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品安全与民生

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摘 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可是在我们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令人心惊胆战。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有资料描述道:“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目前采用国际标准的比列仅为23%,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国家农业出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已达到80%以上。”而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网上流传着这样的的话:中国在食品中完成了科普:从大米中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肠中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中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木耳中我们认识了硫酸铜;最近我们又从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关键字】现状 原因分析 措施

正文:

一.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周边国家疫情的频繁发生;国内外人口流动的增加,新疾病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等。近年在市场上曾发现食物加吊白块、鸡鸭饲喂激素、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等,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等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

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4、5]。

二.食品安全出现的原因分析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为什么在我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中国发展的历史来说,长期以来,我国食品生产的总体水平不高,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一次事件过后,往往不会去思考它深层次的原因。同时,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制度与法制建设正在完善中,技术、法律和管理跟不上,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风险性居高不下,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等原因,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屡现。

2、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来说, 一是现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这是国内国外企业存在大量不诚信的现象的主因。政府之前没发现是因为监管力量不均衡造成的,而监管不到位,就不会给企业提供诚信的土壤。二是目前中国经济体制面临转型,过去粗放不完善的经营模式,迟早会遭遇滑铁卢,企业早一点觉醒和发现问题,可为品牌再造达成好的基础。

3、从中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现状来说,食品产业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程度不

高,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较低,是食品安全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重要原因。

从当前情况看,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意愿、举措还没能传递到基层农场、工厂、市场和监管层。在各地,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受制于薄弱的产业基础依然散乱,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难以计数,而在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监管能力显得捉襟见肘:人手不够,资金短缺,监管乏力。再加上GDP 至上的惯性思维,一些地方为了带动税收、拉动就业,纵容食品生产企业违规经营,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企业逃避监管的侥幸心理,使一些小隐患积累成大问题。

4、从管理来说, 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奖惩机制的不健全无疑也是造成食品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农业部、质检局、工商局、卫生部等监管部门的多头管理和分工不明确、协调不力等让投机分子有机可乘。而食品监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贪污、受贿等问题也助长了不法商家的气焰。不健全的法制和相关规定也为不法商家提供了机会。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执法不严等原因,大量的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处在法律监督的“盲区”。同时,检测标准的缺失。

5 、科技水平仍相对落后, 食品行业标准相对滞后。

6、 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助推了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的确是个良心活。 投毒式的生产加工已经是业内的潜规则,生产无处不在,你很难设想每个食品生产加工点都存在一个监管者,不可能食品的整个流通链都安插了监管者。每一个生产步骤都是经过人一项项完成的,他们应该受到良心和道德的审视,才会使这条罪恶的链条中断。诚信的严重缺失和道德的严重滑坡才是食品问题的本源。重建基本信用,特别是生产商的道德准则,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让道德败

坏者受到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唾弃,食品安全才有望得到切实保障。三,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那该如何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呢,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出路又在哪?我认为应从一些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管理理念与模式。

从传统的“危机管理模式”转向“风险管理模式”,不是发生危机后才处理,而是在问题之前预测到风险,提前做好法律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实现“管理前移”,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2.规范食品产业链,降低各种税费。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8月29日在该市政府常务上会称,“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凡是大面积出现的问题,一般不是道德性问题;凡是反复出现的问题,一定是在机制体制出了问题;凡是这种问题怎么治也不见效的时候,很可能与生产力有关系。” 所以说,从" 改变管理体制、转变生产方式、降低成本费用" 三个方面着手,研究保障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

3.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监管工作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重点规范管理好直接影响民生的几大食品问题,以点带面,推进整个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4. 要想根治食品安全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强有力一系列政法规。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如此。加强对促进食品工业发展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研究,要针对食品工业

的各主要门类和发展特点,逐个及时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和地方法规,加快形成门类齐全的地方产业政策、法规体系,优化食品行业发展环境,依法促进食品工业加快发展。比如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食品相关政策的出台不但增强了政府领导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公关人员的社会公德心,也增强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

其次,政府应该严厉执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根本上要靠法治,这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经验。法律是以国家强制行为为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如果光靠制定法律而不严格按其执法。那一切都会成为空谈。要实现严厉执法不但要求政府人员执法时有法可循有法可依,而且还需要厂家商家以及消费者的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将严厉执法的效果最大化。只有严厉执法,才能遏制食品安全事件高发频发态势,给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以保障。

最后,政府应该做好监管工作。市场监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则是市场监管的基石。坚持公正执法,反对随意执法。执法贵在公正。这是对于市场监管人员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采取了分段监管和品种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实际工作中确实也存在一些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这是我国监管工作的现状。一旦监管不到位则会使食品安全法的震慑力大打折扣。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监管人员不是专业人员,缺少专业知识,无法监管到位;甚至有无编人员从事执法工作,也影响行政执法的合法性。所以,政府还应该在监管上多下功夫。否则,即使制定了相关政策并严厉执法,还是会出现若干问题。

5. 光靠政府的监管是不够的,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警惕。那么,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商家该怎么做呢?

