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审计

固定资产审计:

一、 固定资产审计

(一)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

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恰当;确定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

(1)在连续常年审计情况下,应注意与上期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期末余额审定数核对相符;

判断题:在连续常年审计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期初余额进行审查的时候,将期初余额与上年的期末余额核对,检查是否相符。

【讲解】×

(2)在被审计单位变更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借调、参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有关工作底稿,如果以前期间均由具有良好信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则后任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范围通常仅限于一般性复核;

(3)如果被审计单位以往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即在初次审计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对期初余额进行较全面的审计,尤其是当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多、价值大、占资产总额比重高时。

2、分析性复核

(1)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本期产品产量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比较,可能发现闲置固定资产或已减少固定资产未在帐户上注销等问题。

(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本期折旧额核算上的错误。

(3)计算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累计折旧核算上的错误。 ……

3、检查固定资产增加→针对来源不同的固定资产

(1)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检查其计价是否正确,其入帐价值是否包括买价和税费

(2)自建的固定资产,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一系列支出均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其中借款费用资本化部分以会计上规定为准 。

(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以双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其入帐价值。

……

4、检查固定资产减少

固定资产减少主要包括出售、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向债权人抵债转出、报废、毁损、盘亏

其审计要点如下:

(1)检查减少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文件

(2)检查因不同原因减少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验证数额计算的准确性。

(3)结合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科目,抽查固定资产账面转销额是否正确。

(4)检查是否存在未作会计记录的固定资产减少业务。

6、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1)对外购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通常审核采购发票、购货合同等予以确定;

(2)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验证有关融资租赁合同,证实其并非经营租赁;

(3)对房地产类固定资产,需查阅有关的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抵押借款的还款凭据、保险单等书面文件。

7、对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实地观察

实地观察的重点是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如为初次审计,则应适当扩大观察范围。

8、确定被审计单位估计的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和残值是否合理

9、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此处应结合会计知识进行判断

10、检查固定资产的保险

11、调查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12、检查因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调整的固定资产

13、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

14、检查固定资产的购置情况

15、检查有无与关联方之间的固定资产购售活动

16、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二、 累计折旧审计

(一)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

(二)累计折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检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其所采用的折旧方法能否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合理分摊其成本,前后期是否一致,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是否合理。

3、根据情况,选择以下方法对累计折旧进行分析性复核→结合固定资产的分析性复核学习

(1)对折旧计提的总体合理性进行复核

(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分析本期折旧计提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计算累计折旧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结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析其是否合理。

4、复核本期折旧费用的计提是否正确

(1)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是否正确;

(2)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停止计提折旧;

(3)包含土地使用权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提的折旧是否正确;

(4)因更新改造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停止计提折旧,因大修理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照提折旧;

(5)对按规定予以资本化的是否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并在下次装修时将该项固定资产装修余额,应将该余额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6)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按规定可予以资本化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是否在,应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7)对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是否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8)未使用、不需用和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计提折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5、检查折旧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与上期分配方法是否一致

6、注意固定资产增减变动

7、 将“累计折旧”帐户贷方的本期计提折旧额与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用明细帐户的借方相比较,以查明所计提的折旧金额是否已全部摊入本期产品成本或费用

8、 结合固定资产审计,检查其折旧计提的计算是否正确

9、 对于因资产评估调整累计折旧的,取得有关资产评估报告,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0、检查累计折旧的披露是否恰当

账外固定资产稽查案例点评

作者:王文海 2007-1-11 14:31:20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劳动资料,包括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在对企业稽查过程中,发现资产账实不符,常常存在账外固定资产的现象。笔者通过以下固定资产稽查案例,介绍账外资产的稽查方法。

案例简介

案例一:A 企业是一家商品流通企业,经济效益较好,财务核算比较规范,税费缴纳正常。稽查进点后,该单位的负责人说:“我们的企业管理严格,核算制度健全,遵纪守法,应当没有违纪违法的问题。”稽查过程中,稽查人员在账面上确实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发现了一个现象,该单位的运输工具较多,车辆型号各异,而且流动性较大,其中有一种小型面包车有好几辆,总是上班前开出,下班后归来。稽查小组分析后认为很可能是账外资产,于是决定展开内查外调。稽查人员得知该车是企业所销售产品的生产厂家奖励的,专供市内销售网点送货和收款之用,的确是账外资产。

