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20**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4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目 录

学校概况 ................................................................................................................................... 1 第一部分 2014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 3

一、毕业生规模 ................................................................................................................ 3 二、毕业生结构 ................................................................................................................ 3 三、毕业生就业率 ............................................................................................................ 5 四、就业流向 .................................................................................................................... 5 五、国内升学 .................................................................................................................... 9 六、出国出境 .................................................................................................................. 10 七、自主创业与自由职业 .............................................................................................. 11 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 ......................................................................................... 12

一、毕业生对母校评价 .................................................................................................. 12 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 .............................................................................................. 14 三、用人单位满意度 ...................................................................................................... 14 第三部分 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 16

一、深化改革培养模式和实践训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夯实 .................................. 16 二、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多元就业渠道不断畅通 ...................................................... 18 三、切实推进课程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升 .......... 19 四、持续开展“彩虹计划”系列活动,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 21 第四部分 就业发展趋势 ..................................................................................................... 23

一、毕业生规模趋势 ...................................................................................................... 23 二、就业率趋势 .............................................................................................................. 23 三、就业流向趋势 .......................................................................................................... 24 四、专业就业相关度 ...................................................................................................... 24 第五部分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 25

一、依据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进一步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5 二、推进各类优质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25 三、强化实践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 26

学校概况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1965年南迁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占地面积3300余亩,现有18个学院6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3300余人,教职员工2700余人。

学校现有正高职称教师310余名,副高职称教师61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4人;建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15个省重点学科;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课程1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优势、特色、国际化专业2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示范中心13个,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项,并初步形成了教育研究、儿童研究、非洲研究等特色品牌。学校设有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非洲研究)重点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近年来,学校坚持内涵发展,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深入实施“特色化、国际化、区域化、协同化”四大战略举措,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学评价体系中进入百强。

学校坚持“为每一个有梦想的学子搭建成长舞台、为每一个有追求的学子构筑心灵港湾、为每一个有准备的学子创造成功机遇”的“三为”工作理念,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以上,对母校总体满意度连续2年列全省本科院校第一,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全国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第一部分 2014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

我校共有2014届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毕业生4343人,比2013年增加185人,其中师范毕业生2798人(本科2344人,专科454人),非师范毕业生1545人(本科1439人,专科106人);全日制普通硕士毕业研究生1151人,比2013年增加38人。

二、毕业生结构

1. 学历结构

2014届毕业生中,研究生1151人,占20.95%;本科生3783人,占68.86%;专科生560人,占10.19%。

2. 性别结构

2014届毕业生中,男生1526人,占27.78%;女生3968人,占72.22%。

表2 2014届毕业生性别结构统计表

3. 生源地分布

本专科毕业生从生源分布来看,浙江省生源3436人,外省生源涉及北京等25个省、区、市907人,比2013届外省生源数增加140人;硕士毕业研究生浙江省生源411人,省外生源740人。

表3 2014届毕业生全国生源分布表

表4 2014届毕业生浙江省生源分布表

三、毕业生就业率

截至2014年12月10日,我校201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6.21%: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6.18%,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5.77%(师范:96.71%,非师范:95.21%),专科生就业率为98.93%;研究生就业率为96.35%。

四、就业流向

1. 本专科、研究生用人单位性质统计

4343名本专科毕业生中,升学332人,出国出境70人;就业创业3775人,其中在党政机关就业82人,科研设计单位10人,医疗卫生单位12人,教育系统2085人,其他事业单位52人,各类企业1441人(国有企业138人,三资企业29人,其他企业1274人),部队6人,农村或社区13人,其他74人。

图1 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流向图(按单位性质)

1151名毕业研究生中,升学44人,出国出境8人;就业创业

1058人,其中在机关单位工作28人,科研设计单位14人,医疗卫生单位7人,教育系统670人,其他事业单位52人,各类企业271人(国有企业26人,三资企业34人,其他企业211人),城镇社区就业1人,其他14人。

图2 2014届毕业研究生就业流向图(按单位性质)

2. 本专科师范、非师范生用人单位性质统计

今年我校共有师范毕业生2798人(本科2344人,专科454人),较去年增加302人。截至12月10日,师范毕业生就业率为96.71%(其中本科96.20%,专科99.34%)。升学185人,出国出境42人;就业创业2479人,其中在教育系统内就业1959人(高校就业8人,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就业1951人),占师范毕业生就业创业总人数的79.02%。

