢钠的反应为载体,侧重考查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判断以及溶液酸碱性判断。明确反应的原理,正确书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解答的关键,特别是氢氧化钡和硫酸氢钠的反应,应用顺序的不同或量的不同而导致方程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难点和易错点。注意溶液的导电能力只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系,与离子种类无关。

12.

A.a 、d 处:2H2O+2e-=H2↑+2OH-

B.b 处:2Cl--2e -=Cl2↑

C.c 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

D. 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 处能析出铜 B

分析:实验一a 、d 处试纸变蓝,说明生成OH -,为电解池的阴极,b 处变红,局部褪色,为电解池的阳极,生成氯气,c 处无明显变化,铁丝左侧为阳极,右侧为阴极,

实验二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左侧生成氢气,右侧生成氧气,两个铜珠的左侧为阳极,右侧为阴极,n 处有气泡产生,为阴极,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d处试纸变蓝,为阴极,生成OH -,电极方程式为2H 2O+2e-═H 2↑+2OH-,故A 正确;

B.b 处变红,局部褪色,是因为Cl 2+H2O=HCl+HClO,HCl 的酸性使溶液变红,HClO 的漂白性使局部褪色,故B 错误;

C.c 处为阳极,发生了反应:Fe-2e-═Fe 2+

,故C 正确;

D. 实验一中ac 形成电解池,db 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相当于形成三个电解池,一个球两面为不同的两极,左边铜珠的左侧为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 -=Cu2+,右侧(即位置m 处) 为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 2++2e-=Cu,同样右边铜珠的左侧为阳极,右侧(即位置n 处) 为阴极,因此m 处能析出铜的说法正确,故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电极的判断以及电极反应,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易错点为D ,注意铜珠的左右侧可看出阴、阳极,难度中等.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名师点睛:化学反应主要是物质变化,同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电化学是化学能与电能转化关系的化学。

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它可以使不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借助于电流而发生。与外接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为阳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的电极为阴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若阳极是活性电极(除Au 、Pt 、C 之外的电极) ,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若是惰性电极(Au、Pt 、C 等电极) ,则是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放电的先后顺序是S 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阴极则是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放电顺序是Ag +>Hg2+>Fe3+>Cu2+>H+,与金属活动性顺序刚好相反。因此掌握电解池反应原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注意依据实验现象分析可能发生的电极反应。

25.(17分)

功能高分子P 的合成路线如下:

(1)A的分子式是C 7H 8,其结构简式是 。

(2)试剂a 是。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4)E的分子式是C 6H 10O 2。E 中含有的官能团: 。

(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5)已知: 2CH3CHO

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 ,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

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 (1)

(2)浓硫酸和浓硝酸 (3)

(4)碳碳双键、酯基

(5)加聚反应

H 2O +NaOH--------→△+NaCl;

(6) H ++nH2O--------→△+n CH

3CH 2OH ;

O 2-------------→催化剂HBr NaOH 水溶液O 2/CuCH 3CHO (7) CH 2=CH2-------→CH 3CH 2Br----------------------------→CH 3CH 2OH --------→CH 3CHO------------------

-----→△△OH -

H 2浓硫酸CH 2CH 2OH -------------→--------→CH 3CH=CHCOOH--------

--------

---→ H3

CH=CHCOOCH2CH 3

, 催化剂△浓硫酸/△

解析:根据高分子P 的结构和A 的分子式为C 7H 8,可以推出,D 为对硝基苯甲醇,因此A 应该为甲苯, B 为对硝基甲苯,B 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 为一氯甲基对硝基苯,结构简式为

根据D 和P 的结构简式可知D 和G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P ,因此G 的结构简式为。F 水解生成G 和乙醇,因此F 的结构简式为。E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F ,这说明反应④是碳 碳双键的加聚反应,因此E 的结构简式为CH 3CH=CHCOOC2H 5。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A 的分子式是C 7H 8,其结构简式是

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 为,结合P 的结构简式,可知A 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加热,B 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 为

,,C 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D 为

可知G 的结构简式为

CH 3CH=CHCOOCH2CH 3。 ,则F ,E 的分子式是C 6H 10O 2,则E 为解答:解:A的分子式是C 7H 8,其结构简式是

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 为,结合P 的结构简式,可知A 与浓硝酸在浓硫酸、,B 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 为

