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调 研 报 告

卢氏县发改委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农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开发的着力点。如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县当前经济建设战略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我县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两省八县交汇处,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全县辖19个乡镇,352个行政村,3112个居民组,总人口3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16万人,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农民人均耕地

1.2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县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一)城乡规划全面启动。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分阶段实施,多角度宣传,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模式。

一是完成了城区总体规划。2003年,县委、县政府委托河南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卢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县城规划进行了第三次修编。2008年,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又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卢氏县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在广泛征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经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班子会讨论研究及有关专家评审论证后,确定了“一轴一带六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将城区规划控制区由原来的16.6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同时,我们还对城市局部规划进行专项修编,如城镇供排水、停车场、水体景观、重点建筑等,力求使规划更合理、更完善,体现人民意愿,贴近群众生活。二是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按照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要求,将产业集聚区建设同城市建设相结合,委托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3.9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呈报省政府批准,从而使城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了100%。三是完成了重点集镇、重点村等规划。按照村镇经济发展要求,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特点,由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完成了各乡镇集镇规划和全县确定的61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同时,并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支持,完成了全县所有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新农村社区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县城、重点镇、小集镇同步建设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升层次,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一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

“一城三镇”的发展格局,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特色新山城”的目标,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加快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先后投资近20多亿元,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城市重点工程,城区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6平方公里增加到“十一五”末的10平方公里。完成了靖华大道、新建路、迎宾路、文明路、东明路、柳林路、翰林路、桃花谷路、莘源西路等一批城市道路项目,对龙山路、南北大街、休闲路、伏牛路、解放路、虢都路等城市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县城改造和新建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4.5公里,形成了“六横十三纵”的城区路网格局,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建设了洛苑小区、苏地花园、玉皇花园、教师公寓、东城住宅小区等一大批住宅工程,建成了聚贤花园、迎宾馆和新建的信用联社办公大楼、电力调度中心等20多栋标志性建筑高楼,为县城增添了现代化气息。二是小集镇建设步伐加快。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全面开展小集镇建设,官道口、五里川、范里、官坡、杜关等乡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吸引了大批农村人口向重点集镇集中。其中五里川镇街道达到4条,美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被省确定为重点集镇。全县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16.5%提高到2010年末的27.7%。三是农村集镇建设得到加强。官坡的兰草、庙台,徐家的松木,双龙湾的上店、龙驹,范里的三门等农村集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市场。

(三)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按照“一街一景”的要求,对县城区建成的道路进行硬化、美化、亮化、绿化,主次干道硬化率达100%,人行道铺设率达到95%以上,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建成

了洛神公园、滨河绿化带、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馆和占地190亩的旅游文化广场等一批休闲娱乐设施,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县迎宾馆、康元大酒店等一批宾馆饭店建成投用,四星级金色假日酒店和县宾馆异地建设项目正在装修施工,接待服务能力大大提高;建成了2.2万平方米的廉租住宅小区,使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得到了保障;建成了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以及城区垃圾收集系统,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一高新校区、东城初中、育才中学、洛苑小区幼儿园、县医院门诊大楼、县中医院病房楼、县妇幼保健院已建成投用,学生上学、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快捷;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业不断繁荣,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和品位进一步提高。

(四)城市管理不断强化。在城市管理上,立足提升城市形象,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文明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大力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等一系列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引导市民树立“爱家园、促和谐”的意识,规范市民行为,提高市民素质,推动城市文明建设,使城市管理由单一的卫生环境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结合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实行了县直各部门“包街路巷”和沿街各商户“门前四包”责任制,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保持了城市的卫生整洁,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五)承载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城镇建设的步伐加快,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有效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繁荣了经济,增加了居民收入,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县委、县政府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载体来抓,集中力量完

善基础设施,吸引项目入驻,为农村人口就业和转移创造了条件。同时,近年来,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产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增强。建成了西关建材市场、温州商贸城和南新村农贸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引进了万家乐、民生、大众、爱家、银基百联等一批超市、连锁经营店和专业商店,南北大街、东西大街、解放路、新建路等精品商业区逐步形成,吸引了大批商户投资开店。据不完全统计,县城区各类专业门店达到1万多家,大型餐饮酒店近20家,可就业人数达到3万多人,带动了一批农村人口到县城转移就业。同时,各重点集镇、边贸集镇的繁荣,也吸引了一批边远群众就近发展商业、农产品交易等批发零售,市场经济日趋活跃,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六)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近年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五年来,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通水、通电、通电话,80%以上的村、组实现移动信号、有线电视、宽带全覆盖,城乡电网实现同网同价,水库加固、河堤加固、小流域治理、耕地恢复、人畜安全饮水等一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相继竣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二是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结合移民搬迁、倒房重建、危房改造、整村推进、温暖工程的实施,捆绑整合使用资金,建成了13个集中安臵点、20个新农村示范村,完成了86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对所有村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搞好美化、亮化、硬化,拆除私搭乱建,扶持建设沼气、安全饮水等生活设施,有效地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农村环境

