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与分配 二轮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一、再研考纲要求

二、高考前瞻预测

1. 本专题是高考试题的聚集区。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收入分配主要涉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意义,以及国富与民富的关系;财政主要涉及财政作用,特别对财政政策的考查趋于增多;税收主要涉及税收的作用。财政和税收更多地结合宏观调控出现。从命题形式看,试题实现了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由原先的措施类、体现类试题,向探究类、分析类试题发展。我国的分配方式、财政的特点和形式、税收的种类等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与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和意义、财政的作用等知识则很可能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知识综合考查。

2. 在2014高考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结合我国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的重大举措,说明国家如何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国强到民富的转变。(2)运用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措施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意义。(3)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如民生工程、抗震救灾及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具体事例,考查财政的作用。(4)关注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和变化,据此从国家、个人等方面理解个人所得税征收和调整的意义。(5)结合民间投资多元化、居民收入多元化,认识各种体制的特点。

3. 关于教材:把握一个核心:立足收入分配这一核心内容,明确国家、企业与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四个环节的关系。

理解两个重点:立足国家宏观政策,理解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立足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理解财政的作用。 明确三对关系:把握分配公平与财政的关系,把握分配公平与税收调节的关系,把握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三、再建知识体系

四、高频考点突破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1. 【命题报告】

高考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考查,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且多是集中在对效率与公平知识点的考查上。考生在备考中,要注意结合实例理解并准确区分几种收入分配方式;准确掌握促进公平的措施,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并会结合现实热点材料,阐述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重大意义。

2. 【主干串讲】

(1)区分几种不同的收入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劳动成果。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工资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

(2)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问题(是什么)

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3)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原因(为什么)

①理论依据: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②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4)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怎么办)

3. 【典型例题训练】

(1)(2011年上海单科) 一家IT 公司生产软件产品,需要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其中属于资本要素的是( )

①运转资金 ②公司办公楼 ③电脑设备 ④程序设计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与题干无关。

(2)(2010年高考·安徽卷)李某是以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

A. 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 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解析】D 本题考查考生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与应用。李某作为国有企业工程师,其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共44000元;个人专利转让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房出租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土地要素分配,共11000元;妻子作为个体老板,其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故D 项正确。

4. 【变式训练】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2年10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正在推进中。绩效工资是指根据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确定的工资,实施绩效工资( )

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 ②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所有劳动者的收入

③实现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 ④能够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资本要素。资本要素包括资金、场地、设备等因素,程序设计属于技术要素,

A .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解析] ②说法错在“所有劳动者”,因为有些劳动者可能因为劳动效率低,绩效工资相对较低。③说法错误,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只是按劳分配的新形式,并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绩效工资作为按劳分配,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能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故①④符合题意。

(2)民营企业职工李某2011年年终获得老板给的1万元年终奖和9万元土地入股的分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10万元都是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②这10万元都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其中的9万元是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 ④都属于非按劳分配收入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配方式的知识点。1万元年终奖是合法的劳动收入,9万元分红是凭借土地使用权入股获得的收入。故②③错误。本题选C 项。

(3)要正确解决下图所反映的问题,需要政府 ( )

①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分配制度

②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③强化税收调节,整顿不合理的分配秩序

④加强对企业经营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A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上图主要反映了收入分配中的分配不公平现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完善分配制度,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①②③的说法符合题意;在我国,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家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且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缩小收入差距没有直接关系,④排除。

答案 B

(二)国家财政

1. 【命题报告】

高考对财政的考查多数集中在财政的作用上。考生在备考中,要全面准确掌握财政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同时,要特别关注重大时事,结合国家政策分析财政在各方面的作用。

2. 【主干串讲】

(1)宏观把握财政的巨大作用

①是什么——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②为什么——为实现国家职能。

③怎么办——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分配政策。

(2)财政政策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③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国家宏观调控

3. 【典型例题训练】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 .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 .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解析] A 本题考查财政赤字的作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适度的财政赤字能够增加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A 正确。B 、C 与材料提到的适度财政赤字无关。D 适度的财政赤字应该是增加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

4. 【变式训练】

(1)要实现漫画中的双赢目标,最直接的措施应当是( )

A .提高税率

B .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C .大力发展经济

D .扩大财政支出 双 赢

B [解析] 漫画所反映的是要实现国家收入和百姓收入的双赢,这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处理好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故B 项正确。

