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美国的保守主义运动

论当代美国的保守主义运动

《太平洋学报》2002年第4期

张立平

内容摘要:文章认为当代美国的保守主义运动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中至50年代中的 保守主义思想运动,然后经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的演进, 到80年代末,保守主义思潮在美国社会政治中的影响已与自由主义平分秋色,90年代中期 以来甚至有超强的趋势,这一趋势在9*11事件后更加明显。文章还认为,当代美国的保守 主义运动的演进模式遵循精英驱动-大众响应的模式,它对美国社会政治的影响深而且广; 此外,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呈对立又统一的两极,它们从属于更高一级的意识形态,即美国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正如学术上的许多概念一样,"保守主义"一词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的定义,且不 说各国的保守主义的内涵不同 ,就是美国的保守主义也常常令人困惑:不同时代的保守主 义不同(如老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神学保守主义);即使是同一时代的保守主义也有不 同的分支(经济/财政保守主义、外交/防务保守主义、社会/文化保守主义等),而且作为一 种运动,保守主义不仅包括思想的运动,还包括社会的运动和政治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只能根据众家之说,粗略地给出一个美国保守主义思潮的定义:美国保守主义运动是二 战以后出现的、相对于美国自由主义运动而存在的一种涉及美国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的运动,它的基本指导原则是:自由优先于平等,秩序无比宝贵,宗教信仰十分重要 。 根据保守主义在美国的起源及发展脉络,本文分成以下几个部分:(一)40年代中至50 年代中的保守主义思想运动;(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三)1964 年以来美国的保守主义政治运动;(四)结论。

一、 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美国的保守主义思想运动

当代美国的保守主义起源于40年中至50年代中的保守主义思想运动 ,原因是这一时 期的保守派知识分子和学者从经济、政治、哲学和文化的角度发表了大量著作,为后来的保 守主义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未来的经济保守主义及其政策就来源于哈耶克的 《通向奴役之路》(1944年)和《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1948)、米塞斯的《全能政府》(1944) 和《官僚政治》(1944)和后人称之为"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思想。哈耶克的观点是:"计划 经济导致专制", "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必然造成"对自由的压抑",计划经济对私有权的 否定必然导致政治上的极权主义和对个人的奴役,因而他主张以个人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之路"来取代"通向奴役制之路"。米塞斯也反对一切形式的国家干预,他认为 国家对企业的控制会导致经济民族主义和战争,这与市场经济的自由放任是不相容的。有意 思的是,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都声称他们不是保守派。诚然,这些保守派经济学家并 不"保守",他们只不过是要回到亚当*斯密的"自由",以市场机制而非中央国家机构来调 节经济。未来的社会/文化保守主义来源于拉塞尔*柯克(著有《保守主义思想:从伯克到桑 塔亚那》并于1957年创办《现代保守评论》季刊)、罗伯特*理查德*韦弗(著有《思想产生 影响》)、小威廉*巴克利(著有《耶鲁的上帝和人》并于1955年创办了时至今日仍有影响的 保守主义刊物《国民评论》)的传统主义,传统主义强调美国的保守传统,如宪法、价值观、 宗教信仰和道德,他们的思想主要来自于被称为西方现代保守主义鼻祖的伯克(著有《法国

大革命反思录》)、法国的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著有《美国的民主》和梭罗(著有《论公民的不服从》)等。这些传统主义者还提倡具有天主教或具有中世纪特色的基督教。他们中不少人就是天主教教徒(如柯克和小巴克利)。

几个因素促发了这场保守主义的思想运动:(一)40年代中期一批从法西斯极权统治下 逃亡英美的中欧知识分子,包括"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为美国这场保守主义的思想运 动提供了契机。这批人中除了上面提到的经济学家哈耶克、米塞斯外,还有哲学家列奥*斯 特劳斯(1953出版了《自然法和历史》)、政治学家冯*屈内尔特-勒丁(1952年出版了《自 由或平等--我们时代的挑战》1952)和卡尔*波普尔(1952年出版了《开放社会及其敌 人》)。这些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先后到达美国芝加哥大学,一时间芝加哥大学成了保守主义思想运动的重镇; (二)杜鲁门的"公平施政"计划,特别是1946年由民主党国会通过并被总统签署的充分"就业法" 引起了保守派的疑惧和反对,因为此法宣称国家的任务是保证使用一切手段来促进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这就意味着联邦政府大大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能力,对于亚当*斯密的信徒来说,这是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核心的罗斯福"新政"的扩大和发展。对此,保守派在政治上作出了及时的反应:1947年,以来自俄亥俄州的罗伯特*塔夫脱参议员为首的共和党抓住了暂时获得第80届国会的领导权的机会,联合南方保守的民主党参议员,通过了塔夫脱-哈特莱法,即劳资关系法,并推翻了杜鲁门的否决,从而事实上部分地抵消了1946年的就业法; (三)二战后,法西斯极权统治虽然被推翻,但斯大林的极权统治又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得到扩大和加强,苏联将其势力扩展到被解放的东欧地区。1946年,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首相在富尔顿发表了标志着冷战开始的"铁幕"演说,称东西欧之间的分界线像一道铁幕,一边是自由世界,一边是极权世界;一边是民主阵营,一边是共产党阵营。1947年,以遏制政策为核心的杜鲁门主义出笼。美国开始实行在国际上反苏反共的意识形态挂帅的外交政策。

