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1905—1972), 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 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 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 写了大量通讯报道, 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 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 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 曾三次来华访问, 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 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 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1. 内容概述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

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 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 他还实地考察, 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 口问手

写, 对苏区军民生活, 地方政治改革, 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 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 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 从陕北回到北平, 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 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2. 作品的意义

(1)在《红星照耀中国》中, 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 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 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他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壮举”, 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 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 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 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照耀全世界。

(2)《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 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 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

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 与他们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 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 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 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 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 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时间:5分钟 满分:10分)

1.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 《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 是一部报告文学。

B. 《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 《红星照耀中国》是法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 这部作品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 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是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D. 《红星照耀中国》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 不仅照耀中国西北, 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 指的是(3分)( C )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红军长征 D. 挺进大别山

导析:C 斯诺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壮举”, 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3. 请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 回答问题。(4分)

红军的西北长征, 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 但不能说是溃退, 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 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共产党人认为, 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 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 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 无疑是他们大转移的第二个基本原因, 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区要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后来的历史证明, 他们强调这个原因是完全对的。这种宣传上的巧妙手法必须看成是杰出的政治战略。在很大程度上, 这是造成英勇长征得以胜利结束的原因。

(1)这段文字出自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2分)

(2)红军长征的原因是:(2分)

答案:①向抗日前线进军; ②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


相关文章

  • 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目录
  • 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教科书 (主题阅读策略课文写作)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主题:四季美景 阅读策略:学习朗读,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汉语之美 1.春/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老舍 3.雨的四季/刘湛秋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 ...

  • 沪教版语文将停用,9月小一新生迎来全国统一教材(内附一年级新教材整本预览)
  • 从通知上可以看出,根据中央要求,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教材,义务教育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和七.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因为上海是实行"五·四学制",即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小学五年和初中四年.通知上也明确了,义务教育五·四学制:道德与法治. ...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至九年级教材目录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目录 阅读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6.理想(流水河)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扩展
  • 八年级拓展名著阅读 1.<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 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 想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叫住先背出书 2.<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 孝图>的感受入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 命,将" ...

  • 鲁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
  • 鲁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 1.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 3.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4.石缝间的生命(林希) 5.童趣(沈复) 6.<论语>十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阅读 7.风筝(鲁迅) 8.祖父.后园和我(萧红) 9.冬夜的灯光(莫 ...

  • 人教版初中语文目录
  • 博客地址:hsr1128新浪 http://blog.sina.com.cn/hsr1128 人教版初中语文目录 潘兰林 作 七年级上册 阅读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写 ...

  • 八年级语文教材学习心得
  • 八年级语文教材学习心得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说明文教学理所应当成为本册教材的重点。 其次,它体现了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 ...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单元 阅读 1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3 生命 生命 杏林子 4 紫藤萝瀑布 宗璞 5 童趣 沈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6 理想 流沙河 7 短文两篇 行道树 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8 人生寓言(节选 ...

  •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一、基本情况: 我在本期主要担任2011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从八年级期末检测成绩来看,学生的成绩也很不理想。本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良好的语文习惯尚未养成,而且只有几个同学口语表达及写作能力较强。因此,如何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