(2)2011年12月l 1日,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式全文公布,草案规定:国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地区为居住分散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税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③体现了政府用行政手段坚持以人为本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B 该题考查的是财政在保障民生方面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一基本特征。

(3)2013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较以往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强劲的财政收入为财政“用之于民”提供了支撑。但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同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这一现象被称为“国富民穷”。为更好地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政府正努力“还富于民”“藏富于民”。材料说明 ( )

①经济发展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②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③财政收入为财政支出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④财政资金的充分利用能够促进财政增收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同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造成“国富民穷”,这是由不完善的分配制度造成的,

②正确;强劲的财政收入为财政“用之于民”提供了支撑,③正确;①④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答案 B

(三) 征税与纳税

1. 【命题报告】

高考对税收的考查多数集中在依法纳税上。考生在备考中,要全面准确地掌握税收的相关知识。同时,要注意结合重大时事和税收政策的变化,分析税收的固定性和作用。

2.【主干串讲】

(1)全面把握税收

①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关系:税收是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②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是区别于财政收入其他形式的基本标志。

③税收的作用:一是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二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税收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

④我国税收的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⑤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在我国对公民而言,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国家而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因此,公民应自觉诚信纳税。

⑥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⑦公民要自觉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3. 【典型例题训练】

(1)[2013·北京卷] 下表是2011年北京市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度增长率。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出2011年北京市( )

A .财政收入高于财政支出,出现财政盈余 B.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

C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过快抑制了财政收入增长 D.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抑制了个人所得税增长

[解析] B 题干给出的是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率,从图表可以看出个人所得税增长率远远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率,所以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上升,B 正确。由于图表给的只是增长率,无法判断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A 不选。财政支出不是抑制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C 错误。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有利于个人所得税的增长,D 错误。

(2)[2013·四川卷]S市是我国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城市。截至2012年底,该市共有15.9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有九成企业税负减轻。2013年1月,国务院决定选择交通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在全国推广“营改增”。“营改增”的积极效应是( )

①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②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益经济结构调整 ④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约束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C 本题考查财政和税收、经济结构调整的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审读材料,“营改增”使“九成企业税负减轻”,说明它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但可能会减少财政收入,故①说法错误,②正确。国务院推广“营改增”选择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因此国家这一措施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③符合题意。“营改增”属于税收改革,并不是国家财政支出,故④不符合题意。

4. 【变式训练】

(1)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率先开展营业税(按照营业额和规定的行业税率计征)转增值税改革试点。转增值税改革的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②保障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③使国家再分配更加合理 ④促进社会生产的专业化

A. 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A 该题考查营转增的意义。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企业之间公平竞争,所以①④正确。

(2)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开店和购物,但是很少有人为网上交易缴税。而按照我国税法,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只要发生交易行为就得缴税。税法的这一规定表明( )

A .税收具有固定性特征 B.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税收具有强制性特征 D.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 C 该题主要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材料强调的是只要有交易行为就得缴税,即强制性特征。故C 符合题意;而A 虽是其中一个特征,但在本材料中没涉及到;选项B 、D 跟本题无关。

(3)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并报国务院批准,自2013年1月1日起,我国对78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其中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进口关税税率由10%降至5%。这一变化反映了税收的________特征 ( )

A .强制性 B.法制性 C.固定性 D.无偿性

答案 C 解析 国家有关部门经过法定程序,对相关商品的税率作出调整,这体现了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征,C 正确。

A 、D 两项不符合题意。B 不是税收的特征。

五、再破知识误区

1. 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非按劳分配。

剖析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还存在非按劳分配,如福利性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一定是非按劳分配方式。

2. 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方式。

剖析 只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方式,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属于非按劳分配方式。

3.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剖析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4. 收入分配中注重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剖析 分配公平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5.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

6. 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适度的收入差距具有激励作用,但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后,效率会降低。)

7. 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强调市场的作用,会使收入差距过大,甚至造成两极分化。)

8. 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剖析 财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9. 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弊无利。

剖析 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弊还是有利,关键要看财政、信贷能否实现综合平衡。如果银行信贷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财政、信贷能够实现综合平衡,财政赤字就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危害。

10. 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11. 财政收入随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随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而增长。)

12. 税收具有无偿性,意味着国家对纳税人不付出任何代价。

剖析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就是说,国家的税收收入最终是服务于人民的。

13. 税收具有固定性,意味着征税对象和税率不会改变。

剖析 税收具有固定性,并不意味着征税对象和税率不会改变,而是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14. 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因此,税收越多越好,税率越高越好。