这场保守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是:(一)无组织无指导。虽说是"运动",其实它只是一 些学者文人的个人思想活动,除个别外,这些思想家互不相识,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他们对彼此的著作甚至都不熟悉。(二)各说各话,互有矛盾,除了名称外,他们连保守主义的定义都不能取得一致,他们的思想甚至互相排斥,如源于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派强调自由第一;而源于伯克的传统学派则以秩序为优先。(三)在当时的影响甚小。40年代末,自由主义俨然一统天下,成为美国社会政治的主潮,自由主义的概念成为大众哲学,以至于连美国著名的自由主义者都要慨叹:美国思想界太单调了,没有比较,怎么能知自由主义是最好的思想呢? 在当时,保守主义并不流行,这些保守派被认为是知识分子中的另类,被媒体称之为"新保守派"(New Conservatives )或(Neo-Conservative) ,前缀词"Neo"通常 暗含评论者对所要评论的人或事的轻蔑。保守主义的思想在社会上没有信徒,在政治上不受重视。30年后,这场运动的代表人之一拉塞尔*柯克坦承:无论是民主党总统还是共和党 总统都没有把他们当回事。他们的影响仅限于思想界,他们的著作被报刊杂志加以评论,褒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但是,他们的思想犹如在自由主义的池塘里扔下一个石子,在思想界产生了阵阵涟漪。

既然如此,那么为何这样一种保守派学者著书立说的现象还会被冠之以"保守主义的思 想运动"呢?原因是他们出书的时间恰好集中在这一特定的阶段;此外,他们的思想里也还 包含了一些共同的信仰:(一)反对极权主义、国家主义或集体主义,主张个人主义;(二) 反对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实证主义,主张道德绝对主义;(三)反对理性主义、抽象主义, 主张经验主义、传统主义。 这些共同点的基础又是基于他们对人性的认识(人非至善,需要信仰和法治加以约束)、对历史的认识(人类历史并无必然规律,而是一些偶然事件的累积)及对世界的认识(在自由与极权之间没有妥协的余地)。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保守主义的思想运动从时间上看与一些政治现象相吻合:(一)在

这一时期,共和党罕见地两次掌握了国会的领导权,1947-1949年的第80届国会和1953-1955 年的第83届国会;(二)共和党人自1932年以来首次赢得大选的胜利,艾森豪威尔入主白 宫;(三)麦卡锡主义的兴亡。然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仍然不能表明保守主义思想运动与 实际政治发生了瓜葛:首先,如前所述,当时的政治人物对保守主义思想不太感兴趣,保守主义还不是共和党的主流,共和党的领导权还控制在东部权势集团手中,也就是共和党的温和派手中;其次,保守主义也不把艾森豪威尔当成保守派,因此共和党在这一时期的胜利与其说是保守主义思想的胜利,还不如说是艾森豪威尔个人的胜利;再次,保守主义思想家也不认为他们要对麦卡锡主义负责,相反他们认为麦卡锡主义使保守主义蒙受了不白之冤,致使不少人对保守主义的真正含义产误解。因而那种认为"50年代保守主义在思想界占上风,在政治上夺取了势力"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在当时的内外政策上,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共识大于分歧,艾森豪威尔政府推行的政策大体上还是前任的"新政"政策和冷战政策;而麦卡锡主义不过是当时两党反共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歇斯底里高潮,而非保守主义的高潮。

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美国的这场保守主义思想运动是自由主义的反面, 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它都不是自由主义的对手;但它无疑埋下了未来保守9**主义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的种子。

二、1960年以来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

保守主义的社会运动指保守派思想家从象牙塔走入社会,通过指导和建立政治组织和宗 教组织、利益集团/政治行动委员会、基金会、思想库等来扩大保守主义思想在社会和政治 上的影响。这场社会运动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经济/财政保守主义运动、社会/文化的保守主 义运动、联邦主义运动、自由意志运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文化的保守主义运动,主 要有"新右派"和"宗教右派"运动。"宗教右派" 虽然与"新右派"关系密切,但由于它

的领袖主要是各教派的布道者,既有福音派,又有新教原教旨主义;既包含天主教正统派, 又有犹太教正统派,因而它比"新右派"具有更多的神学色彩 。此外,"新右派"与"宗教 右派"所处的时代不同,"新右派"主要活跃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而"宗教右派"则更 加活跃于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的当前 。

正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右派"是三十年代的"老左派"的对立面一样,七八十 年代的"新右派"是六十年代的"新左派"的对立面。"老右派"与"老左派"的对立主要

是由于经济问题而产生的;而"新右派"与"新左派"的分歧则是由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问题 而引起的。新右派本来在六十年代就已开始酝酿,但它在七八十年代才崛起,它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比"新左派"滞后。自1962年在校园中成立的"民主社会的学生"(Students for Democratic Society,简称SDS)组织开始,"新左派"在六十年代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运 动,如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反文化运动、性解放运动,他们对社会的批评及这 些运动的发展,促使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改变历史的法律,如民权法案、战争授 权法案等;他们支持的总统候选人休伯特*汉弗莱、乔治*麦戈文分别在1968、1972年两 次大选中获得民主党的提名,然而,他们的影响在70年代后日渐式微。而在保守主义思想 家如小威廉*巴克利指导下、于1960年在校园中成立"为自由的美国青年"(Young Americans for Freedom, 简称YAF)的右派学生组织,直到80年代才解体;这一组织的学生大多出身 于是共和党人的家庭,他们对共和党沾上自由主义不以为然,认为共和党内的自由主义没有"保守"古典自由主义所尊奉的自由、传统和秩序;而华盛顿的集权制正是民主党式的自由主义发展过头的结果,政府职能的扩大使其在给予一部分人自由的同时夺走了另一部分人的自由,如在南方实行新的强制性的种族融合、肯定性行动等。这一组织为七八十年代

