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染色检查

1. 仪器

OLYMPUS 显微镜

2. 方法

骨髓细胞学检查应抽取骨髓少量制成薄片。采用骨髓小粒丰富、制片厚薄均

匀的涂片,经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后,于显微镜下检查细胞质和量的变化。

3. 试剂

3.1. 瑞氏染色液:瑞氏染粉18g ,置洁净干操的研钵内,加甘油3.5ml ,

研磨片刻,使瑞氏染粉充分溶解,加甲醇50ml ,继续研磨片刻后,收集上层染

液;残余部分再加甲醇50ml 研磨:再收集上层染液,重复几次后,用甲醇冲洗

研钵,倒入同一瓶内,最后加甲醇至500ml 。开始几周应经常振摇染色液。染色

液存放的时间越长,染色效果也越佳。此外,研磨时染粉内应先加甘油,以免染

粉在研磨过程中结成块,更易溶解。染粉未经研磨配成的染液不宜用

作骨髓片染色。

3.2. 姬姆萨浓缩染液:将姬姆萨染粉3.8g 放入纯甘油250ml 中,置60℃

水浴2小时,溶解后加60℃预热的甲醇250m1混匀,于室温、棕色瓶内保存,

配后数天即可使用,可长期保存。

3.3. pH6.5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1.5g ,磷酸氢二钠1.0g 、加蒸

馏水到5000ml 。最后纠正pH6.5。

3.4. 姬姆萨稀释液:取姬姆萨浓缩溶液50m1,加pH6.5磷酸盐缓冲液到 500ml ,混匀。此液为姬姆萨应用液,可直接作涂片复染用。作瑞氏稀释液时,

取此液10一20mL 加蒸馏水至100ml ,混匀即可。

4. 材料

4.1. 消毒骨髓穿刺包:骨髓穿刺针(16号、14号);10ml 注射器(干燥);

7号针头;纱布;孔巾;橡皮手套;

4.2. 2%碘酒、75%酒精、棉球;

4.3. 5ml:0.1g盐酸利多卡因;

4.4. 推片、载玻片。

5. 操作 (以髂后上棘为例)

5.1. 骨髓抽取:

5.1.1. 病人侧卧,两腿向胸部弯曲,腰骶部向后突出,在髂后上棘处做上

记。

5.1.2. 在标记处用碘酒、酒精作螺旋状由内而外消毒,戴消毒手套将孔巾

盖于已消毒的局部,孔巾孔口对

准穿刺部位。

5.1.3. 注射5ml:0.1g盐酸利多卡因麻醉局部皮肤、皮下组织并至骨膜,按

摩注 射处至药液扩散为止。

5.1.4. 以左手姆指和食指将穿刺部位两侧皮肤压紧固定,右手持穿刺针与

背再面垂直,旋转刺入髂后上

棘,达骨髓腔时有空松感。

5.1.5. 取出针芯,接10ml 干燥注射器抽取,到骨髓液出现即止。

5.1.6. 拨下注射器而复插入针芯,将骨髓液注在一玻片上供涂片用,再拔

出穿刺针,压迫伤口数分钟使止血,敷以消毒纱布。

5.2. 制片: 用推玻片沾取少量(相当于5ul) 骨髓液于栽玻片上以适当的角度(30-45度)

用力均匀推制出厚薄均匀的涂片。

6. 注意事项

6.1. 骨髓取材:

取材部位有胸骨、棘突、髂骨前嵴或后嵴等。两岁以内小孩最好用胫

骨,成人常取髂后上棘,此部位穿刺方便,病人也易接受.穿刺前要求严

格消毒,杜绝细菌感染,除穿刺室紫外线消毒和皮肤消毒外,还应注意穿

刺包和手套消毒时间有否过期。戴手套要熟练,避免手套接触未消毒物品。

穿刺针进入髓腔时常有脱空感,吸取前针筒内应留有1m1左右的空隙,否

则髓液很快进入针筒空隙而无法取出。针筒内若有水份也要用消毒纱布擦

干,以免溶解细胞。吸液量一般控制在0.2m1左右。因吸量过多,易被外

周血稀释。部分病人干抽或吸出量太少时,不要将针头立即拔出,可边抽

边调节针头深浅,或边抽边缓慢外移针头,最后将针头内可能残留的髓液

尽量推出、制片,以减少病人痛苦。

6.2. 染色

选两块小粒较多、厚薄均匀的骨髓片,自然干燥后在较厚的头端髓膜上

写上病人姓名、日期及“BM ”标记。加瑞氏染色液8—12滴,用吸球吹吸并

使其布满整张涂片,约半分钟后,加姬姆萨稀释液5-10滴,再用吸球吹吸

气,使两液充分混匀,若有金黄色油膜出现,染色效果更佳。染色时间一般

为10一20分钟,夏天可缩短些、冬天则可延长些。冲洗时应平放玻片让流

水缓慢冲洗。另外,因手拿玻片处可能会有染料残留,应更换手拿位置再予

冲洗。染色太淡的涂片,可用姬姆萨稀释液复染3分钟;着色太深时,可用

瑞氏染液滴加于涂片上,立即冲洗即可。各实验室最好能摸索出自己的染色

经验,尽量做到一次性染色成功。没有姬姆萨染液的单位,可用蒸馏水加少

量天青(或美蓝) 代替,但染色效果没有前者好。染好的涂片要自然干燥,切

忌加热烘干,否则细胞退色而影

7. 分析要点

7.1. 骨髓片观察的内容:

1). 肉眼观察涂片有无骨髓小粒、脂肪滴,制片、染色是否良好。

2). 低倍镜下观察骨髓增生情况(主要分为5级) ,标本有否稀释,并计

数全片 的巨核细胞,了解有无特殊异常细胞。

3). 高倍镜下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及巨核细胞分类计数(一般被分类的巨核

细胞应不少于25个) ,并进一步观察低倍镜下看到的可疑细胞。

4). 油镜下明确在低、高倍镜发现的异常或可疑细胞的性质,并作骨髓

细胞分类和全面的细胞形态分析。

骨髓细胞分类计数的正常范围较难制定。因为分析骨髓像是以骨髓细胞变

化为基础,并结合临床表现和血像的综合性分析,不能只以单一的比例作为是否正常的标准。另外,个体差异、穿刺是否成功和分类部位等,都会影响细胞分类的结果。

7.2.正常骨髓主要指标及其分类原则:

7.2. 1. 正常骨髓像主要指标:

(1) 骨髓增生程度呈增生活跃。

(2) 有核细胞量中等,小粒内细胞较丰富。

(3) 涂片无脂肪滴,或在中老年者见少量脂肪滴。

(4) 粒、红细胞比例约2—4:1,粒细胞可占50%,淋巴细胞约占20%(小儿可 高达40%) ,单核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一般<3%。

(5) 巨核细胞在1.5×3cm2涂片上可找到20—100只。若小于20只,排除因 标本稀释原因外,可结合临床考虑巨核细胞减少。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应不

少于总巨核细胞的1/3,血小板易见到。

(6) 嗜酸性粒细胞小于5%。嗜碱性粒细胞<1%。

(7) 原始细胞中,原粒细胞和原红细胞均小于2%。

(8) 偶尔可见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组织嗜酸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和脂肪细胞等。

7.2. 2.观察骨髓片应注意的事项:

(1) 对介于上、下两阶段的同一系细胞,应按划下不划上的原则分类。对分类 曲线出现不明原因的畸形分布时,介于上、下阶段的细胞可适当调整其阶

段性;

(2) 一般病人的骨髓片中,偶见或为疑似的原始单核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小儿 除外) 及原始浆细胞,可不作报告或归于原始粒细胞中,以减少分类出现的

混乱。

(3) 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不应少于200个,否则分类误差太大,较难反映细胞的 真实分布情况。

(4) 书写报告时要对粒、红、巨三系细胞比例、形态变化分别描写,有特殊变

化的情况,尤其对临床诊治有价值的细胞应另加说明。骨髓报告的结论应 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验加以考虑,对尚不明确的结果只须描写看到的内容,不要任意下结论。

(5) 骨髓片若出现下列情况,则提示标本全部或部分稀释。

无骨髓小粒或有少量骨髓小粒,小粒内细胞丰富,但涂片有核细胞量减 ① 少。

② 外周血中血小板量正常或增多,但涂片巨核细胞量减少。

③ 成熟阶段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有核细胞量却减少。

当怀疑骨髓有转移性肿瘤时,不管涂片是否稀释,应看完所有涂片,尤其 要注意涂片的头尾及两侧部位,是否有成堆排列的肿瘤细胞。

8. 常见血液病骨髓像诊断要点

1) 缺铁性贫血(IDA):

