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交通运输学校学校规划方案

山东省交通运输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所属省份: 山东省

主管部门: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举 办 者: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编制人员: 刘福举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0538-2111700

[1**********] 手机号码

[email protected] 电子邮箱

山东省交通运输学校国家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

2011年 12月 21日

1

2 “机构代码”是指按照(教发函[2010]117号)文件要求编订的教育统计学校(机构)代码。 “项目编号”的前2-3位字母为本省市简称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例如,北京“BJ”、内蒙古(NMG);

之后为年份;最后两位编号由各省市按照项目学校在本省市的排序填写。例如BJ201101。

编 制 说 明

本文档内容传达至省级教育等有关部门,供其指导本地区申报项目学校编制《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时参考,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的编制提供基础。

各申报项目学校制定提交的《规划方案》作为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组织专家遴选项目学校和确定项目学校建设资金预算的重要参考。

本文档主要是制作《规划方案》的提纲框架,具体内容由省级部门指导拟申报项目的学校填写。有关部门和专家将对《规划方案》的制作要求作出说明。

目 录

编 制 说 明 ................................... 2

序 言 ...................................... 4

一、 建设背景与基础 ........................... 5

二、 建设目标与思路 .......................... 11

三、 重点建设内容............................ 13

(一)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 13

专业一: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 13

专业二:船舶驾驶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 18

专业三:轮机管理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 18

专业四:汽车运用与维修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 27

四、 主要保障措施............................ 41

序 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要求,按照《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

[2010]9号)精神,依据《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经反复论证,制定《山东省交通运输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本方案由“建设背景与基础”、“建设思路与目标”、“重点建设内容”“主要保障措施”四部分构成。

一、 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近年来,全省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实现了全省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

截止到2010年,全省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22.98万公

里,全省沿海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4.56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197个,全省内河通航航道里程达1150公里,内河港口通过能力达4543万吨。仅2010年,全省公路客货运量完成24.0亿人次和26.4亿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6亿吨,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6546万吨。营运车船向大型化、专业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大幅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交通物流快速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发展“大交通”的思路,构建大路网体系、大港航体系、大物流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四化”管理体系取得显著进展,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管理水平和运输服务质量、效率明显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节能环保水平有效提高,行业发展软实力持续提升,基本实现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现代化。

1、大路网体系

围绕最大发挥路网整体功能和服务水平,完善高速公路网,提升干线公路网,统筹农村公路网,优化路网结构,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和网络化程度,提高工程质量和精细化程度,加强养护管理,提升路网畅通水平,逐步形成以高速公

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道为补充、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衔接顺畅、功能完善、安全畅通、四通八达”的大路网体系。

2、大港航体系

围绕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腹地经济发展,全力推进山东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提升港口整体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能力。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矿石接卸基地,重要的原油储运和煤炭转运基地,东北亚主要的集装箱运输枢纽、区域物流中心;创建国内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港口;大力发展航运业,积极培育山东航运骨干力量,打造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省际、国际客滚运输品牌,努力实现航运业与港口业的协调发展。强力推进内河航道和港口建设,基本建成干线高效,支线畅通,干支直达的高等级航道体系;内河主要港口和区域性重要港口基本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努力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设施完备、能力匹配”的大港航体系,推动我省由港航大省向港航强省跨越。

3、大物流体系

围绕扩充能力、提升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整合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资源,努力形成各种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建立与不同层次物流网络布局相适应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物流运输装备、物流信息网络系统以及完善的政策体系;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企业的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基本形成“网络发达、信息畅通、立体集约、成本低廉”的大交通物流体系。

宏伟的蓝图需要人才来建设,据国家船员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近3年来,国际航运市场每年增加60千万吨无限航区运力,约需要1500艘船舶。随着船舶吨位不断增建,高级海员人才匮乏,合格船员短缺已成为当前业界一大困境。文

献预测,2011-2015年,年均需要补充高级船员10 044人。如果按照85%的毕业生上船率计算,年均需要培养11816人,而我国航海教育机构目前的培养能力年均大约6450?人。海员职业工资收入较高、就业岗位竞争较少,推动山东海员强省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扶贫开发。同时也可丰富建设“海上山东”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内涵。

在我省交通行业战略调整,公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新发展机遇,中国进入汽车时代的大背景下,我校还肩负着为西藏地区道路桥梁建设培养人才的政治任务,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建设基础

1、学校概况

山东省交通运输学校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唯一

一所省属交通类中专学校。学校成立于1983年,直属于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学校位于举世闻名的泰山脚下,占地273亩,设有东、西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12.2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85亿元,教学设备2998.75万元,图书9.7万余册,各类报纸、期刊220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2人,其中研究生40人,高级职