剖析 税率过高不利于生产和消费,税收具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改变。

15. 平均工资增长抑制了个人所得税增长。(平均工资增长有助于个人所得税增长。)

16. 生产总值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随经济的发展、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增长。)

17. “营改增”可以拓宽财政收入来源。(“营改增”短期内会造成财政收入减少。)

18. 提高个税起征点,表明政府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的调整属于财政政策,不属于货币政策。)

19. 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可能会使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20. 确定税率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税率的确定与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无直接关系。)

六、再练高考真题

1. [2012·天津卷] 下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 )

A .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

B .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 .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

D .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

C [解析] 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点。材料中扶贫标准不断提高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不断增加,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故选答案C 。

2.(2011年上海文综) 倡导“包容性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包容性发展必须强调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意味着当前在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时要( )

A. 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B.把提高效率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C. 通过牺牲经济效率换取社会分配公平 D.通过提高效率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解析:A 本题考查对效率与公平知识的理解。材料中“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其主要强调社会公平,A 项符合题意;B 、C 、D 三项观点错误。

3.(2012·广东文综)对左图解析正确的是( )

A. 该省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

B. 该省地区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

C. 该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

D. 该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财政方面的内容。财政收入随经济发展而增长,排除A 。B 观点关系颠倒,居民收入水平应与该省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C 说法错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而不是与此相反。D 符合题意。

4.(2012·重庆文综)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引起了广泛讨论。根据图,甲乙两方案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方案有利于B 家庭,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②乙方案有利于A 家庭,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③甲方案有利于B 家庭,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

④乙方案有利于A 家庭,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以个人为单位和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案对比 解析 本题考查税收方面的知识。甲方案国家税收收入为145元,乙方案则为30+75=105(元),故①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甲方案让家庭收入少者缴税,多者反而不缴税,不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故③说法错误。乙方案让家庭收入多者多缴税,少者少缴税,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故④说法正确。①④切题,②③不切题。答案 B

七、洞 悉 热 点

异地高考政策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背景材料】

2013年6月7日,2013年高考将正式拉开序幕。今年高考倍受关注的最大政策变化是:异地高考首次“破冰”。记者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获悉, 今年共有347名非江苏省户籍的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在江苏省参加高考报名, 占全省参加高考报名人数的0.08%。

教育公平是改善民生之基,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按照教育部的时间表,31个省、区、市2012年年底前必须出台异地高考政策。目前, 已有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山东、安徽等29个省市明确出台就地高考具体标准。至此, 我国各个省市已经出现“率先破冰”“缓冲落地”“分步实施”三种模式。随着社会发展, 公众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 推进教育公平势在必行。

【命题透视】

从《经济生活》角度, 分析我国应采取哪些经济措施来解决收入分配社会公平问题?

提示: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2.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 简要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提示:问题涉及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政府的性质、原则、宗旨以及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教育,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 说明为什么说“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提示:问题涉及我国政府的性质、原则、宗旨以及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要求。有利于保证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权, 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从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 说明我国各级政府应怎样深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提示:问题涉及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 用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走群众路线等方面。

财政支出保民生 社会协调促发展

【背景材料】

2013年7月15日, 财政部发布2013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1—6月累计, 全国公共财政支出59 714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5 821亿元, 增长10.8%。其中, 中央财政本级支出9 571亿元, 同比增长8.1%;地方财政支出50 143亿元, 同比增长11.3%。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 更加注重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 努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教育支出8 746亿元, 同比增长10.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47亿元, 同比增长11.9%;医疗卫生支出3 806亿元, 同比增长2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 608亿元, 同比增长15.4%。

【命题透视】

1.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 谈谈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提示:问题涉及政府调节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 保障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政府通过税收改革, 调整财政收支关系, 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

2. 请你立足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分析如何推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提示:主要涉及政府应该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政府要切实履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 自觉接受监督。政府坚持科学决策,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拓宽公民决策参与的途径。公民要行使监督权,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有序参与。

3. 请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 分析政府提高公民基本生活权利保障水平的哲学依据。

提示:问题涉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提高公民基本生活权利保障水平, 是党和政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选择的体现。

八、再做错题

1.[2013·中江模拟] 前些年,农民张某在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2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对农民张某的收入我们可以这样认识( )

①土地转包前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土地转包后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②土地转包前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土地转包后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

