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天府之国,钟灵毓秀;巴山蜀水,俊采星驰。西南财经大学坐落在成都平原,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现有光华、柳林两个校区共2300余亩,校园湖光柳影,芳草绿树,翩翩学者,蔚为大观,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

西南财经大学始于1925年创建的上海光华大学,至今有近90年的办学历史。自建校以来,历代西财人与国家民族共命运,为天下苍生谋幸福,奋发图强,学以报国,铸就了“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成就了西南财经大学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声誉。

第一节 光华内迁继成华 海纳百川铸川财

(1925-1978)

1.光华一脉,扎根西南。1925年6月3日,在“五卅”反帝爱国怒潮中,爱国师生从圣约翰大学脱离,拥戴张寿镛先生创办光华大学,校名取“日月光华”之义,寓“光我中华”之意。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抗战全面爆发。光华大学校董会决定在大后方设分校并委托商学院院长谢霖负责筹备。1938年3月1日,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在成都王家坝街租赁校舍正式开学,得到川人捐款捐地相助。1938年6月,光华大学张寿镛校长视察成都分部之后,致函谢霖道:“光华大学虽为避难分设入川,然亦正可籍此在川留一永久纪念,以谢川人,嗣后既有上海光华大学造就东南学子,又有成都分校造就西南学子,将来扬子江上下游两校毕业同学,合力报效国家社会,东西辉映,岂不懿欤!”1939年1月,成都分部在受赠的西郊杜甫草堂迤西50亩田地上建成校舍并入住,此地从此得名“光华村”。历年毕业大学生1563人。抗战胜利后,遵照教育部大学不设分校之规定及已故校长张寿镛原预定的成都分部永久留川的计划,成都分部赠请四川地方人士接办。1946年4月3日举行了成华大学成立大会。成华大学历年毕业生约1200人。解放前夕,“成都十二桥烈士”之一的曹立中是成华大学进步师生的代表。

2.川财组建,群英荟萃。1952年10月1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向私立成华大学下达命令:决定将该校自1952学年度开始改为公立,将有关学校部分系科调入组成四川财经学院。年底前,四川财经学院完成合并组建,占地168.8亩,教师137人,学生1130人。1953年,西南革大三处的财经系科等奉令并入。经两次院系调整,四川财经学院成为国家布局的四所财经院校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财经院校。学院荟萃了西南地区财经系科的教授、专家和学者。全校有教师245人,其中教授50人,有著名经济学家陈豹隐、彭迪先、刘洪康、汤象龙、梅远谋等。学院设工业经济、统计、会计、财政、计划等5系(专业),当年招收本科生188人。

3.教育改造,曲折发展。学院党委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为工农开门的方针,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树立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为人民服务观念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1954年,学院根据全面系统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要求和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的原则,制定并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1958年,学院在教材建设方面掀起编写新讲义的群众运动。1960年,学院召开教学经验交流大会。1961年,学院规定学生教学时间约占总学时的80%左右,科学研究占6%,生产劳动时间占14%。学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1952-1957年,学院共陆续选派91名中青年教师赴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学习。学院提出“逐步开展科学研究”,丰富教学内容。1957年正式创办《财经科学》杂志。1958年成立经济研

究所。1959年省委决定由学院增办四川科技学院,实际只是在四川财经学院内新增科技专业。1961年省委决定合并四川科技学院和四川财经学院成立成都大学。1966年文革开始,成都大学全面停课。1973年省委正式下文撤销成都大学。1952-1966年,学校共培养7200多名毕业生。

第二节 隶属人行大发展 深耕金融创一流

(1978-2000)

一、“川财”复校,乘势而上

1.划归人行,重点建设。1978年4月,教育部决定“在原成都大学保留的职工和部分校舍的基础上”恢复“四川财经学院”,首届招生356名。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国家和地方大力发展高等财经教育的政策支持下,财经院校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197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派代表来四川洽谈接办四川财经学院的有关事项。1979年,教育部下文同意将四川财经学院改为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四川省双重领导,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198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结交四川财经学院协议书,规定自1980年1月1日起,将四川财经学院移交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直属院校。中国人民银行把学院作为重点院校进行建设。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学院规划、专业设置、招生及毕业生分配计划、编制劳资、经费和基本建设等。学院自此确立以金融学科为重点的办学思想,走出盆地,面向全国。

