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首饰图案四

中国古代女子首饰四

古代妇女头饰---笄,簪,钗,华胜,步摇,花钗,篦,钿花

经常可以看到电视剧中古代女子穿着雍容华丽的服装,戴着制作精美的头饰,这亮丽的一幕使我们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术的发达。但是细细想来,电视剧中呈现出来的只是崇尚简洁的现代人参考史料对古代头饰的仿照品。这就不难想像真正的古代头饰有多么的巧夺天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古代妇女所佩戴的头饰。

古代文献中记载女子发式多到浩如烟海,同样,发饰也是美发的重要部分,梳好的发髻要用花和宝钿花钗来装饰。这宝钿花钗里包括了发簪、华盛、步摇、发钗、发钿。皇宫贵胄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发饰,而一般小户人家只能戴荆钗,“拙荆” 便是古代男子对外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

1. 笄,簪,钗,华胜

笄是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在《仪礼·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郑玄注:“笄,今之簪。”古代妇女经常使用笄来固定发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时候就用笄将头发绾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礼。《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1.白玉笄

2.金笄

3.商代-青铜笄

4.汉代-白玉

簪是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擿,簪股,将头部做成可搔头的簪子,所以俗称为搔头。《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

阴商时期的古人就开始用簪了,簪的用途有二:一为安发,二为固冠。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古代时规定罪犯不许带簪,就是贵为后妃如有过失,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男子用簪的历史400年前在血泊中戛然而止,

亡国之人何谈尊严。现在只有从白云观道士的装扮上感受到曾经的华夏衣冠了。

5.清代-簪

6.翡翠簪

7.清代-慈禧翡翠簪

8.唐代-玉镂雕丹凤纹簪

9.金华簪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五代五缟《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10.银钗

11.玛瑙钗

12.蝴蝶钗

13.金钗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14.玛瑙胜华

15.花芯胜华

16.双凤金胜华

2. 步摇

步摇,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细相混杂,簪于发上。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题……”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黄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

17.铜制步摇

18.南唐-金镶玉步摇

19.碟翼步摇

20.石榴石镀金步摇

21.镏金点翠步摇

古代妇女将头发绾成髻鬟,用簪钗固定,以免髻鬟松散坠落。古代的簪钗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银等多种材料制成,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簪钗也有变化,从历代遗留下的款式多样的簪钗中可以看出其变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见的有:(1)圆顶形,簪身为圆柱体,顶端作球体或半球体,少数刻有旋纹;(2)花顶形,簪身与上相同,惟于顶端镂凿梅,莲,菊,桃等花纹;(3)耳挖形以金属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宽阔,至颈部明显收束,并朝正面弯转,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两种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圆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弯转,呈如意头状;(5)动物形,簪首饰以飞禽走兽,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

这些形状的发簪,发钗在各地的古墓中时有发现,例如: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848年)墓出土双凤纹鎏金银钗,另有镂空穿枝菊花纹钗,形象丰美。广州皇帝岗唐代木椁墓出土金银首饰中有花鸟钗,花穗钗,缠枝钗,圆锥钗等,用模压,雕刻,剪凿等工艺做成,每式钗朵都是一式两件,花纹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唐代花钗:

(1)斯德哥尔摩kempe氏藏(2)广州皇帝岗唐墓出土(3)唐代菊花纹钗(西

安出土)(4)唐代双凤纹钗(西安出土)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间墓出土一件金镶玉长28厘米的步摇,上端像双翅展

开,镶着精琢玉片花饰,其下分垂珠玉串饰。另一件长18厘米,顶端有四蝶纷

飞,下垂珠玉串饰的银步摇,制作都极精致

3. 篦,钿花

篦,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唐李贺《秦宫》诗:

“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王琦汇解:“篦,所以去发垢,以竹为之,

鸾篦必鸾形象之也。”

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梳篦在古时是人手

必备之物。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湖北江陵出土几件秦木质彩绘角抵图木篦,马蹄形,上绘三人作角抵戏。在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梳篦是象牙制成的,均作马蹄形,长均8.8

厘米,宽均5.9厘米,梳20齿,篦47齿,细密均匀。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和湖