③土地转包前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土地转包后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土地转包前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土地转包后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解析] 农民张某在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是在农村集体经济中获得的收益,是公有制范围内获得的收益。因此是按劳分配所得。张某将这2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属于按土地要素获得的收益,因此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本题选B 项。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等)。

2.(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届高三期中)2012年是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在过去的20年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日趋完善。我国坚持和完善这一分配制度的原因是 ( )

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分配制度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 ③社会主义经济要求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④当前的分配制度有利于消除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A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③错误;④“消除收入差距”说法错误。

3.(青岛市2013届高三期中) 张某夫妇因到城市开小餐馆,将自家在农村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给本村的李某,并从中取得6万元收益。张某夫妇自己经营小餐馆一年下来也有8万元收入。这里的14万元包括 ( )

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②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 ④按土地所有权分配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C 8万元是经营个体餐馆获得的,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出租房屋属于按土地生产要素分配。故选C 。

4.(北京四中2013届期中) 购买股票、债券所得,属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对这一分配形式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它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 ②它是资本要素创造价值的结果

③它是由我国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④它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决定的

A. 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B 按资本等要素分配的收入是资本等要素创造社会财富的结果,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②错误。

5.(2012年江西模拟)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存款利率由现行的3.25%提高到3.50%。存款利率上调后,居民存款储蓄得到的实际收益 ,该收入的分配方式属于 。 ( )

A. 不确定 按资本要素分配 B.减少 按劳动要素分配 C.增加 按劳分配的收入 D.增加 按资本要素分配 解析:A 本题考查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居民存款的实际收益除了与银行的存款利率相关,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当时的物价水平。如果物价涨幅高于存款利率,居民实际收益不会增加,只有低于存款利率时,实际收益才会增加,题干中没有物价情况,无法作出判断,同时,利息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进行分配,所以A 项符合题意。

6.(2012年深圳模拟) 下图是我国“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示意图。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

B. 我国农村收入结构在不断完善

C. 劳动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体部分

D. 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在逐渐降低

解析:C 本题考查对分配制度的理解。图中家庭经营纯收入占46.2%,工资性收入占42.5%,这两部分属于劳动收入, 从量上看, 劳动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体部分,C 项符合题意。A 、B 、D 三项不符合题意。

7.(2011年天津模拟)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总的说来, 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改革和完善这一分配制度的总取向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调节过高收入, 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分配格局(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 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坚持这一改革取向( )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②目的是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③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 ④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关系状况

A. 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D 本题考查对我国分配制度、促进公平等知识的变通理解。②是对坚持这一政策取向的误解, 这一政策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 故排除。我国分配制度本身属于生产关系, 故④不选。①③正确分析了题干中的改革问题。

8.[2012·襄阳] 下表是襄阳市某居民2010年收入一览表(资料源于襄州市统计局)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 、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 所获得的收入。该图表明( )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该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③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解析] ②错误,按劳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材料中体现的是我国的分配制度,不是所有制制度,③与题无关。

9.(玉溪一中2013届高三期中) 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2012年或全面推行,将通过逐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由主管部门依据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以及风险等因素,确定分配办法和收入水平,目的在于改变事业单位日趋严重的人浮于事作风,通过绩效考核激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形成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表明 ( )

①维护公平对提高经济效率会产生重要影响 ②国家力图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为了提高效率 ④提高社会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前提

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B 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注重效率的提高,该方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维护收入公平,故选B 。

10.[2012·广州质检] 2011年财政收入30%左右的增速和全年超过10万亿的预期使很多人担忧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过快,或将抑制居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要想消除这一忧虑必须( )

①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 ④落实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的分配政策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解析] 材料表明国家收入过多,企业和个人收入过少,所以必须平衡国家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关系。①②③能够提高居民收入,故正确。④主要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故排除。

11.(北京四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 回望十六大以来这10年的改革历程,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12286.6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约9倍以上。中央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力度,有利于( )

①加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③统筹城乡发展 ④以工带农,以城促乡

A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2.(朝阳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减除 费用(个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同时调整了税率。表1、表2是个人所得税调整前后的税率表。 表1调整前的税率 表2调整后的税率

若某人的月工资收入是5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个税调整前后其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 得税分别是 ( )