案例二:B 企业属金融保险企业,稽查人员根据经验,其单位工作性质决定其拥有较多的交通工具,很可能存在账外资产。由于该单位办公区与生活区分开且相距较远,虽有临街的固定办公场地,但不适合停放车辆,因此一时难以进行资产盘点。稽查人员通过审核账表,发现该单位的经营费用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较大,特别是维修费用。稽查人员决定从维修费用入手,寻找突破口。稽查人员审查每笔维修费用和凭证后附的维修明细,并将附件上的车辆型号、车牌号码、维修时间与金额记录在案,然后要求被稽查单位出示车辆台账,发现有三台车辆未登记台账。该单位的财务负责人辩称是下属县支公司的车辆,稽查人员当即指出县支公司车辆的维修费在市公司入账不合常理,并要求将县支公司的车牌调来核对。最后这位财务负责人道出真情,原来该单位用历年账外资金购置了几辆车,现已处理变卖,其收入又放入了“小金库”。

案例三:C 企业为工业企业,曾经效益很好,资金充裕,很多单位向其借款,该企业借出了很多资金。这几年经济效益迅速滑坡,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但有几百万元借款无法收回,成了企业议论较多的问题,于是企业通过法律手段加大了清收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稽查时,稽查人员发现该企业1995年借给某公司下属房地产公司资金250万元,至稽查日时,由该公司代其下属房地产公司归还了207.5万元,余款42.5万元挂在账上一直未收回。稽查人员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核查,在该公司的配合下,稽查人员取得协议复印件后真相大白,原来该公司承诺,以货币资金归还207.5万元后,又以一台皇冠小轿车作价42.5万元抵偿借款。企业收到车后没有入账,而是放在基建办使用,形成账外资产。

案例点评

企业固定资产的稽查方法很多,一般采用账账核对、账卡核对、账实核对的盘点法。但由于稽查对象的不同、或受稽查条件的影响,有时盘点不一定有效。那么需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或是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总之,企业账外固定资产的稽查要把握以下要点:

1.掌握被稽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判断有无形成账外资产的动机;

2.熟悉被稽查单位过去的稽查情况,了解有无形成账外资产的历史;

3.测试被稽查单位的内部控制,检查有无形成账外资产的漏洞;

4.审查被查单位账务情况,分析固定资产有无异常变动;

5.根据了解和分析的情况,估计可能形成账外资产的方式;

6.根据所获得的稽查线索,实施详细审查,充分收集证据,查清事实真相。

经验总结

被稽查单位形成账外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让资产脱离财务控制,逃避财务会计监督,或是将其出售、出租,取得收入不入账,放入“小金库”,一方面偷逃国家税收,另一方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其主要的形式有:

1.接受捐赠的资产不入账;

2.用小金库资金购置的资产不入账;

3.以物抵债收回的资产不入账;

4.对外投资分回的资产不入账;

5.融资租赁形成的资产不入账;

6.虚列支出或挤占费用形成的资产不入账;

7.罚没的资产不入账;

8.盘盈的资产或申请报废但仍在使用的资产不入账等。

案例一不同于捐赠的资产,带有生产企业奖励性质,是财务人员疏忽或是不清楚账务处理造成的。稽查时,一般采用实地观察法;

案例二是一个典型的以账外资金购置汽车,出卖后形成“小金库”的案例,稽查时,可采用费用审查法、账实核对法;

案例三是一个抵债物资不入账的案例,主要是企业为了挂在账外方便使用,稽查时,宜采取疑点追踪法。

三个案例中账外资产的形成原因、方式和目的尽管各不相同,但结果都一样。

固定资产审计案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84 更新时间:2006-3-17

一、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审计案例

(一)案例线索及分析

案例一:注册会计师吴生审计大华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固定资产项目时,发现“在建工程”科目中购建的一号工程项目,其中部分已具备预定的可使用状态,并已于2001年1月投入使用,但大华公司未按有关法规规定估计价值入账,并相应计提折旧,吴生建议被审计单位予以纠正。

案例一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三条规定:“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本制度关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第十七条规定:如果所购建固定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并且为使该部分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则应当停止该部分资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据此,注册会计师吴生应根据上述规定,要求被审计单位将已投入使用的项目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按企业计提折旧的方法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2001年2——12月份的折旧,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调整会计报表相应项目数额,待全部完工办理竣工手续后再进行调整。 案例二:注册会计师吴生审计大华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固定资产项目时发现,2001年7日结转完工的生产线安装调试工程在转入“固定资产”科目时,没有安装费和调试费,而有关资料显示这种生产线的建造应该有相关的安装调试费。