首先,消费者要提高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过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

其次,消费者应该学会科学的食用食物的常识。可减少一些疾病的产生,也能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是衡量食品安全状况的直接指标。食源性疾病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致病来源,也是食品安全问题最直接的表现之一。目前,由于监测网络体系不健全,中国尚无确切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的统计数据。但从世界各国总体情况来看,食源性疾病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即使是在食品安全水平相对较高的发达国家,每年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患上食源性疾病。

再次,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积极作用。食品是经检验的产品,消费者在消费之后,如果不出现重大事故一般会忍气吞声,而不是积极举报。要创造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消费者在消费了假冒伪劣食品之后进行举报。国家可以在对假冒伪劣食品厂商的罚款中抽取一部分资金建立起重奖举报假冒伪劣食品消费者得专项基金,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委员会要专门设立食品安全问题举报电话,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并将检查处理结果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并向公众公布。

与此同时,媒体要发挥其舆论作用,给广大消费者正确的导向,监督食品厂

商的行为。可事实上,当下众多媒体也活在“市场化”的大背景里,有时也会为发行量和点击率而自我疯狂,不自觉地成为制造信任危机的帮凶。媒体是有话语垄断权的,一旦报道有片面指向,受众便会不知所措。所以,守护公共利益的媒体,必须站在全面客观公正透明的基础上,珍惜自己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正确的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也是从一个侧面鞭策食品安全向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最后,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是无法生效的,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沉痛的教训告诉企业家: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若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将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参 考 文 献:

[1] 张奇志, 邓欢英.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6,(05) .

[2] 高仰山. 食品安全重在治本[j]中国保健营养,2004, (07).

[3] 高桂铭. 科学发展观与食品安全[j].上海商业, 2004, (07).

[4] 吴澎, 王明林.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 (04).

[5] 向晓冬, 赵兵, 简桂兰,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法制, 2006,(02) .

[6] 孙羽. 食品安全:愈演愈烈的社会问题[j].中国青年科技, 2006,(03).

[7] 邹蓉. 树立辩证的食品质量安全观[n].中国食品质量报, 2005

[8] 顾海兵. 关于中国经济安全的辩证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 1999,(01)

[9] 孟宪江. 辩证看待质量和安全问题[n].经济日报 , 2004


相关文章

  • 在20**年11月4日民生工作汇报
  • 巴州区金碑乡中心小学校 教育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尊敬的张主任及各级领导 大家好: 作为金碑小学教育人中的代表,我们衷心感谢市.区各级领导关注教育民生-走进金碑小学.我们热烈欢迎各位对金碑小学教育民生工作督查.指导: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对学校全面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现我就金碑小学校落实教 ...

  •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习 ...

  • 看得见的民生享得到的幸福
  •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这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中形成的一个重要理念."幸福指数是政治导向",这是各级党政官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实践的一个重要共识. 今年的两会,民生.幸福感.幸福指数成为最热的"话点".今日之中国,"美好生活" ...

  • 民生工作思路
  •  一、把握时代发展的新特征,科学认识民生问题   从历史的视角看待民生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休戚相关。翻阅中国历史典籍,“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等论述,充分反映了历代先贤以及当政者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民生决定民心,民心决定国运 ...

  • 两会"富民惠民安民"民生观心得体会
  • 总理报告凸显“富民惠民安民”民生观: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和部署了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报告虽然没有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做更多的理论阐述,但审视改善民生的总体安排和具体政策措施 ...

  • 关注两会关注民生
  • 两会是党和国家倾听民意,调整政策的重要媒介,不仅可以吸收各方意见,集中智慧,完善已有的政治经济法律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通过人大议案 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除此之外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 全国性的宣传动 ...

  • 寒假社会实践总结:聚焦民生关注社会
  • 寒假社会实践总结:聚焦民生关注社会 深入社会,了解民生,增强责任感;走入实际,透视生活,磨练意志力。在20XX年寒假社会实践中,聊大实践队积极响应社会和学校的号召,亲身深入到农村、社区,围绕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走访,开展了“走入基层宣十八大”、“关注食-住-行安全”、“关心百姓生活”、“关爱弱 ...

  • 20**年高考政治热点:逐渐解决民生问题
  • 一.[热点综述] "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争取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改善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今后几年,我国将继续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其中2011年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十二五& ...

  • 两会最新心得体会
  • 总理报告凸显"富民惠民安民"民生观: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和部署了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报告虽然没有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做更多的理论阐述,但审视改善民生的总 ...

  • XX两会心得体会
  •   总理报告凸显“富民惠民安民”民生观: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和部署了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报告虽然没有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做更多的理论阐述,但审视改善民生的总体安排和具体政策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