A.325 元 45 元 B. 450 元 150 元 C. 750 元 1000 元 D.450 元 300 元

A 个税起征点上调前,应缴税款为5000-2000=3000元是应税收入,500×5%+(2000-500)×10%+(3000-2000)×15%=325元;个税起征点上调后,应税款为5000-3500=1500元,1500×3%=45元,故该题选A 。

13.在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同时,近年来,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新资助政策和措施,如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等。这一系列资助政策的实施 ( ) ①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④说明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A .②③ B.①② C.③④

小收入差距没有直接关系,②不选;④与题意不符。

14.(2013·大连模拟) 由于油价不断上涨,财政部加大了对各省的农资补贴。截至2012年3月,财政部累计拨付农资综合补贴1 078亿元,同比增长近30%,这部分资金将直接补助给种粮农户。材料中的支出( )

①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②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③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④提高了农民初次分配收益

D .①③ 答案:D 解析:①③是实施这一系列资助政策的意义。实施这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体现的是国家财政的作用,与缩

答案:A 解析:财政农资支出,旨在扩大农业投资需求,合理配置农业资源,①②当选,③不选。财政农资支出属

于再分配,不属于初次分配,④不选。

15.(2013年广东汕头一模) 国家货币政策正在收缩,一部分中小微型企业资金紧缺,发展慢了下来。对此有人提出,

地方政府应增加财政支出,用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你认为这种观点是( )

A .正确的,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正确的,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 .正确的,财政具有保护各企业经营平稳运行的作用 D.错误的,这样做干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答案:D 首先要判断题干中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地方政府要贯彻中央的宏观调控,以保持地方和中央的统一,故D

项符合题意。A 、B 、C 三项虽然从财政的作用角度去分析,但对题干观点判断错误,应排除。

16.(2013年广东潮州二模)2013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13年财政政策

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

理。这表明( )

①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③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A .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体现了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体现了③,故A 项符合题意。①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7.我国加强对“交通扶贫”的投资支持力度,预计将有5 100多亿元车购税用于“十二五”时期的“交通扶贫”,

而到202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将通达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没有“扶贫”,特困地区就难以发展

③发展特困地区交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④发展交通事业是特困地区脱贫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将车购税用于“交通扶贫”体现了我国税收的性质,①正确;②表述不科学;发展特困地区交通是社

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③正确;特困地区脱贫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经济,④错误,故选C 。

九、课外演练

(一)选择题

1. (山东省莱芜市2014届高三上期期末)2013年记账式附息(四期) 国债,票面年利率为3.10l0. 2月6日起上市交

易。居民投资国债获得的收入属于( )

①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②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 ③合法的劳动收入 ④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A.①③ B.②③ C. ①④ D.②④

2.(2014年深圳市一模)2013年10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再次强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此,我们要( )

①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③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激活市场主体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广东省梅州市2014届高三总复习质检)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它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

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益就改进了,这就是福利经济学著名的“卡尔多改进”准则。下列措施符合该准则的有( ) ①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②健全转移支付能力 ③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专项贷款 ④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济宁市2014届高三期末)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下列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的措施有( ) ①全国实行统一的最低工资标准 ②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③利用税收手段限制垄断行业高薪 ④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13-2014学年连云港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逐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逐步形成橄榄

型分配格局。我国之所以要解决收入分配公平,是因为它( )

①能缩小收入差距,增加社会财富 ②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④是提高经济效率的物质前提

6、(常州市教育学会学生学业水平监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而实现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下列举措中能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

①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260元调整为1400元 ②某公司建立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 ③某地民政局免费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④某省给予社会办托老所的床位每张每月300元财政补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青岛市2014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 2014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制度的意见》,着力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两大制度“并轨”。 这样做有利于( )

①推进城乡的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②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乡收入差距 ④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化建设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8.(潍坊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两者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为缩小这一差距,我国政府可采取的再分配措施有( )

A .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

C .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 D .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9.( 2014 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2013 年全国各地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 上海月最低工

资标准1620 元,武汉月最低工资标准1300元,昆明月最低工资标准1265元。这反映了 ( )

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决定社会分配方式不同 ②国家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 国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④ 政府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

A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10.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就

是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再分配中国家可以(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

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加大对失业补助的财政支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

注:该公司所在的城市2012年最低工资标准为1100元。分析表,我们可以获得的正确判断是( )

①该公司未能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存在分配不公现象 ②收入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③按照消费结构,消费结构优化程度为A >B >C ④该公司员工的收入受到劳动技能和付出的劳动数量与质量的影响

A .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2.(山东省济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2014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下列

