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名家与名作

《音乐名家与名作》

期末论文

名家名作音乐欣赏论文

姓 名: 李真

级:学 号: 1043050 年

院 系: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 业: 生物科学 指导教师: 崔高霞

名家名作音乐欣赏

一个学期的音乐之旅就快要结束了,从选课时的好奇到现在所拥有的收获,自我感觉总算没有白费!

经过上音乐欣赏选修课我 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以及音乐的发展史。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90后的我们早已听惯了所谓的R&B、HIP-HOP一类的流行歌曲,而古典音乐在我们当中并不占主流,除了各方面的外部原因外,说白了就是不特别喜欢吧„„而这个学期的选修课后,我似乎改变了我的看法。

可能是年龄增大了,感悟的经历也多了,偶尔也觉得这种古典的高贵的音乐离我也并不遥远。

众多乐器之中,我最喜欢的是小提琴了,我不懂拉,就是喜欢。而且很有学习的冲动。可惜啊,一方面年龄大了骨骼定型,再者学校周边有学乐器的地方,可基本都是吉他和钢琴。小提琴似乎就少了!我总觉得,不会一种古典乐器确实是一种遗憾!

顺便说说我最喜欢的音乐家—肖邦吧!老师上课时花了很长时间讲述他的生平事迹,让我对他的了解更加深入,再加上我再网上也搜索了很多资料,总结了有如下内容。

肖邦是19世纪波兰最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一百多年来,他的钢琴作品始终响彻音乐舞台,时至今日仍被各国钢琴家盛演不衰,以至成为他们的保留曲目。肖邦的钢琴音乐在世界人类音乐文化艺术史中占有不朽的地位,其创新的音乐形式和与古典音乐的综合,使他的钢琴叙事曲成为当时和乃至今天在器乐独奏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肖邦作品的叙事性特征充分表现出了肖邦对于表现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和对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完美体现。从而使得他的音乐在建立在古典主义风格的基础上的同时,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进行革新与综合的优秀典范。

叙事曲(ballad)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裁出现在音乐艺术领域的。最初,叙事曲源于中世纪的定型诗,此后,叙事曲从17世纪慢慢衰落。19世纪初,声乐叙事曲开始普遍流行(此时的代表作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魔王》),而肖邦是第一个把叙事曲运用到器乐中来的作曲家,这种器乐性的叙事曲是一种抒情浪漫性格的曲子,从史诗性戏曲性的曲调上来说,肖邦的叙事曲与舒伯特的以及其他声乐叙事曲相近,但肖邦的叙事曲是大型乐曲,其音乐形象具有广阔的交响性发展,结构复杂。

肖邦在创作叙事曲的年代是1837-1842年间,正是肖邦充满活力的青年时代(即21-31岁期间),也正值波兰资产阶级民主运动高潮时期,波兰人民反对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培育了肖邦深深的民族情感和真挚的爱国热忱,所以在他的几首叙事曲创作当中,祖国和祖国人民成为其创作中的主要主题。肖邦的叙事曲,据他自己说是根据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诗而创作的。这一套叙事曲共四首。

第一叙事曲

第一叙事曲(B小调,作品23)创作于1831年6月维也纳,1835年献给史托克豪森男爵。这首叙事曲是根据密茨凯维支的长诗康拉德?瓦连罗德所给的印象写的。这首曲子写于华沙起义失败之后不久(1834年前)。这里渗透着肖邦个人对华沙起义失败这一悲壮事件的感情体验,音乐中充满悲愤之情和激烈的悲剧性冲突。

g小调第一叙事曲由3段曲式结构组成,主要采用奏鸣曲的结构。利用这种结构的主副部的对比,来体现音乐矛盾冲突的戏剧性。其中有一个很容易分辨出来的中段,这中段从94小节起,具有展开部的特点,根据奏鸣曲快板乐章的原则,包含的两个主要主题,并在叙事曲的各段都有完整的展现,在再现部只是次序颠倒了而已。中段和再现部主题重复的特点是强化其表现的变奏展开。叙事曲由极其动人的引子开始,以扩展了的炫技性尾声结束。 在呈示部里表现出两个主要主题的细微冲突是一个诊释问题。因为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第一主题的速度为(moderato),第二主题是主观的,较前慢些(menomosso);在调性上,一个是B小调,一个是降E大调。除此之外,两个主题的不同主要在织体上。虽然两者均为主调音乐,但第一主题的弹奏要求是多层结构。一部分演奏要色彩明亮,另一部分则相反,要有安静一些的伴奏和弦。这是技术上不同的两个功能造成的效果。