,C 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D 为,

可知G 的结构简式为

CH 3CH=CHCOOCH2CH 3。 ,则F 为,E 的分子式是C 6H 10O 2,则E 为

(1)A的分子式是C 7H 8,其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

(2)试剂a 是:浓硫酸和浓硝酸,故答案为:浓硫酸和浓硝酸;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H 2O +NaOH--------→△+NaCl, H 2O +NaOH--------→+NaCl; △

(4)E为CH 3CH=CHCOOCH2CH 3,E 中含有的官能团:碳碳双键、酯基,故答案为:碳碳双键、酯基;

(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加聚反应,故答案为:加聚反应;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H +

+nH2O--------→△+n CH3CH 2OH ,

H +

故答案为:+nH2O--------→+n CH3CH 2OH ; △

(7)乙烯与HBr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 3CH 2Br ,然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 3CH 2OH ,再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 3CHO ,2分子乙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再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生成CH 3CH=CHCOOH,最后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 3CH=CHCOOCH2CH 3,合成路线流程图

HBr NaOH 水溶液O 2/CuCH 3CHO 为:CH2=CH2-------→CH 3CH 2Br----------------------------→CH 3CH 2OH --------→CH 3CHO-----------------------→△△OH -

H 2-------------→催化剂O 2-------------→催化剂浓硫酸CH 2CH 2OH --------→CH 3CH=CHCOOH-------------------→ H3CH=CHCOOCH2CH 3,故△浓硫酸/△

HBr NaOH 水溶液O 2/CuCH 3CHO 答案为: CH 2=CH2-------→CH 3CH 2Br ----------------------------→CH 3CH 2OH --------→CH 3CHO -----------------------→△△OH -

O 2H 2浓硫酸CH 2CH 2OH -------------→-------------→--------→CH 3CH=CHCOOH-------------------→ 催化剂催化剂△浓硫酸/△

H 3CH=CHCOOCH2CH 3,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充分利用P 的结构简式与反应条件、分子式进行推断,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是有机化学常考题型,难度中等。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结构、性质、转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名师点睛: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的书写及

物质转化流程图的书写是有机化学学习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需要学生掌握常见的有机代表物的性质、各类官能团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物质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与各类官能团的数目关系,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以反应类型为突破口,以物质类别判断为核心进行思考。经常在一系列推导关系中有部分物质已知,这些已知物往往成为思维“分散”的联结点。可以由原料结合反应条件正向推导产物,也可以从产物结合条件逆向推导原料,也可以从中间产物出发向两侧推导,审题时要抓住基础知识,结合新信息进行分析、联想、对照、迁移应用、参照反应条件推出结论。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烃的各种衍生物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要注意物质官能团的衍变,还要注意同时伴随的分子中碳、氢、氧、卤素原子数目以及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衍变,这种数量、质量的改变往往成为解题的突破口。本题的区分度体现在“E 物质”的推导过程,该物质可用“逆推法”来推断。有机题高起低落,推断过程可能略繁琐,但大多数问题的难度不大,第(6)问的方程式书写较易出错,注意解答的规范化。

26.(13分) 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 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1)Fe还原水体中NO 3的反应原理如右图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 。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2)

--

pH=4.5 。

(3)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 2+可以明显提高NO 3—的去除率。对Fe 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Fe 2+直接还原NO 3-;

Ⅱ.Fe 2+破坏FeO(OH)氧化层。

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 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 3O 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 2+提高NO 3-去除率的原因:

(4)-与3 。 3

(1)①铁 ②NO 3-+8e-+10H+=NH4++3H2O

(2)因为铁表面生成不导电的FeO(OH),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3)①本实验条件下,Fe 2+不能直接还原NO 3-;在Fe 和Fe 2+共同作用下能提高NO 3-的去除率。

②Fe 2++2FeO(OH)=Fe3O 4+2H+, Fe 2+将不导电的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Fe 3O 4,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使NO 3-的去除率提高

(4)Fe+2H+=Fe2++H2↑,初始pH 较小,氢离子浓度高,产生的Fe 2+浓度大,促使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Fe 3O 4,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初始pH 高时,产生的Fe 2+浓度小,从而造成NO 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

考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三废" 处理与环境保护.

