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解读

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文本的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该标题下有两段没有小标题的文字,第一个自然段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第二个自然段是对目标的一个说明。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

我们知道,地理课程的目标是地理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地理课程设置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这种预期结果产生于地理课程实施之前,表达了设置地理课程的一种期望1。地理课程目标可分为各个层次的“目标”,整个地理课程有它宏观的“目标”,每个年级、每章

2节或每堂地理课都可以有各自具体的教学目标。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虽然是由制订课程标

准的专家确定的,表达了课程编制者的意愿,带有主观的性质,但它却要受社会的需要、地理科学的发展以及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等客观因素所制约。关于这一点,本章第一节已有阐述。 具体说来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确定,首先,必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即: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强烈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

其次,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确定还必须依据高中地理课程的课程性质,符合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顺应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

遵循上述原则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确定为:“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这个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明晰这一目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细化,但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分割。

二、“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基础目标

与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一样,这次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仍然将“知识与技能”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把学习地理知识与形成地理技能看成是课程的惟一目标的观点,是片面的、狭隘的。但是,忽视学习知识与形成技能,认为“‘双基(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法’已经臭名昭著”,同样也是有失偏颇的。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形成基本地理技能不仅有用,并且它们也是培养智能、发展个性的基础,学生要想高效地参与地理教学过程、熟练地掌握地理学习方法、顺利地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离不开地理基本知识与基本地理技能。因而,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地理课程的基础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一条是“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1 2 陈澄主编,《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22页,23页。

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条目标涉及的知识内容,侧重自然地理。“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属于地球概论和天文学知识,“谈天说地”是必要的,但是“谈天”不是目的,“谈天”是为了“说地”,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学习地理环境内容的前提。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知识应该说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经典内容,并且它是学习人文地理、人地关系有关知识的基础。本条目标的完成重点通过必修模块“地理1”来实现。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二条是“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这一条目标涉及的知识内容,侧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系统地理的重要分支之一,与自然地理学并列为系统地理的两大支柱。有关“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等知识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经典内容,这对于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等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并且,人地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是高中地理课程,而且是整个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所以,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仅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提出,而且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体现。“知识与技能”第二条目标的完成重点通过必修模块“地理2”来实现。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三条是“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这一条目标是有关区域地理内容的目标,但它和初中地理的区域地理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初中阶段的目标是“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主要任务是了解地理概况,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而高中地理则要求从成因上认识区域差异,通过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来认识区域同人类的关系、区域的开发整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本条教学目标的归宿是对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的领会,区域是作为教学的载体。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四条“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是一系列地理技能。这些技能是在初中阶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巩固、拓展和提高。例如:初中是“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而高中则是“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初中是“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而高中则是“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等等。这些技能的掌握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于学生的生活以及终身发展都极有裨益。

三、“过程与方法”——课程的关键目标

“知识与技能”是基础,但不是惟一的、终极的课程目标,有了知识与技能但不去运用、不会应用,是毫无意义的。以往的地理课程与教学往往是过于“重结论、轻过程”,这是片面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并且,“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告诉我们,必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必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2 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75页。

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因而,“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就成了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关键。

和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明显不同的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首次将“过程与方法”单独列为课程目标阐述的一个领域,这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正确地、熟练地掌握“过程与方法”,不仅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而且它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技能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都具有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一条是“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侧重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在高中阶段,相对说来这条目标属于初级水平目标,但作为高中学生来说,不会收集处理地理信息并将其运用于学习过程就谈不上进一步的解决地理问题。所以它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二条是“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侧重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二条目标属于在第一条目标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并且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条目标。其中,发现地理问题是前提,提出方案、对策是核心。至于途径和方法,则倡导与他人合作,强调开展调查研究。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三条是“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侧重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对于这一目标是忽视的。实际上,对于一个问题的正确表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应属于比较高层次的能力。表达者要让听者听明白,首先必须把问题全部“消化”并能融会贯通,然后还应该做到表达的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最后还应尽力讲究语言的声调节奏。实际上,表达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此外,交流也是一种能力,加强学生之间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可以说,“过程与方法”这三条目标属于三个不同的层级,级别逐渐提高并且形成体系,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都是十分关键的。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的终极目标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所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必要目标是其他目标要求所不能替代的。这次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摆脱以往课程教学的唯知主义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不仅如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只是课程的一个必要目标,而且它还是课程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确实,当一个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经历的过程、形成的方法,最终都升华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升华为意识、观念、责任、习惯,那末,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将是受益无穷的。

