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忠报国"与"精忠报国"

  国人每每提到“尽忠报国”的典故,都会想到岳飞那段铁血抗金的历史。经过钱彩的《说岳全传》的推广,今天的中国百姓对于岳飞尽忠报国的典故早已经谙熟于胸。至于以“尽忠报国”为内容的跟岳飞有关系的文字更是比比皆是。国内研究岳飞的专家学者王曾瑜先生便有《尽忠报国:岳飞新传》一书刊行。然而,正是由于岳飞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因此在岳飞得到“尽忠报国”名号这一问题上,众说纷纭。本文旨在利用手中现有史料对岳飞“尽忠报国”的历史典故进行简要分析,不尽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笏 “尽忠报国”与“精忠报国”

  今天国人提到岳飞时,在提到他的“报国”时,总是对“尽忠”和“精忠”弄不清楚。大众媒体由于不了解岳飞的历史掌故,很多媒体介绍岳飞的时候将岳飞的“尽忠报国”写成了“精忠报国”。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大错误。

  问题之所以会产生,主要因为两个原因:

  原因一:绍兴三年九月,岳飞在率领所部剿灭吉州、虔州的民变叛乱以后,于临安朝见宋高宗。有鉴于岳飞从建炎年间开始收复建康,到绍兴年间南征北讨,为南宋朝廷消灭内乱的事实。在剿灭了吉州地区的民变以后,岳飞在此次朝见中被宋高宗授予“精忠岳飞”锦旗。“精忠岳飞”四个大字是宋高宗亲笔所写。锦旗被做成一面大旗,作为岳飞此后行军作战的行军大纛。绍兴三年岳飞收复襄汉六郡的第一次北伐战役中,岳飞便携带此面大旗作为行军大纛。史书记载,岳飞两日内便攻克了在伪齐有“万人敌”之称的荆超镇守的郢州城,第一战便取得了开门红。战斗中岳飞在城外的高地上指挥战斗,他拿了个胡床坐在上面,胡床之后便是那面“精忠岳飞”的大纛。这是一处明确有“精忠岳飞”出现的史料记载。那面锦旗,成为混淆“尽忠”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因二得自清人钱彩的历史评书演义《说岳全传》。该书第二十二回“结义盟王佐假名 刺精忠岳母训子”。这一回记录了岳母姚氏给岳飞背后刺字“精忠报国”四字。当然,钱彩描写得相当精辟生动。不但将岳母刺字的流程描绘清楚,将岳飞被刺字时候的表情描写到位。就连岳飞此前与母亲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讨论都做了详细地描写。描写详细给予人真实感觉,但钱彩的描写只是文学想象,确实不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然而钱彩的《说岳全传》在民间的影响力确实较正统的史籍记载来得更详细和更有民间影响力。这当然得归功于评书的形式,以及中国自古以来百姓的知识来源问题。然而,《说岳全传》毕竟不是正史,只是一本小说罢了。

  钱彩对岳母刺字的描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也让很多中国人确实将岳飞背后的刺字认定为“精忠报国”。

  以上两条原因是岳飞“尽忠报国”被国人传为“精忠报国”的主要原因。也是至今文字研究所能触及的资料。

  那么,岳飞背后的四个大字到底是什么?

  《宋史·何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何铸见了以后也很感慨,深深被岳飞感动,因此专门跟秦桧阐述岳飞的冤案。他对秦桧说,兵戈未息,却自杀大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宋史》这段描述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岳飞背后所刺字的内容是“尽忠报国”。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史料也对刺字内容进行过论证,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笏 岳飞从军经历和宋军的刺字规定

  岳飞是宋军的高级将领,其生前最终任命是枢密副使和少保,领两镇节度使,这些是岳飞的虚衔,乃是罢兵权之后岳飞的实际职位。罢兵权之前,岳飞官居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和河北诸路招讨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大战区司令员。

  岳飞头衔很多,但是在两宋之交的高宗朝,岳飞毕竟还是一名武将。宋人武将和武官有所区别。简单说来,范仲淹可以领经略使,作为文臣统帅军队经略河套。以文臣入武官;而岳飞发自行伍,即便官居少保,可他还只是一名武将而已。

  岳飞从1122年,即宣和四年投军刘韐应征敢战士开始,除了曾短时间脱离军营,其他时间一直在军营生活和工作。然而,正是因为岳飞发自行伍,因此他不可避免地要遵守宋军刺字的规定。