专题:电化学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1)①Fe 还原水体中NO 3-,根据题意Fe 3O 4为电解质,则Fe 作还原剂,失去电子,作负极; ②NO 3-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NH 4+,根据图2信息可知为酸性环境;

(2)由于Fe 3O 4为电解质,而电解质主要作用是为电子转移提供媒介,然后根据FeO(OH)不导电进行分析;

(3)①根据图2中的三个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②结合(2)题中的铁的最终物质形态结果差异进行分析;

(4)根据Fe 2+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1)①Fe 还原水体中NO 3-,则Fe 作还原剂,失去电子,作负极,

故答案为:铁;

②NO 3-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NH 4+,根据图2信息可知为酸性环境,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3-+8e-+10H+=NH4++3H2O ,

故答案为:NO3-+8e-+10H+=NH4++3H2O ;

(2)pH越高,Fe 3+越易水解生成FeO(OH),而FeO(OH)不导电,阻碍电子转移,所以NO 3-的去除率低. 故答案为:FeO(OH)不导电,阻碍电子转移;

(3)①从图2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单独加入Fe 2+时,NO 3-的去除率为0,因此得出Fe 2+不能直接还原NO 3-;而Fe 和Fe 2+共同加入时NO 3-的去除率比单独Fe 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本实验条件下,Fe 2+不能直接还原NO 3-;在Fe 和Fe 2+共同作用下能提高NO 3-的去除率.

故答案为:本实验条件下,Fe 2+不能直接还原NO 3-;在Fe 和Fe 2+共同作用下能提高NO 3-的去除率;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了Fe 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 3O 4,离子方程式为:Fe2++2FeO(OH)=Fe3O 4+2H+,Fe 2+将不导电的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Fe 3O 4,利于电子转移.

故答案为:Fe2++2FeO(OH)=Fe3O 4+2H+,Fe 2+将不导电的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Fe 3O 4,利于电子转移;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Fe 2+的作用是将不导电的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Fe 3O 4,而NO 3-的去除率由铁的最终物质形态确定,因此可知实验初始pH 会影响Fe 2+的含量.

故答案为:初始pH 低时,产生的Fe 2+充足;初始pH 高时,产生的Fe 2+不足.

点评: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涉及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题中的Fe 与NO 3-的反应跟溶液酸碱性有关,抓住这一点是解题的关键,第Ⅱ问的解答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阐述上的准确性.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涉及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

名师点晴:该题一改化学原理综合应用的拼题,改成“借实验考原理”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应用化学反应基本理论、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电化学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平衡、电化学等问题的能力。此题区分度在第(4)问。实际上,我们只要抓住主要矛盾,便可简化解题思路。我们只需要从影响速率平衡的主要因素(此题主要是浓度) 考虑问题即可。此问极易诱导学生从复杂角度分析问题,不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27.(12分) 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 、PbO 2、PbSO 4及炭黑等) 和H 2SO 4为原料,制备高 纯PbO ,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1)过程Ⅰ中,在Fe 催化下,Pb 和PbO 2反应生成PbSO 4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程Ⅰ中,Fe 2+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i:2Fe2++ PbO2+4H++SO42=2Fe3++PbSO4+2H2O

ii: „„

①写出ii 的离子方程式: 。

②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A. 向酸化的FeSO 4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PbO 2,溶液变红。

(3)PbO溶解在NaOH 溶液中,存在平衡:PbO(s)+NaOH(aq)NaHPbO 2(aq),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

①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滤液1经处理后可在过程Ⅱ中重复使用,其目的是 .(选填序号) 。

A. 减少PbO 的损失,提高产品的产率

B. 重复利用氢氧化钠,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 增加Na 2SO 4浓度,提高脱硫效率

②过滤Ⅲ的目的是提纯,综合上述溶解度曲线,简述过程Ⅲ的操作 。

Fe 2+

(1)Pb+PbO2+2H2SO 4========2PbSO 4+ 2H2O 。(2)①2Fe 3++Pb+SO42—=PbSO4+2Fe2+;

②取a 中红色溶液少量,加入过量Pb ,充分反应后,红色褪去。

(3)①A 、B ;②将粗PbO 溶解在一定量35%NaOH溶液中,加热至110℃,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PbO 固体。

专题:无机实验综合.