措施中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

A .住建部通知叫停小产权房 B.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

C .天津市实施汽车限牌措施 D.我国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

13. (淄博市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这次太空授课教学,带上天宫一号的“教具”总重量是2.9公斤,

飞天成本约35万元人民币。从“神一”到“神十”,中央财政约投入390亿人民币。由此可知( )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④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 、(眉山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如下图所示,假定一国现有资源

用来生产两种产品 X(生产资料)和Y (消费品)。如果全部用来生产X 产品,可生产

OD 单位;如果全部用来生产Y 产品,可生产OA 单位:如果同时用来生产X 和Y 两种产

品,则可能有各种不同的X 与Y 的产量组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该国生产出现从C 到B 的变化,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国在经济政策上可能采取了( )

① 上调个税的起征点 ②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③ 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④ 增加基础设施投入 '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分析:若该国生产出现从C 到B 的变化说明了是消费品所占有的资源增加,生产资料所占用的资源减少。会导致

这些变化的应该是国家投资的增加,会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或者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因此题肢①③正确;题肢②④会

导致从B 到C 的变化。故答案选C 。

15.(眉山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2012年M 市用于教育、就业、棚改房(棚户区改造住房)等民生

方面的财政支出56. 89 亿元,下列选顶中与材料反映的财政作用不一致的是:( )

① 国家增加对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行业的投入 ② 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③ 国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增长 ④ 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财政部于2013年9月发行凭证式(三期)国债,本期国债最大发

行总额400亿元。其中,3年期240亿元,票面年利率5.00%;5年期160亿元,票面年利率5.41%。这一政策对经

济影响的路径是( )

①保证经济建设支出 ②拉动经济增长 ③刺激总需求增长 ④增加财政收入

A .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

17.(江门市2014年高考模拟考试) 税收乘数效应是指税收的增减会对国民收入的增减产生放大效应。2013年我国继

续实施了结构性减税政策,将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下图是增值税改革的

税收乘数效应传导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图中a 、b 、c 处应依次填入( )

①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②相关企业税负减轻、生产经营成本下降 ③企业利润增加、商品价格下降

A. ①②③ B.②①③ C. ③②① D.②③①

18.(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2013年9月CPI 涨幅,从8月的2.6%反弹到3.3%,重新回到“3”时代。分析人士认为,农产品等食品价格带动,物价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国际上通常把CPI 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针对当前物价状况,适宜( )

A .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 B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地调整信贷结构

C .扩大财政盈余,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D.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19.(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2013年4月21日中央财政紧急拨付应急救灾综合补助10亿元,用于四川

芦山地震灾区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地震受伤人员医疗救治等方面。财政部的这一拨款 ( ) ①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②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③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④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②④

20. (金丽衢十二校2013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为刺激经济发展,经国务院批准,2013年适当扩大了自行发债试点范

围。自行发债是指试点省(市) 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 政府债券的发债机制。对自行

发债,正确的看法是( )

①属于我国国债的一种 ②能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③增加居民投资理财渠道 ④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诸暨市2013-2014年第一学期高三文综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表格信息,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有( )

①财政支出的方向说明了我国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加强 ②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 ③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促进社会公平 ④财政是优化我国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郑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近年来,我国许多省份雾霾天气频发,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013年10月份,中央财政安排50亿资金用于清洁北京周边空气,不少地方也加大治理雾霾天气的资金投入。这说明( )

①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②行政手段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不可或缺

③市场解决不了环境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 ④财政投入为改善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3.(天津和平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查)2013年8月1日,我国“营业税”改“增值税”扩大试点。“营改增”从制度上解决了过去“道道征收,全额征税”的重复征税问题,实现“环环征收,层层抵扣”的良好状态,新税制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国际惯例。之所以要“营改增”,是因为( )

A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B.这一改革可以拓宽财政收入的渠道

C .任何改革都是从“顶层设计”开始的 D.财税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24. (2013-2014学年连云港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下图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供给学派”代表人物拉弗先生创立的著名的“拉弗曲线”。下列做法符合该曲线反映的经济学道理的有( )

A .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

B .适当增加小微企业的税收

C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D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25.(宁波市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标准:0.4以上表明收入差距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因此,我国必须( )

A. 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B. 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扩大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比例