  关于宋军刺字的规定,由来已久。从艺祖建立大宋帝国开始,这个帝国就保留了五代军队的痕迹。

  北宋禁军番号极多,大多是各代增加兵力而陆续设置的。其中资格最老的,沿用后周番号者,是殿前司的铁骑马军和控鹤步军,侍卫司的龙捷马军和虎捷步军,乃是后周的四支主力部队。宋太祖时,“诏以没命易禁军旧号,铁骑曰日骑,控鹤曰天武,龙捷曰龙卫,虎捷曰神卫”后又“改日骑为捧日”。捧日,天武,龙卫和神卫是北宋禁军的上军,通称上四军,其他各种番号的禁军都是中军和下军,其级别也各有等差。

  以上是关于部队番号的沿袭。宋军刺字的规定也是从五代沿袭而来的。

  为了防止士兵的逃亡,唐末五代的乱世中,入伍的士兵普遍在脸上刺字。刺字内容大多是部队番号。这样一旦抓到逃兵便可以知道他的部队番号,也方便遣返归队。这一规定被北宋帝国继续延续。仁宗朝时期的名将狄青也是起于行伍,尽管他最后官至枢密副使,但是依旧是面带刺字。也正因此,狄青在北宋有“涅面将军”的说法。

  然而史书上关于岳飞的刺字,似乎只有“尽忠报国”一例。此外,再也不见岳飞面部刺字的记录。两宋之交的画家李唐,其作为“南宋四大家”之首,曾经创作过一幅“中兴四将图”。图中描绘了岳飞面貌。今天研究宋史的学者大多是通过此图来推测岳飞的面容。然而,此图中我们却没有发现岳飞面有刺字的情况。

  既然岳飞起自行伍,那么为什么却没有看到脸上的刺字呢?究竟是岳飞没有被刺字,还是成名以后将脸上的刺字用药水除去了呢?

  《宋史·狄青传》记载了这么一段:“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这段记录清楚地表明,狄青尽管后居高官,却不以面部刺字为耻。他认为,让士兵看到自己面部有从军后的刺字,可以起到劝励士卒的作用。   岳飞在从军后,时常以关羽、张飞、祖逖一类的古代忠勇武将为学习对象。岳飞在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第一次北伐,大军渡江之时,便在船上拔出佩剑于中流击楫,这便是以东晋名将祖逖为榜样的例子。

  岳飞对于本朝的狄青是否崇拜,史书中并没有做记载,但是我想,对于狄青这样一个跟自己一样起于行伍的高级将领,岳飞应该是心有崇敬的。

  如此推理,岳飞面部果真有刺字的话,应该也会以狄青为榜样,以此劝励士卒,完成北伐的重任。

  那么,岳飞很有可能从军时就脸上就没有刺字。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岳飞一生当中一共从军四次,为什么有四次从军的经历,却一直都没有被刺字呢?这还是得从岳飞四次从军的经历说起:

  第一次从军: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北宋朝廷组织北伐,联金灭辽。然而宋军精锐的西军部队在第一次进攻辽国的战役中被辽军击败。为了防止可能会出现的辽军南下入侵,因此,时任童贯参谋的刘韐在做了河北西路真定府等六州府的最高长官以后,便在真定府六州府组织征兵。此番征来的兵被称作敢战士。

  此时的岳飞刚从韩家庄园昼锦堂返回家里,严重的经济困难,让岳飞和家人想到了从军吃皇粮这么一条路。岳飞在得知了刘韐的征兵信息以后,来到真定府应募敢战士。

  此番是岳飞第一次从军,敢战士在史书里也没有太多的记录。根据邓广铭先生在《岳飞传》中的介绍,敢战士应该属于一种特种部队。当然也有不同观点认为敢战士只是普通士兵而已,并不存在什么特殊性。岳飞在担任敢战士期间荣立战功,但之后因父丧而回乡,敢战士部队也被裁撤了,岳飞第一次从军无果而终。

  第二次从军:岳飞父丧守孝结束。宣和六年,因河北大水,岳家经济更加困难。宋廷通常是大灾之后必有招兵。因此岳飞借此再次从军。此次从军,岳飞应募宋军的特殊兵士“效用士”。有的史书也将这种兵士称为“效用”,本文以下使用“效用”一词。