案例二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七条规定:购置的不需要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第三十条规定:设备安装工程,按照所安装设备的价值、工程安装费用、工程试运转等所发生的支出等确定工程成本。

为此,注册会计师吴生相应的审计处理为:

1. 应提请被审计单位按制度规定,补充所有的会计处理后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数额。

2. 应将审验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调整情况详细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3. 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审计人员应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案例三:注册会计师吴生审计大华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时,根据有关规定及审计程序的需要,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折旧方法等会计政策,但由于公司2001年未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制定固定资产及其折旧政策,仍按原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及折旧年限执行,吴生建议大华公司及时补充制定固定资产政策。

案例三分析: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

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

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应当编制成册,并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当按照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为此,注册会计师吴生对此事项应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建议,如审计报告报出前,此项工作被审计单位未能办妥,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在审计报告中适当发表意见。

案例四:注册会计师吴生审计大华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的固定资产项目时,发现2001年度公司对综合办公楼进行了较大的改建,并于2001年7月投入使用,改建总支出为400万元。在改建过程中实现变价收入50万元,改建后预计可使用年限为15年。截止7月31日原办公楼的原值为800万元,累计折旧为400万元,已使用年限为20年,剩余使用年限为20年。大华公司对于改建后的办公楼仍采用40年计提折旧。

案例四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而调整固定资产价值的,应当根据调整后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按选用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据此,大华公司的上述事项,是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改善或扩大了原有固定资产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能力,故此,应根据原有的剩余账面价值加上新支出作为新的原值入账,即800万元-400万元+400万元-50万元=750万元,并根据此原值扣除预计的净残值后,按改建后的预计可使用年限即15年计算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案例五:注册会计师吴生审计大华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的固定资产项目时了解到,1999年公司接受捐赠设备一合,其同类设备的市场价为80万元,九成新,所得税率为33%,大华公司接受捐赠设备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 800 000

贷:累计折旧 80 000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482 400

贷:递延税款 237 600

2001年经公司董事会批准报废该设备,该设备已提取折旧16万元,已提取减值准备2万元。大华公司对此进行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640 000

借:累计折旧 160 000

贷:固定资产 800 000

借:营业外支出 64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40 000

案例五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七条规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如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据此,大华公司接受捐赠设备的入账价值=80(万元)

未来应交的所得税=80万元×90%×33%=23.76万元

所以,注册会计师应认可大华公司接受捐赠设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中规定: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应按固定资产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该项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按固定资产账面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该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借记“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企业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按确定的价值,借记有关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处置时,按转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科目(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其他资本公积)。 据此,大华公司报废设备时必须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补充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 000

因此,对结转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处理,注册会计师吴生应建议大华公司作出如下调整: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 000

贷:营业外支出 20 000

同时,结转资本公积和结转应交所得税:

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482 4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82 400

借:递延税款 237 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37 600

案例六:注册会计师吴生审计大华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时,了解到本年度新增固定资产——办公楼是在建工程转来,其中包括了1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该土地的使用年限为50年。大华公司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计该办公楼的折旧年限为35年,预计残值为零。 案例六分析: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公司以购入或支出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转入开发商品房成本,或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后,其账面价值构成房屋、建筑物实际成本。如果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年限的,在预计该房屋、建筑物净残值时,应当考虑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预计使用年限的因素,并作为净投值预留,持该项房屋、建筑物报废时,将净残值中相当于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部分,转入继续建造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如果不再继续建造房屋、建筑物的,则将其价值转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如公司将土地连同地上房屋、建筑物一并出售的,按其账面价值结转固定资产清理。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前土地使用权价值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而未转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的公司,可不作调整,其土地使用权价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平均摊销。

据此,注册会计师吴生建议大华公司应预计办公楼的净残值,而且净残值中要包括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部分,以备办公楼报废时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可以转出,应留入残值中土地使用权价值为(100万元 ÷50)×35=70万元。

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应视其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案例评价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固定资产的审计范围也很广。除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本身的内容外,由于固定资产的增加包括购入、自行建造、其他单位投资转入、接受捐赠和盘盈等多种方式,相应涉及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在建工程、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待处理财产损溢等项目;企业的固定资产又因出售、报废、投资转出和盘亏等原因而减少,相应地与固定资产清理、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收支等项目有

关;另外,企业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又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业务支出等项目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审计时,不能只限于固定资产本身,应当关注上述相关项目,将审计的范围拓展至与这些项目有关的明细账、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

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中,对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审计时应重点考虑以下一些特殊审计程序:

1. 获取被审计单位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通过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的相关文件资料。

2. 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账、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检查本年度增加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凭证是否齐全,对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已暂估入账,并按规定计提折旧,检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是否恰当。

3. 审计期初余额。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在连续常年审计的情况下,应注意与上年审计工作底稿中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期初余额审定数核对相符;二是在被审计单位变更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借调、参阅前任注册会计师有关工作底稿;三是如果被审计单位以往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即初次审计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应对期初余额进行较全面的审计,特别是当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数量多、价值大、占资产总额比重高时,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彻底审计自开业起至今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账户的所有重要记录。

4. 审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可采用实地抽查新增固定资产的办法,确定其是否实际存在;抽查有关所有权证明文件,确定新增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检查本年度减少固定资产是否经授权批准,是否及时正确入账等等。

5. 审计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了解并确认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计算复校本年度折旧计提是否正确;了解固定资产使用状况;检查企业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后折旧计提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验明固定资产及其折旧的有关事项以及当期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按有关文件的规定恰当予以披露等。

6. 结合会计报表其他关联项目的审计,交叉进行特殊审计。结合“在建工程”项目审计,关注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已按有关规定结转固定资产并进行会计处理;结合“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项目审计,关注利息费用(含汇兑损益)是否已按有关规定划清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计算应资本化的数额,并按工程项目进行摊销;关注本期企业发生的由于兼并分立、资产重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对外投资、机构调整、出售报废等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增减后账面数量的正确性;关注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固定资产评估确认价值的变化,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等。

7. 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中恰当披露。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应作为非流动资产列示,累计折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反映,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注册会计师应依据前还审计程序审定的内容,确定会计报表上有关固定资产的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并注意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分类情况等是否己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恰当披露。

二、在建工程审计案例

(一)案例线索及分析

案例一:注册会计师李文审计大华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中在建工程项目时发现,公司在建工程支出较大,并且明细账中只设有“综合楼”一个项目。经向公司有关人员了解,并查问了有关工程预、决算资料,其“综合楼”项目中分别包括了实验楼、机修车间土建、仓库改造等工程内容,公司未按具体明细项目设立账户。

案例一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的在建工程,包括施工前准备、正在施工中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等。工程项目较多且工程支

出较大的企业,应当按照工程项目的性质分项核算。

“在建工程”是一个归集性的科目,它反映固定资产从购建开始到交付使用过程中所有全部支出的集合,最后由“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而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按照单项进行管理和核算的,因此,注册会计师李文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处理,并向管理当局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书,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具体的管理建议。

案例二:注册会计师李文审计大华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的在建工程项目时,通过现场核查,发现公司第三车间项目已投入使用,但大华公司有关人员理解为本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可不按规定转入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案例二分析: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可先按暂估价记账进行会计处理。这是因为,固定资产的投入使用的客观事实既然已经存在,移交手续办理与否,其自然损耗和为生产经营提供和创造价值与财富也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按照收入与配比的原则,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自然也是合理的,不能强调未办理移交手续而不履行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为此,注册会计师李文应作如下审计处理:

1. 提请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对上述经济事项按国家有关规定补办有关手续,进行会计处理,并相应调整会计报表有关项目数额。

2. 应将审验情况和被审计单位的调整处理情况,详细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3. 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应调整数额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案例三:注册会计师李文审计大华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在建工程项目时发现,公司科研试验基地土地工程因城市规划发展之需要全部拆除而造成损失,截至本年底止,“在建工程—科研试验基地”科目余额为250万元。另外,公司在“其他应付款—拆迁补偿费”科目中挂账80万元,经了解系政府因拆除科研试验基地给予公司的经济补偿费。公司未能在本年度末对上述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三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二条规定:在建工程发生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赠款后的净损失,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如为非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毁损,或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毁损,应将其净损失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据此,大华公司应根据上述之规定和公司对科研试验基地报损的有关文件,对“在建工程—科研试验基地”科目和“其他应付款—拆迁补偿费”科目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付款—拆迁补偿费 8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800 000

借:营业外支出 2 500 000

贷:在建工程—科研试验基地 2 500 000

为此,注册会计师李文应作如下审计处理:

1. 提请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对上述经济事项按国家有关规定补办有关手续,进行会计处理,并相应调整会计报表有关项目数额。

2. 应将审验情况和被审计单位的调整处理情况,详细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3. 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应调整数额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案例评价

