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方式研究实验方案

作者:“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组 发表时间:2004-6-1 阅读次数:26577

课题负责人: 李竹修

2004、5第三次修改稿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过去,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但却存在一些问题:

①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②割裂了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③语文教学中明显出现“四多四少

1.国家政策指向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这次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特点之一是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这一切都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发展中的特有功能。由此可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2.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

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

3.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纲要》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

①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是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时间、空间、组织形形式、指导方式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她不受40分钟时间和狭窄空间的束缚,而是根据主题内容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空间。从时间分配上看,可根据单元内容,也可根据课时内容进行安排,可长,可短;从空间组织来看,不限于课堂,可扩展到课外和校外。

②主体性。综合性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它不仅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和指导,更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积极主动地参与,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③合作性。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

④实践性。综合性学习要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通过实践活动,沟通学生同社会生活、

大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

⑤统整性。所谓统整,系指合成一体或关联起来的意思。综合性学习的统整性,不仅包括学生发展的统整性、和谐性,而且包括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⑥生存性。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存新的知识与技能,生存新的学习方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方式:(learning approach;learning style)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不仅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时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此开展了广泛研究。国内的研究仅停留在大专院校专家学者的一般性理论研究层面上,针对小学教学第一线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具体实践则凤毛麟角。在深圳,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尚属空白。

三、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

1.语文实践论: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论述:“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纳德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具有八种以上智能:言语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节奏智能、运动智能、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发现他自身各方面的才能,提高他们其中几方面的智力强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加纳德的这一理论,它主要表现在每一节课中从横的方面联系各学科,跨越学科界线。

3.学生主体论:上个世纪80年代,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提倡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

依据,从语文综合性学习入手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正如《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指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主要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与策略、基本模式)实验研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校本教材、实验报告、实验专辑。

具体目标是:

1.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2.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体系(目标、方法和基本模式)。

3.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4.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采取“教育调查法”:采用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有时也将采用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的方法,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进行调查了解。

2.采取“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地贯彻行动计划。观察即收集研究的资料,监察行动的全过程。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3.采取“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六、主要研究内容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以突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做出以此为特征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教学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成果。子课题:

①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探究。(竹林小学)

②语文学习与课外阅读综合(全海小学、景鹏小学)

③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综合(景莲小学)

④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综合(上沙小学、华新小学)

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皇岗小学)

⑥“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培养

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⑧“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评价问题

⑨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内容。(莲花小学) ⑩“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案例研究(景田小学)

七、实验研究实施步骤:

2004年1月-2005年7月(第一阶段)

◆问题诊断,需求分析

◆课题申报和论证

◆有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

◆实验报告及各子课题的论证和任务落实

◆开题

◆成果名称及其形式:各子课题的实验方案、实施方案、课例、案例、论文

2005年9月一2006年7月(第一阶段)

◆问题诊断,需求分析

◆每学期制定研究计划,及期末工作总结

◆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编写教材、实验专辑、组织研讨活动

◆实验阶段性总结

◆实验观摩及阶段性实验经验交流会

◆成果名称及其形式:实验报告、阶段性总结、课例、案例、论文汇总、形成性评方案等

2006年9月一2007年7月 (第三阶段)

◆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召开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

◆撰写研究报告

◆结题鉴定

◆总结推广。

◆成果名称及其形式:编写或出版教材、编辑实验专辑、组织研讨活动,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八、实验管理:

研究组成员:

、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附: “综合性学习”评比量化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自然、社会和书本中选择和确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多项思维活动,是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因此,我认为,开展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特点是它的广泛性。从教科书到日常生活话题,不同的活动形式——有形的、无形的、社会的、自然的都可开发为语文课程资源,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发挥其语文教育的功能。

根据这一理念,我构想了四个版块(四个子课题),每个版块初步设想为四个月为一个周期。

第一个版块的设想为:教师挖掘课程资源的技巧与探索

这个设想主要重在挖掘课程的资源上,是针对实践课 “资源缺乏”“无的放失”“没有抓头”没有专门的课本所设。虽然现在还没有专门的、现成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本,但我认为语文的课外学习资源非常丰富。

