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海水中:海葵、海蜇、珊瑚虫、水母

(1)分类 淡水中:水螅

(2)代表动物—水螅(5页图5-4)

生活环境: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形态:身体透明,一段附着在水草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围有触手,能够捕食。身体呈辐射

对称,能够感知周围环境中各个方向的刺激,利于捕食和防御。

结构:身体有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内胚层所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外胚层上有

多种细胞,如刺细胞在触手处最多。

生殖方式:出芽生殖

(3)与人类生活关系:①海蜇可以食用;

②珊瑚虫能形成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寄生类: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1)分类自由生活类:涡虫

(2)代表动物---涡虫(6页图5-6)

生活环境: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

形态:①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背面呈褐色,三角形的前端有两个眼点。

②身体呈左右对称,前端感觉器官集中,使身体定向运动;

③身体的两侧和腹面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能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有效,有利于运动、捕食和防御。

结构:腹面有口,口中有咽,咽可以伸出口外捕食,食物在肠中消化后由口排出。

(3)与人类是生活关系:寄生类会使人患寄生虫病,如人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血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血吸虫病。(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寄主)

3、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寄生类:蛔虫、丝虫、钩虫、线虫、蛲虫等

(1) 自由生活类:秀丽隐杆线虫

(2) 代表动物:蛔虫

寄生位置:人体的小肠中,会引起肠梗阻。

生活习性:以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为食。

体形: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结构: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3) 与人类是生活关系:寄生类会使人患寄生虫病,预防蛔虫病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并要

管理好粪便。

4、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形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1)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沙蚕、水蛭

(2)代表动物---蚯蚓

生活环境:富含有机物的湿润土壤中。

生活习性: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昼伏夜出。

体形: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组成。(身体分节可以使运动灵活)

运动:靠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配合蠕动。

呼吸:靠能分泌黏液的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结构:①环带:与生殖有关,靠近身体的前端。(区分前端和后端的标志)

②刚毛: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面,有粗糙的感觉,是因为腹面有刚毛。(区分蚯蚓的腹

面和背面:腹面颜色浅,无刚毛;背面颜色深,有刚毛。)

(4)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②蛭唾液中的蛭素能生产抗血栓药物;

③蚯蚓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5、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1)概述: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双壳类:河蚌、扇贝、文蛤、缢蛏 (2)分类其他:石鳖、蜗牛、乌贼

贝壳:保护

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贝壳,保护。

(3)代表动物---河蚌鳃:呼吸

(13页图)足:在腹面前端,运动

出水管和进水管:吸水和排水过程完成呼吸和摄食两个过程。

(5) 与人类生活关系:①有利:食用、药用、装饰品。

②有害: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寄主。

6、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概述: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已命名的有120万种以上,占已知动物总数的80%

以上。其中昆虫有100万种以上,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2)代表动物---蝗虫(15页图5-16)

头部

三对足:能爬行,后足发达能跳跃。

腹部:有气门,与呼吸有关,是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呼吸器官是气管。

体表:有外骨骼,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会随身体的生长而

生长,会限制蝗虫的生长,因此蝗虫会蜕皮。

(3)分类:节肢动物包括所有的昆虫、蜘蛛、虾蟹、蜈蚣等。

(4)与人类生活是关系:

①有利:虾蟹可食用;蜜蜂等昆虫会帮助植物传粉;蝎、蜈蚣等可入药;果蝇可做实验材料。②有害:蚊、蜱、螨会传播疾病。

7、动物的分类:现存已知的动物有150多万种,按照它们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8、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淡水鱼: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鲤鱼、鲫鱼、泥鳅、黄鳝

(1

(2)鱼能够生活在水中的原因:①能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用鳃呼吸。

(3)鱼类的结构特征:

①体形:呈流线型,能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②体表:被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起保护作用。

③运动: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提供活动力)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失去不会转弯;背鳍:保持鱼体侧立,失去会侧翻;胸鳍和腹鳍:维持鱼体平衡,失去会左右摇摆不定;臀鳍:协调各个鱼鳍,失去会轻微摇晃。)

④呼吸:用鳃呼吸。(鳃呈弓形,鲜红色,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既多又密,可以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

(5)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提供食物。②丰富了人类文化

(6)保护鱼类:国家对渔业实行以养殖为主,禁止在禁渔期、禁渔区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渔具进行捕捞。

9、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1)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蝾螈

(2)代表动物---青蛙

①眼睛:只能看见能动的物体。

②鼓膜:感知声波。

③鼻孔: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④四肢:前肢短小,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能跳跃;趾间有蹼,适于划水。

⑤呼吸: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肺不发达,不能独立完成呼吸)。

⑥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变态发育)

