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的姿态与"文"的姿态

●从“散”中自拔,从“散”中突围—为“散”找到“散”的存在的至高无上的理由:即它事实上遵循着至高无上的艺术法则。

●“散”或如恒河沙数,无法穷尽。“散”是必须的,但“散”不是万能的,或者极言之,如果仅仅只有“散”,“散”就一定是无能的。

●那句“形散而神不散”是真理,可也是老生常谈吧?因为“不散”,不仅仅是一个“神”的问题,它应该还是一个“俗”的问题,即如何找到一种技法,一种想象力的载体,一种结构的力量,去将“散”统摄起来。

【一】

苏珊·桑塔格说:在散文中,诗人永远哀悼伊甸园的丧失;请求记忆说话或哭泣。桑塔格的话里充满了对诗人散文的一种洞察与包容。

她认可了记忆在诗人散文中的重要位置,认可了记忆的那种性质:絮絮叨叨、一地鸡毛,但这“鸡毛”却可能是灵魂的片光吉羽;她认可了呈现记忆的那种方式:说话或哭泣;但更要紧的还是苏珊·桑塔格还认可了一种“请求”的姿态:它是对记忆的虔诚,是对记忆的断片式存在形态的尊奉,盖言之,对一种“散”的姿态的眷顾和挚爱,亦即“散文”为“散”的不可抗拒性的某种信仰。

我试着沿着桑塔格的话行进。我的记忆在被我“请求”时,它也打开了,和缓地或者激烈地打开了。它不仅说话或哭泣,还有着笑容,朝阳般的笑容和藏匿在皱褶里的笑容。所有记忆中的划痕、欢笑、痛与沧桑,它们被完整地“请求”了,也被尽量长短不拘地呈现了。而眼前景、身边事,若真要转化为“现实”的写作,其实并不容易。

海枯石烂的所谓真正的永恒并不存在,可如果一粒沙里就有一个无穷的宇宙,其实我只想保留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记忆—复而不厌,赜而不乱。在化无情为有情的一切过往中,每样东西仿佛都是静静的—没有什么还会在消逝的时间里,再消逝。

或者,我就像普鲁斯特,像乔伊斯一样,沉浸在一种“无意的记忆”之中,沉浸在无边无际的“散”中。

【二】

沉浸,但我力图自拔。从“散”中自拔,从“散”中突围—为“散”找到“散”的存在的至高无上的理由:即它事实上遵循着至高无上的艺术法则。

若说谁都“散”过—似不敢断言。但许多艺术大家都“散”过,倒是有迹可寻、有据可证的。

李商隐之“散”,是他的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投囊中;赵师秀之“散”,像陶潜一样,似乎还染上了一点闲:“闲敲棋子落灯花”;略萨之“散”,或许是他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场纠纷和斗殴;博尔赫斯之“散”,也许是他焦急地等待着母亲归来;茨维塔耶娃之“散”,则有了点小女生的情愫,在那篇《关于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活生生的文字》里,她肆意描写了“那个剃掉头发、戴眼镜、刚出版第一本诗集的倔强女学生”在见到诗坛前辈沃洛申时的惊恐和欢喜……

“散”或如恒河沙数,无法穷尽。“散”是必须的,但“散”不是万能的,或者极言之,如果仅仅只有“散”,“散”就一定是无能的。

“散”,就是麦苗、麦秆、麦芒和麦粒。它们本身并不直接提供给我们所需要的“饮食”,而要进入到“饮食”的意义范畴,还必须经历生长、收割、碾压、蜕皮、研磨等工序,及至成为了“面粉”,然后才可能进入到“饮食”的意义范畴。换句话说,要让“散”状的日常生活碎片,进入文本,进入某种意义范畴,也必须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或许充满着从麦苗到麦粒,再到面粉的技术意味。

那句“形散而神不散”既是真理,可也是老生常谈吧?因为“不散”,不仅仅是一个“神”的问题,它应该还是一个“俗”的问题,即如何找到一种技法,一种想象力的载体,一种结构的力量,去将“散”统摄起来。

这种统合 “散”的力量,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是有着深刻的阐述的:一切艺术的本质都是诗。据此说来,循着诗的某种路径,去经营散文,即使不是最直线的捷径,或至少也是少走弯路的便利之道?