“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契机,为学生增加了许多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另外:我们的教师还要特别重视课堂上生成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要不失时机地加以把握,加以正确引导,这样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今年二月份的海南省小学教师培训者培训会上,海口市第九小学的周萍老师为我们上了这样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的理想》。一位女同学坦成心声,讲了她从小到大“理想” 不断变化的心迹(从想当医生,后来害怕手术刀又想当作家等等……)可当评委的同学们用肢体语言来表决时,却没有一个同学站在她的身后,而想当联合国秘书长的男同学却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拥护,于是倍受冷落的女同学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此时此景,我认为这绝对是一个机会,一个切入口,它为我们生成了一个难得的课程资源,就看我们教师如何去把握了。 我想:在这种看似“尴尬”的情况下,我们老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这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为什么不赞同女同学?难道她讲的不是实话吗?

老师可以进行设问,引出话题,一堂课不够,我们还可以向课外延伸,要求学生回去收集一些名人传记,去采访一些我们敬佩的人。下一节上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把大家的收集所得讲一讲,评一评,想一想,看一看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包括世界上那些我们崇拜的成功人士),理想是一层不变呢?讨论的结果当然是不言自明的了。

这样,老师就利用了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即完成了“口语交际”的功能,又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课程资源比比皆是,就看我们会不会利用,怎样去利用了。我们的宝岛海南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纯净独特的自然风光,这就是我们采撷的对象,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去切身体验一下当记者的乐趣,或拿照相机拍、或拿摄相机去录,我们身边的美景说不尽,道不完,难道这不都是综合实践课的资源吗?

附:课题参考案例(一) (见后面)

第二个版块的设想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某一日,我在网上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兆麟小学古诗文阅读倾倒国内同行 。

“本网消息:书声朗朗,开卷闻香。昨天在兆麟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上,小学生对古诗文声情并茂的吟诵、优美歌舞表演和独到见解,让前来观摩的教育界人士赞叹不已。”

“2000年起,兆麟小学开展了以„踏着英雄足迹,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 每周固定课前10分钟学习古诗文,学校还组织班级间进行诗文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集诗卡,根据诗意改写的小故事,自办的诗文手抄报……目前,该校2000多名学生每人都能出口成章,流利地应用名篇佳句。通过古诗文诵读,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了文化底蕴,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看罢,使我顿时茅塞顿开,让我们的师生徜徉于古典诗词之中,陶醉在美丽的诗歌里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我们的语文课就应该是美文课,我们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健康审美的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你想:能写出好诗文的作者哪一个不是铮铮铁骨,傲然挺立呢?唐宋八大家哪一个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呢?

所以,我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不应该去靠简单的说教,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实践中感知。

曾经有人说过:文学即人学,你能说哪一篇文章没有做人的哲理吗?所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人为本,正是我们语文实践课的思想内涵所在。

附:课题参考案例(二) (见后面)

第三个版块的设想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与课程资源的运用

素质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个体差异最早进行研究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

根据上述理念,有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堂实践课。让学生把全班同学的生日做一个小小的统计,按月份做一张统计图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于是,有的学生用绿色代表三月,有的用黄色代表九月。

在展示成果的时候,一个瘦瘦的小女孩站起来。当她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同学们哄堂大笑,小女孩低下了头。原来她涂的统计图没有其他同学的那么绚丽多彩,不少月竟然用了灰色和黑色。

老师没有责问她,而是让她说说理由。. 小女孩怯怯地站起来说“…… 我 ……我妈妈前年十月生病了,去年三月去世了……我想我妈妈,我要妈妈……”老师抓住了这个契机,立即说:“同学们,这位女同学的孝心多么令人感动,她对母亲的感情多么深厚,这正是人类最高尚最纯洁的感情,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需要具有的感情吗?请同学们珍惜自己和亲人的美好感情吧!”