在建工程审计的目标主要是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存在、所有权的当属、本年度增减变化的记录完整、减值准备计提方法,以及会计报表披露是否恰当等。审计实务中,一般主要执行以下审计程序:

1. 获取或编制在建工程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

对相符。

2. 检查本期在建工程增加、减少数。了解在建工程相关预算、结算、决算资料,在建工程核算政策、相关工程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检查在建工程交付使用、竣工、完工情况及工程进度等。

3. 检查在建工程期末余额的构成内容,并实地观察工程现场,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存在。

4. 查询工程项目投保、抵押情况。

5. 确定在建工程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固定资产审计风险识别及规避

作者:高立法 张建伟 2006-11-17 11:06:16

固定资产是企业单位价值高、使用期限长、在使用中保持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由于固定资产在工业企业中数量较多,且占用资金较多,因此产生错弊的几率也比较高,具有较高的审计风险。

识别固定资产审计风险

固定资产审计风险是指固定资产存在重大错报、漏报、虚报或隐瞒不报等情况,由于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致使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造成审计失败。要识别固定资产审计风险就必须了解固定资产的错弊表现和风险迹象。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的错弊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资产转移、有账无实的错弊 有的企业将固定资产如汽车借给关系人私自使用,有的固定资产如计算机作为奖品分配给员工个人,但仍列在账面上作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

资产增加的错弊 这类错弊包括:资产计价的错弊,多计或少计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固定资产计价范围错弊,有的企业将其他资产的价值也列入固定资产,还有的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列在流动资产;任意变更固定资产账面的价值,不及时结转已完工的固定资产价值。

资产减少的错弊 这里指处置固定资产不真实,价格不正确,有些企业处理价格偏低,使一些人从中得利;账务处理不及时,资产处理后不作账务处理,照提折旧,实际上将资产赠送他人,或报废固定资产收入不入账等。

资产折旧的错弊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不符合规定,折旧方法与折旧年限没有统一的规定,造成任意计算,折旧额的计算中重估增值的价值不扣减,账务处理不正确,期末未按税法规定作调整等。

减值准备计提的错弊 有的企业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有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己计提,但仍按原值计算折旧,减值准备恢复以后,折旧计提仍不调整,造成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原值不配比。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错弊 后续支出不按制度规定处理,有的多列费用少列资产或不列入资产,有的将费用列为资产,减少当期的费用,从而虚增或虚减企业的利润,后续支出不按规定处理,混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等。

固定资产审计风险的迹象主要表现在:

固定资产相对于总资产急剧上升,不适当地将维修费用资本化;固定资产相对于总资产急剧下降,可能将固定资产支出转化为费用支出;固定资产总额上升时,计提折旧却下降,可能没有足额计提折旧,虚增营业利润;折旧方法突然改变,可能导致多提或少提折旧;不适当的耐用年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过长或者过短,可能用于调节利润;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或者大幅度减少,可能利用资产重组为关联企业提供调节利润的方便;固定资产的增减与产量的增减有明显不匹配的情况存在。可能有账外资产的存在;日常维修费用大幅度减少,可能不适当的将维护费用、修缮费用和利息等资本化;折旧费用突然大幅度提高,有可能计提折旧的范围扩大,将不应计提折旧资产继续计提折旧,或将土地使用权年限缩短按房屋的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调整了固定资产价值,或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及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和原来的有重大改变,但使用年限或折旧率乃未变更,有可能利用折旧调节利润。

固定资产审计难点

固定资产审计的难点包括:

固定资产分布面广、使用年限长、有的账面有但实际不存在,到底有无,谁也说不清,清查难度大;固定资产形态多种多样,资产组难以划分清楚,资产核实难度较大;账面记录不完善,使用保管责任不明确、人员调动大、交接手续不清,账面资产难以落实;有些机器设备早已进行技术改造,或与外单位调换使用,有的已拆成零件作维修使用,实物难以查清;有些高精尖的电子仪器设备或进口设备,技术性能高、价值较大,审计人员不了解设备的技术性能及目前市场价格,减值准备计提正确性难以核实;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由企业自行决定,但确定是否合理,审计难以断定等。

规避审计风险措施

做好调查、拟好计划 对于固定资产的调查需要涵盖以下内容:固定资产使用保管制度是否健全,责任是否明确,是否实行分级管理,还是只有会计有记录;年末固定资产是否进行清查,有无清查明细表,责任者是否签字,资产存放地点是否清楚,保管人是否明确;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即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净残值率、年折旧率等是否合理,采用分类计提折旧还是按项目计提,采用使用年限法还是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规定、计提的依据是否正确,是否按类别、资产组、单项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其折旧年限及折旧率是否重新估计计算;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制度是否健全,年终有无盘盈或盘亏,如何处理的;近几年是否报废固定资产,手续是否健全,是否经权力部门批准,残值的收入处理是否正确;董事会的权力机构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报废、减值准备计提、折旧政策变更等决议文件是否齐全等。