以诗为本,首先是“情”。前人袁枚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随园诗话》)当代德语诗人保罗·策兰也说过:“那些词可以给我们安慰,比如花朵、光明、自由……”古今中外的诗论,实可以借来壮声色,但任何情感的经验,在需要表述的时候,无论诗,无论小说或散文随笔,遭遇的或都是陈旧乃至陈腐的语言。而散文恒久远,久远的另一层意思也就意味着它必须突围:让语言裹挟着情感突围。换言之,散文力求“神不散”的最大技巧,就是确立一种抒发情感的语言形式的整体性。并在这整体性之上,让情感凝聚为同一向度的、具有爆发力和震撼力的场域。

当这一场域形成时,它到达了苏珊·朗格所言的“形式即意味”的化境。然而,这一场域自然不会凭空而降,形式也不会凌空蹈虚,形式的形成它离不开技法的导入。海德格尔的到达艺术化境的“林中路”,也会展现出无数条分岔的艺术小径。在本书中我试着去辨析我曾走过、曾踩踏过的那些小径。那些小径是“散”到“不散”的路径,是技法,尽管它最终走向了形式、归于了形式。

【三】

技法一,找到一个抒情口,并期冀把自己与文字温暖地融合。是的,我又一次说到了散文的抒情性—不怕笑话,在抒情类散文,被某些批评家和新锐散文家们不遗余力地批判,而以某类标签作家为代表的抒情风格,也成了不可效法、不足为训的写作禁忌,我却依然强调抒情性。“情者,文为经”,没错,我很难想象散文倘若不藏匿情感并最终将这情感抒发出来,散文会是怎样的面貌?桑塔格在《诗人的散文》中对此有很好的阐述,她强调了情:激情的容量,激情的特殊倾向;她强调了情的抒发的 “口”,一个特殊的“口”:内容或语感应是挽歌式的、回顾式的;她还强调情与自我的相关性:诗人的散文是激情的自传。

技法二,向传统致敬。我所谓的散文创作的自觉性是:涵容古典诗境,浸润于古典诗境,然后在这一“自觉”之下,寻找现代城市语境下的诗性。不过,古典与现代统合的困境或窘境就在于,你稍不留神就感觉到了传统的强大,就像球撞向巨大的物体,反弹力就让你疑窦丛生,“情更切”或许就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或许就变成了 “不敢问”。在这种境遇之中,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走在一条弯道上,但仔细深究一下,走弯道又有何妨?走弯路难道不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却可能是一种非常态。

曾读过一则禅宗故事:佛学院的一名禅师在上课时把一幅中国地图展开,问:“这幅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也就是说,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禅师继续问,理由则不为别人所共同认同。

我不认为自己悟出那禅师的理由了,就像我也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写出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在到处是事故与故事的时代,电脑键盘留给我的,也许只是尖锐而冷硬的触觉。至于字符在此时此刻的各种死法,也多么像对弯与直,散与不散,高抒情、低抒情与零抒情……种种强悍有力的呼唤?!

这样一想,传统、母语其实是给了我强大的信念。言近旨远,旨在象外,物我两忘—这些传统中最可宝贵的东西,可能正是现代抒情和叙事理论所苦苦追求的:散文比之小说,更要认识到语言的有限性:语言停顿之处,意义正在前行;语言消失之处,意义正在生长。

技法三,猜透瓦雷里与布罗茨基之谜。瓦雷里与布罗茨基设定了散文的某个谜局。瓦雷里说,诗是舞蹈,散文是走路;布罗茨基说,诗是疾驰,散文是小跑。可他们为什么这样来界定诗和散文呢?在这种界定中,却存在着某种一致性:散文和诗一样,都是形体的某种动作,只不过这种动作激烈程度不一,速度不一,但它们都是宇宙之中我们运动的一种形式,都和身体的存在形式和存在感相关,这就如同诗和散文都是一种文字的存在方式一样。而它们的差异性就在于:诗由于文字的精悍而更激烈;散文由于需要铺排、需要必要的叙述过渡,而更像走路与小跑。但这样的谜局为何由特别强调形式意味的瓦雷里与布罗茨基说出呢?