同学们用不同的颜色表达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春、夏、秋、冬。不同的孩子对大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情感。特别是小女孩对原本绚丽的三月寄托了自己的思念。小小的颜色差异,反射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它,就是关注了“可怜的小女孩”。老师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形成了有利每个个体都能发展的良好教育氛围。这虽然不是一节艺术课,但它同样起到了情感熏陶的作用。

另外,就这一节课而言,我认为还可以向课外延伸,抓住这课堂上生成的资源,上一节地地道道的语文综合实践课。让学生收集“妈妈的故事”来讲一讲、演一演、说一说、唱一唱,让这一节课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中落下帷幕……让我们的学生即动手又动情、即动口又动心。

这样看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是难得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发展的起点、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速度规模都是有差异的。充分关注个体差异,才能形成真实有效的教学。有差异,才有对话,才有交流,才有生成,才有发展,才能实现从预测性教学向生成性教学的提升。

附:课题参考案例(三) (见后面)

第四个版块的设想为:培养学生的多媒体应用能力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有的老师问我,这个课题是不是让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多媒体?我明确的回答“非也!你的想法和我的设想正好倒过来了。”我们新课程推行的是一种全新的理念,通俗一点说:“就是师生角色大换位。”

所以这个版块的设计,决不是让老师在课堂上大展“现代传媒之术”而是要真正起到“导”的作用。我的想法是让学生用多媒体去有选择的收集信息。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靠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情、动心制作出来的录音带、录象带、光盘、软盘等等……并要求每位同学都讲一讲自己的制作过程,上一节现代化的语文综合实践课。

再比如:我们课题组第三次研讨时,教研室的陈鹏程副主任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案例:《我爱我家》。在这节语文综合实践课上,同学们声情并茂地用投影仪播放了自己的童年。你说,这样的课同学们能不投入吗?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课,是一种全新的语文课形态,它与一般的语文课不同的是,这种综合课的课堂更加活跃,着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创新精神。

所以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形式不是固定的,也没有固定的教材与教法,需要教师的创意和对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

湖南省吉首市教科所关于苏教版小语课题实验阶段性工作的总结

作者:湖南省吉首市教科所 发表时间:2004-8-6 阅读次数:6210

湖南省吉首市教科所

为了寻找新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症结所在,解决老师们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使我市课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03年底,我们组织课改实验样本校积极参与了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科(教)研课题申报”工作。在这次课题申报活动中,我市成功地申报了9个课题,其中重点课题2个,立项课题7个,目前各课题基本进入初步实施阶段。