新右派保守主义运动培养了不少干部,如新右派的核心领袖:曾任YAF首任执行主任的理查德*维格里成为保守主义政治运动的直邮筹款专家、YAF的老战士霍华德*菲利普建立了"保守主义核心会议"组织、保守主义活动家保罗*韦里奇发动了"基督教右翼"的保守主义运动 。

一般认为,"新右派"和"宗教右派"主要通过四类组织来进行活动:(一)政治行动委员会。政治行动委员会是指对竞选公职的候选人进行捐款的利益集团的政治组织,它的活 动主要是筹款和捐款;目的是帮助帮助保守派人士进入领导阶层,从而使之同情保守派的主张,如1974年,韦里奇领导成立了旨在帮助保守人士当选国会议员的"争取自由国会生存 委员会";1975年,菲利普斯领导建立的保守派核心会议主要在基层活动,在全国每个国 会议员选区均设分会,约有30万会员;1974年,特里*多兰领导建立的全国保守派政治行 动委员会等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保守派政治行动委员会。(二)单议题的利益集团。反对堕胎 的全国生命权利委员会声称有1000万会员;主张取消最低工资法的全国工作权利委员会号 称有150万捐助者;反对高赋税的全国纳税者同盟有45万名会员,号称全国最老最大的纳 税者组织;反对枪枝管制的美国持枪者协会,也拥有186万名会员。(三)宗教组织。七八 十年代兴起的宗教保守集团对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先是罗伯特*格兰特1978年建立的基 督教之声、爱德华*麦卡提尔、詹姆斯*罗宾逊牧师1979年建立的宗教圆桌会议、罗伯特*比林斯建立的全国基督教行动联盟、杰里*福韦尔1979年建立的"道德多数",其中道德多 数派声势最大,有40万名成员、6万名牧师,在全国各州设有分部,年度预算超过600万 美元;后是帕特*罗伯逊的"宗教右派";前者声称曾使12位自由派的民主党议员在1980 年的选举中失败,后者声称它对共和党在1994年重新取得国会的领导权有功。事实上, "宗教右派"不断壮大,现在已拥有170万成员。自1992年起,它已成为共和党内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某些州(如在阿拉斯加州和明尼苏达州),"宗教右派"的分支机构福音基督教和 生命权运动事实上已控制了州的共和党组织。这类政治性比较强的宗教集团在共和党最近三 次的总统选举提名程序中非常活跃。与大多数利益集团一样,宗教集团也采用新技术来进行 政治活动,如电话库、传真、卫星电视、电子布告、收音机讲话和直接邮递等。"宗教右派"每隔两年公布一次它对国会议员在有关议题上的打分,它最关注的是家庭道德,因此它反对任何堕胎、同性家庭等提案。(四)思想库和出版物。1973年,保罗*韦里奇创办了新右 派的思想库--传统基金会,在进入80年代前,传统基金会很少超越共和党保守派的活动, 因而不太引人注目,80年代后,随着里根的当政,传统基金会的活动范围渐渐扩大,现在 以内政、外交、经济和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经常举办研讨会,提出政策建议,特别是90 年代以来,传统基金会对政策的影响尤为明显,1994年,共和党的新议员一改常例,不去 哈佛大听取有关立法方面的报告,而是去传统基金会,这反映出新右派对共和党的影响。小 布什上台以来,传统基金会的影响大大加强,布什内阁的许多提名都是由传统基金会人才库 推荐的。新右派的出版物主要有维格里1975年创办的月刊《保守文摘》,现在已成为"新 右派"的机关刊物。此外,"新右派"的许多组织都有自己的出版物,如传统基金会的《政 策评论》季刊和《今日传统》月刊。

与四五十年代的保守主义思想运动相比,"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社会运动是右的 平民主义运动 ,它的影响深远而且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其组织不断发展壮 大,美国社会中自称是保守派的人数稳步增长,到1993年几乎与自称是温和派的人士持平 (40%) 。宗教右派在南部、中西部影响很大,这些地方因而被称为"圣经带";(二)对 共和党的影响越来越大,保守主义在80年代后日益成为共和党的主流:人们大多倾向于认 为,70年代末的保守主义运动高涨是里根上台的重要原因 ,而1994年中期选举中共和党 以压倒性胜利夺回国会的控制权也与得到"宗教右派"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三)80年代 后,对美国公共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譬如"新右派"利用草根组织直接将政策主张付诸实

践:菲利斯*施拉芙莱领导的拥有5万名会员的"鹰论坛" 通过在州议会作证、举行集会、 聚众请愿、游说等方式"成功"地使国会在1972年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于1983年失 效 ;在反对堕胎的"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众多组织 的压力下,自1976年开始,共 和党的政纲连续四次写入支持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以恢复保护未出生孩子的权利" , 1981-1982年,"新右派"还在31个州提出了118项议案,其中"人类生命权利修正案"规