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小,幼红细胞呈现核固缩和胞浆量少及着色偏蓝等核老、浆幼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外铁阴性,含内铁细胞减少。此类贫血最常见,临床上常有胃病、痔疮和月经多等病史。

2) 巨幼细胞性贫血(MA):

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大,可见巨大的红细胞,幼稚红细胞常呈核染色质疏松、浆量增多、着色偏红等核幼、浆老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且可找到巨大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叶也偏多。巨核细胞核分叶增多,但不出现多个小核的巨核细胞,巨核细胞浆内易见由核染色质脱落下来的核小体(该类细胞约占巨核细胞20—30%) 。临床上常有胃肠手术、营养不良和妊娠等情况。外周血像常出现3系减少。

3) 溶血性贫血(HA):

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其总比例常大于50%,但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并可见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等特殊形态的变化。此病临床资料对诊断尤为重要,病人常出现黄疽、尿胆原和间接胆红素增高,网织红细胞常大于5%。急性溶血时,外周血像可出现幼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酸溶血试验常出现阳性。

4)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骨髓小粒呈空架状,脂肪球增多。粒、红、巨三系细胞减少,其中以巨核细胞减少更为明显,成熟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网状细胞、浆细胞、嗜碱组织细胞常偏多。血像3系减少,但脾脏不肿大。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红细胞可见多核、核碎裂及巨幼样变,成熟粒细胞分叶减少(或增多) ,粒细胞脑浆颗粒减少或无或过大而多,核浆发育不平衡。易见多个小核的颗粒巨核细胞和微小型巨核细胞。此类病人外周血像易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成熟单核细胞常增多。临床抗贫血治疗效果差。诊断MD3后,按骨髓和外周血像中原始细胞多少,有否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可分为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RAS)、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原始细胞片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BBT)4型,至于中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MMl)已属白血病可不再列入MDS 。

RA :外周血原始细胞无或<1%,骨髓原始细胞<5%。

RAS : 同RA ,但骨髓中环形铁粒幼细胞,为铁粒细胞的15%以上。

RAEB : 外周血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5-20%。

良AEBT :外周血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20、30%。

6)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

粒系极度增生,以晚幼粒细胞和杆状粒细胞增生为主,嗜碱性粒细胞易见。血片中白细胞增多并出现中、晚幼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临床上出现乏力,巨脾等。碱性磷酸酶(NAP)积分明显减低。

7)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

成熟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其比例占50%以上。原始和幼稚的淋巴细胞少见,不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其他各系细胞增生情况不一。血像白细胞增高,成熟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发病年龄较大,常伴有乏力、脾脏肿大。

8)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区分是ALL 还是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对临床用药和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报告时应慎重。ANLL 可分为M0、M1、M2、M3、M4、 M5、 M6和M7等亚型。 M0为极低分化的髓性白血病,其诊断与M7一样要结合免疫标记和电镜、组化。ALL 分L1、L2、L3等 3个亚型,其各亚型特点见表。与急非淋巴细胞相比,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体积小,胞浆量少,较透明,无颗粒及奥氏小体,核染色质粗,排列致密,着色深紫红色,核仁小而少,组织化学染色的POX(或

原始粒细胞、异常早幼粒细胞或中性中幼粒细胞显著增多。其白血病细胞浆较丰富,着色灰蓝,可见较粗大的非特异性颗粒(单核细胞的颗粒常较细小) ,易见粗大奥氏小体。核染色质粗颗粒状,排列较规则。核仁清晰,数目1—4个。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又分为Ml 、 M:(包括M :2a 和M2b 亚型) 、 M:(包括M3a 和M :3b 亚型)3型。 M,的骨馈原始粒细胞≥90%(非红系分类,即NEC) 。M2l 的骨髓原始粒细胞>30一<90%(NEC),单核细胞<20%,早幼粒及其以下各阶段细胞>10%。M2b 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该类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可见核仁,数量>30%,原始或早幼阶段细胞也同时增多。M3的早幼粒细胞布满粗大的非特异性颗粒,该类细胞大小不一,核形态不规则,可见内、外浆。M3b 的早幼粒细胞布满细小的非持异性颗粒,形态变化同M3a 。该类白血病细胞数量>30%(NEC), POX(或SB) 染色常强阳性。

10)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MOL):