2.教学科研,加快发展。学院工作以教学为中心,强调科研为教学改革服务,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1978年学院复校时设财政金融系、工业经济系、政治经济学系、统计系、会计系等5个系。1979年恢复农业经济系,成立金融系。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学院召开了“金融专业教学方案研讨会”,要求行属院校改变按部门设置专业的状况,而要按学科设置专业。1983年,学院受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委托,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率先开设保险专业。为解决“文革”后师资队伍断层问题,从1978级毕业生中选留大批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学一线,并开始加大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1981年,学院首届招收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5个专业硕士研究生18人,是全国恢复高考以来较早招收研究生的院校之一。1984年政治经济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刘诗白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次年首批招收博士生2人。学院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和培训。1982年开始招收金融、保险等脱产干部专修科、专科升本科学历教育;承担了四川省自学考试经济类10个专业的教学管理任务等。根据行业和部门需要,为社会培训财经干部达2万余人,缓解了当时经济管理人才断层和奇缺的现象。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学院提出“科学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1979年,成立人口理论研究室,创办《财经译丛》;1980年,恢复《四川财经学院学报》;1982年,举行首届科学讨论会并制定了每两年召开一次科学讨论会的制度;1983年,学院恢复重建经济研究所;1985年,学院成立出版社和人口研究所。

3.条件改善,规模扩大。复校之初,学院校园残破、校舍紧张。在人民银行的支持下,1980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校园建设,新建教学大楼、藏书楼、计算中心、电教楼、资料楼、师生宿舍等,校园主体建筑初具规模,图书馆藏书62万余册,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截至1985年,学院有教职工1138人,其中教师517人,含教授25人。在校生289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45人,研究生班96人,本科生1879人,专科生545人,走读生231人,校园面积255亩。

二、更名“西财”,跨越发展

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1985年11月,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

国家教委批准,“四川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确定为中国人民银行重点发展院校,培养金融和各类经济管理人才的全国重点财经大学。1995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下,学校在全国文科院校中率先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1998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将西南财经大学列入“211工程”“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61所大学之一。经过行属时期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211工程”的立项建设,学校形成了以金融学科为重点,理论经济学为基础、管理学科为支柱、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实现了社会主义重点大学建设新的跨越。

1.教育教学不断进步。高度重视本科教育。1987年,学校倡议成立中西部地区9所财经院校组成的中西部地区教学管理协作会。1988年,首次中国人民银行行属高校教务处长联席会在学校召开,集中探讨财经教育特别是教务管理领域的改革。学校随即提出包括修订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初步意见。1989年,学校开展第一次优秀教学成果的评奖活动,曾康霖教授主持的《适应金融体制改革,更改教学内容》获得当年行属院校唯一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并获四川省、中国人民银行“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1年,学校召开“实践性教学研讨会”,总结保险系在国内高校首创的顶岗实习,法学系深入基层法院和组织模拟法庭等经验。1994年,学校提出《关于加强外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此后,学校的大学英语四级合格率一直在四川省内名列前茅。1995年,学校提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召开了第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开始向本科学分制过渡。同年学校作为唯一一所财经大学入选全国首批49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次年成立“校中校”——西南财大文化素质学校。1997年开始,学校每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有针对性地对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进行广泛研讨。经教育部批准1998年学校设立了“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1999年建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逐步构建了全员学生评教、院系领导评教及督导组评教的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着力加强研究生教育。1986-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先后批准农业经济学、财政学等6个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许廷星、王叔云、吴世经、刘洪康、曾康霖、袁文平、赵国良、吴忠观、庞皓、何泽荣、郭复初、郑景骥、刘邦驰、蒋明新等先后被被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9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核办法的意见》要求,学校首批校聘博导有王永锡、丁任重、张合金、刘锡良、林义、吕火明等。截至2000年,学校设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专业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政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等9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1996年,曾康霖教授主持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执行》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中国人民银行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年,学校研究生部被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0年,蒋明新教授主持的《企业管理博士生培养模式创新》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年,学校成为西南地区首家试办MBA院校,9月,面向中国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招收首届在职不脱产MBA学员30余人,聘请周正庆副行长、刘廷焕副行长等为兼职导师、兼职教授。1999年在校MBA学员达到403人。2000年11月国务院学位办MBA教学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的评价是“总体办学水平较高„„已初步形成西南地区MBA教育的区域性品牌。”