称62人,“双师型”教师70人,拥有各种教学、工程实习等机械车辆50余部。在校生4437人。

2、办学特色与优势

山东省交通运输学校行业特色鲜明,依托省政府建设

船员大省和全省交通行业“构建大路网、建设大港口、发展大物流”的战略布局,确定了“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改革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 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培养,企业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学校按企业要求培训学生,学生考取适任资格证书获得就业,通过三方协议,形成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机制。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有力地推进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呈现了毕业出口畅,招生入口旺的办学格局。

二、改革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深入开展并研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专业教学模式, 各专业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活动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将专业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执行项目过程中,学校按照企业文化与管理现状创设情境,学生的行为规范必须符合企业要求。以适应岗位需求为导向,实施教学模式改革。

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制教育相结合,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学生考试评价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来确定。航海专业实施适合学生考取上船适任资格的各类资格证书为核心的教学评价和考试评估制度改革,其它专业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就业制度。

三、改革办学模式,实现集团办学

按照“学校为主体,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投资、风险共当、利益共享、集约发展、集团化办学”的思路,学校紧紧抓住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实施“大港航、大路网、大物流”的战略调整机遇,与省港航局联合创办了山东省船员培训基地,开设船舶驾驶与轮机管理两个专业,专业建设按照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委托大连海事大学规划、设计和合作建设,仅设备仪器一项就投入资金852万元,其中省厅港航局投资426万元。新专业已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最新标准通过了项目审核和质量体系审核验收,取得了船员培训资质。

为促进东西部联合办学,我校利用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及就业市场进行援藏培养,2010年招收藏族学生100人,2011年招收藏族学生51人。此外,与临沂市天河会计培训学校联合办学成立微软工程专业,按照市场的需求设立专业和人数,并且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实现百分百就业。

四、创树德育品牌,赢得社会声誉

学校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德育工作理念,建立了德育工作责任制,做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将德育工作理念体现在教职工的一言一行中,延伸到校园文化的每个角落里。学校充分利用社会的积极因素,推塑了“当代青年学生的楷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典型”--我校优秀学生赵东营,赵东营同学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一份活教材,学校投资建设了赵东营先进事迹展厅,开展了“知荣辱、学东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赵东营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的事迹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他的精神也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面鲜活的旗臶。通过成功打造德育品牌,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学校成为泰安市大中专学生

德育基地、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在连续十三年成为泰安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再上层楼,成为省级文明单位。

五、加强师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教师数量、质量进行了统一规划,采取了多种措施优化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专兼比例等。制定了《关于人才培养和管理的规定》和《学校中青年专家选拔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制度,保证了在职学历教育、职称晋升的畅通渠道,从而优化了专任教师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提升了专任教师整体素质和积极性。学校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先后有4人赴德国学习职教新理念、新技术,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聘请企业专家指导教学,组织专业课教师假期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积极组织校内培训。目前,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为182人,双师型教师为145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为80%。

六、实行“四化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学校编制的《管理制度汇编》,内容包括涵盖全部岗位的岗位责任制度,行政、教学、学生、资产等各部门的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按照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和人本化的“四化管理”标准,建立健全了规范的管理工作指标体系并组织实施。

教学管理制度涵盖教学行政、教学过程、实习实训、教学研究、教师业务、教学设施、教学改革等教学全过程。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籍管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素质测评、量化考核办法,学生助学金、奖学金、补助金实施办法等。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办法、内部审计规定、资产管理制度与考核细则、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招投标管理办法等。

风险管理制度包括紧急事件报警程序、消防与安全规范、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在校学生人身安全的若干规定、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

7、办学效益显著,学校美誉度得到提升。

由于学校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清晰,牢固树立品牌与

质量意识,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

学校先后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学示范学校、省级科研示范学校;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交通中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深入开展学习赵东营活动,学校的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获得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交通系统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泰安市大中专学生德育基地、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 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船舶驾驶、轮机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四个重点专业为载体,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为重点,实行主体多元的办学形式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建成以核心课程为主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创新型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和主体多元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服务于山东交通运输构建大路网体系、大港航体系、大物流体系,使学校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把学校建设成全国交通职教名校,在全国交通中职教育中发挥骨

干、引领和辐射作用。

2、具体目标

(1)改革办学模式 完善校企联合、产教结合。道路桥梁施工工程专业、船舶驾驶专业、轮机管理专业到企业设立教学区,校企共管,实行学生培养和职工培训相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引企入校,在学校建车间、上设备,实现生产与教学结合,互惠双赢。