定:除挽救母亲生命外,禁止以任何理由堕胎;禁止使用宫内避孕器,因为生命始于受孕。 90年代中期,宗教右派希望共和党控制的保守的第104届国会能通过禁止堕胎的法案,但 并未完全实现 ,他们在1995年通过了《与美国家庭的契约》以表示对共和党议员的不满 。

(四)对全体美国人政治观念或公众哲学的影响。根据芝加哥舆论研究中心的一般社会调查 的研究,自1974年后,人们在一系列议题上的立场越来越趋于保守 。在1988年大选中, 自由主义更是成为一个"脏词",成为大手大脚、没有节制的代名词。1996年即使是民主党 的克林顿总统也声称"大政府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表明,保守主义思潮不仅成为共和 党的主潮,而且已对民主党的政策观念已然产生影响。

冷战结束以来,保守派加强了"抢占"思想库和大学的努力,企图使美国的保守主义社 会运动继续发展,并在社会政治中产生更大影响。"全国富有同情心的慈善机构委员会"的 调查发现,自1992至1994年,美国12个主要的保守基金会向研究所、大学、思想库、媒 体和利益集团提供了2.1亿美元的资助, 其中标榜"自由市场"的传统基金会得到的资助 最多,为890万美元,其次是美国企业研究所,690万美元;卡图研究所,390万美元,赫 德逊研究所330万美元,曼哈顿研究所210万美元。韦里奇的自由委员会得到500万美元, 威廉*克里斯托尔的《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杂志得到190万美元,《新标准》得到170 万美元,波多霍罗兹的《评论》得到100万美元,另外320万美元给了小威廉*巴克利和本*瓦腾伯格的电视节目。在著名大学中,保守思想的堡垒芝加哥大学获得的资金最多,达1000 多万美元,其次是哈佛大学,960多万美元,乔治*梅森大学,800多万美元,耶鲁大学590 多万美元 。这些思想库和大学对十年来美国的社会政策(如福利改革、肯定性行动、 社会保障、教育改革)、经济政策(如平衡预算、减税等)、外交/防务政策(如北约东扩、 新日美安全条约的重新修订、NMD的提出)等产生过重大影响。保守派清楚地知道:思想 产生影响,因此在思想方面的投资更加咄咄逼人。

三、1964年以来美国的保守主义政治运动

简单地说,"保守主义的政治运动"指保守派将保守主义思潮投入政治的努力,它包括 两个方面:一是使更多的保守派人士或代表保守主义思潮的人士担任公职;二是使美国的内 外政策最大限度地受到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实现保守派的理想。这两方面都与共和党 有密切联系。

保守主义思潮与共和党的联系是互相选择的结果,它包括两方面:一是共和党的保守主 义化,二是保守主义的共和党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的崛起主要由于"新政"自 由主义在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上的破产,也就是说缘于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财政议题、 社会/文化议题和外交/防务议题;共和党的保守主义化也是与一系列议题有关,这使他们的 联系有了共同的基础。共和党候选人的议题立场与保守派的精英、组织和选民的立场比较接 近,因而保守派选择了共和党作为政治靠山,用保守派的话说就是,"保守主义俘获了共和 党"或说"保守主义共和党化"。保守派希望共和党能实现保守主义的政策目标,而共和党 希望借重保守主义来赢得选举政治的胜利。作为思想的保守主义和作为社会运动的保守主义

本来是自发地存在于共和党之外的,而不是由共和党决定或由共和党发起的。保守派的知识

分子、保守主义社会运动的领袖与共和党的领袖甚至共和党的候选人并非完全重叠,即使是 在保守主义内部,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社会运动方面均非铁板一块,而是派别林立,互有矛 盾;有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暂时结盟;有时也热衷于独树一帜、竞争影响。共和党不公开 地选择保守主义作为政党的意识形态的原因:一是出于对保守主义的同情;二是政治利益的 考虑,保守派一直支持保守的共和党候选人,这对于任何一个靠竞选成就政治事业的共和党 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保守主义政治运动的演进有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巴里*戈德华特的奠基阶段。1964年,巴里*戈德华特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 上战胜纳尔逊*洛克菲勒,赢得总统提名,这标志着东部自由派在共和党内开始衰落,西南 部保守派则在共和党内崛起。保守派的组织虽然羽毛未丰,但"为自由的美国青年"也是倾 其全力而支持。戈德华特虽然在正式选举中因其政策主张的极端 而遭到惨败,他仅获得 36%的选民票,6个州的选举人票,他的失败是教课书中极端主义者不受美国选民欢迎的典 型案例。

但他对保守主义政治运动有很大"贡献":(一)他在自由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旗 帜鲜明"地亮出保守主张,并自鸣得意地说,他的主张"不是(自由主义的民主党候选人的) 回声,而是(为选民提供的一种政策)选择" ("not an echo, but a choice")。他在提名演说 中自我辩护道:"保卫自由的极端主义不是罪恶……温温吞吞地追求正义不是美德" 。他 认为保守主义运动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政府不应该干预私人生活,管得少的政府是最好的 政府,政府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他的其他主张,如减少联邦政府的权力和支出(减政 放权)、不迁就苏联、反对有组织劳工的集权化、反对高税收、反对对外援助,大受保守派 的欢迎,并被后来的保守派所继承和实施。(二)戈德华特的惨败促使保守派认识到保守主 义思想运动不足以实现保守主义的理想,还需要开展一场基层的、有组织的、广泛的保守主 义社会运动,于是就在这一年成立了"美国保守同盟",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到1980年,这一组织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也是最有影响的保守派利益集团。 (三)戈德华 特被认为是保守主义政治运动的奠定人、里根的政治教父。他的竞选为保守主义思想宣传提 供了一次绝好的机会。他的极端主张虽然不合时宜,但毕竟是一种选择,使长久以来模糊不 清的政党界线开始变得清晰。顺便提一句,他后来又在参议院干了三届参议员,而且在80 年代拒绝加入"新右派",在一些社会文化问题上他的主张同自由派没什么两样,如支持军 中同性恋,也支持妇女的选择权,妇女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要堕胎。从本质讲,戈德华特是防 务保守派和财政保守派,而不是社会/文化保守派。

