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回归生活"

  摘 要 一直以来,有关教育与生活问题的讨论一直都是教育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与生活的问题研究在三个方面上进行探讨,分别是对于现实问题的提出、教育回归生活的原因以及如何回归。   关键词 教育 生活 回归 实践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Education Returning to Life"   ——Re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Life   JIA Mengme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e'nan College, Kaifeng, He'nan 475000)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 debate about education and life education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e, etc, people of educati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life issues of research on the three aspects we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for real-world problems put forward education returning to life the reason and how to return.   Key words Education; life; return; practice   1 现实问题的提出   教育与生活两者的关系问题,一直在教育学领域里争论不休,各家有各家的看法。实际上,教育与生活关系的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教育源于生活,教育理论是从生活中感悟出来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教育离开了生活,就相当于人类没有了空气,很难生存下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过得更有意义并且更美好。教育需要与生活紧密地结合,但是现实中的教育却离生活越来越远。   首先是现实中的教育越来越远离了真实的生活。当前对于学生总体能力水平的评价内容和方式一般都相对单一,大多数都是把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出勤率当成评价学生的方式。另外,大学校园就是象牙塔,很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没有出去接触社会,没有到社会上实践的机会,只是从课本和老师的幻灯上学习知识,这样导致学生很容易脱离现实的社会环境。其次,学校课堂教学远离生活。在教师教学的内容上,他们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只重视书本上知识的传授,却很少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在平时的生活里联系起来讲授。这样很多学生有时并不能很深刻地理解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只是死记硬背而已,如果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学生也不会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符号。第三,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生活价值的引导。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学校教育过多地关注学生考试分数的提高,却很少指导和牵引学生如何去生活,如何更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何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价值,脱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2 教育为何要回归生活   2.1 生活离不开教育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生活离不开教育,教育融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我们刚出生开始,教育就伴随了我们的一生。从语言的学习到思考问题的方式,从做家务到在社会上工作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教育才得以实现的。   2.2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脱离了生活的教育不是教育,脱离了教育的生活也成不了生活,两者是有互通性的。在生活中的成长时时刻刻反映了教育的印记,而教育的发展变化一直依托着生活的情境,可以说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也可以看作是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   2.3 教育为生活而服务   教育的价值就是在于培养人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懂得如何能够更好地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的真正价值。通过教育的方式,人们能够开拓视野,锻炼自己的思考模式,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思考生活的意义。   3 教育如何回归生活   3.1 使教育回归生活,首先要弄清教育脱离生活的原因   教育脱离生活的最直接原因可以认为是脱离生活的知识教育及其“应试教育”模式。因此,要改变脱离生活的知识教育及其“应试教育”模式的现状,首先要改变脱离生活的分数论的教育观点,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对面升学率的压力,这是一种眼光短浅的行为,而是要育人,让人懂得如何思考如何生活。其次,建立一种(下转第13页)(上接第8页)在生活基础上新型教育观,让知识教育回归文化教育、再让文化教育回归到最终的生活教育上。   3.2 教师要发掘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   生活是一个大熔炉,各种知识汇聚在其中。同时生活以一种直接的、详细的、直观的方式把知识表现给人们,有利于激发人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激发人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将知识和生活连贯地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用书本上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清晰地掌握知识。   3.3 消除学校与校外世界的隔绝状态   学校不应该便于管理就把学生局限在校园内,而应该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接触、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将学生放入社会上去锻炼,才能真正地让他们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社会实践中,而不是一直在学校校园内死读书、读死书。要鼓励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对待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从容地面对生活常态。   3.4 将焦点放在学生目前的生活   教育不应该为了将来的生活而忽视了学生目前的生活。将来的生活是不可估计的更是无法预料的。而目前的生活却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牢牢把握的。人们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提高的能力,可以让他们独自地走向属于他们的生活,而不是被学校牵引着走向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所以教育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把握生活,引导学生选择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3.5 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生活价值的引导   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过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人们在这个社会上生活,不仅仅只是为了追逐利益、获得名望,而是要在追求自己目标的同时懂得如何生活得更好、更充实、更有意义,而对于物质的盲目追求只会致使人内心的空虚与贪婪。教育应该要引导学生去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生活方式,拓宽其生活价值的视野,追求生活的价值。通过教育,学生应该能够找到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方式。   3.6 教育要面向人们的未来生活   把知识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中的经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思维方式,使其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生活或实践的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我们应当注重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我们的教育理念,寓教育于生活的鲜活体验之中,还原知识的发展和形成的过程,遵循人类生成知识的基本规律,在实践中保留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的兴趣。   4 结束语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和本源,也是教育的终点和归宿。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充实和美化生命,帮助学生过着有意义且有价值的丰富的精神生活。教育应该促进学生每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这样可以让他自己决定在其人生的不同的情况下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1 现实问题的提出   教育与生活两者的关系问题,一直在教育学领域里争论不休,各家有各家的看法。实际上,教育与生活关系的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教育源于生活,教育理论是从生活中感悟出来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教育离开了生活,就相当于人类没有了空气,很难生存下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过得更有意义并且更美好。教育需要与生活紧密地结合,但是现实中的教育却离生活越来越远。   首先是现实中的教育越来越远离了真实的生活。当前对于学生总体能力水平的评价内容和方式一般都相对单一,大多数都是把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出勤率当成评价学生的方式。另外,大学校园就是象牙塔,很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没有出去接触社会,没有到社会上实践的机会,只是从课本和老师的幻灯上学习知识,这样导致学生很容易脱离现实的社会环境。其次,学校课堂教学远离生活。在教师教学的内容上,他们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只重视书本上知识的传授,却很少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在平时的生活里联系起来讲授。这样很多学生有时并不能很深刻地理解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只是死记硬背而已,如果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学生也不会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符号。第三,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生活价值的引导。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学校教育过多地关注学生考试分数的提高,却很少指导和牵引学生如何去生活,如何更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何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价值,脱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2 教育为何要回归生活   2.1 生活离不开教育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生活离不开教育,教育融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我们刚出生开始,教育就伴随了我们的一生。从语言的学习到思考问题的方式,从做家务到在社会上工作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教育才得以实现的。   2.2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脱离了生活的教育不是教育,脱离了教育的生活也成不了生活,两者是有互通性的。在生活中的成长时时刻刻反映了教育的印记,而教育的发展变化一直依托着生活的情境,可以说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也可以看作是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   2.3 教育为生活而服务   教育的价值就是在于培养人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懂得如何能够更好地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的真正价值。通过教育的方式,人们能够开拓视野,锻炼自己的思考模式,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思考生活的意义。   3 教育如何回归生活   3.1 使教育回归生活,首先要弄清教育脱离生活的原因   教育脱离生活的最直接原因可以认为是脱离生活的知识教育及其“应试教育”模式。因此,要改变脱离生活的知识教育及其“应试教育”模式的现状,首先要改变脱离生活的分数论的教育观点,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对面升学率的压力,这是一种眼光短浅的行为,而是要育人,让人懂得如何思考如何生活。其次,建立一种在生活基础上新型教育观,让知识教育回归文化教育、再让文化教育回归到最终的生活教育上。   3.2 教师要发掘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   生活是一个大熔炉,各种知识汇聚在其中。同时生活以一种直接的、详细的、直观的方式把知识表现给人们,有利于激发人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激发人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将知识和生活连贯地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用书本上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清晰地掌握知识。   3.3 消除学校与校外世界的隔绝状态   学校不应该便于管理就把学生局限在校园内,而应该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接触、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将学生放入社会上去锻炼,才能真正地让他们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社会实践中,而不是一直在学校校园内死读书、读死书。要鼓励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对待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从容地面对生活常态。   3.4 将焦点放在学生目前的生活   教育不应该为了将来的生活而忽视了学生目前的生活。将来的生活是不可估计的更是无法预料的。而目前的生活却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牢牢把握的。人们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提高的能力,可以让他们独自地走向属于他们的生活,而不是被学校牵引着走向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所以教育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把握生活,引导学生选择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3.5 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生活价值的引导   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过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人们在这个社会上生活,不仅仅只是为了追逐利益、获得名望,而是要在追求自己目标的同时懂得如何生活得更好、更充实、更有意义,而对于物质的盲目追求只会致使人内心的空虚与贪婪。教育应该要引导学生去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生活方式,拓宽其生活价值的视野,追求生活的价值。通过教育,学生应该能够找到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方式。   3.6 教育要面向人们的未来生活   把知识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中的经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思维方式,使其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生活或实践的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我们应当注重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我们的教育理念,寓教育于生活的鲜活体验之中,还原知识的发展和形成的过程,遵循人类生成知识的基本规律,在实践中保留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的兴趣。   4 结束语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和本源,也是教育的终点和归宿。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充实和美化生命,帮助学生过着有意义且有价值的丰富的精神生活。教育应该促进学生每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这样可以让他自己决定在其人生的不同的情况下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三联书店,2002.   [2] 郑金洲.重构课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1(3).