图3 2014届本专科师范毕业生就业流向图

1545位非师范毕业生中,本科1439人,专科106人,比2013年减少108人。截至12月10日,就业率为95.21%(其中本科95.07%,专科97.17%)。升学147人,出国出境28人;就业创业1296人,其中1006人在企业就业,占非师范就业创业总人数的77.62%。其他就业流向如下:教育系统内就业126人,政府机关就业52人,科研设计单位就业10人,医疗卫生单位就业2人,其他事业单位就业38人,部队4人,农村或社区6人,其他52人。

图4 2014届本专科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流向图

3. 就业地区分布统计

根据今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国内各地就业流向(升学、出国除外)的人数分布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5 2014届毕业生国内就业地区流向统计表

本专科毕业生(升学、出国除外)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内,共有3362人,占总数的89.06%;在杭州、宁波、金华、温州、绍兴五个地市就业人数分别为767、606、384、350和303人,居前五位,共计2410人,占总数的63.84%。

很多省外生源毕业生愿意选择在浙江就业,从浙江省各地市来看,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对毕业生有较强的吸引力;金华作为学校主校区所在地,就业人数大大超过生源人数,对于毕业生初次就业吸引力较大;其他地市就业人数均少于生源人数。

五、国内升学

1. 国内升学率

2014届硕士、本科、专科毕业生国内升学人数分别为44人、305人、27人。

表6 2014届毕业生国内升学率

图5 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生源分布和就业地区人数对照图

2. 本科生国内考研流向

2014届本科生考研进入211院校116人(其中985院校79人,其他211院校37人),进入中科院等国内研究机构8人,一般院校181人。

图6 2014届本科生国内考研流向图

六、出国出境

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出国出境国家和地区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7 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出国出境流向图

七、自主创业与自由职业

截止12月10日,我校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中自主创业18人,自由职业57人,其中师范毕业生自主创业10人,自由职业19人,非师范毕业生自主创业8人,自由职业38人;毕业研究生自主创业5人,自由职业13人。

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

近年来,学校教学投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日益加强,就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初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评选过程中,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于4—5月对我校2013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了社会调查,重点是了解我校就业及人才培养工作满意度。(我校抽样调查毕业生1112个样本,抽样调查用人单位42个样本,毕业生满意度10分制,在全国进入调查的71所省属本科院校进行排名)

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受浙江省教育厅委托,作为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每年对浙江省所有高校本专科毕业生进行职业发展状况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形式,对调查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负责。(我校2013届全体毕业生参与答题率73.15%)

下面,引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和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我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做相应分析。

一、毕业生对母校评价

1. 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

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浙江省2013届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的数据,我校本专科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以91.26分的成绩位居全省本科院校第一,这也是我校连续两年在该排名

中获得第一。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列全国71所省属院校第四。

2. 对母校人才培养满意度

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调查数据,我校2013届毕业生实践教学、教学水平、师德师风、发展机会和锻炼平台、学风建设等指标满意度均列全省本科院校第二,专业课程教学满意度与职业稳定度列全省本科院校第三。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毕业生对我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教学实践效果满意度分别列入围调查的全国71所省属本科院校第四、第五、第四、第四。

表7 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满意度得分情况表

调查内容说明:

3. 对母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满意度

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调查数据,毕业生对我校提供的就业求职服务满意度列全省本科院校第二。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对我校就业指导满意度排全国71所省属本科院校第四,对就业信息发布服务满意度、对校园招聘活动满意度、对学校其他就业服务满意度分别排第三、第二和第一。

表8 毕业生对母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满意度得分情况表

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

1.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调查数据,我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列全省本科院校第二。

2. 专业就业相关度

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调查数据,我校专业就业相关度列全省本科院校第四。

三、用人单位满意度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在参加调查的全国71所省属本科高校中列第五,其中知识与技能水平、毕业生职业稳定性、人才培养整体水平、招聘服务、就业服务整体水平的满意度分别列第八、第一、第七、第一和第十。

表9 用人单位满意度得分情况表

调查内容说明:

第三部分 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生无限关爱的热情,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拓校内外就业市场、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完善就业工作机制等,不断加强就业工作的系统建设,提高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力。