分析: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 、PbO 2、PbSO 4及炭黑等) 和H 2SO 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 ,含铅废料加入硫酸亚铁、稀硫酸加热反应过滤得到PbSO 4粗品,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冷却过滤得到PbO 粗品,粗PbO 溶解在35%NaOH溶液中配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得PbO ,

(1)根据题给化学工艺流程知,过程Ⅰ中,在Fe 2+催化下,Pb 、PbO 2和H 2SO 4反应生成PbSO 4和水;

(2)①催化剂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根据题给信息知反应i 中Fe 2+被PbO 2氧化为Fe 3+,则反应ii 中Fe 3+被Pb 还原为Fe 2+,据此书写离子方程式;

②a 实验证明发生反应i ,则b 实验需证明发生反应ii ,实验方案为取a 中红色溶液少量,加入过量Pb ,充分反应后,红色褪去;

(3)①过程Ⅱ脱硫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PbSO 4+2NaOH=PbO+Na2SO 4+H2O ,而滤液Ⅰ中含有硫酸,可降低溶液的PH ,使平衡PbO(s)+NaOH(aq)⇌NaHPbO 2(aq)逆向移动;

②根据PbO 的溶解度曲线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题给化学工艺流程知,过程Ⅰ中,在Fe 2+催化下,Pb 、PbO 2和H 2SO 4反应生成PbSO 4

和水,化学方程式为:Pb+PbO2+2H2SO 4═2PbSO 4+2H2O ,

故答案为:Pb+PbO2+2H2SO 4═2PbSO 4+2H2O ;

(2)①催化剂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根据题给信息知反应i 中Fe 2+被PbO 2氧化为Fe 3+,则反应ii 中Fe 3+被Pb 还原为Fe 2+,离子方程式为:2Fe3++Pb+SO42-═PbSO 4+2Fe2+,

故答案为:2Fe3++Pb+SO42-═PbSO 4+2Fe2+;

②a 实验证明发生反应i ,则b 实验需证明发生反应ii ,实验方案为:

A. 向酸化的FeSO 4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PbO 2,溶液变红,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

B. 取a 中红色溶液少量,溶液中存在平衡,Fe 3++3SCN-=Fe(SCN)3,加入过量Pb ,和平衡状态下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平衡逆向进行充分反应后,红色褪去,

故答案为:取a 中红色溶液少量,加入过量Pb ,充分反应后,红色褪去;

(3)①过程Ⅱ脱硫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PbSO 4+2NaOH=PbO+Na2SO 4+H2O ,由于PbO 能溶解与NaOH 溶液,因此滤液Ⅰ中含有Pb 元素,滤液Ⅰ重复使用可减少PbO 损失,提高产品的产率,且滤液Ⅰ中过量的NaOH 可以重复利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故选AB.

故答案为:AB;

②根据PbO 的溶解度曲线,提纯粗Pb 的方法为将粗

PbO 溶解在NaOH 溶液中,结合溶解度曲线特点可知浓度高的NaOH 溶液和较高的温度,PbO 的溶解度高,因此加热至较高温度,充分溶解,然后再高温下趁热过滤除去杂质,后冷却后PbO 又析出结晶,再次过滤可得到PbO 固体.

故答案为:向PbO 粗品中加入一定量的35%NaOH溶液,加热至110℃,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得到PbO 固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工艺流程分析、催化剂、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分离提纯、平衡一点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工艺流程分析,催化剂,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分离、提纯,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等。

名师点晴:化学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必然是重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但不管如何灵活多变,工业生产离不开反应原理中的方向、速率和限度问题。该题以铅的再生利用为载体,考查了陌生方程式书写、元素化合物性质、速率平衡、转化率等问题,综合性较强。第(3)的②问不太好分析,需要结合图像及题目的前后信息来解决。

28.(16分) 以Na 2SO 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1)23−−(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 42,含有Cu +、Cu 2+和SO 32。