北江陵纪南城出土的西汉木梳,背平直,上面有四个装饰纽。湖南长沙南门纸

圆冲唐墓出土铜梳已残,背上有清晰的纹饰,作双鸟徘徊旋飞。河南陕县庙底

沟出土了精美的骨梳 .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

当时,虽不完全是为了装饰(有的和宗教,葬俗有关),但却是后世插梳习俗

的源流。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论形制多么复杂,装饰多么考究,它们的外形特征基本

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从战国到魏

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梳篦的造型多上圆

下方形似马蹄。

自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种梳篦常用金,银,玉,犀

等高贵材料制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绘画如张萱的《捣练图》,周肪《纨扇仕

女图》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养人壁画中均能看到。元稹在《恨妆成》中描写:“满

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王建的《宫词》中也有“归来别施一头梳”的描写,这

些正说明这种插梳的风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

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

基本保持宋制。

22.宋朝-银篦

23.左梳右篦,对比起来梳宽松篦密实一些

钿花,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

“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钿花用。”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

饰品,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玉钿等。”

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24.

金花钿

25.华美的烧蓝花钿

“皇后谒庙服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

爵九等,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

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璫绕,以翡翠为华云。”“公,卿,列侯,

中两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蔮,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

《旧唐书·舆服志》中也有记载:“武德令,皇后服有纬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

纬衣,首饰花十二树,并两博鬓……钿钗礼衣,十二钿……;皇太子妃服,首饰

花九树,……细钗礼衣,九钿……;内外命妇服花钗,翟衣青质,第一品花钿

九树,翟九等。第二品花钿八树,翟八等。第三品花钿七树,翟七等。第四品

花钿六树,翟六等。第五品花钿五树,翟五等。钿钗礼衣,……第一品九钿,

第二品八钿,第三品七钿,第四品六钿,第五品五钿……。”

从古代妇女的头饰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发展的经济状况,经济越发达,妇女

们所佩戴的头饰越多,制作的也越为精巧,复杂。妇女们佩戴头饰也是有身份

地位的讲究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场合所佩戴的头饰不一。这点从《后汉书·舆

服志》中可以看出,其中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时所佩戴的首饰:“簪以瑇瑁为

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

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结。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级焉。”

古代妇女的头饰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我们汲取

了很多,也舍弃了很多,在有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崇尚简洁的人们已不再

佩戴象古代那样华丽且形式复杂多样的头饰,但是簪,钗等头饰并没有消失,

它们被简化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简单,大方的簪钗来绾

头发。希望簪钗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继续发展与传承下去,中华

文明这个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这样一颗闪耀的珍珠。

1.假髻

隋唐五代妇女盛行高髻,不仅以假发补充,而且还像汉代巾帼那样做成脱戴很方便的假髻,称为“义髻”《唐书•五行志》:“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

衿袖窄小。”

杨贵妃常以假髻为首饰,而好服黄裙,时人为之语曰:“义髻拖河里,黄裙逐水流。” 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张雄夫妇墓出土一件木胎外涂黑漆的义髻,其底部小孔留有金属簪

的锈迹,此墓出土女俑头上髻式与此相同,上绘精致花纹。

该地唐墓出土一件纸胎涂漆描花的头饰,与峨髻相近,南京南唐二陵俑也戴此种头饰,惟没

有繁缛的花纹,出土时称为纸冠,也可能为义髻之一种。

此外回鹘髻也是假髻,巾子则是衬垫头发所用。

2.发钗

隋代发钗作双股形,有的一股长一股短,以利方便插戴,湖南长沙隋墓曾出土银质镶玉的发

钗,钗首作花朵形,名为钗朵。

中晚唐以后,安插发髻的发钗钗首花饰简单,另有专供装饰用的发钗,钗首花饰近于鬓花。 晚唐适应高髻的实用出现长达30厘米至40厘米的长钗,仅江苏丹徒就出土700多件,陕西

西安、浙江长兴等地也有发现。

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墓出土双凤纹鎏金银钗长37厘米,钗头有镂空

的双凤及卷草纹。另有镂空穿枝菊花纹钗,形象丰美。

广州皇帝岗唐代木椁墓出土金银首饰中有花鸟钗、花穗钗、缠枝钗、圆锥钗等,用模压、雕刻、剪凿等工艺做成,每式钗朵都是一式两件,花纹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3.簪

