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五十年

作者:老廖

人民政协报 2000年01期

  中国地方戏曲的声腔剧种,其数量达到300多种, 称得上是世界之最。这些戏曲剧种基本上产生于各地城乡的草台班、庙台班,在方音土语、俚歌小调基础上形成,以后依据各自的条件和机遇,逐渐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根据现存面貌,地方剧种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大剧种和小剧种两类,它们的舞台风貌有着相当的差异。前者与京剧一样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形成较为完善和凝固的舞台程式与表演风貌,例如高腔、梆子、皮黄系统的许多剧种,像赣剧、徽剧、汉剧、豫剧、川剧、秦腔等皆如此。后者形成较晚,大多源于民间歌舞和说唱,程式化的程度较弱而舞台适应能力极强,能够不断改变自己的舞台风貌来迎合时代及观众审美兴趣的需要,花鼓、采茶、花灯、秧歌、摊簧系统的众多剧种,像湖南花鼓戏、安徽黄梅戏、浙江越剧等皆如此。上述剧种又可分为两路:长期停留在北方农耕生活环境中的大多比较粗犷火爆,富含乡土气息,像山西梆子、豫剧、吕剧之类;在东南地区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中立足的逐渐增加了装饰色彩,显得细腻精致、纤巧灵动,如越剧、沪剧等。所有这些地方剧种,在舞台风格上都与京城典雅庄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京剧有着区别。

  新中国诞生以后,结束了政局的混乱与动荡,百草复苏,万木葱茏。自晚清以后布满全国各地的300余种地方戏曲出现了勃勃生机。50 年中,千姿百态的地方剧种,各领风骚,异彩纷呈。“文革”前17年中,整理加工了大量优秀的传统剧目。如川剧《秋江》、《芙奴传》,黄梅戏《打猪草》、《天仙配》,赣剧高腔《张三借靴》,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滇剧《牛皋扯旨》,越剧《梁山泊与祝英台》、《西厢记》,莆仙戏《团圆之后》、《春草闯堂》,高甲戏《连升三级》,扬剧《百岁挂帅》,蒲剧《薛刚反唐》,豫剧《穆桂英挂帅》,吉剧《包公赔情》、《燕青卖线》,河北梆子《秦香莲》等。其中,古老剧种昆曲则因为《十五贯》的改编而兴盛一时。同时,“文革”前新编古代戏的创作也日新月异,出现了越剧《红楼梦》、《胭脂》,吕剧《姊妹易嫁》,黔剧《奢香夫人》,彩调剧《刘三姐》等一批好作品。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地方剧种由于传统程式化较弱,便于表现现代生活的特点,在现代戏创作上突飞猛进,成果显著,比京剧活跃而有生气。先是妇女争取自由婚姻的主题突出,沪剧《罗汉钱》,评剧《小女婿》、《刘巧儿》,吕剧《李二嫂改嫁》,眉户戏《梁秋燕》等皆是;以后题材拓宽,出现豫剧《朝阳沟》,锡剧《红色的种子》,评剧《金沙江畔》,湖南花鼓戏《打铜锣》、《补锅》,曲剧《游乡》,粤剧《山乡风云》等有影响的作品。

  跨过“文革”隔断之后的新时期20年,地方戏在舞台创新方面如鱼得水,竞显其能,造成全国一片山花烂漫之势。首先是传统戏的整理改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作品面貌一新,先后出现豫剧《唐知县审诰命》,莆仙戏《状元与乞丐》,楚剧《狱卒评冤》,昆曲《牡丹亭》、《西厢记》,越剧《荆钗记》等优秀成果。其次是新编古代戏的创作出现夺目光彩,诸多的成功作品和探索作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越剧《五女拜寿》,高甲戏《凤冠梦》、《大汉魂》、《大河谣》,吉剧《三放参姑娘》,湖南花鼓戏《喜脉案》,潮剧《袁崇焕》,壮剧《金花银花》,莆仙戏《新亭泪》、《秋风辞》,川剧《巴山秀才》,黄梅戏《秋千架》,《徽州女人》等。而新时期的近现代内容剧目的创作更是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先后有柳琴戏《小燕和大燕》,越剧《报童之歌》,湖南花鼓戏《八品官》、《牛多喜坐轿》,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商洛花鼓戏《六斤县长》,淮剧《母与子》、《奇婚记》,评剧《高山下的花环》,赣南采茶戏《山歌情》,荆州花鼓戏《原野情仇》,川剧《易胆大》、《四姑娘》、《死水微澜》、《变脸》、《山杠爷》,莆仙戏《鸭子丑小传》,越剧《孔乙己》等。在这好戏连台,群星璀璨的新时期舞台上,特别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古老的剧种焕发出青春活力。例如福建的莆仙戏和梨园戏、四川的川剧,前者涌现出一个深具现代意识的创作群体,推出众多具有时代思考力的剧目,后者则以一部连一部成功的新创剧目构成一个系列,并有创造性地将自身丰富的表演程式与现代舞台技术焊接,顺利实现了古老传统的现代转换。一些充满现代活力的剧种如越剧、黄梅戏、采茶戏等,利用自身轻捷灵动、发展能力强的优长,充分调动歌舞魅力,吸收现代声、光舞台装置的成果,将舞台美发展到极致,以其青春亮丽的倩姿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同时从其唱腔与流行音乐靠近的特点出发,因势利导地发展出现代音乐剧,显示出极大的前景可能性。


