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形象

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在创作时总是通过种种手法,把自己的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融合在一起,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如写景时借景抒情,咏物时托物言志。因此,诗歌中的形象有时也称作意象。象,即为客观之“象”,是诗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等;意,即为主观之“意”,是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等。

诗歌的形象包括:

人物形象——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事物形象——写景、抒情、咏物诗中描写的景物(事物)的形象

二、诗歌形象的鉴赏

(一)人物形象

1.鉴赏思维切入点

⑴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⑵抓描写人物形象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关键字词,把握形象的基本特征和形象的意义。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试简要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解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戍梁州”是说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胡未灭,鬓先秋”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 “泪空流”“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2.常见人物形象

⑴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⑵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且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⑶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傍晚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李白,经过长安十年受人排挤、不受重用的生活后,不禁产生“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的无奈感慨,最后不得不“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其它如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也属此类。

⑸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辛弃疾的《破阵子》等。

⑹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表现了诗人对饱受战争痛苦的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深刻批判。

⑺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事物形象

1.景物

写景抒情诗中的景物往往是情中景,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等。“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融注其中的诗人的感情。

⑴意境

诗歌鉴赏中,我们还经常提到另一个名词术语——意境。“意”就是指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指的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主要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思想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

常用意境术语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示,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秀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凉、雄壮瑰丽、虚幻缥缈、萧条冷落、清新淡雅、缠绵凄清、活泼明丽、恬淡闲适等。

⑵ 鉴赏思维切入点

①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意境内在的协调性。

②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把握景物特征。

③作者融于景物之中的感情。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明净绚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

2.事物

一般指咏物诗中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往往由物到人,由实到虚,采用比喻、象征或托物言志等手法。

鉴赏思维切入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从而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即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该物有什么特征。②比喻、象征什么,或寄托作者什么“志”。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试分析诗中“官仓鼠”的形象。

官 仓 鼠

【唐】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参考答案】诗中刻画了一个硕大无比,偷吃粮食,不怕人的大老鼠的形象。它也是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的写照。

3. 总结:

形象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现实生活中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或是某种

品格、精神的象征或是某种理想、志向、追求的寄托或是某个阶级、阶层的代表。

4.常见的诗歌意象

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熟知这些意象,有利于我们便捷而准确地鉴赏诗歌的形象和主题。下面举例说明:

西风:常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如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草木:常以草木繁盛反衬环境的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或各种悲凉的情绪。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扬州如今的荒凉。杜甫的《蜀相》则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芳草:常比喻离恨。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表现离恨的悠长不绝。

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梅花洁白清香,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松柏:喻孤直耐寒,坚贞高洁。松树因其傲霜斗雪、高大挺拔,而成为表现品德高尚者的物象。刘桢《赠从弟》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菊花:表现坚贞高洁的品质。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冰雪:常以冰雪的晶莹来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杨花:飘零之意。郑谷《淮上有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落花: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和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青春易逝、人生无常。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月亮:常作为思乡的代名词。古人往往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柳树:古人多以折柳表惜别。“柳”是“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

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水: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蝉:常比喻品行的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猿啼: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鹃:多用来表现凄凉哀伤的情绪。白居易以“杜鹃啼血猿哀鸣”渲染谪居者的悲凉的生存环境。李白有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中的子规鸟即杜鹃鸟,借写杜鹃鸟以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鸿雁:表现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唐人韦应物有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诗人闻大雁鸣叫而起故园之情。

三、方法归纳

1、常见提问方式归纳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4)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解题方法总结

(1)找准景物并且概括出特征。(2)关注景与情的有机结合。(3)注意答题的表述顺序。

3、解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的话,描摹出主要的景物。有陈述对象,有陈述内容。)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出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阴冷孤寂)。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喜爱、憎恨、赞美)

四、提升训练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0分)

访 隐 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 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⑴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2分)

⑵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6分)

⑶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 )

②①

A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齐安郡中题【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主要意象。(4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善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今江苏丹阳人。曾任吏部

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

里指山坞。

请简要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6分)

③②①古代诗歌的形象

第2课时 景物形象

一、复习导入: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有:

⑴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⑵抓描写人物形象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关键字词,把握形象的基本特征和形象的意义;(3)抓意象、重要词语和典故等。答题步骤:(1)概括形象特点;(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点明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以及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情感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学习景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二、知能精要: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等。景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一定要联系诗人的情感。

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就是“意”,所借之景就是“象”,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主要由景物构成)就是“境”。由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对景物画面的考察也往往也就是对意境的分析,所以我们要准确理解这一术语。

