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3

长亭送别 王实甫

第三课时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学习第三部分。

2 赏析曲词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曲词的艺术手法。

【课前预习案】

1阅读【四边静】,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霎时间”照应【滚绣球】中的“怨归去得疾”,【满庭芳】中的“顷刻别离”,再次表达了女主人公“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的心情。

B. “知他今宵在那里?”大有柳永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但“有梦也难寻觅”一句,凄迷苦情则更胜一筹。

C. “知他今宵宿在那里”一句联想到漫漫征程,由此引起后面【五煞】的叮嘱,在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D. 这首曲子主要写酒宴结束,人将散,曲将终时女主人公看见的杯盘狼藉的场景。 2 阅读【幺篇】和【上小楼】,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这两首曲子都是刻画莺莺在酒宴上的心理活动,眼见张生别离前的痛苦,女主人公又怎不肝肠寸断,思绪万千,于是通过心理活动,细致地描绘了自己的离愁别恨,与前两首曲子写张生的痛苦相互映衬。

B. 【幺篇】刻画女主人公理智与情感的交锋。虽然明知“久后成佳配”,但仍然“悲啼”不已,甚至一夜之间就“清减了小腰围”,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言自己的离情别意。

C. 【上小楼】中“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是总说,“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是分说,且陈情紧凑,一句紧似一句,既极好地陈述了时间之短促,又有“一唱三叹”之哀情,使曲末的抒情水到渠成。

D. 莺莺哀婉的倾诉,字字句句蕴涵着她对破坏她和张生的爱情、拆散他们的团聚、造成她的离愁的上天的幽怨和愤懑,与窦娥的控诉一样,都有对封建统治的否定精神在里面。

【新授探究案】

选取有关语句,探究莺莺的内心世界是怎样复杂多变的。

1对张生的挂念与关爱:“知他今宵宿在哪里?有梦也难追寻”【五煞】

2对爱情和婚姻的怀疑和忧虑:“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二煞】

3 别后的思念与忧愁:【四煞】【耍孩儿】【一煞】【收尾】

【课堂检测案】

1. 阅读第二首【幺篇】和【二煞】,判断以下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幺篇】这首曲子是莺莺给张生斟酒时对张生说的话。充满了女主人公对张生的殷殷叮嘱之情。( × )

(2)【幺篇】曲中谈到了“轻别离”和“始乱终弃”,【二煞】中谈到了“停妻再娶妻”,可见莺莺对张生此一去,充满了担心和疑惑,对这段爱情的牢固产生了怀疑。(√ )

(3)在封建社会里,历来是男尊女卑的道德观念,女人成为男人的玩物,所以【幺篇】中说妻荣夫贵应改为夫贵妻荣。( × )

(4)莺莺在这两首曲子里反复叮嘱张生不要“始乱终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这是封建社会常见的事,也是整个社会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 )

(5)女主人公在这两支曲子里提到“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你休忧‘文齐福不齐’”、“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等句,反映了女主人公重爱情而鄙薄功名的进步思想。( √ )

(6)这两首曲子分别反映了女主人公对张生的两次叮嘱,虽然时间不同,但内容却是大致相同,都集中表达了莺莺内心相同的担心和思想倾向。( √ )

(7)【二煞】是莺莺在张生临行前最后的谆谆告诫。虽只说了七句话,却前后共用了四个“休”字,可见她对张生的嘱咐是何等的殷切。( √ )

(8)四个“休”字归纳为两点:一是不要以功名为重而丢掉爱情;二是不要因贪恋异地花草而停妻再娶。这说明莺莺对她和张生在凄风苦雨、艰难曲折中建立起来的爱情,比对功名的获取更为珍视。( √ )

2对“前往长亭”从开始一直到【叨叨令】这一部分整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开篇的这一场景,作者先以【端正好】这一情景交融的曲词烘托整体氛围,渲染感情色彩,因此这一首曲子统领了这一部分,也统领了全折戏。

B. 范仲淹有句云:“碧云天,黄叶地”,苏轼《水龙吟》亦曾云:“似花还似非花„„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董解元《弦索西厢》有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泪”,可以看出【端正好】虽然意境完善,但因袭前人,缺乏新意。

C. 后面【滚绣球】与【叨叨令】两首曲词在整体烘托下,具体抒发生离死别的感情,前一支曲子感情的具体内容就是“恨迟”和“怨妇”;后一支曲子语言新鲜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纯然是一位满怀委屈的娇弱小姐的口吻,体现了作者语言锤炼的功夫。

D. 【端正好】一曲虽然受前人影响很深,但经过王实甫的改造,境界顿高,这支曲子无论在意境优美,色彩鲜明,感情浓烈,情景交融等方面,还是语言华美、洗炼、自然,音韵和谐流畅方面,都远远超出了前人,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课后巩固案】

阅读教材67页《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学后感】


相关文章

  • 从[西厢记•长亭送别]看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 [摘要]元杂剧是我国元代特有的一种文学剧本形式,是一种散文与韵文的结合体,在搬上舞台后,可以将宾白.舞蹈.曲词.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这种艺术特色与创作风格对于后世的作品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是民族的骄傲.本文主要以<西厢记・长亭送别>为例来分析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

  • 离别诗的诗句及意象
  • 离别送别的诗句 1.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 ...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解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解析 摘要:对此诗词的意象解读,首先要分析何谓意象,在此基础上,再分析词中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乃离别之伤心地,而船,则是令人产生漂泊之惆怅,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酒是别离场中不可少之物,杨柳依依伤别离,月是多情物,更是伤心物.作者 ...

  • 古代送别诗知识梳理
  • 高考知识点 1.常见不能带宾语的成语 (1)与心理感觉有关的:知恩图报.感同身受.诚惶诚恐.无所畏惧.乐善好施.心驰神往.心领神会.爱莫能助.漠不关心.恋恋不舍.念念不忘.不堪设想.妄自菲薄.置之不理等. (2)与眼睛(视觉)有关的: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司空见惯.拭目以待.令人侧目.侧目而视.等量齐 ...

  • 古代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 作者:纸库网 时间:2009-07-19 浏览:587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加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浏览造成了必定的影响.诗人臧克家说:"典故往往给今日的读者造成不少麻烦,'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这两句诗引用了典故,不把它们的意思弄明确,就打不开诗意的窍 ...

  • 语文高考现代为阅读表达技巧
  • 表达技巧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其中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表现手法:想象. ...

  •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古诗中常见典故集锦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 ...

  • 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赠友送别
  • 古诗词鉴赏专题(2)--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一.梳理积累 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 ...

  • [西厢记]教案
  • 花间美人--西厢记 教学设计 杨亚娟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西厢记>的评价. 2. 了解<西厢记>的故事演变. 3. 熟悉<西厢记>的主要内容. 4. 重点赏析<长亭送别>一折. 5. 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及审美.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