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佛教

中国的佛教

佛教在中国传播简况

佛教基本教义

佛教宗派(宗派佛教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

佛教经典与制度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汉地佛教

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天山山脉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而传入我国的,故又称北传佛教。

东汉明帝永平七年 佛教出传确切时间

三国两晋南北朝 奠定佛教思想传播的基础阶段,译经阶段鸠摩罗什

魏晋时期 建立自己使戒制度受具,标志着中国佛教的正式诞生

重要特征:全方位接受印度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影响

隋唐之际 最大特征:佛教的世俗化,宗派佛教的出现标志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 最根本的变化是诞生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净土宗、禅宗)

2、藏传佛教

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与西藏地区的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俗称喇嘛教。

前宏期 祖孙三法王:松赞干布、墀松德赞、赤祖德赞

后宏期 出现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噶当派

公元1373年 宗喀巴 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标志西藏第一大宗派格鲁派的最终形成

3、上座部佛教

由印度恒河一带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进而传入我国云南地区,史称南传佛教。

7世纪上叶 1.经缅甸传入云南大理,或由西藏传入

2.经泰国传入西双版纳,称润派佛教

3.经缅甸传入德宏,为缅甸摆庄派佛教宗派,又称百庄佛教

1、四圣谛

(1)苦谛:众生经常被看到或者没有看到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所患累,所逼恼,是谓苦。

(2)集谛:解释形成所有痛苦和烦恼的原因。六根本烦恼或十惑

(3)灭谛:灭尽了贪、嗔、痴等烦恼的理想境界。八正道或八圣道

(4)道谛:即解脱痛苦的方法。

2、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亦称十二缘起支,它们互相为因果,一个因造成一个果生起,此果又为后果之因,生生不断。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3、三法印

诸行无常: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即事物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

诸法无我:即事物本身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存在.

涅槃寂静:即智慧福德圆满成就,永恒寂静的最安乐的境界.

+"有漏皆苦"为四法印

藏传佛教重要宗派简介:

宁玛派:又称红教.宁玛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旧密宗为主,称为旧派,故名宁玛瓦。 萨迦派:又称花教.因地处西藏萨迦而得名。

噶举派:又称白教.噶举意为教传,师徒相承,口语传授。

格鲁派:又称黄教.格鲁意为善规者,以严守佛教戒律而著称。

云南上座部佛教宗教简介:

摆坝派:又称级拿桑卡,主张在山野修行,静心忏悔、戒荤、不求他人施舍。

摆孙派:主张僧侣不必戒荤,不必在山中修行,可以接受他人施舍。(版纳地区信奉的人最多)

1、大藏经(三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 经藏指导弟子修行理论、律藏给弟子制定的生活规律、论藏阐明经的理论。 藏传佛教称经律甘珠尔(整藏),将弟子们及祖师们的著作称丹朱尔(副藏)

2、佛门制度:戒律、度牒、僧服制度、寺院制度、饮食制度、上座部出家制度、活佛转世制度。

一、佛教学术对汉语语言学的影响

(1)表现在词汇学方面

1、a.一些中国固有的词语,用来表达佛教义理,如:心、空、真、关、定

b.为译佛典而创造的词,如:四谛、五蕴、缘起、法界、真如。

c.根据佛教观念创新的词,如:判教、万劫难复、狂禅、回光返照、本来面目。

融入到生活中的词语:实际、唯心、正宗、思议、忏悔、姻缘、真谛、法门、作业、报应、口头禅、大千世界等。

2、a.双因此与多音词的创造:赞助、希望、意识、烦恼、机会、结集、道场、火宅、假名、戏论、种子、习气 。 b.传译佛典大量使用音译词 c.引进梵语结构词法

(2)佛典输入了许多新句法并发展了汉语固有的一些修饰形式。如颠倒词序、颠倒语序、排比句法、提示疑问句、长修饰词、长复合词、反复重叠等。

(3)语音学方面:切韵的发明,四声的发明

二、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佛典本身就是美文作品,如《维摩诘经》《法华经》《楞严经》。

(1)诗歌方面:盛唐后禅宗发达,文人多兼容儒释,在诗文中平添一份脱俗逸趣。

金.元好问概括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如:谢灵运、唐.王维(诗佛)、北宋.王安

石、苏轼、黄庭坚,诗僧:唐.王梵志、寒山、拾得、皎然,五代.齐己、贯休,清.敬安,近代.