在做好上述调查的基础上,再根据审计程序确定重点项目,拟定计划。重点项

目应包括四个方面: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与确定是否正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价值损耗的计量与确认是否合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依据与确认是否充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分类与确认是否清晰。同时,在计划当中还要明确执行人、工作时间及进度等,确保计划完成。

遵循审计程序、注重收集证据 固定资产的审计程序如下:

到现场进行抽查,核实固定资产的现状,做好抽查记录;

检查产权证是否完善,如房产证、车辆运营证明、船籍证明,验证其是否归规被审计单位所有;

核对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计算是否正确,包括购置入账、投资投入、重组调入、基建转入、融资租入等;

检查本期减少数,包括报废处置、固定资产转让、对外投资、债务重组、毁损盘亏,以及有无丢失等;

检查固定资产折旧及其政策,有无批准文件,计算是否正确,计提政策有无变更,变更的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是否在会计报表上进行了充分披露;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依据、计提方法及批准文件是否合规,计提是否充足,计算是否正确,披露是否充分。

并且,在审核过程中要注重证据的搜集。在工作底稿中要详加记录,要写明抽查了什么,抽查所占的比重,对抽查中遇到了什么情况,如何解决的,都应记录清楚。被审计单位参加抽查的人员也应在抽查记录上签字。

重点领域、谨慎从事 一般来说,重点领域包括:固定资产增加时,其价值的计算是否正确;固定资产减少时,要注意盘亏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有无变化、前后是否一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时,其评估是否有增值,增值部分的折旧是如何处理的、计算是否正确,纳税调整是否正确等。

账务处理、需要注意 账务处理容易出错弊的地方主要有: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后折旧的账务处理,后续支出、对外投资评估增值及减值的账务处理,以及评估增减值年终纳税调整是否正确。

认真复核、补缺纠偏 工作底稿的复核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不能只管签字不复核内容,出了问题,签字复核人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复核应及时进行,特别在现场复核者,经复核发现有不完善之处,可及时查清问题进行补救。

分清错弊、结论恰当 审核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将问题的原因、性质、经办人、批准人、时间、地点、账务如何处理等有关资料、证据搜集齐全。一定要分清错误与弊端的界限,不能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混为一谈。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防止审计风

险的产生。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张冬霁 2006-10-27 8:43:0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本文专指国家审计,下同)得到迅速发展。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投资审计工作体系已初步形成,审计方式、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方面已日趋成熟和完善;投资审计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多年来揭露和查处了大量违规违纪问题,对规范建设资金使用,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促进整顿建筑市场秩序,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回顾过去的二十载风雨历程,我国年轻的投资审计事业快速成长,但与飞速前进的社会发展进程相比,投资审计现状还呈现一些不足:一是审计内容仍以查错防弊为主,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是重点。由于投资领域的市场运作、建设管理尚不规范,发现和揭露建设过程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仍然是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概算执行、工程造价控制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审计经验,查项目、找问题,可谓驾轻就熟;至于投资是否合理、投资效益如何,则一般不予评价。二是审计方式多是事后审计,投资审计未能真正渗入建设全过程。仍以事后监督为主,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比如,我们审计发现某建设项目由于投资决策论证不当,建成后很快报废,上亿元投资失效,却只能是“事后诸葛亮”,对已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浪费,于事无补。近年来,虽然也安排了部分在建项目审计,但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式和审计力量有限的约束,“在建”审计也成了“最终”审计,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并未真正有效形成。三是审计仍主要着眼于微观建设项目,就项目审项目,在宏观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作用不够。李金华审计长一再要求审计人员从微观着手、宏观着眼,从体制、机制上找问题,但我们的投资审计往往围绕项目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等问题展开,就事论事。既便是审计署统一部署实施、体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行业性审计,诸如水利、公路、铁路、机场项目及建设资金审计,翻阅我们以往的审计报告,也多是问题和现象的罗列,很少能涉及到宏观层面。四是审计手段落后,仍以手工审计为主。与计算机应用环境较好的财政、金融审计相比,投资领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处于滞后状态。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加入WTO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投资领域新格局的悄然形成,投资审计都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历史时刻,我们应把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研究投资审计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完善自己,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一、投资领域新格局的逐步形成对投资审计发展的影响