稀硫酸已知:Cu+−−−→Cu +Cu2+,Cu 2+−−→CuI ↓(白色)+I2。

+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 的实验现象是 。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 2+和SO 32。 I -

KI 溶液 洗净的棕黄色沉淀 取上层清液 分成两份 淀粉溶液 试剂1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A

A. 白色沉淀A 是BaSO 4,试剂1是 。

−B. 证实沉淀中含有Cu 2+和SO 32的理由是 。

−(3)已知:Al2(SO4) 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 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

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 。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

i. 被Al(OH)3所吸附;

ii. 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

对假设ii 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 成立。

A. 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一:

步骤二: (按上图形式呈现) 。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有关。

(1)2Ag++SO32—=Ag2SO 4↓。(2)①加入稀硫酸后,有红色固体生成;②A.HCl 和BaCl 2溶液。

B. 在I -的作用下,Cu 2+转化为白色沉淀CuI ,SO 32-转化为SO 42-。(3)①Al 3+、OH -。

②a 、,b 、V 1明显大于V 2。 (4)还原性、水解溶液显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无机实验综合.

分析:(1)0.2mol/LNa2SO 3溶液滴入饱和Ag 2SO 4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 2SO 3;

(2)①根据第二题中现象2及已知信息,可以得知,取少量洗净(排除Cu 2+干扰) 的棕黄色沉淀,滴加稀硫酸,沉淀变红(铜单质) ,则证明有 Cu +;

②A. 根据BaSO 4沉淀可知,加入的试剂为含Ba 2+的化合物,可以选用BaCl 2;

B. 由白色沉淀A 可知之前所取上层清液中有SO 42-,由加入KI 生成白色沉淀可知棕黄色沉淀中含有2+2+-Cu ,Cu 和I 作用生成CuI 白色沉淀,由加淀粉无现象说明上层清液中无I 2,而Cu 2+和I -反应生成I 2,因而推断生成的I 2参与了其他反应,因而有还原剂SO 32-;

(3)①由题意,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可以得到沉淀中含有Al 3+和OH -,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是因为存在有还原性的亚硫酸根离子;

②根据实验目的和对比实验设计原理进行解答;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具有溶解性、还原性、水解呈碱性,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有关.

解答:解:(1)实验Ⅰ中0.2mol/LNa2SO 3溶液滴入饱和Ag 2SO 4溶液,由于Ag 2SO 4饱和溶液且溶液混合后

2-稀释,因此不可能是Ag 2SO 4沉淀,考虑SO 3浓度较大,因此推断白色沉淀为Ag 2SO 3,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2Ag++SO32-=Ag2SO 3↓,故答案为:2Ag++SO32-=Ag2SO 3↓;

(2)①依据反应Cu +和稀硫酸反应铜和铜离子,若沉淀中含有Cu +,加入稀硫酸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铜单质,实验现象是有红色固体生成,

故答案为:析出红色固体;

②A. 分析实验流程可知实验原理为2Cu 2++4I-=2CuI+I2、I 2+SO32-+H2O=SO42-+2I-+2H+、

SO 42-+Ba2+=BaSO4↓,根据BaSO 4沉淀可知,加入的试剂为含Ba 2+的化合物,可以选用BaCl 2溶液,考虑沉淀A 没有BaSO 3,因此应在酸性环境中.

故答案为:HCl和BaCl 2溶液;

B. 由白色沉淀A 可知之前所取上层清液中有SO 42-,由加入KI 生成白色沉淀可知棕黄色沉淀中含有2+2+-Cu ,Cu 和I 作用生成CuI 白色沉淀,由加淀粉无现象说明上层清液中无I 2,而Cu 2+和I -反应生成I 2,因而推断生成的I 2参与了其他反应,因而有还原剂SO 32-;

故答案为:棕黄色沉淀与KI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I),证明含有Cu 2+,白色沉淀A 为硫酸钡,证明含有SO 32-;

(3)①根据题意知实验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 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可以推测沉淀中含有Al 3+和OH -,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是因为存在有还原性的亚硫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Al3+、OH -;

②根据假设可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产生的沉淀是Al(OH)3还是铝的碱式盐,给定实验首先制备出现象Ⅲ中的沉淀,然后采用滴加NaOH 溶液,因此对比实验首先要制备出Al(OH)3沉淀,然后滴加NaOH 溶液,若两者消耗的NaOH 体积相同,则现象Ⅲ中的沉淀就是Al(OH)3沉淀,若两者消耗的NaOH 体积不同,则现象Ⅲ中的沉淀考虑是铝的碱式盐.