在再现部里,叙事曲的两个基本点主题都在自己原来的调性中出现,但如前面所指出的,次序颠倒了。力度为很强的第二主题保持着自己的二部结构,其内容在表达上得到了加深。在再现部演奏这一主题时,要求大大积聚智力(虽然其准备已在连接部充满了很高的感情热度)。这种谨慎的潜力和特殊的和谐华丽,是通过宽阔的推进、右手的和弦乐句来丰富声音的,并通过充满光彩的、大胆的和很有效的演奏几组五连音得以表现的。开始类似大提琴庄重的齐奏,第一主题是热情,最高潮处右手成为繁华的琶音。第二主题是左手广域的分散和弦伴奏,也处理得非常雄大,舒曼与肖邦自己都认为这四首中,这一首是最好的。 第二叙事曲

第二叙事曲(F大调,38作品)。这部F大调的叙事曲是肖邦叙事曲当中最短的一首作品。作于1836年,献给舒曼。这首曲子得自密茨凯维支的斯维切济湖的姑娘。它以牧歌风格开始,然后急板如暴风雨,第一主题复活时,明朗己变为忧郁,然后暴风雨又来,在悲伤与寂静的气氛中结束。其第一主题的草稿在1836年就产生了,最后出版时已是1840年。 这首曲子的第一主题以低音声部伴随高音声部的歌唱性旋律展开,在运动较大的段落更加强调低音声部。和弦中的内声部在声部力度上从属于主导高音声部,要求把所有运动活跃的哪怕最简短的段落都加以强调,无疑要警惕更静态的次中音声部的进入。数量不多的力度标记要引起对句法的特别关注,由此对形象和表达清晰程度产生的后果,也应给予特别关注。音色在这个主题的阐释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强调上方音或下方音,使和弦增亮或变暗的方法,在这里可以替代细腻的力度差别。

叙事曲的第二主题中,没有任何准备而突然引入完全不同的技术和表现手段,给演奏者构成了基本的困难,既是指法的,又是心理的困难。如火如荼的急板的出现,对钢琴家的绝对控制能力是一个检验。在很强的声音雪崩中,可以发现左右手技术功用的不同,左手八分音符的旋律线条的独立性,可以被认作右手的对位。这样一来,带来的演奏后果就是:出现了比右手更饱满的八分音符的声音质量,甚至有时对右手拥有力度优势,高潮时声音更亮些,但很轻盈。

第三叙事曲

第三叙事曲(降A大调,47作品)。作于1840-1841年,献给波琳?德诺亚尤小姐。这首在内容上可能与海涅的《罗列莱》有联系,开始以半音量奏出八小节第一主题发展成华丽跳跃的乐段,第几题多少有点淘气嬉游的色彩。此曲比其他三首都轻快、华nu,洋溢石贵族情趣。肖邦所有叙事曲中最受欢迎的降A大调叙事曲产生1840-1841年,111版于1841年。 降A大调叙事曲没有引子。然而第一题头8小节听起来就像传统格式中的故事开场白,此叙事曲的第二主题,像第一主题一样,音量适中,第一段充满优雅夕由于右手的叹息和左手的叹息性连线以及八分音符的休止而构入灵魂,它温和地晃动着,在其下面的进行中受到显著的转化。第二段,调性上是最稳定的,失去了轻盈的特征,捉摸不定的现实的特征。它的开头两段如歌的旋律的发音不容置疑,尽管作曲家没有标出。在很强的高潮段的和弦中也应

该避免使用较尖厉的声音。低音八度的深沉发音以及在和弦同音进行中对左手一视同仁是恰当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明显地强调高潮点。这首肖邦的第三叙事曲是肖邦所有叙事曲中最沙龙气、最七流社会化、最高贵、最被白手套触摸过、最沾满香水味的一首,但这不妨碍它同时还是整个钢琴文献中最光辉的作品之一。

第四叙事曲

第四叙事曲(f小调,52作品)。关于这首曲子的标题性构思没有任何材料。开头是悲伤的圆舞曲上下行带来的魅力,第二主题带圣咏歌唱的气氛,是一首很抒情的曲子。

f小调叙事曲创作于1842年,一年以后出版,无疑是所谓后期肖邦的典型作品,并且是肖邦所有叙事曲当中最美、最富诗意、和声最考究的一首。除了有许多内容上的变化外,这个时期另一个突出特点足织体的复调化。这个特点是肖邦后期创作的标志性的特点。 f小调叙事曲第一主题是抒情的,充满忧伤的情绪,从第23小节起经过变奏展开,这个主题首先应该从渐弱和增强的力度以及速度上来看待它。作曲家所作的音量适中的提示以及这迷人的、但神经质地转动着的旋律的特殊气氛,使之面临着单调的威胁,只有巧妙地运用力度手段和自由速度才能避免这种危险。在第二主题变奏的双层次的织体中,我们在右手和弦里能认出由左手自主的旋律线条伴随着的熟悉的旋律线条,应该在发音上强调一下左手结束第169-171小节和第177-179小节的八分音符,办法就是也给它一个单独的踏板。变奏的第二段落在力度上发展了,它获得了戏剧性的特征。在它感情的晃动中,越来越不像原来平静的脉动。这里更大胆地运用自由速度定能加强虚实的影响力。