  从军效用后,岳飞被禁军骑兵部队、驻扎在河西路平定军的广锐军招募,成为骑兵。岳飞此番从军时间是宣和六年到宣和七年这一年多的时间。此后岳飞参加了宋廷解救太原的战役。但是,随着太原和东京的相继陷落,岳飞二次从军的生涯也告一段落。此后岳飞带着母亲姚氏、妻子刘氏、长子岳云和次子岳雷回到老家相州。

  第三次从军:岳飞第三次从军是在靖康元年,公元1127年。岳飞目睹了金军南下给祖国和同胞带来的苦难,于是毅然决定再次从军,抗击侵略。1127年的冬天,刘浩在相州征兵。岳飞得知消息后再次应征。岳飞的经历让刘浩非常赏识,将其留在身边。此后刘浩成为赵构河北兵马大元帅府的前军统制,实际上此时岳飞也便隶属于赵构大元帅府的前军编制。

  此后岳飞经历了大元帅府的分裂,间接追随宗泽在两河流域与金军多次交锋,岳飞本人也从士兵升迁至从七品小官。岳飞一意要抗金,而赵构则坚持南逃政策,岳飞便以从七品的级别上疏皇帝请求不要逃跑,坚持抗金,后因这次越职言事而被朝廷贬斥出军营,结束了第三次从军生活。

  第四次从军:岳飞被贬斥出军营以后,并没有脱掉军装。相反,他来到河北抗金前线,投奔了北京大名府的河北西路招抚司,隶属于张所。张所开始并不重视岳飞,后因为张所参谋赵九龄的推荐,岳飞得以跟张所阐述自己的想法,介绍自己的经历,遂得以重用。此后岳飞被张所任命为统制官,跟随王彦出兵作战。卫州之战王彦被金人击败后,岳飞脱离了王彦部队,在太行山地区独立抗金。此后岳飞投奔宗泽的东京留守司继续抗金作战。东京留守司南撤以后,岳飞隶属江淮宣抚司参加马家渡之战和建康保卫战。此后岳飞再也没有离开过宋军正规军,直到冤死狱中。

  以上四次从军乃是岳飞从军的全部经过。若我们仔细考量,会发现岳飞其间被刺字的可能性都不大。简单分析如下:

  第一次从军敢战士,因为北伐失利,刘韐以为辽军会随时南下而仓促组建敢战士。以邓广铭先生的说法,既然敢战士是一支略有不同的特种部队,那么这支部队应征的士兵应该都是身怀绝技的,比如岳飞便是——史书记载岳飞学箭周同,学枪陈广,并获得不俗的成绩。对于这样的一支部队,或许征募之时确实存在不同标准。

  此外,这支部队本也是一支短命的部队,从刘韐在1122年农历的九月十月间组建,到当年冬季被裁撤为止。这支部队一共只存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实在不算长。

  仓促组建后旋即解散的一支特种部队,可能连刺字的时间和机会都没有。

  第二次从军“效用”是岳飞自主行为。岳飞应该知道以他的情况,完全可以应募不用刺字的效用士兵。

  宋廷从宋仁宗时期开始出现效用,后经过宋英宗时期的发展,到宋神宗时期,宋廷发布诏令给西北的环庆路规定了效用的正式地位。效用作为一种特殊的士兵享有普通士兵所无法享有的诸多特权:待遇优厚,不用驻扎在军营中,朝廷给予全部的物资补给(包括战马),不用刺字等等。这里说的不用刺字,主要是不朝脸上刺字,但是也有的效用是刺字在手臂上的。

  第三次从军和第四次从军有类似之处,岳飞从军后都被高级将领所赏识,从入伍之初便不是普通的军士,而是有一定指挥权的小头目。第四次从军的时候,岳飞尽管没有立刻得到张所赏识,然而张所在得知岳飞的情况以后,立刻将岳飞加以提拔。而此前,岳飞也是张所帐前听命的一个效用。

  有鉴于上述分析,我认为,发于行伍的岳飞是没有被刺过字的。

  ?笏 何时刺字?何人刺字?