巩固集团化办学成果,充分发挥集团成员作用,推进校企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工学结合制度建设和组织机构,完善四个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形成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积极引进企业文化元素,并实行“5S”管理,创设职业情境;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要求出发,制订企业化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安全规范等,努力营造真实的企业氛围。建立工学结合实践场所等,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切实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分制改革,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

(3)改革课程体系 健全各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岗位调研。以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划分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4)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 创新教学模式。在职业活动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开展项目教学、模拟教学、岗位教学等,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育内容。以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与企业合作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

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教材、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改革教师的培养、评聘和考核机制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逐步建立起面向市场、适应社会、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体制。以贡献为导向,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加大兼职教师聘任力度,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学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成长机制,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6)完善内部管理 学校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其更科学、规范,更具操作性。健全各项配套制度,包括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严格的学籍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师和学生考核评价制度等。同时,建立规范的电子学籍、教务和资产等信息系统,保证学生等信息的全面准确。

(7)改革评价模式 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顶岗实习、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职业资格鉴定等在学生评价中的权重。实现评价方式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

三、 重点建设内容

(一)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一: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

山东省是全国人口与GDP第二大省,通车总里程达到22.98万公里。公路产业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

达100万。甲级资质建设公司89家,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山东泰安市是连接港口与中西部交通的主要枢纽,也是公路专用沙、水泥、石灰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地,甲级资质公路公司6家,公司外出中标 涵盖了全国各省。公路施工企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公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

我校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现有混凝土实训室、沥青实训室、测量实训室、检测实训室等13个专业实习室。专职教师59人,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教师队伍。学生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从事公路勘测、养护及市政等行业的检测、监理以及管理等技术工作。

2.建设目标

(1)立足已有的“校企共享,互利共赢”的互动学习

理念,两年内完成“工作过程课程”教学体系开发,实现“工学结合”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校企文化结合”的职业道德培养模式和项目工作导向的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教学资源达到教材系统性、合理性、补充性、更新性、延伸性。通过教学环境的创设、多种教学方法与具体课程的对接,形成对中职教育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2)积极与行业结合,及时分析行业岗位群、归纳典

型工作,与企业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的实施,实现学生及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培养、互惠互利、互相依托的专业效益,建成以培养中、高级技术员为目标的重点示范专业。

(3)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和内涵的建设,培养建立由

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后备人才组成专家团队和教学团队。

3.专业建设思路

(1)建立由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实训装备专家、行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改革指导委员会,分析企业需求的现实岗位和未来岗位模型,设计为企业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

(2)根据教育对象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设臵课程体

系,开设适合教学的实验实训和符合企业岗位的培养实训,增修出新的情景化普适教材和个性化辅助教材,开发满足企业发展和专业自身需求的专业课程。

(3)派教师进企业,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为周期,

跟踪企业进行学习、调查、研究;聘请企业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专业建设、参与教学改革、开设专题讲座,实行双向的校企互动调研,加强双师型的培养。

(4)依托省交通运输厅对教师进行公路专业培训,对

专家教师、骨干教师进行行业注册工程师等证书的培训考试。

(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辅助教材进行滚动制作、修改,丰富课件、图片、录像等教学资源,建设网络精品课程。

4.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的独特性,以岗位分析为切入点筛选典型工作领域、以工作任务导向为切入点整合综合能力领域,以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特征及学习领域为主体、学习情境为载体,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基本工作步骤,以职业

行动导向为基本教学方法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主题)单元学习。

设立四个项目的教学。测绘项目:以工程识图、测量放样为主要内容设立,在第二学期开设。材料检测项目:根据公路与桥梁工程监理岗位为主要领域设立,在第三学期开设。施工项目:根据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企业岗位的领域需要设立,在第三学期开设,计量项目:根据公路与桥梁工程竣工资料汇编领域设立,在第四续期开设。

依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对原有教材进行整合,编写校本教材。在已有4本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计划两年内编写校本教材6册,其中2册正式出版。根据专业特点,建设公路专业“课堂进现场”类的网络精品课程。

(2)教师队伍建设

①以施工“项目”带动名师培养

项目是指:“教研课题研究+工程项目实践”。具体步骤

是:成立校园路网项目组,以现有的骨干教师、企业专家作为项目负责人,积极争取较高层次的教研课题,通过参与课题论证提高理论水平;全程参与一个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在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过程中得到实践锻炼。通过项目造就名师,并带动名年轻教师成为骨干教师。

②教师团队工程师化

通过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教师全部参加各类职业培训,90%以上的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的学术交流和行业技术研讨,力争新增6-8名国家注册建造师、监理师,新增10人获取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