第二、里根革命阶段。里根革命包含两个部分:里根经济学和里根主义。里根革命的原 因是:(1)70年代经济的"滞胀"使人们对十分不满,消费物价指数比50年代和60年代 高出三倍,生产率只提高了15%,失业率也大大超过战后20年的水平;(2)60年代社会运 动的一些恶果开始显现,犯罪率升高,离婚率、非婚生子女增多,这引起了人们的普遍不安;

(3)与苏联搞"缓和"时,苏联却在扩张,美国地位相对下降,美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大减。 卡特末期的"伊朗人质危机"更使美国人对软弱的外交政策深恶痛绝。

保守主义为里根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里根则实现了保守主义的部分政策目标:(1)奠 定"里根经济学"的经济保守主义思想,即供应学派,主张通过改善环境和增加投入的方式 来促进经济发展,降低税率,减少政府开支。里根在第一年就签署了《经济复兴税法》,法 案规定:在三年内将个人所得税率降低30%,其中最高税率从70%下调到50%;在里根的 第二任期,他又推动国会通过了新的联邦税法,将原来的14个个人所得税等级减为15%和 18% 两级。在减税的同时,里根还大幅削减非国防的社会福利开支。此外,通过控制银根, 使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3.3%下降到1986年的1.1%。 (2)奠定"里根主义"的外交/ 防务保守主义思想。里根主义的核心是反共,当他称苏联为"邪恶帝国"时,他已经在强化

了与苏联的意识形态对抗,具体做法就是:增加国防预算,1980-1986年,美国的国防预算 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2.2%;以实力为后盾,将苏联的影响推回去;此外,在国际上支援反苏 反共的任何力量,哪怕那是些独裁者。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保守主义的安全观,无论是新 老保守主义都强调要建立强大国防力量;新保守派特别强调反共 ,主张对苏强硬。

保守派对里根政府的影响:(1)在保守主义派别中,新保守派对里根政府的影响最大 , 一些新保守派人士纷纷在政府中出任职务,如珍妮*柯克帕特里克被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大 使、埃里奥特*艾布拉姆斯出任负责国际组织的助理国务卿、理查德*珀尔出任负责国际安全 政策的助理国部长;而"新右派"的地位和影响都是不稳固的,除了主要捐款者约瑟夫*库 尔斯成为"厨房内阁"中的主要人物外,其他新右派只是在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劳工部、教 育部中只担任次要职务。此外,"新右派"想要推进的社会/文化保守政策在里根时代并没有 取得多大进展,堕胎尚不能禁止,公立学校的祈祷也没有获得通过。 (二)在保守派的思 想库中,胡佛研究所的影响最大。成立于1919年的胡佛研究所此前影响较小,但在里根时 代却显赫一时,原因是它出版的《80年代的美国》一书全面地反映了保守派对美国国内外 问题的看法;在美国对亚洲政策问题上,提出了"平衡战略"的建议,认为美国不应从亚洲 撤军,也不要与日、中组成反苏统一战线,而应在亚洲各种力量中维持均势,这一建议后来 成为里根政府亚洲政策的主轴。

里根革命对保守主义运动的贡献表现在:(一)以意识形态保守著称的里根连任两届总 统,标志着保守主义时代的到来;(二)里根经济学取代了"新政",从而彻底破坏了自由主 义的根基;里根经济学一方面刺激了经济,另一方面又留下巨额赤字,这是里根政府留给后 人的"遗产";(三)80年代新保守派的加盟及神学保守派的壮大,一方面丰富了保守主义 思潮,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保守主义阵营里的磨擦;(四)里根革命扩大了保守主义的影响, 为保守主义社会运动的发展推波助澜。

第三、金里奇的保守革命阶段。1995-1997年金里奇以众议院议长的身份发动了"保守 革命",公然与民主党的克林顿总统叫板,经过两年的拉锯战,保守革命取得了一些成果, 最主要的通过了1996年的平衡预算法案,规定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在7年内平衡预算。 金里奇的保守革命能够进行的原因是:(一)1994年中期选举后,共和党的保守派控制 了国会的领导权。在104届国会中,无论是在众议院还是在参议院中,新当选的议员中保守 派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国会的前六位国会领袖中有五位来自保守的南部诸州;在众议院中, 多达三分之一的共和党议员来自南方,而南方一向是保守主义滋生的温床。104届国会被认 为是现代美国史上最保守的一届国会。(二)克林顿总统第一任期头两年的过激政策计划(如 军中同性恋、医疗改革、枪枝管制等)遇到失败,克林顿总统的地位被削弱。(三)"保守革