相关文章

  • 浅谈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就业问题
  • 浅谈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就业问题 内容摘要 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各国都在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拟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从而得出: 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化主体的作用, 综合运用各种社会控制手段是帮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关键环节和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可以总结经验, 探索规律, 寻求使 ...

  • 找寻地理的滥觞
  • 作者:缪仁威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7年10期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涉及内容极其广泛,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地理学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这从本质上决定了地理的教与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而应该把课堂与社会.知识与能力.现象与本 ...

  • 在生活化的旗帜下:道德教育改革的话语实践
  • 作者:齐学红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2年03期 回归生活世界道德教育理论的提出,因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揭示了道德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性,因而一经提出,即作为一种先进教育理念的象征和符码,成为道德教育领域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话语体系.这一话语实践便具有了超越自身思想内涵之外的形式化的力量,即只要提生活化 ...

  • 让教育回归生活
  •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中国教育文摘 > 语文论文 > 教学内容 让教育回归生活 作者:临泽县黄家堡小学 李红燕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2-24 21:38:47  发布人:李红燕 临泽县黄家堡小学 李红燕 "生活是课堂的大教材,课堂是生活认知的提升地,在课堂中 ...

  •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   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学生文化。她坚持“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   ② ...

  • 社会实践活动经验总结
  • 工农中心学校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验总结 2012--2013(2)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 ...

  •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
  • 一、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想 1、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3、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4、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5、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 (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1、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2、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人的德性 3、品德培养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 4、品 ...

  • 德育工作述职:回归原点展望未来
  • 德育工作述职:回归原点展望未来 20XX年,在学校建立的第十五个年头,我们又站在一个新的关口,即将为未来的五年制定发展规划。时过境迁,如今的xx中学已经今非昔比,如何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谋求发展,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课题。 在这个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情况多么复杂,形势多么严峻,我们都应当回归原点来 ...

  • 让培智语文课堂教学回归主流--郭云
  • 让培智语文课堂教学回归主流-- 谈长治县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 单位:长治县特殊教育学 教师姓名: 郭 云 联系电话:[1**********] 邮编:047100 让培智语文课堂教学回归主流-- 谈长治县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 摘要: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q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