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大社会学作业1-4

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康有为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劳动

3、“社会”一词源于( )。A、中国

4、需要层次论是( )初次提出的。D、马斯洛

5、“工作安定”属于( )需要。B、安全的

6、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 )。C、社会制约性

7、“镜中自我”的概念是( )初次提出的。B、库利

8、“不同的社会成员或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是指( )。B、竞争

9、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春游

10、以下( )属于次级社会关系。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

二、名词解释题

1、社会学(6分)

答: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6分)

答: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

3、社会交往(6分)

答: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角色冲突(6分)

答:是指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一个人同时担当的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的现象。

三、问答题

1、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12分)

答:(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3)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12分)

答:①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②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③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简述社会交往的意义。(12分)

答:(1)人类离不开交往。(2)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已。(3)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

(4)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20分)

答:①交往既包括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不同国家间的交往,既包括物质交往,也包括精神交往。②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一切交往都是在人类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基础上进行的。③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④马克思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经济交往

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2、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 )阶段。B、具体运算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继续社会化

4、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人际关系密切

5、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6、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是( )。B、家庭结构

7、下列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D、儿童游戏群体

8、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交换关系

9、体现手工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 )。A、家长制

10、注重对人的管理,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的管理思想属于( )。B、古典管理理论

二、名词解释题

1、社会化(6分)

答:是指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的基本过程。

2、初级社会群体(6分)

答: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3、家庭结构(6分)

答: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家庭成员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织起来。

4、科层制(6分)

答: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三、问答题

1、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2分)

答:(1)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的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2)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3)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通过社会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4)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2、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12分)

答:(1)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是在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为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2)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了需要结成群体,但不同的群体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不同。(3)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在初级群体中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谋生手段,学会待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很快适应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人们经过初级群体这个桥梁,沟通与社会的联系,并跨越这道桥梁走向社会。(4)初级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人们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愿意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社会群体的事,这就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

3、简述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12分)

答:①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②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③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④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⑤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四、论述题

1、论述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20分)

答:(1)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里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里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 )最先提出的。A、芝加哥学派

2、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 )。C、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3、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 )。C、城市化

4、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 )。C、韦伯

5、阶级的本质就是( )。B、剥削

6、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于( )。C、实用设备

7、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型的社会规范占有优先地位被称为( )。D、制度化优先

8、提出社会失范的是( )。C、迪尔凯姆

9、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C、创新

10、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但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B、形式主义

二、名词解释题

1、社区(6分)

答: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会分层(6分)

答: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3、规则系统(6分)

答:是指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如社会的风俗、道德、法律等。社会制度都包含着一整套活动规则,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行为模式。

4、社会控制(6分)

答: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三、问答题

1、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12分)

答:(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2)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3)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2、简述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12分)

答:(1)概念系统:说明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作用的一套理论。(2)规定系统:规则系统:一整套用来

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如社会的风俗、道德、法律等。(3)组织系统:检查和推动社会制度运行的机构和组织体系,它是社会制度的实体。组织系统是该社会制度目标和任务的载体,是该社会制度所包含的规则的实践者。(4)设备系统:该社会制度正常运行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包括实用设备(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 和象征性的设备。

3、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区别。(12分)

答:(1)二者在产生时间、形成方式上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在人类社会中不是永恒的。(2)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广泛行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的那些行为,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3)二者被支持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的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的。(4)二者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对人们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20分)

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剩余产品的出现就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2)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由于一些集团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其本质是剥削。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C、环境问题

2、个人、家庭或群体在其所属的社会中不及常态生条件和享受的状态,此为( )。B、相对贫穷

3、服务型的、超过最低生活标准的社会保障是指( )。C、社会福利

4、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功能是( )。A、维持社会稳定

5、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 )。D、水平流动

6、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 )发生变动而引起的。D、经济基础

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 )。A、历史循环论

8、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 )。B、社会趋同论

9、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限制工业生产发展,把地球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八分之七”是( )中的观点。C、《增长的极限》

10、未来社会学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是( )的出版。D、《未来社会学》

二、名词解释题

1、社会问题(6分)

答: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2、贫穷文化论(6分)

答:是从文化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陷于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文化即贫穷文化。

3、社会变迁(6分)

答: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

4、生活方式(6分)

答: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特征。

三、问答题

1、简述社会工作的功能。(12分)

答:(1)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社会工作是针对遇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群体的。通过向受助者提供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2)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注重调动受助者的潜能,促进其发展。(3)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4)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2、简述社会流动的类型及划分的意义。(12分)

答:①按照流动的主体可分为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按流动的方向可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按流动参照物可分为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②社会流动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多数人的流动方向和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方向和程度。社会流动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是社会选择的一种途径。

3、简述依附理论。(12分)

答:①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理论。②该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阿根廷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③该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致后者不发达。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20分)

答:(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3)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4)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它对社会发展就起着阻滞作用。这就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相关文章

  • 学习电大[入学指南]心得体会
  • 学习入学指南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形成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参加远程开放的学习,有必要变革自己的学习观念和认识.为了教育的终身化和学习的大众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推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这一项目,它进一步推动了我继续教育学习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懂得 ...

  • 会计制度设计实施方案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学开放本科<会计制度设计> 教学实施方案(细则) 一.课程基本说明 1.课程的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学生. 2.开设时间及学分.本课程为一学期开设,72学时,计4学分. 3.课程的基本特点.会计制度设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 ...

  • 开放教育学习指南网上作业答案题库
  •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网上作业步骤及题库 第一步:进入中央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系统()或在百度中搜索"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系统",进入后在学生登录处,输入本人学号,密码为本人8位出生日期.如张三,出生日期为1985年1月1日,则密码为:19850101. 第二步:完成作业. ...

  • 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
  • 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 2005年秋季开放教育毕业生 调查数据统计报告 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组 2006年4月 目 录 摘要 ............................................................... 1 一.调查背景 .......... ...

  •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设计方案
  •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设计方案(04春发布) 2004-04-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 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说明 "人力资源管理"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业中工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管 ...

  • 电大在线_一站式_远程教学平台的研究
  • 第16卷 第4期Vol.16No.4 现代教育资源建设 电大在线 一站式 远程教学平台的研究 贾国祥1,杨玉敏2 (1.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北京 100081; 2.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71) 摘 要:电大的远程教学平台是电大系统进行开放教育的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 ...

  • 开放式教育
  • 1."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使用计划"包含了开放教育各专业统设必修课程的学习资源种类及 相关信息.(对) 2.VOD点播是指通过专门技术将录制好的录像教材存放在指定的录像带中.(错) 3.办理学位证明书,需由学生本人申请,经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核实,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 ...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四O四分校20**年春季教学检查自查报告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四o四分校2003年春季教学检查自查报告 根据省电大《关于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2003年春季教学检查的通知》(甘电大字[2003]048号)文件精神,依据文件所列自查提纲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试点队伍建设方面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灵 ...

  • 二00五年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年报年检自查报告
  • 二00五年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年报年检自查报告 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开展2005年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年报年检工作的通知》(电校教[2005]71号)的精神要求,我校认真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我校 2005 年年报年检自查工作汇报如 ...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四零四分校试点教育形成性考核工作自查报告(20**年至20**年学年第一学期)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四零四分校试点教育形成性考核工作自查报告(2003至2004学年第一学期) 我校依据《关于改进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上报方式的通知》(甘电大字[2002]048号)文件和《甘肃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意见》(甘电大字[2002]125号)文件精神,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细致工作,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