面貌大为改观。确定省、市、县、乡各级新型农村社区试点21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5个,县级3个,乡级11个,规划总占地面积1429.98亩,建筑面积86.06万㎡,目前已建成6036套,入住1416户,累计完成投资10.36亿元。2008年我县被评为三门峡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率达到80.8%;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覆盖面占农业人口的6%;积极实施农村校舍危房改造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村室建设,农村教育、医疗水平明显提高;搞好农村文化书屋、农村文化大院、体育设施建设,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不断丰富;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农村超市、幼儿园、农贸市场等逐步健全,满足了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

二、我县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底子薄,经济总量和规模小,社会发展各方面基础差的状况还没有改变,与周边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平衡,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渠道窄、难度大,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缺乏支撑;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城乡差距呈拉大趋势。

(一)城镇化整体水平低。全县除城区外的16个乡镇建成区平均不足0.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平均为0.2万人左右。全县城镇化水平仅为27.7%,比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46.59%低18.89个百分点,比全市城镇化率48.8%低21.1个百分点。城镇分布分散,

规模偏小,集聚能力弱,辐射功能不强,小城镇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使得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传统的农业产业上。

(二)城镇产业支撑薄弱。卢氏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辖区内缺乏大产业支撑,工业化水平低,产品结构以初级产品为主,且工业规模小,服务业发展层次低,大都属于零售、个体运输业。全县乡镇企业规模效益难以体现,对乡镇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支撑薄弱,推动力量不足。

(三)城镇建设资金不足。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卢氏县的可用财力有限,年财政收入仅2亿多元。同时由于我县目前聚财观念和理财方式不适应,政府筹资融资能力弱以及相关政策制度不配套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城镇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全县多数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设施、公共厕所、休闲体育活动场地、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市政设施严重不足,导致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屡禁不止,乱停乱放现象日渐突出。

(四)城镇管理不佳。城镇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农村“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农村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随意堆存,村民饮用水源受到威胁,农村环境质量污染严重,村镇的无序建设问题也比较突出,违章建筑还不能有效遏制。城镇管理、养护、保洁的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未有效形成,城市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靠突击式、集中式整治,长效化、常态化举措不足,对城市管理顽症的治理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

(五)机制、体制障碍。现行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矛盾日益凸显,户籍改革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农村居民进城门槛过高,进城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缺乏保障,教育、医疗等相关政策也不配套,造成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城镇化的拉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政策,不少农村不愿因身份转变而放弃拥有的土地收益和生育上的优惠,导致了农村进城的推力不足。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省委卢展工书记在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动新农村建设向城镇化衔接,城镇化向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衔接,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市委、市政府“四大一高”发展战略和卢氏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旅游兴县”战略目标的实施将会给卢氏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机遇如果抓得好,就会给卢氏的城镇化建设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卢氏的新型城镇化和各项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一)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城镇群。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积极构筑“一主两副两线三重点”(一主:县城,全县的中心城市;两副:五里川、双龙湾两个镇,是全县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副中心区域;两线:指209和311国道沿线城镇带;三重点:官道口、官坡、范里三镇,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

基础)的城镇空间格局。实现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基本形成等级层次分明、规模序列完善、职能分工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城镇网络体系。一要发展壮大中心城市。今后一个时期,县城仍是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渠道。要把县城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提升规划建设标准,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就近转移。按照省、市要求,每个县要努力做到“三个一”:建好一个产业集聚区,培育一个超百亿元的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个人口规模超20万人的城市。为此,我们要大力实施县城带动战略,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特色新山城”目标和构筑“一轴一带六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要求,以靖华路为城市发展轴线,向东西拉长,向南北拓宽。至2015年依次开通服务城市功能的相关道路,形成“六横十三纵”的城区路网格局;加快以洛河两岸为主的城市景观绿化带建设;基本完成以东西大街为主的老城区改造和以“三中心、三小区”等重点工程为主的新区建设;加快实施洛河南岸开发建设;高标准完成洛河城区段水体景观建设。使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0平方公里扩大到14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由10万人增加到15万人左右。力争通过五年努力,使老城区改造基本结束,新城区建设基本完成,产业集聚区形成规模,洛河南岸开发形成框架,建成西苑路洛河大桥,高标准完成洛河橡胶坝等水体景观建设。形成一座以洛河为景观带、南北对称发展、四区联动、新老城区相互辉映、富有山城特色、生态宜居的新山城。二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紧紧围绕“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以深化规划、创新体制、构建平台、完善功能、落实政策为抓手,大力实施投资倍增计划和