(3)实训基地建设

在已有的硬件设备的实训基地上,建立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考核、材料检测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建立“公路工程咨询中心”。具体如下:

①根据教学和岗位特色划分校内实训基地

根据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特点,将现有的实训基地划分为教学实验设备群和岗位培训设备群。为技能教学提升、参与技能大赛、参与企业研发及企业职工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站服务。

②根据职业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增建校外实训基地

2013年新增加10到15家校外实习点,形成产学研全面发展的实习实训基地。利用校外实习点的优势,对公路的施工等课程进行教学录像,建设2-3门精品课程。

③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实现教学资源效益最大化

成立“山东省交通运输学校公路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中

心”,进行公路等工程项目投资、建设、技术、管理的咨询服务,增强专业对周边企业影响,提高专业知名度。

5.建设规划资金

利用中央财政拨款,积极开展与省市内大型公路企业的合作筹措,利用配套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完成专业建设项目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现代化教学信息的建设与软件开发、综合实训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共计资金600万元。

6.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首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制度完善、落实任务。成立以行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人才需求,指导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确保专业设臵符合企业需求。

(2)制度保障

建立专业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督查督办和自我评估检查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建立团队协作机制,确保专业建设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3)资金保障

学校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广泛吸纳各方面投

入,鼓励不同经济实体和各类投资主体,以不同形式参与重点专业建设。

专业二:船舶驾驶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

交通运输部审时度势,在2008年我国解放后首次船员大会上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要实现从世界航运大国向世界航运强国转变的发展战略。航运的发展离不开航运人才的支持,国家已经把船员发展摆到了交通运输发展全局的重要位臵,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船员队伍,2020年要成为世界船员强国的战略目标。

船舶驾驶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航运企业培养符合国际公约要求、掌握现代航海理论和实践技能、胜任船舶营运管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船舶驾驶人才。根据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和国际航运联合会(ISF)人力资源报告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10年全球高级船员的供应量为62.4万人,供求差为1.3万人,约占-2%。在基准条件下,到2015年高级船员总体缺口为-5%。

根据全球船队预期增长率的不同,2015年高级船员总体缺口在-2%- -11%之间。目前我国船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现状,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地位、与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与世界航运发展的需求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中国远洋船员队伍的类别、等级、职务不适应船舶配员的需求,船员队伍的结构不合理,船员流失率不断攀升。特别随着航运技术高科技化与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高素质船员,尤其是能够胜任操纵大型集装箱船、VLCC、LNG等特种船舶的高级船员严重短缺。

2009年,山东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指示,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出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011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将向海洋强省和船员强省迈进。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大力发展远洋运输业,打造海员大省,为我校开展船舶驾驶专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2、建设目标

(1)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能型船舶驾驶人才为目标,以与山东省港航局集团化合作办学的发展平台为依托,深化与省内外船员公司的务实合作,通过不断加强就业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工作,争取“十二五”末“订单培养”学生比例达50%以上。

(2)加强教学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引进高水平师资,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来校任教,构建“校内专职与企业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力争“十二五”末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

(3)大力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完善“核心技能+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大纲、海船船员适任评估大纲和规范,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力度,全面提高船员证书考试合格率。

(4)建设校内学生实训与对外技术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培训中心,完善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构建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提升船舶驾驶专业学生服务国内外航运企业的能力,通过三年的软硬件建设,在国内中职院校中起骨干示范作用。

3、建设思路

(1)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体现主干课程与船员职业岗位内容相一致,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专业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重视航海英语教学,专业实践课程让学生明确实训项目和任务,明确实训方式和方法,明确成绩评定标准和要求。

(2)引进实践经验多、技术能力强的优秀船员做兼职教师,带动和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修学习和上船工作实践锻炼,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支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3)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引进行业领先的设备,通

过实训、见习及阶段性实习,让学生接触实际生产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技能,形成开放式教学,以产教结合的方式,建立起扎实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4、建设内容

(1)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

第一、健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工作制度,分别从

航运公司、航海院校、海事局聘请行业专家、教授、船长、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组成“船舶驾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实训,全面、实时、多方参与,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保证本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

第二、推行校企合作建设,坚持主体多元化理念,积极

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工学结合,加强技能培训,“以致力于培养海运事业需要和的客户满意的优秀航海人才”为质量方针。集教学、生产、科研、岗位培训、考证、技术服务六项功能于一体,凸现职业教育特色。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通过航海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学习领域,将职业资格的