命"的行动纲领导《与美利坚的契约》在竞选期间就已获得共和党保守派的多数赞同而且有 很高的民意支持 。(四)从部门政治的角度讲,冷战后,在制订公共政策方面,总统的权 力有所下降,而国会的权力则有所上升。(五)众议院议事规则的改变。金里奇通过一系列 措施,使众议院共和党议员空前团结,如通过《美利坚契约》统一思想和政策认识;打破资 历制的国会惯例,安排新当选的共和党议员为重要的委员会主席或小组委员会主席,使这些 感恩的议员对他保持忠诚,从而大权在握,控制了立法议程和流程。

保守派的政治组织在金里奇的"保守革命"中的作用:(一)保守派政治组织的发展和 支持促成了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的胜利。譬如,拥有186万名会员的全国枪支协会声称它在 1994年的中期选举中击败了32个反对枪支的政治人物,它在20场选举中花了钱,它支持 的10个候选人有9人获胜;它反对的11位候选人中有6位落选 。宗教右派组织提供了24 个自己的候选人,并在18个州的共和党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选举研究表明,70%的福音派

选民投了共和党候选人的票,66%的福音派自称是共和党人;相比之下,只有三分之一的福 音派人士自认为民主党人 。(二)保守派政治组织的游说促进了保守的立法,它们既热心 向民众宣传、解释保守思想库的政策建议和主张,又密切关注国会议员的立法行为和投票倾 向。譬如,主张预算平衡的康科德联盟,除了给议员打分外,还通过发动草根组织来施加影 响,它曾经在华盛顿树立了一块"国债钟"的电子牌,显示出每一秒钟国债就增加9600美 元,以此教育公众意识到平衡预算的重要性;美国保守派联盟根据议员在立法中的投票为国 会议员进行保守程度评分,分数高的议员可以获得它的捐款和其他方面的支持,而分数低的 议员则面临着消极广告的攻击和讨伐。

金里奇保守革命对保守主义运动的影响:(一)推进了保守主义在政治上和政策上的影 响;(二)金里奇及共和党的一些过激行为引起了反弹,如在1995年预算大战中迫使政府 三度关门的不妥协态度使其形象受损,支持率下跌;1998年对克林顿的莱温斯基丑闻的过 激处理及弹劾程序的启动,使共和党在1998年的中期选举中失掉一些议席;(三)保守革 命未能同时满足不同保守派别的立法目标,从而影响了保守派的团结及保守派对共和党的支 持。

第四、小布什待定义阶段。小布什的上台主要归功于保守派的支持,原因有两点:(1) 小布什因获得保守派选民的支持而在预选中战胜了竞争对手麦凯因,从而获得共和党的总统 提名;(2)小布什在正式选举后的竞选诉讼战中因保守派法官的支持而以微弱多数获得有 利的裁决,从而以微弱多数的选举人票获胜。

保守派对小布什政府的影响:(一)小布什政府充斥着保守人士,除了国务卿鲍威尔、 环保局局长托德*惠特曼是共和党温和派、交通部长诺曼*丰田是民主党人以外,其他阁员 都是保守派,如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兹、司法部长阿 什克罗夫特、经济委员会顾问劳伦斯*林赛等。(二)在保守派的各种派别中,每一个派别 都认为自己的影响最大:经济财政保守派认为,布什上台后最优先考虑的国内议程就是减税; 外交/防务派认为,安全问题是外交事务中第一议程,而且在安全问题上,布什支持保守派 的导弹防防御计划;社会保守派认为,小布什的政治哲学是"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而 "富

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的基础是强调宗教信仰的重要性,他上台后在白宫建立了一个"以信 仰为基础的创议办公室",这深受"宗教右派"的欢迎。(三)在思想库中,对布什政府最有 影响的是传统基金会和企业研究所。

迄今为止,保守派从小布什政府获得的政策成果有:(一)减税法案;(二)教育改革法;

(三)增加国防预算,特别是导弹防御方面的预算,尤其是在9*11之后。

对小布什阶段的评价:迄今为止,小布什政府是当代美国史上最保守的一届政府,此前 的里根革命是在经济/财政和外交/防务等议题上保守,金里奇的保守革命主要是在预算方面 和社会/文化方面保守;而此届的小布什政府则是全面的保守。在很多方面,布什阶段都是 里根革命阶段的继续和强化,有人甚至称之为"里根第二":在经济方面,减税和增加国防 开支并举,完全是里根经济学的微型再版;在外交方面,布什主义虽然还未最终成形,但明 显有"里根主义"的痕迹,如以反恐划界,"不是站在我们一边,就是站在他们一边"的二 元对立,并且提出"邪恶轴心"说;此外,外交上的强硬、单边主义、美国主义的特点也与 里根手法类似。如果说,里根继承的是戈德华特的衣钵,那么小布什继承的则是里根的衣钵。 小布什的生物意义上的父亲是老布什,而政治意义上的父亲则是里根 。

结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保守主义的演进轨迹从思想运动走向社会运动,又从社会运动 迈向政治运动,它对美国社会政治的影响从边缘走向中心,直止发展至与自由主义比肩而立 的地步。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到,保守主义的高潮不在里根时代,也不在金里奇时代,而在现在 的小布什时代。经过多年的准备,保守主义运动为小布什政府提供了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和 政治基础。从总体上看,保守主义的发展模式是知识精英驱动--草根民众响应,而且其发 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波浪起伏的。