谜局的谜底或许在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那儿:极有必要创造出一种新的、硬朗的语言,它的目的是看,而不是认知。创造了艺术的陌生化理论体系的什克洛夫斯基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去除日常生活的语境化,艺术语言必须与赖以生存的日常生活的语境保持足够的距离,从而凸显存在的个性和差异。对于诗歌语言而言,陌生化就是在诗歌中凸显词语自身,把诗歌语言从日常语言中“突出”出来。

瓦雷里与布罗茨基应该都是这一陌生化理论的实践者。他们突出的贡献无疑是在诗歌方面,但他们同样会涉足散文。而当他们涉足散文时,他们不会忘记他们在诗歌方面的语言实践,即让语言“新”而硬朗,将语言的通讯性质全然摒弃,但它们毫无疑问又要受制于散文的文体要求,它必须要有经验性质的、日常性质的叙述和描摹。

技法四,向罗兰·巴特学习转化。巴特写道:价值向理法的转化(我心不在焉地读着我的一张卡片上的字:“转化”,但确实是这样写的):出于滑稽地模仿乔姆斯基,有人将说,任何价值都会重新写成()理论。这种转化,即这种激变,是一种能量:话语就通过这种解释、这种想象的移动、这种对于借口的创立而产生。由于理论源于价值(这并不意味着理论就没有坚实的基础),它便变成了一种智力对象,而这种对象又被带入了一种更大的循环之中(它遇到了读者的另一个想象物)。

这段文字有着最为典型的巴特的写作姿态: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但又字字珠玑。它典型地反映了巴特的 “文本互涉”的写作理论,即在巴特看来,一个文本与另一个文本之间,一个文本与千千万万个文本之间,总有看不见、理还乱,但又或许能理出某种头绪的关系。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罗布-格里耶也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即我们所使用的物及表达物的语词浸染着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意味。要剥离一个语词,或者说,要把语词放逐到没有意义的境地中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格里耶与巴特不同之处就在于:巴特总是在兴高采烈地玩着这样的剥离,如同他在《恋人絮语》中所做的那样;而格里耶总是小心翼翼避开这种剥离,他总是想方设法让语词在最本真最原始的状态上运动着、进行着、组合着。

我可能更想接近于巴特,但我也理解格里耶。同时我也深知像巴特那样的危险在于:一不当心就掉入随意用典的语词陷阱。

技法五至N,向……学习。这一语式意味着向所有的写作者学习所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向屠格涅夫学习如何呈现自然;向杰克·伦敦学习如何呈现生命;向皮兰· 德娄学习如何寻找自我;向歌德学习如何认识魔鬼;向伍尔芙学习如何沉浸自我;向陀思妥耶夫斯基学习找到某种复调结构,这就如同向昆德拉学习如何找到古典与现代的对位……

【四】

也正是在学习的意义上,我觉得文体意义上的“散文”真好,它是可以信马由缰、自由驰骋的,艺术的指向与可能性都可以落实于纸与笔的摩擦,或手指与键盘的接触中,而在这摩擦与接触中,似有一种天长地久、无垠无限,以及渺小、任意、自由、美好的气息。这样想来,生活与哲学里一切的好,也都应该是一种“散”的姿态与“文”的姿态……也因此,所有的写作,不只是写作;而文字,也不只是文字了。

说了这么多技法,但其实用得着一句武林高手的至味名言:无技巧即有技巧。我最终极的追求应该是:“语淡而味终不薄”,能自然一些,就尽量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写着,并快乐着;或者说,快乐着,因为写着。

作者:徐芳来源:解放日报


相关文章

  •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人体动作识别_田国会
  • 第39卷 第5期山 东 大 学 学 报 (工 学 版) 2009年10月 Vol . 39 No . 5Oct . 2009 JOUR NAL OF SHA NDO NG U NIVER SITY (E NGINEER IN G SCIEN CE ) 文章编号:1672-3961(2009) 05- ...