国际标准与学历教育有机融合,以学历教育促进船员岗位培训教育,利于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符合STCW国际公约及修正案、经及教育部、交通部海事局的相关要求和现代航运企业需求船舶驾驶专业毕业生。以海船船员驾驶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将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双证书”培养模式,形成了与国际公约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除了获得学历证书外,还需要参加海船船员专业培训(熟悉与基本安全、精通艇筏与救助艇、精通急救、高级消防、雷达和ARPA、GMDSS),考取船员职业6项专业技能证书(B01、B02、B04、B05、B07、B08)以及GMDSS普操员证书,最后参加参加全国海船船员三副适任证书统一考试,获得船舶三

副工作的考试合

格证书,学生还可

根据需要自愿参

加水手培训以考

取值班水手适任

证书。如右图。 船舶驾驶专业毕业生职业资格证

2011年本专业毕业生力争60%取得“多证书”、就业率达

95%以上,2012年力争70%取得“多证书”、就业率达96%以

上,2013年力争80%取得“多证书”、就业率达98%。“多证书”人才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使船舶驾驶专业毕业生深受国内外航运企业欢迎,力争使学生多拿证书以实际技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

第一、加强船员素质养成教育,构建“综合素质课程体

系”,包括专题讲座、军训及入学教育、船员职业教育、船员心理教育、交际礼仪等内容,使之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体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综合素质教育理念。

第二、“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进课程

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完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与编制,围绕高素质驾驶员培养目标,构建“知识-技能-证书”三层次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5门优质核心专业课程(航海学、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管理、船舶结构与货运、航海英语),7门实操训练课程(电子海图系统、航线设计、雷达操作与使用、船舶操纵、避碰与驾驶台资源管理、货物积载与系固、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引进大型航海模拟实训,根据海上实际航道、港口情况,提供真实案例,将“船舶搬进学校”,让学生在船长、驾驶员和教师指导下,进行仿真实训; 将部分教学内容放到企业生产船上,安排学生上船实习,做到“实境训教” ,将“课堂搬

到船上”,使实操训练学时达到50%以上。

第三、重视专业英语教学。航海英语是国际海员的工作

交流语言,是取得国际航运市场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改革英语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设备,强化航海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航海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课堂教学和课后提高,确保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能用英语与国外港口和其它船舶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4)学业考核与创新

完善内部考试、评估制度,积极开发模拟考试软件,完

善试题库、教学资源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海事局组织的师资培训,加强与同类院校的交流,聘请海事部门、航运企业、同类院校专家以及本校专业骨干教师三类人员作为评估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适任评估大纲和规范为标准,对学生学业水平实施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双重考核。

(5)加强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建设以航海模拟仿真训练中心、水上训练中心和真设备

为核心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与相关航运企业合作建设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确保学生直接进入校外实训基地的船上进行航行实习,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扩建海图实训室,新建电子海图室,引进最新航海海图资料和软件,使学员能

够对未来可能大范围应用的新形式的海图使用管理有较全面的认识;扩建航海仪器实训室,增加驾驶台资源管理系统;扩建航海英语语音室用以同时满足GMDSS、海上货物运输的积载软件及避碰信号实训任务;最大程度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内涵建设。

(6)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以教学为主,兼顾上船工作实践,每年安排2-4

名中青年教师到航运公司的大型先进远洋船舶上顶岗工作,通过上船员工作、船员职务晋升、学历与职称晋升,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一专多能、专兼结合、具有发展潜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2013年“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

第二、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派出教师到海事大学进修学

习,参加学术交流和考察,到同类职业院校参加考试评估工作,提高学术水平。积极聘请船长、大副、水手长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技能教学。根据教师的发展优势,培养教学能手2名,专业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6人,引进优秀的船长、大副2人,2012年聘用企业兼职教师总数达8人以上,建成2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5、专业建设项目资金规划

本项目规划投资530元,其中,中央财政(示范校项目

资金)250万元,地方250万元,行业企业30万元。所筹经费用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6、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加强对船舶驾驶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由校领导任

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设立专门的项目建设与监控工作机构。成立专业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

资队伍、课程建设等工作小组,确保建设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2)机制保障

建立健全包括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度、项目负责人制度

和问责制度;建立健全包括专业建设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考核、毕业生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制度。强化《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效运行,做到对船员教育培训全过程可控、培训质量可追溯;建立与毕业生、船舶公司的沟通机制,及时反馈人才质量信息,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经费保障

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船舶驾驶专业软硬件建

设,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设立教学改革与

研究专项经费,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将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需求列入学校年度财政预算计划,确保建设资金到位。