⑦生殖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3)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青蛙能捕食农业害虫。②蟾蜍的毒液可入药。

(4)保护两栖动物:由于环境污染、人类捕杀、水域面积缩减等原因两栖动物的数量正在

减少,我们应该加大对两起动物的保护力度,禁止乱捕滥杀。

10、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1)常见的爬行动物:乌龟、鳖、蛇、鳄鱼、避役(变色龙)

(2)代表动物---蜥蜴

①颈:使头可以灵活的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②四肢:短小,不能跳跃,能迅速爬行。

③皮肤:干燥,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保护身体,防止水分蒸发。

④呼吸:只靠肺呼吸。

⑤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在陆地产卵;卵比较大,有足够的养料和水分;

卵外有卵壳保护。

(3)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鳖可食用。蛇可入药,变色龙能捕食农林害虫。

11、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

(1)鸟类不都会飞:鸵鸟、企鹅不会飞;

(2)会飞的不都是鸟:所有的昆虫和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也会飞。

(3)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①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②运动器官: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羽毛,展开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

飞行。

③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有些骨愈合在一起,可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有龙骨突)上,为飞行提供动力, 牵动两翼飞行。

⑤视觉:发达,利于捕食。

⑥消化系统:用角质的喙啄食,没有牙齿;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为飞行提供足够的营养物

质;直肠短,排便快,可减轻体重;

⑦循环系统:心肌发达,心跳频率快,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⑧呼吸系统:用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呼吸方式为

双重呼吸。

⑨体温:高而恒定,适应环境能力强。(羽毛有保温作用,但不能维持体温恒定。)

⑩生殖方式:卵生。

(4)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

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

只有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类群都是变温动物。

(5)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捕食农林害虫,食用,观赏等。

12、哺乳动物:大多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1)常见的哺乳动物:候、马、牛、羊、象、海豚、海豹、鲸等

(2)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①生活习性:草食性,陆生。

②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

③四肢:前肢短小,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④生殖: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存活率。

⑤消化系统:牙齿有分化,提高了对食物的摄取和消化的能力;盲肠发达,有利于对植物纤维的消化。

(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犬齿:撕裂肉食;)

(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狼的牙齿不仅有门齿和臼齿,还有犬齿,这与食性不同有关。) 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能灵敏的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3)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用,维持生态平衡,导盲犬、警犬、军马是人类的助手,鼠类

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13、动物的行为的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14、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人体总共有206块骨。 关节头 关节头从关节窝中骨骼关节面关节窝 脱出来叫做脱臼。 关节囊:能分泌滑液,连接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 运动系统

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灵活

其他肌腱: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骨骼肌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15、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骨:杠杆作用,关节:支点作用,肌肉:动力作用。)

骨本身不能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的收缩是神经系统支配的。

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复位,因此一块骨的运动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的配合 完成,即:一块骨上至少附着两块肌肉,一块肌肉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16、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

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配合。

17、运动的意义: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觅食、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

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8、依据动物行为的目的,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

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节律行为等。

19、依据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

性行为能使动物暂时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适应于比较稳定的环境。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称为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可以让动物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动物越高等,

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是最常见的学习行为,例如:走迷

宫、绕道取食等。

20、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22、社会行为

(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蚂蚁、蜜蜂、猴、狒狒、象、鹿、狼、狮子等。

(2)白蚁的分工:蚁后—产卵,蚁王---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兵蚁---保卫蚁巢,

工蚁---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的卵、喂养其他白蚁等,数目最多。

(3)狒狒群体的等级:狒狒群体中依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作为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地,其他成员对它会作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抗。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为,并和其他熊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4)社会行为的特征:有一定的组织、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5)动物用于信息交流的三种语言:动作、声音、气味。蚂蚁是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6)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繁衍后代等。

(7)动物的通讯: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8)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做引诱剂可诱杀农业害虫,或干扰雌雄虫之间交流,控制害虫数量。

2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维持生态平衡: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通过呼吸作用、消化作用分解有机物,同时产生水、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等物质,促进了物质循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能进行,但是进行的很慢。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传粉有利于植物顺利的繁殖后代,传播种子,可以扩大植

物的分布范围。但某些动物数量过多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蚜虫、蝗虫。

24、动物与仿生:长颈鹿---抗荷服(宇航服);蝴蝶---人造地球卫星的控温能系统;

蝇---蝇眼照相机;蝙蝠---雷达;蛋壳---薄壳建筑;萤火虫---冷光灯;蜻蜓---直升机。

25、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一个菌落中只能含有一种细菌或真菌)