积极开展成人教育。1986年,学校成立成人教育处。1988年恢复函授、夜大。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评估学校函授、夜大为优秀。1997年3月,成人教育学院成立。从1988年到2000年,学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共计招生11760人,毕业学生9005人。学校1988年起举办自学考试助学班。1994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十周年先进单位。1983-2001年,学校通过自学考试培养本科生5000人、专科生72000人,授予学位1000人。在干部培

训方面,1990年代以来学校为人行有关司局举办各种金融培训班,与人行培训中心设立金融系统高等专业证书教育,先后有3千多人学习获证。1999年,学校经国家外专局评审设立全国金融系统唯一一个BFT考试培训中心。

2.科学研究持续进展。加强科研是学校更名并成为行属重点大学的必然要求。1986年9月,学校隆重举行纪念著名经济学家陈豹隐诞辰100周年大会。同年,刘诗白承担国家“七五”规划重点项目《社会主义经济学原理》。1988年,学校办学思想大讨论明确提出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双中心论”,科研工作地位不断提升。从1991年开始,为促进教学科研的融合,学校先后设立金融研究所等多个院系合一的研究所以及高等财经教育研究室等研究机构。1995年5月,香港华晨控股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在学校设立刘诗白奖励基金,截至2000年,共评选奖励6届102项成果。1996年,刘诗白“社会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等6项课题列入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1999年,《刘诗白文集》(八卷本)出版。截至2000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1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7项。学校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先后主办、承办了“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面向21世纪全球金融发展研讨会”及“德国中央银行-柏林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研讨年会”等国内国际学术会议。1989年1月,由刘诗白倡议,中国经济学界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的大型经济理论刊物《经济学家》创刊,与创刊于1957年的《财经科学》(原名《四川财经学院学报》,1984年改现名)和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一起成为学校标志性的学术阵地,获得行业的多项表彰。

3.对外交流合作逐步扩大。在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学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先后邀请美国、俄罗斯等17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到校交流,派出一批教师出国访学。1985年,学校派出高等经济、金融教育赴美、赴日两个考察团,并与美国马瑞塔学院、田纳西大学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协议。1992年,刘诗白在成都会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教授。199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司各特应邀到校研讨有关金融体系的现代化与经济增长问题。学校组建外事处加强国际交流工作的做法受到人民银行的高度评价并在1996年行属院校校长会议上介绍和推广。1996年学校首批招收9名留学生并逐年增长,到2000年累计培养来自美、法、德、菲、蒙、保加利亚等国留学生116名。在国际合作方面,学校注重突出金融特色和行属优势,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合作。1987年与澳大利亚联邦储蓄银行签署合作意向。1994年与英国保众保险公司签署培训保险会计师的教育交流协议,并于1995年9月联合成立全国第一个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1995年世界四大保险公司之一的安盛国卫集团联合学校成立我国首家保险中介人培训中心。1996年起学校和德国柏林经济学院交换留学人员,次年开展MBA合作项目;1999年起双方合作每年分别在成都和柏林举办一次货币政策研讨会。1998年起,每年和日本住友海上保险公司联合举办一次“住友海上/西南财经大学研讨会”;同年学校和日本精算学会联合创办“西南财经大学日本精算师考试中心”。

4.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财经人才,以德为先。1986-1988年,校党委在全校党员中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思想教育。1992年9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行属高校改革意见简则》精神,学校恢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和负责学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党委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组织的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补充政工干部,配齐学生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成立业余党校,积极做好在师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对师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评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进一步完善“三育人”工作制度。在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后,学校党委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1993年,学校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对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和思

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1994年,学校党委果断地抓住申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契机,以“建名牌大学,创一流业绩”的精神状态,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的力量,全面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建设。学校党委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行为养成和心理咨询工作;重视对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支持其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1999年,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两课”设置新方案的要求,组建邓小平理论教研室,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逐步形成具有财经院校特色的“两课”教学体系。1996年,学校党委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8年获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授予的“1993-1998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荣誉称号。