一、 课题进展的情况

1、课题立项后,2004年3月12日,吉首市教科所召开了立项课题工作会。会上,市教科所所长左明政作了“怎样开展教育科学实验”的专题讲座,并就各校立项课题实验作了具体指导。教研员傅淑琴布置了课题实验工作任务及提出了实验工作的具体要求。正当我们的课题实验刚刚进入起步阶段,3月30日,我们有幸迎来了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他们来到我市后,亲自下到各实验校,与学校领导和实验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并召开了课题实验研讨会,专家们一面认真听取我市课题实施情况,一面有争对性地对我市的课题实验进行指导。教师、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专家们近距离的指导,使老师们渐渐揭开了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增强了搞好课题研究的自信心。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老师们越来越深地感觉到自身教育理论知识的匮乏与欠缺;感觉到对新课程改革认识的不足与偏狭;感觉到对苏教版教材理解的局限与肤浅。因而达成共识:加强理论学习,认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握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精髓所在。为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我们积极建设研究环境,营造研究氛围,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组织教师参加有关新课程培训,聘请省、州、市专家、教研员解读了新课程标准,通读了实验教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有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的国家级、省级培训,也有全体教师参加的市级培训和校本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新教材的编排体例和教学目的有了初步认识和理解,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为课题实验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课题实验初见成效。吉首乡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组大多数成员的建议,把《民族贫困地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这个课题,分解成《民族贫困地区自然风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民族贫困地区民风民俗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民族贫困地区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民族贫困地区生态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四个子课题,分校分片组织实施,既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的热情,又使课题研究任务落实到校到人,且各自有研究侧重点。 市一小《激发兴趣,主动识字》课题研究小组,先后召开了4次实验教师会,完成了“关于识字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拟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同时,他们在学生成长记录袋中专门设计了“我的识字卡”,为低年级学生划出读书时间,开放图书室,调动学生识字的内需,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市二小《识字教学中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和市六小《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校本化“口语交际”教学研究》两个课题小组,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狠抓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营造口语交际氛围,创设口语交际环境,要求师生在校园内必须用普通话交流。且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要特别注重自身的语言文字修养,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做到有根有据、言简意赅;讲究语言的生动性,有声有色,具有感染力。第二,构建学生口语训练的平台。因为我们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喜欢和习惯用方言说话,导致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强。针对这些现象,我们从加强学生普通话语言训练,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等方面入手。把普通话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采取背儿歌、练习绕口令等方法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一定的强化训练。扫除学生语言心理障碍,创设自由、民主的语言气氛,让学生敢说、爱说。鼓励他们借助插图,想象说;借助课文,表演说。说话的对象可以是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在空旷无人之处,可以对小树说、小动物说、蓝天白云说、小河小溪说,使学生处处可以说,时时敢于说。

民族实验小学《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实验研究》课题小组,坚持每天要求学生背记一个好词,一句优美句子,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可以是课堂上学的,也可以是课外收集的。并针对学生背记词句易遗忘,收集词句材料不成系统,没有规律的现象,课题组成员一起研究、探讨,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学生记词句容易忘,没关系,采用滚雪球的方式,十句为一组,每天复习一遍,这样,积累的词句都有十次复习巩固的机会;学生积累的内容太散,没有规律也没问题,我们每周进行专题词句积累。经过前一段的实验,学生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积累了大量的优美词句,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如:张旭东在《校园一角》中写到:“树枝上的叶子黄了,都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像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小草穿上了秋姑娘给她编织的金黄衣裳。校园里的菊花开了,有黄的、白的、紫红的、深红的……它们婀娜多姿,装点着校园。”

河溪中心完小《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件制作与运用》课题小组,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更新各种课件素材近3千个,其中图片素材2千多幅,声音素材7百余个,JEF动画素材30余个,视频库一个,初步建成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从素材库中调用自己所需的组件,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快速完成一堂课的课件制作。在今年5月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小学语文赛课活动中,由该课题组负责设计制作课件的《蚂蚁和蝈蝈》、《台湾的蝴蝶谷》两堂课均获市一等奖。

市五小《民族地区低年级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小组,结合学生实际,从教材中选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一年级(下册)练习4中的“学用字词句”,教材编排这道综合练习题的意图有三点:一是看图读词学动物的叫声;二是通过表示动物叫声的拟声词,感受汉字(形声字)构字的巧妙,初步掌握形声字的一些构字规律;三是在句子中加上小动物的叫声(拟声词)再读一读。实验老师根据儿童喜欢小动物,喜欢小动物叫声的天性,在完成“叽叽叽、咕咕咕、喵喵喵、呱呱呱”四个拟声词教学任务的同时,采用课内拓展、课外延伸的方式,课堂上提出:“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么叫的吗?谁来学学。” 学生兴致很高,说出了大公鸡“喔喔喔”,小蜜蜂“嗡嗡嗡”,小山羊“咩咩咩”,小黄狗“汪汪汪”,老黄牛“哞”……许多小动物的叫声。老师相机引导,“其实除了动物和人能发出声音外,还有许多东西都能发出声音,有谁知道?”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说出了自然界的“风声、雨声、流水声”;打击物体、机械运动等发出的声。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出:“小朋友,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小眼睛认真去看,用自己的小耳朵仔细去听,你就会发现,我们周围有许多声音存在,而且很多声音都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要求学生课外“找声音”,并能找到相应的拟声词。几天后,再安排一节课展示学生的课外自主实践活动的收获。从学生的汇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不仅找到了许多声音,而且还能说出相应的拟声词,并尝试认识这些字,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马颈坳《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课题组在实验中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课堂教学中引进“情感教育”,很快消除了学生厌恶上课的情绪,他们把上课当成一次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体验成功的机会。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来的老师“要我说”,变成“我要说”,从过去的怕讲、怕说而变得爱讲、爱说,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今后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我市各校所申报课题被审批立项后,激起了教师们参与课题实验的极大热情和浓厚兴趣。他们来自教学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平时工作很忙,难有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这使得他们很难把自己的教学思想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因此,如何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是今后我们研究工作中一个重点。

