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主备教师:王明星 备课时间:10月7

单元主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材简析:

教师要精心进行二次备课,从教学风格、班情、学情入手,找准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

本单元主要教学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分段整理数据、难点,优化教学设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手机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积累分析和比较简单数据的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打下基础。本单元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建立

教学手段,调整原有教案设计,设计计,采用更为贴近实际的教学方法和

数据分析观念。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投入到“标、增、删、调、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去。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的将不仅仅是相关的改”等方面,要注知识和方法,更是发现数据所蕴含信息的愉悦体验。

2、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此之前学生曾多次经历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初步学会了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以及用非正式的统计表、方块图等表示数据的方法,对描述数据的方法以及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因此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积累起来的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在教研活动、备课活动中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切忌说套明清楚。 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以便于

1. 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话、空话,或直接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出发,探索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3. 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2.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 3.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4.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球简单的平均数。

页码:

的总结,更要体现对教学和学法的理论分析。 为课堂回顾,要写出教法、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

1.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确定整理数据的方法。 2.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3.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常用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画图、表格、文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数据,并能对简单数据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和解释,积累了一些统计活动的经验。不过,这个阶段学生接触的统计表和统计图都是非正式的,从本单元开始将结合具体的统计活动,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资源及工具设计: 情境图,投影 课时安排: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课时 练习七 2课时 平均数 1课时 练习八 1课时

页码: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主备教师:王明星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40-41页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2. 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

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张丽华同学的调查结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出示第一张表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些数据呢? 学生回答后,出示统计表。

提问:这种统计表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统计表中填出的数据表示什么?

学生交流反馈。

认识统计表的标题、制表日期,统计表中的项目、合计栏。 统计表中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3. 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出示条形统计图。

提问:这张条形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条形统计图是怎

页码:

样表示数据的?

认识统计图的标题、制图日期、纵轴、横轴的含义。 4. 根据题中数据分别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反馈、讲评。

统计表中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几人?是怎样确定直条高度的,为什么要在直条上标出相应的人数?

5. 分析数据。观察完成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从中能知道什么?

6. 回顾、反思。

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小结:统计表是用表格呈现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呈现数据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而条形统计图能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示数据。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一练”。 出示题目要求,理解题意。

讨论: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怎样表示调查得到的数据。 各小组按要求开展调查活动。

组织交流:说说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2. 完成练习七第1题。 读题。

提问:统计图的纵轴、横轴各表示什么?纵轴上1格表示多少? 讨论题中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页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页码: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

主备教师:王明星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42-43页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等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结合统计表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

例题图、统计原始数据、整理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都要穿上什么?(校服) 像参加运动会、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集体活动我们都要穿校服,它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2、今年学校计划要为我们添置一套新校服,你们高兴吗?做校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呢?

3、做校服需要哪些信息?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每个同学的身高,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请看这是梅峰小学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之前完成的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

二、教学新知

服装厂不可能按照我们每个人的身高来定做,也不可能做同样大小的校服, 一般分为“小号、中号、大号”三种尺寸。根据儿童服装制作标准,一般10厘米为一个号。

出示:小号:130~139厘米

页码:

中号:140~149厘米 大号:150~159厘米

3、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作?(统计适合穿大、中、小号校服的各有多少人?)

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校服各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

那你能把队员们的身高数据整理一下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因为所有数据都是一百多厘米,所以可以只看十位上的数快速进行分类。画“正”字法)

学生分段整理并统计。

谁愿意把你整理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

4、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张统计表直接交给服装厂呢?如果你是服装厂的统计员,希望看到这样的表格吗?为什么?(太麻烦了)还应该怎么办?(制成统计表)(板书制成统计表)

现在就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表格(二)中。(学生动手完成统计表)

5、提问:这里的合计( )人你是怎样得到的,它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那么你们想一想,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6、出示多张表格:现在每个班的表格都送到了服装厂,可是统计员又傻眼了,哪一张是我们班的呀?怎么办呢?

7、还要写上名称,怎样给这份统计表命名呢?学生写上标题。 最后不要忘了写上日期,这就是一张完整的统计表,有标题、制表日期,还有统计的数据。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呢?(每个数据段有多少人,即: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的套数) 、合计有多少人,即:一共要做多少套。服装的工人师傅通过这张统计表知道了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

8、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添置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3)制统计表(4)分析数据。

小结:像这样把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们快

页码:

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据的分段整理。(板书: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

三、解决问题。

完成“练一练”,练习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页码:

练习七

第1课时

主备教师:王明星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练习七 3-5题 教学目标:

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不断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经验,感受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并板书课题。 二、完成练习。 1. 练习七第3题。

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我国四条主要河流的长度分别是多少,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

出示题中的统计图,提问: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什么?横轴上1格表示多少千米?为什么横轴上刻度的最大值要定为

7000?