5.“211工程”助推学校世纪腾飞。1993年2月,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院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即“211工程”。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是西南财经大学崛起的世纪良机,对学校的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学校“九五”“211工程”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力争到20世纪末使学校在教育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学校总体水平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努力将学校建成为“两基地、一中心”即国家金融、经济部门高水平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家金融、西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的研究基地,四川和西南地区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学校“211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重点学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而言,一是以学科建设为核心,重点建设金融、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3个项目,支持其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术交流和设施建设,直接提升了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的学科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产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成果,如社会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系列成果,国有企业改革调查、跟踪研究系列成果,西部大开发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系列成果等。二是立项建设了金融科研实验中心等9个教学研究实验室,改变了财经类学科长期缺乏实验手段的状况,革新了传统的教学科研方式,提高了人才培养和科研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校面向金融和西部地区企业及政府部门开展咨询服务的能力。三是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完成了光华新区土地配套和教学实验综合楼(光华楼)等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及传输设施,初步建成现代化的公共教学、文献与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优化了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运行环境,摆脱了学校多年来教学条件陈旧落后的状况,显著改善了校园整体办学环境。在“211工程”预审、立项和建设全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给予了学校全力支持。1994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朱镕基同志在成都接见学校领导时表示了对学校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关心和支持;1995年11月,戴相龙行长接见学校领导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重点扶持学校实施“211工程”建设;白文庆副行长等行领导亲自担任预审及立项专家组长并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人行相关部门多次听取学校专题汇报,与“211工程”部际协调办公室协调安排学校工程建设规模与进度,特别安排了征地款和专项建设资金共19805万元投入学校建设,从而有力保障了学校按计划全面实现“211工程”建设目标。“211工程”对学校而言,一是创新工程,特别是建设过程中经历了1999-2000全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看到了与全国高水平兄弟院校的差距,明确了建设与发展的努力方向,加速革新办学观念和推进系列改革;二是凝聚工程,为中青年教师创造大展身手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校友热爱和建设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改善提升工程,改善了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显著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综合实力,提升了学校在全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办学档次。

截至2000年底,学校有教职工1376人,其中教师664人,有教授100人;在校生8873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06人,硕士研究生1107人,本科生7422人,专科生117人,留学生21人;校园面积758亩。

第三节 跻身国重特色显 内涵发展质量升

(2000- )

激风扬帆,天高海阔。2000年2月,学校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国家队”,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

1.学校定位和发展规划更加明晰。2001年9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第三次创业的宏伟目标。2006年5月,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2011年6月,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2012年12月,学校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学校未来的发展定位是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这一定位是国家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重大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学校长期办学实践不断积累、凝练、提升的必然结果,也是西财人面向未来的共同愿景和理想追求。党代会提出的学校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入实施特色发展、创新驱动、人才强校、深度开放四大核心战略,着力构建制度保障、文化奠基、资源带动和民生促进“四位一体”核心战略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学科实力和特色显著增强。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系、统计学先后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有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及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56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79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16个硕士专业学位),32个本科专业。学校牵头组建“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加强与“一行三会”及各大金融机构的紧密联系。以新机制组建“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金融研究院”、“发展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四大学科特区。

3.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7年,学校成立通识教育学院,探索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硕士生分类培养改革和博士生创新教育工程,着力改革课程教学范式,推进学生研读方式改革,构建研究性学习机制。建成“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金融创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等三个国家级教育示范中心。2006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5门,以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4126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269人;硕士研究生6113人,博士研究生1211人,留学生533人。各层次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

4.科研和社会服务不断进步。学校坚持“学术兴校、科研强校”,形成了繁荣财经科学、服务金融事业、发展地方经济的研究特色。2001-2012年科研经费投入13502万元,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1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4项。建设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新增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举办“中国金融论坛”等高层次学术研讨会,“光华讲坛”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学术交流。积极推进“智库工程”建设,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联合组建“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刘诗白教授荣膺“影响四川·改革开放

30周年”十大最具标志性“风云人物”称号,入选“建国60周年四川省杰出贡献经济学家”。曾康霖教授荣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5.教师队伍建设实现突破。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海内外英才引进计划”和“学术带头人成就计划”,引进全职海归博士150余名,特聘海外院长9名,特聘讲座教授和课程教授100余名,形成了海外人才的“群聚效应”。现有专任教师1231人,有教授189人、副教授342人,博士生导师252人;有国家“千人计划”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长江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人、“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14人。

6.对外交流合作深入拓展。建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在校攻读学位留学生130人。设立托福考点,建立出国留学预备学院,在美国和马其顿合作举办两家孔子学院。学校已先后与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知名大学、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美国甲骨文公司与学校共建“金融服务中心”,日本冈三证券与学校共建“金融实验室”。多渠道、多形式、大规模地推进各层次学生国际交流,大力拓展学分互认、学位互授与联合授位。