铝的碱式盐和NaOH 溶液反应相当于铝离子和NaOH 反应,反应比例为1:4,而Al(OH)3和NaOH 反应比例为1:1,因此若V 1明显大于V 2,则假设ii 成立;若V 1=V2,则假设i 成立.

故答案为:A.;

B. 假设ii 成立的实验证据是V 1明显大于V 2,

故答案为:V1明显大于V 2;

(4)题目中有多处暗示我们还原性,比如(3)中的沉淀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第二空,实验结论要紧扣实验目的,根据题目,我们探究的是Na 2SO 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反应,所以得到结论: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有关.

故答案为:还原性、水解呈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有关.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设计. 主要是离子检验和实验过程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较大.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设计等

名师点晴:控制变量思想方法,探究实验异常现象成为近几年实验探究命题的热点。该题为实验探究题,装置图、流程图很简单,但探究过程较复杂,准确全面获取信息、通过控制变量思想进行逻辑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凭感觉做题,不容易准确获取题中信息。该类试题的解题策略为:(1)确定变量: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影响实验探究结果的因素有哪些。(2)定多变: 在探究时,应该先确定其他的因素不变,只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通过分析每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得出所有影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3)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数据(或设置实验) 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相关文章

  • 20**年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解析(二)
  • 在"2016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解析(一)"新东方在线化学老师侯宇已经为大家解析过部分2016北京卷化学试题,接下来继续为大家解读剩下部分题目. [真题] 26.(13分) 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1)Fe还原水体中NO3-的 ...

  • 20**年北京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12年北京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兼论与历年高考真题之间的关系 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回答24.25题. 24. 优秀城市雕塑的文 ...

  • 20**年北京历史高考试题分析
  •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历史试题 解析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

  • 20**年北京卷高考地理试题解析
  • 新东方在线杨翌 2016年高考地理已经结束,新东方在线杨翌老师为大家带来2016北京卷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希望能为今年的考生提供估分参考,也为明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供复习方向. 北京卷的部分,会有一些难度,选择题的前11道题,基本上都是自然地理的部分.基本上人文地理的部分没有出太多,但是一出就是一道比较 ...

  •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作者:欧远强 来源:<试题与研究·高考文综历史>2015年第04期 [考情分析] 年份考点题型试题分布201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qu ...

  • 北京高考数学复习分析
  • 北京高考数学学科分析与复习策略 ............... 回龙观校区 王修涛 ........ 指导思想和目标:注重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由以往的重视"学科"转变为重视考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考查能力体系: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 ...

  •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
  • 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中,选择题可谓一枝独秀.按照分值计算,选择题占历史考题的"半壁江山":从考查形式看,选择题备选项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从考查素材看,史料.言论.诗歌.地图.漫画皆有涉及,且内涵丰富,一应俱全.近年来高考历史选择题材料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更增加了考生的解答难度.考题提 ...

  • 新东方国家玮权威解读20**年北京市语文高考新变
  • 新东方国家玮权威解读2013年北京市语文高考新变2013年01月18日 22:28:26 新东方国家玮权威解读2013年北京市语文高考新变 说明 不同于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各种版本,国老师的解读不仅详细说明高考新趋势.新变化,更着重强调2013及之后的考生如何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应对.每个新增考点都从新增 ...

  • [引用]20**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公民的政治生活]
  • 考点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1.(2011高考江苏卷13)2011年 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 ...

  • 20**年高考数学(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1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Word版含解析)
  • 1. [2015高考陕西,理4]二项式(x +1) n (n ∈N +) 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15,则n =( ) A .4 B .5 C .6 D .7 2. [2015高考新课标1,理10](x +x +y ) 的展开式中,x y 的系数为( ) (A )10 (B )20 (C )30 (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