常用的意境术语一般是两个双音节词,具体见讲义。

常用意境术语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示,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秀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凉、雄壮瑰丽、虚幻缥缈、萧条冷落、清新淡雅、缠绵凄清、活泼明丽、恬淡闲适等。

三、典例精析:

例1: (2010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9~594) :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 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的前四句是对边塞环境的描写,不仅交代了从军的地理位置,还通过“雨雪”、“狐迹”、“马蹄”这些意象展示边塞环境的荒凉苦寒的特点。诗歌最后两句“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抒发诗人赴塞离家之苦,“苍苍”和“别”都用来修饰“路”,不难推知“别路”指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例2:(2009年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答: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描摹诗歌图景,如本词上阕有共四句,有田间桑树吐新芽,有农家养蚕,有山坡青草,有牛犊鸣叫,有夕阳斜照,有乌鸦晚归,要把这些场景描摹出来;(2)概括意境特点,上面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要归纳一下,如本题可从热爱田园生活入手分析;(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景生情,要把情点化出来。如本题可从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步骤一)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步骤二) 这是一首热爱田园生活的颂歌,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的思想感情。(步骤三)

四、技法指津: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3、诗中写景选取了哪些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好处。

4、这首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二)思考角度:

1.筛选景物(有哪些景物、什么时间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注意其内在协调性,注意答题的表述顺序;描摹景物,不能直译。

首先要明确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对象,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如:200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莲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莲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2. 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把握景物特征。明确景物特征,尤其是那些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表达特定民族心理的意象要特别注意。如: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本诗的景物描摹可这样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3. 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背景等综合分析

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有的诗词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时是熟知的,有的是诗词注解上注明的。如:阅读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这里就需要景物形象与感情和写法结合分析: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三)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描述时既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五、提升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蔡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善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今江苏丹阳人。曾 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要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六、课后作业:回头看解题步骤;完成未完成的练习训练。

七、教后反思:

③①②


相关文章

  •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教学设计
  •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教学设计 陶玉鑫 通联: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一中学 邮编:553400 电话:[1**********] 0858-5325741(办) E-mail: [email protected] [课题名称]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 ...

  • 蜀相说课稿
  • <蜀相>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蜀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材之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即自主赏析篇目.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 ...

  • 初中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提高的研究
  • 初中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提高的研究 东新中学 刘银银 一.研究的目标 : 由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语言环境的变迁,普通读者尤其是中学生,鉴赏古代诗歌仍有一定的困难.作为每年的中考专项,古代诗歌的鉴赏正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不过从每年的中考成绩看,古代诗歌鉴赏得分不高.虽然花的时间不少,但收效甚微.究其所 ...

  • 毕业论文选题册
  • 湖南师范大学 院 文 学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 计) 选 题 册 文 学院教务办(公 章) 二○○九年八月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序号 论文(设计)方向 1 中国现代文学 2 中国现代文学 3 中国现代文学 4 中国现代文学 5 中国现代文学 6 中国现代文学 7 中国现代文学 8 中国现代 ...

  •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1
  •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课型:讲读课 执行时间: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主备人:陈 英 小组: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 ...

  • 第二章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第三节古代诗歌
  • [第二章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 ·第三节古代诗歌 一、考纲要求 1.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韵律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知识结构 1.古代诗歌的风格和意境。 2.古代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 3.古代诗歌所包蕴的思想内容。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①欣赏古代诗歌,要注意作品 ...

  • 运用联想想象 鉴赏古代诗歌
  • 运用联想想象 鉴赏古代诗歌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形象的语言,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面貌,风土人情和诗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它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2000版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为中小学生推荐了一定数量供背诵的古诗篇目:从1993开始 ...

  • 敲响古代诗歌鉴赏的战鼓
  • 敲响古代诗歌鉴赏的战鼓 河北 燕金城 [考点点击]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该考点能力层级为E级. [考点阐释]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1. 从整体上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2. 了解作品中形象的个性特征. 鉴赏文学作 ...

  • 古代诗歌鉴赏思想情感
  •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每句诗行里总有情在氤氲流动,所谓枝枝叶叶总关情.近年来诗词"情感类"试题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看怎样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 二.复习预习 古代诗歌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不借助任何 ...

  •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教学计划
  • 现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新课程由五个模块的必修课和五个系列的选修课构成。学生在前五个学段学完必修课之后,要在“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选读”这五个系列中选修四到五门课程。这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可以由不同的模块组成。教师和课程开发机构可以根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