作为美国的两大思潮,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极,前面讲到的多是对 立,而统一的地方在于他们都从属于资本主义这一更高一级的意识形态,都持有自由、平等 的价值观,都尊重美国的宪制架构和政治传统,都崇尚民主和法治 。

自由主义运动和保守主义运动总是此消彼长: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界,此前,自由 主义在美国社会政治中独领风骚;此后,保守主义逐渐与自由主义分庭抗礼。从社会情绪和 政治气氛来说,近十年来美国社会偏于保守,但自由主义并没有被推回去;也就是说,不是 自由主义减弱了,而是保守主义壮大了。无论是代表自由主义的民主党还是代表保守主义的 共和党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中获得的选民支持如此接近,从另一方面表明自由 主义和保守主义难分伯仲。9*11后保守主义又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共和党在2002年的中 期选举一反常态地取得胜利,这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保守主义将继续向前挺进,美国政治的钟摆还会向右的方面摆动,直至遇到障碍才会摆回来。

英国保守主义、美国保守主义、法国保守主义、德国保守主义及东方保守主义的不同已为不少学者所认识,参见刘军宁著:《保守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拉塞尔*柯克认为美国保守主义三原则是:秩序、公正和自由(见Russell Kirk's Lecture Number 1 at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The Conservative Movement: Then and Now."http://usconservative.about.com/cs/history)。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美国)保守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对上帝的信任;对人性的认识(人性本恶,无法根除);对民族国家的承诺(见Samuel P. Huntington, "Robust Nationalism," The National Interest, Issue 58,

winter, 1999/2000, p.31.)。里根认为,美国保守主义的三原则是:自由、代议制政府和法治。

有人认为,40年代中期,保守主义思潮就开始产生了,参见钟文范,"战后初期美国的保守主义思想运动"(《美国研究》,1996年第1期,第237-238页)。而当事人拉塞尔*柯克则回忆说,作为一种思想的保守主义开始出现于40年代末、50年代初,参见Russell Kirk's Lecture Number 1 at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The Conservative Movement: Then and Now." http://usconservative.about.com/cs/history. 根据当时保守派知识分子的著述发表的时间,我倾向于将这场思想运动放在40年代中-50年代中。

如自由主义政治学家路易*哈兹抱怨缺乏其他思想的比较,使人们难以真正认识到自由主义的真谛;而

著名的文艺批评家莱奥内尔*屈瑞林直到1970年还认为,自由主义不仅占统治地位,而且还是知识分子的

唯一传统,保守的反动的观点几乎没有市场。参见张毅:"里根之后的美国政局",《美国研究》,1987年第

3期 (电子版。见http://10.23.0.4/meiguo/1987.htm#third)

民主党反共在先,麦卡锡主义产生在后:在邱吉尔"铁幕"演说后的1946年底,民主党总统杜鲁门就发

布命令,设立了总统临时忠诚委员会,第二年的春天,他又颁布了9835号行政命令,即所

谓的"忠诚调查

令",要求政府雇员、高校教职员对政府宣誓效忠并对他们的忠诚进行检验。麦卡锡主义兴衰的时间则为

1950-1954(参见刘绪贻主编:《战后美国史》,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和第107-111页)。此外,在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时期的反共高潮中,美国国会、联邦调查局、最高法院、其它官僚机构都卷入了反共

活动,当时"反共"几乎成为"全民共识",麦卡锡主义不过是将反共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参见行

健,"美国历史上的反共歇斯底里"(一)--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时期的反共高潮(《美国研究参考资料》,

1989年11期4-8页)和"美国历史上的反共歇斯底里(二)--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时期的反共高潮"(《美

国研究参考资料》,1989年第12期9-14页)。

Michael Lienesch, " Right- Wing Religion: Christian Conservative as a Political Movement",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97, No.3, Autumn, 1980, pp.403-425.

参见刘绪贻,胡金平:"美国新右派初探",《美国研究》,1996年第2期 (电子版)。 Http://10.23.0.4/meiguo/1996.htm#second

参见钟文范的"七八十年代美国宗教新右派运动"(《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3期第93-100

页)、刘澎的"宗教右派与美国政治"(《美国研究》,1997年第4期第32-54页)等。 Http://10.23.0.4/meiguo/american_studies/1997/fourth/Fourth02.htm

Gregory L. Schneider, Cadres for Conservatism: Young Americans for Freedom and the Rise of the

Contemporary Right, New York and London: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9, p.32.

同注8,钟文范文。

See The Gallup Poll Monthly, June 1993, p. 16.

参见张毅:"里根之后的政局",《美国研究》,1987年第3期(电子版)。Http://10.23.0.4/meiguo/1987.htm#third

参见刘绪贻,胡金平:"美国新右派初探",《美国研究》,1996年第2期 (电子版)。 Http://10.23.0.4/meiguo/1996.htm#second

如全国最大的研究社会问题的思想库保罗*韦里奇在1955年创办的"研究和教育自由委员会基金(及国

民授权电视)"、加里*鲍尔 的"家庭研究会"及其他宗教右派组织("基督教之声"、"生命的权利"、"全国

福音派协会"、"基督教法律协会"、"基督教联盟"、"关心美国妇女"、"道德多数"、"美国家庭联合会")。

参见张立平:"后冷战时期美国的保守主义思潮",《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3期,第72页。

一些反对堕胎的议员只能在其他议案中塞入反堕胎的条款,如在众议院第1868号国防和海外行动拨款

法中有一条规定:禁止在美国的海外医疗机构中堕胎。

Christian Century, May 24-31,1995, p.560.