C. 发挥财政和税收的调节作用,深化个税征管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

D. 继续改革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根据劳动成果来分配社会财富

D 解析:题目要求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建议,生产者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使用价格相对便宜的要素,单纯提高农民工工资既违背经济原则,也不符合正常工资增长机制,故A 不选;B 项提高社会消费总水平与缩小收入差距属因果倒置错误;C 落脚点为增加" 居民" 收入,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D 项说法正确,且"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6.(广东省东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为此国家应该( )

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③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④健全以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机制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20 1 4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试卷) 为加快解决民生问题,尽早补齐社会保障短板,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加紧编织一张覆盖全省3000多万人口的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上述做法的影响路径,正确的是( )

A .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抑制通货膨胀→提高货币购买力→改善人民生活

B .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C .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调节过高收入→抑制盲目消费→稳定物价

D .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发展生产

28.(中山市高三年级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菲利普斯曲线是经济学上一个著名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短期内存在一种交替关系,它给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如图所示,假设a 点和b 点为通货膨胀率的两个临界点, c点和d 点为失业率的两个临界点,A 、B 、C 是菲利普斯曲线PC 上的点,依据菲利普斯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如果失业率高于d 点,可以采用扩张性政策,降低失业率,但要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

②如果通货膨胀率低于b 点,可以采取扩张性的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可以降低失业率

③促使经济从A 点向C 点变化,可采取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④促使经济从B 点向C 点变化,可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9. 王某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工程师,去年的收入包括工资32 000元、奖金18 000元、津贴2 000元,此外还有单位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保金等200元,购买彩票曾中奖5 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 000元,并且承包了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年收入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王某一家按劳分配所得和非按劳分配所得分别是 ( )

A .50 000元 15 000元 B.52 000元 20 000元 C.52 000元 26 000元 D.57 000元 21 200元

答案 D 解析 王某家的按劳分配所得包括王某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妻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的收入,合计57 000元;王某家的非按劳分配所得包括王某的住房公积金、医保金收入,其妻开的个体杂货店的收入和房屋出租收入,合计21 200元。购买彩票中奖所得属于偶然所得,既不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也不属于非按劳分配所得。

方法指导 :判断一种收入所属的分配方式,关键是看其来源。如果工资、奖金、津贴等来源于公有制经济或国有控股经济,则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如果来源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则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如果来源于个体经济,则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福利性分配所得和社会保障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按生产要素分配要注意具体区分不同的生产要素类型。

30. 假设我国某一时期的增值税税率为17%。某厂购进一批蚕丝,共支付货款85万元,增值税款14.45万元。2个月后这批蚕丝被该厂加工成绸缎以150万元的价格卖给某商场。那么,该商场应为此支付________万元增值税款

A .21.05 B.11.05 C.25.5 D.17.55

答案 B 解析 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本题中商场的应税增值额为150-85=65(万元) ,应纳增值税为65×17%=11.05(万元) ,B 正确。

方法指导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企业商品销售金额-该商品的购买金额) ×税率。

31. 某工程师的月工资为6 300元,按照目前3 500元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他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个税税率见下表) ( )

A.175元 B.520元

C .349元

D.1 160元 答案 A 解析 该工程师月收入的应税额为6 300-3 500=2 800(元) 。第1级应缴税款为1 500×3%=45(元) ,第2级应缴税款为(2 800-1 500)×10%=130(元) 。该工程师应纳个税合计为175元,A 正确。

方法指导: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第一步,确定应税额(工资总额扣除个人所得税起征额) ;第二步,按照各级税率和应税额进行分别计算;第三步,将所计算的各级应纳税款合计起来即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款。

(二)简析题

32. (莱芜市2014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 2007年一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 1 ) 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图表反映了2007-2012年间,我国经济有了巨大发展,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增长;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都低于财政收入增幅;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我国分配应该增加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

材料二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2)请结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3分)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进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3分)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

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文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3分)

33. (嘉兴市2014届高三教学测试)央企是国企的主力军。加大央企红利上缴比例,不仅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而且有利于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成为当前我国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一环。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央企上缴红利的具体比例及使用情况(截止2013年底)

注:按国际惯例,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30%到40%间,国有资本向国家上缴盈利普遍高于这个水平。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材料一反映了2009-2013年我国央企利润不断增加,但上缴红利总额少且增幅缓慢,上缴比例总体上低于同期央企利润增幅,尤其是2010年。(4分)

材料二反映了不同类型央企上缴红利比例有所不同,但都低于国际惯例,从央企利润的使用情况看,大部分红利仍在国企内部流动,极少用于公共财政和改善民生方面。(4分)