一、深化改革培养模式和实践训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夯实

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围绕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师范、非师范两大板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好毕业生的“出口”问题。师范专业围绕未来教师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卓越教师培养为导向,重构“三习一体、训赛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课程资源体系,着力提升RTP (R 教育研究能力、T 教育技术能力、P 教育心理能力)三大能力;非师范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了科研立项、能力建设项目、开放实验项目、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型实验项目、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学分等组成的全程化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着力构建见习、微格教学训练、实习、研习一体化的全程式实践教学体系,多途径开发教学案例库,创建实践能力自助研习网络平台和区域性教育硕士培养联盟、教育实习、研究基地等,满足学生个性化锻炼的需要。

近年来,我校“现代教师RPT 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对接与重构:地方师大师范生培养体系探索”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素养能力相得兼长’四维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

奖;《教育硕士优秀教学设计选编》和《“知行研合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体系构建》丛书分别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 夯实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学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差异,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渗透式和讨论式的教育方法和训练计划,现已形成贯穿四个年级的“国、省、校、院”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在校本专科学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交流等工作。训练计划体系着眼于为学生全过程匹配资源,从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到实现科研成果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提供科研资金、场地、实验室设备、指导教师等全方面资源。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2014年,我校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56项、二等奖80项。

3. 推进就业实践基地建设。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主体意识,通过聘请企业家为兼职教授、与企业联合办班、共建创新实践基地、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把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有效衔接起来,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拓展了就业途径。目前,学校和各学院建有各类实践实习基地450多个,通过拓展学生实习基地功能,让毕业生在“专业见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带薪实习”中锻炼成长。

二、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多元就业渠道不断畅通

1. 打造校内精品就业市场。学校立足校情和所在区域实际,切实做到“大型市场规模化、特色市场多元化、小型市场常规化”。成功举办2014届校春季招聘会和2015届省师范类专场招聘会,接待用人单位1150家,提供就业岗位23600余个,接待毕业生31000余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7300余人次。举办教育局专场招聘会、重点中学推介会、民企宣讲会等小型招聘会181场。其中温州市教育局率领所辖县(市、区)教育局及下属学校连续12年组团来我校设专场招聘毕业生。

温州市教育局来我校专场招聘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葛振江副司长视察我校招聘会

2. 争取属地支持和服务资源。获金华市支持,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就业指导站”;与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办“百企万岗”春季校园招聘会、与金华市经信委合办浙江省中小企业“百日招聘”校园招聘会暨实习对接会等,共同开拓就业市场,提供就业机会。发挥校友资源优势,举办校友专场招聘会。

“百企万岗”春季校园招聘会

3. 主动开拓新的就业市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定期向浙江各地教育、人事部门寄送毕业生就业信息、《专业介绍》、《毕业研究生信息资源册》,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如每年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地市高层次人才洽谈会、浙江省寒门学子招聘会等。建立就业市场学院包干制、人才市场调研机制和校外就业导师制,畅通多元复合就业渠道。

地方人才交流中心主任恳谈会

三、切实推进课程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升

1. 加强就业课程建设。有效构建了“三维四式五合”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列为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受到《中国教育报》详细报道。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是该课程采用全程渐进式教学方法的首批毕业生,通过课堂教学、开展课程实践和就业“体检”主题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求职行动力。为提升研究生就业软实力,学校在国内率先开设研究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将其纳入培养方案,同时选拔多位具备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斯坦德教育首席培训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等资深专家组成导师团,实现师资队伍高水平、多元化与特色化,提高课程的专业水准和教学质量。

2. 打造职规大赛品牌。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已成功举办10年,已成为就业工作和学科竞赛中的一项品牌活动,今年成功承办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历届省赛中,我校共有21名同学获“十佳职(创)业规划之星”称号。同时,学校还依托大学生创业实验园、创新创业学院、创业计划大赛等平台,不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今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2项。

省第六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四、持续开展“彩虹计划”系列活动,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1. 打好就业指导服务“组合拳”。建立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短信平台”,开通“就业信息直通车”,做好点对点信息服务;通过专业推荐、网络推荐、“学子英才”推荐等形式,全面推介毕业生,展示学子风采。通过分类召开毕业生座谈会等,及时了解毕业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毕业生就业辅导和思想引导。开展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和质量跟踪调查,形成调研分析报告。开展辅导员职业发展实务论坛,不断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和水平。

2. 用好校院两级就业工作“合力牌”。学校加强组织领导,各学院精心组织,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重组织开展就业工作专项调研活动,指导督查学院落实各项政策和有关就业活动开展情况,将就业率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院工作年度考核。注重调动和发挥辅导员、