See Tom W. Smith, "Liberal and Conservative Trends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World War Two," http://www.icpsr.umich.edu/GSS99/reports/s-report/soc29.htm.

参见克林顿1996年的国情咨文。

Mark Fiore, "12 Conservative Foundations Shift Agenda for Policy Research,"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July 11, 1979. Robert Parry, "Who buys the Right?" the Nation, Nov. 18, 1996.

他的对手约翰逊将其定义为用核武器解决国际决冲突的危险分子、法西斯分子、右翼极端分子、核武器

疯子。

See Bart Barnes, "Barry Goldwater, GOP Hero, Dies, "Washington Post, Saturday, May 30, 1998. James C. Roberts, The Conservative Decade, Westport, Connecticut: Arlington House, 1980, pp. 39-45. 参见陈

毓钧:"保守派利益集团与共和党选民结构的变化",《美国研究》,1992年第4期 (电子版)。 Http://10.23.0.4/meiguo/1992.htm#fourth

参见张毅:"里根之后的政局",《美国研究》,1987年第3期(电子版)。

"新保守派"主要指从自由派中倒戈而来的"冷战斗士",他们主要关心防务/外交议题。参见张立平:

"后冷战时期美国的保守主义思潮",《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3期,第70页。元简:"新保守派的

外交思想及其在美国的影响",《国际问题研究》,1998年第2期,第19-28页。张睿壮:"也谈美国保守

主义的外交思想及其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第2期 (电子版)。

参见注25张睿壮文,张先生认为,"新保守派的影响在里根时代达到高潮"。

参见前引述的刘绪贻文和张毅文。

435名众议院共和党候选人中有330人在《与美利坚的契约》上签名;契约中的10项立法计划在民意中

的支持率都高于60%。

See Ronald J. Hrebenar, Interest Group Politics in America, third edition, Armonk, New York and London,

England: M. E. Sharpe, 1997, p.181.

John & al. "Evangelical Realignment: The political Power of the Christian Right, " Christian Century, July 5-12,

1995.

详见张立平著:《美国政党与选举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372页。

小布什在竞选期间选择在1999年11月19日在里根图书馆发表第一次外交政策讲话,即为此判断增添了

一个注脚。

参见张立平著:《美国政党与选举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79页、272页。


相关文章

  •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
  •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转载) 分享到: ∙ ∙ 发帖者1983 ∙ 1楼 一.多元文化主义的特征 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 )最初作为一种文化政策出现在70年代以来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以后逐渐遍及美国和其他一些移民国家.80年代末.90年代初, 随着东 ...

  • 世界当代史参考题目
  • 名词解释 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基本格局.1943-1945年,美英苏三国进行了3次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目的在于安排战后社会秩序,包括铲除法西斯势力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欧亚版图及成立联合国等.雅尔塔体系维护了战后世界和平,但与强权政治相联系,为战后两极格局奠定了地缘政治基 ...

  •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2009-12-04 来源: 中国文明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罗文东 王金存 资本主义从原始积累时期到现今的500多年间,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特别是战后50多年来,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世界社会主义 ...

  • 当代中国社会思想:自由主义和新左派
  • 作者:徐友渔 社会科学论坛 2006年04期 (地点:北京大学:时间:2005年12月14日:主题: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对转型期问题的两种解读) 很高兴有机会来到北京大学,和大家一道交流,探讨中国当代社会思想方面的问题. 我们知道,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形态急剧变化的转型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矛盾的积累 ...

  •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 <西方马克思主义>讲稿 第一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引言 一.如何学好这门课? 1.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参看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 2.认真听课并结合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反思. 3.看1-2本西方马克思主义教材. 4.读几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著. 二 ...

  • 民族宗教问题是困扰当今世界多国的一道难题 人类社会焦点矛盾--民族宗教矛盾
  • 民族宗教问题是困扰当今世界多国的一道难题 作者:新疆竹子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民族宗教问题是困扰当今世界各多民族.多宗教信仰国家的一道难题.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它起源于远古,其本质是对客观世界虚幻的反映,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无法理解和认识,对各种严酷的自然灾害 ...

  •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课堂学习重点
  • 世界现代设计史 王受之 著 学习重点: (本书来自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本科课堂学习资料,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目录: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活动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 第四章"装饰艺术"运动 ...

  • 欧洲当代电影
  • 第四部分 当代电影(1960年代以来) 第一章 当代欧洲电影 第一节 概述 60年代是历史的断代期,是旧有体制面临全球性的大挑战.并根本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的时代.表现在文化层面上,伴随着嬉皮士和反传统运动.女权主义运动而来的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空前流行起来,一切传统的.现存的规则.教义.道德.信仰都成 ...

  • 97-20**年北京高考文学常识总结
  • 97-2010北京高考文学常识总结(一定会考的文学常识)__[4大名校联合总结知识点][不知道哪位牛逼人士总结的][私藏] 2011-02-25 11:31 | (分类:A+ 湾仔的百宝箱) 以下是最新版北京课改版和人教版对比,发现什么秘密了吗||| 北京版教材文学常识,涂黄的和人教版必修教材重叠,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