(4)综合保障

协调学校各有关部门,形成内部合力,保障船舶驾驶专业建设的各项条件,使船舶驾驶专业建设工作整体健康、协调发展;加强社会联系,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外部合力,积极推行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教育,建立互补双赢的合作机制,保障航船舶驾驶专业建设向纵深开展。

专业三:轮机管理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

高素质船员短缺一直困扰着全球航运业的发展。特别是海运市场复苏后,缺乏高级船员的情况会反复出现,因此整体上船员供应仍大有可能较为紧张。以目前新船进入市场的速度估计,高级船员供求差距在2015年可能高达11%,除非航运业界采取措施令合格船员人数维持高速增长,并培训更多高级船员和减少流失,否则船员短缺问题会进一步恶化。实质上,全球高级船员短缺不只是数量上的短缺,而更是高素质船员质量和结构上的短缺。

目前我国的外派船员只有4万人左右,约占世界船员市场的4.9%(菲律宾2009年的海员派出量为33万人,占到世界船员市场的40%,他们的目标是50%的市场比例)。而且我国船员外派服务的区域主要是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欧美市场还未有效打开。这与我国65万绝对船员总量世界第一的身份极不相称。

山东省作为重要的沿海开放省份,拥有3024.4公里的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并拥有青岛、烟台、日照等数个

国内外知名大港,山东具有打造海员大省的地理、人口、教育的独特优势。2011年山东海事局把船员品牌建设作为年度重要工作内容进行了部署落实。未来五年,以山东船员品牌建设为主线,与船员培训机构、航运企业、船员服务机构和船员协会等行业各方全方位共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船员教育培训、职业成长、使用与管理环境,引导广大船员共同参与品牌创建,打造一支拥有“重诚信、负责任、够专业”印记,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过硬技术技能的船员队伍。

因此,轮机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远洋船舶轮机技能型专门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长期持续,其前景非常广阔。

2、建设目标

山东省拥有近10万名远洋船员,拥有17所船员培训机构,航海专业在校生达28000余人,航海院校和在校生数量均占全国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山东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船员大省和船员教育与培训大省。但在改革与发展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生源竞争、师资瓶颈、院校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

我校轮机管理专业总的建设目标是坚持“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交通行业办学优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教学管理、课程体系、教学实训条件、师资队伍、教研、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在全省区域内具有示范作用,培养海运事业需求和客户满意的优秀航海人才,打造山东船员强省的目标。

3、建设思路

(1)专业建设。构建“2+1”模式,即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实际技能学习两个学年,顶岗实习一年,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与船公司共同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过程要引入船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要素,及时根据企业反馈对课程及教学计划进行改革,改革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真正做到理论课与实训课1:1的比例,让学生取得多项专业技能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引进、内部培养、外聘、企业能工巧匠到校任教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技术过硬、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育观念新、技术前沿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支职称、学历达标、年龄合理、专兼职结合、有丰富工作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人才梯队

(3)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构建以船员职业道德、交际礼仪、素质教育专题等为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学生操作船舶柴油机、船舶辅助机械、船舶电气设备和船舶维修等岗位核心能力,构建以6门优质核心理论课程和7门实操训练课程为主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库,通过合作船公司,搜集实船上对轮机设备进行操作、维修保养方面的视频资料;结合轮机实训平台相关设备,制作视频教学资料,既便于实现视频教学又

为海船船员适任评估提供标准模板。

4、建设内容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

在现有现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船员培训中心合作的基础上,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融合企业各方面技术和信息,共同完成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订单培养等。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三年内,使该专业的校企合作取得长足进展。分别从航运企业、海事局、航海院校聘请专家、教授、轮机长及本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三类人员组成的“轮机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2) 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

深化与国内外航运公司的合作,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毕业后到该公司船上工作,使学生建立起对企业的归属感,感恩意识,实现学校与船公司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

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积极推行分层次教学,因材实教,培养不同层次需求的船员(值班机工、丙类三管轮、甲类三管轮)。

(3)专业课程体系

轮机管理专业主要包括轮机知识课程(核心能力)、轮机工程实践课程(工作技能)、轮机证书课程(专业证书)三类,每一项课程包括众多学习领域,结合实船工作背景,按照海事局考试的相关标准、规范与要求,特设计专业课程思路如下:

通过轮机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学习领域,将轮机职业资格的国际标准与学历教育有机融合,以学历教育促进职业岗位培训教育,培养符合STCW国际公约要求,满足国内外航

运公司需要的毕业生;学生除获得学历证书外,还需参加海船船员专项培训(熟悉与基本安全、精通艇筏与救助艇、精通急救、高级消防),考取4项专业技能证书(B01、B02、B04、B05),最后