大招商行动计划,形成产业项目建设的高潮。坚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优化布局、集约发展,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和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金属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产业主导,将卢氏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改革创新试验区、经济发展核心增长区和人口与产业双集聚的现代化城市新区。以产业集聚为核心,发挥项目集聚效应,着力培育金属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支柱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和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增强产业集聚区发展潜力。到“十二五”末,集聚区建设发展框架全面形成,环境建设不断完善,逐步成为构建卢氏现代产业、现代城镇和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有效载体,逐步成为拉动卢氏经济增长、引领转型升级、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成为卢氏经济发展新的、主要增长极。三要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要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处理好与周边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突出各自的特色,注重差异性发展,把各个乡镇的特色充分挖掘出来,力争做好一镇(乡)一品的城镇特色经济。要根据各地资源秉赋、特色优势、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城镇风貌确立独特的建设风格,着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城镇形象,充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作用,因地制宜促进特色农业、特色旅游、资源加工、商贸服务、劳务输出等产业发展,根据不同城镇的不同特色和不同功能,不断扩大规模,实现城镇之间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要坚持同步规划、配套建设。搞好城镇供水、排水、供气、供电、供热、电信、有线电视等各类管网的综合布

局,克服“重地上,轻地下”的思想,防止各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要严格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加大规划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建设。

(二)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坚持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相结合、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相衔接,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一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市现代化要求,统筹考虑新区、产业集聚区、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新区功能、改造提升旧城区功能为重点,抓好路网、供排水、供暖管网、城市电网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到2015年新增城市道路35千米,道路总长度达到50千米。加快城区供排水管网改造和水质保障设施建设,2012年底前,新增污水管网20公里,给水管网30公里,全县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40%,实现城市燃气设施向重点镇延伸。加快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与改造,确保城市暴雨期间安全度汛。二要加快旧城区改造。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城市现有建成区内城中村、旧住宅小区和旧商业中心(街区)改造为重点,全面推进旧城区改造。要以道路建设带动县城整体开发建设,拓宽改造东西大街,拆迁建设西苑路、中兴街、和平路、靖华西路、清惠路、桃花谷路,形成贯穿东西,连接南北的具有山城特色的商贸、金融、经济繁华街区。对县城建成区内用地功能混杂、人居环境较差、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旧住宅小区和传统商业街区进行改造。对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环境较差的旧小区,按

照既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又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进行以整容、拆违、补建、配套、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改善工程,做到成熟一片改造一片,逐块改造,稳步推进,至“十二五”末,将完成拆迁改造面积45万平方米,拆迁改造资金7.37亿元,基本完成城区街道改造任务。三要加快交通、电力、人防设施建设。大力建设城市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延伸公交线路,实现城市交通、城镇交通、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各种交通方式及同种交通工具之间“零换乘”与“无缝衔接”。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实施电网入地工程,加快超期服役城市管网改造,确保电力、供水等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加快人防工程建设,要完成便民服务中心人防工程,抓好电力调度中心、县宾馆易地扩建、游客服务中心、靖华路与清惠路交叉口拆迁安臵楼等3万平方米的人防工程建设,积极做好洛河南岸县城规划控制区的人防工程规划和建设工作。到2015年底,人防工程建设总面积要达到3万平方米以上,人均防护工程面积达到0.3平方米。

(三)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加强住房保障、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一要加强住房保障能力和新型社区建设。优化商品房供给结构,鼓励开发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户。大力支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满足不同收入家庭需求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狠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我县确定的21个省、市、县、乡各级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进度,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

化进程。二要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城镇教育投入,办好城区中小学校,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子女入学需要。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的达标建设。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农村基层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到2015年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5所中心卫生院达到标准化水平,每个行政村有标准化卫生室,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长效机制,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三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以城镇道路绿化、河道绿化、休闲园建设、沿洛河景观线绿化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绿化规模化、生态化、园林化,到2015年底,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着力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一要稳步推进中心村(社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12年底前基本完成10个省级试点中心村、19个县级试点中心村(新区)和全县61个中心村建设任务。引导农村危房改造和灾害易发地区移民项目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建设。二要开展镇容村貌治理。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集镇居民区与中心村公共场所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大力发展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优化特色景观环境与人居环境,着力建设一批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态文明、环境优美