尾声的力度也要求认真分析,那尾声依旧波动着,并带有作曲家己经明显标出的高潮点,很高的感情紧张度决定性地影响着整个尾声的演奏。正因此,这尾声才像序曲一样,能与这一体裁的乐曲的常规成功地呼应、挂钩。

第三章四首叙事曲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

肖邦在创作这四首叙事曲时(除第一首外)是他创作的最旺盛时期,在艺术上他已达到了最后的成熟。

其一,肖邦的叙事曲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了古典奏鸣曲的整体结构,只是将这一套曲形式中的各个部分压缩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作品。因 此从结构的形态上来看,肖邦钢琴叙事曲中原来传统奏鸣曲的各部分结构 布局较为集中,但是从比质上来看又似乎表现为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例如在《夺大调叙事曲》中,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的旋律从各方面来看都是独立分开的,同时,又都具有强烈的对比而又展开的音乐性格,这样使人感觉到作品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的音乐形象似乎都是相对独立的。

其二,在一首作品中混合使用多种曲式结构因素,也就是在一首叙事曲当中集中运用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和其它曲式等音乐结构,从而形成丰富多彩、自由复杂的叙事曲风格,其中所不同的是各种曲式结构的运用均相应地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需要而确定。例如在《龟小调叙事曲》中,再现部中的再现主题并没有像原来传统曲式中的要求那样来再现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而是在自身的音乐性格中形成变化再现,使之与显示部和展开部之间具有一种既变奏又回旋的关系。同样,在这首作品的多处连接部与尾声当中,作曲家又舍弃了在原来的曲式结构中惯有的将主题因素逐渐引申的做法,而是在这些地方建立起一些全新的音乐材料,并使之具有独立音乐形象的意义和适当的对比性。可以说,这些作品的结构特征表明肖邦钢琴叙事曲充分结合了各种音乐结构形式并使之与传统奏鸣曲体裁相统一,从而使得他的音乐在建立在古典主义风格的基础上的同时,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进行革新与综合的优秀典范。

其三,在肖邦的四首钢琴叙事曲中,《伽大调叙事曲》是肖邦钢琴叙事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标题性作品之一。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一开始先刻画了一个牧歌式的音乐段落,和谐的音响似乎在向我们诉说古代立陶宛的悠久民族历史。但是在随后的音乐中瞬间再现了当时异族

的侵略,惊慌不安的急速快板与不协和的音响破坏了先前的音乐情调与气氛,经过殊死的战斗和向上帝的祈祷,城池最终被洪水所淹没变成斯维台茨湖。而当牧歌式的音乐再次以犹豫不安的情绪出现之后,则表现出在经过许多年代之后,立陶宛民族的后裔们在湖水边寻找着当年传说中的遗迹,而神话中的仙人浮出水面向他们讲述着这个遥远的古代传说,音乐中充满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俱和对于命运的迷茫。肖邦的这首作品的叙事性特征充分表现出了肖邦对于表现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和对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完美体现,这是作曲家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对叙事曲这一形式进行运用的一部典型作品。从而,肖邦钢琴叙事曲完整地体现出了他在此类作品的创作中所具有的深刻思想内涵。

因此,在肖邦的叙事曲作品中,他创造性地结合浪漫主义创作原则,发掘出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钢琴音乐表现手法。前面提到的肖邦在同一首叙事曲作品中分别使用众多的音乐结构形式,说明肖邦钢琴叙事曲所具有的复杂技巧性和丰富表现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已完全表明肖邦的叙事曲创作对于当时钢琴艺术在表现力方面所做出的极大贡献。

肖邦的钢琴音乐是今天人类音乐文化艺术史中的不朽瑰宝,其音乐形式上的综合与创新,使他的这四首钢琴叙事曲成为当时和今天在器乐独奏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而肖邦的“钢琴诗人”的皇冠也正是闪现着他在这四首钢琴叙事曲创作成就上的光芒。是世界少有的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情感和思想献给钢琴艺术的音乐家。他以异乎寻常的个性和创造力,开创了钢琴创作的新风格、新学派,以其卓越的才华为钢琴艺术宝库增添了许多至今仍放射出夺目光彩的珍品。