(2)细菌菌落的特征:一般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颜色多为灰色,

少数为白色或黄色。

(3)真菌菌落的特征:一般比较大,呈絮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颜色为红褐绿黑黄

等不同颜色。

(4)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

①配制培养基:琼脂(定型作用)+牛肉汁(或牛奶、土壤浸出液,提供营养物质作用) ②高温灭菌(除去杂菌)

③冷却(防止把要培养的细菌或真菌杀死)

④接种:把要培养的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⑤培养:培养箱或温暖的地方

(5)细菌或真菌的分布情况:分布广泛,几乎无处不在。

(两种情况下不存在细菌或真菌:真空、高温灭菌后的密闭环境中)

(6)细菌或真菌生存所需的一般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一定的生存空等。

26、细菌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细菌。

(2)巴斯德的贡献:

①用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②发现了酵母菌(真菌)和乳酸菌(细菌)。

③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因此: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3)细菌的特征:

①大小: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看清。

②形状:球状、杆状、螺旋状

③分类:根据外部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④结构(73页图片):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从外到里依次是:

鞭毛(游动)、 荚膜(保护,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能流动,加快物质交换)、 DNA(繁殖)

⑤营养方式:细菌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

活,营养方式为异养。

⑥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域,属于原核生物。 像草履虫、衣藻等单细胞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为原生生物。

⑦生殖: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细菌半小时就能分裂一次。 ⑧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

27、真菌

(1)各种各样的真菌:真菌中既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

既有个体小的,如:酵母菌、霉菌,

也有个体大的,如:蘑菇、木耳、银耳、灵芝、冬虫夏草、牛肝菌等。

(2)酵母菌的特征:单细胞、椭圆形、细胞中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环境条件好时,能够进行出芽生殖。

(3)青梅和曲霉

①相同点:都是多细胞真菌,都有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组成;

菌丝本身没有颜色,在直立菌丝顶端都生有成串的有颜色的孢子;

菌体结构都是由细胞构成菌丝,菌丝组成菌体。

②不同点:直立菌丝顶端孢子的形状和颜色不同,

青霉:扫帚状、青绿色。 曲霉:球状(放射状)、黄黑褐绿等颜色。

(4)蘑菇:菌体也是有菌丝组成的,地下部分的菌丝可以吸收水和有机物,地上部分叫子 实体,由菌柄和菌盖组成,菌盖上有菌褶,着生有孢子。

(5)真菌的特征:

①细胞结构:真菌中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细胞基本结构是一样的,都有细 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②营养方式: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 ③繁殖方式: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进行繁殖。

④生活环境: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

(6)孢子印: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

2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进行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

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从活的动植物体内获得营养,使其患病。

①链球菌(细菌)会引起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病。

②手足癣、脚气等都是有真菌引起的。

③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3)与动植物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

种现象叫做共生。共生是一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不是营养方式。

①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 ②根瘤:根瘤菌(细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通过固氮作用为都可植物提供含氮的 无机盐,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③草食动物胃肠内有细菌共生,细菌为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动物为细菌提供生存 场所和食物。

④人体肠道中有细菌共生,细菌为人制造维生素,人为细菌提供生存场所和食物。人体 肠道中的细菌可随粪便排出,占粪便干重的一半。

(4)以菌治虫:苏云金杆菌(细菌)和白僵菌(真菌)都具有很强的杀虫能力,应用在农 业上可以控制害虫数量,减轻环境污染。

29、人类对细菌真真的利用

(1)发酵现象:(84页实验)

①材料:温开水:提供发酵所需的适宜的温度、水分,并除去杂菌

糖:提供有机物 干酵母:提供酵母菌

②现象:液体中有气泡产生,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解释: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2)四中微生物的作用

①酵母菌: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用于蒸馒头、制作糕点等。 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用于酿酒。

②曲霉:可以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由于制作各种酱。

③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把葡萄糖分解成乳酸,用于制作酸奶、泡菜。

④醋酸菌:把酒精变成醋酸,用于制醋。

(3)家中酿酒可以用酒曲,蒸馒头可以用干酵母。

(4)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真菌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

(5)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杀菌)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

繁殖(抑菌)。

(6)防腐的方法:

依据杀菌原理: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防腐剂法、射线法等。

依据抑菌原理:①脱水、晒制、风干、烟熏、腌制等除去水分。

②真空包装法:破坏需氧菌的生存环境。

③冷藏冷冻法: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繁殖,不能杀菌。

④罐装法:先高温杀菌,在隔绝空气。

⑤渗透保存法:用糖溶液浸泡,保存果脯。

(7)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①一些真菌可以产生能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叫做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是青霉素,它是