参加海船员三管

轮适任考试,取得

三管轮合格证书,

学生毕业前还可

以自由选择参加

值班机工培训和

考试获得值班机

工适任证书。如图

所示,把学生职业

资格培训融入到

课程体系中,实现“多证”融通。

(4)实践课程项目训练及改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轮机员在船机舱中对设备进行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情景,开展实践课程项目改造,使“教室变为轮机机舱”。轮机实践科目课程包括:金工工艺、船舶动力设备拆装、船舶动力设备操作、电工工艺与电气测试、船舶电站操作、轮机模拟器操作、机舱资源管理等。结合实船的工作背景,充分利用轮机实验室设备设施,进行以“项目训练,

实景教学”

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深化课程(学习领域)的项目化改造,达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特提出改革规划如下图:

根据这个规划我们拟建自动化机舱、轮机模拟器以及机舱

资源管理等软硬件设施。

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强化“学校、航运企业、海事局”三方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共管、共育作用。在建设期内积极拓展就业实训基地的数量,使之既满足学生专业实习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双师型”教师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安排教师上船项岗工作,具备上船资格的专业教师每五年内累计有不少于一个的上船工作经历,保证船员适任证书的有效性;有计划的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轮机长、大管轮到校任教;力争2013年“双师型”教师达到90%。

第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2名具有实船经验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培养,负责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校准、工学教材的审核等。培养6名骨干教师,聘请3名以上具有实船工作经验的轮机长、大管轮作为兼职教师,建立30名左右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提升教学能力。

5、建设规划资金

该专业建设资金拟为53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示范校项目资金)250万元,地方250万元,企业30万元、。所筹经费金均按要求用于校企合作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等软硬件实力增强上。

6、建设保障

(1)组织保障

成立由校级领导参与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加强轮机管理专业建设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专业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专业建设的评估与检查制度,定期检查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2)经费保障 除中央财政资金外,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依托企业的财力,与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教学科研合作。

(3)教学管理的保障

强化《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的运行效用,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监控。规范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运行规范管理,以《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海船船员适任评估大纲和规范》为标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以就业为导向、科学进行专业定位,面向市场,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调整教学基本内容,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实践教学方案。将教学内容、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与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满足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更高更新的需求。

专业四:汽车运用与维修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汽车产量从2000年的200万辆增加至2010年的1800

万辆,年均增速为25%。截止2011年11月,汽车保有量已达1.04亿辆。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第一大国和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

汽车作为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物,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其维修已由机械修理为主的传统方式,逐步转向依靠电子设备和信息数据进行诊断与维修,这对维修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国内汽车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普遍偏低,技师仅占1.5%,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却占 60%,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汽车中高级维修、理赔、鉴定评估等人才相当紧缺,这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目前,我校与企业广泛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我校将抓住汽车维修市场急需大量维修人才的机遇,加大汽车专业的建设力度,为进行紧密型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提供有力支持,为地方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

2.建设目标

通过重点专业建设,提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实力和影响力,在山东省中职教育中充分发挥汽车专业示范和引领作用,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的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为我省汽修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臵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好、

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力争两年内“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培养骨干教师10名;培养专业带头人4名。

(3)根据企业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制定完善、科学、先进、实用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积极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等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开发,完成配套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4)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创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实训教学环境,形成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示范专业。

3.建设思路

(1)以校企合作为重点,完善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机制,有效地指导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建设的针对性。

(2)以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突出办学特色,按照职业能力要求,开发“宽基础、活模块、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保障。

(5)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

4.建设内容

(1)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依靠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企紧密型合作体制,形成共育人才、共享成果、共担责任的校企合作机制,让学生早接触企业,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能力,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无缝隙对

接。

(2)依照工作岗位设臵,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臵

按照企业的需要,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

第一,建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根据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遴选教学内容,适时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以典型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或项目,形成模块化或项目式课程结构。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教、学、帮”合一的总体原则,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推广项目式教学、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践性教育环节,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与产品加工结合起来,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实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队伍是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学校的薄弱环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要建立面向市场的教师管理机制,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和合同管理,形成人员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教师管理机制。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专业课教师的机制,采取强制性措施,规定专业课必须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逐步扩大“双师型”教师的比重。

(4)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形成企业评价、学校评价、认证评价、竞赛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多渠道的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机制。打破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建立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指标的专业课程评价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第一课堂考核与第二课堂考核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5)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按照企业现场的要求进行规划和配备,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成集人才培养、职业培训、职业鉴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