这首曲子的第一主题的力度高潮是以在第25小节中重复八度的节奏性动机开始的,它像一个信号,在第27小节更响亮地重复了一次。整个这一高潮段的走向值得注意:不太响的开头,简短的渐强段,在29小节中己出现的渐弱标记,四小节的力度下降和结尾段,不大的渐强。我们也应注意这个高潮不参与作品主要高潮的进程。第一主题的结尾段先引用了叙事曲的头四小节。产生于一系列低音八度的开场白,应该作为作品的第二次开始来阐释。只是它的进一步延续才带来织体变化和有趣的展开。

这是我所了解的有关肖邦的事迹,当然大部分是从网上下载的,我对他的了解没有那么专业,那么深刻,只有从网上能总结了解一些。当然这一些显然不能概括他的一生与他的音乐,他坎坷的一生和他美妙的音乐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还有他那深邃的音乐也必须自己去静静领悟感受。他的音乐,深夜,独坐,听着这些首曲,特别有感觉!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听惯了当今时下的流行歌曲,听听古典音乐是很好的选择。而且通过这学期的选修课,我在下载歌曲时,也会自然而然的浏览视听古典!

我爱音乐,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食粮,那么音乐就是耳朵的食粮。激动时,它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使你安详,苦闷时,它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使你振作。我愿在音乐中成长,脱去一切的伪装,卸下繁重的行囊,洗尽铅华,依偎在她博大而温暖的怀抱中。往日,音乐使我远离孤独,摆脱空虚。每当一个人悠闲无事的时候,我喜欢安静地靠在椅子上,细细地聆听莫扎特的《小夜曲》、舒曼的《梦幻曲》„„合上双眼,随着高高低低的音符放飞自己的思绪。每当一曲终了,心中早已填满了惬意和满足。我喜欢听古典的钢琴曲,那晶莹透亮的声音,清脆而又不单调,它饱含了人性的温暖和母性的慈爱,仿佛使我找到了

的侵略,惊慌不安的急速快板与不协和的音响破坏了先前的音乐情调与气氛,经过殊死的战斗和向上帝的祈祷,城池最终被洪水所淹没变成斯维台茨湖。而当牧歌式的音乐再次以犹豫不安的情绪出现之后,则表现出在经过许多年代之后,立陶宛民族的后裔们在湖水边寻找着当年传说中的遗迹,而神话中的仙人浮出水面向他们讲述着这个遥远的古代传说,音乐中充满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俱和对于命运的迷茫。肖邦的这首作品的叙事性特征充分表现出了肖邦对于表现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和对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完美体现,这是作曲家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对叙事曲这一形式进行运用的一部典型作品。从而,肖邦钢琴叙事曲完整地体现出了他在此类作品的创作中所具有的深刻思想内涵。

因此,在肖邦的叙事曲作品中,他创造性地结合浪漫主义创作原则,发掘出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钢琴音乐表现手法。前面提到的肖邦在同一首叙事曲作品中分别使用众多的音乐结构形式,说明肖邦钢琴叙事曲所具有的复杂技巧性和丰富表现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已完全表明肖邦的叙事曲创作对于当时钢琴艺术在表现力方面所做出的极大贡献。

肖邦的钢琴音乐是今天人类音乐文化艺术史中的不朽瑰宝,其音乐形式上的综合与创新,使他的这四首钢琴叙事曲成为当时和今天在器乐独奏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而肖邦的“钢琴诗人”的皇冠也正是闪现着他在这四首钢琴叙事曲创作成就上的光芒。是世界少有的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情感和思想献给钢琴艺术的音乐家。他以异乎寻常的个性和创造力,开创了钢琴创作的新风格、新学派,以其卓越的才华为钢琴艺术宝库增添了许多至今仍放射出夺目光彩的珍品。

这首曲子的第一主题的力度高潮是以在第25小节中重复八度的节奏性动机开始的,它像一个信号,在第27小节更响亮地重复了一次。整个这一高潮段的走向值得注意:不太响的开头,简短的渐强段,在29小节中己出现的渐弱标记,四小节的力度下降和结尾段,不大的渐强。我们也应注意这个高潮不参与作品主要高潮的进程。第一主题的结尾段先引用了叙事曲的头四小节。产生于一系列低音八度的开场白,应该作为作品的第二次开始来阐释。只是它的进一步延续才带来织体变化和有趣的展开。

这是我所了解的有关肖邦的事迹,当然大部分是从网上下载的,我对他的了解没有那么专业,那么深刻,只有从网上能总结了解一些。当然这一些显然不能概括他的一生与他的音乐,他坎坷的一生和他美妙的音乐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还有他那深邃的音乐也必须自己去静静领悟感受。他的音乐,深夜,独坐,听着这些首曲,特别有感觉!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听惯了当今时下的流行歌曲,听听古典音乐是很好的选择。而且通过这学期的选修课,我在下载歌曲时,也会自然而然的浏览视听古典!