学生绘制表示其他三条河流长度的直条。 说说用统计图表示题中的数据有什么好处。 2. 练习七第4题。 了解题目要求。

说说是怎样收集到这些数据的,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展示、交流学生作业。

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 练习七第5题。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并记录每个同学单脚站立的时间。

页码:

说说本小组开展活动的过程,并展示记录的数据。

说说怎样对小组里同学单脚站立的持续时间进行整理,可以分几段进行整理。

学生独立完成整理,并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 观察表中数据,分别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对不同小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页码:

练习七

第2课时

主备教师:王明星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练习七 6、7题

教学目标:

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了解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不断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的经验,感受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据分析

观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统计图(表)、1元硬币、滴管、一块干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并板书课题。

二、完成练习。

1. 练习七第6题。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学期阅读了几本课外书,再讨论如果要

了解班级同学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可以怎样做。

明确:为了方便收集数据可以用调查表进行调查。

出示题中的调查表,让学生说说调查表中有哪几个项目,可以

怎样用调查表进行调查。

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展示和交流。

2. 练习七第7题。

了解题目要求。

让学生说说准备从哪些方面了解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怎样根

据要调查的内容设计调查表。

出示调查表,让学生选择一个项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调查

结果,完成书上的统计表。

组织交流,让学生展示调查得到的数据,着重说说是怎样用调

查表收集数据的,怎样整理和汇总数据的。

页码: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并对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做

出评价,提出一些改变不良习惯、注意用眼卫生的建议。

三、“动手做”活动。

通过示范向学生说明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估一估像这样往1元的硬币上滴水,最多可以滴多少滴。

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

组织交流,比较每次实验的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如每次

实验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最多能滴的滴数都差不多。)

如果用一个数来表示实验结果,选择哪个数比较合适。

四、学习“你知道吗”。

先让学生说说每幅图表示的是什么,分别是用什么来表示数量

的,可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有特色的统计图,并与同学交

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页码:

平均数

主备教师:王明星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49-50页,练一练,练习八1-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

需要,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

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置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

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

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准备:

课件、男女生套圈成绩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很多同学都知道套圈游戏,一起来看。(媒体出示:四

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竞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

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想请大家来当裁判,愿意吗?可要比

比哪个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两队人数相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组男、女生套圈成果统计图。

提问:要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认为可

以比什么呢?

同学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两队人数不同,每队中每人套中的个数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组男、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

请同学一起回答是哪个队套得准一些。

提问:有同学认为可以比比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你们觉得公平

吗?

页码:

结合媒体演示小结。

(三)两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成果图(例题),引导比较,得出与第二

小组套圈结果图的异同。

每小组四位同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指出:其实,象这样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别求出了男、女生平

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去比的。

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讲解揭示平均数的含义。

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吗?

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说说想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引导同学观察、比较,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4.小结。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完成“练一练”。

2. 练习八第1—4题。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页码:

练习八

主备教师:王明星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52-53页,练一练,练习八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

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记录自己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题,并板书课题。

二、完成书上练习。

1. 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 练习八第6题。

先让学生看图回答第(1)题,明确:平均每个小组植树的棵

树在6棵和10棵之间。

再让学生看图进行估计,并通过计算检验。

组织交流,让学生具体说说估计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以及

这样做的理由。

3. 练习八第7题。

引导学生讨论:题中的5个橘子是怎样得到的?任意取出5个

橘子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可以根据任意取出的5个橘子质量的平

均数,来推算一箱橘子的质量?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交流。

说说算出的一箱橘子的质量表示什么,它与这箱橘子的实际质

量有什么关系。

4. 练习八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甲、乙、丙三人在这6场

比赛中各上场多少场,怎样比较三人在6场比赛中的表现。

页码:

学生分别口算出三人每场比赛得分的平均数。

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5. 练习八第9题。

先读一读第53页的“你知道吗”,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比赛

时是怎样计算选手成绩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出示题目,找出7位评委评分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按规则算

出吴萌诗歌朗诵比赛的最终得分。

反馈交流。

算一算,如果不用这一方法计算,吴萌的平均成绩应该是多少

分。

说说两次计算的成绩相差多少,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 练习八第10题。

先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平均数,再和小组里的同学比一

比,看自己每天做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在小组里所处的位置。

组织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页码:

运动与身体变化

主备教师:王明星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54-55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

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

观念。

3.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

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

心。

教学准备:

秒表、跳绳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

健康。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教师: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

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二、动手操作,活动讨论

研究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

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

第一步: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

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

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

搏跳动次数。

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高抬腿跑30秒

后,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

第三步:休息2分钟后,再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

页码:

第四步: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

教师:测量脉搏时方法要正确,第一次原地跑步后要休息2分

钟,等脉搏恢复正常后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

提问: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用同样的1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

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做个小测试,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

喊开始,你们在原地坐上下蹲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休

息几分钟后,再跳绳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

提问: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

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脉搏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在体育课上我们每分钟脉搏

的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

三、课堂总结。

通过实验,你对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页码:


相关文章

  • 教案-条形统计图-王方
  • 条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王方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94-95页例1,做一做.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每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图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本节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学习以一当几的条形统计 ...

  • 栽蒜苗教学设计
  • 经历 ● 体验 ● 探究 ● 感悟 --<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4-96. [教材分析] <栽蒜苗(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首先,教材创设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15天的观察与记 ...

  • 复式条形统计图反思
  • 挖掘教材意图 注重教学实效 --关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 安徽省濉溪县实验小学 赵 敏 在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我仔细揣摩<课程标准>及教材,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现就我的设计思路及课堂教学的落实情况来谈一下自己的反思.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 ...

  •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季庄小学张相涛 一.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 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 ...

  • [简单的数据分析]说课稿
  • <简单的数据分析>说课稿 伊通镇第五小学 闫新宇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第38页例1的教学内容.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 ...

  • 第六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 第六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教材简析: 统计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中的领域之一,它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重点 教学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从而深化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 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 ...

  •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 <折线统计图>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 陈华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科学.客观地认识世界.它是数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 ...

  • 载蒜苗(一)教学设计
  • 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6页 栽蒜苗(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还可以表示2.3.5.10.50.100-- 2.数学思考: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问题解决:经历在方格图中画条形统计 ...

  •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2)图片自制
  • 4.统计图的选择(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2.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1.经历数据的 ...

  • 选择统计图
  • 选择统计图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2和"练一练",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不同统计图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