  然而,前文所说,岳飞背后确实有“尽忠报国”四字刺字。就现有的史料,我们很难确定岳飞背后的这个刺字具体是在什么时候被谁刺上去的。但是,关于“尽忠报国”刺字的说法,民间较多的还是认为乃其母所刺。这一说法来自钱彩的《说岳全传》,前文已有简单介绍。然而,尽管如此,钱彩对岳飞刺字内容的说法是“精忠报国”,而非“尽忠报国”。

  按照钱彩书中内容的介绍,岳母刺字的时间是在赵构称帝之后。根据历史记载,赵构根据钦宗皇帝诏书建立河北兵马大元帅府之后并没有挥军开封,救援京城。此后二帝北狩,赵构则从张邦昌手中接过政权,时间在1127年的四月。是年,赵构将靖康二年改元建炎元年。北宋历史上第一次未满一年便行改元之事是在烛影斧声后的太宗即位;第二次未满一年改元便是在建炎元年。两次都是国家非正常变故。   赵构即位的历史记载很清晰地告诉我们,赵构即位的时间是晚于岳飞第三次从军,也就是从军元帅府的时间的。

  那么,钱彩的《说岳全传》很明显是靠不住的。岳飞从军和赵构称帝的先后顺序的混淆便是明证。

  那么岳飞“尽忠报国”刺字,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呢?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地分析:

  首先是刺字的内容。如我前文所记述,宋军刺字习俗由来已久,作为士兵,于其身上刺字本也属于常见情况。古人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忠孝观念。然而,我们不应该忽略宋朝文化大环境与唐末五代的不同之处。宋徽宗时候任用的宰相王黼便是通身文身之人。尽管此人是个奸相,然而以他为例毕竟可以说明:宋代对于文身刺字的宽容度应该比宋之前更高。岳飞之所以选择效用从军,只是不愿意在面部刺字而与囚徒相同。而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刺字,也许可以接受吧。

  岳飞后背刺字的内容是正面的,这四个字对岳飞的行为有激励的作用。以岳飞受教育的情况来看,这四个字的选择,很有可能是岳飞自己选定的,以报国自励。

  可是,什么样的情况下,岳飞才能产生这样崇高的理念呢?我想,这绝对不是他参加敢战士平定相州几百人盗贼叛乱的时候,也不会是他为了吃上一口饱饭而参军的时候。这些时候的岳飞,并没有身负国仇家恨,也没有看到金军南侵给国家百姓和家乡带来的巨大破坏,又怎么会凭空产生忠义许国,为国捐躯的高尚思想呢?

  岳飞在平定军失守之后,带领家人回到相州汤阴,一路走去,他所目睹的都是国破、城倾、人亡的惨景。原本幸福安详的生活因为金军南侵而被彻底破坏。此后岳飞第三次从军并不如前两次从军那样,为了吃上一口饱饭。此番从军,他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消灭金贼,驱赶女真侵略者。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在高宗持续南逃而不用心东京时敢于以小官指斥龙舆的重要心理动因。

  所以,我觉得岳飞背后的刺字,很有可能就是在他从军元帅府之后,经过岳飞本人的深思熟虑和慎重挑选后,最终选择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请人刺字在后背上。

  其次,岳飞后背的刺字究竟是不是岳母所为呢?

  就这个问题,很难给予让人满意的答复。

  岳飞家几代务农,按照岳飞孙子岳珂在《金佗粹编》中《鄂王行实编年》卷一中的记载,岳飞的祖上确实没有什么显贵之人。这个家族以前有人曾经做官,然而因为距离岳飞所在的北宋末年时间过长,对岳飞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会有什么大的帮助。岳飞两次因为吃饭问题去从军,本也说明岳飞并不是出身在一个有钱人家庭。

  岳飞的父母,岳和和姚氏是耕作一辈子的农民。岳飞的父亲岳和的去世便是常年劳作,积劳成疾所致。岳母虽然长寿,然而,她也是穷苦人家的普通女子。这样的母亲能有多少文化而言呢?

  北宋的民间教育相对李朝历代来说很发达。但是,那也只是对于男性来说。至于女子受教育的程度,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还是远远落后。

  “尽忠报国”四个大字,除了“忠”之外,其他都是正体字。相对简化字来说已属极其复杂。这样的汉字就是今天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我们都未必能够写周正,更何况一个目不识丁的岳母姚氏呢?

  另外,就刺字的本身来说。文身刺字是专门的技术活。岳母常年耕种,难道就凭着手里仅有的一点缝纫技巧,就可以给岳飞背后刺上如此复杂的四个大字?我以为,岳母给岳飞刺字一事,很难不出自杜撰。

  ?笏 不以史实论

  岳母刺字“尽忠报国”(或者“精忠报国”)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定式被广大国民所接受。那么,对于上文所叙述的这些历史,我们应当怎么看待呢?