五代时用细金丝盘花,1956年安徽合肥西郊出土一批南唐保大年间的金首饰中,有一件双蝶

花钿簪,用金丝盘成两只相向飞舞的蝴蝶,两翅满镶黄色琥珀。

4.步摇簪

唐代贵妇簪步摇,陕西西安韦泂墓壁画,陕西乾县李重润墓石刻都有插步摇簪的人物形象。《杨妃外传》说唐玄宗叫人从丽水取最上等的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亲自给杨贵妃插于鬓上。

“云鬓花颜金步摇”,是唐诗人对杨贵妃的描写。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间墓出土1件金镶玉长28厘米的步摇,上端像双翅展开,镶着精

琢玉片花饰,其下分垂珠玉串饰。

另一件长18厘米,顶端有四蝶纷飞,下垂珠玉串饰的银步摇,制作都极精致。

5.梳篦和宝钗

自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种梳篦常用金、银、玉、犀等高贵材料制作。 插戴方法,在唐代绘画如张萱《捣练图》、周昉《纨扇仕女图》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养人壁

画中均能看到。

《捣练图》所画插梳方法,有单插于前额、单插于髻后、分插左右顶侧等形式。 《纨扇仕女图》仕女插梳方法有单插于额顶、在额顶上下对插两梳及对插三梳等形式。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盛唐供养人乐廷瑰夫人花梳插于右前额,旁插凤步摇簪,头顶步摇风冠。

至晚唐、五代,头上插的梳篦越来越多,有多到十来把的。

榆林窟五代女供养人壁画曹议金眷属头上都插有6把梳篦,金银花钗,金钿花及珠玉项链。 元稹《恨妆成》:“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王建《宫词》:“归来别施一头梳。”正

说明这种插梳风尚。

汉代梳多为马蹄形,唐代把造型拉长成月牙形,五代以后,梳背变成压扁的梯形,宋仁宗时,

髻高有至三尺,白角梳长一尺二寸的。

隋唐五代作为头饰的梳篦常用金、银、铜制作,上饰精细的花纹,湖南长沙南门纸园冲唐墓

出土铜梳已残,背上有清晰的纹饰,作双鸟徘徊旋飞。

江苏扬州三元路唐墓出土金錾花栉,高12.5厘米,背部半圆形,中央刻镂卷草花叶和一对飞天,其中一个吹笙,一个持拍板,四周绕以联珠纹,镂空鱼鳞纹及缠枝梅花与蝴蝶相间,

极为华丽。

-------------------------------------------------

中国古代女子头饰

1笄 固定发髻的用具

固定冠帽的笄称为“衡笄”,周代设“追师”的官来进行管理。用来固定发髻的笄叫“鬠

笄”。

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笄。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

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2 簪

簪是笄的发展,在头部盛加纹饰,可用金、玉、牙、玳瑁等制作,常常作成凤凰、孔雀的形

状。 其中一种将头部做成可以搔头的簪子称为擿 。

3 钗

钗形状如叉,是有两跟针脚的簪

4 步摇

步摇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因走动时摇曳而得名。

5 栉

栉下面有齿、上面有背,齿有疏密,疏者称梳,用以梳理头发,密者称篦,用以篦除发垢。

栉也可以直接戴在头上作为装饰。

6 华胜

华胜是制成花草之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的装饰。

青丝如诗---古代女子头发的故事

《战国策》里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两千年过去仍是如此。

古代女子除相貌外,最注重头发的修饰。传说汉武帝第一次见到卫子夫,就是被她的秀发

吸引住了,“上见其美发,悦之,遂纳于宫中。”

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也是以美发出名的。

汉明帝的马皇后初入宫时,以一头绝好的秀发使后宫粉黛一一失色,她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从当皇后到太后都不骄纵,真正做到了母仪天下,她得享天年,但后世的声名倒不

如横死的飞燕姐妹响亮,大约还是应了那句话吧!

“自古美人同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古代文献中记载女子发式多到浩如烟海,同样,发饰也是美发的重要部分,梳好的发髻要用花和宝钿花钗来装饰。这宝钿花钗里包括了发簪、华盛、步摇、发钗、发钿。皇宫贵胄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发饰,而一般小户人家只能戴荆钗,“拙荆” 便是古代男子

对外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

但凡女子都是爱美的,古今相同,女子心爱的发饰既可以是南齐潘妃价值连城的宝钗,也

可以是喜儿妹妹的二尺红头绳。

华夏衣冠初始

阴商时期的古人就开始用簪了,簪的用途有二:一为安发,二为固冠。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古