  • 自信者的姿态
  •   我们自信,我们优越,因为我们拥有。  一个自信的人,谈话时可能没有掩口、摸鼻和抓头等姿态。因此在观察自信的姿态时,要注意与其相矛盾的表示怀疑或其他消极的姿态。  一个有相当成就且知道自己目标的人,在他身上常可感觉到自豪、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度。这种人往往身板挺得很直,表明其自信心很强。或许这就是我们 ...

  • 6-PPPS正交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轨迹规划
  • 万方数据 第3期赵剑波等:6一PPPs正交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轨迹规划 63 构成,每条支链由一个移动副,一个十字滑副(两个正交的移动副)和一个球铰构成,其驱动布置在与基座相连的6个支链的移动副上,空间布置如图1所示.六条支链分为三组,以正交的形式在空间布置,每条支链的三个移动副都为正交布置.六条支 ...

  • 最美的姿态作文
  • 当夕阳的柔光将远山映照出一个绵延的剪影,耸立是山的姿态:当溪水在山间抑或原野奔流,蜿蜒是水的姿态.它们都只是无边的大自然创造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身影,是一种姿态.是的,它们固然很美,但最美的,却是人心灵深处的-- 也许消沉是一种姿态,而豁达却是另一种姿态:也许喧哗是一种姿态,而安闲又是一种姿态:也许屈 ...

  • 防卫与拒绝的肢体语言
  •   跟坦诚相对的,就是那些防卫身体或情感免受攻击的姿势。有时候也表现出拒绝的情绪。  双手抱胸   任何棒球迷都知道,当裁判的判决不能为一支球队的领队接受时,会发生什么事。领队会奔向裁判,挥舞双手或两手插在背后的裤袋内,可能在里面还握紧拳头,裁判看见对方跑过来,双手立刻抱在胸前,摆出防卫的姿态。等领 ...

  • 机器人智能传感器论文
  • 仿人机器人姿态检测与倒地检测方案 仿人机器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综合学科.运动功能是仿人机器人最基本的功能, 其中姿态检测方案准确可靠是进行机器人保持直立并进行各种动作的基本保障, 也是仿人机器人实用的前提条件.机器人的足部作为站立和行走过程中与外界唯一接触和受力的部位, 成为解决仿人机器人稳定行走的 ...

  • 风中的纸屑读书笔记
  • <风中的纸屑>读书心得 工商071 石元圣 学号:2110907147 周国平先生说:"追求未必总是显示进取的姿态". 提起追求两字,人们立即会想到进取.暂且不去深究这两个词的词义,在大众的认识中,追求与进取,是不怎么分家的. 追求,常常显示进取的姿态.追求就是进取, ...

  • 放低姿态是一种境界
  • 放低姿态是一种境界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总会抱怨工作单位或其他同事,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眼高手低,不应该是这样的现状.后来有一位刘科长给我们上了一课,其中有一段话让我深受启发,"你们都是新鲜血液,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现实很快给了你沉重的打击,也 ...

  • 基于的汽车无线姿态测量系统设计
  • 第14卷第17期2014年6月 1671 科学技术与工程 ScienceTechnology-andEngineering V01.14 No.17Jun.2014 1815(2014)17-0087-05 ⑥2014 Sei.Teeh.Engrg. 计算机技术 基于nRF51822的汽车无线姿态测 ...

  • 飞机三维姿态测量的角平分线方向向量法
  • 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2010年2月 Feb. 2010 文章编号 10042924X (2010) 0220369208 第18卷 第2期 光学精密工程 Vol. 18 No. 2 飞机三维姿态测量的角平分线方向向量法 王习文1,2,3, 马 军1, 陈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