(2)结合材料,运用“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处理央企自身发展与改革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的关系?(12分)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2009-2013年我国央企利润不断增加,具备了让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可能。国家今后应继续促进央企的良好发展。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国家应适当加大央企红利上缴比例,实现改革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激发他们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8分)

②效率与公平又存在矛盾性。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央企自身的发展,又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4分)

34.材料一 2013年7月15日, 财政部发布2013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1-6月累计, 全国公共财政支出59 714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5 821亿元, 增长10.8%。其中, 中央财政本级支出9 571亿元, 同比增长8.1%;地方财政支出50 143亿元, 同比增长11.3%。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 更加注重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 努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教育支出8 746亿元, 同比增长10.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47亿元, 同比增长11.9%;医疗卫生支出3 806亿元, 同比增长2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 608亿元, 同比增长15.4%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建议, 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 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 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 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 对扩大内需, 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 促进社会发展, 意义重大。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 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 为促进我国民生发展提出建议。

(2) 结合上述材料, 分析注重“富民”的经济意义。

热点2 (1) ①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要完善财政政策, 促进教育、科技事业发展。② 加大财政支出的力度, 建立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为促进民生奠定基础。③ 实施税收优惠及减免政策, 为促进民生创造有利条件。

(2) ① 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② 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 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的体现。④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考生如果从其他方面作答, 只要言之有理, 亦可)


相关文章

  •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与一轮复习相比,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是从知识点的逐一讲解到串点.连线.立面.成体的知识网络构建过程:是从知识点的全面讲解到重点知识讲解的过程:是从对某一模块独立理解到模块之间相互渗透理解的过程:是从单纯的做题到答题规范.答题技巧提升的过程.把握好这四个过程,有利于二轮复习在一 ...

  • 高三年级高考工作总结
  • 高三年级高考工作总结 20XX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张家界市一中再续佳绩。在今年高考中,欧春晖同学以档分706分的成绩位列全省理科第五名,全市理科第一名,被录取到清华大学;钟文馨同学以档分670分的成绩位列全省文科第六名,全市文科第二名,被录取到北京大学。今年在生源低谷之年,我校一本自然上线人数仍然 ...

  • 学校20**年中考备考方案
  • 学校20XX年中考备考方案 为了迎接汕尾市20XX年的中考,确保我们学校中考在全县的领先优势,保证中考各项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的推进,特拟定此中考备考方案。 一、备考指导思想 我们的中考备考工作要在高效课堂自主学习的总体理念指引下,本着“求真务实,以生为本”的原则,要从“早”、“紧”、 ...

  • 高三语文备考策略
  • 2012-2013年高三语文备考策略 景泰二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为迎接2013年高考,实现高考既定目标,结合本届高三年级具体情况,力求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有实效,打整体战,特拟订以下计划: 一.复习时间安排 [整个复习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2年8月--20012年10月下旬,必修1-5的文言文 ...

  • 20**年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 2015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教学计划 --复习计划与策略及复习方法 对照期末考试成绩分析,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特作如下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及复习方法 一.复习计划: 1. 时间安排:三月初~~~五月中旬,约8~9周的时间. 2. 复习方式:知识点,考点,热点专题复习与滚动训练相结合,穿插学 校,年级安排的 ...

  • 20**年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计划
  • 新洲三中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计划 政治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为基础,以考纲为准绳,渗透新课标的精神:打破教材原有体系,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划分专题,以热点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找准热点和教材的交合点,有的放矢组织学生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化的 ...

  • 武汉市高三九月调考历史质量分析
  • 武汉市高三九月调考历史质量分析 任课教师:苏贤惠 2013年九月 一.试卷分析 一年一度的九月调考已经结束了.本次考试是由武汉市教科院统一组织命制的高考前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试卷的命题质量较高,与高考试题比较接近,对于学生诊断性强,很有区分度. 试卷结构,选择题二十二道,三道表述题,整张试卷考察知识 ...

  • 三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 临沭县高三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根据市教研室有关高中教学工作的指导精神,结合我县高中教学实际,近期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优化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调度会作为高三教学管理的总抓手,促计划抓落实。王局长、杨局长非常重视,逢会必到,并提出针对性很强的工作要求。  县教研室高中 ...

  • 物理教研组下学期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们物理教研组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组内工作。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校本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注重抓好物理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本校物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期末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