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虽然也有情意领域的目标,但相对说来处于一个辅助的、陪衬的地位。本次制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情意领域的目标,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情意领域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情感,而是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意领域目标的内涵比以往更充实、更丰富、更全面了。首先,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也是指内心体验、情操陶冶。其次,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也是指科学的态度、求实的态度。第三,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地理环境价值)的统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条是“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动机,以往仅仅被理解3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8日。

为一种手段和策略而已,而这次地理课程标准将其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这是因为学生假如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那末,地理学习活动就不可能有效运行,即使能短暂地运行但也不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地理课程标准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列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条,可见对情意领域这一方面内涵的重视。此外,科学态度、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二条是“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关注国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地理学科传统、经典的课程目标,地理和历史这两门学科被称为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双翼”。有关情意领域在这一方面内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往已有很多剖析,这里不再赘述,这次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继续强调这些方面情感的培养。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在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方面,这次特别强调“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三条是“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在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往往还强调国际主义教育。在国际社会强调“阶级斗争”、强调“反对共同的阶级敌人”、强调“输出革命”的“国际主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已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如何在全球的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与发展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是地理学科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四条是“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持续发展教育在“知识与技能”领域已有目标要求,但是光知道“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还不够,还必须在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上,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意识——形成观念——增强责任——养成习惯”。从而使遵守“环境道德”、“资源道德”、“人口道德”蔚然成风,使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产生行动。


相关文章

  • 河南20**年高考新课标理综高考大纲-文综
  • 2012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文科综合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 ...

  • 20**年集美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
  • 2010 年集美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 远程培训课程设置一览表附件一:学前教育培训课程目录板块名称 授课教师 视 频 专 题 课程 文本 资源标题 吴丽芳 福州儿童发展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 陈 瑶 福建省广播电视大学讲师.教育学硕士 专题一.让儿童在宽广的语境中积累审美经验 专题二.学前儿童 ...

  • 上海公布新高考首门地理科目等级考标准
  • 2016年5月,上海市高考改革新政实施后第一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学科等级性考试将开考.1月14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 地理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要求. 根据<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g ...

  • 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全国基教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学生的各种特长,增强自信和能力。并从教师的知识更新、方法转变等方面展开了多次培训、学习、展示、推广形式的活动。使广大地理教师的教 ...

  • 地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全国基教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学生的各种特长,增强自信和能力。并从教师的知识更新、方法转变等方面展开了多次培训、学习、展示、推广形式的活动。使广大地理教师的教 ...

  •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期末考试题
  • 1.选择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自拟题目,重点针对课程标准中"新教法"来举例进行论述,阐明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贯彻落实课程理念.字数2000~3000字. 2.教材与课标分析内容应包括: (1) 课程标准中"新教法"主要指哪些新教法,与"传统教法" ...

  • 20**年解读上海高考改革方案
  • 在9月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以及近期接受采访时,上海市教委负责人就上海高考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原则和操作细节,作出系统解答.记者整理出十二类问题,以便解疑释惑. 一问:上海高考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 ...

  • 20**年-20**年上期高中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13-2014学年上期 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中地理教研组继续落实学校"自主发展,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强化团队意识,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思想,以地理课程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落脚点,扎实做好教科教研常规工 ...

  • 高中地理远程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 高中地理远程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新田一中 何军雄 本学期,本人有幸参加了地理远程的培训,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收获也不少.特别是一些专家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和教学案例的分析,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中小师生的积极性,培训中,众多的新的观念和知识一下子扑面而来,脑子里装了很多的感想,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的感想: 一.以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