太虚、苏曼殊。

(2)小说方面:佛教为古代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或直接提供了故事来源,或启发了作者的艺术构思。

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吴均《续齐谐记》,宣扬佛教的王琰《冥祥记》、刘义庆《幽明集》。

《西游记》、《封神演义》、《红楼梦》、充斥因果报应思想:《三言》《二拍》

(3)说唱文学方面:转读、梵呗、唱导僧徒传教使用读、唱结合,导致通俗文学中说唱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三、佛教对中国其它艺术的影响

(1)建筑:寺院采取宫殿式建筑,其间有宗教性的装饰点缀。如:莲花纹 、石狮子。

(2)雕塑:佛像塑造逐渐与中国传统的圆雕艺术融为一体。如:北魏.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3)绘画:中国传统的线与墨与外来的面与色不断交流,不断出新,改变了中国绘画的面貌。如:

明末清初四大花僧.八大山人、石清、弘仁、髡残。隋.智永。唐.怀素。近代的弘一。

(4)音乐:佛曲与民间乐曲、宫廷乐曲交融互采,渐渐形成了具有远、虚、淡、静风格的中

国佛曲。


相关文章

  •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个民族的崛起,必有相应民族文化的兴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五千年文明的美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延续存在至今的国家.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儒.释.道三教文化为中心的文明主体,佛教传入后,致力于中华文明的建设,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佛教对中国伦 ...

  • 张凯宇论文初稿(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
  •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 学 院 地理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师范) 年 级 2010级 学 号 [**************] 姓 名 张凯宇 指 导 教 师 谢力华 副教授 成 绩 2014 年 月 日 目录 摘 要 ................... ...

  • 论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 论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摘要:单独就佛教和中国文化来说,他们没有多大的交际.因为佛教在印度,而中国文化在中国.然而,当有一天他们相遇时却相互交融;组成一种新的中国文化,并且不断发展. 关键词:佛教 中国文化 关系 前言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所以在此我只能谈谈自己的一点点薄见. 首先 ...

  • 中外文化交流史
  • 学号:2009210078 姓名:刘艳飒 专业:历史学 佛经翻译早期"格义"方法的运用 摘要:所谓"格义",就是引用中国固有的思想或概念来比附解释佛教义理,以使人们更易理解并接受佛教.①它是印度佛教中国话的必经过程与必需的翻译手段.佛教作为产生于印度的异质文化 ...

  • 中国佛教在历史上的贡献
  • 李蔚文 一.佛教的传入和大乘佛教的特点 公元前623年,释迦牟尼在印度诞生,35岁开悟后创立了佛教.目的是引导众生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苦乐的真谛,以及离苦得乐的方法,给人类以和平.幸福和智慧. 汉哀帝时,佛教传到了气候风土.民族.信仰迥然不同的中国.佛教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得以弘扬,至唐代达到鼎盛.佛 ...

  • "大乘非佛说事件"
  • 印顺长老与"大乘非佛说事件" 目 录 一.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背景:西方思潮大举东进时代 ........................2 二.印顺长老思想为何流行?"亲西方化""去中国化"恰好迎合台湾土著心 态 ...

  • 读走新加坡:赤道上的中国化大乘佛教新气象|新加坡|佛教观察家
  • 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创建于1921年,是新加坡第一所中国传统丛林寺院.(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妙传) 普觉禅寺万佛宝塔,1985年奠基,1991年落成,富有东南亚色彩,与中式古色古香的殿堂交相辉映.(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妙传) 耀智大和尚率领"海丝路"代表团参观新加坡晚 ...

  • 中国佛教建筑赏析
  • 中国佛教建筑赏析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文化又是旅游的灵魂.佛教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民风相交汇融合,其寺院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佛教寺院建筑精美.壮丽,不仅具有佛教的特征,还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色,是中华文化宝藏的一部分.中国寺庙的建筑之 ...

  • 佛教在中国
  • 作者:邱崇丙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诞生于印度,流行于亚洲南部和东部.传入中国后又有了独特的发展. (一)印度佛教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原名悉达多·乔答摩,是印度北天竺迦毗罗卫国(在今印度.尼泊尔边境地区)净饭王的儿子.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他生于公元前565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