的宜居城镇和乡村。三要加快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温暖工程、旅游开发等有机结合,以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完善公共服务、整治村容村貌、发展富民产业为重点,全面整合支农资金,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本完成农村土坯房、危房改造任务,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积极发展太阳能、小水电、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依托小城镇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建设集中供水设施,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加强电、路、房等各项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林权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项改革。实施农村初中改造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运行机制,加强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未来五年,努力把人口聚集的农村初步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0个以上有一定规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农村住宅社区示范点,社区居住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

(五) 发展特色旅游和商贸服务,推动新型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突出“休闲度假”主题,大力实施“旅游业兴县”战略,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联动,多元化投入,产业化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生态卢氏、休闲胜地、度假乐园”品牌,全力构筑卢氏旅游大产业,努力将卢氏建设成为中西部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豫西旅游中心城市。通过我县大旅游的发展,促进

包括城乡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在内的旅游配套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加快包括农村公路在内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提高旅游服务功能,建成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信息标识、城市景观道路、自驾游服务设施等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品位。着力开发购物、休闲、文化功能相融的特色商业街区和大型购物商场,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快速提升卢氏新城镇和中心社区的档次和水平。通过大旅游的建设,带动以餐饮、住宿和服务为主的行业发展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我县农村旅游资源的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度假村”等旅游形式。利用庭院、果园、花圃、农场等农、林、牧、渔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吸引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休闲、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以此来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各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传统商品市场向物流配送转变,鼓励批发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进一步活跃全县商品零售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推进现有网点的资源整合和新型商业设施的有序建设,形成总量平衡、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结构适当、配套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县、乡、村商贸流通网络体系。通过增设金融网点,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壮大;积极开拓保险、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强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项历史任务,是一项复杂深刻的社会变革系统工程,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难度大,任务重。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突破体制障碍,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一)创新理念,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城乡规划是一项动态、综合、科学的系统工程,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高低,决定城市外部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城市的形象。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适应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搞好城乡规划。一要加快规划编制。完成洛河南岸飞机场周边西苑组团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洛河城区段水体景观规划设计以及城市停车场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城镇排水专项规划和城市道路系统专项规划等。除城区内3个乡镇外的16个乡镇的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61个中心村规划要尽快完成报批工作。完成209个基层村规划编制工作;2012年完成中心镇主要街区、一般建制镇镇区近期建设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大力开展城市重要地段、特色街区和景观节点的城市设计。2012年底前县城要完成供水、燃气、供热等8项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二要树立先进理念。要更新规划观念,树立紧凑、复合发展的理念,以打造生态宜居特色新山城为目标,充分体现经济、生态、宜居三大功能共生,体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体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模式,确保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充分体现节水、节能、节地、节材、清洁、环保、循环利用的要求,实现城市持续发展。要树

立特色、品位理念,城市建筑要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宜山则山、宜水则水,让山增秀色,让水添灵气。三要加强规划的监督管理。健全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专家审查制度,加强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审查环节技术把关,推进规划科学民主决策。建立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法定依据的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机制,严格规范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等规划条件的调整程序,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治理活动,确保城市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二)创新资金筹措机制,推动城乡建设提速。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路子,通过有限的财政资金引导,广开城乡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一要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要增加县级转移支付对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赋予城镇一级政府较完善的财政权限,增强乡镇财政投入积极性。县、乡财政要加大对城镇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收入全部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入扣除现行政策规定必须安排的支出后,主要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机制。要发挥县城投公司的主力作用,不断增强实力,提高融资能力,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三要积极向社会融资。逐步建立“政府主导、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城建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引导企业、银行等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等行业和领域。综合运用集中成片开发、土地划拨、贴息、政府补贴、项目代建制、BT、BOT、TOT、PPP等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道路、广场等无形资产,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公开竞价、特许经营,其经营收入所得专项用于公用设施建设,对现有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交出租等现有存量资产,运用多种方式,公开招标,进行整体或部分移交、转让经营权,提高存量资产的运行效率。

(三)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变市民。要把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作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最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户籍等突出问题,逐步使进城落户农民真正变成市民,享有平等权益。一要坚持就业为本。实施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并举的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健全平等就业制度,创造平等就业机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充分就业。制定与宏观经济紧密结合的积极就业政策,完善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农民就业提供场所。要重视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创造公益性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容量,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促进农民就近就业,稳定就业。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参保政策,将符合条件人员全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增强失业保险基金风险防范和保障能力,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快完善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

