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历程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历程

开辟人类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工人运动,被侵略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运动进入新的阶段。但在西欧,受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影响,第二国际内部出现思想混乱,工人运动出现了分化并陷入低迷。在俄国,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运动日益高涨,社会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俄国实际相结合,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带领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人民夺取十月革命伟大胜利,实现了由理论、运动到制度的跨越。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等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十月革命胜利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史无前

例的新课题。对于解决这一课题的难度,列宁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曾经将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象的比喻为登一座人迹罕至、未经勘探的高山,其中要经历无法想象的困难和曲折,“在这里既没有车辆,也没有道路,什么也没有,根本没有什么早经试验合格的东西。”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努力在新的实践中寻找正确的道路。

一、“战时共产主义”的提出

1.提出背景

1919年夏,刚刚诞生不久的苏维埃政权就面临严重的国内外危机。不甘失败的俄国

地主和资产阶级组织叛军,发动叛乱。英法美日等14个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对社会主义的仇视,开始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苏俄欧洲部分3/4国土被吞噬,苏维埃共和国与重要的产粮区、工业原料产地的联系被切断,国内陷入危机局面,经济困难,粮食奇缺,饥荒遍野。为了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以保证战争需要,苏维埃政府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原则,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适应战时需要的非常措施。由于这些措施带有军事共产主义的性质,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主要内容

(1)全部工业实行国有化,剥夺剥夺者;

(2)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粮食买卖;

(3)实行商业国有化,限制市场和私人贸易;

(4)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推行平均共产主义分配制度等

3. 作用

积极作用:它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采取的应急措施,

它为短期内取得战争胜利、捍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弊端:这样的政策有明显的临时性和过渡性,战争结束后仍然实行并向社会主义之

间过渡,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脱离了当时俄国的生产力水平,必然会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甚至引发社会不满情绪,会爆发导致严重政治危机。

如:在1920年下半年,发生了多起由富农发动的农民暴乱;

1921年2月底3月初,作为十月革命重要军事力量的喀琅施塔的水兵发生

叛乱。

二、新经济政策的提出

1. 提出背景

农民的不满,经济的困顿,水兵的叛乱,促使布尔什维克党不得不对“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进行深刻反思。列宁深入乡村进行调查,阅读群众来信,接待来访工人、农民

和基层干部,了解群众的疾苦和诉求,列宁为之动容。(尤其要求取消余粮收集制,诉

说收成被“洗劫一空”)为改变这种严峻的形势,列宁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让农

民有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改造农业基础上使工业恢复起来,从经济上加强工农联

盟。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2. 主要内容

(1)用粮食税制取代余粮收集制。

农民只需将自己收成一部分作为赋税上交国家,其余归个人所有,农民可以

支配自己劳动成果绝大部分,提高生产积极性。

(2)允许私人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初期主要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农产品直接交换。后期允许私人

自由贸易。

(3)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

凡是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归国家所有,经营。小企业和国家暂

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还把一部分已国有化的小工业企业还给私人经营。

(4)采取租让制、租赁制、合作制、代购代销制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国家把一些暂时无力恢复生产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租给资本家,利用资本主义的资

金和技术使它尽快恢复生产。

(5)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在国有企业内进行经济核算,计算成本和利润,以盈利多少作为评价企业的重要依

据;对职工实行物质奖励,多劳多得,改变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此外还废除劳动义务

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3.作用

(1)不仅是苏俄经济政策的重大转折,而且是布尔什维克党对如何走向社会主义

认识的深化,从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转变为间接、迂回的过渡方式。

(2)思想上,这一重大转变,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应:一方面受到许多工

人、农民的欢迎,另一方面也遭致党内一些人的反对,一些老布尔什维克甚至认为这是

“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复辟”。比如,在1921年10月29日,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

议上发生了一场面对面的辩论。列宁在报告中指出:“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党内很多人

对新经济政策还不那么清楚„„对过去的经济政策的错误没有明确认识.”列宁这句话

引起一些人哗然,一位代表就站起来大声喊:“不!如果说战时共产主义是‘官僚主义

邪恶’,那么新经济政策就是‘资产阶级邪恶’。”列宁经过反复解释和耐心教育,大多

同志消除疑虑,新政策得到很好贯彻。

(3)实践上,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取得明显成效,对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

如,实施政策后,第二年(1922年),苏俄工业总产值增长36.6%,农业在遭受自然灾

害的情况下,谷物产量仍增加了20%。新政策使苏维埃俄国很快摆脱了经济、政治危机,

极大增强了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

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列宁当选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三、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

苏维埃政府建立并基本巩固后,布尔什维克党面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

对此进行了新的探索,他在晚年身患重病情况下,也没有停止这种探索,形成许多有重

要指导意义的思想。

(1)理论

《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宁肯

少点,但要好的》等,这些文献中,他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积极回应第二国际

和孟什维克的一些理论家的责难,提出和阐发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2)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马恩一个基本观点是,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而言,尽快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其突出。列宁在最后书信、文章中,寄希望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反复强调要发展大机器工业,并把这种发展比喻为“从一匹马跨到另一匹马上“,即”从农民的,庄稼汉的,穷苦的马上,跨到大机器工业、电气化,水电站工程等马上”。