代时规定罪犯不许带簪,就是贵为后妃如有过失,也要退簪。

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男子用簪的历史400年前在血泊中戛然而止,亡国之人何谈尊严。

现在只有从白云观道士的装扮上感受到曾经的华夏衣冠了。

结发为夫妻

古人谓青年男女成年为结发和及笄,结发夫妻是指原配。

汉时苏武出使匈奴,临行时作诗与妻子道别: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这一去就是十九年,再相见已是白头。相传汉代葬仪有个风俗,妻子不幸早殃的话,丈夫会把婚礼时用的梳子一掰两半,留下一半,另一半放到妻子的棺木中入土下葬,表示今生

今世不忘结发之妻。虽是仪式,透着情长。

截发留客

古人最早使用假发的记载见于《周礼》中。传说鲁哀公在城墙上见到一个美发如云的女子,就派人剪了女子的秀发给王后吕姜做了假发,称为‘副’。假发在汉代时主要是王公贵族使用,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女主人辛追入葬时就戴着假发,到六朝时假发已经在民间盛行

了。

《晋书. 陶侃母湛氏传》里记载:陶侃年轻时家境贫寒,一次范逵到他家投宿,没有钱来待客,陶母湛氏悄悄剪掉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得钱买了些酒菜招待范逵。范逵得知原委

后赞叹说:“非此母不生此子!”

陶侃日后终成大器,想必也是常常感念慈母落发的心酸而得以励志。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以秀发相赠是古代女子别样的旖旎深情。

《乐史.杨太真外传》中记载,杨贵妃第二次被唐明皇逐出宫后,对传话的太监说“妾罪合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唯发肤是父母所生。今当即死,无以谢上。”说完铰下

一缕头发让太监转交唐明皇。唐明皇见后心恸不已,结局自然是和好如初。

可惜马嵬坡下,帝王的爱在江山面前最终还是苍白了,“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

茫。”只见芳草盛美,落瑛缤纷,凄美离去的时候青丝尚且如诗。

还记得电视剧《唐明皇》的最后一个镜头:雷雨交加中,她的三郎坐在破龙椅上,拿出她

多年前相赠的头发贴在胸口上嚎啕泣绝,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终相见了。

剔发出家以答君心

在《辍耕录》中有这样的故事:

元初重臣平章阔阔歹和他的侧室高丽氏感情很深,后来,平章死了,正室的儿子朵儿赤要把她收房,高丽氏立誓不从,朵儿赤给丞相伯颜送礼后,得到了命高丽氏嫁给他的圣旨,高丽氏仍然不从,当天夜里翻墙逃走,到一座庵里剔发当了尼姑,伯颜得知后大怒,派人把她抓回来,严刑拷打,都事刘正卿求情道:“谁没有妻子,谁又见得能和妻子相守到死,

现在有这样守节的人,真是幸事,怎能治罪呢?”

受尽凌辱的高丽氏终得以为亡夫守节,宁愿抛却宝马轻裘的生活,选择剔发出家伴枯灯长

卷,还是因为一个情字吧!

小轩窗、正梳妆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王弗在梳妆时,常常会柔声地问夫君苏子画眉深浅入时无吧。想必苏子也曾有给王弗画眉

梳发的缱隽情深,只可惜恩爱夫妻终未共生死白头。

《诗集施注》里说:苏东坡的好友王巩被贬到岭南,王巩的妾叶柔奴跟随前往,三年后王巩被昭回,旧友重逢,苏东坡问叶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叶柔回答“此心安处,便是

吾乡。”苏子听后感慨不已。

《古今情海》里记述的尽是王弗、叶柔这般柔情似水又心如磐石的宋朝女子。

群仙液

明熹宗的乳母客氏据说四十岁仍如少女般花容月貌,这个恶毒的妇人自然是驻颜有术,每天让一群宫女手持梳具环侍左右,轮流用口中津液把梳子沾湿为她梳发,这种方法叫群仙

液,据说是从岭南传入宫中的。

总感觉有明一代的宫闱是历朝历代里最黑暗的,感触最深的就是宫女郭爱在被下令为明宣

宗殉殉葬前写给父母的那首《绝命辞》: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死者觉也。

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读来心中惨然。

李笠翁在《声容》里对女子的头发、发形、发式有很精到的描写,在后人看来他那种风【蟹】流自喜的士大夫文字很让人腻歪。大约是自己不得不拖根辫子,只好寄情于女子的头发了。 不过,清是近世,有美丽的发饰得以传世,看到它们,感受到什么是荀子说的“万物之美