相关文章

  • 论传统戏曲文化交流与建设
  • 摘要:本文以传统戏曲文化交流与建设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对我国戏曲文化交流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从不断完善戏曲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探索建立戏曲文化交流合作新载体.深入挖掘区域内传统戏曲资源.营造有利于传统戏曲文化交流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对相应的文化交流建设策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传统戏曲文化 ...

  •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 戏曲大舞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 ...

  • [中国戏曲志]的学术价值及对戏曲学科建设的意义
  • 作者:刘文峰 文艺研究 2000年03期 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戏曲志>30卷巨著已于国庆50周年前夕全部出版,中华民族戏剧文化的悠久历史.深厚遗产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在推陈出新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以我国特有的"志书"形式展现出来.这是中华民族在步入21世 ...

  • 戏曲教学计划
  • 第 1 页 共 4 页 第 2 页 共 4 页 第 4 页 共 4 页 篇二:戏剧艺术教学计划 戏剧表演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专业上较系统的掌握戏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进 行秦腔 ...

  • 视听时代的戏曲选择
  • 作者:汪人元 文艺报 1995年06期 戏曲电视剧的创作,无疑是戏曲面对视听时代的一种重要选择.它对拓展戏曲舞台.传播戏曲文化.丰富电影艺术品类.创造世界独有的电视艺术体裁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它对改变和转换戏曲传统的生产.传播.生存方式,推动戏曲自身的革新发展,也会发生潜在的影响. 戏曲电视 ...

  • 京剧泰斗梅兰芳蓄须是为什么
  • 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从小爱好戏曲艺术,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成长为著名的戏曲表演大师,同时以独特的形式成立了自己的"梅派",他的作品至今还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在为了躲避日本人和汉奸的纠缠与威胁,梅兰芳简直是不胜其扰,其中梅兰芳蓄须的故事,也渐渐在民间流传起来. 梅兰芳照片 ...

  • 论清代戏曲家张坚在昆曲发展史中的作用和影响_樊兰
  • 2012 □樊兰崔志博 论清代戏曲家张坚在昆曲发展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摘要:张坚是清代康乾年间戏曲家中的重要代表,在昆曲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他坚持昆曲剧本创作,对昆曲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他创作的<玉燕堂四种曲>在康乾曲坛颇有影响力,促进了昆曲在案头和场上的双重传播.在花雅相争的 ...

  • 浅谈对戏曲艺术的认识
  • 浅谈对戏曲艺术的认识 反复地斟酌这篇文章的题目,觉得既像是一篇职工入职前的考题,又像是以戏曲艺术为论述核心的学术论文.但无论题意究竟是什么,在初识许昌戏曲艺术发展中心.初识中心各位领导的今天,我谨以下面寥寥短文,以此来表达对中心及中心领导给予我面试机会的感激之情! 在互联网日渐发达的今天,随便找个搜 ...

  •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黄梅戏发展路径
  • 摘要:黄梅戏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亲身传播.单面传播到一种方式兼容多面传播等形态的演变.黄梅戏因此而实现从民间小戏到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转变,并形成"梅开一度"和"梅开二度"的繁荣.随着网络平台的崛起,黄梅戏的发展和传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从传播基本结构及其要 ...

  • 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历史影响
  •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西域乐器,丝绸之路最早是丝绸贸易,随着不断的交流发展,除丝绸商贸之外,文化的交流逐步扩大,并且对国人的文化心理.文化艺术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西域乐器,成为我国民族乐器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以及乐器的对外交流.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艺术家们根据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