由青霉菌产生的,由于治疗细菌性疾病,如:扁桃体炎、脑膜炎、肺炎、淋病等。

②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使之生产转基因药品--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8)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①甲烷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甲烷可以作燃料,可做饭、照明、取暖。 ② 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可以利用细菌来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30、病毒

(1)发现:俄国科学教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了病毒。

(2)病毒引起的疾病:流感、艾滋病、肝炎、狂犬病、手足口病、口蹄疫、鸡瘟、 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等。

(3)病毒的特征:①大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比细菌小,用纳米表示。 ②形状:球状、杆状、蝌蚪状。

③营养方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病毒离开可活细胞, 会变成结晶体,暂时停止生命活动,不会死亡。

④分类: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⑤结构:没有细胞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⑥繁殖: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4)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②可以做成疫苗,预防疾病。疫苗是金国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无毒的病毒。由于疫苗

的使用,天花病毒引起的天花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消失,但天花疫苗仍然应该保存。

31、植物的分类

(1)分类依据: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

(2)分类情况: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植物苔藓植物(有根茎的分化,具假根) 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

植物种子外是否有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平行脉) 种子植物被子植物 果皮包被双子叶植物(网状脉)

32、动物的分类:(1)分类依据: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还要比较生理功能。

(2)分类情况:

腔肠动物 结构 等级 环境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简单 低等 水生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鱼类

两栖动物

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鸟类 复杂 高等 陆生

哺乳动物

33、生物的分类

(1)目的: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依据:生物之间的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3)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4)分类的基本单位: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生物分类不讲品种。)

(5)判断生物亲缘关系的方法:分类单位越大,所含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

征就越少,亲缘关系就越远。

33、生物的命名

(1)公园植物的标牌上的信息:名称、科、用途、分布、国际通用名称。

(2)双名法:瑞典林奈在《自然系统》中提出了双名法,每个生物的科学名称包括两部分:属名和种加词(拉丁文,斜体),后面还可以有命名者的姓名(正体,可省略)。

34、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我国的物种多样性:

①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的种数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

②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银杏、水杉、银杉、金钱松是我

国特有的裸子植物。

③鱼、鸟和哺乳动物的种数居世界前列。

生物总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维持滋生稳定的能力就越强。

(2)基因多样性:生物的特征都是有基因决定的,不同种类的生物基因组成不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组成也不同,每一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

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我国家养动物、栽培植物、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② 国用栽培大豆和我国野生大豆杂交培育除了新品种。

②我国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杂交培育出杂交稻新品种。都利用了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我国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破坏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减少会直接导致基因多样性减少,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35、保护生物多样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很多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突出表现为: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主要原因)

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③环境污染

④生物入侵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①最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

定义: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类,进行管理和保护。 类型: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区

作用: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举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

②迁地保护: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③ 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④颁布和制定法律和文件。


相关文章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华容四中历史备课组--王建军 临近期末,为了更好的搞好期末复习,进一步提高初一历史教学成绩,顺利地迎接期末考试,现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一.教情学情分析 本学期要考全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紧,从12月中旬至期末考试约复习5课时. 从期中考试8个班的总体成绩来看,在教学中要重点 ...

  •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
  • 三堡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 姚红山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生物学科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把学生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通过学习,激发他们多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现象,并能积极参加 绿化,美化环境的活动.保护野生动物以及爱国卫生等实践活动 . ...

  •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期末复习提纲(B)
  •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期末复习提纲(B) 1 2 3 (五) 文言句式 2. 倒装句: 1. 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6 ...

  • 20**年生物会考复习计划
  • 围子初中 2013年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计划 复习时间2013年3月15日-6月10日,共11周时间. 第一轮复习:本次复习主要围绕书本知识和练习巩固相结合的方式 第1-3周:复习七年级上册内容. 利用复习资料,结合书本进行复习,并划出重要的知识点,提供了相应的练习. 第一节:一章(1.2节).二章 ...

  • 小学科学复习计划
  • 篇一:小学科学复习计划 时间真快,忙忙碌碌中,一学期的时间又将过去.为更好完成3--6年级的复习任务,迎接学区期末统一抽测,给家长.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提升办学声誉.特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一.思想教育总动员 思想是灵魂,是导向.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望是认真学习.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学校的引 ...

  •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
  •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笑迎新生活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1.面对新学校,新同学,我们应该怎样做?答:(1)调整心态,笑迎新生活:(2)珍视新友谊:(3)与新朋友结伴成长.2.怎样创建优秀的新集体?答:(1)要有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2)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3)团结协作,互 ...

  • 七.八年级生物复习资料
  •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 ...

  • 八年级上生物教学计划
  • 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 ...

  • 20**年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重点归纳
  • 2017年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重点归纳 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以下是YJBYS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年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重点归纳,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拼音: 一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