可以养乐。”

吾家寒门经几代布衣钗裙传下来的银簪,它应是见证了百多年来的战乱流年中,一个平凡

人家里几位女子或幸福、或辛酸的往事,纵然寒酸,视为珍宝、千金不易。

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所谓翠钿金雀玉搔头该差不多是这个款式吧,想到陆游的钗头凤,离愁别绪,柔肠百转,

感念中别有一番情恻。

累丝嵌宝花簪,想来穿罗着锦的宫廷女子戴着该是摇曳生姿吧。

银镀金点翠,嵌珊瑚珠蝴蝶,累丝触须,嵌翠石、红宝石、璧玺,绢米珠云朵边,中

间点翠为饰。

清代发饰欣赏:

点翠花卉簪

翠鸟簪

珐琅蝴蝶纹簪


相关文章

  • 古代女子发间的那些首饰,跨过几个世纪惊艳了谁!
  • 经常可以看到电视剧中, 古代女子穿着雍容华丽的服装, 戴着制作精美的头饰, 使我们不禁感慨古代匠人手工技术的发达. 古代头饰精巧华美,根据身份.出席的场合,以及时代的不同来佩戴不同的头饰. 但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笄,簪,钗,华胜,擿,花钿,步摇,梳篦 仔细想想,电视剧中呈现出来的只是崇尚简洁的现代人 ...

  • 中国古代服饰特点研究
  • 中国古代服饰特点研究 古人的服饰与代称 古代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服饰,人们因以不同服饰的名称来作为不同阶层的人的代称. 乌纱帽:自南朝刘宋以来,乌纱帽便在民间流行,无论官民,不分贫富,都戴乌纱帽至明初,乌纱帽成为官员专用的帽子. 搢绅:搢为插,绅为大带.旧时高级官吏的装束,亦用为官宦的代称. 黄裳: ...

  • 论古代青铜器
  • 论古代青铜器的设计特点 蒋筠 ( 设计四班 090510414 ) 摘要:青铜器的发明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我国商.西周.春秋三个历史时期就属于青铜时代.而商周是我国青铜器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时期.商代前期的青铜器无论在造型设计.花纹装饰,还是在铸造技术上都有明显进步.古代的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当时贵族生 ...

  • 白族服饰特征
  • 白族姑娘头上戴的头饰上也有着"风花雪月"的含义.因为在白族少女的头饰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也就形成了她们的头饰现在所呈现的模样. 白族服饰 2白族简介 这些聚居于点苍山下.洱海之滨的白族人民,在生活习俗和服 ...

  • 论"彝族服饰"文化
  • 论"彝族服饰"文化 内容摘要:彝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彝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彝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 ...

  • 中国服饰文化研究
  • 第四章 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服饰礼仪最突出的文化特征,就是服饰已不仅仅是服饰,而成为中国礼制社会的一种标志,历史的看中国古代服饰礼仪,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种形态.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 ...

  • Vintage饰品,岁月的痕迹
  • Vintage,这个词已经不再令人陌生,比起华美的奢侈品牌饰品,Vintage饰品也毫不逊色,颇具亲和力的价格更为之添了几分可爱.自有这么一批Vintage爱好者,默默地收集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独一无二".她们追求的不仅仅是闪闪发光的华丽,更是那份岁月所留下的痕迹. [释意] Vi ...

  • 浅谈唐朝女性服饰
  • 一 嘲 嘲 : 浅谈唐朝女性服饰 ■ 文 /杨 方 桂 摘要 : 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 . 唐代疆域宽广 , 政治稳定 , 经济繁荣 , 对外开放 , 纺织 . 染织工艺前所未有的发达.大唐服 饰 , 雍容华贵 , 美 不胜收.主要代表为女子服饰. 一: 唐朝服饰的形成背景 由隋入唐 , 中国古代服装 ...

  • 古代女子头饰
  • 古代女子头饰.txt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快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会吵醒隔壁的痛苦.代女子发饰多种多样, 有笄.簪.钗.环.步摇.凤冠.华盛.发钿.扁方.梳篦等. 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钗的鼻祖. 古代男女均留长发,笄为古代男女用来插定绾起的头发或弁冕的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