度,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鼓励进城农民采取转包、出租等方式流传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通过城中村改造实现身份转换的农民继续享有附着在土地上的集体财产收益权。三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统筹规划、自愿有偿、积极稳妥、综合配套、促进发展”原则,适度放宽放开城区乡落户条件,积极引导本县籍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落户、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加快推进户籍改革,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二元制”管理模式,推行按实际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为农民进城创造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基本条件。四是完善拆迁安臵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制订城镇拆迁赔偿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并加大拆迁安臵宣传力度和工作的公信度、透明度,做到依法、公正、公开、公平拆迁安臵,同时要加强执法执纪监督,严惩在拆迁安臵过程中“随意拆迁、关系补偿、人情安臵、暗箱操作”等徇私舞弊现象,确保拆迁户的合法利益,营造风清气顺的城镇大环境。

(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改变环境面貌。一要建立

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要积极推动城市管理法治化,把经常性管理与集中整治结合起来,建立落实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严格依法办事,切实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二要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手段,全面提高市政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卫、社区治安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城镇容貌环境综合整治,根治脏、乱、差问题。积极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的美化水平。三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占道经营、乱倒垃圾、私搭乱建等突出

问题入手,加大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集中专项整治力度,彻底改变城市面貌。2012年底,全面拆除建成区内主次干道沿线的违章建筑,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内的整治任务。四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城镇居民积极参与城镇化进程中来,促进城镇文明程度的提高。通过加强普及宣传教育,推广科学文明生活方式,规范文明言行举止,不断提高和升华城镇居民综合素质,推动和促进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人民爱”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加速我县城镇化进程构筑坚定的基础。

(五)加大行政推进力度,形成齐抓共管良好机制

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在领导。应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县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县人大、政协和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县推进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指挥城镇化重大事宜,形成统筹协调、分线推进的工作机制;各乡(镇)也应建立相应的综合协调体系,形成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城镇化推进机制。应进一步健全考核体系,将城镇化建设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针对不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科学设臵评价指标,加大考核奖惩力度,确保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推进。进一步树立规划的权威性,“未经规划寸土不动,一经规划严格执行”,对违规操作要一查到底,从根本上解决“规划执行走样”的问题,保证城镇建设的连续性、协调性、整体性。


相关文章

  • 永德县小城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永德县小城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面了解和掌握永德县小城镇建设情况,分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全力推进永德县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走访调研县城及永康中心镇,我认为永德县的小城镇建设工作以县城为中心,建制镇为重点,乡集镇为基础,交通干道为主线的点线 ...

  • 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 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建成区外的五个小城镇, ...

  •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建成区外的五个小城镇,共辖150 ...

  • 调研报告提纲
  • 调研报告提纲 >调研报告提纲 提纲: 调研前的计划 一.调研时间 国庆节 二.调研地点 松江 三.调研方式 1.资料查询 2.问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 3.面对面问答 五.调研对象 外来从业人员 1.资金收入 2.工作时长 3.收入组成 4.社会保障 5.住房情况 6.生活质量 六.调研范围 1 ...

  • 西岗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滕州市西岗镇人民政府
  • 西岗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西岗镇地处山东省滕州市西南部,西临微山湖,东靠京沪铁路.京福高速.104国道.笃西路横贯东西,地理位置优越,煤炭资源丰富.境内有四座大中型煤矿,年产原煤1000万吨,是典型的内陆资源型乡镇.镇域面积79.8平方公里,辖64个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1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 ...

  • 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
  • **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镇位于**县东北边锤,全镇辖区面积1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烤烟是全镇的支柱产业,花生.茶油.茶叶是该镇的特色农产品. 一.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经济持续稳步增长:2008年-2012年,全镇经济快速发 ...

  • 德清产城融合
  • 德政协办„2013‟21号 关于转呈<立足产城融合 深化城乡一体 开创德清新型城镇化的新局面--关于德清县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的函 县政府: 县政协文史与宗教委员会与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人员,通过调研座谈,实地考察,对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了<立足产城融合 ...

  • 推进城镇化进程政策法律问题调研报告
  • 最近随市政协"推进城镇化进程"课题组视察走访了几个县(市)区,对我市推进城镇化进程几个有关政策法律的问题,进行调研探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几个有关政策法律问题的分析 1.行政区划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目前行政区划缺乏整合力度,本市两区规模偏小,行政体制各自独立, ...

  • 关于城乡建设的调研报告
  • 关于城乡建设的调研报告 xx乡人民政府科技副乡长龙锦涛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一体化建设,在推进城乡建设方面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突破难点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