5.专业建设规划资金

该专业建设资金拟为6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示范校项目资金)300万元,自筹资金300万元。所筹经费金均按要求用于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

6.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

成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明确汽车与机电系主任为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建设。由学校汽车专业建设指导咨询委员会成员组成项目专家指导小组,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把握方向。建立示范校项目建设监控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2)制度保障措施

建立项目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专家指导小组、项目建设监控小组会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问题。建立项目工作汇报制度。建设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监控小组的负责人要定期向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做到全面统筹、协调,确保项目建设

稳步推进。

(3)经费保障措施

设立专项资金,确保专业建设有稳定的经费保障,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四、 主要保障措施

为更好落实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意见,保障示范性学校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制定全校教职工学习方案,让大家准确地理解示范性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建设内容、建设目标、阶段任务、实施步骤以及各阶段工作要求等,准确把握个人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肩负的责任,以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再上层楼,确保项目的全面顺利实施,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经费保障

全部建设项目共投资220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资金1000万元,自筹资金1200万元。根据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要求,我校将通过多种途径,继续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若国家示范校项目资金到位,我校将采取以下措施保证示范校建设的顺利进行。

学校隶属于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省厅承诺示范校项目申报成功,专项配套的600万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学校计划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示范性建设经费,集团办学合作单位省港航局培训中心也承诺投资600万,继续加大航海专业建设的投资力度。

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按照财政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

暂行办法》(教职成[2011]7号)文件规定。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工作程序,年度建设项目安排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接受上级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的监管,保障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

(三)组织保障

成立由上级主管领导、有关专家参与的专家评审委员

会,负责对我校项目建设、投资计划等进行监督与检查。

成立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与主要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示范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整体建设的日常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

按照学校的相关工作程序,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对工作不力或出现失误的项目组及其负责人提出督办或查处建议。

(四)制度保障

为切实保证建设方案中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按时完成,学校将在原有工作规范基础上,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建立专项制度建设,通过有效的责任机制、科学的工作规范和严格的管理、考核,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制定和实施《示范学校建设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建设情况定期报告制度》、《示范学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结合原有的《招投标管理细则》、《学校物资采购规范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以及有关项目建设的规定和相关配套政策,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相关文章

  • 开放式社区交通微循环体系规划与运营_王燕
  • 开放式社区交通微循环体系规划与运营 王 1 燕,康 23 睿,张卫东 (1.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50101:2.山东省济南市山东济南, 250101:3.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100089)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历下大队,山东济南,北京, [摘要]针对开放式社区成为城市交通的"贫民窟& ...

  • [法律法规]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
  • [阅读全文] 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 2009年11月28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公民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 ...

  • 住宅小区规划与景观设计实习报告
  • 住宅小区规划与景观设计实习报告 摘要:报告从参加实习的芜湖景观入手,介绍这一方案的同时,也将在这实习其将学到的知识一并说起.并且结合课堂的知识,从概念和实习的具体细节上反映出对景观设计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园林绿化.配植 一.实习经过: 实习时间:2014年4月10日-2014年4月25日 实习地 ...

  • 山东省公路路政条例
  • 山东省公路路政条例 <山东省公路路政条例>为山东第一部路政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由2013年8月1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1]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路路政管理,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

  • 高唐县第一实验小学
  • 一.学校概况及办学条件 我校始建于1962年,历经两次搬迁,于2002年8月迁于现址,2004年7月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学校占地30余亩,布局合理,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器材设备.图书资料.教室.办公室.功能性用房等都达到了<标准>要求.今年暑假,学校投资100万元,架设了集网络.音. ...

  • 20**年校长培训方案
  • 山东省2013年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要求,围绕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理论学习.经验分享.专题研讨.教育考察.研究学校改进计划等研修活动.通过分层.分类.分岗培训,提升中小学校长规划学校发展. ...

  • 顺德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方案
  • 顺德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我区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简称垃圾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步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并综合各相关部门的意见,我局制订了<顺德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方案>,拟于 ...

  • 山东省循环经济条例
  • 山东省循环经济条例编辑 2016年7月22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 ...

  • 山东省20**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工作方案
  • 各区市:1.麻疹查漏补种.结合2014年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山东省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鲁卫疾控字„2014‟24号)要求,在开展常规查漏补种的基础上,按照免疫程序,对6岁-14岁(原则上为2001年-2009年出生)儿童开展查漏补种.以上适龄儿童只要无确切 ...

  • [港口生产与航运管理类专业领域实训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
  • <港口生产与航运管理类专业领域实训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教财[2004]9号),<关于印发〈关于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的通知>(教财[2005]12号),以及2004年六部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