该型的白血病细胞脑浆丰富,着色灰蓝,可有细小、散在颗粒,奥氏小体较细长,核形态不规则,有外折内切现象,核染色质呈细沙状,排列成疏松租网状,着色偏淡。核仁较大,数量少。根据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又可分为M5t 和M5b 型。 M50的骨髓原始单核细胞>80%(NEC),为未分化型。 Msb的骨髓原始单核

细胞<80%(NEC),但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30%(NEC),为部分分化型。与粒细胞区别的组织化学染色是非特异性脂酶(NSE)阳性,且受氟化钠(NaF)抑制,而粒细胞的NSE 阴性(或弱阳性) 且不受NaF 抑制。

1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红系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形态正常,各期幼红细胞比值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12Hb >180 g/L ,红细胞量>7×10/L。皮肤和粘膜呈暗红色,脾肿大。

12) 红(白) 血病(M6):

骨髓中红系>50%,且伴有 形态学的异常,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 胞) >30%(NEC);若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或原始、幼稚 单核细胞) >5%,骨髓原始粒细胞(或原幼单核细胞) >20% (NEC);单纯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显著增多者。

13) 巨核细胞白血病(M7):

骨髓原始巨核细胞>30%, 该类细胞为原粒或原淋细胞大小,胞浆丰富,常有伪足状突 起。此型易与ALL 混淆,诊断时要结合电镜组化和免疫标记 测定。

14) 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显著减少,早期阶段,中性 粒细胞可示“左移”现象。典型发作时,各阶段的中性粒细 胞极度减少,但各阶段的红、巨两系细胞常无明显改变。临 床上常伴有感染、高热等症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 或消失。

15) 粒细胞减少症:

粒系统增生不良,成熟障碍,部分 粒细胞可出现空泡、中毒性颗粒。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常在(1—1.8) ×109/L之间。可由感染、化学或物理损伤、 造血系统疾病、巨脾、胶原性疾病等所致。

16) 原发性(或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骨髓巨核细胞量明显增多,少数病人可正常或轻度减少。产血 细胞。瘤细胞分布常为弥漫性的,可引起广泛的骨路破坏和 骨髓功能抑制,故有核细胞量常偏少。临床上常有骨痛史,X 片示骨质虫蚀样改变。并免疫球蛋白测定异常,成熟红细胞 在涂片上呈串钱状排列,血沉明显加快,部分病人尿中可检 出本周蛋白。

17) 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MML):

此白血病同 时含有原始或早幼粒细胞和原始或幼稚单核细胞。根据两系血小板巨核细胞比例减低,病人常出现脾肿大、血小板抗体增 高、皮肤有出血点等。

1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骨髓中可见淋巴细胞稍增多,有少量异形淋巴细胞。主要表现在血片中成熟淋巴细胞在40一90%之间,其中多数细胞为胞浆增多,并有空泡的异形淋巴细胞,该类细胞易误认为单核细胞或原始细胞,但其核的变化小于胞浆的变化,结合临床上有发热、脾肿大及以青少年多见等,可作出判断。

19) 脾功能亢进: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巨3系均示明显增生,粒系成熟障碍,巨核细胞系的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晚幼红细胞比例偏高,外周血有两系或三系减少,脾脏肿大。

20) 骨髓纤维化:

骨髓有核细胞偏少,骨髓和血片中均可见到泪滴状红细胞,骨髓穿刺时常为干抽,临床上脾明显肿大,贫血,外周血易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此病诊断应结合骨髓活检。

21)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AA):

幼红细胞显著减少,(常小于5%) ,但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无明显异常。外周血中单纯红细胞减少或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多正.常或略低, 网织红细胞明显减低。此病常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22) 多发性骨髓瘤(MM):

原始浆细胞、幼稚浆细胞或成熟浆细胞明显增多,该类细胞为恶性的浆细胞,即骨髓瘤的白血病细胞比例不一,又分M4a 、M4b 、M4c 、M4EO4型。m4a 是以原始和早幼粒细胞为主,原始单核细胞加幼稚单核细胞>20%(NEC); M4b以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20%(NEC); M4c的原始细胞既具有粒系细胞特征又具有单核细胞特征的细胞>30%(NEC),此型细胞形态较难识别,要结合免疫标记测定; M4EO除上述特征外,嗜酸性粒细胞占5—30%。

23) 骨髓转移性肿瘤:

以成堆出现的肿瘤细胞为特征,该类细胞核染色质疏松,有核仁,胞浆量多少不一,但胞界常不清。转移到骨髓的神经母细胞瘤,可见菊花状排列。此类病人的骨髓有核细胞量常明显减少或伴标本稀释,可找到坏死成分,个别病人涂片需找许多张才能发现堆集的肿瘤细胞。临床上常有骨痛、低热和消瘦等病史。

24) 恶性组织细胞病:

除可找到较多吞噬细胞、淋巴样、单核样组织细胞外,还可见到巨大的恶性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该类细胞体积大(可达30-40um) ,胞浆多,着色深蓝,核大,染色质粗、着色深紫红色,核仁大。血3系减少,持续高热,脾肿大。 NAP 积分减低。部分恶性组织细胞要与大恶性淋巴细胞瘤相鉴别。

25) 其他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人骨髓像:

常以反应性骨髓像报告之。主要特征有粒细胞成熟障碍,毒性变;网状细胞增多,有时可见少量吞噬型网状细胞和淋巴样、单核样组织细胞;易见浆细胞、单核细胞。特殊情况下,可找到疟原虫或伤寒特征细胞等。此类病人常为各类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 感染或免疫系统疾病所致,控制病因后,骨髓像可自然好转。个别病人的发热可能是恶性淋巴瘤所致,但可找到淋巴母细胞(或淋巴瘤细胞) ,但其诊断应结合病理活检再确定。

9. 质量保证措施

(1)人员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是专门进修或培训过的人员,或者在专门进修或培训过的

人员指导下才能操作。

(2)实验条件:温度:18-30℃;湿度:30-70%RH。

(3)干扰因素纠正:祥见“注意事项”栏

(4)病人准备、标本要求:病人要“膝胸侧卧位”配合取材。

10. 参考资料:来源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相关文章

  • 骨髓细胞学
  • 骨髓象即骨髓细胞学检查.根据有核细胞所占的比例把骨髓增生程度分成等级,来反映骨髓造血的活跃程度.在取材.制片和染色良好的情况下,正常骨髓的增生程度大多描述为"骨髓增生活跃".某些贫血时骨髓代偿增生能力良好,则会表现为"增生明显活跃",如果造血功能降低则骨髓&q ...

  • 骨髓活检与涂片同步观察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体会
  • [摘要] 目的 为探讨骨髓活检与涂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对112例全血细胞减少症进行同步骨髓涂片与活检,涂片用瑞氏染色,骨髓活检石蜡包埋法处理,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112例中男45例,女67例.年龄9-82岁.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49例,骨髓增 ...

  • 内科三基试题第六章血液内科
  • 第六章血液内科 一.名词解释 1.缺铁性贫血 2.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3.PlE 综合征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DlC 6.粒细胞缺乏症 7.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8.EVen 's 综合征 9.血管性血友病 10.干细胞(stem cell) 11.造血细胞移植(HSCT) 二.单项选择题 ...

  • 医院三基考试 血液内
  • 六.血液内科 一.单选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巨幼细胞贫血属于: A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B .正细胞性贫血 C .大细胞性贫血 D .小细胞正色素贫血 E .以上都不是 显示答 ...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 ・308・ ・讲 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姚尔固 中图分类号:R 733. 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9921(2002) 052030820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 M L , CGL ) 是造血干细胞恶性病, 临床特点有:肝脾肿大尤以脾肿大为显著, 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 ...

  • (内科学习题)第五篇 血液系统
  • 第五篇 血液系统 目 录 第一章 贫 血............................................................................ ...............................1 第二章 白血 病............ ...

  • 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
  • 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 一.缺铁性贫血(IDA) 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45.5%,红系占34.5%,粒红比值为1.32:1. 3.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晚幼红比值增高明显,细胞体积小,胞浆蓝染,胞浆量少,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 ...

  • 药物遗传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附件四 指导原则编号: 药物遗传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药物遗传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遗传毒性研究(Genotoxicity Study)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它与其他毒理学研究尤其是致癌性研究.生殖毒性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及上市的重要环节.拟用于人体的药物,应 ...

  • 初级检验技师考试11
  • 2012年初级检验技师基础科目四 第二篇: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六讲 一.本讲的主要内容: (十九)慢性白血病 (二十)特殊类型白血病 (二十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实验诊断 (二十二)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 1.霍奇金病的实验诊断 (1)掌握概念 (2)掌握组织学分型 (3)掌握血象 (4)掌握骨髓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