当前,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投资领域新格局初步建立和形成,投资审计的对象、范围、重点等也将随之逐渐变化及转移。

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尤其是我国加入WTO 之后,民营资本及外国资本将在多个投资领域介入。按《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投资审计是对国有资产投资或融资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基本建设项目实施审计监督。由于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大量存在,投资审计对象需要作出重新划分。随着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社会资本或外国资本上升至主导地位,国家审计的监督范围将日趋减小。近年来,我们在项目延伸审计中已经遇到了类似问题,由于外商相对控股而不宜介入。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主体以委托社会审计为主,国家审计不是采取直接审计的方式行使审计监督权,而应通过行业管理手段强化对社会审计组织的间接监督管理。

投资主体多元化机制的逐步形成,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展,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态势。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国家预算内投资、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发行股票债券、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等,但在具体的资金来源结构上,基于市场化、商业化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和社会资金所占比例偏小。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财政性资金将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渐退出,转而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非政府投资主体投资;政府直接投资将主要集中投向纯公益性的公共工程领域,建设资金只能全部由财政资金或财政性投融资方式解决。因此,以财政性资金为主线,以专项建设资金预算执行审计为主导,围绕财政审计的总体目标,将投资审计纳入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审计范畴,是投资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投资司组织的铁路建设资金、国债专项资金审计等,已凸现投资审计的这一发展趋势。

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投融资方式的多样化也已经开始显现。在公路、电力、供水、供气、污水治理等行业,采取特许经营权转让的BOT (建设-经营-转让)和TOT (转让-经营-转让)等多种市场化的新型融资方式将得到广泛运用。对于这类项目,资金使用、建设管理等常规审计内容可能不再属于国家审计监督的范围,投资审计的重点转移至特许经营权转让过程中的国有权益保障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监督相关政策、制度的执行。投资审计将逐步拓展至新的领域,面临新的课题。

勿庸置疑,投资审计对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反过来,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也应不断调整思路和方法,积极面对新局面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二、从真实、合法性审计逐步向投资绩效审计过渡

自l983年审计机关成立以来,我国投资审计主要是以工程管理、财务收支为主体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改革和转轨的时期,按发展中国家所经历的一般规律,这个时期,建筑市场管理、经济秩序都比较混乱,违法违纪和腐败现象都比较容易滋生。因此,我国投资审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以查错防弊为主要任务,是从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

经过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建筑市场逐步规范,建设单位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检查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建设领域中的违纪违规问题有所减少。举一个明显的例子,自1998年国家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以来,每年都安排了国债建设项目审计,从历年审计结果来看,最初发现挤占、挪用国债资金问题十分严重,而最近两年,已几乎没

有挤占、挪用现象。随着项目管理不断完善、行为日渐规范,在日前的建设领域常规项目审计中,仍以查错防弊为重点,审计人员往往会陷入无从下手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适时将投资审计从以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为重点转向以合理性、效益性为重点,即逐步过渡到公共投资领域的绩效审计,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历史使命。投资领域开展绩效审计有益于实现投资审计的最终目标,即节约政府投资,减少损失浪费,促进提高投资效益。在国外发达国家,公共工程审计的最主要内容就是绩效审计,即围绕评价公共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开展工作。借鉴国外先进审计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项目审计着手,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探索投资领域开展绩效审计的新路子和新方法,是今后我国投资审计发展的主要方向。

最近,我们对某机场项目尝试开展了投资效益审计,以项目审计为基础,将项目招投标、合同履行、工程价款结算等与投资的“经济性”相结合,将建设资金使用、损失浪费等与投资的“效率性”相结合,将投资决策、建设规模、资产利用等与投资的“效果性”相结合,实现项目审计与效益审计有效结合,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剖析机场亏损的原因,揭示建设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宏观政策性建议,取得了良好成效。由于投资效益审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和人民都关心的问题,审计结果引起了国务院和当地政府的重视;由于投资效益审计拓展了投资审计的领域,也得到了李金华审计长的充分肯定。此次探索实践表明,开展投资领域绩效审计,毫无疑问将是开创投资审计事业新局面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从事后审计逐步向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