我爱音乐,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食粮,那么音乐就是耳朵的食粮。激动时,它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使你安详,苦闷时,它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使你振作。我愿在音乐中成长,脱去一切的伪装,卸下繁重的行囊,洗尽铅华,依偎在她博大而温暖的怀抱中。往日,音乐使我远离孤独,摆脱空虚。每当一个人悠闲无事的时候,我喜欢安静地靠在椅子上,细细地聆听莫扎特的《小夜曲》、舒曼的《梦幻曲》„„合上双眼,随着高高低低的音符放飞自己的思绪。每当一曲终了,心中早已填满了惬意和满足。我喜欢听古典的钢琴曲,那晶莹透亮的声音,清脆而又不单调,它饱含了人性的温暖和母性的慈爱,仿佛使我找到了

心灵藉以避风的港湾。每一支精致的曲子,犹如山涧清溪潺潺流淌,总能令我感到心旷神怡,那种感受真能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来形容

一学期的课程快要结束了,在许多人看来这样可上可不上的课程却给了我每节课都难有的升华。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会有更多机会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音乐,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到更多地域文化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步入音乐的创造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神奇魅力。


相关文章

  • 暗示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 暗示教学法首创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并且在欧美以及日本等广泛流传.暗示教学法是指通过暗示,也就是建立在无意识心理上的倾向,激发个人的潜力并不断地创造学习动机,提高想象力.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这种教学方法也充分地应用在我国高中美术教学中,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

  • 每日一博: 专家指点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 每日一博:  专家指点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博客作者 :  君 临 天 下 推荐理由:文学常识是高考语文的一个考点,但内容庞杂,头绪繁多,本博客的整理线索清晰,内容简捷,有利于学生记忆.(推荐人: 杰达) 一:中国文学 (一)先秦文学 ①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wā)补天后羿(yì) ...

  • 20**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 指导思想: 学习并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根据教育局社发局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以百年校庆为契机,以“名家名作,伴我成长”德育教育系列活动为主线,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为目标,重点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 ...

  • 山间溪流的休闲屋
  • [山间溪流博客精品典藏] [山间溪流书库精品典藏] [主题阅读精品典藏书厨] [中国现代文学精品典藏] [外国经典文学精品典藏] [中国名作家作品集书厨] [世界名作家作品集书厨] [中外儿童文学系列合集] [山间溪流原创文章汇编] [山间溪流原创诗歌汇编] [山间溪流原创散文汇编] [中国名家散文 ...

  • 如何谈好钢琴伴奏
  • 如何弹好钢琴声乐伴奏 摘要 钢琴被称作"乐器之王",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的演绎中举足轻重,而一首声乐作品的演绎是否成功,与声乐演唱.钢琴伴奏的二次创作是不可分割的.成功的钢琴伴奏,更是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的必要前提.它可以让听众渐入佳境,使观众进入声乐作品所要表现的境界中,完美音乐和 ...

  • 国家大剧院8月
  • 第六届北京儿童戏剧季: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想飞的孩子> 时间:08.03-08.04 剧场:戏剧场 票价:VIP/320/260/200/120/80元 2013国家大剧院八月合唱节: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音乐会 时间:08.08 剧场:音乐厅 票价:VIP/1 ...

  • [名家名作阅读训练]席慕蓉-十四岁的画架
  • <名家名作阅读训练> 席慕蓉-十四岁的画架 十 四 岁 的 画 架 席慕荣 别人提到她总喜欢说她出身于师大艺术系,以及后来的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皇家艺术学院,但她自己总不服气,她总记得自己十四岁,背着新画袋和画架,第一次离家,到台北师范的艺术科去读书的那一段.学校原来是为训练小学师资而设的, ...

  • 名家名作读后感大全
  • 小说 其他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等待戈多>读后感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小妇人>读后感 <南城旧事>读后感 <茶花女>读后感 <长江三日>读后感 <呼啸山庄> ...

  • 读后感的写法(16)
  • 共 16 篇文章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103050 条 <灵山>与<一个人的圣经> 刘再复 <灵山>与<一个人的圣经> 刘再复<灵山>与<一个人的圣经>二.阅读<灵山>无论是<灵山>还是<一个人的圣经&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