7.内部管理体制持续优化。学校以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的现代大学制度和与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相适应的治理结构。2005年推进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重构基层教学科研组织,设立教授委员会。2008年实施校企合作共建理事会办学模式建立了证券与期货学院,名誉院长由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担任。2011年起研究制定“西南财经大学章程”,积极落实四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8.办学条件不断完善。2000年5月,四川银行学校并入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在温江区柳林乡征地1500亩,2003年开工建设,2004年启用入住本科新生。2011年,主校区全部转移到柳林校区。2002年3月,学校在绵阳市成立电子商务学院。200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电子商务学院整体转制为独立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9.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开展。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具有团结、敬业、创新、廉洁的好作风、好传统,得到教育部巡视组的高度评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自我教育为基础、以工作创新为动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及管理工作制度,构建了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荣获2008-2010年度“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和2010-2011年度四川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抗震救灾中,学校成立“灾区爱心学校”,师生员工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彰显了西财的社会责任和西财人的大爱精神,进一步丰富了“经世济民,孜孜以求”大学精神内涵。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并两次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

西南财经大学一路走来,波澜壮阔,虽经风雨,但坚定执着、勇敢前行。面向未来,西财人将继续秉持“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携手同心,砥砺奋进,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正文10601字)

附图:西南财经大学历史沿革图


相关文章

  • 教育部认可的日本大学名单(私立大学部分)
  • 教育部认可的日本大学名单-私立 一.基本情况 日本的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专科2-3年:本科一般4年,医科(含牙医.兽医)6年(毕业后可报考博士课程研究生,学制4年):硕士2年:博士3年.研究生教育阶段,有些学校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分别设立:有些学校是合在一起设立,分博士课程前期2年,博 ...

  • 盘点全国重点学科所在大学名单
  • 盘点全国重点学科所在大学名单(哪个专业哪个学校最厉害) 一.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史:南开大学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 世界经济:南开大学.辽宁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 人口.资源与 ...

  • 教育部新批准全国高校重点学科
  • 教育部新批准全国高校重点学科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2年6月16日 在学校申请.部门推荐和专家评议的基础上,近日,教育部审核并批准了964个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是根据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在高等学校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 ...

  • 非名牌重点院校的"黄金专业"
  • 院校名称专业推荐拥有国家级拥有省部级教育部"学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科"排名(斜线后为参评高校数) 专业含金量 长春理工大光电信息工光学工程学 程 光学工程7/26机械工程41/70 24K 沈阳工业大机械设计制电机与电器学 造及其自动化 重庆邮电大通信工程学 长沙理工大交通运输学 ...

  • 你的成绩能上一本吗?各省一本批次录取院校分数线大汇总[湘鄂篇]
  • 你的成绩能上一本吗?各省一本批次录取院校分数线大汇总 [湘鄂篇] 很多同学都问学习哥,我一模考了***分,能考上一本大学吗?能考到哪里呢?这个问题太笼统,因为涉及到你所用的试卷.所在的省份,以及当年的录取分数线和参加本省一批录取的院校有哪些. 其实,最具参考价值的,还是往年一批院校在本省的录取分数线 ...

  • 机械类考研院校
  • 学科门类:08 工学 一级学科:0802 机械工程 专业名称:080200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北京:(10003)清华大学 (10005)北京工业大学 (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007)北京理工大学 (10008)北京科技大学 (1141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1415)中国地 ...

  • 20**年考研常识及学校推荐
  • 2018年考研常识及学校推荐 随着2017的考研到来,2018年的的考研大军也随之而来,但是还是有许多学生不太了解考研的一些基本常识和院校的选择,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些考研常识和院校推荐. 一.考研高校选择 1.三本(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最容易成功; 2.三跨(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最难成功; ...

  • 一本二本三本大学
  • 一本,二本,三本大学名单 一本,二本,三本大学名单,高三党必看! !其他的可以 留着以后用. . 一本 北京市: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 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 京科技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央音 乐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 ...

  • 机械类专业高校排行榜
  • 机械类专业高校排行榜 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 1.10003 清华大学 1 93.32 6 87.98 1 100 6 81.95 3 98.54 2.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 2 92.9 3 93.86 2 94.59 4 85.12 4 97.71 3.10698西安交通大学 ...

  • 中国大学发展史
  • 中国大学发展史 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史 综观百年来中国大学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发展模式的转换大致可分为七个时期. 第一时期(1862年至1894年).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培养外语人才和军事技术人才的专门学校.它们不同于传统封建教育机构,不是培养作为各级封建官吏的"治才&qu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