第二,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要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 他强调:如果不顺利完成转变,新制度巩固就缺乏基础,旧制度复辟不可避免。 第三,通过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

俄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民在人口中所占比重很大。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离不开农民参与。列宁提出发展农业合作社,将社会主义大工业与小农经济联系起来,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

第四,过渡时期必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马、恩曾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将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这一设想是以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为前提的。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胜利后有关实践经验教训基础上,深刻思考了过渡时期商品货币关系,认识到其既是巩固工农联盟、实现工农结合的经济纽带,也是社会主义大工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他要求党员重视和熟悉商业工作,善于把革命热情、气势,同做一个有见识和能写会算的商人的本领结合起来。

第五,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弥补苏俄建设社会主义先天不足,就要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出著名公式: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比如,在谈到如何编写劳动管理教科书时指出:要研究和借鉴西方国家有关理论,建议选派人员到西欧去搜集图书和研究这个问题。

第六,社会主义必须够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据马恩有关思想,文化建设无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盲和半文盲在城乡居民中占多数,这是当时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突出表现。为改变这种状况,列宁提出了文化革命的号召。他认为社会主义文化石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扬弃,但很艰巨。

第七,加强国家政权建设,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列宁在晚年注意到苏维埃国家政府机关中出现了旧机关里的官僚主义作风,将之视为苏维埃内部最可恶的敌人。为铲除官僚主义,他提出建设民主制度、改革干部制度、完善监督制度、精简机构等一系列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制度建设,提出广大人民直接参加国家管理,是无产阶级民主重要标志。他还明确提出,由于条件制约,要立即做到人人都直接参与不可能,需要一个过程,逐步加以推进。

第八,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布)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对于这样的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更好的完成历史使命,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重大课题。列宁进行创造性探索,提出许多思想: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同时要实行个人分工负责制度;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注重党员质量和党的队伍的纯洁性;保持党和大多数工农群众的牢固联系,党对国家机关工作不能进行琐碎干预;必须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严格监督,改善党的监督制度等。

四、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意义

1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尽管很短暂,但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敏锐眼光、非凡胆识,对当时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做了科学的理论总结,并根据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2 他对俄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做的深邃思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3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十分重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其一系列的探索,他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并要求我们党学习研究列宁当年的探索。

注解:爱德华·伯恩施坦(Eduard Bernstein,1850年1月6日-1932年12月18日),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家及政治家。1872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后来在外流亡数年,在英国伦敦遇到恩格斯,并受到费边社的影响。费边社是1884年英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的“社会主义”团体,系由少数具有社会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所组成。费边社,是二十世纪初英国的一个工人社会主义派别,其传统重在务实的社会建设,倡导建立互助互爱的社会服务。1901年回到德国,成为了修正主义(进化社会主义)的理论家,是修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第一批社会主义者中的一个。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主要观点就是政治上放弃阶级斗争,放弃暴力革命,放弃无产阶级专政;主张阶级妥协,劳资合作,和平发展,全盘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但是,经济上还保留生产资料社会化的变革目标。他把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与经济上的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伯恩施坦自称是自由社会主义,实际上是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化。伯恩施坦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号,宣扬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攻击唯物主义是宿命论,污蔑辩证法是妨碍正确认识的陷阱,宣称剩余价值理论是基于假设的公式,反对马思主义基本原理,宣称共产主义目标没有意义。


相关文章

  • 社会主义发展百年历程的回首与展望
  • 作者:吴雄丞 科学社会主义 2001年05期 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20世纪历史画卷的主要内容.回首社会主义发展的百年历程,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的前景,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与信心, ...

  • 中国现代会计文化发展的历程与特点
  • 摘要:中国会计文化是在古代账簿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财务.计算制度的综合文化,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等方面为一体.在我们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现代会计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希望会使大家对中国现代会计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一.中国现代会计文 ...

  • 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上)
  • 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上) 主讲人:李捷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 副院长 今天我要谈的题目叫做中国道路,着重通过中国道路来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道路的历程.大家都知道道路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关系我们党的命脉,也关系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前途.那么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中国改革的历史 ...

  • 探究美国崛起的历程
  • 探究美国崛起的历程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a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b经过: 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 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

  • 中国对外关系
  • 中国对外关系 1.简介 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它十分珍惜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也大力支持被压迫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和为发展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2015年09月18日 18:08 卢婷婷 点击:[308]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开课 ...

  •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本章主要讲解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共党人对社会主义特征.本质和根本任务的探索历程及其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及其理论.实践意义: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

  • 新中国大学制度建设的艰难选择
  • 第33卷第6期 2012年12月 清 华 大 学 教 育 研 究TSINGHUAJOURNALOFEDUCATION ,ol.33No.6 VDec.2012 新中国大学制度建设的艰难选择 张应强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新中国大学制度的探索与实践,走了一 ...

  •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课标与考纲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 [山东考纲]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 (1)背景: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永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