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礼”“义”“仁”“智”的思想,其内容广泛,涉及许多社会问题,比如道德行为、做人准则等。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代表作,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中国文人的必读书目。流传至今,下至5、6岁的孩童,上至70、80岁的老人,也几乎人人知晓此书。我也毫不例外是看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论语》名言长大的。小时候看的是只言片语,也只靠生硬的翻译去浅显地理解《论语》。而今已为大学生 的我,终于认真地看了一遍《论语》,联系现实,对它也有了很多全新的更加深刻的理解,或许有偏差也或许不够深刻,但还是让我一一道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可能是《论语》中我知道得最早的一句话了,小时候对此的理解更多是在学习的层面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才能学好知识。而现在看来,这种理解只是最低境界罢了。细细品味,里面却蕴含了处世的哲学。随着年纪增长,步入复杂变幻的社会,为了取悦他人,也或是因为不得不迎合社会,许多人选择了伪装自己,伪装自己的能力,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肆意吹嘘,工于心计。他们流连在灯红酒绿之中,虚伪地弯起嘴角的弧度,却忘了交友处世的首要准则,诚实(当然,这种诚实是相对意义上而言的,比如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并不算是违背了诚实的原则)。看看古往今来朋友甚多的谦谦公子,谁不是以诚实待人为准则的。古时的伯牙子期若不是坦诚相待怕仅是因才华相吸也难成知音吧,学术界泰斗季羡林先生不仅是在做学问上诚实,还有为人处世上诚恳,这应当也是先生受人爱戴的原因之一吧。由此可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其中还是蕴含有大智慧的。

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对于你要说得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有多少呢。大多数人都是言语大于行动,包括最初的我。总是在最开始给自己定下宏伟的目标,然后大声地告诉世界,我要开始做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地懈怠直至放弃。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博学多才的君子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不倦的目标,而这句话是孔子所认为的君子之道,不能只说不做。我想对于现在而言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你成功地做到之后再说出来。这不仅是一种不凡气度,更是一种君子之道。

3、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不应该你祭奠的鬼神你却祭奠他,这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懦弱”。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孔子对“谄”“义”“勇”下了一个定义,纵使世事变迁,这些定义于今世却也是适用的。谄媚的人,嘴脸如此让人恶心,做着不该自己做的事,孔子对此的描述“非其鬼而祭之”十分形象甚至还有些诙谐幽默,让人读后心里不禁小小地敲起了警钟——莫做此类人,只会遭人鄙夷唾弃。再看现在“小悦悦”此类事件层出不穷,冷漠旁观甚至见死不救者大有人在,这不就是孔子所言的“无勇”么。我们都应做一个孔子所说的“见义敢为”的人。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而文采多余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搭配得当,才是君子“。此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人与质的辩证关系以及君子的人格模式,这句话对我有很大启示。就简单从写作上来

说,如果语言直白,则显得平淡没有内涵;若又一味追求夺人眼球用华丽的辞藻堆砌文章,则会变得空洞浮夸。放到人格模式上来说,一个人应该不断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修身养性,提升自我,以免落入俗套,流于粗野。但同时也要怀有质朴的心,不能因此而盛气凌人看不起周遭事物。只有兼具一身才华与赤子之心(也就是质朴与文采),才能成为谦谦君子。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了解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我想这句话用现代的一句话概括大概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了吧。懂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可以顺利地完成一件事,喜欢这件事的人则能圆满地完成,可以此为乐的人却能超凡地完成。因为以此为乐,便能全身心投入,甚至是“融”入。这句话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是,如果你要学习某样东西(甚至是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请你把它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个任务。这样,就一定能够将它做到最好,同时自己的心境也得到了升华。

当然,虽然《论语》字字珠玑,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其中的有些观点我还是不认同的,比如以下两句。

1、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什么是“异端”呢,或许在孔子等人眼里不正确的东西就是异端,可是他们就是绝对的权威么他们就是完全正确的么?答案是不。在百家争鸣的年代,一味地否认他人的观点,未免有些自以为是甚至是专制了吧。或许就是这些对所谓“异端”的攻击,而导致了许多正确或新奇的想法遭到压制甚至消失。再者说,攻击“不正确”的言论,祸害真的就可以消除了吗?未免想得太过简单了罢。

2、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书籍,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礼”千年传承,作为儒家文化的结晶,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我却不认同这里的“礼”,我认为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君子博学,便定会产生自己的新思想,却硬生生地用“礼”来约束,还将一种有创新的潜质称作是离经叛道,这是何等地忽视人性啊。

读完《论语》,感触颇多,却不能悉数表达,寥寥两千余字,希望能记录下自己一些深刻的想法。


相关文章

  • 省思:我的[论语]读书笔记
  • 昨天的天气预报说,在我国,网站的春天已经达到顶峰,新疆北部,甘肃,辽宁等地迎来了温暖的春天.而在华南地区,已经进入炎热的夏日阳光.春天,这是一个适合阅读的季节.生活在温暖的风中吹着,绿草,花和花的生命,阅读会使人得到满足的快乐的感觉.几天前,我坐在张江校园里的"孔子论语"当他们得 ...

  • 百家讲坛之[于丹〈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 封面语:<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文摘: 1.  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于丹心语 2.  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于丹心语 3.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4.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 ...

  • 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
  •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从孔子的这段话中,人们提炼出了一句流行的口头禅——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常常是用来批那些没有潜力、不懂道理或不可教化的人。这么说来,宰予就成了一段不可雕的朽木 ...

  • 20**年学期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 一.指导思想: 围绕"建设书香校园,构建学习型校园"这一主旨,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读书活动,旨在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师生及家长读书的兴趣,让课外书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 ...

  • 论语读书笔记
  •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现在有一些人办事,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要把前因后果,种种可能都考虑清楚.反反复复,举棋不定.用当今主流的眼光看来,这种人都是可以统领大事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谨慎,精打细算.由此看来,"三思而后行"是夸赞人谨言慎行的 ...

  • 读书笔记交流会会议记录1
  • 读书笔记交流会会议记录 会议主题:读书笔记交流会第一场 参会人员:2009级美术学4班全体同学.吴燕老师 会议主持:刘学 时间:2011.11.23 14:30-15:30 地点:逸夫楼405 班级:2009级美术学4班 会议记录:刘小兰 会议内容: 一.读书心得交流:代表学生: [1] 杨陈:读& ...

  • 学校主题读书活动工作计划
  • 活动主题:养成读书习惯、创建书香校园。 活动口号: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优化办学环境,净化学校风气,树立人文情怀,提高师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让读书活动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自觉学习 ...

  • 第一学期教科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教科处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自主发展"为宗旨:以课题研究.课程改革.教师培养为抓手:坚持在实践中研究,用实践的方法研究,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让课堂成为实验室:坚持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 ...

  • 读书笔记(读后感)
  • 在悠长的古代文学史中,我们并不缺乏具精神原创性的大师.孔孟.老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曹雪芹„„他们的名字足以与日月同辉,彪炳千古.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中,这样一些凝聚着民族精神源泉的大家却日益离我们远去,除经院中的学者.教授们阅读.研究外,已是鲜有人问津.真正的大师不只是来"宴大宾&q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