2、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与指导。我们这次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校本研究和行动研究,学校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执行者。在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还要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课题实验样本校进行调研,了解课题开展情况,对课题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减少课题实验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使课题实验有章可循,少走弯路,促进课题研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达到课题研究预设的最终目的。

3、开展形式多样的配套活动,积极为教师交流经验、展示成果提供平台。拟定9月中旬,开展全市小学语文优秀论文评选活动,10月初小学语文课件设计评优活动,11月底召开课题实验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研讨解决问题,了解课题进展情况,提出下段工作目标,并对全市开展课题实验校的基本情况进行通报。年底,对前段实验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汇编, 通过本阶段的教科研工作,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参与实验的教师意识到了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市的课题研究逐渐步入实质性阶段,进展平稳,虽目前成果尚不丰硕,但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根基牢固,相信不久将来,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2004年7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教研组总结汇报材料
  • 小学语文教研组总结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洞桥镇中心小学的语文教研组长,今天在这美丽的( )小学,和大家交流教研组工作经验,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自20xx学年以来,我校语文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性质特征及其教学规律,切合小学生学习的需 ...

  • 语文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 语文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一、教研活动形式创新,提高教师素质,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搭建平台 (一)教研的制度保障 1、教研制度推动教研规范化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为副组长,教研组长、研究小组成员、年级段长为组员的多层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制定了各级工作制度。我校教师用每周周五下午的一个半小 ...

  • 20**年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主要工作和措施
  • 2004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主要工作和措施 本学期开展以“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发挥学校语文教研组的龙头作用,扎实有效地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以一个主题、四个环节(学习思辨、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为主线,做到主题明确、过程清楚、环节到位、成 ...

  • 七桥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七桥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更新观念、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紧紧抓住教学主渠道,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研究语文课堂教 ...

  • 20**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总结
  • 20XX年小学语文教研组总结 依据本学期初的计划,本学年语文教研组继续围绕“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语文组以课改为中心,组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现总结如下: 一 ...

  • 小学学年语文教研工作方案
  • 语文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教研活动。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语文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研 ...

  • 20**年第一学期语文组教研计划
  • 第一学期语文组教研计划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直是我们洞桥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奋斗目标。新学期初,我校语文教研组认真学习了区教研室教研工作文件精神,在学校教导处的指导下,结合本校教师以及学生实际,制定了本学期的教研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 ...

  • 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计划
  • 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计划 “一年之际在于春”,新年的第一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和研究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区教研室教研工作文件精神,在学校教导处的指导下,结合本校教师以及学生实际,制定了本学期的教研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 ...

  • 20**年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开展了以“让语文回归本色”为主题的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以一个主题、四个环节(学习思辨、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为主线,做到主题明确、过程清楚、环节到位、成效显著,以学校教研组为龙头联动全街道教师积极参与。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学习思辨阶段 在 ...

  • 20**年教学视导汇报材料
  • 20XX年教学视导汇报材料   我校现有教职工22人,7个教学班,在校生290人。一年来,在县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在镇教管办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紧紧围绕“规范办学、全面发展、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全面规范教学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下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