班主任、就业导师、专业教师、校友、企业等资源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就业统计、通报和奖励制度。注重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实施就业促进计划,努力扩大帮扶面,使政策惠及每一位就业困难的毕业生,使就业服务和关怀覆盖到每一个毕业生。

第四部分 就业发展趋势

一、毕业生规模趋势

2012-2014届毕业生规模总体稳定,硕士生逐渐略有增加,本科生年际之间略有波动但相对稳定,专科生逐年减少。

图8 2012-2014届各层次毕业生数量对照图

二、就业率趋势

2012—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硕士生95.71%、94.25%、96.35%;本科生95.06%、95.55%、95.77%;本专科97.95%、99.47%、98.93%。各个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总体上稳中有升。

图9 2012-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对照图

三、就业流向趋势

累计我校2012-2014届毕业生就业流向,流入人数最多的5个省份依次是浙江、上海、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省内,流入人数最多的5个地市依次为杭州、金华、宁波、温州、嘉兴。具体如下表:

表11 2012-2014届浙江省内流入最多地区统计表

四、专业就业相关度

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我校2011、2012、2013届毕业生调查数据,我校专业就业相关度得分分别为79.00、80.38、79.20,较全省本科院校平均得分分别高出12.50、14.40、14.09。

图10 2011-2013届毕业生专业就业相关度得分

第五部分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反映了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状况同时也对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具有反馈和指导作用。根据2014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和就业状况的分析,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依据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进一步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紧随产业的动态性发展趋势,瞄准新兴特色产业,科学预计未来人才需求。加强相关专业的市场调研,结合自身办学传统优势,系统规划学校专业发展,同时结合社会的学生实习、就业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改革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思路,鼓励学院通过对现有招生、就业不理想的专业进行改造的方式申报新专业。适当淘汰发展前景不理想、招生与就业形势不乐观的专业。综合考虑招生、学生专业选择、培养质量等情况,逐步建立专业生成、生长、退出的动态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促进专业内涵建设。

二、推进各类优质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推进各类优质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在保持学校传统教师教育优势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

推进卓越文科、理科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重新审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积极推进文理科专业“实验班培养计划”;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研究复合交叉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与加强第二专业课程证书制度等复合型人才培养制度。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路径,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同时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依托特色班培养特色化人才的新路径;探索职业技术教育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双师型”师资培养为目标,强化实践实训教学,培养专业技能过硬,教学技能扎实的职教师资。

三、强化实践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2013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满意度还有待提升,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师范生来讲,学校要进一步构建特色鲜明的,探索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机制,积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继续推行“三习一训一考核”从大一到大四进行四年不断线的浸润式教师教育实践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国省校院班”五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体系,全体师范生进行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人人考核,项项过关。对于非师范生,学校要进一步重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保障学生实习实践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基地建设中注重建立与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法机关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相关文章

  • 济南大学20**年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81 济南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目 录........................................................................................................... ...

  • 东华大学20**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东华大学 2014.2 序言 ....................................................................................................................... ...

  • 北京化工大学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前 言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北京化工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来 ...

  • 2华侨大学2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华 侨 大 学 华大函„2014‟275号 华侨大学关于报送2013-2014年度本科 教学质量报告的函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 根据<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3年的通知>(闽教办高„2014‟4号)精神,现将<华侨大学2013-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g ...

  • 哈尔滨工程大学20**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就业工作指导思想是始终按照学校"三海一核"的办学方略,坚持就业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和 "内修,外联"的方针,按照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依托船舶.立足国防.服务两化.面向国民经济, ...

  • 数理系20**年度综合考核自评报告
  • 数理系2013年度综合考核自评报告 Ⅰ.教学工作(95分) A 教学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 A1 教师队伍结构(3分) 2013年,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都有大幅度提高.引进人才2人,其中一位博士,一位副教授:晋升副教授1人:考取博士3人:做访问学者1人.系现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9人,占 ...

  • 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评报告
  • 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评报告 一、领导重视 就业工作一直是我系工作重心,系部专门成立了以系主任刘x、书记邓x为组长,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就业领导工作小组,下设了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杨敬亭为组长的就业工作小组,配备了就业专干,还配备电话机、电脑、打印机等必要办公设备,争取了新花卉基地多媒体教室、一教教师休 ...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年-20**年度自查报告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4-2005年度自查报告 实施西部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实践证明,这项工作是引导青年学生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党政工作大局的有效措施,也是共青团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创新 ...

  • 东华大学20**年就业质量报告
  •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东华大学 2014.12 目录 序言 ....................................................................................................................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