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书声入耳来

琅琅书声入耳来——谈诵读教学

发布者:孙志卿 发布时间: 2012-2-15 14:17:36

诵读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充分重视这一方法的运用。

一、诵读是对小学生诗歌启蒙教育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最早的诗歌是人们口头吟唱的,诗歌中的音乐因素和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音乐性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音乐美又被称为韵律美、声韵美,表现为押韵、平仄、句数、字数、停顿节奏、双声、叠韵、叠字等语音特征的有规律的反复所形成的听觉上的审美感受。

周振甫在《论诵读》中总结了诵读的种种好处,他说:“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帮助对文章的了解,领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懂得音节和情绪的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取适宜的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朱光潜说:“歌重音乐的节奏而诵重语言的节奏。”综合各家的理解,我认为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反复地读,熟练到脱口而出,自然成诵。方智范分析到:“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应当适当提倡。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用于优秀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又不象朗诵那样具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位、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二、诵读的作用是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语言和韵律美,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20世纪30年代初,夏丐尊等专家说:“读,原是很重要的,从前的人读书,大多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工夫。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近来学生们大家虽说在学校里“读书”或“念书”,其实读和念的时候很少,一般学生只做到“看”而已。我认为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和心,须于眼和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萧涤非说:“律诗本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诗体,诗人完成一首律诗,往往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口吟出来的。对于一首律诗特别是像《秋兴八首》这样的七律的鉴赏,更需要下一点吟咏的工夫。这倒不是单纯为了欣赏诗的音节的铿锵,而是为了通过抑扬亢堕的音节来更好地感受作者那种沉雄勃郁的心情。前人评《秋兴八首》谓‘浑浑吟讽,佳趣当自得之’”这虽然是针对律诗的特点而言,其实何尝不可以看作诵读古代诗歌的共同特色。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到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而才可能对它们耳熟能详,而理解得十分透彻。

三、展开诵读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诗歌特点予以指导

首先,诵读强调实践性,注重读的过程,遍数多是其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从“过程和方法”的维度出发,强调古代诗歌的启蒙教育应突出实践性,在反复的诵读实践中模仿、尝试诵读方法的不同变化,再积累诵读的经验。这个过程不同于以会背为目标的检测。南宋朱熹说:“读之,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t

其次,诵读还要强调诵读的目的性。诵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在了每个学段阅读目标的第一条。朗读是指放声读。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诗歌特点予以指导,使学生明白读的目的和要求,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注重对具体读法的指导,注重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不同、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之间的微妙关系,即课程标准所说的“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再次,诵读的训练要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随着理解领悟能力的增强,学生的诵读技巧会越来越高,老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确定不同学段的诵读的不同要求和训练方法;组织课堂的诵读实践要适应学生的趣味,采取多种训练方法给学生示范和引导。 1


相关文章

  •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 美丽的公园 早上我们来到了小公园. 刚进门口,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真香啊!小公园的门口种着许多花,这香味很浓,就是在公园外面也能闻到花香. 往前走是上座假山,假山的下面有水,水里有鱼,假山上还有一面小旗子,有许多老人在这儿钓鱼. 再往前走是枫叶林,秋天枫叶红似火,非常好看,也很美丽,许多的孩子来这里玩 ...

  • 爱上读书声
  • 爱上读书声 语言,不是静寂的音符,语文是有声的艺术,当学生打开书本,琅琅的书声响起时,就是美妙的乐曲奏响时,随着走上三尺讲台之时,我就醉心于聆听这美妙的乐曲,爱上了孩子们的读书声,于是我一味地让孩子们读.读.读,可结果并不如人意,不是唱书腔,就是今经调何谈美妙!这引起了我的深思,看来,要想让教室响起 ...

  • 美丽的校园作文
  • 篇一:我们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是美丽迷人的,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地校园. 每当上学我放眼望去,映入眼帘是学校大门的上面写着几个金色的打字-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学校里面有三幢大楼,我最熟悉的是教学楼,教学楼有四楼,没一间教室既宽敞又明亮,透明的窗户,整整齐齐的桌子,大家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每天清晨都能 ...

  • 爱我校园演讲稿(1)
  • 我爱我的四小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我爱我的四小>. 可爱的四小,座落在这座城市的中心,每天清晨,旭日东升之时,我们的校园像害羞的少女,沉浸在一片红晕当中.充满朝气的同学们从四面八方涌入校园,掀起了清晨的第一次喧嚣.从这一刻起,音乐声,琅琅书 ...

  • 揭开"书声琅琅"的面纱
  •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读中感知.�x中感悟.读中感染,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朗读指导以求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效 一.朗读教学现存问题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笔者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中,发现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 ...

  • 春风化雨润和谐
  • 每天早晨,当一辆接送家住扬中城区教师上班的校车缓缓驶进新坝中学时,校园里整洁有序,自行车排放整齐,教室里书声琅琅,到处呈现一片安定和谐,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看到这喜人的变化时,知情人都知道,这里倾注了扬中市名校长.新坝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王种银的一番心血. 今年47岁的王种银从事教育工作已有26个春 ...

  • 20**年秋季德育.少先队工作计划
  • 20XX年秋季德育、少先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切实加强对学生的三生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书香教育。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学校德育、少先队工作 ...

  • 最美唯有读书声
  • 教学案例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条理清楚,是一篇比较适合进行朗读指导的文章.下面是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的一个片断. 师:春天的石榴树是什么样的? (一学生读文章中相应的语句,但语速较慢 ...

  • 二年级积累
  • 二年级语文课外积累(第六周) 姓名 一.两首古诗: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两句名言: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 ...

© 2023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