当前,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决策论证体系尚不健全,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回顾我们近年以来的审计项目,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可行性论证不充分、投资决策不科学等问题仍十分普遍,由此造成的损失浪费令人触目惊心。例如,某机场项目可研预测过于乐观,建设规模过度超前,运行不到5年,累计亏损达11亿元;生活区选址、施工组织等方面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高达1亿余元。显然,如何采取措施,有效遏制建设过程中的巨大损失浪费,是投资审计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们的投资审计多是事后审计,主要起揭露和监督作用,对建设过程中已经造成的损失浪费,只能是“秋后算帐”。唯有把审计“关口”前移,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投资审计工作做在项目开始之时,贯穿于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竣工决算等建设全过程,才有可能做到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

建设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额大、控制环节多等特点,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任一管理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浪费,影响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随着投资审计事业的日益发展与成熟,投资审计要有效渗透到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各个环节,注重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避免小问题酿成大损失。

在投资领域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投资审计促进项目管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作用。

四、从微观领域向宏观层面转变

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优势和职能作用,以微观项目审计入手,实现宏观服务层次上的突破,是投资审计发展的又一个基本趋势。

近年来,投资领域较多采用项目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正是基于投资审计的这一发展需求。比如,在某省国债审计调查中,首先,我们在一个微观项目审计中发现,为了多争国债资金,存在虚报建设内容、扩大初设概算的问题;接下来,通过审计调查扩大信息量,发现有多个项目存在类似问题,且虚报方式多种多样;最后,为了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针对这一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我们从国债资金管理体制和国债项目审批机制层面,深层次剖析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供宏观决策参考,力求体现投资审计在监督深度、广度上的突破。通过努力,促进投资审计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是投资审计发展的永恒主题。

日前,刘家义副审计长指出,投资审计的现状主要还是“就违纪查违纪,就资金审资金,就项目审项目”,从宏观上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都还比较差。由于审计人员宏观经济知识的匮乏和宏观管理意识的淡薄,上升到机制、体制的层面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树立现代审计理念,加强宏观经济知识学习,主动从机制、体制等视觉去评价微观项目审计中所碰到的问题,是摆在全体投资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展望投资审计的明天,研究投资审计的发展趋势,投资审计人员要认清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赶上时代步伐,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全面履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关文章

  • 浅谈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浅谈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能够最大程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内部审计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财政审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对审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审计费用较高而审计质量较低的传统审计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审计制度只有适应社会经市场济发展,才能够有 ...

  •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风险防范探究
  • 摘要: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工作相比一般性审计工作的难度较大.具体而言,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时间较长.审计程度较深.审计方式较为复杂,所以审计风险较一般性审计工作更大.审计风险是指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没能发现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潜在风险或者说发现了其中的风险却进行了误判.没有根据导致审计难度增大,程序紊 ...

  • Dajaso清产核资专项审计计划底稿模板
  •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第五章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底稿模板 5.1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前期调查方案模板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前期调查方案 一.公司基本情况 1.历史沿革: 2.行业特点: 3.经营范围: 4.经营规模: 二.前期调查目的 1.了解公司基本情况: 2.布臵公司清产核资前期 ...

  • 审计基础知识练习题1
  • 审计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 填空题 26.长期投资的审查包括.债券投资和. 27.企业建造固定资产交纳的占用税,建造过程中的借款应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 28.对固定资产折旧业务,主要审查折旧的计算和提取是否按规定办理,包括计提 1.审计的经济监督性质又突出地表现为独立性. 2.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紧密 ...

  • 加强国有企业审计的重要性
  • 学号: XXXXXXXXX学院 姓名: 院系: 年级: 专业名称: 教育层次: 审计课程文献综述 加强国有企业审计的重要性 201X年XX月XX日 目录 1.摘要: ........................................... 3 2.文献综述 .............. ...

  • 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
  • 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内部试行) 第一条 为做好中央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根据<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7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为适应出资人监 ...

  • 资产评估与审计的关系
  • 经济视野 资产评估与审计的关系 张曼丽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资 [摘要]在经济内涵上,审计与资产评估在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并相互配合开展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审计中要大量运用评估技术,且二者遵循的基本原则相同.在业务内涵上,从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在审计中的应用和其应用背景两个角度来看, ...

  • 公安内审工作经验材料
  •   我市的公安审计工作,在市公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及省、市内审协会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公安工作中心,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抓住典型、跟踪落实”的指导原则,不断拓展审计领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年来,共完成审计项目**个,查处违规违纪和损失浪费金额**万元,提出审计建议200多条、, ...

  • 关于对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
  • 关于对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 资产清查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使本次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和我们初步了解的情况,制定如下审计工作实施方案. 一. 审计目的 审计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等法律法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