  “尽忠报国”也好,“精忠报国”也好,岳母刺字与否也罢。并不是今天我们将岳飞精神融入民族文化血液中的不可谈者。尽忠和精忠,都是对岳飞人生的高度评价。岳飞以“尽忠报国”为自己的座右铭,而“精忠岳飞”是高宗朝对岳飞功绩的高度评价。

  至于字是否为岳母所刺也并不重要。尽管传说中岳母将这一行为标准、理想作为座右铭刺刻在岳飞的肌肤里与历史史实相左。然而,这一说法可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对于岳飞忠义许国的认同以及岳母以身垂范教导儿子民族大义的钦佩和景仰。

  同样的话题还有传为岳飞书作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这四字作品今天我们在杭州岳庙可以看到。此四字早已被考证为民国时期的托古伪作。尽管不是岳飞真迹,“还我河山”和“尽忠报国”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一种不屈文化的象征。脱离了一些史实又有何妨?

  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琢磨一个历史人物,不正是要从他身上学到一些为我所用的品质吗?即便这种品质有传说的成分,然而一旦这种品质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后,一样可以成为促使民族积极前进的动力,永远号召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奋勇向前。

  勿以史实论,是说也。


相关文章

  • 航空报国奖学金协议书
  •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印制   第一条 为规范航空报国奖学金签约各方的责任和权利,制定本协议。   第二条 本协议所指签约方为:   (一)甲方: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   (二)乙方:签约学生   (三)丙方: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四)丁方: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北工业大 ...

  • 爱国主义的成语
  • 爱国主义的成语 忠肝义胆 精忠报国 赤胆忠心 忧国忧民 忠贞不贰 忠心义胆 忠心耿耿 披肝沥胆 忧国忧民 浩气长存 舍生取义 气壮山河 忠君报国 碧血丹心 为国捐躯 为国尽忠 殉节报国 战死沙场 血洒疆场 为国捐躯 光荣就义 为国殉节 名垂青史 万古流芳 以身许国 舍身为国 为国捐躯 赤心报国 碧血 ...

  • 定向生爱国演讲稿:悠悠定向情 拳拳报国意
  •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热能系航九1班的xx。很荣幸能够代表航九1班20位准航空人来参加这次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悠悠定向情,拳拳报国意。   春芽破土,夏花绽放,草木的荣枯变不了报国的热情;秋叶静落,冬枝雪妆,四季的轮回褪不掉爱国的本色。春夏秋冬,变换的是四 ...

  • 中国梦报国之梦
  • 中国梦 报国之梦 没有对生命的渴望,就没有破茧而出的飞蛾;没有对自由的渴望,就没有庄生扑蝶的美梦;没有飞天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嫦娥奔月的神话。只有怀着梦想的民族,才能经不衰,愈走愈强。 怀报国之梦,他是大漠中最坚强的一粒沙子。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国家,是一个随时会灭亡的国家。正因为他报国之忠,对国家的 ...

  • 从[书愤]看陆游终生不渝的报国情怀
  • 内容摘要: 摘要: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他以其显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书愤>之"愤", 愤中含悲, 愤中含忧, 愤中含着陆游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 摘要: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他以其显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 在中国文学史 ...

  • 永远的座右铭
  • 永远的座右铭 南召县城关镇一初中九(2)班 马增翼 指导老师:王双 一支长矛,直指苍穹:一袭红袍,威风凛凛.二十四个循环往复的节气里,有你恒温的季节,那句"精忠报国",亘古不变. 那时年少,你还是一脸孩子气,却拥有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岳母如此苦心,在你那如大地般宽厚的脊背上,刻下 ...

  • 浅谈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浅谈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关键词]知国 爱国 ...

  • 让报国梦想与青春一起飞扬演讲稿
  • 让报国梦想与青春一起飞扬演讲稿 江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攀登知识高峰,让报国梦想与青春一起飞扬》,其实与其说是演讲,不如说是一个年轻人青春的宣誓,一次成长路上的自我剖析和理想的放飞。 我的父母都是军人,同时也是知识分子,我从小就生活在军营,长在大西北,耳闻目睹的都是 ...

  • 爱国演讲稿:继承爱国传统,树立报国之志
  •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继承爱国传统,树立报国之志》!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那是20世纪30年代,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受命去美国考察。一次,他率领部下走在纽约的大街上,突然有人拦住他故意问道:“你是日本人吧?!”吉鸿昌叫翻译回答说:“不,我是中国人!”对方听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